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管理要求解读_第1页
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管理要求解读_第2页
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管理要求解读_第3页
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管理要求解读_第4页
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管理要求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管理要求解读(1)

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院陈敏

CNAS评审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准则条文解读二、体系文件框架三、体系文件举例条文解读

1.总则……

2.参考文件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GB/T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同采用ISO/IEC17025)

GB/T18346《检查机构能力的通用要求》(等同采用ISO/IEC17020)

3.术语和定义

条文解读

3.术语和定义(1)

司法鉴定:在诉讼活动中司法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中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司法鉴定机构:经过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并取得《司法鉴定许可证》,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司法鉴定人:经过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并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人员。

司法鉴定人员:直接参加司法鉴定活动的司法鉴定人和技术辅助人员。

条文解读

3.术语和定义(2)

授权签字人:由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指定,熟悉资质认定规定,经资质认定考核合格,负责授权范围内司法鉴定文书签发的司法鉴定人。

解读:在专业上,授权签字人必须是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司法鉴定人,或者取得司法鉴定人资格后在本专业领域从业5年以上。熟知所签发鉴定文书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其签发过程等同于对鉴定文书的复核作用,授权签字人可以是本案的鉴定人之一。

非专业技术人员不得担任授权签字人,授权签字人不得跨专业签发其他专业的鉴定文书。条文解读

3.术语和定义(3)

质量负责人:由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任命,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的人员。

技术管理者:由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任命的一人或者多人,负责机构的技术运作并提供相应资源。条文解读

3.术语和定义(4)

鉴定材料:包括检材和鉴定资料。检材是指与鉴定事项有关的生物检材和非生物检材;鉴定资料是指存在于各种载体上与鉴定事项有关的记录。

解读:生物检材:广义地讲一般泛指从现场获取或当事人向法庭提交的有关动植物全部或或部分组织物证,狭义的讲是指案件中与人体有关的毛发、血液、分泌物、人体组织、骨骼等人体组织物证。

非生物检材:一般是指从案发现场取或当事人向法庭提交的涉案相关具有物理或化学特性的物证,例如:毒物、争议文书、金属碎屑、油漆残片、录音磁带或电子物证等。

鉴定材料与送检材料有区别。送检材料包括鉴定材料,同时也包括不能作为鉴定材料使用,但表明当事人对争议问题向处理机关、鉴定机构提交的书面的陈述观点材料以及学术性资料。条文解读

3.术语和定义(5)

分支机构:是指司法鉴定机构依法设立的分部,该分部应当具有独立的办公场所、资金、人员、设备并经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司法鉴定机构承担其分部执业活动的法律责任。

解读:司法鉴定机构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的,分支机构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与独立的司法鉴定机构相同)规定的条件,并经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后,方可依法开展司法鉴定活动。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的,除应当经拟设分支机构所在行政区域的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外,还应当报经司法鉴定机构所在行政区域的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同意。

分支机构应当单独进行资质认定。

条文解读

3.术语和定义(6)

外部信息:指可能被司法鉴定机构作为鉴定依据的外部检测、检查或者其他与鉴定相关的信息。

解读:外部信息通常是鉴定材料的一部分,对于鉴定活动能否得以顺利开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作用,因此,程序上外部信息首先应通过委托方质证、同意、然后从委托方处办理规范登记手续移交获取。

在司法鉴定实践中,对于当事人一方委托举证鉴定、外部信息的获取应当获得当事人的同意和提供。但鉴于一方当事人委托鉴定的高风险性,原则上应慎重对待当事人委托鉴定。

对于法院委托的司法鉴定,外部信息必须经法庭质证后,经法院提交获取。鉴定机构不得从任何一方当事人处获取未经法庭质证的外部信息。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管理要求4.1组织4.1.1(1)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具有保证依法、客观、公正和独立地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法律地位,并持有省级司法行政机关颁发的《司法鉴定许可证》。

非独立设立的司法鉴定机构需要经所属法人授权,明确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有独立帐目或者独立核算。

解读:(与本条款对应的体系文件《质量手册—4.1.1法律地位》)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管理要求4.1组织4.1.1(2)

司法鉴定机构的两种类型:一是司法鉴定机构本身是独立法人形式;二是其“所在的组织”是独立法人,而司法鉴定机构是其组成部分,可称为法人授权形式。

(1)独立法人形式:

司法鉴定机构是独立法人。机构负责人是法定代表人,有合法的批准文件,有独立的建制,有与司法鉴定业务相适应的固定场所、设施和资产,能独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民事责任。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管理要求4.1组织4.1.1(3)

(2)法人授权形式

司法鉴定机构有相对独立的建制和工作环境、工作条件,有上级部门的批准及文件,有法人单位及法定代表人的书面授权书,机构负责人经正式任命,能独立对外开展鉴定业务,能独立行文,有独立帐号或独立核算。

在组织机构、职责、功能等方面,法人授权司法鉴定机构应与母体有明确界定,与有利害关系的部门,应责权清晰,不得影响司法鉴定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其母体的法人单位应有公正性声明,保证不得干预司法鉴定机构的日常鉴定活动,不利用委托人的机密获得利益。

法人授权形式的司法鉴定机构其法律责任由母体组织承担。母体组织在其公正性声明应作出明示承诺。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管理要求4.1组织4.1.2(1)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具有符合司法行政机关规定的场地和设备。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独立对外开展业务活动。

解读:(与本条款对应的体系文件《质量手册--4.1.2场所》)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管理要求4.1组织4.1.2(2)

场所:司法鉴定机构应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即使该机构可能在临时或移动的设施中开展工作,但机构必须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以及在该场所中配备的工作条件和能力。其工作环境应当保证司法鉴定结果的真实、准确。

设施:在机构的固定场所中,应具备正确进行司法鉴定所需的固定的、临时的或可移动的仪器设备及相应的设施条件,且这些仪器设备和设施条件必须是机构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不受其它部门(含母体组织)的制约。

地址:《资质认定证书》上将明确注明该机构的具体地址和邮编。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不仅是法人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司法鉴定机构接受监督,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条件,同时还是有利于委托人联系,为社会提供有效服务的条件。条文解读准则条文:4.管理要求

4.1组织4.1.3(1)

4.1.3司法鉴定机构的管理体系应当覆盖其所有鉴定场所;分支机构应当单独进行资质认定。

解读:(与本条款对应的体系文件《质量手册--4.1.3管理体系覆盖所有场所》)条文解读准则条文:4.管理要求

4.1组织4.1.3(2)

该条款包含了四层含义:

1.司法鉴定机构建立的管理体系,不仅应当在其固定场所中能够有效运行,在临时或可移动的设施中,也应同样按其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贯彻实施;

2.司法鉴定机构管理体系的各项要求,只要是在该机构从事司法鉴定的所有场所,都是同等有效的;

3.有在临时或可移动的设施中开展司法鉴定任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建立在离开固定场所实施管理体系的程序要求。

4.分支机构应当单独进行资质认定。条文解读准则条文:4.管理要求

4.1组织4.1.4(1)

4.1.4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有与其所从事鉴定活动相适应的司法鉴定人员。

司法鉴定人只能在一个司法鉴定机构中执业。

解读:(与本条款对应的体系文件《质量手册--4.1.4人员配备》)条文解读准则条文:4.管理要求

4.1组织4.1.4(2)

司法鉴定机构是从事司法鉴定的检查机构,必须配备与其技术要求相适应的司法鉴定人员和管理人员。相适应的含义包括以下内容:

专业:司法鉴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应当与工作相适应,即这些人员所学习的专业、工作经历和技术业务能力应符合工作需要;

操守:司法鉴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应适应符合工作要求;

条文解读准则条文:4.管理要求

4.1组织4.1.4(3)

人员和资格:

司法鉴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数量应当与工作相适应。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规定:每项司法鉴定业务有3名以上司法鉴定人,申请国家级资质认定的机构所申请的司法鉴定执行业类别业务领域中,每个类别拥有5个以上鉴定人,其中至少一名副高以上人员。

申请省级资质认定的机构所申请的司法鉴定执行业类别业务领域中,每个类别拥有3个以上鉴定人,其中至少一名中级职称以上人员。

司法鉴定人只能在一个司法鉴定机构中执业。条文解读准则条文:4.管理要求

4.1组织4.1.5(1)

4.1.5司法鉴定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以鉴定活动及其出具的数据和结果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参与任何有损于鉴定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动。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有措施确保其人员不受任何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行政、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并防止商业贿赂。

司法鉴定机构所在组织从事司法鉴定以外的业务活动,应当明确司法鉴定与该组织其他业务的关系。

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员应当依法进行回避。

解读:(与本条款对应的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第二章公正性和质量承诺《程序文件—保证独立性、公正性和诚实性程序》)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管理要求

4.1组织4.1.5(2)

个人隐私:某些司法鉴定机构在司法鉴定中,掌握了个人隐私,作为依法设立并经资质认定合格的司法鉴定机构,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严格保守秘密。

工作程序:司法鉴定机构要结合自身的工作范围和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保密措施,从收样和样品管理直到报告发出,其间知悉的所有信息,都应有严格的保密要求和控制程序。机构还应以明示承诺的方式告知被鉴定方:司法鉴定机构负责履行保密义务,违反规定将承担由此而造成的损失乃至法律责任。

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

第四章4.管理要求4.1组织4.1.6(1)

4.1.6司法鉴定机构及其人员对其在鉴定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及个人隐私负有保密义务。

解读:(与本条款对应的体系文件《质量手册4.1.6保密》《程序文件—保密和回避程序》)

公证数据:司法鉴定机构的保密义务是基于数据和结果的性质和作用决定的,这些数据和结果在鉴定方面具有证明的作用,作为公证数据将产生法律后果,其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要求司法鉴定机构必须负有保密的义务;条文解读

第四章4.管理要求4.1组织4.1.6(2)

个人隐私:某些司法鉴定机构在司法鉴定中,掌握了个人隐私,作为依法设立并经资质认定合格的司法鉴定机构,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严格保守秘密。

工作程序:司法鉴定机构要结合自身的工作范围和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保密措施,从收样和样品管理直到报告发出,其间知悉的所有信息,都应有严格的保密要求和控制程序。机构还应以明示承诺的方式告知被鉴定方:司法鉴定机构负责履行保密义务,违反规定将承担由此而造成的损失乃至法律责任。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管理要求4.1组织4.1.7(1)

4.1.7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明确其组织和管理结构,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包括其与外部组织的关系。

解读:(与本条款对应的体系文件《质量手册--4.1.7组织机构》)

组织结构是司法鉴定机构为实现质量方针、目标所进行的职权设计,它是从整体的角度正确处理司法鉴定机构上下级和同级之间的职权关系,把质量职权合理分配到各个层次及部门,明确规定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具体职责,建立集中统一、步调一致、协调配合的职权结构。为完成规定的各项质量职能,司法鉴定机构需设立必要的管理和技术部门,在设计中必须做到职责分明、关系清楚、接口正确。

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管理要求4.1组织4.1.7(2)

内部结构:为明确表示组织的隶属关系和各部门的相互关系,司法鉴定机构应分别建立鉴定管理部门和鉴定实施部门,绘制内、外组织机构框图。内部组织机构框图应根据实验的功能、特点、大小等因素来确定,该框图架构应与岗位责任制的设定一致;

为了表明管理工作、技术工作、支持服务与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需划出质量要素职能分配表。

附件7管理职责分配表

外部结构:外部机构框图应当正确显示司法鉴定机构的外部关系,即司法鉴定机构在系统或母体中的位置以及和外部管理机构的相互关系。

附件1组织结构图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管理要求4.1组织4.1.8(1)

4.1.8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应当有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其设立组织的任命文件,司法鉴定机构法定代表人兼任机构负责人的除外。

司法鉴定机构的技术管理者、质量负责人及各部门主管应当有任命文件。机构负责人和技术管理者的变更需报资质认定发证机关备案。

解读:(与本条款对应的体系文件《质量手册--4.1.8人员任命和权力委派》)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管理要求4.1组织4.1.8(2)

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技术管理者及各部门负责人有任命有文件。

上级任命:有上级单位的司法鉴定机构,其机构负责应经上级单位任命,即赋予其履行管理的职责,二是明确其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义务。无上级主管部门的民间机构,其机构负责即是该机构的法定代表人,这是在登记注册时早已明确的,理所当然由该法定代表人承担法律责任。

授权的部门确认:机构负责和技术管理者的变更需报发证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确认。无论司法鉴定机构有无上级单位,凡取得司法鉴定机构资格认定的,都应接受资质认定主管部门的监督,作为司法鉴定机构的机构负责人和技术管理者的变更需报发证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备案确认。

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管理要求4.1组织4.1.9(1)

4.1.9司法鉴定机构应当规定对鉴定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并指定机构负责人、技术管理者、质量负责人的代理人。

解读:(与本条款对应的体系文件《质量手册--4.1.8人员任命和权力委派,4.1.11岗位职责》)

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管理要求4.1组织4.1.9(2)

司法鉴定机构应明文规定对司法鉴定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

管理人员:是指从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起,所有对质量、技术负有管理职责的人员。

操作人员:是指具体从事技术鉴定的人员,包括直接从事司法鉴定的司法鉴定人(经过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并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人员)和司法鉴定人员(直接参加司法鉴定活动的司法鉴定人和技术辅助人员)。也包括间接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

人员代理:司法鉴定机构还应明确规定,在机构负责人、技术管理者和质量负责人不在时,由代理人行使其职权,以确保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正常进行不受影响。

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管理要求4.1组织4.1.9(3)

人员任命:司法鉴定机构应有下列人员:

机构负责人、

质量负责人、

技术管理者

授权签字人

监督人员

内审员

各部门负责人

以上人员应有任命有文件。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管理要求4.1组织4.1.10(1)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由熟悉鉴定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司法鉴定人员进行监督。

解读:(与本条款对应的体系文件《质量手册--4.1.11.6质量监督员职责》)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管理要求4.1组织4.1.10(2)

该条款是对监督人员的要求,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监督人员的资质:对监督人员应有资质要求,由熟悉各项司法鉴定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担任;

监督人员的职责:当发现司法鉴定工作已经发生偏离,数据和结果已显然不可靠时,有权要求操作人员立即中止司法鉴定继续进行;由于上述要求,司法鉴定机构在配置监督人员时,比例应当恰当,监督人员最好由具有一定管理权限的人员担任为宜。

监督工作的重点:监督的重点是司法鉴定的现场和操作过程,关键的环节、主要的步骤、重要的司法鉴定任务以及新上岗的人员;

监督的文件:司法鉴定机构开展监督工作要有监督计划,突出监督重点,做好监督的记录。监督工作情况纳入管理评审的输入。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管理要求4.1组织4.1.11(1)

4.1.11司法鉴定机构的技术运作由技术管理者全面负责。技术管理者应当具有司法鉴定机构运作方面相应的资格或者经历,是在编人员或者与司法鉴定机构签署聘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的人员。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赋予其能够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职责和权力。

解读:(与本条款对应的体系文件《质量手册--4.1.11.2技术负责人职责、4.1.11.3质量负责人职责》)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管理要求4.1组织4.1.11(2)

技术管理者:司法鉴定机构应有技术管理者,技术管理者是司法鉴定机构特别重要和关键的岗位,技术管理者对技术工作负全责,此外,技术管理者还要确保机构运作质量所需的资源。因此,技术管理者在资格、能力、经验上要符合要求。

质量负责人:司法鉴定机构还应设置一名质量负责人,全面负责管理体系及其有效运行。质量负责人不一定是机构的领导层人员,但应赋予其在任何时候都能保证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遵守的责任和权力。在小型司法鉴定机构或人数较少的机构中,质量负责人也可以由技术管理者兼任。

质量负责人、技术管理者应有长期聘用合同,长期是指至少不得少于一个评审周期(3年)。

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2管理体系(1)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按照本准则建立和保持与其鉴定活动相适应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应当形成文件,阐明与鉴定质量相关的政策,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使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并有效实施。

解读:(与本条款对应的体系文件《质量手册—2.2质量方针;2.3质量目标;4.2管理体系》)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2管理体系(2)

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概念:“体系”是对有关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方面通过系统性的优化整合为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以增强其整体的系统性、部门间的协调性和运行的有效性。

管理体系包括两大部分: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

管理体系有二个重要功能:1.控制2.记录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2管理体系(3)

总体要求:建立管理体系的总要求。机构应建立与自身的司法鉴定相适应并能够保证其公正性和独立性的管理体系。

首先,司法鉴定机构要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鉴定任务、活动范围和顾客的需求,制定与司法鉴定机构自身实际相符合、具有宗旨作用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确定实现目标所必需的过程和职责;

确定和提供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规定使每个过程受控的方法,即编制相关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应用以上程序检查每个过程实施的有效性;确定防止和消除不符合并其产生原因的措施。

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2管理体系(4)

体系文件:

体系应形成文件。体系文件主要由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表格报告及质量记录等质量文件构成。

体系文件应向机构全体人员宣贯,通过培训使他们理解并贯彻执行,以达到确保机构鉴定质量的目的;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3文件控制(1)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建立并保持文件编制、审核、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的控制程序,包括描述如何更改和控制保存在计算机系统中文件的,确保在所有相关场所,相关人员均可以得到所需文件的有效版本。

解读:(与本条款对应的体系文件《程序文件--文件控制程序》)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3文件控制(2)

什么文件受控:文件控制的目的是防止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受控文件仅包括外来文件中的方法文件和体系文件,不是所有的文件都要受控。

唯一性编号:受控文件是否有唯一性编号,要有发放清单和发放签收记录,作废文件要及时收回。(见表格受控文件清单、受控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3文件控制(3)

受控文件不是盖一个“受控”章即可,要求有:

(1)受控文件清单;

(2)受控文件发放和回收记录表,受控文件要有“发放号”;

(3)作废文件要及时收回;

(4)一般不允许合订本受控。

(5)文件的复印件是否可以作为受控文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没有文件对此作出明确规定,但要确保该文件与原版一致。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3文件控制(4)

定期审核:实验室应采取措施,对标准实施不间断的跟踪,定期对标准技术规范进行清理和检查。在用标准要定期审核,确认是现行有效的。在用标准,要有定期的文件查新记录。

受控文件的使用:工作现场应能够得到相应文件的现行版本的受控文件;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3文件控制(5)

标准发生变化后应进行证实

(1)证实要在程序文件中有具体的规定;

(2)要有证实的记录,其包括:(见表格1301)

①明确变化后检测和/或校准项目的标准;

②证实人员的适应性,培训检测人员;

③证实设备的适应性,配备适合的仪器、设备和试剂等

④证实记录/报告格式的适应性,审查和修改原始记录和报告格式;

⑤证实相应的作业指导书的适应性,审查和修改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⑥如果有必要。应按照新方法,组织比对验证试验,证实其结果符合标准要求;

(3)完成证实后,填写:《表10实验室资质认定标准变更申请审批表》,报省局认证处批准。

(4)如果检验方法、技术指标或参数提高,实验室必须新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才能满足标准要求,属于检验性质发生变化。应该按新项目进行评审。

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4外部信息(1)

4.4.1司法鉴定机构应当独立完成司法鉴定协议书中要求的鉴定工作。

4.4.2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有对外部信息的完整性和采用程度进行核查或者验证的程序。

4.4.3司法鉴定机构使用并作为鉴定依据的外部信息,应当由委托人提供或者同意。

4.4.4采用的外部信息应当在司法鉴定文书中注明。

解读:(与本条款对应的体系文件《程序文件—外部信息管理程序》)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4外部信息(2)

外部信息通常是鉴定材料的一部分,甚至对于鉴定活动能否得以顺利开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作用,因此,程序上外部信息首先应通过委托方质证、同意、然后从委托方处办理规范登记手续移交获取。

外部信息的种类:外部信息是指那些可能被司法鉴定机构作为鉴定依据的外部检测、检查货其他与鉴定相关的信息。例如:法医损伤程度鉴定过程中,除了直接检查、测量,还可能依据医院病历、CT影像资料,货其他检查、检测结果。这些就是外部信息。

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4外部信息(3)

外部信息的质证:在司法鉴定实践中,对于当事人一方委托举证鉴定、外部信息的获取应当获得当事人的同意和提供。但鉴于一方当事人委托鉴定的高风险性,原则上应慎重对待当事人委托鉴定。对于法院委托的司法鉴定,外部信息必须经法庭质证后,经法院提交获取,鉴定机构不得从任何一方当事人处获取未经法庭质证的外部信息。

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4外部信息(4)

外部信息的采用:对于外部信息,不能不加分析而直接应用,要对其进行核查或验证,保证外部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一般,采用的外部信息要考虑以下因素:作出外部信息架构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信誉度;是否有事实作为依据;结果判断是否有科学依据;是否符合事物的一般规律;外部信息是否和其他证据能相互印证。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4外部信息(5)

外部信息的标注:司法鉴定机构应在鉴定文书中注明所采用的外部信息。

司法鉴定机构应制定外部信息管理程序:司法鉴定机构应识别鉴定活动中可能应用外部信息的种类,符合鉴定要求的外部信息应满足的条件,在鉴定档案中保留所采用的外部信息(可以是复印件)及其质证和核查的记录。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5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1)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建立并保持对鉴定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选择、购买、验收和储存等的程序,以确保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

解读:(与本条款对应的体系文件《程序文件--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程序》)

采购服务和供应品的概念分别是:采购服务包括采购校准和计量检定服务;采购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的设计生产制造安装维护保养等服务,采购培训教育服务。采购供应品包括司法鉴定机构所需仪器设备和消耗性材料。

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5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2)

采购程序:司法鉴定机构应制定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程序,包括选择合格的检定或校准的服务方、仪器设备和消耗性材料的供应方和对购买、验收、存储和不合格品的处理规定等内容。

供应品的验收:对供应品、试剂和消耗性材料应有验收要求。验收是对采购品控制的一个必要环节,只有经检查,证实采购品符合相关要求后才能投入使用。验收有多种方式,如现场检验,进货检验,查验供应商的合格证据等,对采购的仪器设备进行计量检定和校准是最有效的验收。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5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3)

外部量值溯源服务的采购:联系有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把设备送该机构进行检定/校准。

1.评价量值溯源服务供应商的资质

收集计量机构的资质证明材料,对其检定/校准能力进行评审,并将有资质和能力的机构纳入合格量值溯源服务商的的名单。(见表格供应商评审表、合格供应商登记表)

不能只是收集了服务商的资质即可,应对其能力(准确度等级和测量范围)进行评审,要具体落实到检定/校准能力附表的条款,服务供应商有义务提供相关资料。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5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4)

什么是有资质的量值溯源服务供应商

根据《CNAS-GL04量值溯源要求》的实施指南的规定:

1)承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依法设置的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如: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国家区域计量测试中心等)在授权范围以内出具的检定/校准证书。

2)承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依法授权的专业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如:国家纺织计量站等)在授权范围以内出具的检定/校准证书。

3)承认符合《计量法》的各行业计量主管部门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出具的检定/校准证书。

4)承认符合《计量法》要求的,境内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和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出具的检定证书。

5)承认经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具备资格的机构提供的有证标准物质和有证标准样品。

6)承认认可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提供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5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5)

7)承认APLAC(亚洲太平洋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MRA(相互承认协议)成员认可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提供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

8)特殊情况下,当溯源至国家计量基(标)准不可能或不适用时,承认可溯源至公认实物标准,或通过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等途径提供的溯源性证明。

9)不承认未获认可的校准实验室出具的校准证书和获认可的校准实验室在认可范围以外出具的校准证书。

10)不承认未经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出具的检定/校准证书和测试报告。

11)不承认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在授权范围以外出具的检定证书和测试报告。

12)不承认无证或不能说明有效性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6鉴定委托和司法鉴定协议书评审(1)

4.6.1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建立并保持评审鉴定委托和司法鉴定协议书的程序。

4.6.2司法鉴定机构决定受理鉴定委托的,应当与委托人签订司法鉴定协议书,协议书内容除司法行政机关要求外,应当包括鉴定选用的方法、标准,鉴定时限,鉴定结束后需退还的鉴定材料及退还方式,以及鉴定过程中的风险告知等。

4.6.3修改已签订的司法鉴定协议书,应当重新进行评审;修改内容需双方书面确认,并通知本机构相关人员。

解读:(与本条款对应的体系文件《程序文件--鉴定委托和司法鉴定协议书评审程序》)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6鉴定委托和司法鉴定协议书评审(2)

鉴定委托和司法鉴定协议书是“当事人之间为明确各自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而达成的共同遵守的协议”。

司法鉴定机构只有充分、真实了解委托方的要求,才能准确实施鉴定,签订协议书对于司法鉴定机构而言,是合理规避司法风险(主要是引发投诉和诉讼)的最佳时机和手段。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6鉴定委托和司法鉴定协议书评审(3)

协议书评审程序:司法鉴定机构应建立鉴定委托和司法鉴定协议书评审程序,程序至少要包括以下几点:

1)明确鉴定委托受理的范围和鉴定方法,应与获授权的鉴定业务范围相一致。

2)鉴定机构可考虑本机构有能力开展的具体鉴定项目和采用的鉴定方法适当文件化(形成格式化文件),便于与委托人沟通。

3)明确实施评审人员的资质要求或授权范围。对例行的简单的项目的和重复性的例行工作评审,由负责评审的工作人员评审即可,可采用格式化的评审格式进行。对于复杂的和非常规的鉴定委托,应与委托人签订更详细的委托书。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6鉴定委托和司法鉴定协议书评审(4)

4)司法鉴定机构决定受理委托的,应与委托人签订司法鉴定协议书,协议书的内容除依据司法部《司法鉴定协议书范本》外,还要求必须有以下内容:

鉴定材料状态描述、接收、登记和鉴定结束后需退还鉴定材料内容及方式的相关说明。

鉴定选用的方法、标准。

鉴定时限

鉴定过程中可能的风险。

5)针对司法鉴定协议书修改和偏离等情况,应有明确的要求,鉴定工作开始后,需要修改协议书的,应重新进行评审,修改的内容应得到双方的确认。所修改的内容应通知受影响的本机构有关部门和人员,协议书的偏离应得到委托人的书面同意。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7投诉(1)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投诉处理程序,保存所有投诉及处理结果的记录。

解读:(与本条款对应的体系文件《程序文件--投诉的处理程序》)

接受投诉:投诉是委托人反映司法鉴定的服务质量、报告质量或结果的信息,不管这种信息是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投诉是委托人不满意或报怨的表达,是对服务行为、结果的不满意。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7投诉(2)

处理投诉: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制定处理委托人申诉和投诉的工作程序,明确规定处理申诉和投诉的责任部门,由该部门负责登记、立案、调研、核查和处理。

调查之后不应就事论事,司法鉴定机构既要向委托人作出明确的交待,自身还应当就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要把处理投诉作为司法鉴定机构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契机。

材料归档:处置投诉和申诉的所有材料应全部归档。如涉及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或报告的正确性,司法鉴定机构应及时纠正或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及时安排附加审核。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1)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通过实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等持续改进其管理体系。

司法鉴定机构对发现的不符合工作应当采取纠正措施,以防止类似不符合事项的再次发生;对潜在不符合事项应当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不符合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并改进。

解读:(与本条款对应的体系文件《程序文件--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程序》)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2)

分析原因:每次发生不符合都应及时纠正,但不一定马上采取纠正措施。应在分析不符合的原因、类型基础上,并充分地了解不符合可能涉及的其它相关因素。比如,是委托人要求不明确,作业指导书不合理,在用标准是否现行有效,过程控制不当,操作不符合程序规定,引用参数不准确,操作者不具备相应技能、缺乏培训等。

经综合考虑,找出过程改进的重点,再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实施纠正措施是要有投入的,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的多少与问题大小、风险程度高低相适应,要权衡风险、利益和成本,以确定最佳的纠正措施。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3)

纠正措施的验证:为了评价纠正措施的有效性,机构应对实施纠正措施的全过程进行监控,相关责任部门应进行跟踪。有问题及时向质量负责人反映,纠正措施完成后还应当进行验证。验证内容包括:是否按商定日期完成;完成后的效果;验证是否进行记录;记录是否妥善保存。

预防措施:为了防止潜在的不符合、缺陷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发生,机构应采取预防措施,消除其原因,减少类似不符合工作发生的可能性。预防措施同样是保证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活动。

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4)

持续改进:机构应按照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要求,不断寻求进一步改进的机会,并采取适当的改进方式,通过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进行数据分析、应用审核结果等途径,改善报告的质量和提高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并在管理评审中评价改进效果,确定新的改进目标和改进的决定。

不符合项举例见P153

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见P94

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9记录(1)

4.9.1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建立和保持记录控制程序。

4.9.2司法鉴定人员在鉴定过程中应当进行实时记录并签字。记录的内容应当真实、客观、准确、完整、清晰,有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其能够再现或者对鉴定活动进行正确评价。

4.9.3司法鉴定机构的审核、管理评审、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等质量记录,原始观测记录、导出数据、鉴定文书副本等技术记录应当归档并按规定期限保存。记录的文本或者音像载体、电子存储介质应当妥善保存,避免原始信息或者数据的丢失或者改动,并为委托人保密。

解读:(与本条款对应的体系文件《程序文件--记录控制程序》)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9记录(2)

记录是“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具体说,就是提供证据的文件。机构应保持相关记录,以提供鉴定活动符合要求和管理体系有效运作的证据。

分类:记录分为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两大类。

质量记录: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如内审、管理评审、投诉和申诉、分包审核、纠正和预防措施等。

技术记录:进行鉴定所得的数据和相关信息的记载,也是司法鉴定过程各种参数产生的原始信息。技术记录可包括原始记录表格、合同、工作单、业务手册、工作笔记、控制图、报告/证书、委托人信函、文件和反馈。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9记录(3)

程序:司法鉴定机构应制定记录控制程序,规定记录的标识、收集、检索、存取、归档、贮存、维护和处置要求。

保存:记录的存放环境和设施应防止损坏、变质、丢失,并便于查阅。机构应根据记录的重要性规定适当的保存期限。记录的保存方式也应当有所不同,如电子形式的记录就有其特殊要求。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9记录(4)

保密:记录的存放应符合保密要求。对以电子形式存储的记录、数据是鉴定过程的结果,应当为委托人保密。硬拷贝形式的数据或计算机的鉴定数据必须是原始的,不能随意改动,以作可信的档案数据。

电子记录:应用计算机自动化采集数据,应坚持硬盘备份、定期刻录、电子签名三项措施。即硬盘应有备份,应使数据安全并可恢复;硬盘中的数据应应定期刻录为光盘,防止有可能在鉴定后使记载的数据被改动;使用计算机操作鉴定校准人员和复核人员,应实施电子签名,并对自己的输入密码保密。还应有措施防止非授权人接触计算机和更改其软件。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9记录(5)

充分的信息:每项鉴定活动应包含足够的信息。如合同评审与委托人的要求、样品识别和接收条件,抽样细节,样品准备,样品的接收和鉴定日期,所用方法和任何偏离,所用设备和校准,环境条件,原始数据和任何计算,观察、评论或结论,鉴定、复核人员的识别与日期,报告等。

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9记录(6)

记录的原始性:记录必须坚持原始、真实、及时的项原则,观察结果、数据和计算应在工作时及时记录,不可追记和补记,原始记录要客观、如实、规范、准确,并能加以识别。

误记的更改:对记录更改的要求。一旦出现误记,应规范更改,更改应以划改方式,不要涂擦,也不能用涂改液。应把正确值写在旁边,加盖更改人条章或签名。

对于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规定类似措施,防止原始数据丢失或随意更改。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9记录(6)

记录的原始性:记录必须坚持原始、真实、及时的项原则,观察结果、数据和计算应在工作时及时记录,不可追记和补记,原始记录要客观、如实、规范、准确,并能加以识别。保存的记录不可更改。

误记的更改:对记录更改的要求。一旦出现误记,应规范更改,更改应以划改方式,不要涂擦,也不能用涂改液。应把正确值写在旁边,加盖更改人条章或签名。

对于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规定类似措施,防止原始数据丢失或随意更改。

文件和记录的关系(P97)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10内部审核(1)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根据计划和程序,定期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内部审核每12个月不少于1次。在12个月内,内部审核活动应当覆盖到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所有场所和所有活动,包括现场目击。

内部审核人员应当经过培训并确认其资格,资源允许时,内部审核人员应当独立于被审核的鉴定活动。

解读:(与本条款对应的体系文件《程序文件—内部审核程序》)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10内部审核(2)

内部审核,又称为第一方审核,是机构自己组织、用于内部目的审核方式,目的是验证机构的运作是否能持续符合质量体系和评审准则的要求。

程序:机构要制定内部审核的书面程序。内审程序通常包括:目的、范围、职责、内审的组织、内审的基本要求、内审员的确定与责任、内审计划、内审的基本步骤、方法及要求、内审的分析与记录、内审报告的处理、跟踪审核等。内审程序是内部质量审核各项活动的指导和规定。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10内部审核(3)

内审的依据:评审准则,体系文件,方法文件

内审的时机:内审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一年至少进行一次,内审计划包括年度计划(集中式和滚动式)和专项审核计划(每次审核的具体活动计划、跟踪审核计划、附加审核计划等)。

内审的范围:内审的范围应覆盖质量体系的全部要素、司法鉴定机构的各部门和鉴定活动的全过程,关键过程或部门应加强审核频次。

参加内审的人员:内审由质量负责人组织进行,内审工作应坚持客观性、独立性和系统方法三个核心原则。由经过培训、具备资格的人员执行,只要资源许可,内审员应独立于所在部门的审核活动。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10内部审核(4)

不符合:如果内审发现对质量体系运作的有效性或对鉴定结果的正确性产生怀疑时,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如已对委托人产生不利影响应及时书面通知委托人。

内审的记录:对内审中的所有活动均应记录。实施内审所形成的所有记录(包括内审计划、检查表、现场内审记录、不符合项报告、各种表格以及内审程序、内审报告、纠正措施验证报告等)。内审结果应按要求整理,形成报告。

注:内审检查表见P149

纠正/纠正措施: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纠正/纠正措施,并实施跟踪与监督,保证纠正、反馈系统灵敏有效。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10内部审核(5)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根据计划和程序,定期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内部审核每12个月不少于1次。在12个月内,内部审核活动应当覆盖到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所有场所和所有活动,包括现场目击。

内部审核人员应当经过培训并确认其资格,资源允许时,内部审核人员应当独立于被审核的鉴定活动。

解读:(与本条款对应的体系文件《程序文件—内部审核程序》)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10内部审核(6)

内审中的不符合项是如何分类的?

(1)体系性不符合

体系性不符合是指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与有关法律法规、认可准则、合同等的要求不符。例如,某实验室未建立处理抱怨(申投诉)程序等。

(2)实施性不符合

实施性不符合是指未按文件规定实施。例如,某实验室对原始观测记录虽然规定了要包括多种信息,以便复现,但实际上环境条件、使用设备、测量方法等都未予记录,这就属于实施性的不符合。

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10内部审核(7)

(3)效果性不符合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虽然符合认可准则或其他文件要求,但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文件规定不完善、原因分析不到位等都会导致效果性不符合。例如,实验室都按文件规定在运行,但质量目标未实现;纠正措施采取了,但是类似问题继续发生等,这种不符合称为效果性不符合。

条文解读

准则条文:4.10内部审核(8)

内部审核记录包括哪些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