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
��
专用
��
������
人人文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电力工程数字摄影测量规程
Codefordigitalphotogrammetry
inelectricpowerengineering
DL/T5138—2014
代替
DL/T5138—2001专用
主编部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
实施日期年月日
:201531
人人文库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4北京
国家能源局
公告
2014年第11号
依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
试行及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能局科技号有关规定
()〉》(〔2009〕52),
经审查国家能源局批准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专用第
,《17
部分主蒸汽系统用推制弯头等项行业标准其中能源标准
:》330,
项电力标准项和石油天然气标准项
(NB)71、(DL)122(SY)137,
现予以发布
。
附件行业标准目录
:
国家能源局
2014年10月15日
附件:
人人文库行业标准目录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
……
电力工程数字摄影
DL/TDL/T
171测量规程2014-10-152015-03-01
5138—20145138—2001
……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
《2012
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号的要求标准编制
()》((2012)83),
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近年来电力工程数字摄影测量
,
的实践经验吸收了该领域的有关科研和技术发展的成果并在广
,,
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电力行业标准架空送电线路航空摄影
,《
测量技术规程进行了全面修订
》DL/T5138—2001。
本标准修订后共有章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
1518,:
则术语与缩略语基本规定航空摄影影像数据预处理专用基础控
、、、、、
制测量像片控制测量像片调绘空中三角测量数字高程模型建
、、、、
立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内业数字测图及检测与修正三维辅助
、、、
优化设计平台建立地面摄影测量资料整编及检查验收等
、、。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
增加了数字摄影测量数据处理过程厂站工程摄影测量数
1.、、
码摄影辅助摄影测量低空摄影测量数字高程模型
、IMU/GNSS、、
建立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内业数据的检测与修正三维辅助优
、、、
化设计平台建立地面摄影测量等内容
、。
删去了线路测量中选线定线定位等工程测量内容
2.、、。
航空摄影人人文库内容由原来的航空摄影调整为高空摄影
3.“”“”“”、
低空摄影包括辅助摄影和数码摄影的内容平
“”,IMU/GNSS;“
断面测绘内容调整为内业数字测图及检测与修正包括输电线
”“”,
路工程数字测图及其检测与修正和厂站工程数字测图及其检测与
修正
。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替代架空送电线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
,《
规程
》DL/T5138—2001。
·1·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能源
,,
行业发电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中国电力工程顾
,
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
。
见或建议请寄送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
,(:
号邮政编码
65,:100120)。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
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
参编单位:北京洛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
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专用
主要起草人:程正逢代宏柏胡吉伦曾渠丰
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
王宇王刚王瑞石克勤李少龙
宋志勇张焕杰周勇胡勇胡博
赵祖军徐辉陶李梁巧云程伟
主要审查人:徐健王盾邓南文姚麒麟王圣祖
王海亮邓加娜曹玉明谭国铨王骢
张从宝陈伦清康鑫常增亮吉天翔
毛克
人人文库
·2·
目次
总则…………………
1(1)
术语与缩略语……………
2(2)
术语……………………
2.1(2)
缩略语…………………
2.2(5)
基本规定…………………
3(7)
航空摄影…………………
4(10)
一般规定………………
4.1(10)
航摄计划与航摄设计……
4.2专用(10)
高空摄影………………
4.3(15)
低空摄影………………
4.4(17)
提交资料………………
4.5(18)
影像数据预处理…………
5(20)
一般规定………………
5.1(20)
高空摄影影像预处理……
5.2(20)
低空摄影影像预处理……
5.3(22)
数据预处理…………………
5.4IMU/GNSS(22)
提交资料………………
5.5(23)
基础控制测量人人文库……………
6(25)
一般规定………………
6.1(25)
输电线路工程基础控制测量……………
6.2(25)
厂站工程基础控制测量…………………
6.3(26)
提交资料………………
6.4(28)
像片控制测量……………
7(29)
一般规定………………
7.1(29)
·1·
输电线路工程高空摄影像片控制点布设…
7.2(30)
输电线路工程低空摄影像片控制点布设…
7.3(32)
输电线路工程辅助摄影像片控制点布设……
7.4IMU/GNSS(32)
厂站工程高空摄影像片控制点布设………
7.5(33)
厂站工程低空摄影像片控制点布设………
7.6(37)
厂站工程辅助摄影像片控制点布设…………
7.7IMU/GNSS(37)
像片控制点选刺与整饰…………………
7.8(38)
像片控制点测量…………
7.9(39)
提交资料………………
7.10(42)
像片调绘…………………
8(43)
一般规定………………
8.1(43)
输电线路工程像片调绘…………………
8.2(43)
厂站工程像片调绘………
8.3专用(45)
提交资料………………
8.4(46)
空中三角测量……………
9(48)
一般规定………………
9.1(48)
内定向…………………
9.2(48)
相对定向………………
9.3(49)
绝对定向与平差计算……
9.4(51)
提交资料………………
9.5(53)
数字高程模型建立………
10(54)
一般规定………………
10.1(54)
输电线路工程数字高程模型建立人人文库………
10.2(54)
厂站工程数字高程模型建立……………
10.3(55)
提交资料………………
10.4(56)
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
11(57)
一般规定………………
11.1(57)
正射纠正………………
11.2(58)
正射影像镶嵌与裁切……
11.3(58)
·2·
正射影像图的整饰……
11.4(58)
提交资料………………
11.5(59)
内业数字测图及检测与修正……………
12(60)
一般规定………………
12.1(60)
输电线路工程数字测图…………………
12.2(62)
输电线路工程图件检测与修正…………
12.3(64)
厂站工程数字测图……
12.4(66)
厂站工程图件检测与修正………………
12.5(69)
提交资料………………
12.6(71)
三维辅助优化设计平台建立……………
13(72)
一般规定………………
13.1(72)
输电线路三维辅助优化设计平台建立……
13.2(73)
厂站工程三维辅助优化设计平台建立……
13.3专用(74)
提交资料………………
13.4(75)
地面摄影测量……………
14(77)
一般规定………………
14.1(77)
摄站及像控点布设……
14.2(77)
摄影及影像处理………
14.3(79)
像控点联测及调绘……
14.4(80)
内业测图………………
14.5(81)
提交资料………………
14.6(82)
资料整编及检查验收……
15(84)
一般规定人人文库………………
15.1(84)
资料整编………………
15.2(84)
检查验收………………
15.3(86)
附录航摄常用计算公式…………………
A(88)
附录航摄鉴定表…………
B(91)
附录地面标志的形状和尺寸……………
C(92)
附录航摄资料移交书……
D(93)
·3·
附录基础控制点埋设规格………………
E(95)
附录点之记………………
F(97)
附录厂站工程高空数码航摄影像像片
G
控制点布点方案……
(98)
附录厂站工程高空胶片航摄影像像片
H
控制点布点方案……
(100)
附录控制像片整饰格式…………………
J(103)
附录正射影像图样图……
K(106)
附录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L(109)
附录变电站或发电厂进出线平面图样图………………
M(110)
附录拥挤地段平面图样图………………
N(111)
附录平行接近线路相对位置平面图样图………………
P(112)
附录房屋分布图样图……
Q专用(113)
附录平断面图样图………
R(115)
附录管线断面图样图……
S(116)
附录地面摄影测量人工标识铺设规格和要求…………
T(117)
本标准用词说明………………
(118)
引用标准名录…………………
(119)
附条文说明…………………
:(121)
人人文库
·4·
Contents
………
1Generalprovisions(1)
………………
2Termsandabbreviations(2)
…………………
2.1Terms(2)
……………
2.2Abbreviations(5)
………
3Basicrequirements(7)
………
4Aerialphotography(10)
……
4.1Generalrequirements(10)
………专用
4.2Aerialphotographyplananddesign(10)
…………
4.3Highaltitudeaerialphotography(15)
…………
4.4Lowaltitudeaerialphotography(17)
…………
4.5Datasubmitted(18)
………………
5Imagedatapreprocessing(20)
……
5.1Generalrequirements(20)
5.2Highaltitudeaerialphotographyimage
……………
preprocessing(20)
5.3Lowaltitudeaerialphotographyimage
……………
preprocessing(22)
人人文库…………
5.4IMU/GNSSdatapreprocessing(22)
…………
5.5Datasubmitted(23)
……
6Basiccontrolsurvey(25)
……
6.1Generalrequirements(25)
6.2Basiccontrolsurveyinelectrictransmission
……………
lineproject(25)
………
6.3Basiccontrolsurveyinsiteproject(26)
·5·
…………
6.4Datasubmitted(28)
………………
7Photographcontrolsurvey(29)
……
7.1Generalrequirements(29)
7.2Photographcontrolpointdistributionofhighaltitude
…………
photographyinelectrictransmissionlineproject(30)
7.3Photographcontrolpointdistributionoflowaltitude
…………
photographyinelectrictransmissionlineproject(32)
7.4PhotographcontrolpointdistributionofIMU/GNSSsupported
…………
photographyinelectrictransmissionlineproject(32)
7.5Photographcontrolpointdistributionofhighaltitude
………………
photographyinsiteproject(33)
7.6Photographcontrolpointdistributionoflowaltitude
…………………专用
photographysiteproject(37)
7.7PhotographcontrolpointdistributionofIMU/GNSS
……
supportedphotographyinsiteproject(37)
………
7.8Drawingandgroomingofphotographcontrolpoint(38)
…………
7.9Photographcontrolpointsurvey(39)
…………
7.10Datasubmitted(42)
…………………
8Photographannotation(43)
……
8.1Generalrequirements(43)
8.2Photographannotationinelectrictransmission
……………
lineproject(43)
人人文库……
8.3Photographannotationinsiteproject(45)
…………
8.4Datasubmitted(46)
………
9Aerialtriangulation(48)
……
9.1Generalrequirements(48)
………
9.2Interiororientation(48)
……
9.3Relativeorientation(49)
……
9.4Absoluteorientationandadjustment(51)
·6·
…………
9.5Datasubmitted(53)
………………
10Digitalelevationmodel(DEM)creation(54)
…………………
10.1Generalrequirements(54)
………………
10.2DEMofelectrictransmissionlineproject(54)
……
10.3DEMofsiteproject(55)
…………
10.4Datasubmitted(56)
………………
11Digitalorthophotomap(DOM)making(57)
…………………
11.1Generalrequirements(57)
……
11.2Ortho-rectification(58)
………………
11.3Orthoimagemosaicandcut(58)
………
11.4DOMgrooming(58)
…………
11.5Datasubmitted(59)
专用……
12Digitalmappingandtestsurvey&rectification(60)
…………………
12.1Generalrequirements(60)
………
12.2Electrictransmissionlineprojectdigitalmapping(62)
12.3Testsurveyandrectificationforelectrictransmission
……
lineprojectdrawing(64)
……………
12.4Siteprojectdigitalmapping(66)
……
12.5Testsurveyandrectificationforsiteprojectdrawing(69)
…………
12.6Datasubmitted(71)
13Establishmentofthree-dimensionplatformfor
……………
assistanto人人文库ptimizeddesign(72)
…………………
13.1Generalrequirements(72)
13.2Three-dimensionplatformforassistantoptimized
………………
designofelectrictransmissionlineproject(73)
13.3Three-dimensionplatformforassistantoptimized
……
designofsiteproject(74)
…………
13.4Datasubmitted(75)
……………
14Terrestrialphotogrammetry(77)
·7·
…………………
14.1Generalrequirements(77)
………
14.2Camerasiteandphotographycontrolpointdesign(77)
……
14.3Takingphotosandimageprocessing(79)
…………
14.4Photographcontrolpointsurveyandannotation(80)
………
14.5Indoormapping(81)
…………
14.6Datasubmitted(82)
……………
15Resultcompileandchecking&accepting(84)
…………………
15.1Generalrequirements(84)
…………
15.2Resultcompile(84)
…………………
15.3Checkingandaccepting(86)
………………
AppendixAAerialphotographyformulas(88)
AppendixBAerialphotographyidentification
…………专用
charts(91)
………
AppendixCTheshapeandsizeofgroundmarks(92)
…
AppendixDAerialphotographytransferinformation(93)
AppendixEBasiccontrolpointstandardand
………………
embeddingsize(95)
AppendixFDescriptionanddrawingforcontrol
…………
point(97)
AppendixGDigitalphotocontrolpointlayingplan
………
methodforsiteproject(98)
AppendixHFilmphotocontropointlayingplan
人人文库……
methodforsiteproject(100)
……
AppendixJFomatofcontrolphotographgrooming(103)
……………
AppendixKSampleofDOM(106)
…
AppendixLCutandidentifierformap(109)
AppendixMPlanlegendforsubstationorpower
………
plantlinesinandout(110)
………………
AppendixNPlanegraphofcrowdedarea(111)
·8·
AppendixPRelativepositionplanegraphof
……
parallelproximatelines(112)
……
AppendixQHousedistributionmap(113)
AppendixRPlanandsectionsamplesof
……………
transmissionlines(115)
………
AppendixSSampleofsectionforthelinepipes(116)
AppendixTTheshapeandsizeofgroundmark
……
forgroundphotography(117)
………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118)
……
Listofquotedstandards(119)
………
Addition:Explainationofprovisions专用(121)
人人文库
·9·
1总则
1.0.1为了适应电力工程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统一电力工
,
程数字摄影测量的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
,、、、
安全适用特制定本标准
,。
1.0.2本标准适用于输变电工程火力发电厂可再生能源发电
、、
厂核电站等电力工程建设各阶段的数字摄影测量工作
、。
1.0.3本标准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以二倍中误差为极
,
限误差
。
1.0.4摄影及测绘仪器设备工具应定期检校专用加强维护保养
、、,,
作业时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用于作业的摄影及测绘仪器设备
。、、
工具应在作业前进行检视或检测合格检视或检测的记录应作为
,
原始资料提交测量中所使用的专业应用软件应经过鉴定或验证
。
合格
。
1.0.5电力工程数字摄影测量工作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
,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人人文库
·1·
2术语与缩略语
2.1术语
2.1.1数字摄影测量
digitalphotogrammetry
从影像记录存储到数据处理成果输出整个过程均采用数字
、
化形式进行的摄影测量
。
2.1.2高空摄影
highaltitudeaerialphotography
利用有人驾驶飞机进行的空中摄影通常情况下其相对航高
,
大于
1000m。
2.1.3低空摄影专用
lowaltitudeaerialphotography
利用低空飞行器进行的空中摄影通常情况下其相对航高小
,
于
1000m。
2.1.4辅助航空摄影测量
IMU/GNSSIMU/GNSSsupported
photogrammetry
利用惯性导航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同时获取摄影瞬间摄影
,
中心的位置参数及影像的姿态参数辅助空中三角测量或测图的
,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
。
2.1.5地面基站
basestation
在摄区内或摄区附近设立的与机载接收机同步并连
,GNSS
续采集人人文库观测数据的固定观测站
GNSSGNSS。
2.1.6曝光时标
eventmark
在航摄仪曝光时通过专门设备记录并写入数据流中快门开
,
启脉冲信号
。
2.1.7检校场
calibrationfield
为建立设备自身量测坐标系与用户坐标系之间
IMU、GNSS
的相互关系消除系统误差在摄区内或摄区附近选取的航空摄影
,,
·2·
区域
。
2.1.8基高比
base-heightratio
摄影基线长度与相对航高之比
。
2.1.9数字影像
digitalimage
物体光辐射能量的数字记录形式或像片影像经采样量化后的
二维数字灰度序列
。
2.1.10影像分辨率
imageresolution
影像再现物体细部能力的一种度量
。
2.1.11地面分辨率
groundresolution
影像分辨率对应的地面尺寸
。
2.1.12偏心角
boresightmisalignmentangle
与航摄仪紧密固连后的三个理想轴以摄影中心
IMU,IMU
为原点摄影主光轴方向为Z轴天顶方向为正专用XY轴平行于
,(),、
像平面坐标系相应轴的右旋坐标系同名轴之间形成的夹角
。
2.1.13基础控制测量
basiccontrolsurvey
为建立工程的首级控制网而进行的测量工作包括平面控制
,
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本标准的基础控制是指为像片控制测量建
。
立首级控制网其控制点作为像片控制测量起算和闭合附合的
,()
控制点
。
2.1.14像片控制点
controlpointofphotograh
直接为摄影测量加密或测图需要在实地测定坐标和高程的控
制点简称像控点
,人人文库。
2.1.15控制像片
controlphotograph
实地测定像片控制点坐标高程时判刺与标绘点位的像片和
、
加密时选刺加密点的像片的统称
。
2.1.16像片控制测量
photographcontrolsurvey
为获得像片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而进行的实地测量工
作
。
2.1.17方位线
orientingline;headingline
·3·
立体像对上右左像主点在左右像片上的同名点与左右像
()()
主点的联线
。
2.1.18航线网
networkofflightstrip
空中三角测量中由单航线段作为计算单元通过模型相对定
,
向和模型连接建立的摄影测量网
。
2.1.19区域网
block
由若干相邻航线段联成整体的摄影测量网
。
2.1.20航向跨度
spanalongflightstrip
同一航线内两点之间跨越像片基线的数量或实地距离间隔
,
分别称为航向基线跨度或航向距离跨度
。
2.1.21旁向跨度
spanbetweenflightstrips
垂直于摄影航线方向两点之间跨越摄影航线的数量或实地
,
距离间隔分别称为旁向航线跨度或旁向距离跨度专用
,。
2.1.22构架航线
controlstrip
摄影测区内为减少像片控制点的布设加飞的较大比例尺若
,,
干条与测图航线交叉且近似垂直的航线
。
2.1.23数字空中三角测量
digitalaerotriangulation;digital
aerialtriangulation
基于数字影像采用影像匹配技术自动选取同名点量测坐标
,,
的空中三角测量
。
2.1.24数字高程模型
digitalelevationmodel
一定范围内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起伏的
,
一种实体地面模型人人文库
。
2.1.25数字正射影像图
digitalorthophotomap
经过正射投影改正的影像数据集
。
2.1.26元数据
metadata
关于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的描述性数据
、、。
2.1.27三维辅助优化设计平台
three-dimensionplatform
forassistantoptimizeddesign
·4·
在利用建立的三维地理模型中进行输电线路路
DOM、DEM
径及变电站电厂选址的辅助设计优化工作的计算机应用平台
、。
2.1.28线路坐标系
routecoordinatesystem
以线路中心线为横坐标轴X轴以线路前进方向为正方
(),
向以累距为X值以垂直线路方向为纵坐标轴Y轴以偏距为
,;(),
Y值的右手坐标系
。
2.1.29树高线
heightlineoftrees
输电线路平断面图中断面图上表示线路沿线树的高度的断面
线
。
2.1.30房屋分布图
buildingdistributiondiagram
输电线路中用来表示线路中线两侧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属
地位置面积户主层数建筑材料等信息的平面图
、、、、、。
2.1.31断面修正控制点专用
controlpointforadjustingprofile
为修正断面而实地测量的一些断面点作为修正断面的依据
,,
包括直线桩塔位桩和其他实测的断面点
、。
2.1.32地形修正控制点
controlpointforadjustingtopo-
graphicmap
为修正地形图而实地测量的一些地形点作为修正地形图的
,
依据
。
2.1.33线性插值
linearinterpolation
利用野外实测断面点对航测断面点进行线性内插解算
。
2.1.34地面摄影测量
terrestrialphotogrammetry
利用安置在地面上基线两端点处的摄影机向目标拍摄立体像人人文库
对对所摄目标进行测绘的技术
,。
2.2缩略语
数字高程模型
DEM(DigitalElevationModel)
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DigitalOrthophotoMap)
数字线划地图
DLG(DigitalLineGraphic)
·5·
惯性测量单元
IMU(InertialMeasurementUnit)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GNSS(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
实时动态
RTK(RealTimeKinematic)
地面采样间隔
GSD(GroundSamplingDistance)
不规则三角网
TIN(TriangulatedIrregularNetwork)
图像文件格式
TIFF(TaggedImageFileFormat)
影像坐标信息的
TFW(TIFFWorldFile)TIFF
文本文件
世界大地坐标系
WGS-84(WorldGeodeticSystem1984)1984
专用
人人文库
·6·
3基本规定
3.0.1电力工程数字摄影测量作业前应了解工程的要求进行
,,
现场踏勘并应收集分析检核和利用已有资料制订经济合理的
,、、,
测量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作业中应加强工序质量控制作业后
,;;
应对测量成果进行检查验收
。
3.0.2电力工程数字摄影测量成果可根据需要生成数字线划地
形图数字正射影像图以及数字高程模型等成果类型划分可按
、。
表的规定执行
3.0.2。
表3.0.2电力工程数字摄影测量成果类型划分专用
成果
输电线路工程厂站工程
分类
管线
平断数字高程正射数字三维数字数字高程正射、
成果道路
面图模型影像图模型地形图模型影像图
类型断面图
特征几何数据成果表各种电子文件技术报告
、、、
3.0.3电力工程数字摄影测量的地形类别划分应根据地面倾角
α或高差大小确定并应符合表的规定
(),3.0.3。
人人文库表3.0.3地形类别划分
地形类别平坦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倾角ααααα
()<2°2°≤<6°6°≤<25°≥25°
地面高差
<5050~100100~300≥300
(m)
注表内数据系对一个测区范围内大部分地面坡度倾角或高差而言的地面坡度
:,
倾角与高差有不一致时宜以地面坡度倾角为准
,。
·7·
3.0.4航空摄影工作可在线路的路径方案或厂站址方案初审之
后进行也可在初步设计审查之后进行
,。
3.0.5输电线路工程高空摄影宜采用单航线摄影方式进行在路
,
径方案选择困难和变电站换流站进出线路密集地区也可采用区
、
域摄影方式一并进行低空摄影时宜采用区域摄影方式进行厂
,。
站工程航空摄影宜采用区域摄影方式进行
。
3.0.6电力工程数字摄影测量的坐标系统宜采用现行国家大地
坐标系因工程需要可采用其他坐标系统一个完整的电力工程
,。
宜使用一套坐标系统选择坐标系统时应考虑投影长度变形输
。,
电线路工程摄影测量投影长度变形不应大于厂站工程
10cm/km,
投影长度变形不应大于
2.5cm/km。
3.0.7电力工程数字摄影测量的高程系统宜采用现行国家高程
基准因工程需要可采用其他高程系统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专用
,。
区测量时可沿用原有的高程系统一个完整的电力工程宜使用
,。
一套高程系统
。
3.0.8采用数码航摄仪进行摄影时应根据成图比例尺的要求确
定地面分辨率采用胶片摄影时应根据成图比例尺的要求确定航
,
摄像片比例尺
。
3.0.9电力工程数字摄影测量地形图基本等高距h的确定应
(d)
符合表的规定
3.0.9。
表3.0.9地形图基本等高距(m)
比例尺
人人文库
地形类别
1∶5001∶10001∶20001∶5000
平坦地
0.50.512
丘陵地
0.5125
山地
1125
高山地
1225
注一个测区同一比例尺宜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
·8·
3.0.10电力工程数字摄影测量中应统一定义工程项目名称测
、
区名称文件名命名规则和共用数据文件
、。
3.0.11电力工程数字摄影测量地形图图上高程点测注每
10cm×
方格内不应少于点当基本等高距为时高程注记
10cm10。0.5m,
点应注记至当基本等高距大于时高程注记点应注记
0.01m;0.5m,
至
0.1m。
3.0.12电力工程数字摄影测量地形图图式和地形图要素分类代
码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
1地形图图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
第部分地形图图式
1:1∶5001∶10001∶2000》GB/T20257.1
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部分地形图
《2:1∶50001∶10000
图式的规定
》GB/T20257.2;
2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专用基础地理信息
《
要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
》GB/T13923;
3对于图式和要素分类代码的不足部分可自行补充并应予
,
以说明对于同一个工程或区域应采用相同的补充图式和补充要
。
素分类代码
。
人人文库
·9·
4航空摄影
4.1一般规定
4.1.1本章适用于高空摄影和低空摄影中各种存储介质的航空
摄影航摄工作
()。
4.1.2航摄影像资料的获取宜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航空摄影机
构完成也可利用满足要求的已有航摄资料
,。
4.1.3航摄设计和验收过程中摄影基线航线间隔航摄分区平
、、
均高程平面基准面的高程相对航高像点位移像片重叠度相
()、、、、
邻像片的曝光时间间隔航线弯曲度基高比等参数的计算方法应专用
、、
按本标准附录的规定执行
A。
4.1.4航摄鉴定表格式宜按本标准附录的规定执行
B。
4.1.5航摄地面标志形状和尺寸宜按本标准附录的规定执
C
行
。
4.1.6航摄资料移交书格式宜按本标准附录的规定执行
D。
4.2航摄计划与航摄设计
4.2.1航摄计划宜包括下列内容
:
1成图比例尺影像地面分辨率或航空摄影比例尺基高
、、
比人人文库
;
2摄区范围及航摄分区
;
3航线敷设方法像片的航向和旁向重叠度
、;
4航摄分区基准面高程和相对航高
;
5航摄季节时间和期限
、;
6航摄仪类型技术参数和附属仪器参数
、;
7需提交航摄成果名称及数量
;
·01·
8其他技术要求
。
4.2.2航摄设计用图的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
1宜收集摄区新近出版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
2输电线路工程设计用图宜采用地形图厂站工
1∶50000,
程宜选择地形图
1∶10000。
4.2.3输电线路工程采用数码航空摄影时地面分辨率不宜低于
,
基高比宜大于采用胶片航空摄影时航空摄影比例尺
0.3m,0.3;,
应符合表的规定
4.2.3。
表4.2.3航摄比例尺要求
地形类别航摄比例尺
平坦地丘陵f
、1∶8000~1∶14000(专用=152mm)
f
山区1∶12000~1∶15000(=152mm)
f
1∶10000~1∶12000(=210mm)
高山区f
1∶10000~1∶14000(=210mm)
注为焦距
:f。
4.2.4厂站工程航摄比例尺地面分辨率和基高比的选择应符合
、
下列规定
:
1数码摄影的基高比宜大于地面分辨率宜符合表
0.3;
的规定
4.2.4-1;
表4.2.4-1成图比例尺与地面分辨率关系表
人人文库
成图比例尺地面分辨率
(m)
1∶500<0.08
1∶10000.08~0.1
1∶20000.15~0.2
1∶50000.2~0.4
·11·
2高空胶片摄影航摄比例尺应符合表的规定
4.2.4-2。
表4.2.4-2成图比例尺与航摄比例尺关系表
成图比例尺航摄比例尺
1∶5001∶2000~1∶3500
1∶10001∶3500~1∶7000
1∶20001∶7000~1∶14000
1∶50001∶10000~1∶20000
4.2.5输电线路工程航摄分区航线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在地形图上应按转角段划分航线并设计航线
1∶50000,
段的起止点
;
2航线段内每一个转角点距离航带边缘的实地距离应大于
航线端点与最近的转角点的实际距离应大于
400m;1000m;
3当线路测区范围内地形高差过大时应采用分区摄影专用摄
,,
影分区内地形高差不应大于相对航高的
1/4;
4航线应按输电线路路径方向敷设航摄带宽不应小于
,2km;
5采用辅助航空摄影时每条航线直线飞行时
IMU/GNSS,
间不应大于
30min。
4.2.6厂站工程航摄分区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分区界线应与图廓线相一致
;
2同一分区内地形高差不应大于相对航高当摄影比例
1/4;
尺大于或等于时或地面分辨率小于或等于时不
1∶7000,0.2m,
应大于相对航高
1/6;
3当地形高差突变人人文库地形特征差别显著或有特殊要求时可
,,
以破图廓划分航摄分区
。
4.2.7厂站工程航线敷设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
1航线的敷设宜按东西方向平行于图廓线直线飞行也可根
,
据测区形状布设
;
2水域海区航摄时航线布设应尽可能避免像主点落水应
、,;
确保所有岛屿完整覆盖并能构成立体像对
,;
·21·
3荒漠高山区隐蔽地区和测图控制作业特别困难地区可
、,
以敷设构架航线构架航线应根据测图控制的布点设计要求设置
,。
4.2.8航摄分区基准面高程和相对航高应依据分区地形起伏飞
、
行安全条件等因素确定
。
4.2.9航摄季节和航摄时间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
1航空摄影宜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航摄时间
;
2航摄应选择最有利的气象条件避免或减少地表植被和积
,
雪云雾洪水扬沙等其他覆盖物对摄影的不利影响
、、、;
3航摄时应保证充足的光照度避免阴影过大航摄时间应
,,,
符合表规定
4.2.9。
表4.2.9摄区太阳高度角和阴影倍数要求
地形类别太阳高度角阴影倍数倍
(°)()
平坦地专用
>20<3
丘陵地及一般城镇
>25<2.1
山地高山地和大中城市
、≥40≤1.2
4.2.10航摄仪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根据摄区地形条件和成图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航摄仪
,;
2高空摄影数码航摄仪性能指标应符合表规定
4.2.10-1;
表4.2.10-1数码航摄仪性能指标要求
项目要求
内方位元素可精确测定
综合分解力每毫米内不应少于线对单相机综合畸变差改
镜头40,
正后残差应小于个像素
人人文库0.3
相机的全色波段和天然真彩色波段光谱响应范围应覆盖
波段多光谱的近红外波段光谱响应的覆盖范围应覆
400nm~700nm,
盖
700nm~900nm
连续出现的坏点数不应多于个总坏点数不应大于总像素数
探测器面阵4,
的百万分之一
全色影像不应低于天然真彩色或多光谱影像每通道不
数据记录和存储12bit,
应低于数据存储设备应满足一个满架次数据存储要求
12bit;
·31·
3高空摄影胶片航摄仪性能指标应符合表的规
4.2.10-2
定
;
表4.2.10-2胶片航摄仪性能指标要求
项目要求
像幅
230mm×230mm
有效使用面积内镜头分辨率每毫米内不少于线对
25
焦距
85mm~310mm
曝光时间
1/100s~1/1000s
色差校正范围
400nm~900nm
焦距大于时不大于
径向畸变差90mm,0.015mm;
焦距小于或等于时不大于
90mm,0.02mm
4低空数码摄影的相机镜头应为定焦镜头专用且对焦无限远镜
,;
头与相机机身以及相机机身与成像探测器应稳固连接成像探测器
;
面阵不应小于万像素最高快门速度不应低于
2000;1/1000s。
4.2.11铺设航摄地面标志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地面标志应在正式航空摄影前铺设完毕且妥善保护
,;
2地面标志的数量应根据航摄需要确定
;
3地面标志的形状规格应确保标志在航空影像上准确辨认
、
和量测
;
4地面标志的颜色应根据摄区地形景物的光谱特性选定应
,
确保其与周围地面有良好的反差
人人文库。
4.2.12采用辅助航空摄影时检校场的设计应符
IMU/GNSS,
合以下规定
:
1检校场宜布设在摄区内也可布设在摄区附近摄区可布
,;
设一个或多个检校场检校场的基准面应尽量与摄区基准面一致
;;
2检校场的布设可采用条航线方案也可采用条航线方
2,4
案采用条连续对向飞行航线时每条航线不宜少于个像对
;2,10,
像片航向和旁向重叠度宜按设计采用条连续对向飞行航
60%;4
·41·
线时每条航线不宜少于个像对像片宜按航向重叠度旁
,6;60%、
向重叠度不小于设计
30%;
3检校场航摄比例尺或地面分辨率应与摄区尽量接近当采
;
用直接定向法测图时应每架次航摄检校场当采用辅助定向法测
,;
图时应至少航摄一次检校场
,;
4当机载系统或者航摄仪发生外力碰撞重新
IMU/GNSS、
安装气候变化较大或航摄间隔时间较长等情况可能引起系统间
、,
相对空间关系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航摄检校场
,。
4.2.13采用辅助航空摄影时地面基站的设计应
IMU/GNSS,
符合下列规定
:
1基站选址前应收集测区或更大比例尺地形图
,1∶50000
和已有控制资料充分了解和研究测区地形交通通信供电气
,、、、、
象等情况设计摄区基站分布图基站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专用
,;
号的干扰源或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
;
2基站选址应地基稳固便于仪器架设和对中基站位置选
,;
定后应制作固定清晰的中心标识制作点之记
,,;
3每一摄区基站数量不应少于个
2;
4输电线路工程摄区内任意一点与最近基站的距离不应大
于
100km;
5厂站工程摄区内任意一点与最近基站的距离不应大于
50km。
4.3高空摄影
人人文库
4.3.1航摄前应向有关部门提交空域申请并取得合法的空域许
,
可航空摄影作业应委托有相应资质航摄单位进行执行航摄的飞
,,
行员应具有相应个人资格
。
4.3.2飞行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1航向重叠度宜为个别最小不应小于个
60%~65%,56%,
别最大不应大于旁向重叠度宜为最小不应小
75%;30%~35%,
·51·
于
15%;
2像片倾角不宜大于测图最
2°,1∶500、1∶1000、1∶2000
大不应大于测图最大不应大于
4°,1∶50003°;
3对于数码摄影测图旋偏角不
,1∶500、1∶1000、1∶2000
宜大于在确保像片航向和旁向重叠度的前提下最大不应大
15°,
于测图旋偏角不宜大于最大不应大于对于
25°;1∶500010°,15°;
胶片摄影旋偏角宜符合表的规定数码和胶片摄影在同
,4.3.2。
一条航线上连续达到或接近最大旋偏角的像片数都不应大于
,3
片在一个摄区内出现最大旋偏角的像片数不应大于摄区像片总
,
数的
4%;
表4.3.2胶片摄影旋偏角要求
摄影比例尺分母旋偏角
专用
M航高大于时不大于最大不大于
>7000(1200m)6°,8°
M不大于最大不大于
7000≥>35008°,10°
M不大于最大不大于
≤350010°,12°
注M为摄影比例尺分母
:。
4航空摄影航线弯曲度不宜大于最大不应大于
1%,3%;
5同一航线上相邻像片航高差不应大于最大航高和最
30m,
小航高之差不应大于摄影分区内实际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
50m,
不应大于当航高大于时实际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
50m;1000m,
不应大于设计航高的
5%;
6航向覆盖应超出摄区边界不少于一条基线人人文库旁向覆盖应超
,
出摄区边界不少于像幅的
30%;
7线路航摄后的路径中心线距离像片边缘的实地距离应大
于
400m;
8航摄中出现的绝对漏洞和相对漏洞均应进行补摄补摄应
,
按原设计要求进行且采用前一次航摄飞行的航摄仪
,;
9每次飞行结束应由摄影员填写航摄飞行记录表
,。
·61·
4.3.3采用辅助航空摄影时出现下列情况应进行
IMU/GNSS,
补摄
:
1机载信号失锁数据无记录造成摄站位置无法解
GNSS,
算
;
2数据记录中断初始化不充分硬件松动等造
IMU、、IMU
成数据无法解算
;
3数据在曝光时刻的解算精度不满足要求时
IMU/GNSS;
4相机脉冲输出装置故障致使一条航线上连续超过片曝
,3
光时标信号丢失
。
4.3.4摄影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1航摄底片或影像应清晰层次丰富反差适中色调柔和
,、、,
能辨认出与摄影比例尺相适应的细小地物影像
;
2底片或影像上的云云影大面积反光专用污点划痕静电
、、、、、
斑折伤脱胶等缺陷不应影响使用
、、;
3光学框标的影像和其他记录影像应清晰齐全
、;
4拼接影像无明显模糊重影和移位现象融合形成的高分
、;
辨率彩色影像不应出现明显色彩偏移重影模糊现象
、、。
4.4低空摄影
4.4.1用于低空摄影的低空飞行器性能应稳定可靠航摄前应制
,
订相应的安全应急预案当意外情况发生时应即刻启动应急预
。,
案参与无人机航摄作业的系统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
。人人文库。
4.4.2飞行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1航向重叠度宜为最小不应小于旁向重
60%~80%,53%;
叠度宜为最小不应小于
15%~60%,8%;
2像片倾角不宜大于最大不应大于出现超过的
5°,12°,8°
片数不应多于总数的对于特别困难地区像片倾角不宜大
10%;,
于最大不应大于出现超过的片数不应多于总数的
8°,15°,10°
10%;
·71·
3像片旋偏角不宜大于在确保像片航向和旁向重叠度
15°,
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个别旋偏角最大不应大于在同一航线上
,30°,
旋偏角超过的像片数不应超过片超过的像片数不应超
20°3,15°
过分区像片总数的
10%;
4像片的倾角和旋偏角不应同时达到最大值
;
5航向覆盖应超出摄区边界线不少于条基线旁向覆盖应
2,
超出摄区边界线不少于像幅的
50%;
6同一航线上相邻像片的航高差不应大于最大航高和
30m,
最小航高之差不应大于实际航高和设计航高之差不应大于
50m,
50m;
7航摄中的相对漏洞和绝对漏洞均应及时补摄补摄应采用
,
前一次航摄飞行的相机补摄航线的两端应超出漏洞之外两条基
,
线专用
;
8每次飞行结束应填写航摄飞行记录表
。
4.4.3摄影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影像应清晰层次丰富反差适中色调柔和应能辨认出
,,,,
与分辨率相适应的细小地物影像能建立清晰的立体模型
,;
2影像上不应有云云影烟大面积反光污点等缺陷存在
、、、、;
少量缺陷时应以不影响立体量测为原则
,;
3拼接影像应无明显模糊重影和错位现象
、。
4.5提交资料
人人文库
4.5.1航空摄影提交的资料应包括
:
1航空摄影原始底片或数据晒印的像片或影像输出片
,;
2摄区航线像片索引图
、;
3航摄仪鉴定表
;
4成果质量检查报告和航摄鉴定表
;
5航摄飞行记录表和航摄资料移交书
;
6其他有关资料
。
·81·
4.5.2基于辅助航空摄影提交资料除按本标准第
IMU/GNSS
条的规定执行外尚应包括以下内容
4.5.1,:
1相关纸质文档数据
IMU/GNSS、;
2地面控制测量相关纸质文档数据
、;
3像控点和检查点刺点片
。
专用
人人文库
·91·
5影像数据预处理
5.1一般规定
5.1.1航空摄影提交的资料成果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数据
预处理
。
5.1.2影像预处理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证影像清晰
,、
反差适中色调正常并应在影像处理过程中确保影像的几何精度
、,。
5.1.3数据预处理应保证联合解算数据的平面高
IMU/GNSS、
程和速度偏差精度
。专用
5.2高空摄影影像预处理
5.2.1数码摄影影像预处理应符合以下技术规定
:
1对数码摄影原始影像数据应进行辐射校正补偿温度光
,、
圈等其他辐射因素对图像带来的影响
;
2对数码摄影原始影像数据应进行几何校正消除镜头畸
。
变和倾斜变形获取完整的中心投影影像
,;
3数码影像应影像清晰层次清楚颜色饱和色调均匀反
,,,,
差适中不偏色能辨别出地面上最暗处的影像细节色斑大面积
,,,、
坏点不得超过个像元必要时应进行匀光匀色处理
人人文库9。。
5.2.2胶片摄影影像晒印处理应符合以下技术规定
:
1感光材料的型号和药液配方应根据摄影底片的反差情况
正确选取显影液温度宜为定影液与显影液温差不
。18℃~22℃,
宜超过
5℃;
2晒印时晒像材料的机械方向应与底片的机械方向垂直
,;
供调绘用的放大片其邻片间的影像应有适当重叠
,;
3定影和水洗的时间应充分并应防止药膜变软影像漂移
,、。
·02·
流动水洗时间宜为
30min;
4晒印片应整片感光均匀层次丰富影像蒙翳值应小于
,;
反差应为药膜表面不平度应小于影像的
0.2,0.9±0.3;0.02mm;
框标应清晰完整齐全
、、。
5.2.3胶片摄影影像扫描处理应符合以下技术规定
:
1应使用原始底片正置药膜面朝下
,,;
2扫描仪参数的确定应符合表的规定
5.2.3;
表5.2.3扫描仪参数要求
扫描仪参数要求
几何精度
≤±2μm
最小光学分辨率
7μm
辐射分辨率
专用≥8bit
光学密度DD
0.1~3.3
动态范围D
≥2.5
最小输出像素大小
7μm
最小有效扫描面积
235mm×235mm
3实际扫描分辨率R像应按下式计算
:
R像.hbH
≤08×Δ×/(5.2.3)
式中R像影像扫描分辨率取整数
:———,(μm);
h要求达到的高程精度加密点高程中误差限值
Δ———()(m);
b航向平均重叠度的像片基线长度
———人人文库(μm);
H平均相对航高
———(m)。
4扫描分辨率不应小于扫描仪应定期进行校准检
21μm,
验检验中误差X和Y方向均不应大于
,2μm;
5黑白影像辐射分辨率不应小于灰度直方图基本呈正
8bit,
态分布影像反差适中色调基本一致纹理清楚层次丰富
,,,,;
6彩色影像辐射分辨率不应小于色彩信息不失真无
12bit;,
偏色幅与幅之间色调基本一致
,;
·12·
7框标应完整清晰
、;
8扫描影像数据宜采用无压缩的格式存储
TIFF。
5.3低空摄影影像预处理
5.3.1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时应减少几何信息和辐射信
息损失
。
5.3.2原始影像数据应进行畸变差改正应采用专用软件改正相
,
机畸变差或在空中三角测量时改正相机畸变差
,。
5.3.3影像反差较小时可对原始数据进行图像增强处理使影
,,
像直方图分布均匀
。
5.4IMU/GNSS数据预处理
5.4.1原始观测数据应进行预处理专用分离观
IMU/GNSS,GNSS
测数据记录数据和曝光时标数据
、IMU。
5.4.2数据与数据应进行联合处理解算出每张像
IMUGNSS,
片的个外方位元素并利用偏心角和线元素偏移值改正摄区每
6,
张像片的位置和姿态外方位元素应转换至工程坐标系
,。
5.4.3输电线路工程宜采用差分定位和数
GNSS,IMUGNSS
据联合解算的平面位置偏差不应大于高程位置偏差不应大
0.1m,
于速度偏差不应大于
0.4m,0.5m/s。
5.4.4厂站工程应采用差分定位和数据联
GNSS,IMUGNSS
合解算的平面高程和速度偏差限值应按表的规定取值
人人文库、5.4.4。
表5.4.4IMU和GNSS数据联合解算偏差限值
成图比例尺平面偏差限值高程偏差限值速度偏差限值
(m)(m)(m/s)
1∶5000.080.30.4
1∶10000.080.30.4
1∶20000.10.40.5
1∶50000.10.40.5
·22·
5.4.5输电线路工程应对检校场进行空中三角测量计算偏心角
,
以及线元素偏移值线元素偏移值平面中误差不应大于线
。1.0m,
元素偏移值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侧滚角俯仰角航偏角中
0.8m,、、
误差不应大于
0.03°。
5.4.6厂站工程应对检校场进行空中三角测量计算偏心角以及
,
线元素偏移值偏心角及线元素偏移值的解算中误差不应大于表
。
的规定
5.4.6。
表5.4.6偏心角及线元素偏移值中误差限值
线元素偏移值线元素偏移值偏心角侧滚角
、偏心角航偏角中
成图比例尺平面中误差高程中误差俯仰角中误差
误差限差
限值限值限差(°)
(m)(m)(°)
1∶5000.50.50.03专用0.02
1∶10000.50.50.030.02
1∶20001.00.80.030.03
1∶50001.00.80.030.03
5.5提交资料
5.5.1高空数码摄影影像预处理后宜提交下列资料
,:
1数码影像数据
;
2像片套
2;
3移交清单
;
4其他有关资料人人文库
。
5.5.2低空数码摄影影像预处理后宜提交下列资料
,:
1曝光点坐标文件及姿态参数文件
;
2畸变差改正后的影像数据
;
3影像镶嵌略图套
2;
4移交清单
;
5其他有关资料
。
·32·
5.5.3数据预处理后宜提交下列资料
IMU/GNSS,:
1像片外方位元素成果数据
;
2移交清单
;
3其他有关资料
。
5.5.4胶片摄影影像预处理后宜提交下列资料
,:
1扫描数字化影像
;
2像片套
2;
3移交清单
;
4其他有关资料
。
专用
人人文库
·42·
6基础控制测量
6.1一般规定
6.1.1基础控制网布设应遵循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经济合理考
、、、
虑发展的原则
。
6.1.2基础控制网平面控制点与高程控制点宜布置为共点控制
,
点埋设规格宜按本标准附录的规定执行
E。
6.1.3输电线路工程基础控制网宜采用测量方法建立
GNSS。
6.1.4厂站工程基础控制网中平面控制网宜采用测量或
GNSS
导线网测量方法建立专用
()。
6.1.5厂站工程基础控制网中高程控制网宜采用水准测量三角
、
高程测量或测量方法建立
GNSS。
6.1.6基础控制网控制点应设置明显标识并绘制点之记点之
,,
记格式宜按本标准附录的规定执行
F。
6.2输电线路工程基础控制测量
6.2.1基础控制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情况布置
GNSS,
控制点间距离不应大于基础控制网控制点应埋设固定
10km。
桩
。人人文库
6.2.2基础控制网平面测量精度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不应
GNSS,
大于高程测量精度每千米大地高差中误差不应大于
1/20000;,
15mm。
6.2.3基础控制网应与国家平面和高程控制点联测联测
GNSS,
点数分别不应少于个若线路较长宜在线路起止端联测国家
3。,
平面控制点并应每隔不大于联测个国家控制点联测
,100km1。
的国家高程控制点宜均匀分布且能控制全网
。
·52·
6.2.4基础控制网应与线路连接的变电站控制点联测各
GNSS,
变电站联测点数不宜少于个并分别求出各变电站与线路基础
2,
控制网间坐标高程系统的转换关系
、。
6.2.5线路跨越江河湖泊时应联测水文资料高程系统与线路
、、,
高程系统之间的关系并将水文资料转换至线路高程系统后标注
,
到平断面图上
。
6.2.6辅助航空摄影的地面基站应作为基础控制
IMU/GNSS
网控制点埋设和测量其精度要求应满足本标准第条的
,6.2.2
要求
。
6.3厂站工程基础控制测量
6.3.1厂站工程基础控制网宜与工程的首级控制网一同布设
。
6.3.2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按测量和导线测量分别划专用
GNSS
分测量控制网依次分为三等四等和一级二级导线及
。GNSS、、;
导线网依次分为四等和一级二级三级各等级平面控制网均可
、、。
作为测区的基础控制当测区范围大于2时基础控制网等
。0.5km,
级不应低于二级
。
6.3.3测量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GNSS6.3.3
的规定
。
表6.3.3GNSS测量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仪器固定仪器比例误差约束点间的边长约束平差后最弱边
等级
误差A系数B相对中误差相对中误差
人人文库(mm)(mm/km)
三等
≤10≤5≤1/150000≤1/70000
四等
≤10≤10≤1/100000≤1/40000
一级
≤10≤20≤1/40000≤1/20000
二级
≤10≤40≤1/20000≤1/10000
6.3.4导线测量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的
6.3.4
规定
。
·62·
表6.3.4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
测回数导线
导线平均测角方位角测距中测距
全长
等级长度边长中误差闭合差误差相对
级级级相对
中误差1″2″6″
(km)(km)(″)(″)(mm)仪器仪器仪器闭合差
四等n
91.52.55181/8000046—1/35000
一级n
40.5510151/30000—241/15000
二级n
2.40.25816151/14000—131/10000
三级n
1.20.11224151/7000—121/5000
注n为测站数
:。
6.3.5高程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
专用、
测量可划分为四等五等各等级高程控制网均可作为测
GNSS、。
区的基础控制
。
6.3.6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
6.3.6。
表6.3.6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往返较差附合或
、
观测次数环形闭合差
每千米高差
水准仪
等级全中误差水准尺(mm)
型号
与已知点附合
(mm)平地山地
人人文库联测或环形
四等双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Ln
10DS3≤20≤6
五等单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L
15DS3≤30—
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n为测站数
:、,km;。
6.3.7三角高程测量宜在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成三角高程
网或附合线路
。
6.3.8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
6.3.8。
·72·
表6.3.8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每千米高差观测方式往返观测附合或环形
等级全中误差高差较差闭合差
垂直角边长
(mm)(mm)(mm)
四等对向观测SS
10对向观测4020∑
五等单向观测SS
156030∑
注S为测距边长度单位
:,km。
6.3.9高程控制测量宜与平面控制测量同步进行
GNSSGNSS,
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
6.3.9。
表6.3.9GNSS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附合或
每千米高差基线观测复测基线
环形高差
等级全中误差接收机标称精度总数必要高差较差
/闭合差
观测基线数专用
(mm)(mm)
(mm)
双频
四等
10-6D≥1.6
≤5mm+5×10
σnσ
双频≤22≤2
五等
15-6D≥1.5
≤10mm+5×10
注D为基线长度单位σ为基线测量中误差采用接收机的标称精度和平均
:,mm;,
边长计算单位n为附合或最简闭合环边数
,mm;。
6.4提交资料
6.4.1输电线路工程和厂站工程基础控制测量完成后人人文库应提交以
,
下资料
:
1基础控制测量计算书
。
2基础控制测量技术报告
。
3基础控制点点之记
。
·82·
7像片控制测量
7.1一般规定
7.1.1输电线路工程高空摄影像片控制点相对于邻近基础控
制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
0.2m,
0.1m。
7.1.2厂站工程高空摄影像片像控点相对于相邻基础控制点的
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
0.1mm,
等高距的
1/10。
7.1.3像片控制点在像片上的布点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专用
:
1像片控制点距像片的各类标志应大于
1mm;
2像片控制点距胶片摄影的像片边缘应大于距数码
15mm,
摄影的像片边缘应大于
5mm;
3像片控制点宜布设在航向三度重叠范围内和旁向重叠
中线附近测段起末或困难地区可布设在航向二度重叠范围
,、
内
;
4像片控制点不宜选在旋偏角较大航摄比例尺相差过大
、、
大片云影阴影落水的像对上
、、;
5单航线像片控制点离开方位线距离不宜小于像幅高度的
困难地区可不受方位线远近的限制人人文库但上下像片控制点的距
1/5,,、
离不应小于像幅高度的
1/2;
6区域网布点时当旁向重叠度过大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
,,,
上下航线应分别布点当旁向重叠度过小像片控制点在相邻航
、;,
线不能共用时应分别布点此时控制范围在像片上裂开的垂直距
,,
离不应大于当条件受限制时也不得大于
1cm。,2cm;
7航区或分区接合处像片控制点的布设应选在接合处两侧
·92·
航线的重叠范围内邻区像片控制点宜公用当像片控制点不能公
,;
用时应分别布点
,;
8像片控制点点位应能满足观测条件
GNSS;
9位于自由图边待成图边的像片控制点应布设在图廓线
、
外
。
7.1.4特殊情况下的像片控制点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
1当航向重叠小于产生航摄漏洞时应分别布点并对
56%,
漏洞处用野外测图方法补测
;
2旁向重叠小于时应分别布点当选定的控制点离
15%,。
开像片边缘大于且重叠部分影像清晰其范围内无重要地物
1cm,,
时除应分别布点外还应在重叠部分加测个个高程点否
,,2~3,
则重叠不足部分处应采用野外测图方法补测
;
3当像主点或标准点位处于水域内或被云影专用阴影雪影等
,、、
覆盖以及其他原因使影像不清或无明显地物时当落水范围的大
,,
小和位置尚不影响立体模型连接时可按正常航线布点当像主
,。
点附近范围内选不出明显目标或航向三度重叠范围内选不
3cm,
出连接点时落水像对应采用全野外布设像控点当旁向标准点
,。
位落水且在离开方位线以外的航向三度重叠范围内选不出
,4cm
连接点时落水像对应采用全野外布设像控点
,。
7.1.5像片控制点应与测区基础控制网联测平面和高程系统应
,
与测区基础控制网采用的系统保持一致
。
7.1.6单航线像片控制点编号宜采用航带号加流水号的方式
编写区域网像片人人文库控制点编号宜采用分区号加流水号的方式编
,
写
。
7.1.7像片控制点测量宜采用测量方法
GNSS。
7.2输电线路工程高空摄影像片控制点布设
7.2.1输电线路工程高空摄影像片控制点宜采用单航线法布点
见图航线网法布点见图
(7.2.1-1)、(7.2.1-2)。
·03·
图单航线法布点图
7.2.1-1
平高控制点D航向距离跨度N航向基线跨度
———;———;———
专用
图航线网法布点图
7.2.1-2
平高控制点D航向距离跨度N航向基线跨度
———;———;———
7.2.2单航线法布点应在航线首末两端各布设对平高控制
1
点中间根据航线长度均匀布设若干对平高控制点每条航线的
,,
平高像片控制点个数不应少于个在两条航线的结合处宜布
6。
设公共像片控制点当无法布设公共像片控制点时应分别布
,,
点
。人人文库
7.2.3单航线法布点的每条航线的首末两端上下两控制点点位
应布设在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上困难地区互相偏
,
离不得大于半条基线上下对点应布设在同一立体像对内
。。
7.2.4单航线平高控制点可采用距离间隔跨度法或基线间隔跨
度法进行布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按距离间隔跨度法布点时数码摄影每相邻两对平高控
,
制点之间的航向距离跨度D值宜为胶片摄影每相
()5km~7km;
·13·
邻两对平高控制点之间的航向距离跨度D值宜为
()4km~
6km;
2按基线间隔跨度法布点时每相邻两对平高控制点之间的
,
航向基线跨度不宜大于按式计算的N值最大航向基线跨
7.2.4,
度不应大于N加
2。
D
N
B()
=X7.2.4
式中N航向基线跨度
:———;
D航向距离跨度数码摄影时D取胶片摄
———(m),6000m,
影时D取
5000m;
B实地上的摄影基线长度
X———(m)。
7.2.5采用航线网法布点的每条航线布点应满足单航线法布点
的要求
。专用
7.3输电线路工程低空摄影像片控制点布设
7.3.1采用单航线布点时应在航线首末两端各布设对平高控
,1
制点中间根据航线长度等分布设若干对平高控制点相邻两对
,。
平高控制点间的航向基线跨度宜为条条基线最大不宜
10~15,
超过条基线
20。
7.3.2采用区域网布点时应在航线首末两端各布设排平高控
,1
制点中间根据航线长度等分布设若干排平高控制点相邻两对
,。
平高控制点间的航向基线跨度宜为条条基线最大不宜
10~15,
超过条基线人人文库相邻平高控制点旁向航线跨度宜为条条
20。2~4
航线
。
7.3.3每一航线或区域网分区内应布设个及以上平高检查点
3,
并均匀分布于测区内
。
7.4输电线路工程IMU/GNSS辅助摄影像片控制点布设
7.4.1检校场布设宜采用条航线方案每个检校场布设像控
2。
·23·
点不应少于个像控点间隔不应超过条基线点位位于像片标
6,3,
准点位处在像控点区域内布设不少于个平高点作为检核
,2。
7.4.2检校场像控点检查点点位应可清晰成像能精确定位
、、、
测量方便且位于像片成像的重叠区当经测区踏勘发现
GNSS,。
无法选取满足上述要求的点位时应在正式航空摄影前布设人工
,
标志并采取措施确保航摄期间标志完好
,。
7.4.3像片控制点在航线上的布设宜采用点法即航线首末两
5,
端各布设对平高控制点航线中间位置布设个平高控制点
1,1。
7.5厂站工程高空摄影像片控制点布设
7.5.1厂站工程高空摄影像片控制测量宜根据测区作业实际情
况及作业设备情况选择全野外布点法航线网布点法区域网布
,、、
点法中的一种或两种相结合的布设方案专用
。
7.5.2地形图平地丘陵地宜采用全野外法布设平高控
1∶500、
制点地形图平地宜采用全野外法布设高程控
,1∶1000、1∶2000
制点
。
7.5.3全野外布设像片控制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每个立体像对应布设个平高控制点当采用数码摄影航
4;
摄比例尺分母成图比例尺分母大于胶片摄影航摄比例尺分
/6、
母成图比例尺分母大于时应在像主点附近各增加个平高控
/4,1
制点
;
2当控制点的平面位置由内业加密完成高程由全野外施测
,
时本条第人人文库款增加的平高控制点可改为高程控制点
,1。
7.5.4航线网布设像片控制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
1航线网法布点见图应在每条航线首末两端各布
(7.5.4)
设对平高控制点中间根据航线长度均匀布设若干对平高控制
1,
点每条航线的平高像片控制点个数不应少于个在两条航线
,6。
的结合处宜布设公共像片控制点当无法布设公共像片控制点时
,,
应分别布点
;
·33·
图航线网布点图
7.5.4
平高控制点
———
2对数码航影像每相邻两对平高控制点之间的航向跨度应
,
符合本标准附录的规定对胶片航摄影影像每相邻两对平高
G。,
控制点之间的航向跨度应符合本标准附录的规定专用
H;
3航线首末上下两控制点宜布设在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
位线的直线上相互偏离不应超过条基线上下两控制点应在
,1/2,
同一立体像对内
;
4航线中间的每对平高控制点左右偏离不应超过条基线
1,
并避免上下两点同时往一侧偏离
。
7.5.5根据航摄仪的具体情况数码航摄影像区域网法控制点布
,
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区域网的图形宜呈矩形或方形区域网包含的航线数不
。
应超过表的规定
7.5.5人人文库;
表7.5.5区域网航线数
成图比例尺航线数
1∶5006~8
1∶10006~8
1∶20003~6
1∶50003~4
·43·
2平高控制点宜采用周边布点法根据情况宜采用周边点
,6
法见图或周边点法见图布设
(7.5.5-1)8(7.5.5-2);
图周边点法
7.5.5-16
平高控制点
———
专用
图周边点法
7.5.5-28
平高控制点
———
3相邻平高控制点间的旁向航线跨度不应大于条航线相
4,
邻两对平高控制点的航向跨度应符合本标准附录的规定
G;
4高程控制点宜采用横条竖排的网格布点法在每条航线首
,
末两端上下分别布设人人文库个高程控制点
1;
5高程控制点间旁向航线跨度应为高程控制点间航
1~2,
向跨度应符合本标准附录的规定
G;
6因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采用不规则区域网布点不规则
,。
区域网在凸角转折处应布设平高点凹角转折处应布设高程点见
,(
图当凹角点和凸角点之间的距离超过两条基线时凹
7.5.4-3)。,
角点处也应布设平高控制点见图区域周围两控制点
(7.5.4-4)。
·53·
间沿航向方向的跨度超过条基线时应在中间补加个高程控
7,1
制点
。
图不规则区域网布点图一
7.5.5-3()
平高控制点高程控制点
———;———
专用
图不规则区域网布点图二
7.5.5-4()
平高控制点高程控制点
———;———
7.5.6胶片航摄区域网布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区域网的图形宜呈矩形或方形区域网包含的航线数不
。
应超过表的规定
7.5.6;
人人文库表7.5.6区域网航线数
成图比例尺航线数
1∶5004~5
1∶10004~6
1∶20002~4
1∶50002~4
·63·
2相邻平高控制点间的旁向航线跨度不宜大于条航线平
4;
高控制间点的航向基线跨度应符合本标准附录的规定
H;
3高程控制点采用横条竖排的网格布点法在每条航线首尾
,
两端上下分别布设个高程控制点
1;
4高程控制点间的旁向航线跨度为高程控制间点的航向
1;
基线跨度应符合本标准附录的规定
H。
7.6厂站工程低空摄影像片控制点布设
7.6.1采用区域网布点时应在航线首末两端各布设排平高控
,1
制点中间根据航线长度等分布设若干排平高控制点平高控制
,。
点跨度根据成图比例尺确定宜符合表的规定
,7.6.1。
表7.6.1平高控制点跨度
专用
成图比例尺相邻控制点航向基线跨度相邻控制点旁向航线跨度
1∶10006~82~3
1∶20008~102~4
1∶500010~122~4
7.6.2区域网内应布设若干检查点每幅图内不应少于个平
。1
高检查点并均匀分布于测区内
,。
7.6.3平地丘陵地通过缩小像片控制点跨度后空中三角测量
、,
结果仍不能达到相应比例尺成图的精度要求时宜采用平面或高
,
程全野外控制布点
人人文库。
7.7厂站工程IMU/GNSS辅助摄影像片控制点布设
7.7.1检校场布设宜采用条航线方案每个检校场布设像控
4。
点不应少于个像控点间隔不应超过条基线点位位于像片标
9,3,
准点位处在像控点区域内布设不少于个平高点作为检核
,2。
7.7.2厂站工程应根据摄区面积划分加密分区大小每个加密
。
分区宜选取条条航线每条航线不宜超过张像片
4~5,20。
·73·
7.7.3厂站工程区域网采用四角布点法即在区域网四个角点处
,
布设平高控制点四角宜采用双点布设平坦地区区域网中根据需
,,
要加布高程控制点当布设构架航线时可适当减少控制点数量
;,。
7.8像片控制点选刺与整饰
7.8.1像片控制点的选刺应符合下列要求
:
1平面控制点应选在影像清晰且交角良好的固定地物交角
处或影像小于的点状地物中心且点位地面平坦高程变
0.2mm,,
化较小
;
2高程控制点应选在高程不易变化且各相邻像片上影像清
晰的目标点上当点位选在高出或低于地面的屋顶围墙陡坎等
。、、
地物上时应量出其与地面的比高注至厘米并详细绘出点位略
,,,
图和断面图专用
;
3平高控制点的点位目标应同时满足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对
刺点目标的要求
;
4像片控制点应选刺在便于架站观测的点位上且
GNSS、,
点位实地的辨认精度不应大于
0.1mm;
5像片控制点刺点应刺透平面点和平高点的刺点误差不应
,
大于像片上不应出现双孔
0.1mm,;
6三角点水准点导线点及其他埋石控制点宜刺在航片上
、、,
并应绘制点位略图量注控制点标志与地面的比高应精确至
,1cm。
7.8.2像片控制点刺点的整饰应符合下列要求
人人文库:
1控制片的刺点应在正面整饰航线间公用像片控制点应在
,
相邻航线基本片上转标并应标注出刺点航线号和像片号当非同
,,
一摄影分区时前面应加分区号
,;
2控制片反面整饰应在选点现场完成刺点片的反面需加注
,
简要的点位说明并加绘点位略图或剖面图当精度要求较高时
,;,
可对点位拍摄点位说明和点位略图指示方位时应以像片号字头
;,
标定上下左右并使孔位点位说明略图相一致
、、、,、、、;
·83·
3控制片的整饰格式应按本标准附录的规定执行
J。
7.9像片控制点测量
7.9.1像片控制点平面高程测量宜与基础控制测量同期完成但
,
像片控制点测量和基础控制测量应分开单独进行平差计算
。
7.9.2输电线路工程像片控制点采用静态测量时像片
GNSS,
控制点距离起算的基础控制点的距离不宜大于
7km。
7.9.3输电线路工程像片控制测量当采用快速静态方法测量时
,
采用单频或半波长接收机测量时每个时段观测时间不应小于
,
采用双频或全波长接收机测量时每个时段观测时间不应
45min;,
小于
20min。
7.9.4像片控制点测量采用测量时宜布设同步环或异
GNSS,
步环测量基线解算后应进行同步环和异步环闭合差校核专用同步环
,,
和异步环校核应符合下列要求
:
1多台接收机同步观测会产生三边同步环在处理各边观测
,
值后应检查全部三边同步环闭合差其三边同步环坐标差分量
,。
闭合差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
:
W3σ
X≤×(7.9.4-1)
5
W3σ
Y≤×(7.9.4-2)
5
人人文库W3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能家居设备维护计划
- 成本透明度协议
- 四年级书法作业设计与反馈计划
-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职业生涯规划计划
- 新教育实习计划 音乐
- 中国液压金属打包机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5七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 弯柄凸型六角扳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2024-2030版)
- 2025年银行会计主管年度工作计划
- 中国锰锂电池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3年中考英语真题分类汇编-阅读理解(判断正误型)
- 拟定装运港目的港条款装运港目的港选择的影响因素
- 2022年07月甘肃张掖市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23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DB44T 378-2006东风螺养殖技术规范 养成技术
- 不良资产处置法律实务
- 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
- 小学信息科技《羊村防御门-人脸识别的应用》说课稿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考试试题和答案
-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
- 2023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14975-2012结构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