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1页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2页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3页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4页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进展规律2023/041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根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根本观点,把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根底。

2023/042教学要点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进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2023/043本章包括三节: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其次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进展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2023/044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我们面对的世界生气勃勃、微妙无穷。人类对世界的不懈探究已经受了漫长过程。世界是什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生活在世界中的人们不能不答复的问题,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需首先搞清的问题。2023/045〔一〕世界观与哲学根本问题自然界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按其自身规律呈现出进展的多样性。而人类的产生使自然界的演化发生了新的飞跃。人通过劳动使自己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形成了人类社会,世界从今有了自然与社会的区分。明显,从世界演进的过程看,自然界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进展的前提和物质根底。2023/0461、世界观的形成。人类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劳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此即世界观。当人们依据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来处理与四周世界的关系,进而形成生疏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时,世界观就转化成了方法论。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2023/0472、哲学的根本问题。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生疏世界和改造世界。世上的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关系问题是人类生疏世界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根本的问题,同时也就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根本问题。2023/0483、哲学根本问题的内容⑴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其次性的问题。⑵我们的思维能否正确生疏现实世界?或现实世界能否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亦即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第一方面俗称本体论问题,其次方面亦称生疏论问题。2023/049依据对上述根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答复,哲学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根本派别。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见物质第一性,意识其次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见意识第一性,物质其次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2023/0410依据对上述根本问题其次方面的不同答复,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与不行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生疏的;不行知论则认为世界不能被人所生疏或不能被完全生疏的。全部唯物主义者和多数唯心主义者都对此作了确定的答复,即主见可知论。仅少数唯心主义者坚持不行知论。2023/0411

哲学的根本问题表现在社会历史观中,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打算社会意识,即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打算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历史唯心主义则认为社会意识打算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2023/04124、其他重要哲学问题这里主要指世界的状态问题,即世界怎样存在,是进展的还是静止的?各种现象是相互联系的还是彼此孤立的?对此类问题的不同答复,形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主见用联系、进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事物进展的根本缘由在于其内部冲突。形而上学则主见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冲突的存在和作用。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生疏世界的本质和进展规律。2023/04131、哲学范畴与日常观念的区分恩格斯:“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制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地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们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存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2023/0414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靠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靠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2023/0415

3、意识的起源及本质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科学争论证明,银河系大约有150亿年的历史,地球大约有45亿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球上只存在无生命的物质,没有生命,更没有人类,因而也没有意识。在30亿年前,地球上消失了生命,经过进化进展,才产生了人,考古觉察,人是在300万年前才诞生的,有了人,才有了人的意识。2023/0416首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展的产物。从无意识的自然界进展出人的意识,经受了三个阶段:一是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响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二是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三是从动物心理到人的意识。2023/0417无生命物质的反响特性水滴石穿是物理反响岩石风化是化学反响2023/0418葵花向日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2023/0419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2023/0420人类意识2023/0421无机物

物理物质岩石风化空谷回音低等生物刺激感应性细胞膜

葵花向日

食人草高等动物感觉、心理大脑

警犬破案马做算术人意识

人脑谈虎色变苹果与万有引力物质反应形式反应器官举例物质在本质上都有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的特性2023/0422经典论述“思维和意识……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进展起来的;不言而喻,人脑的产物,归根究竟亦即自然界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冲突,而是相适应的。”——恩格斯2023/0423其次,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是意识产生的打算性环节。“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根底,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依据人如何学会转变自然界而进展的。”——恩格斯2023/0424⑵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首先,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其次,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①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是观念还是理论都是人的制造。2023/0425总之,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进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恩格斯曾这样问道:“总有一天我们可以用试验的方法把思维归结为脑子中的分子和化学运动,但这样一来就把思维本质包括无遗了吗?”〔《自然辩证法》〕2023/0426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⑴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⑵坚持了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行知论。⑶表达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抑制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⑷表达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根底。2023/0427〔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要由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的和持续的进展来证明。2023/0428上帝在哪里呢?宇宙空间处处是物质世界,没有上帝居住的天堂。⑴宏观领域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科学证明

2023/0429⑵微观领域2023/0430⑶生命世界2023/0431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恩格斯:“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物质和运动不行分割。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变化和过程的实在根底和担当者,世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2023/0432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确定的,而物质运动过程中又存在临时的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肯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临时未变这样两种特殊状态。运动确实定性表达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表达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和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靠、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恩格斯指出:“一切存在的根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2023/0433常荒唐的事情。”

所谓时间,即物质运动的持续性、挨次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即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确定的,其具体特性则是相对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2023/0434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哲学证明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其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进入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由于旧唯物主义不理解人的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把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因而得出社会意识打算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醒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进展的根底,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2023/0435识的关系问题,从而使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解释。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靠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局部。其次,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实践虽有意识作指导,但仍旧属于物质性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进展的根底,集中表达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023/0436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1、实践的根本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的根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处理社会关系、科学试验。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2023/0437〔二〕从实践动身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根底。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终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实践性的主要表现: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根底。其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根本事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进展的动力。2023/0438其次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进展2023/0439一、联系和进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恩格斯曾如此描绘世界图景:“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错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逝。”联系与进展是现实世界的根本状态,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023/0440作为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恩格斯指出:“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相互过渡,对自然界的这种进展阶段来说,旧的形而上学就不再够了。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确定清楚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成认亦此亦彼;并且使对立互为中间,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这一进展阶段的思维方法。”2023/0441黑格尔认为:“把人的手割下来,使之脱离开人体,它就不再是现实的手。”坚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仅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生疏世界、获得真理的科学方法。

贝塔朗菲曾指出:“19世纪科学的唯一目的是分析,也就是把类再分解成孤立的、单个的因果系列。因此,物理世界被分解成为质点和原子,生命有机体被分解成为细胞……。今日在全部科学的领域中,必需要考虑整体性,有机性等概念,必需按相互作用的组成局部的系统来思维。”2023/0442〔二〕事物的永恒进展事物的联系意味着它们彼此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定会导致各自状态、性质、关系等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进而推动事物的进展。恩格斯指出:“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这些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2023/0443进展是前进、上升性质的运动,进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即符合历史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即丧失历史必定性、日趋灭亡的东西。生事物是不行战胜的。由于①新事物具有新的构造和功能,更适应变化了的环境。②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它既否认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存了其有效成分,还增加了其缺乏的新因素,故在本质上优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③在社会领域,新事物是人们制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的进展是一个过程。2023/0444鲁迅曾在《革命时代的文学》中写道:“生物学家告知我们,人类和猴子是没有大两样的,人类和猴子是表兄弟。但为什么人类成了人,猴子最终是猴子呢?这就由于不愿变化,它爱用四只脚走路,或许曾有一只猴子站起来,试图两脚走路,但很多猴子就说,我们祖先一向是爬的,不许你站!咬死了。它们不但不愿站起来,并且不愿讲话,由于它守旧。人类就不同,他最终站起来了、讲话了,结果是他成功了。”2023/0445二、对立统一规律

是事物进展的根本规律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局部以及对它的冲突着的局部的生疏……是辩证法的实质”。“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2023/0446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因它提醒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进展的内在动力。

二因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理论的中心线索,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因它供给了生疏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023/0447〔一〕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进展中的作用冲突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冲突的对立性也称斗争性,统一性又称同一性。冲突同一性是指冲突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穿的性质和趋势。冲突斗争性是指冲突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别的性质和趋势。2023/0448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黑格尔说:“在对立中,有差异之物并不是一般的他物,而是与他正向反对的他物;这就是说,每一方只有在它与另一方的联系中才能获得它自己的〔本质〕规定,此一方只有反映另一方,才能反映自己。另一方也是如此;所以,每一方都是它自己的对方的对方。”2023/0449黑格尔认为:“假设一个人能看出当前即显而易见的差异,比方,能区分一支笔和一头骆驼,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橡树和槐树或寺院和教堂,而知其相像,我们也不能说他又很高的比较力量。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小规律》〕2023/0450我的矛无坚不摧!我的盾没有利器能穿过它!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如何?!?韩非:“不行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行同世而立。”2023/0451

《内经》:“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死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老子:“曲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足,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孙子兵法:“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地知天,胜乃可全。”2023/0452

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结合,共同推动事物进展。冲突同一性的作用:①构成事物存在和进展的前提;②使冲突双方得以取长补短,并在相互作用中得到进展;③规定事物转化和进展的趋势。2023/0453冲突斗争性的作用:①促使冲突双方力气消长,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质变制造条件;②造成冲突双方地位转化,推动事物质变。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进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作用的。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2023/0454〔二〕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1、冲突的普遍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冲突的存在是确定的、普遍的。简言之,冲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二是指同类冲突有其共性。2023/04552、冲突的特殊性即冲突的差异性或共性。它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冲突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冲突在不同进展过程和进展阶段各有其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冲突以及每一冲突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和作用。其中,主要冲突对事物的进展起着打算作用;而冲突的性质主要是由冲突的主要方面打算的。列宁:“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的状况。”2023/04563、冲突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⑴对立:①冲突的存在是确定的、无条件的,具体冲突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②共性比共性深刻,但共性只是大致地包括共性;共性比共性丰富,共性不能完全进入共性之中。2023/0457(2)统一:①相互联系:一方面,共性存在于共性中,并通过共性表现出来。没有共性就没有共性;另一方面,共性总是与肯定的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只有共性没有共性的事物也是不存在的。②相互转化:在肯定范围是普遍、共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为特殊、个别。反之亦然。2023/0458经典论述“个别肯定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管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局部,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如此等等。”——列宁2023/0459把握共性与共性辩证关系的意义:从理论上看,“这一共性共性、确定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冲突的问题的精华,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毛泽东〕表现在实践上,冲突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原则的理论根底,是建设的理论根底,是批判教条主义和阅历主义的思想武器;同时又是“典型试验”、“解剖麻雀”、“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等工作方法的理论依据。2023/0460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

“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行致。……是白马之非马,审矣。”2023/0461〔三〕事物进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毛泽东:“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实行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两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内部包含的两个冲突着的因素相互斗争所引起的。”1、事物的质、量、度质是一事物区分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2023/0462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事物的质和量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表达。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称为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他物。度这一哲学范畴告知我们:在生疏和处理问题时,要把握适度原则。2023/04632、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表达了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表达了渐进的中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预备;质变是量变的必定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2023/0464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预备2023/0465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2023/0466《易传》:“善不积缺乏以成名,恶不积缺乏以灭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质变是量变的必定结果2023/0467〔四〕事物进展过程中的确定和否认及其相互转化1、确定与否认及其关系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确定因素和否认因素。确定因素即维持其存在的因素;否认因素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因素。事物确实定因素与否认因素既相互对立,同时又相互依存、包含。2023/04682、辩证否认观的根本内容⑴否认是事物自我否认;⑵否认是事物的进展环节;⑶否认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⑷辩证否认的实质是“扬弃”。3、否认之否认规律的实质——提醒了事物进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023/04694、把握否认之否认规律的意义——正确生疏事物进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既要坚决进展信念,对前途布满信念。反对悲观论。又要充分估量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经受挫折的心理预备。反对盲目乐观。2023/0470〔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黑格尔说:“辩证法是现实世界中的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的推动原则。同样,辩证法又是学问范围内一切真正科学生疏的灵魂。”——《小规律》第177页三、唯物辩证法是生疏世界和改造的根本方法2023/0471〔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生疏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范畴:1、缘由与结果2、必定性与偶然性3、可能性与现实性4、现象与本质5、内容与形式2023/0472〔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1、辩证思维方法⑴归纳与演绎⑵分析与综合⑶抽象与具体⑷规律的与历史的2、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相互联系、相互补充2023/0473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定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靠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支配。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2023/0474〔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分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定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参与社会活动表现出来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定的联系。两者之间有肯定联系,也有明显区分。

2023/0475⑴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其中,社会规律以自然规律为根底和前提。⑵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分①自然规律只是作为一种盲目的力气起作用,社会规律必需通过有意识的人的活动实现。在社会规律中包含了主客观的相互作用,以及人与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