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现代物流工作会议_第1页
全省现代物流工作会议_第2页
全省现代物流工作会议_第3页
全省现代物流工作会议_第4页
全省现代物流工作会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全省现代物流工作会议材料汇编会务组湖北省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办公室二○一四年元月目录目录·PAGE1·目录一、会议文件王晓东常务副省长在全省现代物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会后整理印发)许克振副省长在全省现代物流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会后整理印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促进现代物流大发展两年行动计划(2014-2015年)的通知(鄂政办函〔2013〕110号)……………(1)省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办公室(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全省现代物流工作的报告…(7)二、会议典型发言材料发挥交通运输的基础和主体作用推进湖北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省交通运输厅)…………(15)搞活商贸物流助力支点建设(省商务厅)………(18)培育千亿物流产业打造现代物流中心(宜昌市人民政府)……(2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产业强化功能以创新精神推进东西湖保税物流园建设(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有限公司)…………(27)巩固医药物流龙头地位尝试现代物流大突破(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1)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助力湖北物流业发展(武汉汇通物流网络有限公司)……(34)加快“六个快递”建设助推湖北物流业跨越发展(武汉顺丰速运物流公司)………………(38)三、会议交流材料(一)省物流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交流材料积极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42)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省教育厅)………………(45)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促进全省物流业健康发展(省科技厅)……(47)优化道路交通环境服务全省物流业发展(省公安厅)…………(48)积极履行财政职能促进全省物流业健康发展(省财政厅)……(50)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服务现代物流发展(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52)合理保障用地需求助力全省物流发展(省国土资源厅)………(54)优化环保审批服务推进全省物流业发展(省环境保护厅)……(55)做好城乡规划服务促进全省物流业发展(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58)加强开拓创新促进农业物流业发展(省农业厅)……………(60)推动组建大型物流集团助推现代物流发展(省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委员会)………………(62)充分发挥税收职能大力促进物流发展(省地方税务局)……(64)扎实开展物流统计认真做好统计服务工作(省统计局)……(66)发挥工商部门职能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省工商局)………(68)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服务全省物流业发展(省质量技术监督局)…………(70)着力构建粮食物流体系打通“北粮南运”和省内稻米流出通道(省粮食局)………………(72)履行价格管理职能降低流通环节成本(省物价局)…………(74)推动立法建设促进物流发展(省政府法制办)………………(76)务实创新积极构建供销社现代物流体系(省供销社)………(77)加快口岸建设推进物流业发展(武汉海关)…………………(79)积极推进“营改增”改革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省国税局)…………………(81)加强“大通关”建设助推物流业健康发展(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83)深化邮政改革加强保障监督推动全省邮政业实现跨跃式发展(省邮政管理局)…………(85)强化金融支撑促进物流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88)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湖北银监局)……(90)加大保险业服务创新支持物流业健康发展(湖北保监局)…………………(93)(二)各市州人民政府交流材料发挥区位交通市场优势加快推进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武汉市人民政府)……………(95)转型跨越加快发展建设鄂东南现代物流枢纽城市(黄石市人民政府)……(98)襄阳市推进物流业发展工作的情况汇报(襄阳市人民政府)…………………(100)荆州市推进物流业发展工作的情况汇报(荆州市人民政府)…………………(102)服务竞进提质加快转型升级(十堰市人民政府)……………(105)攻坚突破创新发展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孝感市人民政府)…………(108)荆门市推进物流业发展工作的情况汇报(荆门市人民政府)…………………(111)鄂州市推进现代物流发展工作的情况汇报(鄂州市人民政府)………………(114)黄冈市推进物流业发展工作的情况汇报(黄冈市人民政府)…………………(117)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物流发展环境(咸宁市人民政府)………………(119)随州市推进物流业发展工作的情况汇报(随州市人民政府)…………………(124)发展现代物流促进经济繁荣(恩施州人民政府)……………(126)仙桃市推进物流业发展工作的情况汇报(仙桃市人民政府)…………………(128)服务潜江经济升级版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潜江市人民政府)…………(130)天门市推进物流业发展工作的情况汇报(天门市人民政府)…………………(134)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培育经济新优势(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136)四、参阅材料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鄂政办发〔2011〕127号2011年12月23日)…………(139)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鄂政办发〔2012〕68号2012年9月26日)…………………………(156)关于《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通报(督查通报第19期2013年11月24日)………(166)一、会议文件一、会议文件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促进现代物流大发展两年行动计划(2014-2015年)的通知(鄂政办函﹝2013﹞110号2013年12月9日)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湖北省促进现代物流大发展两年行动计划(2014-2015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湖北省促进现代物流大发展两年行动计划(2014-2015年)为了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抢抓国家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大开放大开发机遇,发挥我省区位、交通、产业、市场等综合优势,加快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打造湖北经济升级版,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战略目标,“十二五”后两年,全省要按照《湖北省现代物流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现代物流推进工作力度,促进全省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此,提出促进全省现代物流大发展2014-2015年行动计划。一、明确促进思路和发展目标(一)进一步理清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扩大规模和转型升级相结合、改革创新和开放引进相结合、统筹推进和重点示范相结合,按照“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环境保障三个职能到位”、“示范物流园区、龙头物流企业、重大物流项目三个重点推进”,“物流联席会议成员等政府部门、重点物流企业等市场主体、现代物流发展促进会等物流社团组织三个方面协同共推”的基本思路,突出抓好改革创新、示范带动、壮大主体、政策落实等工作重点,按照“大战略、大突破、大落实”的要求,全面完成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为“十三五”时期全省现代物流业的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省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各地各部门负责)(二)努力完成“十二五”物流规划目标。根据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形势、新情况,引导各地各物流部门认真落实“十二五”规划,力争全面、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物流业规模增长、效率改善、主体壮大、布局优化及科技应用水平等发展目标。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12%;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力争达到230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力争到201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比“十一五”期末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二、加强调查研究和规划编制(三)深入开展重大问题调研。开展全省物流园区布局与规范发展(省发改委负责)、沿江现代物流带建设(省发改委负责)、城市物流的优化组织(武汉、襄阳、宜昌等市负责)、市场主体培育壮大(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经信委、省国资委负责)、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省供销社负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省粮食局负责)、物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省经信委负责)、物流业标准化水平提高(省质监局负责)、快递服务加快发展(省邮政管理局负责)、“大通关”水平提高(省商务厅、武汉海关、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武汉物流金融中心建设(武汉市、人行武汉分行负责)等重大问题调研,进一步摸清现状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形成相关调研报告和专题材料,供省政府决策参考。(各责任部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和市州配合,省现代物流发展促进会协助调研,2014年6月底前向联席会议提交调研成果)(四)认真编制物流业“十三五”规划。在加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手研究和编制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省发改委负责),研究和制订“十三五”时期物流园区(省发改委负责)、市场主体培育(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经信委、省国资委负责)、多式联运(省交通厅)、快递服务业(省邮政管理局负责)、农产品冷链物流(省发改委负责)、城市商贸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省商务厅负责)、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省供销社负责)、粮食物流(省粮食局负责)、棉花物流(省供销社负责)等专项发展规划。各市州也要相应研究和编制本地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各责任部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和市州配合,2015年底前形成规划送审稿)三、推动政策实施和责任落实(五)认真贯彻落实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鄂政办发〔2012〕68号),由各牵头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提出落实相关政策的具体办法并印发实施。同时,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认真清理现有涉及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打破阻碍物流业发展的“弹簧门”、“玻璃门”。(由各牵头部门负责,相关地方、部门配合,2014年3月底前完成)四、夯实物流发展基础工作(六)开展优化城市物流组织示范工作。围绕解决城市物流配送车辆进城难、收费高、罚款多等突出问题,推动武汉、襄阳、宜昌三市开展城市物流组织规划和管理创新。(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政府负责,省交通厅、省公安厅、省物价局等部门配合)(七)推进物流信息化。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和产业集群特色,推动制造、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信息互通、联动发展,提高企业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管理水平,发展区域性和特色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物流相关信息服务业和信息技术创新与发展,以应用带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鼓励信息服务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电信运营企业、软硬件厂商和系统集成企业积极参与物流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物流信息安全,提高政府部门物流服务和监管的信息化水平。(省经信委负责,各地各部门配合,2015年底前完成)(八)促进物流标准化。积极参与国家、行业物流业标准的研究、制订、修改工作;研究制定促进全省物流标准化的支持政策和措施,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企业物流标准化建设;组建湖北省物流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筹全省物流业相关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省质监局负责,各地各部门配合,2015年底前完成)(九)加强物流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现行物流调查统计制度和统计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各级物流统计工作力量和经费保障,在稳定现行物流统计年报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相关定期报表制度的试点探索,会同相关单位建立我省采购经理指数体系(PMI)调查制度,形成年报与定期报表相结合的物流统计调查体系。(省统计局负责,各地各部门配合,2015年底前完成)(十)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大力支持一批高校和中职院校重点物流专业建设,支持优势特色院校和专业开展在职教育;积极支持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和高、中等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大力支持校企共建一批物流业重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制定湖北省物流人才队伍培养规划,制定物流人才引进计划和支持政策;完善物流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省教育厅、省人社厅负责,各地各部门配合,2015年底前完成)五、促进物流园区的规范发展(十一)制定出台物流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全省物流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优化物流园区布局,引导物流园区规范发展。(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省商务厅负责,各地各部门配合,2014年底前完成)(十二)开展示范物流园区的创建工作。以武汉、宜昌、襄阳为重点,积极开展全国示范物流园区创建工作;统筹规划,重点支持8-10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含公路港)建设。(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省商务厅负责,各地各部门配合,2015年底前完成)六、进一步壮大物流市场主体(十三)支持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落实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服务直通车制度,对5A级物流企业及年营业额50亿元以上的物流龙头企业,省及企业所在地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挂牌服务、特事特办的方式解决企业项目审批、规划用地、融资服务、政策优惠、证照办理、便利通行等问题;集中政策和资金扶持和培育省重点物流企业,新增省重点物流企业20家左右;新增5A级物流企业4家左右,4A级物流企业15家左右。(省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组织督办,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负责,2015年底前完成)(十四)推动中小物流企业兼并重组。支持物流龙头企业对中小物流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投资参股物流企业;鼓励中小物流企业联盟合作;鼓励省内物流企业与中央在鄂企业开展合作,全面参与中央在鄂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或共同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制造企业剥离物流资产和业务。(省国资委、省经信委负责,各地各部门配合,2015年底前完成)(十五)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围绕农产品、汽车、医药、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结合特大项目和产业集群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来鄂,鼓励外来企业参与省内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合作经营。(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交通厅负责,各地各部门配合,2015年底前完成)七、加大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力度(十六)策划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围绕“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确定的六大重点工程(物流业信息化建设和物流技术应用工程,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工程,物流园区工程,城市配送工程,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工程,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进一步充实省市两级物流业重点项目库,力争达到重大项目超千个、投资规模过万亿的水平,形成“策划储备一批、前期准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营运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省发改委负责,省经信委、省交通厅、省商务厅、省供销社、省粮食局、省邮政管理局等部门配合,2015年底前完成)(十七)加强重大物流在建项目的跟踪服务。认真做好物流重大项目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强化项目建设的提前介入和专班跟踪服务,主动为物流项目建设提供政策咨询,分类指导。进一步简化物流项目的相关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加强效能监察,实行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为物流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省商务厅、省经信委负责,各地各部门配合,2015年底前完成)(十八)加大政府引导性资金支持力度。努力争取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工信部等中央有关部委专项资金的支持,按照相关投向要求,采取公开征集、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的原则和办法,编制中央投资项目备选滚动规划,每年按滚动规划向国家组织申报;加强统筹规划,逐步扩大各级财政引导性资金的规模,按照“各出一道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加强各类省级财政性物流专项资金安排的协调配合,集中力量支持全省重大物流项目建设。(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交通厅、省商务厅、省经信委负责,各地各部门配合,2015年底前完成)(十九)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开办仓单质押等贷款业务,开展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支持物流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大力发展货物运输保险,积极开展仓储保险、包装保险,提高保险覆盖面。(人行武汉分行、省发展改革委、湖北银监局、湖北证监局、湖北保监局负责,各地各部门配合,2015年底前完成)八、加强物流促进工作的统筹协调(二十)进一步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建立重大推进事项会商协调机制,对制定物流业相关规划、出台重大政策、认定示范物流园区、认定重点物流企业、推进重大物流项目建设等事项,由事项承办单位报请联席会议办公室召集会议,共同会商后确定;建立物流业促进工作动态信息共享机制,各市州、各部门应及时将促进物流工作的重要动态及政策信息及时报送省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办公室,由联席会议办公室通过工作简报、网络等方式向市州、部门发送。(省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各地各部门配合,2015年底前完成)(二十一)加强工作任务的督办检查。建立年度责任分工机制,从2014年起每年年初由省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办公室汇总制定年度物流推进工作要点,并明确部门责任分工;建立检查督办和通报机制,每年年底由联席会议办公室配合省政府督查室对《关于促进全省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鄂政办发〔2012〕68号)落实情况和年度工作要点确定的目标任务进行检查督办和考核通报。(省政府督查室、省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各地各部门配合,2015年底前完成)(二十二)充分发挥促进物流社团组织作用。指导省现代物流发展促进会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建立由相关领域专家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协同的政策法规与规划专委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委会、物流园区专委会、冷链物流专委会、物流信息化与新技术应用专委会、物流统计专委会、物流标准化专委会等七个专家委员会。同时在物流行业试行“一业多会”,鼓励省交通运输协会、省物流协会、省快递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充分发挥服务企业和加强行业自律的作用。指导省现代物流发展促进会建立物流企业季度座谈会制度。(省民政厅、省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各地各部门配合,2015年底前完成)

省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全省现代物流工作的报告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乐成全省现代物流工作会议是事关我省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大局的一次重要会议,更是一次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会议。按照会议安排,我代表省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办公室就全省现代物流工作情况向大会汇报如下:一、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鸿忠书记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要把我省建设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国生省长多次提出要做好发展现代物流业这篇大文章。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中将物流业纳入重点发展的六大现代服务业之一。“十二五”以来,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全省服务业中最大的支柱产业,成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一是物流发展速度较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以来,全省物流业加速发展。2012年物流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100亿元增长到1596亿元,两年分别增长16.6%、13.8%,超过同期GDP增速(13.8%、11.3%)2—3个百分点。2012年湖北物流业在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中占4.56%,超过GDP在全国的占比,在中部六省位居首位,成为全省几大支柱服务业(物流、旅游、文化、金融、信息、中介)中增加值率先超过1500亿元的产业,在全省十大调整振兴产业中也远远超过汽车产业的规模。二是市场主体发展迅速,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全省物流业已基本形成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大、中、小、特”多类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第三方物流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TNT中国区域总部、德邦物流华中区域总部、国家邮政华中区集散中心、顺丰速递全国陆运集散中心、联邦快递中国区公路转运中心等国内外高端物流领军企业加速布局湖北。中远物流、中邮物流、招商局物流、长航集团等中央企业也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参与全省物流市场的竞争和发展。华中航运、武汉商贸控股、九州通等省内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目前,全省各类物流企业超过10000家,通过国家认证的A级物流企业有171家,其中5A级企业6家,4A级企业54家,3A级企业71家。三是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物流园区建设提速。截止2012年底,全省公路里程超过21万公里,内河通航里程8988公里,全省正在形成以京珠、沪蓉高速等国道为架构的“四纵四横一环”公路网,以长江、汉江港口等为主要节点的内河航运网,还有较为发达的铁路运输网络,航空运输也方兴未艾。目前,我省已建、在建和规划中的物流园区140多个。其中,全省已营运和在建的物流园区占6成以上。武汉新港阳逻物流园、东西湖保税物流园、宜昌金东山商贸物流园、襄阳国邦物流园等运营成效明显,50多个与工业园区、物流园区配套的“一港双园”港口园区项目日渐成型。四是装备技术更新加快,服务效能不断提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注重走创新发展之路,借助当地的资源禀赋,发挥自身的差别优势,发展供应链金融、智能物流和新型业态,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重点物流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开发增值业务,从仅能提供单一的运输、仓储服务向多层次、全方位的多样化服务转变,从单纯的承揽物流业务向根据客户需求开发各种高附加值专业化服务转变,业务领域得到新的拓展,服务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同时,物流信息化建设及新技术应用取得新进展,湖北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武汉汇通货运信息服务平台、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一批融物流信息、物流应用为一体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初见成效,条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自动拣选等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一批智能物流企业对产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强的引领作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研发走在全国前列,为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总体来看,近年来我省物流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当前全省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效率不高。2012年我省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9%,几乎是发达国家的两倍,不仅远高于沿海省份2-3个百分点,也高于中部的河南(16.8%)。二是主体不强。我省物流产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物流企业“小、散、杂”的状况尚未改观,服务能力和质量也有待提高,2012年底全省涉及物流业务的各类企业数量比美国还多,而通过国家认证的A级物流企业和全省重点物流企业占比不到2%。三是结构不优。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缓慢,专业性综合物流服务能力不足。物流园区布局不尽合理,各地发展物流园区的积极性很高,但形成物流枢纽的物流园区并不多,物流设施、物流企业与物流需求的集约化经营程度很低,部分园区存在圈地现象。四是基础不牢。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物流统计、物流人才工作还不能适应物流快速发展的需求。当前,全省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思想认识不够。现代物流业是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集系统化、信息化、仓储现代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尽管省委省政府对物流业高度重视,出台了规划和政策措施,但一些地方和部门尚未真正认识到物流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往往只注重工业优先发展,没有按产业联动要求、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和产业发展趋势把物流业发展切实提高到应有的位置,没有把物流业真正当作现阶段国民经济重要的先导产业和基础产业来抓。二是产业联动不够。一方面交通设施与产业布局衔接不够。我省虽然有较好的交通基础优势,但从临空、临铁、临江产业布局来看,我省物流配置格局还不尽人意,产业发展与物流服务未能有效连通,未能融合集聚,这也是我省区位与交通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变为经济优势特别是物流优势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物流园区与产业园区融合不够。全省大部分开发区还主要是工业集聚区概念,区内物流配套较少,物流园区基本游离在外,大部分物流园区的设置未能与开发区的规划统筹考虑,导致开发区产业组织方式落后、配套能力低,也造成物流资源闲置、利用不平衡。三是政策落实不够。近年来,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但从物流企业的反映来看,由于很多地方和部门没有制定可操作性的措施办法,加之部门之间政策措施衔接配套不够,很多实质性的政策措施难以落地,物流企业普遍感到用地难、融资贵、税费重、通行难,政策环境有待改善。四是投入力度不够。当前我省物流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包括政府财政引导资金在内的社会各方加大投入,而我省受限于财力状况,每年安排的财政资金极其有限。同时,我省物流业融资情况也不理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极为重要。而我省物流设施建设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特别是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明显滞后。物流业的投入情况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我省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二、近年来推进物流业发展所做的主要工作近年来,省发改委作为全省现代物流工作牵头单位,会同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顺应全省物流业加速发展大势,积极汇合各方力量,从规划引导、政策落实、项目扶持、夯实基础、统筹协调等方面大力推进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一是积极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先后出台了《湖北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湖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启动了全省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前期调研工作。二是认真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意见。牵头组织研究并报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全省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了若干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三是大力加强项目建设和资金扶持。2010年以来共争取物流业中央投资项目177个资金近6亿元,争取资金居全国前列,带动社会投资215亿元,促进了全省一大批重点物流项目顺利实施。四是着力夯实物流基础性工作。会同交通等部门不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配合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做好物流信息化建设工作,会同省统计局积极开展物流统计工作,推进物流企业税收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全省重点物流企业认定工作,编撰出版《湖北物流发展报告》等。五是统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合力推进。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会议,对现代物流规划和重点物流企业认定等重要工作进行了研究讨论。指导成立了湖北省现代物流发展促进会,认真做好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协调服务工作。积极向省政府和国家发改委提出支持国药控股湖北分公司物流中心、武汉诚通物流、武汉新港、宜昌三峡物流中心、汉口北综合物流园、仙桃富迪物流园、九州通医药物流、李时珍国际医药港、宜昌市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发展的措施建议,并协调省有关部门出台具体政策措施,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省直各相关部门为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省交通厅报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全省交通物流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印发了《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物流工作推进方案》,制定了“十二五”全省高速公路ETC车道建设规划,落实和完善“绿色通道”相关政策,减免绿色通道车辆通行费用,积极启动公路甩挂运输试点申报工作,全省7家企业纳入国家甩挂输运试点。省商务厅制定了全省商贸物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全省农产品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支持17家企业纳入国家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与城市共同配送示范项目,完善城乡市场体系建设,累计建设农村配送中心160个,新建和改造“万村千乡”农家店30588家。省物价局发文取消了商场、超市等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收取的“进场费”等26项违规收费,联合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落实完善相关政策促进蔬菜生产流通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省科技厅积极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和技术攻关,在第一、第二批东湖现代服务业试点项目中安排财政经费1.17亿元支持17个重大物流新技术应用项目实施。省教育厅支持高校重点发展与现代物流业相适应的专业,截止今年10月,设置物流类本科专业50个、高职专科专业点60个,物流类专业开设高校覆盖率达到82.3%,在7所本科院校和4所高职院校重点建设11个物流类产业计划项目,每年安排建设经费220万元。省国资委积极鼓励和推动省级国有投融资平台整合企业内部分散的物流资源,投资组建的物流公司或物流集团。2011年省交投投资组建湖北交投商贸物流公司,2012年省联发投联合下属公司出资组建湖北联投商贸物流有限公司。省质监局积极组织科研部门和有关企业,制定或参与制定了包括物流基础、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目前已发布12项。其他相关部门都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开展了大量工作,共同促进了全省物流业快速发展。三、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晓东常务副省长的重要讲话和本次会议精神,积极组织实施《关于促进全省现代物流大发展两年行动计划(2014-2015)》,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扩大规模和转型升级相结合、改革创新和开放引进相结合、统筹推进和重点示范相结合,采取“三个三”的工作举措(即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环境保障三个职能到位,示范物流园区、重点物流企业、重大物流项目三个推进抓手齐抓,物流联席会议成员等政府部门、重点物流企业等市场主体、现代物流发展促进会等物流社团组织三类主体共推),突出抓好机制创新、示范带动、政策落实、壮大主体等推进工作重点,力争实现“大战略、大突破、大落实”,全面完成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为今后全省现代物流业的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明后两年我们将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一)深入调研,编好规划。一是加强全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研究。适应物流发展新形势、新业态的要求,开展全省物流园区布局与规范发展、加快长江物流带建设、城市物流的优化组织、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提高物流业信息化水平、武汉物流金融中心建设等重大问题调研,进一步摸清现状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形成相关调研报告和专题材料。二是编制若干专项规划。根据调研成果,会同和配合相关方面着手研究和编制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研究和制订“十三五”时期物流园区、多式联运、农产品冷链物流、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粮食物流等专项规划,指导相关行业、新型物流业态有序发展。(二)加强督办,落实政策。一是贯彻落实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会同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鄂政办发〔2012〕68号),进一步分解细化各部门责任分工,将项目用地、投融资、税收、工商管理、交通运输、人才引进培养等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对纳入全省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园区用地给予重点保障,有计划地将工业旧厂房、仓库和城区存量土地资源用于发展物流业。三是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的税费负担。密切关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积极配合完善试点办法,研究解决交通运输服务与物流辅助服务税率不统一问题。四是提高物流车辆通行便利化程度。认真落实“绿色通道”政策,方便装载鲜活农产品车辆通行。研究降低或减免物流车辆过路过桥费办法,解决城市中转配送难、配送货车停靠难等问题。(三)夯实基础,优化环境。一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研究制订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加快实施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物流企业信息化改造提升工程、物流信息化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支持“物流中国·湖北平台”等示范工程建设。二是物流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国家、行业物流业标准的研究、制订、修改工作;研究制定促进全省物流标准化的支持政策和措施,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企业物流标准化建设。三是物流统计核算工作。完善物流调查统计制度和物流统计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各级物流统计工作力量和经费支持,实行省重点物流企业统计直报办法,建立物流统计半年报和年报制度。四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支持一批高校和中职院校重点物流专业建设,支持优势特色院校和专业开展在职教育;积极支持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和高、中等院校实施校企挂钩;大力支持一批物流业重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制定推进物流人才引进计划和支持政策;完善物流职业资格认定工作。(四)提升功能,完善园区。物流园区是物流业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物流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载体。发挥物流枢纽的重大支撑作用关键是搞好物流园区的发展布局。加强物流园区规划布局,有利于促进省内、省外物流联系、经济交流;有利于区域内分散的运输、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向园区集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实现多式联运、信息集成、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等功能的聚集。推动我省物流业大发展,应以物流园区为抓手,多部门协同、多地区合作,合力推进我省物流园区科学规范发展。结合全省物流园区规划编制工作,研究制定《全省物流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优化物流园区布局,引导物流园区规范发展。鼓励物流园区的调整整合和功能完善,采取多种措施支持示范物流园区建设,积极争取我省重点示范物流园区纳入全国示范物流园区名单,以武汉、宜昌、襄阳为重点,支持8-10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建设。(五)扶持龙头,壮大主体。一是推动省重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会同省直相关部门和各地积极开展全省重点物流企业认定工作。深入省重点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帮助协调解决相关问题,落实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服务直通车制度,对5A级物流企业及年营业额50亿元以上的物流龙头企业,会同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采取挂牌服务、特事特办的方式解决企业项目审批、规划用地、融资服务、政策优惠、证照办理、便利通行等问题;集中政策和资金扶持和培育省重点物流企业,年新增省重点物流企业10家左右。二是积极推进全省物流业对外开放与合作,围绕物流发展的新业态,加大物流业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农产品、汽车、医药、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结合特大项目和产业集群招商引资,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来鄂设立总部,与省内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合作经营。(六)策划项目,强化支撑。抓好物流业重大项目的策划和建设是实施物流发展规划、增强物流业发展后劲的重要支撑。一是围绕“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确定的六大重点工程(物流业信息化建设和物流技术应用工程,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工程,物流园区工程,城市配送工程,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工程,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进一步充实省市两级物流业重点项目库,形成“策划储备一批、前期准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营运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二是努力争取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工信部等中央有关部委专项资金的支持,按照相关投向要求,采取公开征集、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的原则和办法,编制中央投资项目备选滚动规划,每年按滚动规划向国家组织申报;加强统筹规划,逐步扩大各级财政引导性资金的规模,按照“各出一道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加强各类省级财政性物流专项资金安排的协调配合,集中力量支持全省重大物流项目建设。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开办仓单质押等贷款业务,开展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支持物流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大力发展货物运输保险,积极开展仓储保险、包装保险,提高物流保险覆盖面。二、会议典型发言材料二、会议典型发言材料发挥交通运输的基础和主体作用推进湖北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省交通运输厅近年来,为落实省政府促进物流发展的各项要求,我厅报请省政府转发了进一步加快推进全省交通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印发了《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物流工作推进方案》,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挂帅的物流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提出了27项具体工作事项,并在公路港建设、甩挂运输发展、重点企业培育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文件,积极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一、交通运输推进湖北物流业发展基本情况(一)稳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全省规划建设公路货运枢纽项目71个,总投资114亿元。目前,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园、宜昌爱奔公路港(一期)等9个已建成,孝感华中锦龙物流园等37个已开工建设,武汉物流交易所等20余个项目正开展前期工作,累计完成投资54.8亿元。水运“一港双园(港口-物流园-产业园)”驱动模式加快发展,50多个与工业园区、物流园区配套的港口园区项目日渐成型。(二)着力培育运输型物流示范企业和中小企业联盟发展。落实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先后评定了45家交通物流示范企业(园区),在黄石、鄂州、天门等市探索交通物流企业诚信评级工作机制和方法,推进物流诚信和规范服务建设。华中甩挂运输联盟的成立,武汉大道(华中)零担快运联盟的即将挂牌,省客集团与EMS的深度融合,标志着区域运输合作步入实质阶段。(三)大力推动公路甩挂运输发展。襄阳东风合运等7家企业分两批纳入国家甩挂运输试点,第一批5家企业已开通试点线路13条,拥有牵引车252辆、挂车579辆,覆盖广东、上海、四川、安徽、江西等省市,试点车辆平均里程利用率均达80%以上。(四)依托交通优势推进农村物流试点示范。探索形成了交邮共建、多部门资源共享、引进物流企业改造经营、招商引资、交农对接、一体化运作等六种农村物流发展模式,改扩建64个具有物流服务功能的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五)积极探索运输组织新模式。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武汉至上海集装箱运输“天天班”成为湖北水运品牌航线,水路滚装运输、公路驼背运输得到快速发展。交邮合作深入推进,实现速递物流网点、客运汽车班线两大优势资源互补及共赢发展。(六)不断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湖北省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开通运行,免费提供《TMS普通货物运输管理软件湖北专版》和《WMS仓储管理软件湖北专版》下载服务,百余家企业受益。武汉大道、武汉汇通、湖北九州通、宜昌爱奔公路港等一批主体企业物流信息平台效果明显。二、交通运输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工作重点(一)基本思路:以整合货运物流资源、优化运输组织、提升装备水平为着力点,积极构建衔接顺畅的基础设施系统、互联互通的物流信息系统、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系统,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推进物流业发展中的基础和主体作用,推动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的融合,加快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提升物流服务品质,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二)近期工作重点一是加快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建设。抓紧编制全省及大中城市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布局规划和港口综合交通枢纽试点方案,加快推进武汉物流交易所等8个公路港型物流园区建设,抓紧实施武汉阳逻、宜昌云池、荆州盐卡等6个港口综合运输枢纽试点。二是支持龙头运输企业拓展物流产业链。做强做大武汉大道物流等20多个不同类型本土总部物流骨干企业,培育跨运输方式的全程运输服务供应商和网络型物流企业。吸引浙江传化等国际国内物流领军企业落户湖北,推动华中多省域甩挂运输联盟取得实质成果,筹建华中零担快运联盟和小件快运联盟。三是创新推进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加快推进以综合运输服务站为基础的农村物流发展;积极开展城市配送试点研究,争取武汉市纳入国家试点示范项目;进一步推进交通、邮政在资源共享、发展农村物流、服务民生等方面深度合作。四是大力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发展滚装运输、驮背运输和江海直达运输,加快培育多式联运承运人,推动货物运输的“无缝衔接”和“一单制”;巩固扩大7个甩挂运输试点,探索推进三峡库区滚装甩挂运输发展。五是务实推进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湖北省和武汉、宜昌、襄阳等大中城市交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继续推进物流信息平台进园区试点,完善物流信息平台与物流园区互联互通机制,指导全省“公路港”信息平台以及骨干龙头企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继续推广免费版普通货物运输管理软件和仓储管理软件,进一步延伸推广小件、零担、整车、集装箱、站场、货代等物流通用软件。

搞活商贸流通助力支点建设省商务厅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重大机遇,把做大、做强现代商贸流通业,作为促进我省商务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紧紧围绕“五个湖北”建设和“努力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目标,发挥商贸流通大省优势,努力打造国家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成功创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全国首批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综合试点城市、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全省商贸物流业步入加速发展轨道。2012年全省物流增加值达1596亿元,同比增长1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197.5亿元,同比增长16%。2013年,全省物流增加值增幅预计为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过万亿,增幅预计为13.5%以上。今年1-11月全省进出口货运量2203.9万吨;国际集装箱运量30.9万标箱,同比增长7.3%;预计全年进出口货运量2300万吨;国际集装箱运量33.3万标箱,同比增长6%。一、科学谋划,发挥规划在商贸物流发展中的先导作用。我们制定了《全省商贸物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全省农产品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紧扣全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涉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及城乡一体化物流建设等方面工作,将城乡配送发展规划、城乡配送节点布局纳入城乡流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建设一批城市物流配送中心。鼓励公用型信息化管理的城市物流配送节点建设,构建点面结合、干支衔接、通行顺畅的城市物流配送通道网络体系。加快推进空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水运码头、信息港等基础设施以及电子口岸的建设,构筑以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网络为基础,以临港物流园区及大型货运站场为配套,以湖北电子口岸提供大通关、大物流信息服务为支撑的现代物流格局。二、健全体系,为商贸物流业健康有序发展创造广阔空间。一是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便民商贸服务体系。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依托,以连锁经营为纽带,着力打造城乡一体、功能齐全的商贸流通市场网络体系。截至目前,城市连锁经营网点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累计建设农村配送中心160个,新建和改造“万村千乡”农家店30588家,农家店乡镇覆盖率为96%以上,配送率达到67%。建立了白沙洲、四季美、两湖绿谷、三峡物流园等132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基本构建起辐射省内的农产品物流网络,减少了产品中途损耗,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十二五”以来全省共新增规模型低温冷库80万立方米,购置了一批冷链运输车辆,基本满足全省冻品、肉类、水产、海鲜副食品等冷藏需求。二是深化“大通关”,构建内外贸一体化体系。抓住国家开发长江黄金水道和国务院进一步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契机,打造阳逻港长江中游集装箱枢纽港;开通宜昌、荆州至武汉集装箱内支线班轮,为阳逻港提供货源;积极申报武汉新港综合保税区,完善口岸保税物流功能,提升区域经济外向度;支持襄阳铁路口岸开通“襄阳——宁波”铁海联运班列,建设襄阳国际陆路港;推进宜昌云池港、荆州盐卡港口岸建设;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推动口岸相关信息共享。三是推动循环利用物流体系建立。积极建立废弃物回收物流体系,依托各级商贸中心及产业集聚区,实现再生资源合理配置,目前已在全省建成了荆门格林美、谷城金洋股份等国家级大型再生资源示范基地、城市再生资源社区绿色回收站(亭)和3R体验店、武汉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中心以及区域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已实现再生资源物流的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四是推进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2012年,我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000亿元,2013年预计达到5000亿。京东、卓越亚马逊、苏宁电器等品牌电子商务运营商,在汉建设区域总部及物流配送中心20个;“菜鸟”网络将武汉作为全国七大关键核心节点之一,打造超大规模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中国智能骨干网”;当当网等大型快递企业,也纷纷落户武汉。武汉成为华中地区最大、全国重要的电子商务分拨中心和快件分拨基地。三、突出特色,扶持重点集聚区、平台和企业发展。我们充分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强化措施,集中抓好现代物流集聚区、企业等载体建设。一是着力培育全国性区域性大市场。武汉市依托日用消费品、钢材、汽车、农副产品、家电等大型商品批发市场,建设十大商贸物流基地;各类批发市场建成60座配送中心,面积超过140万平方米。商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功能的完善,有力提升了武汉“买全国、卖全国”的集聚辐射能力和市场规模,涌现了一批区域性全国性大市场。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淡水鱼交易市场、华中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成为全国性市场枢纽,实现商贸流通总收入520亿元。二是发展物流信息平台。加快湖北商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武汉市商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资讯、监控、交易、物流资源管理服务功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射频识别RFID等先进物流技术在商贸物流企业中得到有效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商贸物流对产业转型、流通效率、服务民生的贡献度。三是做大做强物流企业。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为突破口,推进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鼓励培育和引进第三方品牌物流企业。目前,全省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171家,其中5A级企业6家、4A级企业54家、3A级企业71家。四、优化提升,培育现代商贸物流新业态。加快改善物流服务方式,大力发展创新型业务和增值型服务,提升专业物流的档次,培育物流服务品牌。一是推动物流业与电子商务互动发展。培育九州通、安琪酵母等龙头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京东、亚马逊等物流基地建设,促进网上市场与网下市场良性互动。二是推动物流业与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互动发展。以现代物联网技术为依托,完善现有钢铁、医药、农产品石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物流配送服务功能,构筑先进交易平台和服务系统。三是着力发展冷链物流。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冷链物流标杆企业。组织中百、武商量贩、中商超市、富迪等连锁经营企业开展农超对接,支持企业与国内120个大型农产品基地建立1000多个品种产供销联盟。五、互动互融,探索商贸流物业发展新模式。一是创新现代商贸分销配送模式。以武商、中百、中商等商贸分销企业为代表,依托城市共同配送节点的布局,优化“综合物流园区、大型分拨配送中心、社区末端配送节点”三级城市商贸配送网络,着力解决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保障城市人口的消费需求。二是创新“基地+网络”配送模式。以武汉、襄阳为试点,以第三方物流为示范目标,推动从第二方物流向第三方物流转型,打造城市高端物流品牌。三是创新与制造业融合配送模式。在汽车、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中,大力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提供采购物流、生产物流、成品物流和量贩销售等综合服务,实现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一体化运作。四是培育新型交易模式。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直销、邮购等无店铺销售形式,以及刷卡消费、拍卖交易、定单交易等新型消费模式和交易模式的提速发展。六、招商引资,为商贸物流业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注入活力。在培育本土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加快引进省外大型物流龙头企业。为加大重点商贸物流企业招商力度,我们实行省、市、区三级招商力量密切配合,瞄准国际、国内商贸物流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组成招商专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推介我省物流投资环境。截止目前,全省今年在建、签约、洽谈的物流项目近180多个,总投资超过1900亿元,成功引进海航、海吉星、南山宝湾、普洛斯等一批签约项目开工,安吉、京东商城等一批名企相继签约;阿里巴巴、英国盖世理、浙江传化等一批企业确定落户意向;沃尔玛、美国安博、深圳国际控股等一批企业来鄂考察。武汉市出台了《关于引进物流龙头企业总部在汉落户的扶持政策》和《关于扶持本地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的实施办法》,对新引进的总部物流企业实行一次性开办补助。七、多措并举,为商贸物流业发展提供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行业自律。按照“统筹管理、分工合作、协调推进”的工作思路,成立了湖北省商贸物流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推动全省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的合力。依托湖北省商业联合会、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品油协会等行业组织,负责规范行业行为、促进行业自律。二是强化政策扶持。认真执行我省出台的《关于促进全省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鄂政办发〔2012〕68号)和《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13〕10号)等相关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文件;贯彻落实国发〔2012〕39号文,组织起草《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三是推动试点和示范建设。根据商务部和省政府的有关要求,积极认真开展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工作,武汉、襄阳推荐扶持的23个试点项目投资总额为9.8亿元。认定了一批示范专业市场(企业),从规范交易、结算及物流配送等方面综合提升专业市场发展水平,树立行业标杆带动全省商贸物流业转型升级。总的看来,虽然我省商贸物流业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比广东、上海等省市先进物流发展水平和产业转型升级标准,我省还存在总体发展水平高端化不足、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公共平台服务有待提升、集聚辐射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升。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立的“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经济工作思路,以物联网等先进物流技术为支撑,强化“七个重点”:优化商贸物流园区、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搭建商贸物流信息平台、建立商贸物流诚信体系、扩大共同配送试点、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广物流新标准与新技术;进一步完善“七个体系”:规划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标准体系、示范体系、项目体系和统计体系,促进我省商贸物流业态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形成与全球供应链体系、中部崛起战略、打造湖北经济升级版相适应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为我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培育千亿物流产业打造现代物流中心宜昌市人民政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加快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是我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的战略举措。近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围绕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提升完善城市功能,认真贯彻落实鄂政办发(2012)68号文件精神,加快建设三峡现代物流中心,着力打造千亿物流产业,现代物流业呈现聚集发展、规模壮大、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2012年,全市物流业总收入600亿元,同比增长14.4%;物流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17.5%;全市公路货运量11992万吨,货运周转量166亿吨公里;港口吞吐量505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76260标箱,水运货运量2219万吨;铁路货运量1616万吨;航空货运量9309.8吨;邮件、快件业务量5000万件。预计今年物流业总收入840亿、增加值225亿元,分别增长40%、28%,正逐步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一、强化三大举措,创优发展环境按照规划先行、扶持重点、注重实效的思路,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成立市发改委牵头的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创造一流环境,打造物流洼地,推进现代物流发展。一是建立一套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成立全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政府领导任组长,市发展改革委、经信委、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等15个市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形成各部门共同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合力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统筹协调全市物流发展工作,研究和决定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解决重大问题,督办重要工作落实。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各司其职,强化责任,明确目标任务,确保各项措施全面落实。二是编制一个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引领,全面对接全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宜昌城市新区建设规划,通过调查研究、企业座谈、专家评审以及专题考察等方式,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宜昌发展的定位,精心编制《宜昌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3-2016)》及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四大发展目标、九大重点任务、六大重点工程、五项保障措施,优化物流业布局,谋划和储备物流通道及多式联运工程、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壮大工程、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重点物流项目62个,总投资500亿元。三是出台一批扶持政策。对重点物流项目,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优先审批。对重点物流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在本地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内优先安排,对重大物流建设项目和物流重点骨干企业,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确定用地优惠政策。放宽重点物流企业注册条件,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现代物流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多种形式,用于支持重点物流项目建设、重点物流企业发展、物流产业规划、物流人才培训等,同时落实更加优惠的税收减免政策,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一批重大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2013年,全市争取三峡物流园、白洋物流园等中央、省预算内资金扶持项目15个,到位资金7550万元。二、突出三大重点,壮大市场主体千方百计推进大项目、建设大园区、培育大企业,实行大中小企业一起抓,内资外资企业一起抓,做大做强物流市场主体,形成园区集聚、龙头领军、项目拉动的良好格局。一是高强度推进项目建设。始终以大项目带动物流业大投资、大发展。近两年,全市建设现代物流业重点项目143个,完成总投资187亿元,其中建设三峡(秭归)茅坪翻坝物流园、三峡物流园、云池港等投资过10亿元项目7个,建设萧氏茶叶、国贸集团城市配送工程等投资过亿元项目14个,建设晓曦红果业、采花茶业等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24个,建设雅斯生鲜配送中心等投资过千万元项目27个。云池港二期工程、三峡物流园农贸城、雅斯生鲜配送中心、萧氏茶叶、采花茶业、晓曦红果业建成运营,三峡(秭归)茅坪翻坝物流园、宜昌东站物流中心湖北天元公司、国贸集团城市配送工程、三峡机场航空物流园等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二是高起点建设物流园区。以建设三峡(秭归)茅坪翻坝物流园、太平溪物流园、云池物流园、红花套物流园、枝城物流园、三峡机场航空物流园、宜昌东站物流园、小溪塔物流园、东山商贸物流园、点军物流园等10大物流产业园为重点,发展仓储、运输及配送、分拨和支柱产业供应链管理业务,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目前,我市被列为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建设物流园22个,其中建成使用的物流园8个,在建物流园11个,规划建设的物流园3个。物流园区总占地面积为4.48万亩、2978.07万㎡;总投资173.83亿元,已完成投资20亿元;园区建成后总建筑总面积为267.73万㎡,年货物吞吐量16308万吨,年营业收入约14亿多元,上缴税收2亿元。目前已有3461家物流企业或经营商户入驻园区。三是高质量培育物流企业。坚持招商引资和鼓励全民创业并举,切实加强分类指导和重点扶持,实施优强企业倍增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提高运输、仓储等现代物流服务专业化程度,着力壮大物流企业阵营。目前全市拥有省重点物流企业21家,国家A级物流企业24家。一方面,推动形成一批为本地化工、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建材等重点行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物流企业;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本地物流企业为全国服务,形成一批区域性品牌物流龙头企业。宜昌港务集团正加速由传统装卸作业型向物流贸易型转变,大力发展宜昌港口物流和临港产业,形成港口开发、临港产业园和物流园发展的“一港双园”无缝衔接模式。葛洲坝集团物流公司要构建钢铁物流供应链服务平台,搭建江海直达的港口物流通道,形成全球化的国际物流网络。宜昌富程祥云物流有限公司加快三峡应急物流中心建设,成为全国“军地两用应急物流实验基地”。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网点建设和快递服务,宏泰物流公司的专线物流和危化品运输以及宜化、安琪、兴发集团相继成立的专业物流公司,已成为宜昌物流业发展的龙头。三、实施三大工程,完善配套功能坚持产城共荣,在加快物业产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交通、信息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大交通、大网络、大物流、大配送、大平台建设。一是推进物流通道及多式联运工程。加快江南、江北两个翻坝物流运行系统及航空物流园等项目建设,着力完善物流通道及多式联运系统,宜昌“公路主骨架、水运大通道、铁路大枢纽、空中大走廊”的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初步确立。全市公路总里程2644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395公里,100%的行政村通达沥青水泥路;“以港兴城”步伐加快,建成主城港区、秭归港区、兴山港区、枝江港区、宜都港区等六大港区;宜万铁路通车使宜昌成为承东启西的重要铁路枢纽;汉宜高铁顺利开通并正常营运,拉近了宜昌至武汉、宜昌至西部重庆、成都等城市的时空距离;三峡机场一类口岸顺利开通,客货运量持续增长。二是推进城市共同配送工程。以宜昌市快递物流分拨配送中心、国贸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为重点,推进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规范设置中心城区城市共同配送节点和配送通道。根据商业和居民密度分布,在主城区及各县市中心镇逐步形成30个城市共同配送站点,推进快递物流进社区、校园、企业,完善末端配送体系。逐步形成以城市物流园(中心)为主轴、县级配送站点为支撑、农村综合交通服务站、农村邮政、快递网点为补充的三级城乡物流服务网络。全市规模以上连锁超市商品统一配送率达到62%;农村“万村千乡”农家店商品统一配送率达到53%,农资连锁经营企业商品配送率达到75%,邮政、快递综合村级服务站覆盖率达到75%以上。三是推进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工程。以云计算中心现代物流综合信息平台为重点,建立开放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系统、现代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现代物流在线跟踪与过程控制。宜港集团、葛洲坝物流公司、爱奔物流、金东山大市场等企业组织各类信息资源,为物流企业提供具有特色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其卫星定位系统、电子订货系统和电子结算系统,在部分物流企业推广应用。四、瞄准三大目标,推进跨越发展今后一段时期,随着国家“依托长江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等战略的实施,宜昌物流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我们将依托宜昌综合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围绕构建物流节点服务体系、推动物流产业集聚发展、推进港口物流建设、建设城乡配送体系、培育物流市场主体、促进物流产业与工商业联动发展、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升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推进区域合作联动等九个方面开展工作,促进全市现代物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具体实现三大目标:一是物流产业总量实现翻番。加大物流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构建物流节点服务体系,推动物流产业集聚发展,促进物流产业与工商业联动发展。力争2016年物流产业总收入达到1200亿元。物流产业增加值突破40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占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二是物流产业质量显著提升。加快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着力提高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力争到2016年,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4%以下,居全省、中部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前列。三是物流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着力引进一批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企业,以园区物流、专业市场、产业集群物流和城乡配送物流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加快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力争到2016年,基本建成10大综合物流园区,建成1—2个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形成物流产业集群,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产业强化功能以创新精神推进东西湖保税物流园建设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有限公司从2009年3月开工建设至今,短短4年多时间里,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无不体现着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体现着省发改委、交通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园区注册经营的物流企业已达1600多家,拥有车辆一万余辆,船只132艘,从业人数近3万,物流产值170亿元。获得交通部“重点扶持园区”、省发改委“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省交通运输厅物流发展局“现代物流示范园区”、中物联“全国物流示范基地”、“最佳物流园区”、“全国最具投资价值物流园区”、“全国优秀物流园区前三甲”等荣誉。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科学选址,坚持规划先行作为中部地区首个保税物流园,我们以保税物流中心为核心,依托东西湖物流产业基础,规划了19平方公里的园区范围,聘请专业机构对我区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及论证,并借鉴外地物流园区的成功经验,制定了园区可研及规划。园区位于武汉市的西大门,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优越。一是园区处于京港澳高速、沪蓉高速、107国道、武汉外环、沪汉蓉高速铁路、汉渝铁路、汉江航道交汇处,距天河机场15分钟车程,是武汉辐射全国的重要交通节点,也是发展多式联运的物流枢纽。二是园区规划用地为国营农场,土地变更和利用成本低廉。三是规划区内土地可利用面积较大,能满足园区总体规划的要求,为今后发展预留了足够空间。四是园区处于武汉四环至外环之间,离主城区较远,既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也兼顾了较长时间内武汉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我们注重规划实施的阶段性和时效性,对物流园区用地留有发展余地。物流园区的建设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我们及时对既有规划进行适当地跟踪调整,实现弹性规划和滚动规划。目前,园区规划并逐步建成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多式联运、保税物流四个版块。二、腾笼换鸟,盘活土地资源在开工建设之前,园区内的部分土地已经被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占用,不仅挤占了园区发展空间,也破坏了规划布局。我们通过腾笼换鸟和引进物流地产商等措施科学开发,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通过盘活资产成功引进天地华宇和德邦物流。由土地所有企业出资开发天地华宇和德邦物流所需办公楼及仓储等设施,两家企业以租赁的方式入驻园区。这样形成了土地所有企业获得租金、现代物流企业顺利入驻、园区按规划布局发展三方共赢的局面。二是引进物流地产商,通过其客户资源引进符合园区发展所需要的企业。我们引进物流地产商新地物流,通过其开发建设仓储设施,吸引沃尔玛和圆通等企业入驻园区。三是合理中止了一批不符合规划的项目,成功引进盛辉物流等企业落户,逐步在园区形成区域物流总部集群。三、优化产业,突出发展重点园区在建设初期就确定了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保税物流、多式联运四大功能版块。通过这样的产业布局,在园区内部形成了企业间相互带动、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一是通过吸引DHL、德邦现代物流企业的入驻,提升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改善物流服务,降低物流成本,吸引货物的聚集和电商的入驻。二是通过京东、苏宁等电子商务企业为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运作平台,大大节约了社会总交易成本,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商流之间的无缝衔接,进一步整合产业链。三是利用保税政策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商品展示交易平台,为企业提供便捷的一站式通关服务和进口商品采购分销服务。四是推进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多式联运码头与武汉新港对接,形成铁水联运优势,开通了“汉新欧”国际班列。通过与天河机场联动,使保税物流中心成为“虚拟空港”,大力建设铁、水、公、空齐发力的综合立体物流枢纽。五是充分利用保税物流中心,引进全球商品采购中心、法国西南之屋,带动国际贸易企业集聚。四、加大投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来,我们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大手笔投入,为园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投资3亿元完成征地拆迁及农工安置工作,引进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是投入近4亿元建成了高桥汽车货运站保税物流园区、公路口岸及联检大楼项目。三是投入20多亿元完善园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园区“七横十二纵”的路网主骨架已基本贯通,“七通一平”同步实施到位。四是投入85亿元建设“全球商品采购中心”项目,为内地经销商与全球消费品牌的沟通合作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平台,推动进口商品在国内流通。五、提档升级,强化功能集聚园区在全省范围内具有最优越的保税物流基础设施和进出口通关条件,在完成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铁路口岸、公路口岸和保税物流中心的建设之后,我们又为强化功能设施做出一系列努力。一是利用铁路口岸即将封关运行,开通“汉新欧”国际班列。二是完成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与阳逻港转运码头的前期选址。三是推动保税物流中心与天河机场联动,建设具有综合功能的空运始发地和目的地。四是联合阳逻港和出口加工区,组团申报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暂定名),提升园区功能。目前海关总署署长已来我园区调研,申报资料已上报国务院待批中。六、争取政策,注重品牌建设为了给园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