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历史教案_第1页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历史教案_第2页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历史教案_第3页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历史教案_第4页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历史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设计孙明霞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教学分析】: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主观上都希望突破“斯大林模式”,革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但他们对“斯大林模式”均缺乏科学认识,对改革的艰巨性认识不足,使得他们的改革成效不大,尤其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苏联解体。在教学时,运用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征。运用表格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改革与“斯大林模式”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基础知识:赫鲁晓夫的改革内容、结果;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结果;戈尔巴乔夫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内容和影响。(2)能力培养:通过对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原因”、“苏联解体原因”等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运用表格的方法,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异同;运用表格的方法比较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与斯大林体制的异同。(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改革的影响,进而得出启示、教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够成熟。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要实事求是。改革的道路是艰巨的、曲折的、复杂的。【重点难点】:重点: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比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难点: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法、比较法进行,同时配合史料阅读、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师课堂上可多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行教学,使学生从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斯大林图片,然后播放《大国崛起》的二段视频借此引导学生回顾旧知——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视频的运用形象生动,学生兴趣盎然,既巩固复习又快乐的进入本课的学习。过渡: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严重,越来越不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面对这种情况,他之后的苏联执政者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1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阅读感悟一:赫鲁晓夫为何要改革?(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低;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师:要改变这一状况,该怎么办呢?生:只有改革“斯大林模式”,别无他策。师:看来改革不可避免,第一个站出来担此大任的人是雄心勃勃的赫鲁晓夫。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98历史纵横:赫鲁晓夫上台并巩固了自己在苏联的最高领导地位。【合作探究一】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项目内容作用影响:农业(重点)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调动大规模开垦荒地推行玉米运动提高违背工业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调动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拨。阅读感悟二:(结合99页1、2自然段)思考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怎样?导致其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归纳失败原因:(1)对于苏联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缺乏科学的认识,超越实际;(2)在改革开始后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跟进,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指导思想),带有很大的盲动性;(3)赫鲁晓夫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个人作风急噪,反复无常)(4)根本原因: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小修小补)【合作探究二】: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评价:进步性__局限性__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由小组的代表展示答案,(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赫鲁晓夫的墓志铭)材料: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掘墓)局限::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守墓)教师总结并过渡:1964年,赫鲁晓夫黯然下台,他的改革也以失败告终。面对苏联的经济状况又是哪位领导人继续进行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阅读感悟三:(阅读教材99页)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1、管理体制: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坚持计划管理前提,扩大国企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2、工业(重点):重工业——军事工业【合作探究三】依据表格比较勃列日涅夫改革与斯大林体制回答下面的问题:勃列日涅夫改革斯大林体制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管理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尤其是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经济建设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请回答:1、相同点:2、不同点:3、由此得出结论: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由三个小组的代表展示答案,教师总结点评。1、同:①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②优先发展重工业2、异:①扩大了自主权②运用了经济手段3、结论: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体制,仍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合作探究四】结合所学比较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异同点完成表格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同背景目的结果初期有一定(),但最终()败因

内容异侧重点侧重()侧重()小组合作完成,并派小组代表展示答案,及时巩固所学,反馈教学效果。教师点评:小组活动积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而且代表概括得很全面。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苏联“残了”的漫画。教师提问:漫画反映了什么情况?学生回答: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的军备力量大为增长,一跃而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但军备竞赛也拖垮了苏联,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的生活改善不多,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社会矛盾丛生,国家陷入困境。【自我检测一】:1、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冲击了斯大林模式B.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C.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框架D.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2、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为此,当时苏联可能采取的新措施是:()A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B取消部门管理体制C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D开垦荒地种植玉米3.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小组核对答案,代表展示,教师总结点评做题方法和技巧。教师总结过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不佳效果说明苏联的改革必须果敢地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苏联会出现这样的领导人吗?还真的出现了,他就是戈尔巴乔夫。多媒体课件:《时代周刊》对戈尔巴乔夫的介绍是“莫斯科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年轻、温和且令人敬畏”。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阅读感悟四: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内容(找关键词):他首先进行经济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通过了一系列法规,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了迅速发展;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并出现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和建立家庭农场。材料二:斯大林体制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指令性)管理、单一公有制、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体制结合材料完成下表: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与斯大林体制的比较

斯大林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结论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指令性)管理

所有制单一公有制

经济体制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

政治坚持社会主义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的社会主义,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领导,实行多党制、多元化小组合作探究并派代表展示成果,教师总结: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但仍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情况下,将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更是全盘否定了“斯大林模式”,它不仅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而且酿成了更严重的后果——苏联解体。过渡:有人说“戈尔巴乔夫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果不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总结:不同意,导致苏联解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下积累起来的诸多问题与矛盾,但戈尔巴乔夫改革也负有一定的责任。【自我检测二】1、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2、(2013课标全国卷1)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长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的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小组核对答案,代表展示,教师总结点评做题方法和技巧。情感升华:播放视频:《大国崛起》的一段视频,从中获得的启示?(学生畅所欲言)①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②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③任何经济制度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都应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革适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苏联的经济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改革需要大胆突破传统的束缚,要有探索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当然改革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要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矛盾,保证改革的顺利有序进行。【板书设计】: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