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义句例说语文语法_第1页
歧义句例说语文语法_第2页
歧义句例说语文语法_第3页
歧义句例说语文语法_第4页
歧义句例说语文语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歧义句”例说(一)承接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句有的歧义句是由于某一词语(或成分)与前后词语承接起止点不同而含有不同的意思。例如:(1)我希望为他安排好工作。“好”既可与“安排”承接,作结果补语,意思是“把工作安排好了”,也可与“工作”承接,作修饰性定语,意为“好的工作”,不是一般的工作。又如:(2)襄阳一中学生疯狂刺杀同学。“中”若与“一”承接,则为“襄阳一中”,即“襄阳县第一中学”之义,若与“学生”承接,则为“襄阳县的一个中学生”之义。(例句采自《楚天都市报》2001年3月25日第4版,实为“一个中学生”之义。)(二)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句有的歧义句是由于构成成分之间具有不同的结构关系而句义各异。例如:(3)进口电子产品?不去管它!这句话的歧义在于,“进口”一可以作述语,“电子产品”为宾语,即“进口电子产品”为述宾关系,表述为做一件事;二可以作定语,“电子产品”为中心语,表述为一件东西。也就是说,前者表现为述宾关系,后者表现为定中关系(偏正关系)。又如:(4)对老师的意见,校长都耐心地听取。“对”与其后的介词宾语有两种结构关系表现,一是“对老师(的意见)”,意思是“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二是“对老师的意见”,意思是“老师对学校的意见”。“对”的介词宾语对象不同,意思也迥异。(三)语义指向发散造成的歧义句有的歧义句是由于被陈述对象指向发散(可以有不同指向)有不同解释。例如:(5)她的奶奶演得真好。“她的奶奶”的语义既可指向“她的奶奶是演员”,也可指向“她扮演的奶奶这个角色”。前者语义指向为“奶奶”,后者语义指向为“她”。又如:(6)鸡不吃了。一方面,这句话中的“鸡”可以是活鸡,整句理解为“鸡不吃食了。”另一方面,这句话中的“鸡”又可以理解为“死鸡”,即“一道用鸡做成的菜”,整句理解为“人不吃鸡了。”语义指向各异,意思截然相反,“鸡”一为主动,施事,一为被动,受事。(四)词类所属不同造成的歧义句有的歧义句由于某个词隶属于不同的词类(包括不同小类)而含义不同。例如:(7)我跟他去过上海。“跟”可属三个词类范畴:“跟”是介词,等同于“同”,“我”是主,“他”是次,有主次关系;“跟”是连词,等同于“和”,“我”、“他”地位平等,无所谓主次,前后可以互换;“跟”是动词,是“跟从”的意思,“我”仍为主,“他”为次,不能互换。又如:(8)昨天没有报告。“没有”如系动词,“报告”为名词,作宾语,“没有报告”即“没有报告会”的意思;“没有”如系副词,“报告”为动词,作谓语中心语,“没有报告”是“未报告”的意思。

(五)用词不当造成的歧义句有的歧义句是由于某个词语使用不当,句子因而有不同的意思。例如:(9)乡领导的意见,这个问题由各村支书、各村会计和有关单位去解决。这句话可以有三种解释:一是“支书、会计、有关单位”共同解决;二是“支书、会计”为主方,“有关单位”为客方;三是“支书、会计、有关单位”分别去解决。问题出在“和”这个连词使用不当上面,从而引起了歧义。又如:(10)说着,他分给每个人一份科技致富资料,当他把资料送到老杨手上时,他对他会心地一笑。“他对他会心地一笑”中的前后两个“他”各指谁,不够清楚,前一个“他”有可能是“老杨”,也可能是分发资料的“他”;同样,后一个“他”也可以作如是的推测。这句话的歧义就出在“他对他”中的两个“他”指代不明上面。(六)必要词语缺乏造成的歧义句有的歧义句由于缺少必要的、关键性的词语而产生不同的理解。例如:(11)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托尔斯泰)便写了封给俄国日本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这句话由于在“俄国”与“日本皇帝”之间缺少了一个“和”字,使人既可理解为“俄国”和“日本”两国各自的皇帝,又可理解为“俄国的日本皇帝”。(此句采自鲁迅《藤野先生》修改前的原文,改稿已添上“和”字。)(12)夏天到了,我们应该注意清洁卫生。这句话有两种理解:一是其他季节也同时应该注意清洁卫生;二是其他季节可以不注意清洁卫生。歧义就出在“应该”前面缺少了一个必要的副词“尤其”或者“特别”。(七)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句有的多义词的词义在句子中可以有不同理解,也会造成歧义句。例如:(13)我们要考虑一下出口的问题。这句话中的“出口”可以理解为“向国外输出(产品)”,也可以理解为“出口处”,与“入口处”相对。又如:(14)老太爷过去了。“过去”是“离开此地到彼地去”了,还是“死”了、“昏”了?义有两歧。(八)同音词造成的歧义句有的同音词由于句中或上下文句制约因素缺乏,也会造成歧义句。例如:(15)他们多半去公园了,所以下午课未上。“多半”可以有“多一半人”和“大概”两种理解,这两种理解,从词义角度看,彼此没有任何联系,应属同音词,而非多义词。又如:(16)白了,真没办法。“白”是“白干”了、“徒劳无益”,还是“颜色变白”了?这两种理解都讲得通。如是前者,“白”是副词,其后的中心语省略了;如系后者,“白”是形容词。这两个“白”是同音词,彼此词义毫不相干。(九)轻重音造成的歧义句一个词可以重读,也可以读轻声,读法不同,也会导致句子的歧义。例如:(17)妈妈,我想起来了。“起来”一词的“起”字重读,“来”字轻读,是“起床”义,作谓语中心语;如果“起来”两个音节全部读轻声,作“想”的趋向补语。又如:(18)他一个晚上就写了三封信。“就”轻读,“他”效率高;如果“就”重读,“他”效率低,与轻读意思截然相反。轻重音歧义是写下来的歧义,说起来是没有歧义的。(十)语序欠妥造成的歧义句这种歧义句的歧义主要出在多层次复杂成分上面,考虑稍不周,就会形成歧义句。例如:(19)满头白发的王师傅的老父亲也赶来了。在这个句子里,“满头白发”到底指谁,有歧义。既可以指“王师傅”本人,也可以指“王师傅的老父亲”。又如:(20)两个朋友送的小花瓶摆在窗台上。这句话中的“两个”既可以指“朋友”是“两个”,也可以指“小花瓶”是两个,有歧义。(十一)论域不明造成的歧义句有的歧义句由于论域过宽,让人无所适从,形成多种意思的交汇,有让人猜迷语之嫌。例如:(21)不吃了,再也不吃了!“不吃”的是一顿饭,还是一道菜?是今天,还是明天?是这个星期,还是从今直到死?多种意思,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又如:(22)哥哥和姐姐的朋友来了。这句话中的“朋友”,无论从词义角度,还是从所属和数量角度,都让人费尽斟酌,也不得其解,这也是论域不明所致。论词义,“朋友”一词既有“志同道合者”之义,也有“恋爱对象”之义。论所属,是“哥哥”、“姐姐”各自的“朋友”,还是“姐姐”一方的“朋友”,抑或是“哥哥和姐姐”共同的“朋友”?不得而知。论数量,则更不知道是一位,还是几位。(十二)不同联想造成的歧义句这类歧义句跟上面所谈的那些类型不同,它的歧义不在于已说出来的部分,而在于将已说出来的部分和没有说出来的部分联系在一起理解造成的。例如:(23)今年游行,女同志一律不准穿裤子!“不准穿裤子”指的是什么?是“只准穿裙子”,还是“只准穿长袍马褂”,还是怎么样?这种歧义句,由于人们头脑中思考问题的方向和手头掌握的材料不同,可以产生不同联想,甚至还会闹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24)今天吃饭,大家都不要用筷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