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师讲语文-大自然的语言-部编版_第1页
高老师讲语文-大自然的语言-部编版_第2页
高老师讲语文-大自然的语言-部编版_第3页
高老师讲语文-大自然的语言-部编版_第4页
高老师讲语文-大自然的语言-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郑州市第二初级中学高鸽学习目标1.复习梳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2.朗读全文,分析文脉,理解文意。3.精读课文第一段,从写法、作用等方面品析该段。4.读写结合,以文章第一段为话题,进行摹写训练。说明文知识梳理归纳如有意见或建议1049637793@说明文三要素

一篇说明文为了把被说明的事物说清楚,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并按一定的说明顺序、采用一些说明方法来说明。1、说明对象2、说明顺序3、说明方法说明对象1.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为某一具体事物(例:《中国石拱桥》《核舟记》)2.事理说明文——针对某一道理阐述说明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上下左右、里外、远近、高低、中间四周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总分总,总分,分总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打比方、摹状貌、引言论、作诠释、下定义、《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如有意见或建议1049637793@了不起的科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曾任浙江大学校长,是我国地理学,气象学研究的开拓者,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著作有《物候学》《天道人文》等。物候历

原始人类在长期的采集、渔猎生活中,积累了初步的物候和气象知识,进入农业社会后,人们对物候的观察更为细致,深入。商周时期,我国出现了最早的物候历《夏小正》和物候诗《诗经豳(bīn)风七月》:“五月斯螽(zhōng)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二十四节气节气,指的是太阳位置的不同,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气候寒暖,与天文、农业都有着密切联系,也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行事习惯。

立春——天下雷行而育有万物立夏——君子以辅相天地之宜立秋——君子以作事谋始立冬——君子以俭德辟难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体会美感积累优美字词萌发(méngfā)次第(cìdì)翩然(piānrán)孕育(yùnyù)销声匿迹(xiāoshēngnìjì)衰草连天(shuāicǎoliántiān)风雪载途(fēngxuězàitú周而复始(zhōuérfùshǐ)草长莺飞(cǎozhǎngyīngfēi)连翘(liánqiáo)分析文脉理解文意

《大自然的语言》全文是非常有条理的,是一篇十分讲究说明顺序的说明文。请同学研读课文,着眼于全篇,从整体出发,分本析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自然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最后部分(第11~12自然段)阐述了物候学研究的意义。

全文眉目清晰,顺序清楚,有条不紊。这篇文章从大自然春夏秋冬的物候变化开始,有序地介绍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物候学的作用、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物候学研究的多方面意义等。从全文着眼,整篇文章可以说是全文层层深入,逻辑顺序清晰明了。

请同学们研读课文的第1—3段,请结合内容分析这三段分别是采取什么顺序写的。

第一段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进行描述与说明。

第二段中: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也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第三段按从古代到近代的时间顺序说明了物候知识的起源和发展。

请同学们研读课文的第6—10段,试根据课文内容阐释这一部分的结构与顺序。第6段,设问句开头,提出问题(总起)“首先,纬度因素”“第二,经度因素”“第三,高下差异”“此外,古今差异”这一部分呈“总分”结构,条理清晰,逻辑分明。分说(由主到次)

这部分重点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首先”一段,说的是北寒南热的普遍现象,所以放在第一位。“第二”一段,说的是同纬度沿海和内陆地区物候现象差异,范围小多了,所以次之。“第三”一段,说的是山区、同一个地点物候现象的高下差异,范围更小,因此再次之。“此外”一段,说的是要经过长久的时间之后才能观察到物候现象的差异,于是放在最后。

这一部分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逻辑顺序非常严密,条理非常清楚。选点品读读写结合

请你说说文章第一段的语言表达之美,这一段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这一段文字笔力深厚,生动优美,立意高远,给人美不胜收之感。

运用精致的短句组合,从“立春过后”写到“转入炎热的夏季”“到了秋天”再写到“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句式变化有致而又丝毫不显拘泥。它语言生动优美。“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写出了冬天的悄然离去与春天的欣然到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具体地描述大地的“苏醒”,显现出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次第”用得典雅。

“翩然归来”写出了燕子的轻灵快乐;黄叶“簌簌”地落下来,表述得有声有色,“北雁南飞”“田间草际”“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简练生动,文气扑面;“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概括了一年四季的更替变化,简洁而又准确。

它音节明丽,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着美的韵致。它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产生联想,既激发着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巧妙地引起了下文。1.语言生动、传神。用“翩然归来”描绘燕子的轻捷、洒脱,用“簌簌地”写出树叶纷纷飘落的动态,用“衰草连天”写出深秋景象的荒凉,用“风雪载途”写出严冬的酷寒,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反映了自然现象同气候变化的关系……2.紧扣课文标题。用生动的语言有序地展开纷繁的物候现象。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如同展现四季的风光画卷,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是诗意地、艺术地引出了“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话题,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举例子和作比较都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它们往往能深入浅出地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通俗易懂,把事物特征或事理说得更清楚。本文就有很多地方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找出来。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纬度因素经度差异高下差异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而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而不适宜。古今差异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1)说明语言生动、形象运用描写、拟人的写法,加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2)文章语言科学、准确文中清晰的逻辑、时间说明顺序,以及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