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专升本资料_第1页
古代文学史专升本资料_第2页
古代文学史专升本资料_第3页
古代文学史专升本资料_第4页
古代文学史专升本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第一编先文学"诗经"1流传情况:鲁、齐、三家诗属今文经学派,兴盛于汉武帝以后百余年间。"毛诗"属古文经学派,较“三家诗〞晚出。当“三家诗〞兴盛时,"毛诗"处于被压抑的地位。东汉以后,"毛诗"盛行于世。“三家诗〞先后失传,传下来的便只有"毛诗",这也就是流传到今天的"诗经"。"诗经"的分类及编排情况:"诗经"按风、雅、颂分类编排.认为主要是按照音乐的特点来划分的。风:“风〞即音乐曲调之意。风即"国风",包括15国风,共收诗160篇。〔二〕雅:雅分"小雅"、"大雅"。"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为105篇。颂:"颂"是用于朝廷、宗庙的乐章,是祭神、祭祖时所用的歌舞曲。祭祀祖宗,祈祷神明,赞颂王侯功德,是其容上特点;诗、乐、舞的合一,则是形式特点。"颂"诗大多简短,韵律缺乏规则,且不分章,不叠句。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2."诗经"的容.〔一〕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表达部族发生、开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二〕农事诗: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活动和风俗礼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周初农业经济繁荣,以及生产力开展的水平。〔三〕燕飨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四〕怨刺诗: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乱,政治黑暗,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五〕战争徭役诗1、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2、徭役诗:完全是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和厌倦。无论是大夫为天子、诸侯服役,还是下层人民为国君服役,都表现出服役者的强烈不满。〔六〕婚恋诗:1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2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诗,3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4、表现婚姻不幸的哀歌3."诗经"的艺术特色一、"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二、赋比兴手法的运用〔1〕赋:就是铺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2〕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领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3〕兴: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三、"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四、"诗经"语言丰富,优美和谐诗人们还善于选用述、感慨、问答〔包括设问反问〕、对话、肯定、否认等多种句式,借助句式的多样变化,以恰当而完美的形式表情达意,无形中扩大了四言句的容量,增强诗歌语言的表达效果。4."诗经"的地位影响一、从"诗经"开场,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兴旺的民族文学特色。此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二、"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人诗歌的创作。三、"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开展,成了我国古代诗歌所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四、"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构造、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5."氓""采薇""蒹葭"等篇章的思想容、艺术特色一、"氓"是一首弃妇诗。1、思想容:全诗共分六章。第一章:求婚与允婚〔叙事〕。第二章:思念和结婚〔叙事〕。第三章:痛心追悔之辞〔议论和抒情〕。第四章:追叙被弃及其原因〔叙事〕。第五章:追述自己在夫家的遭遇〔叙事〕。第六章:复杂的心情及其感慨〔抒情、议论〕。2、艺术特色〔1〕完整地叙说了一个女人从初恋到结婚婚后变化乃至最后遭到遗弃的婚姻悲剧的全过程,整体叙事是全面的,不仅有人物事件的矛盾冲突,也有主人公的心理冲突。叙事中又间插着抒情和议论〔2〕构造比拟特别。第三章突然中断了叙事,把将来事件导致的感触提前表达出来,然后用逐层倒叙、插叙的方式来表现事件。〔3〕成功地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引起阅读者的丰富联想。二、"采薇"1、容分析: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2、艺术特色:〔1〕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2〕情景交融。〔3〕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三、"蒹葭"1、容分析: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挖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2、艺术特色:〔1〕虚实相生〔2〕重章叠句;〔3〕情景交融;〔4〕整体象征;〔5〕赋、比、兴手法的运先叙事散文1.先叙事散文概况〔1〕:从甲骨卜辞到"春秋"〔2〕〔1〕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兴旺,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2〕甲骨文——中国古代历史散文的源头—"周易"里的卦辞、爻辞—"尚书"—"春秋"2.先叙事散文开展的脉络:甲骨卜辞、殷商铜器铭文——"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暗寓褒贬;——"春秋"的作者在记人、记事时有自己鲜明的态度,对后代影响较大。3.,"国语""左传""战国策"的思想容、艺术特色"国语"-.z.容:〔一〕、进步方面:A、它表现了*种程度的民本思想;B、它表现了*种程度的爱国思想;C、也揭露了统治者的奢侈、荒淫:〔二〕、落前方面:A、作者站在旧礼制的立场上的;B、它对历史的认识和解释是唯心主义C、它宣扬了天道、鬼神、灾祥等迷信思想。.z.艺术特色:A、"国语"开创了国别史的体例,长于讽谏、对话,语言平实自然、明白流畅B.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C.曲折而富于戏剧性的情节"左传"容:〔一〕进步方面:1、民本思想:2、"左传"歌颂了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爱国思想的人物;3、对于统治者的揭露和批判〔二〕落前方面:1、作者根本上是站在旧礼制的立场上写作;2、它对历史的认识和解释是唯心主义的;3、它宣扬了天道、鬼神、灾祥等迷信思想;;艺术特色:1.叙事详密、完整,故事性强,情节生动曲折,很注意文章的构造和布局;2.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它明确交代了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描写了各种人物的动态、穿插了一些有趣味的细节,突出人物的性格,不是简单的战争纪事,而是生动形象的战争文学。3.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4.行人辞令之美。"战国策"容: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调申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生观上则是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艺术特色:一、在人物形象的塑造采用了丰富的方法1、虚构2、事件集中,情节起伏3、言行个性化、二、铺扬厉,气势纵横,富于文采。1、善用譬喻2、善用寓言3、语言铺渲染,善用对偶、排比"晋崤之战"艺术特色:〔1〕出色的战争描写艺术;由一系列场景组成,每一个场景又可以独立成篇〔2〕叙事语言和人物对话极为准确生动。"邵公谏弥谤"〔一〕思想容:王怒——王喜——王不听——流王于彘本篇主要记邵穆公谏厉王之言辞,提出“防民之口,基于防川〞的主,表现出邵公的政治谋略和政治眼光。也从侧面刻画了邵穆公的形象。〔二〕艺术特色1、叙事为辅,记言为主2、善于说理。比喻论证,引证史事,正反比照论证等说理方法在文中综合使用。"谖客孟尝君"〔一〕思想容:本篇写谖帮助孟尝君在齐国权力交替的局势中保住了地位,表现了他的远见和才能,也反映了当时权贵的养士之风。文中对谖的性格描写较为突出。〔二〕艺术特色:1、故事情节曲折:谖做客——收债于薛——经营三窟2、人物形象个性鲜明:作者很懂得用文学手段来刻画人物。先说理散文1.先说理散文概况"尚书"中的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因素。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逐步形成,跟百家争鸣以及诸子散文的出现和开展相一致。"论语"创立的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开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对话式论辩文。"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说理文的瑰宝。"荀子"、"非子"中的专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2."论语"语言特色:"论语"是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主要特点则是语言简炼,用意深远,有种雍容和顺、迂徐含蓄的风格。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3."孟子""庄子"的思想容、艺术特色"孟子"思想:〔一〕仁政、民本思想〔二〕性善论艺术特色:〔一〕气势浩然〔二〕长于雄辩〔三〕擅长譬喻〔四〕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精练简约。"庄子"思想:庄子的“道〞论着眼点是人生,而不是宇宙本体。通过对"道"的体认消除主客的对立,实现人生的理想.庄子借宇宙本体的"道"之博大精深、玄奥,喻人生之最高境界。"庄子"艺术特色:〔一〕文章的表达方式〔三言〕散文构思好似天马行空,不落俗套,寓言、重言、卮言为其提供了绝佳的表达方式。寓言即借他人之口以寄托己意。〔二〕"庄子"文章的风格:深具浪漫主义特色,其文既奇诡,兼之思理玄妙,横绝千古,故为人所爱。〔三〕"庄子"文章的构造:"庄子"成为我国第一部艺术构造比拟完整的散文巨著。〔四〕"庄子"的比喻:比喻层出不穷,且大多奇妙新颖,又常常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围绕主旨,层层设喻,互相勾连。又常常喻中有喻,层层相生。4."荀子"的散文特色A其说理文擅长论辩,荀文以其说理的清晰,论辩的透辟,思想的深邃丰富,理论的系统严整,论证严谨周详,绵密严谨,恢宏博大,风格浑厚。B"荀子"大量运用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譬喻,深入浅出,生动巧妙地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理论浅显易懂。C喜用排比句法,或以韵语描写抒情,增强了气势,调谐了音节,更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非子"散文的特色:A文峻峭犀利,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其文以论辩的透彻,逻辑的严密,成为先说理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B非寓言在艺术上并不平淡,而是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5."侍坐章"〔一〕容分析:人物弟子述志性格孔子评志〔60〕子路(51)军事政治强国直率哂之“其言不让〞冉有(31)经济强国谦虚叹之“非邦也与〞公西华(18)精神文明强国更谦虚惜之“孰能为之大〞曾皙(39)郊游、娱己之乐洒脱与之“吾与点也〞〔二〕艺术特色:1、鲜明的人物形象;2、活泼的语言形式;3、诗化的人生境界。"齐桓晋文之事章"——善辩的风格〔一〕容分析:两局部:1、主要说明施行王道的关键在于“保民〞,而保民的依据是“不忍之心〞2、阐述对于保民而王,宣王是“不为〞,而不是“不能〞:〔二〕艺术特色:1、论辩层层推进,环环相扣;2、比喻生动贴切,深入浅出;3、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强烈,语言犀利晓畅。"逍遥游"〔一〕思想容:讲述庄子追求自由的人生观。庄子蔑视一切功名利禄,追求一种不受任何时空限制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这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二〕艺术特色:1、语言生动活泼,挥洒自如;3、多用比喻和寓言。2、夸的笔法和丰富的想象使文章充满了浪漫色彩;屈原和"楚辞"1.屈原的生平和创作情况名平。除"远游""卜居""渔父""大招",作品共计23篇。即"离骚""九歌"〔11〕"天问""九章"〔9〕"招魂"。2."楚辞"的特点:〔一〕从句式上看,"诗经"四字一句,二二节奏;楚辞根本上六字一句〔不含“兮〞〕,三三节奏;〔二〕句末带“兮〞,"诗经"中也有句中带“兮〞,但不成规律;楚辞中句中带或句末带“兮〞〔"离骚"。〔三〕地方色彩:楚辞中的地理山川、草木虫鱼、方言俗语很多是南方独有的。3."离骚"的思想容和艺术特色思想容: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哀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表现了屈原对宗国的挚爱之情。艺术特色:〔一〕宏伟的构造:"全诗可分为三段,每段又各分为几层,各段之间、各层次间有一定的跳跃性,却显得很自然。前实写,后虚写,虚实之间,纵横出入,显示出极为宏伟的气魄。〔二〕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屈原有发奋自励、独立不迁的人格。他那傲岸的人格和不屈斗争精神,鼓励了后世无数的文人,并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三〕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全诗,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之情,被诬陷的愤懑情,不被君王所理解的哀怨之情,而以爱国之情贯穿始终。对自己的上下求索有出色的描写。在两次远逝中都有十分壮丽的场景,充满奇特的想象。〔四〕香草美人意象,其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第二编汉文学司马迁和"史记"1.介绍字子长,其它作品有"悲士不遇赋"和"报任安书"。2."史记"的体例: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具体有“五体〞:本纪〔12〕:写帝王,"始皇本纪"、"吕后本纪";表〔10〕:每一个时代的简单大事记〔全书脉络〕,"六国年表";书〔8〕:专门史〔如经济史〕世家30〕:写诸侯王,"留侯世家列传〔70〕:主要写在历史上有奉献、有影响的人,也写少数民族3."史记"的思想容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一〕取材:注意选择可靠的、可信的历史材料,带迷信色彩的不用〔二〕写历史人物、事件时,剔除了有迷信成分的不用;〔三〕对天命、鬼神的否认:二.进步的历史观〔一〕朦胧地注意到了推动社会开展的最根本动力是人,所以以人物为中心来写作〔二〕朦胧地注意到了经济是根底,把从事生产的人的地位提得较高;〔"货殖列传"〕〔三〕特别注意各民族之间的和平、友好:三.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批判〔一〕对封建帝王的批判:做法:A、相关人物互见;B、相关事件互见:主要人物在传记中详细写,次要人物略写〔二〕对贪官污吏的批判:〔三〕揭露统治阶级部矛盾:〔四〕广泛地描写了社会的下层人物,热情歌颂了爱国志士4."史记"的艺术特色一、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作为历史著作,是忠实于历史真实的。通过对人物生活经历的具体描绘,再现了一大批栩栩如生、富有性格特征的历史人物形象.二、谋篇布局,匠心独运。在文章组织上,它一方面首尾照应,针线严密,构造紧凑;同时又穿插灵活,变化多端,用文章波澜起伏而又摇曳多姿。三、悲慨激扬,富有强烈的抒情性。A在描写历史人物时,不仅禀承着“实录〞精神对人物的生平活动加以从实记录,而且“寓论断于叙事〞之中,寄寓着作者的褒贬和鲜明的爱憎感情。B在表现形式上,有的通篇以抒情议论为主,有的夹叙夹议,有的引入一些诗赋歌谣,淋漓大方,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气氛四、语言艺术的高度成就。〔一〕善于运用符合人物地位身分的有特征性的口语来传达人物的神情态度〔二〕大量引用民谣谚语俗语,模拟人物口语,使语言更丰富生动,加强读者对事件和人物的认识。〔三〕司马迁引用古籍时还常把一些古奥难懂、含义不明的词句,改成当时通俗易懂的词汇和句式,以便于一般人所理解;在古代语言规化上有积极作用5."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司马迁把中国的历史散文推向一个新的顶峰。"史记"无论是写人物、记场面都十分集中,完整;故事性强,构造严谨,匠心独具。其方法技巧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历,足供后人取资。"史记"的散文成为后世古文运动的旗帜,为唐宋以下历代散文家所效法。二、"史记"中的人物、故事被后世的小说、戏曲所借用成为小说戏曲家们创作取材的**邓林。6."鸿门宴"〔一〕思想容:邦、项羽在推翻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当时弱项强,在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邦冒险到项营,骗取项羽的信任,经过种种斗智斗勇的困难曲折的斗争,终于脱险逃归营地。文章描述了邦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的过程。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精当,文字传神。〔二〕艺术特色:1、人物:〔1〕写出了鲜明突出的人物性格〔2〕把人物放在剧烈的矛盾斗争中来写;〔3〕比照法写人物;2、构造:戏剧性强,构造严密——可以改成戏剧。〔1〕宴前中后是一个完整的浑然一体的局部;由无伤告密开场,至无伤被杀完毕〔2〕戏剧性强,情节完整:开端:无伤告密——开展:增激邦——高潮:宴会上的斗争——结局:邦逃走——尾声:杀〔3〕一一弛,驰结合,波浪式推进;3、暗寓褒贬,文外无穷;班固和"汉书"1.体例:根本上沿袭"史记",两点不同:〔1〕改“书〞为“志〞;〔2〕取消了“世家〞,将“世家〞容并入“列传〞,只有本纪、列传、志、表四体。"汉书"是一部断代史。全书共有12纪、8表、10志、70列传,共100篇。从汉高祖邦开场,直至西汉末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历史,80多万字。2."武传"的思想容、艺术特色〔一〕思想容:通过对武出使匈奴被拘留,历尽艰险后终于回到汉王朝的描写,赞扬了武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二〕艺术特色:1、构造:尽管是节选局部,但仍然很完整。根据时间的顺序和武的经历依次写来,有条不紊。其中穿插了汉与匈奴的关系,把武出使被拘留以及回国的背景交待得清清楚楚,首尾照应.2、选材精当:抓住了武不辱使命、坚贞不屈的特点围绕这些来选择材料;3、作者善于运用对话、细节描写、比照、衬托等方法来突出人物性格。汉代的乐府民歌1.乐府的概念乐府,最初是指掌管音乐的行政机构,晋时把乐府机构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同时,把用乐府旧题写作的合乐或不合乐的诗,也统称为乐府。汉代将乐府歌词称作“歌诗〞,晋人称作“乐府〞,至此,“乐府〞又演化成了诗歌形式名称,后代沿用。2.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容:〔一〕揭露官僚贵族的腐朽、残忍和人民的对抗;〔二〕反映战争、徭役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十五参军征"〕〔三〕反映婚姻、恋爱以及妇女所受的种种痛苦;〔四〕反映东汉后期的社会动乱给知识分子带来的忧惧和痛苦;〔"枯鱼过河流"〕3.汉乐府艺术成就:(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二)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汉乐府民歌即使是敍事诗,也是敍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汉乐府民歌一方面由於所叙之事大都是人民自己之事,诗的作者往往就是诗中的主人公;另一方面也由於作者和他所描写的人物有著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生活体验,所以敍事和抒情便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做到“浅而能深〞。(三)形式的自由和多样。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四)浪漫主义的色彩。4."陌上桑""焦仲卿妻"的思想容、艺术特色"陌上桑"思想容:在现实生活有民间女子遭调戏的事,也要塑造一个伟大的女子来战胜官吏,以喜剧形式结尾。艺术特色:〔1〕富于戏剧性,幽默感;〔2〕叙事详略处理非常恰当:以罗敷为中心,有时用墨如泼,有时惜墨如金;〔3〕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方法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焦仲卿妻"的思想容:通过焦仲卿、兰芝的婚姻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热烈地歌颂了焦仲卿夫妇为了忠于爱情宁死不屈地对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并表达了广阔人民争取婚姻自由的必胜信念。艺术特色:〔1〕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2〕完整、曲折、剪裁精当的情节安排;情节采取双线推进的方式。一条线索由兰芝、焦仲卿之间的关系组成。另一条线索由、焦夫妇同焦母兄之间的关系组成,并在全诗中占主导地位。诗中多用照应的手法,表达了构造的细密。〔3〕个性化的对话;(4)通过人物行动、肖像和生活细节的刻划和环境、景物描写的衬托来写人物。(5)突出的民歌风韵。运用了比兴、排比、夸、反复吟咏等表现手法,结尾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增强了悲剧的感染力。东汉的文人五言诗1.五言诗的产生五言诗起源于民间。五言诗的萌芽可上溯到"诗经"中的一些五言句式,但完整的五言诗则首先是在汉代民歌中出现的,班固的"咏史"是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五言诗。班固以后,衡继续创作五言,在班固质实朴素的叙事上向着缛丽华美的抒情开展,且显得对五言已经得心应手,衡之后,嘉的三首五言"赠妇诗",标志着文人五言抒情诗开场成熟,文人五言诗从此走向繁荣。2."古诗十九首"思想容、艺术特色思想容:〔一〕游子思乡和少妇闺怨。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怨是"古诗十九首"的根本容,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生命短促,人生无常。这个主题在乐府诗中就出现了,而在"古诗十九首"中更直接以强烈的感觉反复出现。艺术特色;〔1〕"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抒情诗的典,它长于抒情,却不是径直言之,而是委曲婉转,反复低徊,许多诗篇都能巧妙的起兴发端.〔2〕"古诗十九首"局部篇章以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3〕"古诗十九首"以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具有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3."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主题:写闺中思妇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之情;表现方法:〔1〕虚写和实写结合:实写自己的感情,虚写设想丈夫的感情;〔2〕设想对方思念自己和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交织起来写,比兴的方法;思想容:〔1〕写出了思妇真诚、执着之情;〔2〕从侧面反映了东汉后期社会黑暗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艺术特色〔1〕通过人物的思想活动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追思过去,描写现在;设想对方,实写自己;〔2〕比兴手法的运用:用人们熟知习见的事物来作比,表现不容易说清楚的复杂的情绪;〔3〕提炼、加工民歌的语言:"迢迢牵牛星"——最早比拟完整的以牛郎织女故事为题材的诗篇容分析:这首诗整体来看是从织女的角度写。“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前立足织女的感觉来写,后句才正面写织女。写景的同时也是写人。“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是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诗句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诗句写出了织女的心理活动,说明织女无果的原因,也意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写景句。“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本可以涉足而过,但为何织女反而感到“迢迢〞呢?原因是“思情〞的缘故,因可望不可即,而咫尺胜天涯。这样就更加有力地突出了织女的情绪,更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离愁别绪的哀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渴念和爱慕情意。2、艺术特色:〔1〕运用浪漫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2〕抒情和写景的结合。〔3〕诗的语言优美自然、精炼工切而又富于蕴味。第三编晋南北朝文学**文学1.**风骨**风骨的涵与特征:功业意识与大方文风。生命意识与悲凉文风。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把**文学的特征概括为:清峻、通脱、骋词、华靡1.清峻:指文章的风格而言,所谓清峻就是文章“简约严明〞。2.通脱:汉代末年政治权威和思想权威已不复存在,文人脱卸了道德与礼教的重压重新发现自我,往往能率心任性,表达真实情感。兼之战乱频仍、瘟疫流行,命运难料、事功难成,转而注重心体验和生命价值的思索。3.、骋词:汉末群雄割据,诸侯并起,战国之世,仿佛再现。为文人实现抱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遇和选择时机。文人议论时事、抒写情志,都力求表现自我,气盛词壮。4.华靡:**时期,操虽为文质朴,但因文学已经摆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其独特的个性开场受到文人自觉的重视,文学之渐趋华美,成为时代风气。2.“三〞各自诗歌的主要容及风格操:题材容〔1〕纪事:以乐府古题写时事,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2〕述志:政治主、社会道德理念和统一天下的雄心。〔3〕游仙:一种观点认为,抒写人生苦闷,却并不流于消极。有的意见说,寄寓诗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但或许并无太多寄托,只是其求仙欲望的真实表现。〔4〕咏史:吟咏史实、人物,结合个人现实体验。风格特色:〔1〕主体风格:大方悲凉,气韵沉雄。〔2〕开创了四言诗的新境界。丕:题材容:可分三类:纪事抒情、游宴、游子行役与思妇别愁。风格:诗有文士气,以文人深婉细腻的笔触,写出乱世中人的心世界,颇得"古诗十九首"风致。植:题材容1.前期创作: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和发奋进取得精神,对前途充满信心。以诗歌成就为大。2.后期创作:诗歌形成了悲愤哀怨的基调。A、在政治迫害之下,植诗歌更多有离别之悲、忧生之嗟、悼亡之恨。B、又有一类闺怨诗,抒写女性的相思与隐忧,其间颇寓自己遭忌被弃的感慨。C.游仙诗艺术风格:钟嵘"诗品"评价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到达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3.“**七子〞和蔡琰七子之称,计为孔融、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桢七人。七子之中,王粲〔177-217〕成就最高,王粲之诗,四、五言诗兼善,作"参军行"五首,既写书生抱负,也抒发乱世悲慨,兼有对操的颂美之词。全诗气象壮阔,风格苍劲,为杜甫的前后"出塞"开辟了先路.桢,成就主要在诗,可分两类,一类是赠答诗,一类是游乐诗。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分别用蘋藻、松树、凤凰为喻,抒写坚贞高洁的性格。蔡琰作品:五言诗"悲愤诗"、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五言"悲愤诗"受汉乐府叙事诗的影响,叙事为主,夹以抒情。表现汉末战乱中广阔人民特别是妇女的不幸命运,是**时期最优秀的诗篇之一。后来杜甫的"北征"等诗显然受到了它的影响。4."短歌行""燕歌行""赠白马王彪""七哀诗"〔西京乱无象〕1.操"短歌行"抒写了作者渴望招纳贤才、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天下的宏大抱负和宽广胸怀。诗的开头以感伤之语,写时不待我、壮志未酬之愤。接着诗人巧妙地化用了"诗经"里"子衿"、"鹿鸣"二诗的成句,把年轻女子等候情人的歌吟变成创业志士思慕贤才之辞,通过欢宴嘉宾的歌辞,表达出他招揽人才的迫切心情。“明明如月〞四句,写因求贤不得而忧虑,立意深远。“月明星稀〞四句,以乌雀夜飞比喻贤士在动乱的社会中脱身无所的现实,十分贴切。最后四句诗人又以高山、大海之喻以及“周公吐哺〞的典故,再次向天下贤才发出召唤,表示自己重视人才、爱惜人才的心胸与气度。全诗熔叙事、写景、说理、抒情于一炉,并能相得益彰。情因景生,理以事明,含蓄蕴藉,意境清幽,语言质朴、自然。2.丕"燕歌行"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妇在秋夜思念客居异乡的丈夫,情感缠绵而深沉。开首三句,用浓墨重彩画出了一幅秋色图。在这秋风萧瑟、白露为霜的深秋时节,很容易牵动人们对亲人的思念。诗中的主人公独处幽闺,面对暮秋风光,心感到更加寂寞与悲凉,自然也倍加思念远游他乡的丈夫。紧接着联想到丈夫久留不归,进一步写她因思念而产生的孤苦和忧伤情绪。空房独守,忧思难忘,旧恨新愁一齐涌上心头,再也无法抑制。至此,悲苦忧愁的感情到达了顶点。为了排忧解愁,只好取琴弹奏。清商一曲,音响卑微,节拍短促,同她的哀愁之情是相通的〔“清商〞是一种忧伤的曲调〕,因而,借琴浇愁愁更愁,只好无可奈何地嘎然而止。这时,已是更阑人静的深夜,眼前又出现了皎洁的月光照在空床上,以及牛郎、织女隔河遥望的图景,触景生情,同病向怜,由无限同情而开展到难以遏制的愤慨不平:“尔独何辜限河梁〞——你们有什么过错而竟受此限制不能经常相会呢?这样的结尾,既含蓄深沉,又耐人寻味。艺术特色:〔1〕情景交融〔2〕语言清新华美,音节谐美流畅,句句用韵,一韵到底。〔3〕结尾以赋寓比,不但丰富全诗所抒发的委婉感情,也深化由于社会动乱使亲友离散的主题3.植"赠白马王彪"本从序言可知,这是诗人在处境险恶、心情悲哀的情况下,于兄弟被迫分手时所写的一篇长篇赠别诗。全诗分为七章,大致采用前后两章首尾蝉联的顶真格形式,以感情活动为线索,集中抒发了诗人数年来屡受迫害而积压在心头的愤慨和极其沉痛复杂的感情。诗中痛斥小人挑拨丕与他们的手足之情,对任城王的暴卒,表示深切的悼念。题材较大,涵丰富,思想深沉,强烈的悲哀震撼人心。通过抒情和写景,形象而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心的悲愤与哀伤,真实地反映了统治阶级部的骨肉相残。写作特色:〔1〕叙事、写景与抒情相结合,且以抒情为主。〔2〕在章法构造上,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如采用首尾相衔的承接法,使感情表达曲折而深〔3〕屡次采用问答的句式来推进诗思,表达深情,也都继承并开展了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手法。王粲"七哀诗"〔其一〕这首诗作于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当时,董卓的部将围攻长安,纵兵杀掠,吏民死者以万计。诗从揭露军阀战争的罪恶写起,按照事态发生的经过和自己的深切感受进展布局,汇成一幅乱离中的流亡图,反映了汉末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诗的开头写军阀混战的罪恶及其所造成的生离死别的惨状。第三句一个“复〞字,即引出对初平元年作者以西迁长安往事的回忆,又写明今天再次远离故园,因而更增加了悲凉的气氛。“亲戚〞二句,写出了和亲友诀别的惨痛场面与难忘的情景。“出门〞二句,语简意繁,高度概括。“白骨蔽平原〞的惨状,写出了时代特征,富于典型意义。接着,在社会动乱的广阔图景中,突出描绘饥妇人忍痛弃子的典型事件,从而深刻有力地表达了主题思想,把诗的情节和中心推向高潮。篇末以诗人慕贤思治的感慨作结,表达了作者和当时广阔人民的共同愿望与要求。本诗意境苍凉,抒情真挚,感慨深沉,文约意广。一个年仅十七岁的青年,竟然能写出如此动人的佳作,足见其才华出众.正始文学1.正始之音竹林七贤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的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此时的诗歌也与**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再加上玄风的影响,诗歌又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时的大方悲壮变为辞旨渊永、寄托遥深,因而表达出独特的艺术风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正始之音〞。竹林七贤: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竹林七贤〞:阮籍、嵇康、伶、王戎、阮咸、向秀、山涛。“七贤〞之中,以阮藉、嵇康的成就为最高。2.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一〕“阮旨遥深〞的艺术风格。常常借助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挖苦世俗,或借美人香草寓写怀抱,使诗歌变得非常隐晦。〔二〕就诗歌的精神而言,"咏怀诗"大抵又具备各自的个性,它们远承"风"、"雅"、"离骚",近取乐府、"古诗十九首",在艺术表现上兼收并蓄,寓多样于统一。〔三〕诗歌精神而言,阮籍"咏怀诗"与**风骨仍是一脉相承的。〔四〕"咏怀"开创了我国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自此之后,作者代不乏人。潜的"饮酒"、子昂的"感遇"、白的"古风"等受其影响。3."咏怀"〔夜中不能寐〕诗写作者在一个凄清夜晚的所见、所闻、所为和所感。夜已过半,诗人无寐,心中的忧心如焚可以想见。他起而弹琴,企图排遣和发泄,然而明月如帷,清风撩襟,又把诗人拉回到冰冷的现实。他舍琴步入庭中,又“感孤鸿号于野外,朔鸟鸣于北林,飞者栖者,各哀其生〞诗末二句,其中一个“独〞字,与“孤鸿〞、“翔鸟〞照应,又见出诗人与世相违的寂寞。它不独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也暗示出他未来的惨淡命运。全诗以明月、清风、孤鸿、翔鸟等意象,画出了一幅凄凉的夜景;无寐、弹琴、徘徊、忧思,则是诗人在此背景下的一系列活动。以景衬情,情又外化为人的行为。故情在景中,也在人物的活动之中。至于诗人因何忧思,缘何伤心,则未挑明。但只要知人论世,亦大致可以猜想。两晋文学1.左思"咏史"八首的艺术特色及影响代表诗作是"咏史"八首,其主要容是抒发寒士的不平之鸣。左思但把历史的现象、经历与个人的现实遭遇、情感体验成功地融入诗歌。容:或诉说胸襟怀抱〔其一〕,或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对豪右的蔑视〔其二〕,或抒写愤激之情〔其六〕,或宣言大释大悟〔其八〕,不仅生动地展现了左思的生活与精神历程,也深刻地揭露了门阀世族制度的本质特征。影响:A"咏史"的豪放、浑成风格,独立于当时士族文化气氛之外。B在中国文学开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例,这是他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特奉献。2."咏史.(郁郁涧底松)这首诗集中抒发了诗人对当时不公正的门阀制度的不满与愤慨,抒发了“寒士的不平之鸣〞。开首四句,用比兴手法,“涧底松〞郁郁葱葱,高大茂盛,充满生机与活力;“山上苗〞则低矮稀疏,弱不禁风,根本无法与青松相抗衡。然而不公的是,青松处于深涧之中,生在山顶的小苗却凭借山势掩盖了松的“光芒〞。自然界如此,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平庸无能的世家子弟总是占据高位,而那些真正的英才雄俊却屈居下僚。接着诗人对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进展追根索源,指出门阀制度由来已久,结尾以西汉唐虽有伟才,但一生不得重用的史例,寄托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郁愤不平。全诗通过比兴和典故的运用,借古讽今,使感情抒发既含蓄深沉又锋利有力。渊明1.渊明的生平与思想思想深刻而复杂,儒、道、玄、佛思想在他身上及诗文中均有表达。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一〕儒家思想几次出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表达。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二〕道家思想他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认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三〕佛家思想其诗中也能见到一些类似佛教的用语,在有关宇宙、历史、人生等的思考上,可以说是佛玄的合流。2.渊明田园诗的容及艺术成就容:多方面地描绘了农村风光和归隐后的生活,反映了诗人鄙弃官场、怡然自乐的思想感情。〔一〕田园景物的恬美与悠然自得的心境。〔二〕歌咏劳动生活、表达躬耕.〔〔三〕渊明还有一些田园诗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的生活体念。艺术成就:〔一〕诗的艺术风格以平淡自然著称,创造了平淡与淳美和谐统一的艺术风格。他的诗多采用白描手法,稍加点染勾画,便呈现出深远无涯的意境和疏淡自然的情趣。〔二〕诗的另一显著特色是情、景、理的和谐交融。诗中,往往将诗人的感受、自然的景物、人生的哲理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意境。〔三〕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诗的语言质朴而简炼,用字不追求新奇和藻饰,而是努力寻求精当的语句。3.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渊明蔑视权贵、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德给后代作家树立了典范: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抚慰自己。二、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渊明第一个把田园生活题材带进诗中,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自此以后,“田园诗〞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三、渊明的诗歌,为中国文学创造了一种冲淡自然之美:渊明却以崭新的容和形式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革新精神。四、渊明在文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4."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1、"归园田居":通过对他的志趣及恬静幽美的田园风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去官归田以后的愉悦心情。全诗可分为前后两段:前八句,先叙归隐得到原因是自己的禀性与世俗不相适应;后十二句,主要写田园风光与乡居的乐趣。作者追述往事,把官场看作“尘网〞,说自己误落其中,犹如“羁鸟〞、“池鱼〞,得不到自由,表达了对过去出仕的懊悔心情。在写诗人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时,采用了白描客观景物与直接抒发主观感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寓情于景,生动传神。“方宅“四句,对庭院风光的描述,语言通俗自然,不假雕饰,而种种物事,无不透露出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喜爱和依恋。诗人的所好,不在尘世的喧嚣,而在乡居的纯静,也就全在意想之中了。“暧暧远人村〞四句,作者似乎以纯客观的态度写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其间全无情绪性的渲染。但这白描的景物,却又映衬出诗人心灵的晶莹剔透。只有心纯洁如止水、如明镜,自然的影像、声音,才能最真实、最细致入微地为人的感观所领会。远处村落的狗吠于深巷与吠于原野,声音自是不同;透过薄雾,传来栖于树巅的鸡鸣,这些细微处诗人不仅能够感受,而且能够区分,其心境的宁静,自不待言。“户庭〞二句,写门户虽然萧疏寂寞,室却很和谐、闲静。结尾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直抒归田后的欣慰、畅快心情,照应开头,并概括出全诗的主题。2、"饮酒"〔其五〕这首诗抒写诗人归隐后悠闲恬静的心情。诗的前四句,写诗人身居人世,却无俗事烦扰。居心高远就不溺于近俗,即处闹市也假设远隔尘嚣。这样的心境,可谓真正的“大隐〞。同时也提醒出主观心态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富有哲理意味。其下四句,具体描写诗人怎样从思想感情上远离世俗。一是诗人采菊东篱,不经意间抬头见到南山;一是日近黄昏,但见云入山岫,飞鸟投林。“悠然〞二字,表现出物我融为一体,诗人采菊的悠然,即是南山的悠然,而后两句,鸟的倦而知还,也是诗人倦而知还。而“采菊〞二句,则又是古往今来广阔读者共同击节叹赏的名句。全诗语言平淡自然,却极富蕴涵,耐人寻味,实现了景、情、理的水乳交融,是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风格的典之作。宋诗歌2.灵运的山水诗第一位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灵运的山水诗,大局部是他任**太守以后所写。这些诗,以华美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的描绘了**、会稽、蠡湖等地的自然风光。其山水诗的最大特点是善于经营画境,“极貌以写物〞,尽可能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之美,并不遗余力的将山姿水态勾勒描绘出来。诗摹景状物,炼字用句,都刻意追求,风格鲜丽清新。3.鲍照诗歌的奉献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风格,而且还开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他以丰富的容充实了七言体的形式,并且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可以自由换韵,从而为七言体诗的开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4."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1.这首诗叙写了诗人一天的游踪,描绘了所见的奇山秀水,抒发了游山玩水的乐趣和从中悟得的哲理。

2.诗歌可分为三个层次:前六句总写一天的游踪和感受;中间六句写途中所见的黄昏风光;最四句抒写从山水游乐中体悟到的人生哲理。

3.艺术特点:〔1〕本诗综合运用了写景、述行、抒情、言理等多种手段。第一层“昏旦〞、“山水〞两句以概括的笔法总写景物,随即以“娱人〞、“忘归〞抒发了娱情山水、乐而忘归的情怀,同时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山水以生命和感情。〔2〕此诗表达了作者山水诗的根本模式:先叙游踪,再写景,最后言理。但此诗的优秀之处是以“还〞为线索,能够把情、景、理较为严密地结合,相互渗透,相互创造,尚无断章之嫌。而且诗歌虽精工巧制,但语言不甚雕琢,笔调比拟平淡,境界也比拟开阔。鲍照"拟行路难"这首诗写作者孤直难容、有志难展、怀才不遇的愤慨心情。鲍照生平并未辞官家居,本诗当是抒泻官场备受压抑的激愤之词。诗开篇起势突兀非凡,是诗人才高气盛的写照。停杯投箸、仰天长叹,极其传神地写出他心地痛苦。尤其是“拔剑〞、“击柱〞、“长叹息〞三个动作连贯一气,不但使激愤者的形象鲜明突出,而且细腻准确地传达出他的失意神情与心痛苦。“丈夫〞二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是不能忍受官场屈辱生活的呐喊。接着写自己的决心和行动。由于不能忍受“蹀躞〞和“垂羽翼〞的屈辱生活,于是决心弃职还家。音调短促,语气强硬,诗的情调转入一个新的境界。“朝出〞四个对偶句,写出了骨肉团聚的天伦之乐,时间、空间的不断转换,使诗人的身心沉浸在一片温情之中。然而这种安逸、温馨的家居生活并非诗人的理想所在,在轻松的背后,隐含着失意后无可奈何的悲哀。结尾二句,诗人由古圣先贤的厄运联想到自己的不幸,又发出郁愤不平的呼喊,与开头遥相照应,而显得更加沉痛。艺术特色:〔1〕全诗感情时而奔放,时而郁闷,起伏跌宕,富于变化。〔2〕在韵律上句句押韵,一韵到底。〔3〕句式上以七言为主,长短句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5.体:随着声律理论的兴起,在南朝齐年间,出现了一种新诗体,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它是从古体诗向近体诗的一种过渡。“体〞的代表作家有约、眺和王融等。6.眺的山水诗较灵运有很大的进步。灵运以游赏的方式,移步换景,模山水;眺则通过深入地体察,捕捉山水最富于情趣地局部,经过精心地剪裁和安排,构成清丽的水墨山水。灵运大抵遵循以景入理的模式,情与景往往是割裂开来的;朓则往往以情观景,由景入情,到达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同时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7.宫体诗:〔一〕“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就其容而言,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和描写女性;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比拟柔靡缓弱。这类诗歌共同的艺术特点是,注重辞藻、对偶与声律。〔二〕宫体诗虽在容和思想情调上无甚可取,但就艺术形式而言,则有一定奉献,那就是宫体诗开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续了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而且,宫体诗语言的风华流丽、对仗的工稳精巧以及用典隶事等方面的艺术探索和积累,也同样为唐代诗人提供了足资借鉴的艺术经历。8.庾信的创作:庾信的文学创作以其42岁出使西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多为宫体性质,轻艳流荡,富于辞采之美。后期作品〔诗歌〕则多自抒胸怀与思念故国之作,感情深挚,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9.庾信与南北文风的融合由南入北的经历,使庾信的艺术造诣到达“穷南北之胜〞的高度,他将齐梁文学的声律、用典、对偶等修辞技巧与北朝文学的浑厚劲健之风融为一体,从而开拓出新的审美境界,表达了南北文风合流的趋势,为唐代新的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10.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是一首刻画春江日暮旖旎风光、表达清新秀美风格的著名写景抒情诗。写诗人晚登三山,回望京都看到美好山水、触发思乡恋土的思想感情。开头两句,化用前人的诗句来暗示自己回望故土建康。借用旧典,唱出新声。接着,写望中所见的风光:斜阳返照高耸的屋脊,历历在目。“余霞〞二句,描绘夕阳依山,天上彩霞万道,仿佛编织成无数锦缎;江水清澈如镜,浪静风平,宛假设铺上一幅白绸,一望无际。构思新巧,意境优美,造型宏丽,对仗工稳,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喧鸟〞二句,把长江两岸杂花遍开、众鸟喧叫的景象绘声绘色的描绘出来,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并含蓄深婉地表现了诗人去国怀乡的主题。才离京城,就想回家,想到泪流如霰,鬓发变色,思乡之情,何等强烈!全诗层次清楚,首尾照应,中间局部写得明朗,起到反衬作用。语言清丽自然,情景交融,是“小〞山水诗中的名篇,也是“体〞的成功之作。"重别周尚书":“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唯有南来雁,秋来南向飞。〞均融和了南朝绝句体的精致蕴藉及北朝文学苍凉开阔的意境,构成深挚动人的艺术境界。南北朝乐府民歌1.南朝乐府民歌容及艺术特色容:〔一〕南朝乐府歌辞绝大局部是情歌,主题围比拟狭窄。〔二〕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现存南朝民歌也是由乐府机构采集而保存下来的。其次,南朝民歌中多清丽缠绵的情歌,与江南幽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件有着直接的关系。〔三〕吴声歌中,以"子夜歌"〔42首〕、"子夜吴歌"〔75首〕等为主,多为女性的吟唱,其容或表现对于爱情的渴望:或表现既得爱情得欢乐,或表现相思的痛苦,或表现坚贞不渝的爱情:或表现对负心男子的怨恨,或表现对婚姻不自由的苦闷。艺术特色:深婉缠绵、清新艳丽,迥异于汉乐府和北朝乐府;形式特点则体制短小,情韵悠远。语言特色:1.清新自然2.大量运用谐音双关以隐喻、暗示。〔1〕同音同字实际上是运用汉语中一字多义的特点〔2〕同音异字2.北朝乐府民歌容及艺术特色容:〔一〕反映了北方民族的人文风俗、性格气质。〔二〕反映战争。〔三〕北歌中还有不少反映羁旅行役和流亡生活的怀土思乡之作。〔四〕爱情与婚姻题材。特色:风格特色刚健豪放,朴素直率3."西洲曲"、"木兰诗""西州曲"全诗写一位青年女子的相思,构造上为四季相思体。全诗以“忆〞其,以“梦〞结,但都和“西州〞有关,也许它正是这一对别离的情人过去欢会的地方。开首两句以景启情,女子看到梅花开放,正如“忽见陌头柳色〞,诱发了绵绵情意。这位女子就到西州折取梅花寄赠江北的情人,以期唤醒他心底的春意。忆梅思人,拉开了思恋的帷幕。第二层:写门中等候。先托物起兴,伯劳栖树,望郎不至,离愁南遣。借伯劳慨叹自己的孤单与寂寞。第三层:写出门采莲,含蓄地表达了藏在心底的思念。“低头弄莲子〞,回味他们“清如水〞的纯洁爱情,“莲心彻底红〞,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真诚与执着。“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层次清楚地写出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开展与变化。第四层:写高楼望郎。用顶真手法,诗意衔接严密。第五层:写南风吹梦。“卷帘〞二句,衬托出她思绪绵长无涯。终日相思不见,最终只能寄情于深夜的梦幻。“海水梦悠悠〞,相思梦有如海水,悠长不尽。在浪漫的气氛中,把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深情推向了最顶峰。2.艺术特色:〔1〕高超的抒情技巧。诗以景物的变换点明季节,在景物与气候之中写人的活动,通过人的活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相思之情化为忆梅、折梅、寄梅、开门、出门……凭栏、卷帘、入梦等一连串动作,通篇不见一个情字而处处写情,因而显得悱恻缠绵、婉曲多姿。〔2〕连环式的章法构造。全诗以四季节序变化为主线,语语相承,段段相接,首尾照应,全篇浑然一体,带给读者的是不纤不碎而又假设断假设续的情味,和篇中女子情思的起伏,吻合如同胶漆。〔3〕语言清丽自然,韵律宛转和畅。四句或两句一换韵,音节摇曳轻飏,韵随意转,声逐情移。"木兰诗"1、全诗歌颂木兰只求保卫祖国而不计功名富贵的情操,塑造了一位普通北方女性纯朴高尚的形象,从中又展示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诗歌描述了女英雄木兰替父参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生动形象和高贵品质。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出色作品。2、"木兰诗"采用的是顺叙手法。作品大致可分为三个局部。第一局部是出征前。第二局部是参军生活。第三局部是立功归来。作者在这三个局部中没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详有略,重点在第一和第三局部。3、艺术特色:〔1〕表达情节详略得当。如写军中的征战生活就很简括,而写出征前及立功归来则很繁复。〔2〕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并善于在矛盾的产生与解决过程中表现人物,因而使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3〕全诗用了不少重复排比的句式,既渲染了气氛,强调了所表达的情节,又使语言流畅富有韵味,表达了民歌中常用的手法。〔4〕全诗的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唐代文学全面繁荣的表现唐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文、小说、词的全面开展上。唐诗的繁荣,表现为作家纷纭、名家林立、数量庞大、题材广泛、体式齐备、风格多样、流派纷呈、流传极广、影响巨大。也是散文的黄金时代,作家作品众多,传记、游记、寓言、杂说等风格多样的散文受到称道。唐传奇。唐传奇源于六朝志怪,开场受志怪的影响很显著,后来渐渐脱离了六朝志怪记录奇异传闻的性质,而成为有意识的文学创作,标志了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开场进入成熟阶段。词是产生于唐代的又一种新文体。产生于初唐〔一说隋〕,所配合的音乐是唐代新兴的燕乐。为了适应乐曲的需要,渐渐形成句子长短不齐而有规定体制的文字格式。中唐以后流行,一些文人也参与了词的创作。晚唐,则出现温庭筠这样大量写作词的文人。到了宋代,词进一步开展成为与诗并驾齐驱的重要文学形式。2唐诗的分期:初唐,盛唐,大历,元和,晚唐。初唐是唐诗的酝酿形成时期,中心问题是要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文风,为诗歌开展开辟一条安康的开展道路。中唐是唐诗开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晚唐七十年是唐诗从盛转入衰微的时代,多数的诗人以摹仿前人为能事,气度缺乏,艺术成就不高。商隐、杜牧两位诗人为晚唐之翘楚,他们的诗歌,风貌悲怆、绮丽、委婉,无论其容还是艺术都具有出色的成就。隋与初唐文坛隋诗:隋代诗人,由两局部组成:一是北朝入隋的诗人,如卢思道、素、薛道衡等。作为北方诗人,他们的诗在以南朝诗风为主导的同时,多少也表达了北方文人重“气质〞的特色。二是由南朝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等。由于南朝的文学比拟兴旺,在诗歌体式和表现形式方面,为北方作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便。这两类诗人,前者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后者把南朝诗风直接带入隋朝。北方诗歌具有的边塞题材、大方的气势、真挚的情感,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风格绮丽,隋文学开场呈现二者的各自特色和一定程度上的融合。2.初唐四杰:卢、骆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宕流畅,神采气扬。“四杰〞五律,描写羁旅送别和边塞,显示出一种豪杰之气和大方情怀。“四杰〞的诗歌创作,使五言律渐趋成熟并初步定型3.宋与律诗定型: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佺期最后完成的。具体作法是,除了一联之中轻重愁异之外,还要求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平仄相粘,并把这种粘对规律贯穿全篇,从而使一首诗的联与联之间平仄相关,通篇声律和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以遵守粘对规则为声律格式的五言律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过程中实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它不仅完成了由体的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过渡,有易于识记和掌握运用之便;而且具有推导和连类而及的作用,是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所以,在五言律趋于定型后,杜、、、宋等人即成功地把这种律诗的粘对法则应用于七言体诗歌.4.子昂的诗歌革主和实践是一位对唐诗开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他高举复古大旗,提倡“风骨〞、“兴寄〞,主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诗风,恢复"诗经"的“风、雅〞传统,强调比兴寄托,提倡汉风骨。5."春江花月夜"、"参军行"、"感遇"〔兰假设生春夏〕"春江花月夜"诗题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就集中表达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转韵,共九韵,每韵构成一个小的段落。第一韵诗人入手擒题,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而宁静的画图: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流光所照,千里万里。第二韵四句以月为凝聚点,对春江花月夜的景象进展了特写:江水曲折地绕过香花嫩草的原野,皎洁的月光照在花丛上面,看上去就象缀满了一颗颗的雪珠。第三韵:“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写诗人对宇宙的奥秘探索,追溯人生的开端,然而陷入疑问和迷惘之中。第四韵面对宇宙永恒,感慨人生短暂。而这里,作者却翻出了新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长久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共存。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第五韵,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第六韵、第七韵八句思妇明月楼上对离人的思念。作者融情入景,景中见情。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衬托她的思念之情。第八韵、第九韵两韵转到写游子的思归之情。此诗将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与对人生哲理之思考融合起来。从而汇成景、情、理水乳交融的境界。用铺渲染的表现方法,蝉联复叠,再三咏叹。就是押韵,四句一转,平声转仄,仄声转平;转韵时第一句都用韵,每韵是一个小节。这些特点,对后来诗歌创作影响颇大。以时间为线索,构思独特,境界优美。"参军行"全诗八句,前四句叙事,后四句写景抒情。首联两句是说:报警的烽火照耀西京,壮士的心不能平静。首两句表达了事态之严重。三、四句是说朝廷调兵遣将,将军奉命出师,强劲的骑兵包围了敌方重镇。这两句写战事的繁忙紧急,战斗的剧烈。在形式上,两句对仗工整,用语简捷。五、六两句作者又转作环境描写:急风暴雪,旗色为之昏暗,而战鼓频敲,其声不绝于耳。两句有声有色。七、八两句回应首联发端,述怀明志。这首诗自始至终豪情四溢."兰假设生春夏"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借生于幽林之中的兰假设,随着时光流逝而摇落变衰的情景,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首四句写兰假设丽质之长成。首二句写兰假设的枝繁叶茂。木兰、杜假设都是作为喻有美好德操的人而出现的。三、四两句继写兰假设压倒众芳的秀色:幽静孤独的兰假设生于林中,使花木芳草都为之失色,红花从紫茎上开放出来。冒,覆盖。作者用一“空〞字,极言此花秀色,足以压倒群芳,超然出群。作者又特下“幽独〞二字,以幽静孤独之兰假设,象征自己的贞静高洁,不无孤芳自赏之情。后四句写芳华之零落。白日迟迟,秋风袅袅。岁花摇落,芳草丛生。看似叹花,实乃自叹,寄概遥深。全诗八句,前四句描写兰假设春夏欣欣向荣,空绝群芳之景况;后四句写秋风一起,尽皆零落之状,兴衰比照,反衬鲜明。托物寓意,写了自己的怀才不遇。这首诗是地道的五言古诗。运用比兴象征手法,托物寓意。盛唐诗歌1.山水田园诗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容。继承和开展了渊明田园诗和灵运、朓等的山水诗。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在开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步。2.边塞诗派: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这些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艺术上也有所创新。他们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采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对战争的态度,有歌颂、有批评,也有诅咒和谴责,思想上往往到达一定深度。其诗作情辞大方、气氛浓郁、意境雄浑,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3.孟浩然、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孟浩然主要以故土**的山水及吴越山水作为描写对象。擅长古体和五言,尤长于五古、五律。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王维山水田园诗表达出诗、画、乐、禅四者的融合。1.充满了诗情画意。王维画艺高超、精通画理,且将画艺以用于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1〕其山水诗多以生动简约的笔墨,传达事物的神采气韵,寄寓自己特定的感情和感受,到达形神兼备、传形之神、情景交融、寓情入景的艺术境界。〔2〕善于依据主观感受从总体上捕捉形象,利用色彩、音响、动态等从分体上有层次地加以细致的刻画、衬托,淡淡几笔,使意境全出。〔3〕语言高度凝炼优美,清新朴素而又有润泽华采。2.充满了禅意。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3.王维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排、五绝、七绝,甚至六绝诗中都有佳作。运用得最多的是五律形式。5.高适、岑参的边塞诗高适的边塞诗:有的表现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理想,有的描写边地风土人情,有的揭露军中矛盾和战争的残酷性,特点,风格雄厚浑朴,笔势豪健。作者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深刻地提醒生活,用平白而生动的语言,直书所见所闻所感,从而使他的诗容充实,思想深刻,语言浑朴、气势充分,感情真率、流利畅达,给人以粗暴厚重而又酣畅遒劲之感。岑参:其边塞诗主要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容1描写战争场面,突出战争生活的雄奇豪迈。这类作品多从正面着笔,写军队的声威和将士的英勇。2思乡之情。作者常用平易清新的语言,相互映衬的手法,情景交融的境界,传达绵绵思乡之情。3描绘边地风光,反映边地习俗。这类诗在其诗中最为奇异绚丽,最能代表风格。有的写各民族友好往来.艺术特点:1.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2.他总是用高度的夸,生动的比喻来突出瑰奇的事物。他笔下的景物总是取动不取静,取雄放而不取淡远。3.形式上擅长七言歌行。他的七言歌行,句式长短错综,用韵自由灵活,常为前人所称道。6.王昌龄的边塞诗与宫怨诗边塞诗:王昌龄在中进士前后曾经去过西北边塞。作为一位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主要有"参军行"七首、"出塞"二首、"塞下曲"等。王昌龄宫怨、闺怨题材的作品主要有"长信秋词"、"西宫春怨"、"闺怨"等。"长信秋词"是拟托汉代班婕妤在长信宫中的情事来写唐代失宠宫女的痛苦。7作品:孟浩然:"临洞庭湖赠丞相"作者写下这首诗赠给当时在相位的九龄,表现了自己积极用世的思想和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授引的心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首二句是说:八月洞庭湖秋水上涨,与岸齐平。天空反照如涵泳在水里,水天上下混而为一。作者在这四句中,把气象写得如此开阔,风格如此雄浑,为后四句抒发积极用世的思想感情蓄势。后四句作者借题发挥,表现自己希望得到援引的心情。末两句用古意申足上联,进一步发挥想出仕的意思。此诗意境境界阔大,风格雄浑,与其清淡而著称的诗异趣,是浩然诗中气象较为开阔的一首。写景抒情自然融和,或用典,或暗喻,都自然贴切,即切合当地之景,又寓含着深一层的含义,传达了作者的感情。"过故人庄"作者逼真地描绘了田园风光,写自己到朋友的田庄去作客,从开头的被邀请到临别时的相约再来,娓娓而谈,引人入胜,也可说是很平淡了。但在这极平淡的外表下,有它的韵味,平淡中见出淳美。“故人〞二句,写朋友深情厚意,杀鸡炊黍,邀我作客。“绿树〞两句,写农村中的自然风光。它恬淡得是诗,而鲜明得象画。“开轩〞两句,写田庄的人事活动。这两句和前两句结合,使绿树、青山、林舍、场圃、桑麻和谐地融为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诗人完全醉于田园风光之中。“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出充满诗意的语句,即景生情,毫无客套,毫无做作。语结而情未结,余音袅袅。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王维:"使至塞上"作者借用声威远震的汉帝国的史事典故,歌颂了唐帝国的幅员广阔、国强盛和抒写自己不辞长途跋涉、奉命远至边塞的自豪。首联说将奉命出巡边地,此去征途遥遥。“单车〞,有独当重任的意思在。颔联才写正式出塞。作者以“征蓬〞为喻,直承“单车〞句而就远道,这句是主。“归雁〞句是宾,“天际没归鸿〞,虽是仰望所见,与上句相辅,亦借景叙事,有比兴之用。“出汉塞〞、“入胡天〞点明“使至塞上〞。这里字工句健,意象阔大。“大漠〞联,千古名句。逼真地写出了刚到塞外的人所见到的新奇而壮丽的塞外风光。但对烟何以会是直的,却有聚讼。其实“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它的艺术美是不能用是否符合物理来衡量的。诗涵蕴一种特殊境界和情趣:塞外深秋,大漠长河,孤烟袅袅直上,落日淡泊少光,给人以一种异常辽阔荒凉的感觉。末联照应开头两句,仍是用事;说途中逢候骑报告:近来边庭战事,屡获大胜,唐帝国军威已威振域外,犹东汉之窦宪大破匈奴,勒铭于燕然山。"山居秋暝"这首诗写初秋时节的一场新雨之后,山中的清幽风光和诗人的恬淡心情。首联写山中节候。首句展现雨后山村,对句显示黄昏秋暝。诗人以山居空寂的感受来暗喻归隐心情,而是实在的山村秋晚之景。颔联两句写山中风光动人。“明月〞句从空中落笔,由远而近,视觉的角度,以无声写静态;“清泉〞句从地面落笔,由近而远,听觉的角度,以有声写静态。两动词赋予了景物动感。月色泉声,视听交织,清幽明洁之境。颈联两句写人事之可悦。与上两句相反,这里是以动来写静。先说“竹喧〞、“莲动〞,因为浣女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掩,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更衬托山中之清幽,更富诗意。首六句是作者写山中所见所闻所感。中间两联诗人以清秀淡泊的手法,有“质而自然〞,“外淡膏〞,“淡中藏美〞的韵味,构成了一幅和谐、优美、幽静的深林秋景图。末两句,述明自己愿长留山中的心志。在作法上面,此诗着眼在“秋暝〞二字,在前六句作者把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相结合,有岸上水上之景,有远景近景。静中有动,动中有声。这首诗语言疏淡,正表达了王维向以清淡见长的特色,“如清水芙蓉,倚风自笑〞。王维绘画的特色也表达在他的诗作中。其诗与画的技巧、风格,在这首诗里可谓到达了高度的统一。唯其疏淡,方造成宁静清新的意境。"渭川田家"这首诗描写初夏黄昏农村风光的五言古诗,是王维田园诗代表作。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手法,自然清新、生动细致描绘了中薄暮农村的一幅田家晚归图。诗人开头写夕阳余辉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了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这一句连同题目,把时间、地点都交代明白了,以此作为总背景展开晚归图的各个画面。“归〞,这是诗的核心。最后两句,诗人借景抒情,感慨系之。“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徽"〞:正是农村的这种情景,使人向往田家安闲自在的生活,不禁令人怅然地吟起"式徽"来。借以抒发自己希望归隐田园的心情了。诗的结尾抒发羡慕这宁静的田园生活,也想归隐的思想感情,自然而不造作,被前人誉为“天趣自然〞,是很贴切的。高适:"燕歌行"这首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描写了一次战役的全过程。全诗共28句,一层意思,全诗可以划为7层,而这7层又可以归纳为三大局部。先看第一局部〔前8句〕,写将士出征。“汉家烟尘在东北〞四句是第一层,写大将辞朝。

“摐金伐鼓下榆关〞四句是第二层,写大军出征。前两句是写行军的路线和出征的军容声势,后两句是写军情紧急,从而深化了战争的气氛,同时也为下文写战斗失利再一次埋下伏笔。以上两层既写出了战士们高昂的士气,也写出了将帅恃勇轻敌的骄气。从艺术表现上来讲,这八句诗从将士们辞家去国,写到榆关、碣石,再写到瀚海、狼山,叙写出征的历程,层次井然,逐步推进。再看第二局部,从“山川萧条极边土〞,到“力尽关山未解围〞,写两军对阵的情况。这一局部共八句,也可以分为两层。“山川萧条极边上〞这是第二局部的第一层,写战役的进展情况,是在荒凉的边境线上,渲染出了一种肃杀的战斗气氛。这两句采用严整的对仗句,运用一种比照反衬的手法,从而暗示出战争必败的原因。“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这四句是第二局部的第二层,写战斗失败的结局。“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这两句是写战斗完毕时的凄凉景象,“身当恩遇常轻敌〞又回应上文,与“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两句相照应,进一步提醒出战斗失败的原因在于将帅的骄傲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是交代战斗失败的结局。从艺术表现上来看,这一局部处处运用比照手法,拿将帅与战士作比照,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下面看第三局部,写士卒们的复杂心理和痛苦心情,实际上也是对将帅的更深的谴责。这一局部可分三层,每四句一层。“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这四句是第一层,写士卒们想念久别的妻子。“边庭飘颻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这是第三局部的第二层,写战士们边塞生活的艰辛,进一步刻画了他们凄苦的心境。“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将军。〞最后这四句是第三局部的第三层,写战士们对将帅的不满和对良将的思念,写得淋漓悲壮,感慨无穷,也起到了收束全诗的作用。并且它由眼前追忆到汉代,思接千载,也造成了一种雄浑而深远的意境,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暇想。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旨在于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广阔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同时也歌颂了广阔兵士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对他们久戍边塞得不到体恤的处境,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这首诗的思想容是非常丰富深刻的。它突破了过去边塞诗着重描写征夫思妇两地相思的传统,无疑是拓展了边塞诗的表现领域。这首诗具有丰富的容、深刻的思想和热烈深沉的情感此诗的容复杂,却写得主次清楚,层次清晰,场景阔大,主题深刻。这首诗根本上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进展叙写的,先写将士出征,再写两军交战,再写战斗失败后士卒们的痛苦心情,这样显得层次清晰,条理贯穿。诗人着意渲染一种悲壮淋漓的场面,他把荒凉绝域的自然环境,紧剧烈的战斗气氛,士兵在战斗中复杂变化的心活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错综交织,笔力纵横,形成了全诗雄厚深广、苍凉悲壮的艺术风格。运用比照手法,增加了诗歌的挖苦力量。全诗根本上是每四句一转韵,并且多用对偶句,语言平仄相间,抑扬顿挫,音韵铿锵优美,很好地配合了诗意的表达。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共18句,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局部。第一局部共10句,写西北边塞的雪景和严寒,也是写送别的背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诗一开场就写得非常奇特,突出了西北边塞的特殊气侯。第一句先写北风猛烈。“北风卷地〞,一个“卷〞字,就写出了北风狂奔怒号的气势,这是直接写风的猛烈。“白草折〞是通过写草来衬托风的猛烈。“胡天八月即飞雪〞转入写雪。“突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是写第二天天亮时风停后的雪景,写得明媚奇丽,被誉为咏雪的千古绝唱。“忽〞字写诗人那种惊喜好奇的心理,非常生动传神。二是诗人以梨花比雪花,非常贴切新颖。以梨花比喻雪花非常贴切新颖。写景明媚奇丽。“千树万树梨花开〞给人一种非常瑰奇、壮丽的美感,它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富有一种豪情奇趣。“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四句是写边疆雪后的奇寒。后面三句是从人的感受这个角度具体写雪后的奇寒,写得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所以能产生好的效果。“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