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空间术语对非语言空间认知的影响_第1页
习惯的空间术语对非语言空间认知的影响_第2页
习惯的空间术语对非语言空间认知的影响_第3页
习惯的空间术语对非语言空间认知的影响_第4页
习惯的空间术语对非语言空间认知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惯的空间术语对非语言空间认知的影响

1颜色认知的认知关于语言和感知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看法:(1)语言仅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系统。这个概念首先生成语言,这个概念反映了这个概念。这种观点一直在认知心理学中占主导地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同语言具有很大差异,语言的多样性决定了语言可在一定范围内重组认知,这种重组甚至可以发生在某些自然或普遍的领域。这种观点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以Sapir-Whorf假设为代表。Sapir认为,人类没有观察世界的自由,一切观点都受语言形式支配。语言好像一副有色眼镜,事先为人规定了外界事物的形状和面貌。Sapir的这一观点为他的学生Whorf继承。Whorf认为,人们按照本族语言规定的路线来解剖自然。人们从万花筒般的世界中分离出来的范畴和类型并非自然而然地存在;相反,世界通过语言来组织。人们所以能分解自然,将它组成概念并赋予意义,主要是因为人们都同意按照某一协议把各种自然现象组织起来。这一协议适用于整个言语社区,体现为人们使用的语言形式。这种协议是隐含的,但却具有强制性。如果人们不按协议规定去组织和划分材料,就无法进行交谈。因此,只有人们的语言规则一样,或经过某些方法取得一致,才能在接触同样自然现象时取得一致看法。一般认为,这一假设包括三层含义:(1)不同语言以不同方式切分现实世界;(2)一个人使用的语言影响他感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3)讲不同语言的人感知到的世界不同。Sapir-Whorf假设带有浓厚的语言决定论意味,因此受到一些研究者质疑。Berlin和Kay发现,不同语言中的颜色术语具有普遍结构:即黑/白、红、黄/绿/蓝、棕、粉红/紫/橙/灰。虽然不同语言中的颜色词有很大不同,但基本符合上面的发展顺序。如果一种语言中只有两个颜色词,那么,肯定是黑和白;如果有第三个颜色词,则肯定是红。Heider表明,新几内亚的Dani人只有两个颜色词:mili(黑)和mola(白),但他们对颜色类别的学习与记忆同讲英语的人没有差异。这些结果表明,颜色知觉主要受光波物理特性和人类生物特性影响,并非受语言中颜色词的多少的影响。因此,在20世纪后半期,Sapir-Whorf假设没有再引起多少注意。然而,近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和跨文化语言学的发展,这种观点又重新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当前,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语言是否影响认知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认知。与早期主要集中于对颜色认知的探讨不同,新近的探讨转移到了空间认知等抽象领域。空间思维对于任何动物来说都很重要,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基础,也最为普遍。语义分析学家发现,不同语言在空间词的语义关系的划分上存在巨大差异。例如,英语单词“on”所表达的空间关系,在德语中却要用两个不同的词来表达:“an”指有联系的支撑,如“画在墙上”;“auf”则表示没有联系的支撑,如“茶杯在桌子上”。英语中则没有这样的区分。因此,英语的空间词编码在表达某些特殊空间关系时就不同于德语。另外,英语中的一些区分在其它语言中也不存在。如英语中的“on”和“above”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有接触和无接触)“在…上面”的空间关系,而在日语中,这两种情况都用一个词“ue”来表示。Bowerman和Choi发现,在表达与动作有联系的空间关系时,不同语言也有很大不同。例如,英语强调在“puton(支撑)”和“putin(包含)”间进行区分。韩语却将事物的空间关系区分为“松散的”和“紧密的”。如韩语中把苹果“放到碗里”和“放到桌上”都用“nehta”,“把信装到信封里”和“把磁铁放到冰箱门上”则用“kitta”,前者表示松散的关系,后者表示紧密的关系。这样,那些在讲英语的人看来是很自然的区分,在讲韩语的人看来就不那么自然,反之亦然。上述这些差异使研究者联想到,空间词的差异会导致非语言空间认知的差异。McDonough把不同的空间关系场景(松散的,紧密的)呈现给讲英语的和讲韩语的成人被试,韩语被试能对这两种情况作出区分,英语被试则不能。当把几个“松散”关系的场景和一个“紧密”关系的场景放到一起时,让被试找出一个与其它不同的,韩语被试能很快完成任务,英语被试则不能。但是,使用不会说话婴儿所做的实验表明,讲两种语言的婴儿都可对此作出区分。这表明,婴儿具备接受任何一种空间关系辨别的能力,只是因为不同语言强调不同方面,才使某种空间关系的表征占了突出地位。Levinson对不同语言在空间表达上的差异(空间术语差异)感兴趣。他调查了大量语言,发现不同语言中描述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时所依据的参考框架可归纳为三种,相应地也有两类不同的空间术语:(1)绝对参考框架(Absoluteframeofreference)和绝对空间术语。这种参考框架的坐标系是固定不变的,无论环境中的事物或视角如何改变,方位词所代表的方向都是固定的。在使用绝对参考框架进行空间定位时,周围环境在个体头脑中形成一幅浓缩的地图,其坐标以太阳和地球磁场为参照。需要描述的物体位于背景的方位轴线上,坐标原点位于背景上。在向他人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时,使用绝对参考框架的人会用“东”、“西”、“南”、“北”之类的术语,说“树在房子南边”、“树在房子北边”之类的话。由于绝对参考框架的坐标以太阳和地球磁场为参照,所以即使使用者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也能正确地指出坐标轴所指的方位。(2)相对参考框架(Relativeframeofreference)相对空间术语。这种参考框架的坐标点位于观察者的视觉点上,以视觉点为中心,以观察者自身为参照物,形成一个“前”、“后”、“左”、“右”两两相对的坐标轴,或者将背景中的某一方向定为“前”,然后顺时针转动,形成“右”、“后”、“左”,从而形成四个方位。视觉点、观察物和背景形成三维空间关系。在这种参考框架中,由于坐标系统所指的方向并不固定,随视觉点变化,因而被称为相对参考框架。在向他人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时,使用相对参考框架的人会使用“前”、“后”、“左”、“右”之类的术语,说“树在我的右边”和“树在房子左边”之类的话。(3)固定参考框架(Intrinsicframeofreference)。坐标点固定在背景物上。定位时,观察者指定某一背景物为坐标点,从该点出发,设置不同的方位,而观察物则在这些方位引出的射线上。在使用这种参考框架时,方向定位主要取决于观察物与背景物之间的关系,即使观察者的位置发生变化,只要观察物与背景物关系不变,方向定位也不变。如“树在房子前面”。但如果观察物与背景物的关系发生了转变,如将房子倒转,方向定位就随之改变,如“树在房子前面”此时就变成“树在房子后边”了。固定参考框架或者采用绝对空间术语,或者采用相对空间术语,但它总是以背景物之间的关系为参照。三种参考框架的异同如表1所示。在众多语言中,三种参考框架中用的较多的是绝对和相对两种。在描述空间位置时,有些语言只使用一种参考框架,有些语言则用两种或三种,但重点使用其中一种。根据不同参考框架的特征,Levinson设计了一系列旋转实验(旋转观察者或背景),考察使用不同参考框架的人们在非语言空间认知作业上的差异。Levinson在几个空间任务上考察了荷兰语和Tzeltal语被试操作的异同。荷兰语主要用相对空间术语(前、后、左、右等)来表达事物的空间关系。Tzeltal(一种玛雅语言,为南美洲某些印第安部落的人使用)则用绝对参考框架来表示之。“北”称“downhill”,“南”则称“uphill”。在Tzeltal语中,除非两个物体连在一起,在其它情境中都使用绝对参考框架。Levinson让被试坐在桌前,前面放一个箭头,箭头指向左方或右方。接着,让他们旋转180度到另一桌前,桌上放两个箭头,分别指向左、右两个方向,让他们选择哪一个是刚才看到的。荷兰语被试都使用相对参考框架,以自身为参照,刚才箭头指右,现在还选择指右的;Tzeltal被试则使用绝对参考框架,刚才箭头指北,现在还选择指北的。这表明,同样的空间认知任务,由于参考框架不同,反应也不同。Levinson认为,所以如此,是由于两种语言的参考框架的影响。Levinson等人的一系列探讨空间语言和空间认知关系的研究都支持这一观点,在他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探讨空间语言和空间思维的关系问题感兴趣。这些研究在心理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并再一次激发了研究者探讨语言和认知的关系的兴趣。在汉语中,也有两类不同的空间关系术语。一类是以太阳和地球磁场为参照的绝对参考框架术语,如东、西、南、北;一类是以观察者自身为参照的相对参考框架术语,如前、后、左、右。在生活中,人们观察到,南方人和北方人对这两种空间关系术语的习惯程度不同。如问路时,南方人通常会告诉你“向左走”,“向右走”;而北方人则多会告诉你“向南走”,“向北走”。中国南、北方人在习惯空间术语上的差异会导致空间认知上的差异吗?空间语言表达习惯会影响人们的空间认知吗?这正是本研究中所关心的问题。2考虑到南测和北测空间平面的比较,试验1的南测和北测空间的参考结构为2.1研究目探讨南、北方被试在进行空间任务时,在参考框架选择上是否存在明显差异。2.2方法2.2.1北方生长在北方高校的学习66名大学生,南方32人,北方34人,南、北方被试都是男女各半。他们都是在校大学生。南、北方被试的确定是根据他们成长的地方和现在就读的学校。北方生长并在北方学校学习的属于北方被试,他们是山东某高校学生;南方生长并在南方学校学习的属南方被试,他们是广东某高校学生。2.2.2实验材料硬纸板做的箭头两个,有立体感,眼罩一个,桌子两张。2.2.3被试和被试两个麻黄的典型场景是由两个东南角不深让被试带上眼罩,坐在桌子前,桌子上放一箭头,让被试摸到箭头,告诉被试:“摸到桌子上的箭头了吗?请你记住它的样子。”30秒后,让被试转身180度到另一桌子前,此桌子上放有两个箭头,方向相反。让被试摸到两个箭头,问被试:“这两个箭头,哪一个与你刚才摸到的箭头一样?”被试实验时的场景如图1所示。每个被试完成5次方向不同的选择(箭头分别指向前、后、左、右)。实验中带眼罩目的是为了排除周围环境可能带来的参照物影响。2.3南、北被试主导地位的比较分别对南、北方被试的反应情况做了统计。被试如果以自身为参照,呈现时箭头朝自己的左手边(右手边、前边、后边),选择时也选择朝左手边(右手边、前边、后边)的箭头,则表明被试操作时依据的是相对参考框架;如果被试以太阳升落和地球磁场作为参照,呈现箭头朝东(西、南、北),选择时也选择朝东(西、南、北)的箭头,则表明被试操作时依据的是绝对参考框架。统计每个被试在5次任务中选择绝对反应的次数。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见,南方被试更多地依据相对参考框架,5次反应都是相对反应的人数达59.38%,5次反应都是绝对反应的人数只有18.75%;北方组被试更多地依据绝对参考框架,5次反应都是绝对反应的人数达47.06%,5次反应都是相对反应的人数仅占29.41%。χ2分析表明,南、北方被试绝对反应的人数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χ2(df=5,n=66)=11.99,χ2>χ20.050.052,p<0.05。这表明,两种参考框架在南、北方人空间认知中的优势地位是不一样的。摸箭头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任务,箭头方向是唯一决定被试选择的因素。而且,在这样简单的任务中,被试可能会很容易地猜测到测验目的,即测验要考察的是方向问题。也就是说,实验意图的隐蔽性可能不够。基于此,我们又参照Levison2002年的做法,设计了较为复杂的实验2来进一步考察这个问题。3第2组和第3组动物布局试验的空间参考结构的比较3.1研究目探讨在相对比较复杂、意图比较隐蔽的空间关系任务中,南、北方被试是否表现出与实验1同样的反应倾向。3.2方法3.2.1测试对象64名大学生,分成2组,南方学生30人,北方人34人,每组被试中男女各半。64名被试均未参加过实验一。3.2.2材料表面四个塑料玩具小动物:猪、马、牛、羊,还有桌、椅。3.2.3实验程序(1)把小动物作为确立的两个标准将桌子东西放置,被试坐在桌子后边,面向南。每次主试从四个小动物中选出三个,自东向西依次排列成直线,每个小动物都头朝东。指导语是:“请你认真记住这里摆放了几个小动物,记住它们是怎么放置的。一下子记不住可以多看一会儿,直到记住为止。”被试记住后,把小动物拿走。30秒后,再把四个小动物拿来,让被试按照刚才看到的样子把它们排列好。指导语是:“你刚才看到的是哪几个动物,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把刚才的场景再现出来。”被试必须能够正确选出刚才呈现的小动物,并按照刚才的样子摆出来(顺序、头的朝向)。每个被试做三次不同的排列练习,都能正确选择并重排即可。在练习时,被试不需移动位置。(2)个“不确定”的程序开始本实验告诉被试要完成与刚才相同的任务。从四个动物中选出三个,并把它们排列好。自东向西依次排列成直线,每个小动物都头朝东。要求被试记住它们的位置。待被试报告记住后,把小动物拿走。30秒后,把被试带到另一桌子前,被试做了180度的旋转,面向北。要求被试再现刚才看到的小动物,从四个动物中选出刚才排列的三个,并排列成刚才的样子。每个被试完成5次不同的排列,在动物、头朝向和排列顺序上进行变化。实验阶段没有反馈,被试怎样做都对。记录被试5次的反应情况。在本实验中,我们增加了被试的记忆负荷,而且整个实验让人感觉更像是一个记忆任务,与方向无关。被试对参考框架的选择也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因此他们的反应与日常状态下更接近。练习和实验过程中被试都单个施测。实验过程中避免使用任何可能引起空间位置提示的语词,如“东、西、左、右”等词语。如果需要,只能用“这个”、“这儿”或用手势。实验场景类似于实验1。3.3关于空间定位参照结果分析时主要看被试是以绝对参考框架为参照还是以相对参考框架为参照。如果被试以绝对参考框架为参照,则原来动物头朝东,重排时头也朝东;如果被试以相对参考框架为参照,则原来动物头向右,重排时也向右。我们统计了南、北方被试在五次任务中选择绝对反应的次数,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见,南、北方被试对参考框架的选择呈相反的趋势。南方被试在五次任务中都采用绝对参考框架的人数有3.33%,五次任务中都采用相对参考框架的人数接近40%;北方被试在五次任务中都采用相对参考框架的人数为零,五次任务中都采用绝对参考框架的人数则达60%。χ2检验表明,南、北方被试选择绝对参考框架的人数差异显著,χ2(df=1,n=64)=29.75,χ2>χ20.005,p<0.005。可见,南北方被试在完成同样的空间操作任务时参考框架有显著不同。南方被试倾向于使用相对参考框架,北方被试倾向于使用绝对参考框架。因此,在实验2中,南、北方人在空间任务中对不同参考框架的偏爱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在实验2中,南、北方被试在参考框架选择上表现出比实验一更显著的差异。实验2的目的更隐蔽,被试很难觉察实验者的意图。因此,实验2考察的是被试在无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空间定位参照。它表明,南方被试的确更习惯于用相对参考框架进行空间定位,北方被试更习惯于用绝对参考框架进行空间定位。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这种差异是否真的像Levinson所说的那样与人的习惯的空间术语有关?为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又设计了实验3。4在描述第三南和北宋之间的空间关系时,使用语言进行比较4.1南方被试在描述空间关系时的异质性考察南、北方被试在习惯的空间术语上是否存在差异,即南方被试在描述空间关系时是否更多地用“前、后、左、右”等词,北方被试在描述空间关系时是否更多地用“东、西、南、北”等词。4.2方法4.2.1测试对象64名在校大学生,南方被试30人,北方被试34人,每组被试中男女各半。64名被试均未参加过实验一和实验二。4.2.2实验材料三个玩具小动物:猪、牛、羊,桌、椅等。4.2.3小动物不同的[2]在被试面前的桌子上自东向西排列三个小动物。然后,再把它们调转180度排列。如果第一次小动物都是头朝东站立,第二次则头朝西站立,两次排列唯一不同是小动物的头的朝向相反。让被试描述两次排放的小动物的情况。指导语:“你和你的伙伴要共同完成下面的任务。看到刚才桌子上排放的小动物了吗?两次呈现的小动物有什么不同?现在你要把两次看到的小动物排列描述给你的伙伴,等一会他要根据你的描述做两次同样的排列。请把你的描述写下来,将来好给你的伙伴。你的描述很重要,这关系到他能否正确地摆放好这些小动物。”实验任务的目的是考察被试在涉及空间关系任务时所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本任务中,被试要想把两次排列的差异表达出来,就必须把两次排列中动物头的朝向描述出来,要么用“东、西”之类的字眼,要么用“左、右”之类的字眼。如果北方被试更多地用“东、西”之类的词,南方被试更多地用“左、右”之类的词,就表明南、北方被试的确有不同的习惯的空间术语。每个被试完成两次动物排列的描述。4.3南、北方被试的语言表达对被试的描述情况进行统计,主要看如何表达两次排列的小动物的不同,即头的朝向不同。如果被试的描述是:“第一次小动物头朝东,第二次头朝西”,那么该被试的语言表达属于绝对空间术语;如果被试的描述是:“第一次小动物头朝左,第二次头朝右”,那么该被试的语言表达就属于相对空间术语。分别统计南、北方被试使用绝对空间术语和相对空间术语的人数,结果见表4。南方组30个被试中有29个人的语言描述使用相对空间术语,1人的语言描述使用绝对空间术语;北方组34个被试中有21人的语言描述使用相对空间术语,13人使用绝对空间术语。χ2检验表明,南、北方被试在语言表达上存在显著差异,χ2(df=1,n=64)=11.31,χ2>χ20.005,p<0.005。这表明,北方人的确比南方人更多地使用绝对参考框架,南方人的确比北方人则更多地使用相对参考框架,和实验一、实验二的结果一致。5空间术语与认知方式的同一性以上三个实验结果表明,南、北方被试在空间认知作业中选择的参考框架的确有明显不同。而且,参考框架选择的差异与他们习惯空间术语的差异一致。北方人在空间定位时习惯以绝对参考框架为参照,南方人在空间定位时习惯以相对参考框架为参照。同样的空间操作任务,由于使用的参考框架不同,结果也不同。在本研究中,被试的母语均为汉语,属同一民族,有共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以及相似的生存环境,因此可以排除生物、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被试在空间任务上的操作差异主要可以归因于习惯空间术语的不同。因此,习惯的空间术语能够导致空间认知的差异。这意味着,空间术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空间认知。所以,三个实验的结果不仅证实了Levinson的参考框架理论,即“语言上对参考框架的选择不同,在非语言的认知事件上也会相应地存在差异”,同时也证明了,语言与非语言认知相互联系,语言影响非语言认知。习惯的空间术语何以会有如此大的作用?我们认为,习惯的空间术语反映的是一个人空间语言的使用特征,而空间语言的使用特征又反映了人们对空间的组织和编码方式。当人们习惯以绝对参考框架表达空间关系时,在建构内部空间表征时也会与绝对参考框架一致;当人们习惯以相对参考框架表达空间关系时,就会以相对空间参考框架为基础来构建自己的内部空间表征。空间术语不仅影响人们对空间关系的知觉和记忆,还会影响人们对空间关系的推理,因为不同的参考框架有不同的逻辑特征。例如,如果在一个人的空间术语中以绝对参考框架为参照,那么在任何情况下,他就必须对“东、西、南、北”的方位有清醒认识,这样才能保证正确地描述和记忆不同物体的空间关系,并以这种习惯的空间方位标志为基础来建构内部的空间表征。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经过反复训练(最初他也许并不擅长),必然导致他会有更好的绝对空间方位感。如果一个人的空间术语是以相对空间参考框架为参照,那么,讲话者在空间定向时就无需注意“东、西、南、北”这些方位,他只要分清“左、右、前、后”就可以了。绝对方向的辨认对他而言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以简单的“用进废退”的原则,就可以预言这种人会出现使用绝对参考框架能力的退化。因此,空间术语可以导致特定的认知方式,这种认知方式反过来影响对非语言认知任务的操作。语言反映客观现实,客观现实是基础。因此,语言决定论是错误的。但语言对认知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因为基于客观现实而产生的语言并不像客观现实那么客观,语言的多样性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某些概念在一种语言中可能相当重要,而在其他语言中却压根就不存在。例如,尽管现实中的事物色彩纷呈,但不同语言中的颜色词的数目却不相同,有些语言中的颜色词只有两个。在有些语言中,根本就没有“前、后、左、右”的说法。这里涉及到语义表征和概念表征的关系,以及应如何看待概念表征的问题。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必然带来语义表征的多样性。如果承认语义表征和概念表征的同一性,那么概念和人类认知的普遍性就值得怀疑。这种观点看起来难以接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