2022年浙江财经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_第1页
2022年浙江财经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_第2页
2022年浙江财经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_第3页
2022年浙江财经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_第4页
2022年浙江财经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浙江财经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2、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3、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5、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6、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A.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B.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7、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B.按需分配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8、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文艺复兴运动9、“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改良的资本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中的一种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10、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A.经济条件B.法律制度C.传统观念D.文化水平11、社会革命根源于()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竟争机制实现的13、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B.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1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工业资本B.农业资本C.银行资本D.金融资本二、多项选择题16、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B.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D.认识是一个过程17、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A.工资被看做是全部劳动的报酬B.工人一般在提供了劳动之后,资本家才付工资C.工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D.工资依劳动效率高低而不同18、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19、垄断竞争的特点()A.垄断竞争与非垄断竞争并存B.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并存C.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并存D.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的控制与反控制的竞争20、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三、辨析题21、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因而人类历史是自然而然发生的。22、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23、相对真理是包含错误认识的真理。四、简答题24、简述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25、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6、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27、运用价值规律原理分析为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8、阐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29、简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五、论述题30、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深化对劳动创造价值的研宄和认识?它对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A3、B4、C5、D6、D7、C8、B9、B10、A11、D12、D13、D14、A15、D二、多项选择题16、ABCD17、BCD18、AC19、ABCD20、BCD三、辨析题21、答:该观点是片面的。具体分析如下:(1)“人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是正确的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它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既定力量,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和客观规律的客观存在,是前人创造出来而每一代人所直接面对的物质前提和现实基础。在此基础上,社会形态的发展可以被看作是自然历史进程,并具有规律性,这些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因此,“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是正确的。(2)“人类历史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是错误的历史并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离开人的活动、人的参与就无历史而言。①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现实的人是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只有把人看作是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人及其活动的本质,把握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种创造作用表现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也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并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a.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b.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人们的历史选择活动总要受到自己目的的驱使和制约,因为在社会历史领域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目的的人;另一方面,人们的历史选择活动又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历史过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人们的历史选择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c.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人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正是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参与社会变革实现的。因此,历史的发展、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归根结底会通过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选择表现出来,而不能说“人类历史是自然而然发生的”。22、答: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主体与客体.主观和客观这两对范畴之间有联系,但不等同。主观指人的意识.认识.思维,客观即事物的客观存在,如自然界.人类社会等。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相当于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则是认识论范畴,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与主体发生联系,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两对范畴的联系表现在:主体有主观性,有意识和目的;客体首先是客观存在,才能成为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两对范畴的区别在于:主体只有和客体相联系才称为主体,离开客体就无所谓主体。而客观存在可以是不依赖于主观.主体的。客观事物与客体是两个有区别的范畴:客观事物只有和主体发生联系才成为主体的客体。当客观事物尚未进人人的认识领域时,它还只是自在的客观存在,并不是认识的客体。只有与认识的主体发生了对象性关系时,客观事物才具有客体的意义;另一方面,认识的客体不一定是客观事物。当人的认识活动指向人的精神活动时,认识的客体是精神客体。精神客体本身不属于客观事物。23、答:该观点错误。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不完善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具体分析如下:(1)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由于任何真理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2)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特定的真理不仅所反映的对象在范围上是有限的,而且其正确程度也是有限的。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都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认识的深刻程度、精确程度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3)真理的相对性并不意味着有包含错误认识的真理,真理依旧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因此要正确认识真理的相对性特征。四、简答题24、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确定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只要我们确认人的认识、思想、理论的真理性在于它们具有不依赖于主体、不带任何主观附加的客观内容,在于它们同认识的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相符合,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出认识的真理性。这就是实践标准的确定性。肯定了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也就必须承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2)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不确定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①无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还是已经获得的认识以及实践本身,都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的过程。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可能一次完成。②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t总是具体地表现为无数个别的、历史性的实践活动。任何具体的实践活动对于真理的检验作用,都会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而表现出某种相对性、有限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必须把实践对真理的检验,看做是全部人类的实践即无数个别的、历史发展着的、整个社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实践检验和证明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25、答: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最后,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26、答: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相比,具有一些新特点。(1)在竞争的目的上,自由竞争主要是为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不断扩大资本的积累,而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则是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2)在竞争的手段上,自由竞争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如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等,以战胜对手,而垄断条件下的竞争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釆取非经济的手段,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激烈。(3)在竞争的范围上,自由竞争时期,竞争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而且主要是在国内市场上进行的,而在垄断时期,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经济领域的竞争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进行竞争。总之,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不仅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激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27、答:(1)价值规律①含义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贯穿于商品经济的全部过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②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a.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b.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③价值规律的作用a.积极作用。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b.消极的后果。导致社会资源浪费;P且碍技术的进步;导致收入两极分化。(2)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因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消极后果又需要政府发挥其宏观调控的政府作用。这要求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价值规律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市场调节的缺陷与弊端;既要肯定市场在我国资源配置中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明确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经济职能、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28、答:(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又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物质生产方式,即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通常简称为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数及决定力量。(2)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划分。根据不同的主体,社会意识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根据不同的层次,社会意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在社会意识形式中,又存在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其中意识形态是指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的社会意识,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自然科学和语言学、形式逆辑等一部分社会科学不具有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性质,不反映特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不服务于特定经济政治制度和特定阶级,因而属于非意识形态。(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世界的反映。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并非消极被动地受制于社会存在,它既依赖于社会存在,又有其相对独立性。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29、答:(1)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2)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①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②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作出的。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③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④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本来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虽然它距离未来社会的高级阶段即典型的共产主义社会尚远,但从社会性质上来说是一致的。因此,在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上,从社会主义社会中得到的启示应该比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得到的启示更多、更直接、更有教益。(3)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①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②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③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五、论述题30、答: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1)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现在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①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做出新的界定。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角度对生产性劳动进行了分析。在社会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