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题_第1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题_第2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题_第3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题_第4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题烛之武退秦师一、《左传》简介《左传》是《》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具体的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468〕,充分反映了这250多年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状况。《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善于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和对战争的描摹,因此,《左传》既是宝贵的先秦历史文献,也是著名的散文作品。二、正字音氾()南佚〔〕之狐夜缒〔〕而出假设不阙〔〕秦逢()孙夫〔〕晋,何厌之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三、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2.秦伯说——“〞通“〞,。3.失其所与,不知——“〞通“〞,。4.共其乏困——“〞通“〞,。四、古今异义词1.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今义:。“东道主〞,古义:,今义:。2.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今义:。3.共其乏困。“乏困〞古义:,今义:。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今义:。5.亦去之。“去〞古义:,今义:。五、指出以下句式属于何种特别文言句式1.晋军函陵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许之。4.夜缒而出。5.敢以烦执事。6.许君焦、瑕。7.夫晋,何厌之有?8.以其无礼于晋9.且贰于楚也10.佚之狐言于郑伯11.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六、重要虚词总结归纳〔括号内填用法,横线填意义〕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2.而①今急而求子()②夜缒而出()③假设亡郑而有利于君()④朝济而夕设版焉。()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④且焉置土石()4.其①共其乏困()②君知其难也()③失其所与()④吾其还也()5.之①公从之()②是寡人之过也()③行李之往来()④何厌之有()七、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2.既东封郑3.假设不阙秦。4.越国以鄙远5.且贰于楚也。6.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7.烛之武退秦师。8.不仁,不知〔智〕,不武9.臣之壮也。10.今老矣11.邻之厚,君之薄也。12.共其乏困13.君亦无所害。1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5.与郑人盟。16.唯君图之1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八、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

2.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译:

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译: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译: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

6.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译: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史书。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编定,有三十三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1.秦王必说见臣“〞通“〞,。2.使工以药淬火“〞通“〞,。3.日以尽矣“〞通“〞,。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6.请辞决矣“〞通“〞,。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8.故振慑“〞通“〞,。9.设九宾

“〞通“〞,。10.图穷而匕首见

“〞通“〞,。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12.秦武阳奉地图匣

“〞通“〞,。13.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通“〞,。14.卒起不意

“〞通“〞,。15卒惶急无以击轲

“〞通“〞,。16.秦王还柱而走“〞通“〞,。2.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亲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可以解燕国之患

乃今得闻教敢人不敢与忤视

持千金之资币物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秦王还柱而走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图

图穷匕首见

拔剑,剑长,操其室

非有诏得不上被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3.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2.函封之

〔〕,。3.前为谢曰

〔〕,。4.樊於期乃前曰

〔〕,。5.左右既前

〔〕,。6.其人居远

〔〕,。7.使使以闻大王〔〕,。8.太子迟之

〔〕,。9.发尽上指冠

〔〕,。10.群臣怪之

〔〕,。11.箕踞以骂曰

〔〕,。12.秦兵旦暮渡易水

〔〕,。13.乃欲以生劫之

〔〕,。1.仰天太息流涕

涕,古义:,今义:。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古义:,今义:。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长者,古义:,今义:。4.将军岂有意乎

意,古义:,今义:。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古义:,今义:。深,古义:,今义:。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于是,古义:,今义:。7.终已不顾

不顾,古义:,今义:。8.左右乃曰

左右,古义:,今义:。8.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可以,古义:,今义:。9.秦王购之金千斤

金,古义:,今义:。5.指出以下句式属于何种特别文言句式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5、秦王购之金千斤

6、取之

百金7、待吾客与俱8、皆白衣冠以送之9、其人居远将来,而为留待10、嘉为先言于秦王曰11、乃朝服,设九宾

12、见燕使者咸阳宫13、使毕使于前

14、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5、献秦王16、比诸侯之列17、而

秦法……

(

依据文意省略

)18皆陈殿下1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0.燕国见陵之耻除矣21.常痛于骨髓

22.嘉为先言于秦王

23.燕王拜送于庭

24.使毕使于前

2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6.群臣侍殿上者27.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8、欲与俱固定结构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

3.将奈何

〔奈何。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4.荆轲有所待

〔“有所〞意为:。“所〞后常跟动词组成

“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5.将军岂有意乎

“岂……乎〞。6.荆卿岂无意哉

岂……哉7.仆所以留者

复音虚词“所以〞。8.事所以不成者。鸿门宴文学常识:•《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共130篇,12篇,表达历代帝王的历史;30篇,表达贵族王侯的历史;70篇,记述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10篇,记载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8篇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共526500字。《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理〞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一.通假字

1.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通“〞,。

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通“〞,。

3.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①“〞通“〞,。②“〞通“〞,。③“〞通“〞,。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

5.张良出,要项伯。“〞通“〞,。

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7.令将军与臣有卻。“〞通“〞,。

8.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②因击沛公于坐“〞通“〞,。

9.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通“〞,。

10.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通“〞,。

11.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通“〞,。

二.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军,〔〕,。

2.①沛公欲王关中。②秦地可尽王也。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善,〔〕,。4.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于是项伯复夜去。夜,〔〕,。

5.①亡去不义。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

6.项伯杀人,臣活之。活,〔〕,。

7.吾得兄事之。兄,〔〕,。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

9.范增数目项王。目,〔〕,。

10.假设入前为寿。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翼,〔〕,。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

13.头发上指。上,〔〕,。

14.刑人如恐不胜。刑,〔〕,。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①下,〔〕,。②道,〔〕,。③间,〔〕,。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

17.拔剑撞而破之。破,〔〕,。

18.籍吏民,封府库。籍,〔〕,。

19.沛公今事有急。急,〔〕,。

20.此亡秦之续耳。续,〔〕,。

三.文言固定句式〔解释黑体字〕

1.今入关,财物无所取。2.为之奈何?

3.且为之奈何?4.孰与君少长?

5.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7.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8.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9.不然,籍何以至此?10.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

11.今日之事何如?1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13.此亡秦之续耳。14.何辞为?

1.不然,籍何以至此?2.今日之事何如?3.客何为者?4.何辞为?5.大王来何操?6.沛公安在?

7.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8.吾属今为之虏矣!

9.沛公军于霸上。10.沛公欲王于关中。

11.为吾击破沛公军。12.具告之以事。

13.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之。14.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15.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16.还军于霸上。

17.项王受璧,置之于坐上。18.竖子不够与之谋。

19.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20.沛公欲王于关中。

21.具告之以事。22.良曰:“长于臣。〞

23.得复见将军于此。八.异义词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今义:。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今义:。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今义:。4.而听细说。古义:,今义:。5.沛公居山东时。古义:,今义:。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今义:。翻译: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3.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惟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选择题

1.以下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较具体、完整的记传体史书。

B.《左传》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C.《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D.《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俗称“春秋三传〞。

2.以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

B、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既然)

C、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D.既东封郑,又肆其西封(伸展)

3.以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

B.余悲之,且曰:假设毒之乎?(你)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丈夫)

D.夫晋,何厌之有?(句首发语词)

4.以下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卑鄙)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邑)

C.尝为晋君赐矣(曾经)

D.厥秦以利晋(削减)

5.以下对加点虚词用法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其无礼于晋(介词,表对象)

B.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况且)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

6.以下对加点虚词用法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代词,它)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副词,大概)

C,失其所与,不知(自己的)

D.吾其还也(副词,还是)

7.以下对课文括号中补出的省略,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从之,(烛之武)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假设舍郑以(晋)为东道主

C.焉用亡郑以陪邻(之疆土)

D.晋军(于)函陵,秦军(于)南8.烛之武的话表现了外交辞令中“婉曲〞这种表达方式的是〔

〕A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B.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9

以下表达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烛之武从秦国的态度上劝说秦伯退兵。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C.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10、以下句子朗诵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晋军/函陵。C.君/知其难也。D.又欲/肆其西封。11、全部属于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理由的一项是()①晋国贪得无厌,时时图谋扩张领土②晋国常常背信弃义,不够依赖,秦不应与之共事③晋楚两国有互相勾结以排挤秦国之势④秦晋灭郑,有利于晋,不利于秦⑤郑国朝秦暮楚必将亡国,只有跟随秦国,郑国才有出路⑥秦郑交好,有利于秦,不利于晋A.①③⑤ B.②④⑤C.①②④ D.②③⑥12.以下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烛之武从秦国的态度上劝说秦伯退兵。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简答题:第三段中烛之武分几步成功地说服秦伯退兵的?13.以下句子,“然〞的意义、用法与例句中的“然〞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A.沛公默然

B.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C.父利其然也

D.輮使之然也

14.以下句子,“数〞的意义是“屡次〞的句子有(

A.范增数目项王

B.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C.扶苏以数谏故

D.假设印数十百千本

E.夹岸数百步

F.几死者数矣

15.比较下面“以〞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②.军中无以为乐

③.寿毕,请以剑舞

④.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16.选出上面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玉玦是半圆形的佩玉。“玦〞与“决〞同音。范增以此暗示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

B.刘邦为自己开脱责任,其说明产生矛盾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二是有小人之言。C.“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是项羽无意中失言,说明其性格的粗率。D.项庄拔剑起舞是听从范增安排要杀刘邦;项伯拔剑起舞是自觉行动,要保护刘邦。

阅读《荆轲刺秦王》节选,完成下面21-26题。〔18分〕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与例句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又前而为歌

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B、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C、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D、越国以鄙远

2、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荆轲和而歌

A.又前而为歌B.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