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雄所见略同实事求是是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关键
在历史研究中,最复杂、最困难、最困难的是对人物的评价。究其客观原因,史料的缺乏和失真是一个主要因素。虽然,史学工作者可以通过考证和辑佚的方法对史料作些补正,但是所起作用毕竟有限,这是因为大量史料早已湮没不存,不可再生,有些记载虽明知其不可靠,由于缺少证据,也只能存疑而已。加之,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政治人物的真实思想最不容易被捉摸透,他们年轻时期和年老时期可以有不同,因地位高低、境遇变化也可以有不同,表面行为和内心世界也往往大相径庭。故而仅仅从客观原因和研究对象来看,要想对历史人物作出百分之百的正确评价已是很难很难。现在的问题是,面对相同的一堆史料,不同时代,即使是同一时代的不同时期,甚至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学者之间,对人物的评价往往会截然不同。如有学者研究王安石,对他的理财方针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王安石是要通过发展经济、开辟财源来解决当时财政困难的;而司马光所始终顽固坚持的,则是企图从收缩必不可少的财政开支去解决财政困难的保守观点。”(邓广铭:《王安石》,第55—56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从而充分肯定了王安石所推行的具有抑制兼并作用的青苗、市易等法。另一位研究司马光的学者则认为:“司马光的经济思想归结到一点,就是儒家的富民思想。他主张藏富于民,排除一切干扰经济发展的因素,鼓励农民发展生产,敢于求富。他重农但不抑末,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商品经济……无庸讳言,这种经济政策在客观上对兼并势力会起着放纵的作用,但这种兼并势力较之管榷制度下的官商垄断而言,对商品经济的危害要小得多。”(李昌宪:《司马光评传》,第313—314页,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他不仅不同意司马光在理财问题上是一个保守派的观点,对王安石抑制兼并的措施也基本上持否定态度。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所以会出现类似情况,笔者认为,撇开受时代的局限不谈,当与治史者本人的立场、观点、方法乃至理念与爱憎都有很大关系。如果说,在有关历史人物资料的补正上,今人难以有太多的作为,但是史学工作者还是可以根据现有的史料,将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尽可能地做到准确一些,尽可能地接近于真实。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特别的学问和技巧,关键就是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关于唐与玄武门之变的关系一个人,即便如何伟大,对社会有多么大的贡献,在他的一生中,缺点和错误总是难免的,即使是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也毫无例外。从传说中的尧舜禹、周公、孔子,一直到洪秀全和孙中山,他们对中华民族的缔造,或是对历史的进步,或是对学术思想的繁荣和发展都曾经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在他们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缺点、错误甚至过失,只是有些缺点、错误和过失被历史有意无意地遗忘了;有些缺点、错误和过失经过人为的辩解,被抹煞了,甚至将它转化成了“优点”而已。再如,在今天的史学研究中,对一些被人们公认为正面人物的评价,像对帝王中的唐太宗、康熙帝;民族英雄中的岳飞、文天祥、史可法;思想家中的孔子、孟子、朱熹;农民起义军领袖中的黄巢、李自成等人,总是拔高的多,美化的多,对于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要么低调处理,要么有所保留。就以对唐太宗的评价来说,某些学者将唐王朝建立的功绩,统统加到了他的头上,而其父亲唐高祖李渊,却被说成是一个庸碌无能、好歹不分的庸人。当然,这些学者的评价是有据可依的,这就是经过唐太宗亲自过目、史官不得不按照其意志修改过的唐朝国史和贞观实录。可是,直接参与太原起兵且身任李渊大将军府记室参军的温大雅,在其所撰《大唐创业起居注》中的记载并非如此,书中多处记载了李渊在唐朝建立过程中的英明卓识和雄才大略,如其中一段谓:“帝(李渊)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接待人伦,不限贵贱,一面相遇,十数年不忘。山川冲要,一览便忆。远近承风,咸思托附。仍命皇太子于河东潜结英俊,秦王于晋阳密招豪友。太子及王,俱禀圣略,倾财赈施,卑身下士,逮乎鬻缯博徒,监门厮奍,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尝云倦,故得士庶之心,无不至者。”这里虽不免有美化李渊的成分,但较贞观史臣所记毕竟还要可信一些。再如,发生于公元627年的玄武门之变,明明是李世民为夺取皇位而发动的一场骨肉相残的军事政变,他不仅射杀了兄长建成和弟弟元吉,而且残忍地诛杀了年幼无知的10个侄子。这种暴行,即使隋焬帝也难望其项背。可是在今天大部分言及唐朝的史书中,要么讳言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的野蛮行径,要么认为:“唐太宗要比李渊、李建成大有作为,能够励精图治,振兴国家。由于他登上皇位,唐朝才开始强盛起来。所以由他做皇帝,是有利于大局的。”(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下册,第3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在这里,我们对断定李渊、李建成的统治今后一定不及李世民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姑且不论,对发动玄武门之变“是有利于大局”的说法,且颇感疑惑:难道后来唐朝强盛了,就应该肯定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的暴行?在对唐太宗的评价上,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倒不是研究者在立场、观点上出现什么偏差,而是受到传统史学的影响和个人感情的支配所致。他们喜欢唐太宗,为了显示他的完美无缺,对于一些有损其“明主”形象的史料,往往就会视而不见,有意加以“割爱”。岳飞作为一位民族英雄,确实有其优秀的品质和卓越的战功,特别是他因坚持抗金而反遭杀害,更加值得后人的崇敬和怀念。但岳飞是人不是神,作为生活于封建社会的他,也会犯普通人可能犯的缺点和错误。因此,我们在评价岳飞时,既要如实地宣扬岳飞的优秀品质和卓越战功,却也不能不指出他的缺点和错误。可是,当前有个别研究岳飞的学者,在“不能没有褒善贬恶的气节问题”这一理念之下,总是大幅度地拔高岳飞,尽可能作锦上添花之笔,对家传系统中的某些不甚可靠的记载,只要事涉肯定岳飞者,便会放弃考证两字,不顾有无可能,将它们摘引无余;反之,对岳飞的某些缺点和弱点,要么多方予以开脱,要么干脆不着点墨,有时甚至采用贬低别人以抬高岳飞的手法加以美化,这也是不可取的。例如,建炎元年(1127)秋冬间,南宋河北招抚司都统制王彦率部与金兵战于河南新乡县,被优势敌军所打败。此时,王彦以为敌强我弱,部队以暂时隐蔽不动、等待时机为宜。可是作为他手下部将的岳飞,因抗金心切,竟当面指责王彦此举有“观望”、“附敌”之嫌(岳珂:《金佗粹编》卷四),并不顾王彦的劝阻,擅自引所部出战,走上了违命、分军的道路。后来,王彦领导的八字军队伍壮大到十余万人,而岳飞的军队却遭到惨败,在粮尽援绝之时,他只身前往王彦山寨求粮。王彦左右之人建议处死岳飞以正军法,王彦则谓:“汝罪当诛,然去吾已久,乃能束身自归,胆气足尚也。方国步艰危,岂复仇报怨时邪!”“因以卮酒饮之,飞再拜谢”(李心传:《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九八)。不久,已升任制置使的王彦又命岳飞赴荣河(今山西万荣县)防守,可是岳飞以自己不能得到王彦信任为由,遂再次投奔他去。按宋朝军法:“军中非大将令,副将下辄出号令,及改易旌旗军号者,斩”;“背军走者,斩”(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一四)。王彦从大局考虑和爱惜抗金人才出发,对岳飞这一严重违犯军纪的行动可谓作了最大限度的宽容和理解,其行为应当受到肯定。可是在王曾瑜先生所著《尽忠报国———岳飞新传》(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一书中,为了拔高岳飞,竟将王彦的正确处置说成是他对岳飞“往日的嫌隙耿耿于怀”所致;对岳飞的第二次出走,说成是王彦“用一卮酒将岳飞送走了”(前书第36页)。这样颠倒是非的评述,怎能谈得上正确、公允?岳家军纪律之严,在历史上可谓有口皆碑,当毋庸赘言,但对于岳飞的治军,王曾瑜先生在其著作中又有锦上添花之笔,他说:“治军虽严,却严而不酷。他对部属,对百姓,甚至对降敌,都贯穿着儒家倡导的‘仁心爱物’的理念。”(前书第240页)为此他在书中列举了一些史料加以佐征。可是,王先生对与此论断相反的史料却置而不问,谨举数例于下:建炎四年(1130)十月,岳飞在通泰镇抚使任上以意气斩了“有勇力”、而“善战”的部将、前军统制官傅庆,原因是后者在一个偶然的场合见到刘光世的部将王德,对他说了一句“愿事刘公”的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八)。绍兴二年(1132)四月,当岳飞部将韩顺夫在军中解鞍脱甲以所掳妇人佐酒时,被突然冲入军营的游寇杨再兴所杀,“飞怒,尽诛亲随兵”(《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三)。绍兴九年十月,山东忠义人李宝渡江来归,“以乡曲之故”,愿投奔岳飞军中。“飞以为马军未之奇也,宝泱泱,乃与其徒四十余人约日渡江北归”。后来事情暴露,岳飞将这些忠义民兵“尽斩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二)。这些史料,都反映了岳飞治军也有“酷”的一面,不能说都是“仁心爱物”。再如,王曾瑜先生为了力争将岳飞的英雄形象塑造得更加高大些,还不惜引用出自岳飞家传达系统中有违常识的一些传闻之辞,其中最难以理喻的是说:“金朝女真贵族最畏服岳飞,平日往往不直呼其名,而称为‘岳爷爷’。”(《尽忠报国———岳飞新传》,第368页)。这种小说家言,如果放在《说岳全传》里倒并无不妥,但用在严肃的人物传中却完全是一个败笔。在这里,笔者绝无贬低唐太宗和岳飞之意,特别是岳飞,其高风亮节和爱国精神,直到今天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在这里无非是要强调这样一点:即使像岳飞那样非常杰出的历史人物,也有他自己的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他们都会受到时代的局限,因而他们都不可能是完人。既然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不是摆好评功,写人物传记也不是记功德簿,更不是写演义小说,所以就不能带着个人的感情色彩去评价,而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真正做到有功记功,有过记过,功不抵过,过不掩功,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历史人物的的真实面貌。“假作真时真亦假”,如果一味隐恶扬善,人为拔高正面人物的形象,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在“褒善”,实际上很可能会被神化,从而出现相反的作用。对秦也非设计及制度的依据历史上有许多反面人物,他们要么暴虐无道,专制独裁;要么肆意挑起战争,残害生灵,破坏生产,破坏统一;要么不顾民族大义,卖国求荣;要么残酷剥削人民,穷奢极侈;要么徇私枉法,虐待百姓,等等。对于这些反面人物,在戏剧中加以艺术化和脸谱化的处理,进行鞭笞以警后世是可以的,但如果作为严肃的历史研究,作为对历史人物的科学评价,同样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样不能带有自己个人的感情色彩,只言其罪过(或夸大其罪过)而不及其余。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商纣、王莽、隋焬帝等人的评价,已经逐渐趋向全面,应该值得肯定。但时至今日,对历史上的某些反面人物,如秦桧、贾似道这类权臣,在个别史学家的笔下,仍有不及其余或夸大其罪过的倾向。首先,分析一下对秦桧的评价。秦桧一生,罪恶累累,不言而喻,如力主向金人屈膝投降,参与杀害民族英雄岳飞,迫害抗战派、排斥异己,专制腐败等等。但是,他早年的文学才华和抗金气节却有值得肯定之处。秦桧25岁中进士,又考取词学兼茂科。入仕之初,颇显才具,11年后,即进为正三品的御史中丞。靖康之变前后,他反对割让三镇,力主抗金;后来又不顾个人安危,反对策立张邦昌为帝,上书“请存赵氏”,因而被金人俘掳北去。有人以为,既然秦桧南归后力主向金人屈膝投降,干了大量坏事,对他早年的优点应予全盘否定,最多也只能一笔带过。有人还因此夸大他的罪行,以达到“贬恶”目的。如将签订“绍兴和议”的责任全部推到秦桧身上,如言他是杀害岳飞的“元凶”,是金人纵归的“奸细”等等。可是这些看法都有违历史事实。笔者认为,主和议、杀岳飞,迫害抗战派,在南宋初年皆为大事,主要责任当由大权在握的宋高宗承担,作为宰相的秦桧只是一个重要帮凶而已。对此,高宗也供认不讳。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当秦桧病死,群臣纷纷起来要求清算他的罪行时,高宗即谓:“讲和之策,断自朕志,故相秦桧,但能赞朕而已。近者无知之辈,鼓倡俘浮言以惑众听,至有伪撰诏命,召用旧臣,抗章公车,妄议边事,朕甚骇之。内外之臣,咸体朕意,如敢肆议,当置典刑。”(熊克:《中兴小纪》卷三七)这条史料应该是很能说明问题的。至于言秦桧是金人纵归的“奸细”,也缺乏可让人们信服的证据,元代史臣在编纂《宋史》时,只将秦桧打入《奸臣传》,而没有打入《叛臣传》,也足以反映宋元人对秦桧身分的普遍看法。在史料大量阙失的今天,不管人们如何憎恨秦桧,对其南归的行踪存在种种怀疑,却没有理由非得说他是奸细不可,对此笔者已另有文章作了阐述,此处不赘述。退一步说,即使秦桧擅权以后,干了大量坏事,犯了累累罪行,也不能说从此他的一言一行都无可取。试举一例。据周密《齐东野语》卷一一《曹泳》条载:“泳初窜命军中……秩满到部,注某阙钞上省。桧押敕,顾见泳姓名……命于侍右书铺物色召见之,熟视曰:‘公,桧恩家也。’泳恍然不知所答。则又曰:‘忘之邪?’泳曰:‘昏忘,实不省于何处遭遇太师。’桧入室,有顷,取小册示泳使观之。首尾不记他事,但有字一行曰:‘某年月日,某人钱五千,曹泳秀才绢二匹。’盖微时,索游富人家得五千,求益不可,泳时为馆客,探囊中得二缣曰:‘此吾束修之余也,今举以遗子。’既别,不相闻。虽知桧贵震天下,不谓其即秦秀才也……桧曰:‘公真长者。’命其子孙出拜之。俾以上书易文资,骤用之至户部侍郎,知临安府。”在这里别的姑且不论,仅就秦桧能知恩图报这一点看,比那些忘恩负义的势利小人来,应该说尚有值得肯定之处。当然,这些优点与秦桧有亏的大节相比,确实算不了什么,人们也不会因此改变对这一反面人物的总体看法。如果说对秦桧前期的表现,史学界尚有人加以些许肯定,那么对南宋后期身任理、度、恭三朝丞相的贾似道,就只有全盘否定。诚然,贾似道入朝以后的独揽朝政,排斥异己,结党营私,奢侈腐化等一系列罪行,对加速南宋灭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言其权相或奸臣都不为过,但是如果我们能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对他进行评价,贾似道仍不失为是一个有功有过、过大于功的历史人物。这里且不言他前期在守卫两淮和京湖地区时,在防御、筑城、营田和兴修学校等方面的才干和贡献,单从后期被人指责为造成南宋灭亡的两件“罪状”———他在鄂州之战中的表现和推行公田法来看,此人也有值得肯定之处。先言贾似道在鄂州之战中的表现。发生于南宋理宗开庆二年(1259年)秋冬间的宋蒙鄂州之战,是关系到南宋生死存亡的一场重要战役,指挥入侵蒙古军的最高统帅是蒙可汗之弟、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的忽必烈,直接领导鄂州保卫战的是南宋枢密使兼京西湖南北四川宣抚大使贾似道。蒙军包围鄂州(今湖北武昌)之后,宋蒙两军展开了长达三个月之久的激烈战斗,双方“死亡枕籍”。但由于多种原因,蒙军被迫于当年闰十一月上旬撤围北返,南宋取得了鄂州保卫战的胜利。可是后人不仅不承认贾似道在鄂州之战中的功绩,反而认为正是他在这次战争中与蒙古签订了“城下之盟”,后来又隐瞒真相,才招致蒙古的南侵和南宋的灭亡,是有罪无功。事实上,贾似道在鄂州保卫战中的表现,深得当时人的赞赏,如诗人刘克庄云:蒙古军大举南侵之际,“朝野失邑,凛凛有被发之忧”,贾似道“投袂而起,倍道疾驰,身先将士,蒙犯矢石”。“以衮衣黄钺之贵,俯同士卒甘苦卧起者数月。汔能全累卵之孤城,扫如山之铁骑,不世之功也。”(《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三二《与贾丞相》)著名学者王柏赋诗云:“义概包宇宙,智略吞群英。五行互相制,自昔谁去兵?代马饮江水,舄赤司专征。”“肃肃荆楚净,汤汤江汉清。东西亘万里,齐民竞春耕。归来辅皇极,一稔舒群情。”(《鲁斋集》卷一《寿秋壑》)甚至忽必烈也不得不承认贾似道在军事上的才干,发出“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元史》卷一二六《廉希宪传》)的慨叹。虽然贾似道在鄂州与蒙古确实有过议和活动,但双方并未签订具有实质性的和约,更无“割江”、“称臣”的承诺。至于他后来扣留郝经,企图掩盖求和真相,从而为蒙古的大规模南侵找到借口,当然是一个错误。但是,应该实事求是地说,蒙古早已发动了对南宋的侵略,并处心积虑地想灭亡它,有无借口实在并不重要,对此明人张以宁也说:“如罪其羁信使之类,皆欲加之罪之辞也。”(《翠屏集》卷二《舟中睹物忆亡儿煊诗》后语。)因而将议和这一权宜之计,说成是贾似道对蒙古的投降行为,并进而认为这是后来招致蒙古南侵、南宋灭亡的原因,都有失允当。再言公田法的问题。南宋末年,官僚、地主阶级对贾似道推行公田法攻击得最为猛烈,如官员高斯得说:公田法是“白夺民田,流毒数郡,告、牒弃物,不售一钱。遂使大家破碎,小民无依,米价大翔,饥死相望。”(《耻堂存稿》卷一《彗星应诏封事》)后人根据这些人留下来的记载,也对公田法加以全盘否定,并进而将它作为贾似道又一大罪状。可是我们只要从公田法推行的历史背景、目的和效果来看,就可以知道这绝非贾似道的罪状,而是他的一个政绩。南宋末年,战争频繁,对军粮的需要量很大。但是由于楮币贬值,物价飞涨,国家无力筹集粮饷,造成了军粮的匮乏。为此,贾似道提出推行公田法,企图解决军粮问题,同时减少楮币的发行,平易物价,以挽救统治危机。在土地兼并十分激烈和国家财政极端困难的状况下,公田法的推行在当时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历史渊源,本意不能说不好,贾似道也带头献出浙西良田一万亩作为公田。公田法推行以后,在解决军粮短缺、减少楮币发行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是,由于吏治腐败,特别是这项措施极大地损害了江南官僚、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了他们的疯狂反对和破坏,使公田法在执行过程产生了许多弊病,一般百姓也深受其害。但应该公允地说,公田法在推行过程中所出现的弊病是被某些人有意夸大了的,即使有也不是贾似道一人之故。今人否定公田法,不仅受到传统史学的影响,还与认为凡是反面人物所推行的政策和措施都不利于人民、不值得肯定这一思想模式有关,由此也影响到了对贾似道的正确评价。要之,人的一生十分复杂,不可能一辈子做好事而不做一件坏事;也不可能一辈子做坏事而没有做过或大或小的好事,《四库》馆臣有言:“然一代之臣,多贤奸并进,无人人皆忠之理,亦无人人皆佞之理;即一人之身,多得失互陈,无言言皆是之事,亦无言言皆非之事。”(《四库总目提要》卷五五《钦定明臣奏议》)在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受个人好恶和感情的支配,不能人云亦云毫无分析,不能借古人来影射时政,也不要为了迎合某种政治需要而肆意褒贬。过去曾经流行过这样一个口号:“晚节不忠,不足为训。”如果用在要求人们保持晚节上当有一定道理,而用在评价历史人物上,认为只要是反面人物,其优点和功绩都得一笔抹煞,显然是不妥当的。有人将全面评价历史人物,对某些反面人物的言行或事迹予以一定的记载和肯定,斥之为“给历史罪人翻案”。这种说法,恐怕有违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唯物史观。人是满族的下一步人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往往会碰到一些十分棘手的问题。如言岳飞是杰出的抗金将领,大家并无异议,但若言其是民族英雄,特别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就会有不同看法。再如文天祥和史可法,一个是要竭力挽救腐朽的南宋王朝于大厦行将倒倾之时,一个是要竭力挽救同样腐朽的明王朝于大厦已经倒倾之后。于是有人怀疑他们两人是否可以称得上是民族英雄?有人说文天祥只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对史可法则责备他是旧王朝的“殉葬品”。对于上述这些人物的评价问题,笔者认为不能用今天的观点、今人的要求,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去看,而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先言对岳飞的评价。岳飞自20岁从军,到39岁被害,在抗金战场上英勇奋战了一身。他领导的抗金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南侵的金军,为保卫南方人民的和平生活,促使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免遭女真奴隶主贵族的奴役和蹂躏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广大汉族人民同女真奴隶主贵族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岳飞的活动体现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因此他不仅是汉民族的英雄,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英雄。以下几个模糊观点是须要澄清的:第一种认为:女真人是今天满族人的祖先,岳飞抗金,就是以汉人反对女真人,言岳飞是民族英雄,不利于民族团结。第二种认为:岳飞是汉民族的英雄可以,称其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却不妥,因为今天的中华民族也包括了昔日的女真人(满人),他怎么也能成为他们的英雄?对于第一种观点,笔者以为既有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倾向,也有对岳飞的抗金对象辨别不清的毛病。在十二世纪时,宋、金两国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当南宋遭到金朝野蛮侵略时,岳飞作为南宋的主要抗金将领,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奋勇起来抵抗外侮,收复失地,直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当然可以称为南宋的民族英雄,或汉民族的民族英雄。另一方面,岳飞反对的是女真贵族所发动的侵略战争,所消灭的是女真侵略者,并不是要反对和消灭女真族的普通百姓;女真贵族在侵略战争中,不仅给其他各族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也造成了本民族人民的大量死伤和苦难,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民族当它还在压迫别的民族时,不能成为自由的民族。”(《马恩全集》第四卷《论波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女真贵族是汉族和女真族人民的共同敌人。既然岳飞抗金不是反对女真族人民,怎么能说称岳飞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食品保存技术课件
- 探险宾馆安全活动规则
- 电子产品卖场租赁联营协议
-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租赁合同
- 离婚协议书中退休金处理
- 电子电器印刷质量评估准则
- 烘焙店设备安装合同
- 汽车销售广告施工合同文本格式
- 人力资源项目薪资激励策略
- 保险业用电合同管理规定
- 2024年广西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
- 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招聘考试试卷2022
- 电子政务概论-形考任务5(在线测试权重20%)-国开-参考资料
-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2-国开-参考资料
- GB/T 451.2-2023纸和纸板第2部分:定量的测定
- 守株待兔演讲稿
- 串并联电路说课稿
- 画法几何习题集第六章答案大连理工大学版
- 中控考勤管理系统数据库结构
- 医院关键财务管理岗位定期轮换与交接制度
- 设备包机管理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