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第七、八单元复习提纲_第1页
历史必修一第七、八单元复习提纲_第2页
历史必修一第七、八单元复习提纲_第3页
历史必修一第七、八单元复习提纲_第4页
历史必修一第七、八单元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必修一第七、八单元复习提纲历史必修一第七、八单元复习提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二、现代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成就1.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2.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成就:A.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最早同中国建交的是苏联。B.新中国建立初期,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中苏建交和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D.1954年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E.1955年,亚非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同:遭受殖民主义的灾难和痛苦;解除殖民主义的痛苦和灾难,发展民族经济。异:指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会议的意义:加强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70年代重大突破1.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A.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也称《上海公报》),公报的发表,是中美两国关系的重大突破,并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原则基础。台湾问题是中美间的最大难那题。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C.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3.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双方签订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1973年,日本早于美国正式同中国建交。二.改革开放新时期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联合国维和行动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形成了“上海共识”。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立和平的周边环境: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两极世界的形成美国“冷战”政策1.背景:(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最大障碍。2.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3.指导思想:遏制共产主义。4.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6.“冷战”下国际关系:1949年,在美苏的主宰下,德国被分裂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73年美军从越南撤军。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说明优势在美国)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世界多极化趋势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实因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丧失;外部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历史因素:统一情结的历史渊源二.表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A.过程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促使法德走向和解)1958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三个共同体合而为一)B.影响:(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各成员国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2.迅速崛起的日本(1)原因:内因:社会改革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制定合乎国情的发展战略。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外因:美国的大力支持。朝鲜、越南战争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2)表现:1956年到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3.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政策: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目标:(1)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2)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影响: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多极化化趋势的加强1.苏联解体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苏共党领袖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苏联改革走入了误区。标志:1991年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2.“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特点: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发展(1)原因:a.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b.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美、欧、日三足鼎立,是世界由两极走向多极的重要标志。c.20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对多极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d.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多极化中的重要力量。e.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直接导致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进一步发展。(2)具体表现a.欧共体:1993年欧盟成立,欧盟经济政治实力增强,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摆脱美国控制b.日本:日本经济发展,实力增强,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c.俄罗斯:国际地位提高,拥有与美国匹敌的军事武器,经济形势好转d.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并发挥越来越大作用e.中国: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与影响日渐提高。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影响: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平与发展。3.“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1)动荡原因a.“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恐怖主义、民族分离活动等)。b.在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力图构筑以其为首的单极世界,不断推行其霸权政策,根据它自己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插手别国内政、外交,甚至不惜诉诸武力(霸权主义)。c.东西方力量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