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1页
第6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2页
第6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3页
第6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4页
第6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究《论语》。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历经千年不朽。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去沐浴它那神圣的智慧之光吧!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2.结合注释或查工具书,读准字音,积累文言词语的含义,疏通文意。3.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展现的鲜明的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目标壹课前预习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父叔梁纥,母颜氏。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他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万圣师表万世师表,道贯古今百代馨香,德配天地

孔子是一位有着强烈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的人。他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时,推行礼治,施以仁政,使鲁国大治。可惜的是鲁国国君受人离间,很快就疏远了孔子,他的政治主张“礼”、“仁”也就成了一颗划过天空的流星,转瞬即逝。时代背景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宋儒把《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走进论语六艺学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技艺:礼、乐、射、御、书、数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文化常识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由)(点)(求)(赤)侍

坐陪长者闲坐释题侍坐:学生坐在一旁陪伴老师,古代臣子坐在一旁陪伴国君、晚辈坐在一旁陪伴长辈,叫做侍坐。论语饥馑曾皙哂舞雩

铿尔小相沂冠者喟俟撰摄比及毋冉lúnjĭnxīshĕnyúkēngxiàngyíguànkuìsìzhuànshèbìwúrăn与点yǔ重点字词贰梳理文本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曾皙:姓曾,名点,字皙,是曾参的父亲,父子两人都是孔子的学生。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这四个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主要人物全文以“问志”“述志”“评志”为思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孔子询问学生的志向。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写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分别述说志向及孔子的态度。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写孔子对四人所述之志的评价。

梳理脉络他们就何话题展开对话?——志向孔子问志弟子言志孔子评志问志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疏通文意以:介词,因为。乎:相当于“于”,介词,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比”。尔:你们。以:动词,认为。居:在平时、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则:作“辄”解,常常,总是,就。知:了解,知道。如:连词,假如,如果。或:代词,在这里指人。以:用,做。何以:以何,如何。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则何以哉: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则以何哉”。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这样就不说了。你们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孔子的话讲了几层意思,反映出孔子在教学上的什么样的态度?1.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2.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指出他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所作为,表明对学生的了解。而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从而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

循循善诱述志

孔子四位弟子言志,他们各谈了自己的什么志向?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能看出他们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尔,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之后,相当于“然”。摄:夹。乎:相当于“于”,可译为“在”。加:加于,加到……上。师旅:侵略的军队。因:接着。饥馑:这里泛指荒年。饥,五谷不熟;馑,蔬菜不熟。为:治理。

比及:等到。方:义、道理。哂:笑。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并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子路(仲由)有抱负,自信,却较鲁莽、轻率。志:侧重强国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性格:从子路的神态和语言中表现了子路虽有治理国家的才干,但直率张扬,不谦虚。“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方: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如:连词,或者。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足。

如其:连词,至于。俟:等待。

“冉求,你怎么样啊?”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冉有(求)谨慎小心,谦虚退让志:侧重富民“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性格:从冉有的语言中表现了冉有态度谦虚。“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fǔ]

,愿为小相焉。”如:连词,或者。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在这里都作动词用。

“公西赤,你怎么样啊?”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但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上,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公西华(赤)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委婉含蓄)志:侧重以礼治邦“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fǔ],愿为小相焉。”性格:从公西华的语言中表现了公西华不仅态度谦虚谨慎,说话也委婉。“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希:同“稀”,稀疏。尔:助词,在拟声词之后。舍:放下。作:起,站起来。撰:陈述。一指才能,指为政的才能。亦:只是,不过。莫:同“暮”。既:已经。乎:相当于“于”,可译为“在”。风:动词,吹风,乘凉。咏:唱歌。喟然:长叹的样子。与:赞同、赞成。

“曾点,你怎么样啊?”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接近尾声,接着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同。”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只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一起在沂水里沐浴,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啊。”曾皙(点)洒脱高雅从容淡定志:“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性格:从曾皙的神态和语言中表现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侧重教化治国

志向虽各有侧重,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都是参加政治。子路:

侧重强国冉有:

侧重富民公西华:

侧重以礼治邦评志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后:走在后头。方位名词作动词。夫:指示代词,那。已矣:罢了。让:谦让。邦:国家。此处指治理国家大事。唯:句首语气助词,无义。安:疑问代词,怎么。见:见得。之:指诸侯。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只不过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的话毫不谦让,因此我笑他。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孔子对四个弟子的谈话作了什么评价?概括孔子的不同评价并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

子路:率直自信——哂之

冉有:谦虚有礼——叹之

公西华:善于辞令——惜之

曾皙:从容洒脱——与之

子路言志之后,孔子为什么对子路之志要“哂之?”赞赏坦率发言;委婉批评;“为国以礼,其言不让”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对冉有和公西华的评价是:冉有尽管态度很谦逊,但所谈也是国家大事,志趣可取。公西华多才善辨,言谈谨慎,态度谦虚,尽管他甚是贬抑自己,但孔子是深知他的才干的,“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指出应实事求是,对自己作出正确的估价。

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水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

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

孔子为何“哂”由而“与”点?

杨树达先生评论这幅图时说:“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所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人物述志孔子评志性格特征子路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鲁莽直率好胜自诩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谦虚谨慎不卑不亢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谦恭礼让善于辞令曾晳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吾与点也!机敏恬淡含蓄雅趣人物分析叁文本探究1.孔子的四位弟子各有何志向?

子路开口就是治理“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在当时算是中等规模的诸侯国。他希望受命于危难之际,通过自己三年的努力而达到大治,表现出他的政治才能。

冉有相比于子路则是一位谦谦君子,自认只能治理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小国家,而且三年只能达到使老百姓生活小康,至于礼乐教化,自己则无能为力。

公西华说得更委婉、谦逊,只是可以学习学习,入宗庙或外交场合作个小小的司仪,但实际上说的还是治理国家。

曾皙的说法完全不同,一句也没有谈到国家大事,只是描绘了一幅老少同乐的春游图景。

总结归纳2.孔子是怎样评价弟子们的志向的?子路要以勇治国,态度不谦虚,所以孔子直接指出笑他的原因。

冉有要以富治国,孔子用两个反问句肯定他能得国而治。

公西华要做小相,孔子用三个反问句肯定他能得国而治,并且肯定他具有这种才能。

曾皙构画了一幅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孔子赞同他这种想法。1.在这篇课文中,孔子在与弟子谈志向时说“吾与点也”,显然他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越好。你认为孔子的观念和现代人对理想的追求是不是有矛盾呢?文中的曾点是在富有诗意的描写后,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的理想。他所描绘的图景,社会安定,天下太平,人人过着美好的生活,这个境界正是儒家所倡导的理想社会。所以说,曾点并不是理想不高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