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斑尖塘早期仔鱼培育技术的研究_第1页
云斑尖塘早期仔鱼培育技术的研究_第2页
云斑尖塘早期仔鱼培育技术的研究_第3页
云斑尖塘早期仔鱼培育技术的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斑尖塘早期仔鱼培育技术的研究

云班塔俗称泰国云班塔和泰国棕塔塔。它的分类属于科可科和尖塘塔。它来自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河流、水库和湖泊。这是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著名淡水矿床。云斑尖塘鳢肉质白嫩爽脆,肉味鲜美可口,因此深受我国和日本、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消费者喜爱。目前我国主要在南方的东莞、广州、珠海、海南等地养殖此鱼。但由于种苗培育技术尚不成熟,其种苗的批量生产始终是业内的难题,养殖规模一直未能扩大,市场价格也因而居高不下。因此,突破云斑尖塘鳢早期仔鱼培育技术的瓶颈,对于推广此鱼的养殖有深远意义。1生物学特征和繁殖技术1.1云斑尖塘的生长特性云斑尖塘鳢属底栖穴居性鱼类,喜欢栖息于湖泊、河川等有水草、砂石缝隙和洞穴等的阴暗处或潜伏于底泥中。性情温顺,不喜活动,但一旦受惊动,便急速逃窜。云斑尖塘鳢是热带鱼类,因而对温度要求较高,其适温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为25~30℃,在低于10℃的环境中极易冻伤致死。可在pH=5的酸性水体和1.5%的半咸水中生活,也有报道称在低盐度水体中,稚、幼鱼的生长更佳。云斑尖塘鳢对低溶氧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能潜伏在淤泥中数十小时后仍然存活。云斑尖塘鳢属于肉食性鱼类,食物组成随不同生长阶段而有所变化。仔鱼和稚鱼阶段(3~5cm)主要以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为食,幼鱼阶段(>7cm)则主要以小鱼、小虾、软体动物、甲壳类、水生昆虫及幼体等为食。养殖条件下,经驯化后可投喂新鲜鱼肉碎块或全价人工配合饲料。1.2亲鱼的设置和采卵器可选择面积50~100m2的水泥池作为亲鱼培育的场所。亲鱼放养前2个月,将池水排干,并用900~1000kg/hm2的生石灰进行消毒。亲鱼入池前,注入清新水体,以1m深为宜。开启流水或增氧装置,以使水体流动,溶氧充足。池顶可设遮光网布,以避免阳光直射,保持水温相对稳定。云斑尖塘鳢是典型的营巢性产卵鱼类,自然条件下亲鱼产卵一般选择比较僻静、水质较好的地方,利用瓦片、石块等物体作为附卵器。因此,在亲鱼产卵前,可在产卵池中人工设置一些木板、石板或瓷片等制成的采卵器。在实践中发现,以长50cm、内径20cm的PVC塑料圆筒作为云斑尖塘鳢的附卵器效果良好,且便于收集。1.3成熟成虫的特点云斑尖塘鳢一般2龄便可达性成熟。成熟个体体重100~500g,体长20~30cm。成熟雌鱼体形略大于雄鱼,腹部丰满,体色较浅,体表有黏液,手摸有明显的粗糙感,外生殖器稍膨大,呈淡红色圆突型;而雄鱼体色较深,体表黏液也较少,手摸感觉较光滑,腹部不及雌鱼丰满,外生殖器较小,呈尖三角形,末端具有黑色素点。1.4亲鱼的催产、孵化与孵化在我国南方天然条件下,云斑尖塘鳢的繁殖季节在5~8月,在适当控温条件下一般可从4~5月份一直持续到11月份。产卵的适宜水温为25~32℃。在一个繁殖周期,云斑尖塘鳢一般可以产卵2~3次,产卵量与亲鱼大小有很大关系,一般在5000~25000粒。选择成熟个体,按雌雄1:1的比例放入产卵池中,一般50m2的亲鱼池可放入20对亲鱼,并且相应地放入10~20个采卵器。自然产卵时,成熟亲鱼放入后一个星期左右便可产卵。也可对云斑尖塘鳢进行人工催产,催产剂和剂量为雌鱼(体重约100g)每尾注射鲤鱼脑垂体1个(约3mg)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700个国际单位。雄鱼剂量为雌鱼的50%。催产注射为一次性胸鳍基部注射。注射后的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放入产卵池中,24~48h后便会在巢穴中自行产卵,催产成功率在70%左右。但一个繁殖周期不宜对同一亲鱼催产超过3次,以避免过度催产损伤亲鱼及降低卵子质量,催产后可用红霉素或土霉素软膏涂抹注射部位,防止伤口感染。亲鱼产卵大多在夜间或凌晨进行,产卵过程持续3~6h。如果遇到干扰,雌鱼会停止产卵或延长产卵时间。因此,在此阶段应尽量减少对亲鱼的干扰。可在每日早上检查采卵器上是否有卵粒附着,以便及时转移并进行孵化。亲鱼产卵后,可将2~3块采卵器移到长方形或圆形水槽中进行孵化。孵化用水注入前,应用200目的浮游生物网进行过滤,以避免敌害生物进入和繁殖。清水注入后应进行充分曝气,以保证溶氧充足,同时可用恒温装置保持水温的恒定。云斑尖塘鳢受精卵是粘性卵、淡黄色、椭圆形,长径在0.40~0.65mm。遇水后呈茄子形,卵膜表面产生白色粘性细丝,使受精卵一端粘附在巢穴的内壁上,另一端游离,悬荡于水中。因此,将采卵器移入水中进行孵化时,应将采卵器中附有卵粒的一面朝下,以使受精卵呈悬浮状态。同时,应开启气泵和微流水装置,使水体处于微流状态,保证水体有充足的溶氧,同时也可避免水中悬浮颗粒物停留黏附在受精卵表面,造成受精卵的霉变死亡。经常观察受精卵孵化情况,及时进行排污和清除未受精而霉变的个体。受精卵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肌肉效应期、心脏跳动期等阶段逐步形成各重要组织和器官,并最终在膜内频繁、剧烈地抽动,冲破外膜,孵出仔鱼。在27~32℃的水温下,云斑尖塘鳢受精卵从受精到孵化出膜要经过80~108h,个体间的发育时间差异可达10h,孵化率一般在80%~90%。2种苗栽培2.1云斑尖塘作为仔鱼的开口培养池及饵料的适宜用量初孵仔鱼全长因亲鱼大小和孵化温度而异,一般在2.3~3.2mm。初孵仔鱼全身透明,不容易在水体中发现,腹部有一个较大的卵黄囊,内含多个小油球,是仔鱼开口前的重要营养来源。初孵仔鱼没有游泳能力,沉于水底,只能作间歇性的窜游。仔鱼孵出2~3d后,体长增长为3mm以上,此时仔鱼卵黄囊已消耗大部分,上下颌分化明显,口裂大小在0.15~0.25mm,消化道已贯通,眼色素盈满,卵黄囊上端出现鳔,能够作水平游动和寻觅食物,即已到开口阶段。此时应将仔鱼转往培育池中进行培育,并及时投喂适口的饵料。云斑尖塘鳢仔鱼初次摄食的比例很低。刚开口摄食时,投喂经100目筛绢过滤的轮虫(22~90μm)、枝角类(40~100μm)等浮游动物,其初次摄食率仅为10%。在孵出后的第5天,最高初次摄食率也不过35%左右。仔鱼的摄食率随着成功捕食经验的积累而增加。在饵料充足的条件下,出膜后12d的仔鱼摄食率可达100%。但那些未能成功捕获食物的仔鱼将很快面临饥饿和死亡的威胁。如果仔鱼出膜后6d尚未投喂饵料或未有适口的饵料,仔鱼变得消瘦,游动减少,反应也变得迟钝,捕食能力锐减,最终死亡。仔鱼出膜6d后才开口投喂饵料,即使饵料适口和充足,也会导致仔鱼的存活率大大下降。因此对开口仔鱼应及时、充分地进行适口饵料的投喂。2.2水泥池的培育仔鱼开口后应转往土池或水泥池进行培育。土池培养面积以0.05~0.15hm2为宜,排干池塘水,清除杂鱼,池底修复平整并曝晒后注入经80目生物网过滤新鲜水体,水深1.0~1.5m,用生石灰900kg/hm2进行清塘。鱼苗下塘前应进行肥水,可每日泼洒3kg黄豆磨成的豆浆和3kg饲料酵母,或者投放50kg左右的鸡粪或猪粪汁进行轮虫培养。每日用浮游生物网检查浮游生物生长情况。待轮虫具有相当密度后便可将仔鱼放入池塘进行培育,注意放塘时鱼苗生活水温与土池水温差值不能超过2℃,否则应该进行温度适应。鱼苗全长2.0cm后,根据仔鱼生长情况和饵料生物丰度,及时增加或减少投喂枝角类、桡足类和水蚯蚓等食饵。水泥池培养时可选择面积为50~100m2,具进排水系统,便于换水、排污及出苗。将池水排干,用90~100g/m2的生石灰进行消毒。注入以80目生物网过滤的清新水体,水深以1.0~1.5m为宜,然后用含氯消毒剂对全池水体消毒,并使用杀虫剂杀灭寄生虫及寄生虫幼体。开启流水或增氧装置,以使水体流动,溶氧充足。池顶可设遮光网布,避免阳光直射,以保持温度相对稳定。将开口仔鱼转入池内后,立即投喂适合仔鱼口径的浮游生物饵料。由于早期仔鱼个体细小,口裂较小,能捕食的饵料大小范围有限,同时捕食和耐饥饿能力又较差,因此在仔鱼开口阶段应及时投喂适口的饵料,并保持一定的饵料密度,以避免仔鱼因饥饿而死亡。刚开口的仔鱼口宽不过150~250μm,因此饵料大小不能太大,应以50~150μm大小的饵料为宜。可用200目的浮游生物网在池塘中或饵料池中捞取后,再以100目的浮游生物网过滤后进行投喂,每日早中晚各投喂1次,投喂密度应达到使水体中浮游动物密度为10个/mL左右。仔鱼可以在水泥池中一直培育到3~5cm规格的幼鱼,历时1~2月。随着仔鱼的生长,云斑尖塘鳢可摄食摇蚊幼虫、水蚯蚓等小型动物,因此可以逐步减少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的投喂,增加水生昆虫幼体、水蚯蚓、仔虾等的投喂量。将仔鱼从孵化槽中转入土池或水泥池中进行培养时,由于网捞容易使仔鱼惊吓而窜逃受伤甚至致死,因此应注意尽量少用网捞而应将孵化槽中的水排放一定量后,轻缓顺水地转入土池或水泥池中。2.3土池、清池、培养轮虫饵料生物的大量而稳定的生产是育苗生产成败的关键。因此,条件允许时应该修建配套的轮虫、枝角类(水蚤)培育池,以保证育苗期有充足的适口饵料。轮虫培养可用水泥池进行精养或者利用室外土池进行粗养。土池粗养简单易行成本低,但产量小且不易控制单一种培养。一般选择在室外自然条件下的池塘,池底和四壁可铺上塑料布以防渗漏。注入80目生物网过滤水,再施入猪粪汁,然后引入饵料种,一星期左右轮虫便可达繁殖高峰期,可利用200目以上的浮游生物网收获饵料。精养可在长方形或圆形水泥池中进行,水深0.8m左右。清池消毒,注水施肥后,从轮虫密度大的池塘或水洼中捞取加以分离或向培养轮虫单位索取纯种入池培养。同时投入粪肥、啤酒酵母或鲜酵母等作为培养液。饵料密度达到高峰时应进行间收,同时补充培养液。3云斑尖塘的饲养管理幼鱼长至5~7cm以后,可以转入池塘养殖。池塘面积在0.05~0.20hm2,水深保持1m以上,冬季养殖水深要增高至1.5m以上,有条件的还应搭盖越冬棚等保温设施,以防止鱼被冻死。由于云斑尖塘鳢具有底栖、穴居、钻土的习性,因此在清塘修整时,还应注意堵塞洞穴,同时放置一些容易取出、可供鱼苗躲藏、底栖的荫蔽物,如废旧瓷管、拱形瓦片、塑料圆筒等。放养鱼种体格大小应一致,避免互相残食。放养规格为9万~15万尾/hm2。培育至50~70g时则应该分塘饲养,以4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