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部分资料参考_第1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部分资料参考_第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部分资料参考_第3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部分资料参考_第4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部分资料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部分资料参考考点·修辞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一般由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组成。构成比喻的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例如:鲁迅的杂文像匕首、投枪一样,刺向敌人的心脏。例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2.比拟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例如: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3.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条。4.通感通感又叫“移觉”,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花香本是嗅觉,却用听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来描绘它,突出表现了花香的淡、隐隐约约、似有还无的特点,形象生动。)通感也不仅仅是感觉器官的沟通,有时也可能用某种感官去感受不属于某种感官范围而本身比较抽象的事物。例如: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刘白羽《长江三峡》)易混淆修辞区别1.【比拟和比喻的区分】比拟和比喻有相似之处,二者都是以甲事物比乙事物。但它们有一个根本的不同点,那就是结构上的不同:比喻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不管何种比喻,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有本体、拟体和比拟词语(适用于拟体的词语),不管何种比拟,拟体一般不出现(它是潜在的)。2.【借代和借喻的区分】借代与借喻有相似之处,都有代替性,借喻是以喻体代替本体,借代是以借体代替本体。但二者有很大的不同:在形式上,借代是“以乙代甲”,借喻是“以乙喻甲”。借喻可以改成明喻,借代则不行。表达作用不完全一样。一般说来,运用借喻时,想象的意味较重;运用借代时,特征的鲜明性较强。借喻的客观基础是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借代的客观基础是事物内部或外部的紧密联系,即相关性。借喻重在比方,借代重在指称。3.【反衬和对比的区分】反衬是利用和主要事物相反的事物作陪衬,对比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矛盾对立面的比较,二者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反衬是以宾托主,有主次之分;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4.【对比与对偶的区分】对比要求两项意义必须“对立”,不管结构是否相同、字数是否相等;对偶要求两项结构必须“对称”,字数必须“对等”,除了“反对”之外,不一定要求意义对立。可见二者立足点不同,对比立足内容上“对立”,对偶立足形式上“对称”。对偶中的“反对”,从内容上说是对比。考点·语文教材的系统1.范文系统范文又叫课文,是语文教材的主体部分,是精心选择的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范文一般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或者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范文系统的范围包括体裁、题材、语体、写作方法、作者、国别等方面。2知识系统知识系统是语文教材中所提供的语文基础知识系统,是语文教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系统主要有:关于读、写、听、说等语文能力培养的知识;关于语言的知识,如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关于文体的知识和文学知识等。3.作业系统作业系统也叫语文实践活动系统和训练系统,是指语文教材为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而培养和提高其语文能力而专门设计的各种思考题目和练习。作业系统从语言表达上分为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两种形式。从学习形式上分为记忆性作业、理解性作业、应用性作业和开放性作业。记忆性作业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文章内容及精彩片段的记忆程度和能力;理解性作业侧重于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以及文章内容和形式的理解的程度和能力;应用性作业旨在检测学生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于实践的能力;开放性作业是考查学生面对具体的问题,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助读系统助读系统是指为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材料。助读系统按照内容分为五类:(1)注释类,包括注释、作者简介、选文出处、课文背景介绍等;(2)提示类,包括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助读提示等;(3)评点类,包括旁批、总批、题解等;(4)目标类,包括学习重点、难点,教材分配表等;(5)图像类,包括插图、图标、多媒体课件等。考点·案例分析——写作评语1.中心:有没有离题,有没有按照题目要求来写。(1)重点突出,中心明确,立意鲜明。(2)观点明确,好恶立场分明,使人一目了然。(3)主题直接凸现于内容之中,明了扼要,毫无赘意。(4)主题严肃,思想高尚,进取心较强。(5)中心不够明确,立意不够清晰。(6)主题含混晦涩,文意含糊不清,写作目的不明确。(7)虽有中心主题,但表达不够充分有力,华而不实,空而无力。(8)主题不够严肃,思想之中尚有糟粕。2.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真实,符合生活实际;是否新鲜有趣。(1)能够选择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事件的代表性较强。(2)未能通过小事情反映大道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运用还不够娴熟。(3)虽述平常事,但分析透彻合理,理性挖掘较深,凸现了事件的本质。(4)事件虽小,但反映出较深刻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5)从多方面、多角度选材,充分体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6)选材过于通俗,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老题材、老思想,平淡无奇。(7)虽然选择了生活中具有一定叙写价值的事件,但由于分析不透彻,挖掘不深,事件潜含的道理未能深刻地体现。(8)选材过于老旧、粗俗、简单幼稚,不具有新意,难以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时代性、真实性。3.结构:段落层次是否清楚,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4.表达:记事文有没有把事情讲清楚,写完整;写景文有没有把参观游览顺序写清楚;文章要详略得当,重要的人和事情详细写,不重要的地方简单写。5.语言:句子是否通顺、准确;有没有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手法﹔有没有引用俗语、名人名言、诗歌等;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6书写:字休是否工整.是否有错字:卷面是否整洁干净7.总评(1)文章的语言很流畅,也写出了老师的感受。(2)你是老师的知音,希望我们共同切磋,在文学的百花园中采撷芬芳的一束。(3)你的字迹工整,书写很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