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皇帝赵构书迹考述_第1页
南宋皇帝赵构书迹考述_第2页
南宋皇帝赵构书迹考述_第3页
南宋皇帝赵构书迹考述_第4页
南宋皇帝赵构书迹考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宋皇帝赵构书迹考述

在漫长的中国书法和法律史上,南宋皇帝赵济是书法和绘画中的一位高级皇帝之一。虽然就整个中国书法史而言,赵构还难称是一代大家,但在南宋时代的150年中,他当堪称是传统技法全面的实力派代表人物,特别是他开启南宋书坛风气之功和他在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两方面对南宋一代以及后世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本文试图通过赵构的流传书迹,结合文献记载,探究其,书风的渊源流变及其在书法艺术创作中的成就,并对部分书法作品进行考析。以期对其艺术形成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宋高宗赵构(1107-1187年),宋徽宗子,宋钦宗弟,初封康王。徽钦二帝被俘后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后渡江而南,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淳熙十四年(1187年)卒。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喜文弄墨。但宋高宗赵构在书法艺术高峰时期的两宋时代尚能跻身书法家阵容,决非单单仅靠“帝王”身份帮忙。作为帝王的赵构,他在政务之余,游于翰墨,陶然自乐。特别是在父亲赵佶的熏陶下其花费在书法的时间是十分惊人的。“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翰墨”(《翰墨志》)。书法还给赵构带来一种异乎寻常的“自信”和“自娱”。每逢大事,他几乎都用书法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比如,在韩世忠、岳飞得胜归来时,他分别书写“忠勇”“精忠”等字表旌旗。他每每将自己所临古书贴、所书经、传、史、诗分赐宰执。太学建成,应允下之情,将自己所书“六经”等数十万字刊石建图。从《宝真斋法术赞》卷二、卷三《历代帝王帖·高宗皇帝御书》所著录的赵构书作为24种。从文献记载可知,赵构传世书迹以绍兴二年六月颁黄山谷书《戒石铭》刊石于各郡县时所书《御制戒石铭》题首及手谕为最早。以淳熙十二年书《苏轼地黄诗》为最晚,赵构时年80高龄。可见赵构的书法创作至少有60年跨度。本着从传世书迹出发,结合文献记载,我们对赵构的书迹创作情况做一基本分期,并对重要书迹进行考析。一、赵构书法艺术历代书家对赵构书法的师从的评述,大多基于宋人王应麟(1223~1296年)。《玉海》卷三十四中的一段文字:“高宗皇帝云章奎画,昭回于天。爰自飞龙之初,颇喜黄庭坚,后又采米芾;已而皆置不用,颛意羲、献父子,手追心摹,曾不数年,直与之齐驱并辔。”宋人杨万里(1127~1206年)在《城斋诗话》中也有类似的评述:“我高宗初作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最后作孙过庭字,故我孝宗与今上皆作孙字”(《城斋集》卷一百十五)。以上评述给人感觉赵构一生经历了“学黄”、“学米”、“学二王”三个阶段。事实上不是这样,赵构当年应是在学黄、学米同时已经涉猎“二王”(尤其是王羲之)书法了。因此,元末明初的书论家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说得更浑融些:“高宗,讳构,徽宗第九子。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尝言:‘学书惟得视笔法精神。朕得王献之《洛神赋》六行,直之几间,日阅数十过,觉于书有所得。’有言:‘学书必以钟、王为法,然后出入变化。’李心传以谓:‘思陵本学黄庭坚书,后以伪豫谴能庭坚书为间,改学右军’”(卷六《宋·都钱塘·高宗》)。其实,就赵构本人而言,他是在书画艺术氛围的北宋末年长大的。北宋帝王喜书善画,其中艺术水准最高者当属乃父赵佶。北宋中后期,艺术人才众多,苏轼、黄庭坚、米芾等在书法艺术上卓有成就,米芾在宣和年间与徽宗的关系更是令人瞩目。生活在这种艺术“海洋”中的赵构,耳濡目染,从小就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对书法艺术的爱好在某种成程度上超过对国事的关心。赵构未至及冠之年,已是“资性朗悟,博闻强记。读书日谓千余言,挽弓至一石五斗。”(《宋史·高宗本纪一》)此外,宣和内府丰富的法书藏品,从《淳化阁帖》到《大观帖》等陆续刊成丛帖,以及宣和年间修成的艺术大典《宣和书谱》等,都对赵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宋人文献中多记载了赵构曾“为黄庭坚书”、“改用米芾”的事迹,赵构传世书迹中的作品也明显地流露这一倾向。如:绍兴二年(1132年)诏颁《黄山谷书(御书戒石铭)》于各郡县时题首“御书戒石铭”五字,及其手谕十二行(传世惟见刊立于广西梧州者有高宗手谕),绍兴三年(1133年)所书的《佛顶光明塔碑》和赐岳飞的《殄群寇敕》(《玉虹鉴真贴》摹刻)等均是典型的黄书体势。又如:绍兴七年(1137年)所书《赐岳飞手敕》和约书于绍兴三四年间《书白居易七律诗卷》,均是典型仿米佳作。而绍兴三年所书的《佛顶光明塔碑》和绍兴七年所书《赐岳飞手敕》可称为这一时期佳作的典型代表。《佛顶光明塔碑》赵构书于绍兴三年二月十四日。拓本,行书,诏书一通。碑额书“御书”二大字,下分三层,第一、二层各11行,第三层6行,共计28行。每行字数不等,凡154字。175×86.4厘米。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王应麟《玉海》云:“高宗龙飞之初,颇喜黄庭坚体格”。其艺术特色表现为:继承了黄字圆满外张,长撇大竖的结字特点;不少地方几与山谷乱真,惟雄健稍不及。《赐岳飞手敕》赵构书于绍兴七年秋末,纸本,行书,诏书一通。共99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手敕收入岳珂《金陀粹编·卷二·高宗皇帝宸翰》中。又著录于《石渠宝笈》。此敕无年款,但可据内容证明之。其中所云:“淮西军判”,指绍兴七年八月,兵部尚书吕祉在淮西施政不当,致使当时正摇摆不定的郦琼杀吕祉,率数万渡河降北方刘豫一事。故此敕当作于绍兴七年八月。岳珂《金陀粹编》在本敕前注曰:“先臣奉诏不复出师,第行边备守。朝廷犹以上游为虑,赐御札令先臣饰备。”此处所言“不复出师”,指绍兴七年岳飞要求朝廷答应他率军“进屯淮甸”但未能如愿一事。这年秋天,岳飞率兵巡边。当他把此行动报告朝廷后,赵构写了这一御札。据岳珂言,岳飞接此手敕后,就遵命“以舟师驻于江州,为淮浙声援”。但未明言此事发生于何月何日。又据岳珂《金陀续编·卷八》载,绍兴八年二月令岳飞“统率一行官兵人船回归鄂州本司”,说明岳飞确曾于绍兴七年盛秋统率官兵到江州驻扎了。岳珂曰:“(绍兴七年)上又遣江谘至江州,就赐茶药酒果及锡燕宣劳,且赐御札嘉奖。”笔者认为江谘所携之御札即此处的《赐岳飞手敕》。兹将此赐定为绍兴七年秋末所书。此敕书法,已开始形成自己书法面貌,米芾“八面出锋”书法特色在这件书法中得到充分体现。以上作品多为赵构30岁前后所书,历朝文献中也未有赵构在建炎以后有刻意临写黄、米书帖者的记述。由此可以判断,赵构对黄、米书法的潜心学习,应始于赵构的青少年时期(大约宣和年间为主),而此一时期离黄、米二人谢世时间未远;加之“元祐党禁”在大观元年(1107年)正月得以敕免,黄庭坚书已不在禁学范围;米芾晚年曾赴宫廷任书博士,与宋徽宗关系密切。这样,身为徽宗之子的赵构虽未曾见到过黄、米二人,但出于对当时盛享书名的黄、米二人的仰慕之情而刻意学其字,当不在意外,况且他曾经有“恨不与黄太史、米南宫同时”(刘克庄《后村题跋》卷四《跋林竹溪书画·米南宫帖》)的感慨;也正是由于青少年时期的刻苦临习,使得他早年的书迹笔法精湛。这一阶段大约持续了10余年之久,对后来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南梁赵孟印》从史书记载可知,赵宋皇室继承唐代书法遗风,对二王有着偏爱的传统。赵构受其影响,潜心学习二王法书,但真正有机会深入学习二王,似乎应该在绍兴八年定都临安以后。对此,绍兴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贵妃吴氏(绍兴十三年册立为皇后)题御书时曾云:“机政之暇,择钟、王而下三十帖,亲御毫素并加临写。龙蟠凤翥,变态万象,希世伟迹也。”(《玉海》卷三十四)。虽然赵构书法尚未达到吴贵妃所谓“希世之伟迹”的高度,但这条记述还是较为可靠地向人传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赵构绍兴前期就对“二王”书法有计划有目的地精心临习,并达到了相当水准。标志着赵构书法脱离米芾转向“二王”的作品,历来公认是他书于绍兴十一年(1141年)的《赐岳飞批劄卷》。这件作品在历史研究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赐岳飞批劄卷》赵构书于绍兴十一年(1141年)三月十九日。纸本。行书,诏书一则。凡19行,每行字数不等,共计242个字。台北林氏阑千山馆藏。此御札收入岳柯《金陀粹编·卷三·高宗皇帝宸翰》。其内容充分体现了赵构当时倚重岳飞,忧虑战事,主张抗敌的思想心态,据此说明赵构本人至少不是一个一贯的投降派。上钤“赵孟頫印”。明代为项元汴收藏,有印文多方,并有《千字文》“伊”字编号,至清入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此作无年款。岳珂《金陀粹编·卷八》“绍兴十一年辛酉年三十九岁”条下曰:“(三月)初九日,先臣始奉初诏时,方苦寒嗽,力疾戒行,以十一日引道。先臣犹谓大军行缓,亲以背嵬先驱。十九日,上闻先臣力疾出师,赐札曰:‘闻卿见苦寒嗽,乃能勉为朕行,国尔忘身,谁如卿者。’”又:《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谓:“绍兴十一年三月庚戌。秦桧奏:‘近报韩世忠距濠三十里,张浚等亦至濠州五十里。又:岳飞已离池州,渡江去会师矣。’帝曰:‘首祸者惟乌珠(兀术),戒诸将无务多杀,惟取乌珠可也。……’”此御札云:“春深,寒暄不常”,亦三月无疑,故知此札必书绍兴十一年三月十九日。此敕与前敕(《赐岳飞手敕》)相比,前一书运笔较稳重,米字风格较浓;此书则稍流丽,有明显的学习二王书法的印迹。它标志着赵构书风已臻成熟。书于绍兴十三年的《御书石经》是赵构书法中最为知名的重要作品了。作为帝王亲自书写数十万字的《石经》,这是绝无仅有的“壮举”。《御书石经》诸篇以温润圆和的小楷写成,笔意出入二王之间,但体系丰腴和畅,兼有章草之意,也能上溯汉魏之源。实为书法之上品。《御书石经》绍兴十三年(1143年)九月诏刻。故宫博物院藏清拓本,楷书,原石今藏杭州碑林。原称“南宋太学石经”。所谓“石经”,即由朝廷选定儒家经籍中标准读本,并将其刻于石上,作为学生的教材。“南宋石经”主要为赵构所书,但据叶绍翁《四朝文见录》云:“高宗御书‘六经’……上亲御翰墨,稍倦,即命宪圣(吴皇后)续书,至今皆莫能辨。”《石经》上刻有《周易》、《尚书》、《毛诗》、《中庸》、《左传》、《论语》、《孟子》七经。最早置于钱塘岳飞宅。元初,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伽建镇南塔,以示镇压南人,意欲以此经石作塔基,幸杭城地方官绅屠致远力争,方免全毁。明宣德元年,吴讷收集百石移入杭州府学,次年告竣。因刻以跋记。乾隆三十六年重修嵌壁,乾隆四十七年王昶命工精拓。论述到此,我们发现赵构在位期间,大量的书法作品多为纯正的小楷,其书法受王羲之、王献之的影响较大。绍兴十一年十一月,赵构与秦桧论书曰:“学书必以钟、王为法,然后出入变化,自成一家”(《中兴小纪》卷二十八)。十三年九月,宰执奏江东提刑洪兴祖欲进石碑事,赵构曰:“学书惟视笔法精神。朕得王献之《洛神赋》墨迹六行,置之几间,日阅十数过,觉于书有所得”(同上卷三十一)。正是通过对钟、王小楷的大量临写,赵构终于在绍兴中期形成了自己的小楷风貌。在此后,赵构显然有较长时间继续他的“写经”式的创作和“书扇”式的抒情,但是作为帝王的赵构终归还是要勤政的,其中大量工作为撰写批阅各种文件,这其中以书《徽宗文集序卷》为代表作。《徽宗文集序卷》赵构书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纸本。楷书,序文一则。凡28行,每行字数不等,共计279字。纵27.6厘米。日本京都小川广已氏藏。此作前有缺文。元时藏袁桷处,有胡三省、袁桷跋。明时归昆山张茂实,有文征明、文彭、文嘉题跋。清季似入王鸿绪秘箧,上有王氏鉴藏印。不知何时流入日本。此作著录于陈继儒《妮古录》、张丑《清河书画舫》等,曾刻入《玉虹鉴真帖·卷五》。故宫博物院藏有清拓本。次序之末,落款曰:“臣构谨序”,帝王自称“臣”,且不避名讳,十分罕见。基于作者书写时全神贯注,一笔不苟,故此作精整而又不失于灵动,为赵构书法之代表作。卷末文征明题跋,考证精详。三、早期书风特点我们之所以将绍兴三十二年以后作为赵构书风的晚期阶段,是因为退处德寿宫后的赵构“北宫燕闲,以书法为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三《高宗皇帝御书·临皇象〈如鹰帖〉跋语》),在创作内容、创作心境、创作风格等诸方面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退处德寿宫后的赵构由于没有政务缠身,而更能安心实施他的“二王”梦。他很少像在位时那样去书写儒家经典来奖掖群臣、教化士类。原因有二,首先经过前期大量抄写,经典著作对他来说已十分谙熟;其次奖励大臣、教化士类这些工作已不需要赵构去作,而该由现任皇帝孝宗去作。因此,他开始有时间和精力研习“二王”书法,尤其是对王羲之书札、孙过庭《书谱》等帖更为用心,使其晚年的行草书深入“二王”,并自成一家。从《宝真斋法书赞》卷二、卷三《历代帝王帖·高宗皇帝御书》所著录赵构法书中,我们发现有11种临写皇象、卫恒、王羲之以及其他汉魏六朝古法帖,而且均为行书或草书,岳珂记叙中的这些书作上多钤有“德寿”小玺,可见当多为赵构退居德寿宫后所书。传世书迹有《真草两体〈养生体〉》,《书杜甫即事诗页》(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行草书,其书法敦祥秀古,骨肉停匀。《七绝天山诗纨扇》(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院藏),草书,其书法用笔抑扬顿挫,线条粗细变化甚大,且章法和谐,有浑穆之气象。《临虞世南真草千字文卷》(上海博物馆藏)真、草二体书,其真书尽管一丝不苟,但仍与法度精严的唐楷有别,而处处流露出宋楷的特征,尤与苏轼楷书相近。文献记载中的《后赤壁赋》、《宋玉〈高唐赋〉》、《傅毅〈舞赋〉》、《陆机〈文赋〉》《嵇康〈琴赋〉》《王粲〈登楼赋〉》、《白居易〈大巧若拙赋〉》等文均在此期间创作。这一时期草书特色表现为:整体上给人一种宋代宫廷艺术特有的气息,和谐、高贵,字虽不相连,而气息相贯,从笔画的粗细变化与字形各种姿态中体现出一种古琴曲般的节奏、韵律;字用今草,注重法度,不求狂怪的艺术风格。堪称后期佳构的则为《洛神赋草书卷》。《洛神赋草书卷》。赵构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以后书。绢本。草书赋一篇。凡89行,每行字数不等,共计902字。27.3×277.8厘米。辽宁博物馆藏。此卷犹存南宋装裱,卷首“雪轩”、“真澹”两印为宋人所钤。“皇姊图书”乃元皇姊大长公主之鉴藏印。“稽查司”乃明初宫内掌管太监登记时钤印。此外,尚有“韩逢禧”、“梁清标印”及清帝玺印等。后附有元赵岩题诗:“花石纲闲四海分,钱塘日日雨如春。孔明两表无人读,德寿宫中写洛神。”高宗赵构禅位后,居德寿宫。德寿宫见《宋史·本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