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持续升高的年龄与女性生存状况_第1页
印度持续升高的年龄与女性生存状况_第2页
印度持续升高的年龄与女性生存状况_第3页
印度持续升高的年龄与女性生存状况_第4页
印度持续升高的年龄与女性生存状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印度持续升高的年龄与女性生存状况

印度位于南亚地区。它是南亚地区的第一个大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在国际和地区政治政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印度具有多元文化背景和复杂的社会阶层关系,由于偏好男孩的观念根深蒂固,以及传统的嫁妆制度带来的对女性的歧视,印度女性生存状况问题日益凸现。近年来,在国际社会的关注以及本国有识之士的努力下,印度性别比偏高问题得到重视,印度女性地位也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女性生存状况依然对印度的现在和未来带来巨大的挑战。一、不同性别罪犯的别比指标女性生存状况主要由三个指标反映,其一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指标,主要反映女孩在出生以前的生存状况;其二是婴儿死亡性别比指标,主要反映女孩在出生以后的生存状况。经验数据表明,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在103-107之间,而婴儿(0岁)死亡性别比正常值在1.2-1.3之间,幼儿(1-4岁)死亡性别比的正常范围在1.0-1.2之间。这种性别差异主要是由于生理因素(男性的生物劣势)导致的。当出生性别比偏离正常值范围(偏高)时,则表明存在女孩生存问题。(一)出生时的性别1.当前:严重减弱,基本符合正常范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出生性别比一直处于偏高的状况,尤其1990年代前期急剧攀升。虽然1990年代后期略有下降,但近年来仍然持续偏离正常范围,且有反弹的趋势。图1显示了印度1981-2004年出生性别比变化状况(三年平均水平)。2.西北和东部地区印度各地区间出生性别比存在显著差异。北方地区出生性别比的上升最为显著;西北和东部地区只呈现出缓慢的增长;而出生性别比在中北部各邦和南印度各邦则有所波动,呈现时断时续的低水平增长。总起来说,整个印度的出生性别比过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部地区各邦的出生性别比过高所致(见图2)。3.不同地区的出生性别比较各孩次的出生性别比,可以看出对女孩的歧视愈加严重且有选择性,即随着孩次渐高而性别歧视越严重。在印度北部地区的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和喜马偕尔邦的出生性别比从头胎到第二胎急剧上升,第三胎持续上升。这说明这些邦的大多数夫妇与其中一些第一胎是女孩的夫妇一样,不管第一胎是男是女,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更加想要男孩。南部地区的孩次性别比模式则有所不同。例如,安得拉邦和泰米尔纳杜邦的出生性别比在第二胎后才急剧上升。这可能是因为这些邦的夫妇在有了两个孩子后,才期待下一个孩子是男孩(见图3)。(二)女孩的死体重很高1.不同性别罪犯死亡率的年龄分布如表1所示,印度男性在新生儿死亡率的劣势已经转变为女性在儿童死亡率的不利状况。印度家庭健康调查数据显示0-1岁年龄组女婴/男婴的死亡率比率为0.95(83.9‰/88.6‰),1-4岁年龄组儿童死亡率的比率为1.43(42‰/29.4‰),而0-5岁年龄组死亡率的比率为1.06(122.4‰/115.4‰)。这说明女孩死亡水平偏高大多发生在1-4岁年龄段,而婴儿期和5岁以上年龄组的偏高女孩死亡水平则趋向不明显(在考虑了男性的生物劣势之后)。而且在女孩死亡水平高于50%的北部和中部地区的大部分邦,新生儿死亡率的男性劣势急剧转变为新生儿后期死亡率的女性劣势(见表1)。2.偏高回工作印度女孩死亡水平偏高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1-4岁年龄组儿童死亡率的男/女比率说明偏高女孩死亡水平最高的是北部和中北部地区的哈里亚纳邦(135%),其后是旁遮普邦(81%)和北方邦(70%)。西孟加拉邦(63%)、拉贾斯坦邦(59%)、比哈尔邦(55%)、奥里萨邦(45%)和喜马偕尔邦(44%)也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43%)。3.儿童死亡率分析很多研究证实,女孩比男孩偏高死亡水平的严重程度是随着家庭中的女孩数目增多而增加的1。图4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儿童死亡率性别差异的地区模式。在北部和中北部地区,第一个女孩死亡水平比男孩死亡水平偏高的比率为50%,第二个女孩偏高2/3,第三、第四个及以上的女孩则偏高近1倍。在东部、西部和南部地区,女孩死亡水平偏高的风险很低,且并不随着家庭中女孩数目的增加而上升。二、印度女性的生存原因出生性别比/女孩死亡水平异常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三个层面:技术性原因、条件性原因和深层次原因。(一)技术原因1.出生前性别干预根据全国家庭健康调查(1998-1999年)数据,Arnold,Kishore和Roy2证实在印度一些邦,大量利用超声波来进行性别选择性流产。这是因为,由于一般出生性别比(没有任何干预手段)在大多数社会应是103到106个男性对应100个女性。如果出生性别比高于106,说明存在出生前性别干预而减少了女婴的出生。根据NFHS-2,印度出生性别比为109.9。而在5年前的NFHS-1时为105.1;尤其是印度各邦的出生性别比从107到121不等,这清楚地说明了在印度大部分地区,例如印度北部的部分邦,超声波扫瞄图,超声波测试和羊膜穿刺术这样的现代技术测试已经广泛应用于性别测试,造成女胎流产,减少了大量女婴的出生。2.受害者的歧视在重现父系价值和男孩偏好的南亚社会,由于女性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低下,男孩比女孩享有优先的待遇,因此在家庭中食物、健康照料分配方面对女孩明显的歧视是造成女孩死亡水平偏高的原因。Miller3认为对女孩的歧视主要有三类:哺乳、医疗照顾以及关爱和温暖。在印度,51%的男婴是母乳喂养的,而女婴只有30%。另外,较之于她们的兄弟,女童很少有机会被带去健康医疗中心,其免疫接种率也很低。1/6死亡女童的死因是由于无人照顾和受歧视造成的。尤其是在印度北部各邦,对儿童医疗照料方面的差异比食物和营养方面的差异更为明显。事实证明了预防性保健和医疗方面对女孩的歧视与偏高女孩死亡水平的地区模式相一致。4(二)女性、阻碍印度妇女地位提高的影响因素即使在今天,根深蒂固的父系家长制观念仍然是歧视女性、阻碍印度妇女地位提高的重要因素。这样的观念贬低了女性的价值、视女性为其丈夫/父亲乃至家庭的附属物,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政策两个方面:1.农村基层妇女劳动与报酬的严重失衡传统的家庭观念表现在对家务劳动的性别分工上,即认为家务劳动是妇女的份内之事。这往往造成把在家内从事的经济活动不看作给家庭带来收入的劳动。同时把妇女局限在家庭领域中,阻止她们进入工作领域。因此妇女大多从事家庭手工劳作,所得酬劳十分微薄,基层妇女劳动与报酬严重失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的研究表明,性别不平等和男孩偏好的经济结构因素,特别是农业经济的组织也与区域差别相一致。在印度东部和南部地区,主要的作物是水稻,妇女在除草、移植、收获和打谷中起到关键作用。而在北部和西部地区,小麦及其它需要灌溉的旱地作物占主导,因此男性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更重要。5研究表明,在对女性农业劳动力更大需求的水稻产区的女孩和妇女的价值大于小麦产区,因此在水稻生产地区,对女孩的歧视更少。2.土地的分配不合理在关系到基本生产生活的土地政策方面,由于78%的女性劳动力、86%农村妇女从事农业生产,妇女土地权的拥有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土地改革和重新整理计划的过程中,土地一直主要分配给男人。即使个人拥有土地的妇女,也面临资金缺乏的困难和男性亲属企图霸占土地的滋扰。虽然还有20%的妇女在事实上的女家长家庭中,她们通常单独管理农田,却不具有土地所有的名分。这种情况阻碍了她们得到贷款、投资和信息,从而影响了生产和产量。社会学家MartyChen在对乡村寡妇的考察中发现,在拥有土地的家庭中,仅有13%是作为女儿继承的;而尽管有51%是寡妇继承了土地,但她们那一份通常是由儿子控制。6(三)根性原因1.其他学派的法律都把公正确定为父权利事务,西方法律不符合印中的歧视规定,,对于中印马马立印度现行的法律和法律体系存在不利于妇女的缺陷。例如,在对子女监护权的问题上,各教派的法律都规定了父亲权力的优先,这明显违反了印度宪法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禁止任何歧视的规定。然而,在民事领域内修改私法以图社会进步的问题上,印度政府却常常显得无可奈何,其症结所在是印度存在着多家私法的现实。2.印度北部的家族体系性别比偏高与印度的种姓制度以及女性向上婚配的制度有很大关系。DysonandMoore7提出印度两大家族体系的区别——印度北部和南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性别不平等和男孩偏好。特别是在印度北部的家族体系中,婚姻制度是异族间的通婚,必须是毫无亲属关系的。女孩的父母常常必须负担全部婚姻费用,提供大数额的嫁妆;婚后,女孩成为丈夫家中的成员,与其娘家亲属也没有多少关系。与之不同的是,南部印度家族体系是同族间通婚,也就是在某几种类型的表亲间或在特定的、邻近的地理区域中通婚。女性的性行为和行动自由较少被剥夺,嫁妆不是主要的婚姻交易,而且已婚的女儿更可能从其父母处得到社会和经济上的帮助。印度北部和南部家庭、婚姻制度的不同,造成了性别比失衡的区域差异。由于在印度父亲和家长制体系中儿子对延续家庭血脉和提高家庭地位十分必要,这就造成印度男女两性不平等的根源。三、管理措施和效果(一)出生时间问题的治理为有效遏制出生性别比过高的势头,印度采取了不同层次的措施加以治理,包括针对出生性别比问题的直接治理措施,以及提高女性地位、促进妇女发展的间接治理措施。1.胎儿性别的确定1994年印度政府在国家层面实行“产前性别诊断技术(PNDT)(管理条例和防止滥用)法案”禁止产前性别鉴定。通过这项立法,只有政府注册的诊所和实验室可以进行用于确定胎儿性别的产前诊断。新法律也详细说明了除非胎儿处于危险或遗传疾病,否则不得进行产前诊断。法律也规定:“进行产前诊断的人员不得以言语、手势以及其它任何方式告知孕妇或其亲属胎儿性别。”根据更新技术这项法案又经过修改,修改的规定于2003年2月开始生效。现在这项法案更名为《孕前与产前诊断技术(禁止性别选择)法案,1994》,法案规定,怀孕的妇女如果要进行B超胎儿性别鉴定,将面临被监禁3年并处以5万卢比(1美元约合43卢比)的罚款,为其检测的医生将被吊销营业执照。2.提高女性的地位(1)维护妇女在家庭的平等地位1951年,印度共和国的宪法颁布,在保障印度人民基本权利的同时,特别强调了“印度妇女同男子一样享有这些权利”。国家大法的精神是妇女平等权利的根本保证。在相关民法中,印度也具体维护了妇女在家庭中的平等地位。例如,1956年通过的印度教徒继承法,打破了印度千百年来的旧例,使妇女在对家庭财产的继承上享有同男子一样的份额。尤其是1961年通过的“嫁妆禁止法”,把在印度沿袭已久、侵害妇女尊严和利益的嫁妆习俗宣布为非法。1984年在妇女组织的要求下,该法得到修正,扩大了嫁妆的认定范围,并规定礼品价值不得超出当事人的经济承受力。因嫁妆纠纷而受伤害者本人或得到承认的福利机构或组织可提起指控,违法者将被判处监禁并处罚金。印度刑法也为此作了相应的修改。(2)妇女发展计划的制订1953年,印度政府设立了一个全国性机构“中央社会福利局”(CSWB),推动为妇女、儿童和弱势人群的福利和发展的服务。该局在中央一级通过与自愿的妇女组织的联系制定政策,在政府出资的基础上为妇女制订发展计划;并在邦一级设立相应的邦社会福利局。一些邦还设有单独的妇女教育或妇女福利的理事会。并进一步在社会福利部内设立妇女福利和发展局,启动和协调妇女发展计划的实施。劳工及就业部和乡村发展部内也设立了专门的妇女部门。1983年,印度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妇女和社会福利部。这些机构与部门的建立,尤其是妇女事务部的创设,是旨在改善妇女处境的积极步骤。(3)农村妇女信贷协会在提高女性经济地位方面,印度联邦政府关于妇女地位的政策以“六五计划”为界,从把妇女视为福利政策的对象改变为承认她们是亟需发展的人群。在“六五计划”期间,印度政府提供了1.56亿卢比的经费,惠及约48019名妇女。其后的“七五计划”则针对最贫穷的妇女在经济发展中经济参与机会下降,提出要纠正这一现象。“八五计划”期间印度政府从世界银行取得数百万美元贷款实行一项农村妇女发展和经济振兴项目,即在非政府组织(如妇女发展公司)和邦的支持下,在6个邦中组织农村妇女的小额信贷协会,目标是建立13万农村妇女的7400个信贷团体。下一步目标是到2005年使100万印度贫困妇女得到小额贷款。8(4)“女性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此外,印度也重视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印度独立前,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极少。独立以后,头两个五年计划均涉及到了女性教育问题,并试图把专业高等教育与女性就业联系起来。1959年“女性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就女性教育问题所提出的广泛的建议使该问题在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中受到高度重视。1986年的《国家教育政策》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强调了教育在帮助女性克服各种不平等待遇方面的作用。9其后的《国家展望计划:1988-2000》重申了这一观点。(二)治疗效果1.“非性别鉴定”的《印度议会》虽然治理出生性别比的专门法律已经实施多年,但印度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性别歧视和性别选择的状况。现实中那些想要儿子的家庭往往会和医生达成某种默契,“合作”逃避法律的制裁。1988年,马哈拉施特拉邦成为第一个立法禁止性别鉴定后流产的邦,全邦仅有31个医疗中心持有相关执照。但是,直到1997年6月,没有1名医生因为作非法性别鉴定而受罚。1994年,印度议会通过“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和防止滥用)法”,规定凡由不规范诊所作的这类检查,当事医务人员将受监禁和罚款的处罚,但收效甚微。1997年古吉拉尔总理重申政府决定实施该法律,恰好反映了各地对该法执行不力。1996年,印度政府出台禁止流产健康女胎的法律,但只有哈里亚纳邦、旁遮普邦和拉贾斯坦邦这三个邦通过了这项法律。2006年3月28日,印度一名名叫萨玛尼亚的医生和其助手因为涉嫌向孕妇泄露胎儿的性别而被判处两年监禁,并处以罚金5.5万卢比(约合3500英镑)。这是十多年来印度第一个医生因私自为孕妇提供产前性别检查而被判刑的案例。2.女性自身的原因正如一些印度专家所指出的,印度妇女在其人生各阶段遭受系统性歧视:女胎堕杀、女婴营养剥夺、少年食物不足和失学、成人后就业机会不平等。其中,在印度每年出生的1300万女婴中,25%活不到15岁,女童夭亡率比男童高10%,1990年代这一不平衡尤甚。性别歧视和贫困导致妇女和女童普遍的营养不良。营养上的歧视,使印度1/5的妇女身高只有4英尺9英寸,体重只有38公斤。10虽然印度妇女的识字率自20世纪以来一直上升,但与男性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根据1991年的人口普查,有53%的男性受过教育,而只有32%的女性受过教育。一般来说,在北部各邦,农村地区的识字率更低,111997年,全印度识字率为52%,其中拉贾斯坦、北方邦和比哈尔分别为38.6%、41.6%和38.5%,而该三邦妇女的识字率分别为20%、25%和22%。12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发布的《人的发展报告》中,印度排位第138,而与女性相关的发展为第118,均相对滞后。印度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和旧有的传统家庭观念的广泛存在,仍然是改变妇女在家庭生活中总体上的劣势处境的根本阻碍。这在制度的层面上表现为印度国家法律及法律体系存在一些缺陷,使得国家和社会在依法保护妇女的正当权益方面软弱无力。(三)有直接执行项目的机构早在1994年印度议会就立法把违法流引产、违法开展性别鉴定的行为都纳入了刑法打击范围。之后,全印度出生性别比呈现下降趋势,说明虽然受到刑事处罚的违法人员并不多,但刑事立法产生了一定的威慑力,在全社会确立了一条高压线。印度性别比失衡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目前印度出生性别比仍然在正常范围以外,印度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性别歧视和性别选择的状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