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1页
文艺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2页
文艺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3页
文艺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4页
文艺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艺心理学》教学大纲(自主学习课程)课程编号:0100建议学习时间:50小时学分:1课程类别:限制性选修课面对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学生课程英文名称:LiteraturePsychology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任务:文艺心理学是文艺学的一种分支,它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文学观赏,阐释文艺中的心理规律。文学艺术中的许多现象,只有通过心理学的角度才干得到真正的解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办法,掌握文艺心理学中的概念、原理及规律,运用文艺心理学的办法、原理分析文艺现象,提高对文艺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的能力。目的:文艺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沿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区别于普通的文艺学,又要注意区别于心理学。它不是仅仅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心理现象,而重要是用心理学的办法来透视和解释文学艺术的多个问题。由于文学艺术中的精神现象极为复杂,对部分文艺心理活动的解释仍然只能是描述性的。教学中应注意心理活动规律的整体性,以及多个心理现象的对立统一关系。二、课程内容与规定(一)导论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教学重点是西方和我国文艺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文艺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教学难点是,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对文艺心理学的影响。本章教学内容:1、文艺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西方文艺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9世纪,西方重要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或文艺心理学理论:实验心理学;“移情说”和“距离说”。20世纪,西方重要的文艺心理学流派: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格式塔文艺心理学;人本主义文艺心理学;社会文化历史文艺心理学。(2)我国文艺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我国当代文艺心理学研究是从接触西方近代心理学开始的,它与我国古代文论有某种血缘关系。总的来说,我国当代意义上的文艺心理学的产生与当代形态文艺理论的产生是同时的。王国维是我国当代文艺心理学的鼻祖。20世纪代,我国文艺心理学研究开始进入自觉阶段。郭沫若把诗的创作当作是一种由生活现实转化为心理现实再转化为艺术现实的过程。鲁迅也有丰富的文艺心理学思想。20世纪30年代,中国当代文艺心理学开始走向成熟,出现了新的高潮,代表人物是朱光潜。朱光潜之后,对中国当代文艺心理学作出突出奉献的是胡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文艺心理学研究概况。(3)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对文艺心理学的影响文艺心理学在19世纪后半期产生,在20世纪兴起,它的产生和兴起始终受到两股潮流的推动,一是受自然科学发展,特别是心理学发展的影响;一是受社会变革的影响,特别是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潮对文艺心理学的推动是重要的、深层的。2、文艺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1)文艺心理学的性质与优势文艺心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种分支。文艺心理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研究办法。文艺心理学的研究重心是审美主体,采用的研究办法是经验的、实证的和归纳的办法,称为“自下而上”的办法。文艺心理学与文艺学的其它分支相比,有自己的优势:文艺心理学能进入到文艺哲学和文艺社会学所无法进一步的领域,能进入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的个性心理的深处。(2)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文艺心理学的重要课题是:艺术家的心理特性、艺术创作的动力、艺术创作的心理流程、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规律等。在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中,审美体验是一种核心命题。体验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指向人的生命人的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归根终究都是人的一种生命体验。围绕审美体验这一核心命题,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涉及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为体验阐释者的艺术家。第二部分是作为体验迹化的创作过程。第三部分是作为体验形式化的艺术作品。第四部分是作为二度体验的艺术接受。3、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办法(1)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办法的综合性及其因素文艺心理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办法正出现一种走向综合的趋势。所谓的综合,一是指多个学科的综合,一是指多个研究办法的综合。文艺心理学是一门尚未完善和成熟的学科,至今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研究办法。从它的交叉学科性质看,也不可能靠单一的办法进行研究。文艺心理学采用心理学传统办法,也采用美学和文艺学的办法。采用哪种办法要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而定。并且心理学的办法和美学、文艺学的办法经常是互相结合的。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日趋综合的因素是:一是时代的规定。二是同研究客体的特点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运用多个学科和多个办法研究文艺心理学的哲学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体审美体验,必须注意两个重要观点。一是审美主体心理活动的历史制约性。二是审美主体心理活动的社会实践性。(2)文艺心理学同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同文艺心理学的关系最为亲密,它在文艺心理学的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文艺心理学研究离开普通心理学是很难完毕的。但普通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毕竟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两者的区别是:一是研究对象不同。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特殊心理——审美心理。二是研究办法不同。普通心理学更带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它的研究更多采用实验办法,力求定量定性。文艺心理学面对情感色彩强烈和复杂微妙的审美心理,更多采用体验和内省的办法,要达成定量定性难度很大。普通心理学的普通理论、观点和办法对于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它是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文艺心理学在运用普通心理学的普通理论、观点和办法时不能机械照搬,必须根据文艺心理学对象的特点加以消化和改造,使之成为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和办法。本章教学规定:通过本章学习,规定学生基本理解中西方文艺心理学产生与发展概况;纯熟掌握文艺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普通理解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办法。(二)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教学重点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弗洛伊德学说的发展——荣格、阿德勒、拉康与文艺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教学难点是,荣格的原型理论和集体无意识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和异质同构理论。本章教学内容:1、实验派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1)费希纳的研究:审美阀原则(2)吉布森的研究(3)贝里尼的研究:唤醒理论(4)泽基的研究(5)对实验派文艺心理学研究的评价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1)几个重要概念:无意识;俄狄浦斯情结;人格构造(2)论梦和艺术弗洛伊德对梦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认为梦是愿望的满足。梦有四个特性。弗洛伊德认为,梦和艺术家的创作意识状态含有惊人的一致性。有关艺术的叙述,他重要有三种观点。(3)对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的评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是一种反理性的学说。他在心理学上的奉献重要有三个:最大奉献是提出了无意识理论。二是提出了一种人格构造的框架。三是冲破了假道学和伦理的偏见,把性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弗洛伊德理论的缺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为文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两个重要启示。3、弗洛伊德学说的发展——荣格、阿德勒、拉康与文艺心理学(1)荣格与文艺心理学荣格和弗洛伊德的分歧:一是对力比多概念的解释不同,二是对人格的解释不同。荣格心理学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集体无意识;原型。荣格心理学理论的奉献和缺点。(2)阿德勒与文艺心理学阿德勒的重要理论是自卑和超越说。“自卑情结”是阿德勒心理学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概念。阿德勒用“自卑情结”来解释艺术创作。他认为艺术创作的动力就来自于童年的“自卑情结”和“追求优越”的动机。阿德勒的理论比弗洛伊德的理论含有更多的社会性内容,因此也有更令人信服的说服力。(3)拉康与文艺心理学拉康最出名的理论是“镜像说”,又称为“镜像阶段论”。这一理论是他在考察主体形成的时候提出来的。4、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对于考察艺术关系比较亲密的是它的整体论、场论和同型论。(1)整体论整体论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整体比它的各部分的总和多”,它是以知觉的完整性为中心的理论。格式塔理论的核心是知觉的完整性,对此,韦特曼提出了知觉构造原则。格式塔心理学家用整体观来解释艺术。考夫卡提出了“优格式塔”(也称为“格式塔质”)这一概念。在整体论的基础上,阿恩海姆分析了知觉的抽象性。(2)场论场论,是格式塔心理学把物理学的原理应用于心理世界。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研究动力场的重要性,以场的概念来阐明人的心理、行为现象。对于文艺心理学含有实际意义的,是格式塔心理学用“场”的概念解释力的样式在知觉,涉及审美知觉中形成的原理。格式塔心理学的物理动力学观点,被阿恩海姆系统地用于解释视觉空间艺术。(3)同型论(异质同构论)格式塔心理学美学根据“场”的概念去解释“力”的样式在审美知觉中的形成,并从中引申出了出名的同型论,或叫“异质同构”理论。按照这种理论,他们认为外部事物、艺术样式、人物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在构造形式方面,都是相似的,它们都是“力”的作用模式。体现论。在讨论艺术的体现性时,阿恩海姆叙述了艺术样式与情感反映之间在构造性质上的同一。他认为,任何对象所含有的体现性都是它本身构造所固有的,而外部事物和人的内在情感在构造性质上是等同的。简化原则。阿恩海姆运用同型论解释审美经验的形成,阐明审美经验的生理机制。他提出了出名的简化原则,认为事物的种种复杂的刺激的动力构造在人的知觉中会趋于简化,而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正是对外在原型的一种简化。(4)对格式塔心理学的评论5、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1)马斯洛的心理学是第三思潮马斯洛称他自己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第三种力量”或“第三思潮”。第一思潮是弗洛伊德主义心理学,第二思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上的第三思潮同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形成鼎立之势。(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由低到高排列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的需要,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时,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发生。(3)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需要是一种实现个人的抱负、抱负,充足发挥自己的潜能,但愿能完毕和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越来越成为自己所盼望的人物的需要。简朴说,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的自我发挥和自我完善的一种欲望,也就是一种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倾向。马斯洛叙述了自我实现的一系列特点。(4)高峰体验理论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者一种十分突出的特点。最高愉快实现的时刻,称之为高峰体验。即使高峰体验在许多领域都可能出现,但是,马斯洛认为在审美活动中高峰体验最容易出现。美的高峰体验是人类生活的一种中心部分。马斯洛论高峰体验的特性。(5)存在性世界与艺术的关系马斯洛在叙述自我实现理论时,是把它同人类的终极价值与存在价值联系在一起的。(6)对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价6、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与文艺心理学(1)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文艺心理学的重要特性和重要观点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普通指的是心理学中的苏联学派,这一学派继承了俄国心理学的传统,同时又自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这一学派对文艺心理学研究有重要启示的是三个原则:决定论的原则、意识和活动统一的原则、心理在活动中发展的原则。(2)维戈茨基的文艺心理学研究本章教学规定:通过本章学习,规定学生大致理解西方重要心理学流派的重要理论和重要观点以及这些心理学流派对文艺心理学研究所提供的有益启示。纯熟掌握以下内容:费希纳的审美阀原则和贝里尼的“唤醒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无意识、俄狄浦斯情结、人格构造;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奉献、缺点以及它对文艺心理学研究提供的重要启示;荣格心理学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集体无意识”和“原型”;阿德勒的“自卑和超越说”;拉康的“镜像说”;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中的同型论,特别是阿恩海姆的简化原则;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理论: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和高峰体验理论。基本掌握以下内容:弗洛伊德对梦和艺术的分析研究;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优势与局限;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文艺心理学的重要特性和重要观点。基本理解以下内容: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中的整体论和场论;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优势和局限;马斯洛的心理学是第三思潮;荣格心理学理论的奉献和缺点。普通理解以下内容:吉布森和泽基的研究;马斯洛论存在性世界与艺术的关系;维戈茨基的文艺心理学研究。(三)艺术家与体验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教学重点是,体验的特性与艺术活动的同构关系;艺术家的崇高体验、超越体验、神秘体验和归依体验。教学难点是体验生成的意向性。本章教学内容:1、艺术体验(1)经验与体验的联系和区别(2)体验的特性与艺术活动的同构关系第一,体验的生命性与艺术的心灵性第二,体验的情感性与艺术活动的意蕴性第三,体验的“忘我”与艺术的“移情”第四,体验的“反刍”与艺术的“诗意”(3)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效第一,体验使艺术形象含有愤怒勃勃的活力。第二,体验使艺术形象含有诗意的超越。2、艺术家的体验生成(1)体验的生成性特性第一,体验生成的互渗性。第二,体验生成的意向性。第三,回想:体验生成的重要形式。(2)童年经验与艺术家的体验生成第一,童年经验及其在体验生成中的作用。第二,童年经验对艺术家及其创作的意义。3、艺术家的体验类型(1)艺术家的缺失性体验与丰富性体验(2)艺术家的崇高体验与优美体验第一,崇高体验的特性。第二,崇高体验与成就动机。第三,崇高体验的体现方式与接受特性。(3)艺术家的超越体验与愧疚体验第一,审美体验的超越性。第二,艺术家的超越体验。第三,艺术家的愧疚体验。(4)艺术家的孤单体验与同情体验第一,孤单体验与作家、艺术家的人格特性。第二,艺术家的孤单与同情心。第三,孤单与移情和宇宙意识。(5)艺术家的神秘体验与归依体验第一,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的异同。第二,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的统一性。第三,神秘体验的三维构造。第四,神秘体验人人都可产生,并非宗教信徒所独有。第五,艺术家归依体验的三种类型:向宗教的归依;向自然的归依;向童年的归依本章教学规定:纯熟掌握以下内容:体验的特性与艺术活动的同构关系;体验的生成性特性;童年经验对艺术家及其创作的意义;艺术家的崇高体验;艺术家的超越体验与愧疚体验;艺术家的孤单体验与同情体验;艺术家归依体验的三种类型。基本掌握以下内容:童年经验及其在体验生成中的作用;艺术家的缺失性体验。基本理解以下内容:经验与体验的联系和区别;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效;审美体验的超越性;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的统一性;审美体验的三维构造;审美体验人人都可产生,但并非宗教徒所独有的因素。普通理解以下内容:艺术家的丰富性体验;艺术家的优美体验;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的异同。(四)艺术创作:体验的迹化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教学重点是,癫狂状态;体验与艺术品内在形式的生成。教学难点是内觉体验和审美相似律。本章教学内容:1、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1)创作潜动机:潜动机的普通品格;集体潜意识转换为创作潜动机;本能潜意识转换为创作潜动机;潜动机的内在机制。(2)创作显动机:显动机的普通品格;显动机的内在机制;显动机的重要特性。(3)创作动机簇:动机簇及其冲突;动机簇与艺术家的需要;动机簇分析;动机冲突分析。2、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1)癫狂状态:癫狂状态的心理特性;癫狂状态与精神病症的异同。(2)沉思状态(3)内觉体验:内觉体验的含义;艺术的三种类型——生活型、象征型、幻象型;内觉体验与幻象型艺术的内在联系。3、艺术品内外形式的生成(1)体验与艺术品内在形式的生成审美意象的普通特性和审美意象的生成;审美意象的类型——“思想的图解”与象征性图式”;审美意象的多维构造;审美意象的联结。(2) 体验与艺术品外在形式的生成艺术作为生命体验的外化形式:原始思维的互渗律;艺术思维与原始思维的异同。审美相似律的意义。审美相似律的类型。(3)自我体验与角色意识(4)艺术创作的心理范式——形象范式本章教学规定:纯熟掌握以下内容:癫狂状态的心理特性;审美意象的联结;审美意象的普通特性和审美意象的生成。基本掌握以下内容:癫狂状态与精神病症的异同;沉思状态;审美意象的类型;基本掌握审美相似律的意义。基本理解以下内容: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原始思维的互渗律及艺术思维与原始思维的异同;自我体验与角色意识;艺术创作的心理范式:形象范式。普通理解以下内容:内觉体验及内觉体验与幻象型艺术的内在联系;审美意象的多维构造;审美相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