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170-2015 变电站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_第1页
DL/T 5170-2015 变电站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_第2页
DL/T 5170-2015 变电站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_第3页
DL/T 5170-2015 变电站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_第4页
DL/T 5170-2015 变电站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3.020

P13

备案号:J2022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1702015

代替DLT51702002

变电站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forinvestigationofgeotechnical专用

engineeringofsubstation

人人文库

2015-04-02发布2015-09-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变电站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forinvestigationofgeotechnical

engineeringofsubstation

DL/T5170—2015

代替

DL/T5170—2002专用

主编部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年月日

:201591

人人文库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5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变电站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

DL/T5170—2015

代替

DL/T5170—2002专用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网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号国宏大厦座层

:11C3

邮政编码电话发行部

:100038:(010)63906433()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北京市科星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印张千字

850mm×1168mm1/32499

年月第版年月第次印刷

201581201581

印数册

1—5000

人人文库统一书号

:1580242·696

定价元

:36.00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侵权举报电话

:(010)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

国家能源局

公告

2015年第3号

依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

试行及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能局科技号有关规定

()〉》(〔2009专用〕52),

经审查国家能源局批准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第

,《

部分安全壳用锻件等项行业标准其中能源标准

31:15Mn》203,

项和电力标准项现予以发布

(NB)106(DL)97,。

附件行业标准目录

国家能源局

2015年4月2日

附件:

人人文库行业标准目录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

……

变电站岩土工程勘

DL/TDL/T

185测技术规程2015-04-022015-09-01

5170—20155170—2002

……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

《2010

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号的要求标准编制

()》(〔2010〕320),

组认真总结近年全国各地变电站特别是特高压变电站换流站

,、、

地下变电站等岩土工程勘测实践经验吸取相关科研成果并广泛

,,

征求有关设计和设计管理单位意见对原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

,《

术规程进行了修订

》DL/T5170—2002。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变电站各

:,,,

勘测阶段工作要求地下变电站勘测换流站勘专用测专门岩土工程

,,,

和特殊性岩土勘测地下水勘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原体试

,,、,

验现场检验岩土工程分析勘测成品等

,,,。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标准体系按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号

1.《》(〔2008〕182)

编制在保证与相关标准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对引用标准的内容

。,

进行了删减使得本标准内容更简练可操作性更强

,,;

增加了总则和术语和符号

2.“”“”;

在基本保持原标准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地下水原体试验

3.,、

两章内容

增加人人文库了变电站换流站等特高压工程岩

4.1000kV、±800kV

土工程勘测的技术要求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

增加了土壤电热参数测试的技术内容

5.、;

删减修订了原标准中的部分资料性附录和部分规范性

6.、

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替代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

,《》

DL/T5170—2002。

·1·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由

,,

能源行业发电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电力

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

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至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地

。,(

址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号邮政编码

:65,:100120)。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

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高文龙贾剑邓南文艾传井陆武萍

孟庆辉赵春宏彭玉环专用贾宁闫洪军

金永军张磊湛川

主要审查人:王中平汪海霞王静袁立江余小奎

曾渠丰刘厚健李世柏李彦利何民

刘珍岩汪宝明赵书明任亚群邵长云

廖爱平马海毅杨彰智孙茂前严福章

张凤安

人人文库

·2·

目次

总则…………………

1(1)

术语和符号………………

2(2)

术语……………………

2.1(2)

符号……………………

2.2(2)

基本规定…………………

3(3)

变电站各勘测阶段工作要求……………

4(6)

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

4.1(6)

初步设计阶段勘测…………专用……………

4.2(8)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

4.3(11)

地下变电站勘测…………

5(13)

换流站勘测………………

6(16)

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

6.1(16)

初步设计阶段勘测………

6.2(17)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

6.3(18)

专门岩土工程和特殊性岩土勘测………

7(21)

活动断裂………………

7.1(21)

地震效应………………

7.2人人文库(22)

岩溶……………………

7.3(23)

边坡……………………

7.4(26)

采空区…………………

7.5(29)

填方工程………………

7.6(29)

桩基工程………………

7.7(30)

地基处理工程……………

7.8(32)

特殊性岩土……………

7.9(34)

·1·

地下水………………

8(40)

地下水的勘测要求及方法………………

8.1(40)

地下水作用的评价………

8.2(41)

勘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

9、(43)

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9.1(43)

勘探与取样……………

9.2(44)

原位测试………………

9.3(45)

室内试验………………

9.4(46)

土壤电热参数测试……

9.5、(47)

原体试验…………………

10(50)

现场检验…………………

11(52)

岩土工程分析……………

12(54)

一般规定…………………专用……………

12.1(54)

岩土参数分析…………

12.2(55)

地基基础分析评价……

12.3(56)

勘测成品…………………

13(58)

附录边坡容许坡度值……

A(60)

附录原位测试方法适用条件及应用范围……………

B、(62)

本标准用词说明………………

(64)

引用标准名录…………………

(65)

附条文说明…………………

:人人文库(67)

·2·

Contents

………

1Generalprovisions(1)

………

2Termsandsymbols(2)

…………………

2.1Terms(2)

………………

2.2Symbols(2)

………

3Basicrequirements(3)

…………

4Tasksandrequirementsateachdesignstage(6)

…………………

4.1Feasibilitystudystage(6)

……专用……………

4.2Preliminarydesignstage(8)

……

4.3Constructiondocumentsdesignstage(11)

………………

5Investigationofundergroundsubstation(13)

………

6Investigationofconverterstation(16)

…………………

6.1Feasibilitystudystage(16)

…………………

6.2Preliminarydesignstage(17)

……

6.3Constructiondocumentsdesignstage(18)

7Investigationofspecialgeotechnicalengineeringand

……

specialrockandsoil(21)

……………………

7.1Fault(21)

人人文库……………

7.2Seismiceffect(22)

……………………

7.3Karst(23)

……………………

7.4Slope(26)

…………

7.5Mined-outarea(29)

…………………

7.6Filling(29)

…………

7.7Pilefoundation(30)

………

7.8Groundtreatment(32)

·3·

……

7.9Specialrockandsoil(34)

………

8Undergroundwater(40)

………………

8.1Requirementsandmethods(40)

………………

8.2Evaluationonactionofundergroundwater(41)

……………

9Exploration,in-situtestsandindoortests(43)

………………

9.1Engineeringgeologicalsurveyandmapping(43)

………………

9.2Explorationandsampling(44)

……………

9.3In-situtests(45)

……………

9.4Indoortests(46)

9.5Measurementofelectricalandthermal

………

parametersofsoil(47)

…………

10Prototypetests(50)

…………专用……………

11On-siteinspection(52)

12Analysisofgeotechnicalengineering(54)

…………………

12.1Generalrequirements(54)

……

12.2Analysisofgeotechnicalparameters(55)

12.3Analysisandevaluationoffoundation(56)

…………

13Investigationfinishedproduct(58)

………………

AppendixAAllowableslopratioofslope(60)

AppendixBMethods,applicationconditionand

………………

appliedrangeforin-situtests(62)

………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64)

人人文库……

Listofquotedstandards(65)

………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67)

·4·

1总则

1.0.1为了在变电站岩土工程勘测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

法规和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提高

,、、、、

效益确保质量制定本标准

、,。

1.0.2本标准适用于电压等级为新建改

110(66)kV~1000kV、

建扩建的变电站包括开关站串补站地下变电站和换流站等的

、,、、

岩土工程勘测

1.0.3变电站岩土工程勘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专用

人人文库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地下变电站

undergroundsubstation

将主变压器高压配电装置和主控制室等主要设施布置在地

下的变电站

2.1.2接地极

earthelectrode

直流输电系统为实现以陆地或海水为回路回流至换流站

直流电压中性点而在距每一端换流站一定距离设置的接地装置

和设施专用

2.1.3接地环

earthingpathoffeedingrod

接地极馈电元件的布置路径

2.2符号

c黏聚力

———;

C回弹指数

S———;

d桩身直径

———;

e孔隙比

———;

K静止土压力系数

0———人人文库;

Φ内摩擦角

———。

·2·

3基本规定

3.0.1变电站岩土工程勘测应分析评价站址稳定性查明影响建

站的不良地质作用以及站内各建构筑物地段的岩土类型工程

,()、

性质和地下水条件等通过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为站址选择场

,,、

地整治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

3.0.2变电站场地宜分为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和简单场地

、,

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划为复杂场地

,:

1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专用

);

2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

);

3地形地貌复杂

);

4岩土种类多性质变化大需做处理或分布有严重湿陷

),,,、

膨胀盐渍多年冻土等特殊性岩土以及其他需做专门

、、,

处理的岩土

5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水及其他水文地质条件

)、

复杂需专门研究的场地

,。

2除复杂场地和简单场地以外的建筑场地宜划为中等复杂

场地

。人人文库

3符合下列所有条件时宜划为简单场地

,:

1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

);

2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

);

3地形地貌简单

);

4岩土种类单一均匀性质变化不大无特殊性岩土

),,,;

5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

)。

3.0.3变电站建构筑物结构安全等级应按表的规定

()3.0.3

·3·

确定

表3.0.3变电站建(构)筑物结构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建构筑物名称

()

及以上变电站串补站换流站的主要结构如主控通信

500kV、、(

一级楼及以上屋外配电装置构架及设备支架串补平台阀厅

,500kV,,,

主辅控制楼及以上室户内直流场等

、,500kVGIS,)

二级除一级以外的其他建构筑物

()

3.0.4根据变电站内建构筑物的结构安全等级和场地复杂程

()

度应按下列条件划分岩土工程勘测等级

1甲级为复杂场地或含建构筑物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的

,()

项目

2乙级为除勘测等级为甲级和丙级的项目

3丙级为建构筑物结构安全等级为二专用级且为简单场地

()。

3.0.5变电站岩土工程勘测阶段的划分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可

划分为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当工

、。

程规模较小总平面布置基本确定场地条件简单且已有建筑经验

、、

时勘测阶段可合并

,。

3.0.6可行性研究阶段之前的规划选站勘测应通过搜资及踏勘

对拟选站址的稳定性和岩土条件作出初步评价

3.0.7对于位于复杂场地或有特殊要求的重要建构筑物必

,(),

要时尚应进行施工勘测

3.0.8变电站岩土工程勘测应根据勘测任务书或委托书要求编

制勘测大纲人人文库大纲编制工作宜符合下列要求

。:

1搜集分析已有资料踏勘站址初步了解站址的工程地质

,,

条件

2了解变电站内建构筑物特点及设计要求明确勘测目的

(),

以及需解决的岩土工程问题

3确定勘测工作内容手段工作量及布置原则质量保证措

、、、

施设备配置工期计划和勘测成果要求等

、、;

·4·

4确定各项勘测内容的技术要求

3.0.9变电站岩土工程勘测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需要解决的

岩土工程问题采用适宜的勘测方法

,。

3.0.10岩土工程勘测所使用的试验仪器和设备应按有关规定进

行检定或校准所采用的应用软件应经过鉴定或验证

,。

3.0.11为检验地基处理桩基础或岩土治理等方案对场地的适

宜性提供技术参数优化设计方案确定施工工艺及检测方法宜

,,,,

进行原体试验

3.0.12岩土工程分析应贯穿于岩土工程勘测的全过程并根据

不同分析内容采用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

3.0.13对地基基础以及岩土的利用和改造方案的分析评价应考

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建构筑物结构类型因地制宜并应吸取

(),,

当地建筑经验专用

3.0.14岩土工程勘测报告应在岩土工程分析的基础上按不同

勘测阶段的要求对站址方案地基基础方案和岩土的利用与整治

,、

方案进行论证并提出建议对施工和运行期间可能产生的岩土工

,,

程问题进行分析预测

人人文库

·5·

4变电站各勘测阶段工作要求

4.1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

4.1.1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测应对各站址的稳定性和适宜

性作出最终评价初步确定地基类型预测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环境

,,

地质问题对拟选的站址方案进行比选推荐工程地质条件较优站址

,,。

4.1.2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测宜搜集下列资料

1地形图

1∶5000~1∶50000;

2区域地质地貌资料

、;

3区域地震及地震地质资料专用

4站址所在区域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质灾害调查等资料

、;

5矿产分布及开采情况地面变形及影响范围

,;

6本地区的建筑经验及相关技术标准

4.1.3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测应进行下列主要工作

1详细了解和分析站址的区域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情况对

站址区域稳定性作出最终评价提供站址的地震动参数

,;

2查明站址的地形地貌特征

3初步查明站址及附近不良地质作用并对危害程度和发展

趋势作出判断

人人文库;

4初步查明站址区的地层时代成因分布及主要物理力学

、、

性质地下水的埋藏条件以及场地土和水的腐蚀性

、,;

5调查站址附近区域矿产分布规划及开采情况分析采动

、,

对站址稳定性的影响并预测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

6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站址区土的标准冻结深度必要

,,

时提供土的最大冻结深度

7分析论证地基类型当需要进行地基处理或采用桩基础

·6·

时应对方案进行论证并提出建议

,,;

8根据工程条件提出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

,、

评估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工作的建议

4.1.4当年超越概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

5010%

g地震烈度大于或等于度时站址岩土工程勘测应符合下

0.10,Ⅶ,

列要求

1对于及以上变电站当站址附近存在全新活动断裂

220kV,

时应按本标准第节的规定评价断裂对站址稳定性的影响

,7.1,;

2划分建筑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

、、;

3分析评价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产生地震液化的可能性

4评价地震作用下岩土体发生滑坡塌陷或崩塌等的可能性

、;

5评价软土发生震陷的可能性

4.1.5对于复杂场地当存在影响站址场地稳专用定性的不良地质作

用时应进行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

4.1.6勘探点线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

1勘探点线的布置应控制拟建站址范围并兼顾总平面布置

、,;

2应按场地复杂程度布置勘探点简单场地宜按十字状或网

状布置中等复杂场地及复杂场地宜按地貌单元布置

,;

3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分界线地层走向线及地质构造线

、。

4.1.7勘探线数量及勘探深度宜根据变电站电压等级和场地复

杂程度按表的规定确定

4.1.7。

表4.1.7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探线数量及勘探深度

人人文库勘探线数量

电压等级勘探深度

简单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复杂场地

以下不宜少于条不宜少于条

330kV1210m~20m

不宜少于条不宜少于条

330kV~750kV2320m~25m

以上不宜少于条不宜少于条不宜少于条

750kV34525m~30m

注对于以下的变电站当已有资料满足勘测要求时可不布置勘探点

:1330kV,,。

分布特殊性岩土不良地质作用以及上述规定深度内遇基岩的站址勘探

2、,

线数量和勘探深度可适当调整

·7·

4.1.8根据站址内建构筑物的要求应评价采用天然地基的可

(),

能性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地基处理方法或桩基础选

,,

型进行评价并提出推荐意见

,。

4.1.9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测应对站址条件进行比选推

荐较优站址站址比选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1站址的区域稳定性不良地质作用发育情况及治理难易

程度

2地形地貌对场地整平及利用的影响

3场地对建筑抗震的影响

4地基岩土性质地基基础形式及地基处理难易程度

、。

4.2初步设计阶段勘测

4.2.1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测应为确定专用总平面布置主要建

筑物地基基础方案设计及不良地质作用整治等提供岩土工程勘

测资料和建议

4.2.2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测应搜集和取得下列资料

1比例尺为的地形图及标有初步拟定建

1∶500~1∶5000,

构筑物地坪标高的站址总平面布置图

();

2建构筑物初步拟定的基础形式尺寸埋深基底压力或

()、、、

荷载

3工程前期勘测资料以及站址附近的岩土工程资料和当地

建筑经验

。人人文库

4.2.3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测应进行下列主要工作

1查明站址区地层分布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提出地基基础

方案设计所需计算参数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和规模预测发

、、,

展趋势及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措施建议

,;

3进一步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变化规律分析地下水对

施工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防治建议

,;

·8·

4评价地下水和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

和钢结构的腐蚀性

5划分站址建筑场地类别

6判别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7查明对建构筑物可能有影响的自然边坡或人工边坡地

()

段的岩土工程条件评价其稳定性

,。

4.2.4勘探点线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

1勘探点线的布置应控制站址范围并兼顾总平面布置

、,;

2应按场地复杂程度布置勘探点简单场地宜按格网布置

,,

中等复杂场地及复杂场地宜按地质单元布置

3控制性勘探点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条件适

1/3。

宜时应有一定数量的探井或探槽

,。

4.2.5勘探线间距和勘探点间距宜符合表专用的规定

4.2.5。

表4.2.5初步设计阶段勘探线间距和勘探点间距(m)

场地复杂等级勘探线间距勘探点间距

简单场地

80~20070~120

中等复杂场地

75~15050~100

复杂场地

50~100≤60

4.2.6勘探点深度宜按表的规定确定

4.2.6。

表4.2.6初步设计阶段勘探点深度(m)

电压等级一般性勘探点控制性勘探点

以下

330kV8~1010~15

330kV~人人文库750kV10~1515~20

以上

750kV15~2520~30

注表中勘探点深度仅针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分析不适用于特殊土及不良地质

:,

作用的勘探要求

4.2.7当遇下列情况时勘探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

1在预定勘探深度内遇到基岩时一般性勘探孔在达到确认

的基岩后即可终孔控制性勘探孔入岩深度不宜小于

,3m;

2在预定勘探深度内遇到软弱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加

·9·

深或穿透软弱地层

3当拟定基础埋深以下有厚度大于分布均匀的坚实土

3m,

层且其下无软弱下卧层时除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达到规定深度

,,

外一般性勘探孔深度达到该层顶面即可

,。

4.2.8山区站址勘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基岩露头较多地貌及地质构造复杂的场地宜进行工

程地质测绘

2在地貌变化大基岩起伏较大或第四系覆盖层岩性复杂地

段宜适当加密勘探点

3根据场地整平标高可适当增加或减小勘探深度

,。

4.2.9取土试样和原位测试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应在平面上均匀布置

其数量应为勘探孔总数的对于复杂专用场地应取高值

1/3~1/2,;

2取土试样和原位测试的数量及竖向间距应根据地层结构

和地基均匀性确定每层土应采取土样或进行原位测试每一主要

,,

土层的试样或原位测试数量不应少于个

6。

4.2.10应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实测地下水位深度调查水位变化

,,

幅度地下水补给与排泄条件当地下水有可能浸没或浸湿基础

、。

时应采取有代表性的水试样评价地下水的腐蚀性

,,。

4.2.11土层剪切波速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站址位于同一地质单元时剪切波速测试钻孔不宜少于

,3

;人人文库

2当站址位于不同地质单元时剪切波速测试钻孔位置和数

量应按地质单元确定

3对于电压等级为及以下的非枢纽变电站剪切波

220kV,

速可根据土的类型和性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的规定确定

GB50011。

4.2.12变电站建筑场地类别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的规定确定

》GB50011。

·10·

4.2.13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测应通过岩土工程分析确定

建构筑物地基方案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提出地基

()。,

处理或桩基方案的建议并宜根据需要进行地基处理或桩基原体

试验试验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章的规定

,10。

4.3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

4.3.1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测应对各建构筑物地基做

()

出岩土工程评价提供设计和施工所需岩土参数对地基基础形

,,

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不良地质作用整治等提出建

、、、、

议并对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作出预测

,。

4.3.2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测前应取得下列资料

1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

2各建构筑物的室内外地坪标高上部专用结构类型基础形

(),、

式与埋置深度基底荷载和地基变形允许值等

、;

3地基处理方案及要求

4可行性研究阶段及初步设计阶段的勘测资料

4.3.3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测应进行下列主要工作

1查明各建构筑物的地基岩土类别层次厚度分布规律

()、、、

及工程性质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

2提供岩土的物理性质和抗剪强度压缩模量地基承载力

、、

等指标以及人工地基桩基础等地基基础设计所需计算参数

、;

3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

人人文库,;

4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

、、、

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

5分析和预测由于施工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防治

措施及建议

4.3.4勘探点布置应根据建构筑物特点和场地复杂程度确定

(),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主控楼配电装置楼的勘探点可沿基础柱列线轴线或轮

、、

·11·

廓线布置勘探点间距宜为且每个单体建筑的勘探点

,30m~50m,

数量不应少于个

2;

2每台变压器区域的勘探点数量不应少于个

1;

3构架支架场地可结合基础位置按格网布置勘探点间距

、,

宜为

30m~50m;

4其他建构筑物地段可根据场地条件及建构筑物布置

()(),

按建筑群布置勘探点

5控制性勘探点的数量应按场地复杂程度确定且不宜少于

勘探点总数的主要建筑物或对地基变形敏感的建构筑物

1/3,()

应布置有控制性勘探点

6对于简单场地或复杂场地应根据地形地貌和地层变化情

况增减勘探点

4.3.5自基础底面算起的勘探深度应符合下专用列要求

1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宽度

不大于时勘探孔深度对于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宽度的

5m,3

倍对于单独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宽度的倍且不应小于

,1.5,5m;

2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大于地基变形计算深度位于构架

,、

支架区的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可为其地段的控制性勘探

5m~12m,

孔深度可为

8m~20m;

3遇特殊情况时勘探点的深度可按本标准第条的规

,4.2.7

定作适当调整

4.3.6采取原状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应为勘探孔总

数的人人文库同一地质体单元内每一主要土层取原状土试样

1/3~1/2。,

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件组

6()。

4.3.7桩基和特殊性岩土的勘测除应符合本标准第节和第

7.7

节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7.9,。

4.3.8室内土工试验应符合本标准第节的规定

9.4。

·12·

5地下变电站勘测

5.0.1地下变电站各阶段勘测除应满足本标准第章的规定外

4,

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初步设计阶段勘测应提出基坑支护方案的建议施工图设

计阶段勘测应主要针对基坑支护进行勘测工作

2应查明基坑开挖范围和邻近场地地下水类型水位及变

幅分析评价施工过程中水位变化对支护结构的影响流土和管涌

,,

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地下水对结构物的上浮作用并应提供地下水

,,

控制及抗浮措施专用

3应查明邻近建构筑物和地下设施的现状评价开挖施

(),、

工降水对其的影响并应提出保护措施建议

,。

5.0.2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勘测范围应根据场地岩土

工程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及可能的支护方式确定施工图设计阶

、。

段的勘测范围尚应满足不同支护类型结构设计的需要宜在开挖

边界向外扩展开挖深度的倍倍范围内布置勘探点当开挖

1~2,

边界外无法布置勘探点时应通过搜资调查取得相应的资料对

,。

于软土勘测范围尚应适当扩大

,。

5.0.3不同勘测阶段勘探点间距宜符合表的规定当地

5.0.3。

层变化较大人人文库时应增加勘探点

,。

表5.0.3地下变电站不同勘测阶段的勘探点间距(m)

勘测阶段勘探点间距

可行性研究阶段

50~100

初步设计阶段

30~50

施工图设计阶段

15~30

·13·

5.0.4勘探点深度应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计算支护结构土体

,、

及整体稳定性验算和地下水控制设计的要求

5.0.5室内试验除应满足土工试验的一般规定外尚应满足下列

要求

1固结试验应进行加荷卸荷回弹试验测定回弹指数试验

、,,

压力的施加应考虑实际加荷和卸荷状态

2抗剪强度试验宜采用三轴剪切试验并应根据土的类别和

支护结构类型选择试验方法

3必要时应进行静止土压力系数试验K条件下固结不排

、0

水抗剪强度试验K条件下固结不排水剪测孔隙水压力试验特

、0、

定应力比固结不排水剪试验平面应变压缩试验和平面应变拉伸

试验

5.0.6水文地质参数宜通过现场试验和室内专用试验综合确定有经

验的地区可使用经验数据

5.0.7邻近建构筑物状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

1建构筑物分布状况

();

2建构筑物的性质结构类型层数基础形式和埋深等

()、、、;

3基坑开挖前已有裂缝倾斜等的情况

、。

5.0.8邻近地区管线地下设施和水体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

1管线的类别与基坑的相对位置埋深和性状等

、、;

2地下设施的结构尺寸与基坑的相对位置基础形式和结

、、

构特点等

;人人文库

3周围道路与基坑的距离道路性质车流车载等

、、、;

4地表水体及暗沟暗塘的位置深度及水深等

、、。

5.0.9地下变电站岩土工程勘测报告的编制除应符合本标准第

章的规定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

13,:

1提供基坑工程设计所需的参数指标并提出基坑支护设计

方案建议

2评价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提出地下水的控制方法计算

,、

·14·

参数抗浮水位以及施工控制的建议

、;

3评价场地周围环境条件与基坑开挖支护降排水之间的

、、

相互影响提出设计施工应注意的事项和必要的保护措施建议

,、;

4对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5对基坑监测项目提出建议

专用

人人文库

·15·

6换流站勘测

6.1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

6.1.1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应对拟选换流站本体接地极场地的

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对拟选站址极址方案进行比选推荐

,、,

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方案

6.1.2可行性研究阶段前的规划选站勘测应进行下列主要工作

1了解站址极址区的区域地质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情况

、、,

初步确定各站址极址区的地震烈度对站址极址稳定性作出初

、,、

步评价专用

2调查了解站址极址区及其附近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不

、、

良地质作用及危害程度并提出可能防治或避开的建议

,;

3概略了解站址极址区的地层岩性岩土结构成因类型

、、、、

分布特征及各接地极极址区岩土层的电性特征对换流站拟采用

的地基类型提出初步建议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对极址区的适宜性

,、

作出初步评价

4调查了解站址极址区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对场地的影响

、;

5了解各站址极址区及其附近矿产分布规划和开采情况

、、;

6初步分析站址极址区环境地质问题

人人文库、。

6.1.3规划选站勘测工作以搜集资料和现场踏勘为主必要时可

进行工程地质调查缺少资料时可布置适量的勘探工作

,。

6.1.4规划选站勘测站址极址比选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1站址稳定性不良地质作用发育情况及其避开可能性与整

治难易程度

2地震烈度及场地对建筑抗震的影响

3地形地貌对场地利用整平及对接地极的影响

、;

·16·

4地基岩土性质及拟采用的地基类型地基处理难易程度

,,

岩土结构岩土特性对接地极的适宜性

、。

6.1.5可行性研究阶段换流站本体的勘探线数量勘探点间距及

勘探深度宜根据电压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按表的规定确定

6.1.5。

表6.1.5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探线数量、勘探点间距及勘探深度

勘探线数量及勘探点间距勘探深度

电压等级

简单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复杂场地

(m)

±400kV、±500kV、勘探线数量勘探线间距为勘探线间距为

20~25

±660kV不宜少于条

2150m~200m100m~150m

±800kV25~30

注分布特殊性岩土不良地质作用以及上述规定深度内遇基岩的站址勘探线数

:、,

量勘探点间距和勘探深度可适当调整

、。

6.1.6可行性研究阶段接地极勘测应对各极址专用的场地稳定性和地

基岩土条件作出进一步评价预测工程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

为接地极总平面布置提供资料推荐工程地质条件较优的极址

,。

6.1.7可行性研究阶段接地极勘测应以搜集资料现场踏勘工

、、

程地质调查和物探工作为主并可进行适量勘探工作主要工作

,。

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初步查明覆盖层厚度极环底面以下范围内的

、3m~5m

岩土性质

2初步查明地下水位变幅及水土腐蚀性

、;

3初步查明岩土导电特性

人人文库。

6.1.8下列场地不宜建接地极

1地形起伏过大

2极圈埋置范围内分布有碎石土

3极圈埋置范围内分布有硬质基岩

6.2初步设计阶段勘测

6.2.1初步设计阶段换流站本体勘测应对地基稳定性和均匀性

·17·

作出评价为确定总平面布置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方案设计及不

,、

良地质作用整治等提供岩土工程勘测资料推荐适宜的地基基础

方案

6.2.2换流站本体岩土工程勘测的主要工作应符合本标准第

条的规定

4.2.3。

6.2.3换流站本体勘探点线的布置原则应符合本标准第

、4.2.4

条和第条的规定勘探点的深度宜按表的规定确定

4.2.5,6.2.3。

表6.2.3换流站本体初步设计阶段勘探点深度(m)

电压等级一般性勘探点控制性勘探点

±400kV、±500kV、±660kV10~1515~20

±800kV15~2520~30

注分布特殊性岩土不良地质作用以及上述规定深度内遇基岩的站址勘探线数

:、,

量勘探点间距和勘探深度可适当调整专用

、。

6.2.4接地极勘测应查明极址的岩土工程条件为确定接地极平

面布置塔基基础方案设计不良地质作用整治等提供岩土工程勘

、、

测资料推荐塔基地基处理或桩基方案并对不良地质作用整治进

,,

行方案论证

6.2.5接地极勘测勘探点的布置应考虑总平面布置变动的可能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点的数量不应少于个

9;

2当基岩埋藏较浅时勘探点深度应至基岩当基岩埋藏较深

时勘探点深度不应小于

人人文库10m。

6.3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

6.3.1施工图设计阶段换流站本体勘测应根据不同建筑物的

特点和重要性评价各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特性

,,

提供地基基础设计不良地质作用整治和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

资料

6.3.2换流站本体岩土工程勘测的主要工作应符合本标准第

·18·

条的规定

4.3.3。

6.3.3换流站本体勘探点布置应根据建构筑物特点和场地复

()

杂程度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

1主控楼阀厅勘探点可沿基础柱列线轴线或轮廓线布置

、、,

每个单体建筑的勘探点数量不应少于个

5;

2换流变压器区每台变压器均应布置勘探点

3滤波器区勘探点间距宜为

15m~30m;

4构架支架场地可结合基础位置按格网布置勘探点间距

、,

宜为

30m~50m;

5其他建构筑物地段可根据场地条件及建构筑物布置

()(),

按建筑群布置勘探点

6控制性勘探点的数量应按场地复杂程度确定且不宜

少于勘探点总数的主控楼阀厅换流专用变压器滤波器等

1/3,、、、

主要建筑物或对地基变形敏感的建构筑物地段应布置控制

()

性勘探点

7对于复杂场地应根据地形地貌和地层变化情况增加勘

,、

探点对于简单场地可适当减少勘探点

,,。

6.3.4换流站本体勘探点深度应符合本标准第条的规定

4.3.5。

6.3.5接地极勘测应对各建筑地段的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查

明地下水及土的腐蚀性为地基基础设计和不良地质作用整治提

供岩土工程资料

6.3.6接地极勘测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人人文库:

1极圈地段应沿极圈布置勘探点勘探点间距宜为

,50m~

80m;

2中心塔分支塔每塔布置的勘探点不应少于个且每塔

、1,

均应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6.3.7接地极勘测勘探点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极圈地段勘探点深度进入极圈底面以下不应小于

2m;

2中心塔分支塔地段勘探点深度应大于塔基底面宽度的

·19·

倍与基础埋深之和且不应小于当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

1.5,8m。

时勘探点应钻入基岩并能判明岩性及风化程度当有软弱下卧

,。

层时勘探点深度应适当加深

,。

专用

人人文库

·20·

7专门岩土工程和特殊性岩土勘测

7.1活动断裂

7.1.1当站址附近存在影响站址稳定性的断裂构造时应进行断

裂勘测

7.1.2断裂勘测应在搜集区域地质和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对站址

进行实地勘测分析站址及附近地震和地质基本特征查明断裂的

,,

位置类型和活动性评价断裂对站址稳定性的影响

、,。

7.1.3断裂的地震工程分类和全新活动断裂分级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的规专用定

《》GB50021。

7.1.4当全新活动断裂的规模较大时应对断裂进行分段评价

,。

7.1.5断裂勘测方法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分辨率遥感适用于已知或未知活动断层的普查和控制

性定位工作

2气体地球化学探测适用于未受严重化学污染场地的隐伏

活动断层探测工作

3地质地貌填图适用于确定裸露地表的活动断层或埋藏较

浅的隐伏活动断层位置获取其活动性参数工作

,;

4槽探适用于探查裸露地表的活动断层或埋藏很浅的隐伏

活动断层人人文库

5钻探适用于探测第四纪沉积物覆盖区隐伏活动断层的位

置活动性鉴定等工作

、;

6浅层地震勘探适用于具有一定波阻抗差异的层状和似层

状介质条件下的隐伏活动断层探测工作

7.1.6对影响站址稳定的全新活动断裂应采取避让的处理措施

站址与全新活动断裂间的避让距离应根据断裂的等级规模产

、、

·21·

状活动性覆盖层厚度场地地震动参数或地震烈度等因素综合

、、、

分析确定站址与全新活动断裂的避让距离可按表的规定

。7.1.6

确定

表7.1.6站址与全新活动断裂的避让距离及处理措施

断裂分级避让距离及处理措施

当地震烈度为度时宜避开断裂当地震烈度

强烈全新活动断裂Ⅸ,1200m;

Ⅰ为度时宜避开断裂并宜选择断裂下盘建设

Ⅷ,800m,

中等全新活动断裂宜避开断裂进行建设宜避开断裂

Ⅱ,400m

微弱全新活动断裂建筑物不应跨越主干断裂

7.1.7对于非全新活动断裂可不采取避让措施当断裂埋藏较

浅破碎带发育时可按不均匀地基处理

,,。

7.2地震效应

专用

7.2.1站址建筑场地选择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地震活动情况工

,、、

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等资料对建筑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的

,、、

地段作出评价

7.2.2站址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本标准第条的规定确

4.2.12

7.2.3当工程场地年超越概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不

5010%

小于相应的地震烈度为度及以上时应对场地内的饱

0.10g,Ⅶ,

和砂土和粉土进行液化判别评价液化等级及危害提出抗液化

,,

处理措施当场地年超越概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5010%

相应人人文库的地震烈度为度时对于沉陷敏感的乙类建构

0.05g,Ⅵ,()

筑物和重要的生产建构筑物应按照地震基本烈度度进行

(),Ⅶ

液化判别

7.2.4地基存在饱和砂土饱和粉土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法进

行液化判别地震液化判别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

。《

规范的规定当有成熟经验时也可结合其他方法综

》GB50011。,

合判别

·22·

7.2.5可能发生地震液化的场地岩土工程勘测的内容应符合下

列规定

1了解场地地貌成因类型分析倾斜场地和液化层发生大

、,

面积土体滑移的可能性

2查明可液化土层的沉积时代与环境埋藏条件颗粒成分

、、、

密实度及渗透性等特征

3调查历史地震条件和地震液化情况等评价地震液化重复

发生的可能性

4查明场地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7.2.6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地震液化的判别宜按照建筑地

段岩土条件的差异分区进行

7.2.7用于地震液化判别的勘探点的数量应根据勘测阶段工程

建设规模和场地岩土条件综合分析确定且不专用应少于个勘探深

,3,

度应大于液化判别深度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方法进行地震液化判

别时试验点的竖向间距宜为每层土的试验点数

,1.0m~1.5m,

量不应少于个

6。

7.2.8对于存在地震液化的场地应根据地基的液化等级和建筑

物重要性等因素提出采用桩基复合地基或换填等全部或部分消

,、

除液化工程措施的建议

7.2.9当场地内有厚层软土时对工程场地年超越概率

,5010%

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不小于相应的地震烈度为度及以

0.10g,Ⅶ

上应判别厚层软土震陷的可能性

,人人文库。

7.3岩溶

7.3.1变电站场地或其附近有可溶岩发育时应按岩溶场地进行

勘测

7.3.2岩溶勘测应查明对站址和地基有影响的地下岩溶及地表

塌陷的形态分布规模以及发育规律查明地下水的埋藏及开采

、、,

情况对岩溶发育程度进行分类评价建站的适宜性场地和地基

,,、

·23·

的稳定性推荐地基基础形式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

,,。

7.3.3场地的岩溶发育程度可根据岩溶点密度线溶率等指标及

场地岩溶现象进行综合判定

,。

7.3.4变电站选址时宜避开下列对场地稳定不利的地段

,:

1有浅埋的暗河大型溶洞群厅堂式或大型廊道式溶洞发

、、

育的地段

2有隐伏的槽谷与漏斗规模较大的岩溶洼地及基岩面剧烈

起伏的地段

3土洞或塌陷已发育成片的地段

4场地附近大量抽取地下水或地表水水位升降剧烈有可

,,

能引起场地上覆土层塌陷的地段

5岩溶地下通道排泄不畅堵塞或涌水有可能导致暂时性

、,

淹没的地段专用

7.3.5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应分析岩溶和地面塌陷形成的条

件发育规律及发展趋势评价拟建场地岩溶发育程度地基类

、,、

型及处理的难易程度对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并应符

,,

合下列规定

1勘测范围应在满足总平面布置的前提下向四周各扩展

50m~100m;

2应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工程物探和勘探相结合的勘测方

法工程物探测网间距宜为探测深度宜为

,30m~80m,30m~

50m;人人文库

3勘探点线宜按方格网布置间距宜为对岩

、,50m~150m,

溶强烈发育和物探明显异常地段应加密勘探点勘探点间距可加

密至勘探孔深度不应小于且应穿过浅部岩溶发

20m~50m,20m,

育带或异常带当有较厚的覆盖土或岩溶洞隙中充填有黏性土时

,,

应采取土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4必要时宜绘制站址场地岩溶发育程度分区图

7.3.6初步设计阶段勘测应进一步查明场地岩溶洞隙及伴生的

·24·

土洞落水洞地表塌陷的分布发育程度和发育规律以及基岩面

、、、,

的起伏情况推荐地基基础方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勘探点应布置在地表变形塌陷和土洞可能发育区地形低

洼地段或微地貌变化处地表水消失很快的地段地质构造线断

、、、

层交汇处及褶皱的轴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基岩面起伏较

、、

大的地段

2勘探点间距应根据场地岩溶发育程度结合建构筑物轮

,()

廓线按方格网布置勘探点间距宜为当存在岩溶洞

,,20m~50m,

穴时应加密勘探点勘探孔深度宜大于或穿过浅部岩溶洞

,,20m

隙达底部稳定岩层

3m~5m;

3工程物探测网间距宜为探查深度宜为

10m~50m,20m~

对异常地段应予加密并布置钻孔验证

30m,,;

4对于浅埋隐伏型岩溶可布置小口专用径麻花钻或探井

,、

探槽

7.3.7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应查明对建筑地基有影响的岩溶洞

隙和土洞的位置形态规模埋深围岩顶板的厚度和破碎情况

、、、,,

洞壁岩体的结构与强度洞隙内堆积物的性状地下水埋藏情况及

,,

其动力特性等对地基的稳定性作出评价提出地基基础设计和地

,,

基处理所需岩土参数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

1主控楼及配电室等建构筑物应按柱列线基础轴线或基

()、

础周线布置勘探点其他构筑物应按基础位置布置勘探点

。;

2对采用独立基础的建构筑物当岩溶微弱发育时应间

(),,

隔基基人人文库勘探当岩溶呈中等及以上发育时应逐基或逐柱勘

1~2;,

探对采用其他基础形式的建构筑物当岩溶微弱发育时勘探

。(),,

点间距不应大于当岩溶呈中等及以上发育时勘探点的间距

20m;,

不应大于

15m;

3当基础底面或其附近发现有岩溶洞隙和物探异常存在时

应加密勘探孔

4当采用工程物探进行勘测时勘测范围应大于建构筑物

,()

·25·

轮廓线

5当基础底面下土层厚度超过倍单独基础或倍条形基

36

础宽度且不具备形成土洞的条件时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

,,

形计算深度当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应钻穿土层进入基岩一定深

;,,

度当在预定勘探深度内遇有岩溶时应钻穿岩溶带至中风化岩层

;,

不少于

2m。

7.3.8对中等及以上发育程度的岩溶场地应进行施工勘测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大直径嵌岩桩及一柱一桩的基础应逐桩布置勘探点勘探

孔深度应符合本标准第条的有关规定

7.3.7;

2主控制楼等主要建构筑物当基底或桩端以下岩溶洞隙

(),

强烈发育或基岩面起伏较大时应沿基础周线或桩周加密布置勘

探点每个基础或基桩布置的勘探点不应少于专用个并适当加深勘

,1,

探深度当采用梁板跨越或洞底支撑处理时应在梁板端部或支撑

;,

基础位置各布置个个勘探点

1~2;

3基坑底出现岩溶洞隙时应查清洞隙的延伸范围发育及

,、

充填情况

7.3.9岩溶稳定性应根据溶洞与溶隙所处的位置大小埋深顶

、、、

板厚度围岩的结构及强度洞内堆积物及岩溶水活动等因素进

、、,

行分析与评价有建筑经验的地区可采用类比法当岩溶对地基

。。

稳定有不利影响时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

7.4边坡

人人文库

7.4.1本节适用于对变电站建设有影响或可能有影响的自然斜

坡和人工开挖形成的岩土体边坡不含深基坑边坡

,。

7.4.2边坡勘测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

的有关规定划分建筑边坡类型和破坏形式确定边坡

GB50330,,

工程安全等级

7.4.3对一级建筑边坡和高边坡应进行专项勘测对其他边坡可

·26·

与站内建构筑物勘测一并进行但应满足边坡勘测的深度要求

(),。

大型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应分阶段进行勘测一级边坡工

程尚应进行施工勘测当边坡成为站址比选的主要条件时应在

。,

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专项勘测

7.4.4边坡勘测应查明下列内容

1地形地貌特征

2岩土类型分布成因以及物理力学性质

、、;

3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特征岩石风化情况与完整程

、、

度主要结构面的类型与分布特征

,;

4水文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

、;

5不良地质作用的范围特性发展趋势及对边坡稳定的

、、

影响

6评价边坡的稳定性预测工程建设对边专用坡稳定性的影响

,;

7提出人工边坡合理的坡形和坡角

8对不稳定边坡地段的处理方案进行论证

7.4.5大型和复杂边坡各阶段的勘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应分析边坡破坏模式初步判定边坡

的稳定性预测人工边坡的稳定性和边坡治理难易程度提出可能

,,

整治的初步方案和建筑物平面布置的调整建议

2初步设计阶段勘测应对边坡的不稳定部位或需整治位置

及其相邻地段进行勘探与测试工作提出边坡设计计算所需的有

,,

关岩土参数划分建筑边坡的类型复核边坡可能的破坏模式通

,,,

过分析和验人人文库算对边坡的整体和局部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对人

,,

工边坡提出开挖边坡坡率的建议值对可能失稳的边坡提出整治

方案建议

3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应针对不稳定和需整治的边坡部位

以及因设计总平面布置变更或整治方案修改的地段进行查明前

阶段勘测尚未查明或需进一步查明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边坡设

计计算所需的地质资料和岩土参数并提出整治措施建议

,;

·27·

4施工勘测应对边坡施工开挖进行地质编录必要时进行地

质预报当边坡施工反映的情况与地质资料不符时应补充适量

。,

的勘探与测试工作并提出整治建议

,。

7.4.6边坡工程的勘测范围勘探点布置数量及深度应根据边

、、

坡安全等级边坡破坏模式岩土复杂程度勘测阶段以及地区经

、、、

验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

1勘测范围为不稳定和需整治的边坡部位且不应小于岩质

边坡高度或土质边坡高度的倍以及可能对建构筑物有潜

1.5,()

在安全影响的区域

2勘探线应垂直边坡走向或平行于可能滑动的方向布置在

主要控制性验算剖面地段应有勘探线每条勘探线不宜少于个

,3

勘探点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探线间距不宜大于勘探点间

。,40m,

距不宜大于在初步设计阶段勘探线间距专用不宜大于勘

50m;,30m,

探点间距不宜大于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探线间距不宜大于

40m;,

勘探点间距不宜大于

20m,30m;

3当有软弱夹层及不利的结构面时应适当加密勘探点

,;

4勘探点深度应穿过最下层潜在滑动面并满足边坡稳定性

验算所需的深度要求

7.4.7边坡的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除应符合本标准第节的

9.1

规定外尚应重点查明边坡的形态和坡角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和性

,,

质测绘范围应包括可能对边坡稳定性有影响的地段

。。

7.4.8边坡主要岩土层和软弱层应采取试样每层的试样对土

样不应少于人人文库件对岩层不应少于件软弱层应连续取样

6,9,。

7.4.9边坡稳定性计算所需抗剪强度指标应根据工程实际工况

与岩土体条件通过现场试验或室内试验结合工程经验等方法综

,,

合确定并宜采用反分析方法验证

,。

7.4.10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应在确定边坡破坏模式的基础上采

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图解分析法极限平衡计算法和数值分析法等

、、

进行综合分析当边坡各区段条件不一致时应分区段进行评价

。,。

·28·

边坡的安全系数应综合考虑边坡的级别计算工况和计算方法等

因素确定

7.4.11边坡开挖坡度值可先根据当地经验或按本标准附录

A

的规定确定初值再经稳定性分析后确定

,。

7.5采空区

7.5.1变电站选址时宜避开采空区当无法避开时宜选择已充

。,

分采动且无重复开采可能的沉陷稳定区矿区无矿带或留设矿柱

的地段

7.5.2当站址可能受到采动影响时应进行专门勘测和采动影响

评价评价场地适宜性预测地表移动和变形特征

,,。

7.5.3采动影响区的勘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查明场地内矿层的分布层数厚度产专用状埋藏深度

、、、、;

2查明上覆岩层的时代厚度性质以及产状断裂等地质构

、、、

造特征

3查明矿层开采的深度厚度开采方法及时间顶板管理方

、、、

法开采边界工作面推进方向和速度远景开采规划采空区的塌

、、、、

落密实程度及积水等

、;

4查明地表变形特征和分布

5根据开采情况上覆岩层性质和建构筑物基底压力预

、(),

测地表移动和变形特征评价场地适宜性和稳定性并根据矿区经

,,

验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

人人文库。

7.5.4采空区的勘测手段应以搜资和地质调查为主当调查不

能查明采空区特征时应进行钻探或物探

,。

7.5.5对位于采空区及可能受到采动影响的站址应根据工程需

要进行建构筑物长期变形监测

()。

7.6填方工程

7.6.1填方工程勘测应查明填方场地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填方

,、

·29·

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填方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建议

,。

7.6.2填方工程勘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场地地质构造岩土分布及其工程性质地下水埋藏

、、

条件和不良地质作用

2调查场地回填物质来源和成分分析预测影响回填土压

,、

实的因素和效果提出场地填筑方案的建议

,;

3提出人工填方边坡的坡率建议值当场地的天然坡度大于

时应分析其整体稳定性需要时尚应提出边坡支护措施的

20%,,,

建议

4分析预测填方后由于环境地质条件变化引起的地下水渗

流场变化和可能产生的自重变形遇水湿陷强度软化等岩土工程

、、

问题

7.6.3填方工程勘测范围应包括取料场地和专用堆填场地勘探点

深度应根据取料深度填方厚度和下伏岩土性质确定

、。

7.6.4填方工程应进行室内击实试验或现场原体试验确定填筑

质量控制标准及施工工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