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097-2014 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_第1页
DL/T 5097-2014 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_第2页
DL/T 5097-2014 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_第3页
DL/T 5097-2014 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_第4页
DL/T 5097-2014 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7.100

P60

备案号:J1956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0972014

代替DLT50971999

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

勘测技术规程专用

Technicalcodeforinvestigationofgeotechnicalengineering

ofashyardoffossilfuelpowerplant

人人文库

2014-10-15发布2015-03-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

勘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forinvestigationofgeotechnicalengineering

ofashyardoffossilfuelpowerplant

DL/T5097—2014专用

代替

DL/T5097—1999

主编部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

施行日期年月日

:201531

人人文库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4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

勘测技术规程

DL/T5097—2014

代替

DL/T5097—1999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专用

网址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号国宏大厦座层

:11C3

邮政编码电话发行部

:100038:(010)63906433()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三河富华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印刷

印张千字

850mm×1168mm1/322.87571

年月第版年月第次印刷

201521201521

印数册

1—3000

统一书号

人人文库:1580242·564

定价元

:26.00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侵权举报电话

:(010)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

,

国家能源局

公告

2014年第11号

依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

试行及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能局科技号有关规定

()>》(〔2009〕52),

经审查国家能源局批准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第

,《专用17

部分主蒸汽系统用推制弯头等项行业标准其中能源标准

:》330,

项电力标准项和石油天然气标准项

(NB)71、(DL)122(SY)137,

现予以发布

附件行业标准目录

:

国家能源局

2014年10月15日

附件:

行业标准目录

人人文库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

……

火力发电厂贮灰场

DL/T岩土工程勘测技术DL/T

1702014-10-152015-03-01

5097—2014规程5097—1999

……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

《2011

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号的要求标准编制

()》(〔2011〕252),

组根据近年来除灰和贮灰方式的变化调研总结了十年来贮灰场

,、

岩土工程勘测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火力发电

,,《

厂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进行修订

》DL/T5097—1999。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初步可行性

:、、、

研究阶段勘测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初步设计阶段勘测施工图

、、、

设计阶段勘测子坝加高勘测筑坝材料勘测勘测方法岩土工程

、、、专用、

分析与勘测成品现场检验与监测等

、。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

修改第章范围为总则第章引用标准为术语

1.1、2;

修改了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划分标准

2.;

调整修改了各阶段勘测的目的任务要求

3.、、;

初步设计阶段勘测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的章节结构和

4.

技术内容发生了变化分别按贮灰场类型和建构筑物地段编排

,();

新增了灰渣泄漏评价相关内容

5.;

增加了灰场管理站勘测的内容

6.;

删除人人文库了下游贴坡加高勘测章节内容

7.;

修改第章为勘测方法并增加了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

8.10

内容

增加了修订说明

9.;

调整修改了附录部分的内容

10.、。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替代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

,《

技术规程

》DL/T5097—1999。

·1·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由

,,

能源行业发电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中国电力工

,

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

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

,(:

区安德路号邮政编码

65;:100120)。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和主要审查人员

、、:

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

:

参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

:

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李世柏曹卫东余凤先张希宏潘峰

:

刘志伟侯连成谭光杰

主要审查人王中平刘淑芬王盾邓南文袁立江

:

余小奎叶静风刘厚健李彦利方德火

专用

汪保明赵锦明任亚群邵长云廖爱平

马海毅王基文张锡涛

人人文库

·2·

目次

总则…………………

1(1)

术语…………………

2(2)

基本规定…………………

3(3)

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

4(5)

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

5(7)

初步设计阶段勘测………

6(10)

一般规定………………

6.1(10)

山谷灰场勘测……………

6.2专用(12)

平原灰场勘测……………

6.3(13)

滩涂灰场勘测……………

6.4(14)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

7(15)

一般规定………………

7.1(15)

坝址勘测………………

7.2(16)

排洪系统勘测……………

7.3(18)

灰场管理站勘测…………

7.4(20)

子坝加高勘测……………

8(21)

筑坝材料勘测……………

9(24)

一般人人文库规定………………

9.1(24)

石料勘测………………

9.2(25)

土料勘测………………

9.3(25)

砂卵砾石料勘测……

9.4、()(26)

储量计算………………

9.5(26)

勘测方法…………………

10(27)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和原位测试…

10.1、(27)

·1·

室内试验………………

10.2(28)

岩土工程分析与勘测成品………………

11(30)

岩土工程分析…………

11.1(30)

勘测成品………………

11.2(32)

现场检验与监测…………

12(34)

现场检验………………

12.1(34)

现场监测………………

12.2(34)

附录贮灰场室内试验项目………………

A(36)

附录贮灰场各阶段勘测成品……………

B(39)

本标准用词说明………………

(40)

引用标准名录…………………

(41)

附条文说明…………………

:专用(43)

人人文库

·2·

Contents

………

1Generalprovisions(1)

……………………

2Terms(2)

………

3Basicrequirement(3)

4Investigationofpreliminaryfeasibilitystudy

………

stage(5)

5Investigationoffeasibilitystudystage(7)

………………

6Investigationofpreliminarydesignstage(10)

…………………

6.1General专用(10)

…………

6.2Valleyashyard(12)

…………

6.3Plainashyard(13)

…………

6.4Shoalashyard(14)

7Investigationofdrawingdesignstage(15)

…………………

7.1General(15)

………………

7.2Damsite(16)

……………

7.3Drainsystem(18)

……………

7.4Ashyardmanagementstation(20)

………………

8Investiga人人文库tionofheighteningofsubdam(21)

9Investigationforbuildingmaterialsofdam

………………

construction(24)

…………………

9.1General(24)

…………

9.2Stonematerial(25)

………………

9.3Fine-grainedsoilmaterial(25)

………

9.4Sandandpebble(gravel)material(26)

……………

9.5Reserveofbuildingmaterial(26)

·3·

10Methodsofinvestigationofgeotechnical

………………

engineerin(27)

10.1Engineeringgeologicalmappingandsurvey,explorationand

……………

in-situtests(27)

………

10.2Laboratorytests(28)

11Geotechnicalengineeringanalysisandassessment

………………

andinvestigationreport(30)

………

11.1Geotechnicalengineeringanalysis(30)

……

11.2Investigationreport(32)

……

12In-situinspectionandmonitoring(34)

………

12.1In-situinspection(34)

………

12.2In-situmonitoring(34)

………………

AppendixATestitemsoflaboratorytests专用(36)

AppendixBResultreportandfiguresineach

……………

investigationstage(39)

………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40)

……

Listofquotedstandards(41)

………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43)

人人文库

·4·

1总则

1.0.1为在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

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

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标准

、,。

1.0.2本标准适用于燃煤火力发电厂山谷灰场平原灰场和江

、、

河湖及海滩等滩涂灰场等各类贮灰场的岩土工程勘测

、。

1.0.3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应分阶段进行精心勘测综合分析

,,,

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测报告

、。

1.0.4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

专用,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人人文库

·1·

2术语

2.0.1干式贮灰场

dryashdisposalarea

用以贮存干灰渣及石膏的场地

2.0.2湿式贮灰场

wetashdisposalarea

用以贮存水力除灰沉积灰渣及除灰水的场地

2.0.3坝体

dambody

由初期坝堤子坝及灰渣组成的灰坝整体

()、。

2.0.4灰坝

ashdam

山谷灰场中用于贮灰挡水的水工构筑物

、专用。

2.0.5灰堤

ashembankment

平原灰场及滩涂灰场中用于贮灰挡水的水海工构筑物

、()。

2.0.6子坝

subdam

初期坝堤以上采用分级加高方式堆筑而成的后期坝体

()。

人人文库

·2·

3基本规定

3.0.1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应根据建构筑物布置坝型坝高

()、、、

库容和贮灰场的运行特点在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

,,

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设计及施工提供岩土工程勘测资料

,。

3.0.2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应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结合岩土工

程需要研究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用综合勘测方法

,。

3.0.3贮灰场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可分为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和简单场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划为复杂场地

,专用:

1库区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复杂

)、、;

2库区岩土性质变化大具严重湿陷盐渍化污染膨胀

),、、、、

冻胀及融沉的特殊性土

3坝堤基分布有厚度较大的软弱土液化土坝肩山体

)()、,

单薄

4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

);

5地下水埋藏浅且对工程具有不利影响

),;

6年超越概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不小于g

)5010%0.40,

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不小于度

Ⅸ。

2当同人人文库时符合下列条件时可划为简单场地

,:

1库区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地质构造简单

)、、;

2库区岩土性质均匀无特殊性岩土

),;

3坝堤基无软弱土液化土分布坝肩山体较厚

)()、,;

4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

);

5地下水埋藏深且对工程无不利影响

),;

6年超越概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g场

)5010%0.10,

·3·

地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度

Ⅶ。

3除本条第款第款所列条件以外者可划为中等复杂

1、2,

场地

3.0.4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阶段划分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可分

,

为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

、、、

设计阶段

3.0.5在贮灰场主要建构筑物布置方案确定的前提下初步设

(),

计阶段勘测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可合并进行其勘测成果应满

,

足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要求

3.0.6当贮灰场采用分期筑坝方式修建时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

,

应符合最终建设规模的要求初期坝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

勘测工作应满足本期筑坝要求当后期子坝加高勘测合并进行

时其勘测成果应满足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要求

,专用。

人人文库

·4·

4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

4.0.1贮灰场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应对拟选贮灰场的适宜

性进行岩土工程初步评价并初步分析库区渗泄漏的可能性为

,(),

推荐厂址方案提供资料

4.0.2本阶段应配合设计专业选择贮灰场选择条件宜符合下列

,

要求

:

1利用山谷洼地河海滩地和废矿坑等做贮灰场地

、、();

2有利于筑坝和成库的地质条件

3具有布置水工排洪防灰渣泄漏构筑物的有利地形

、专用;

4贮灰场及附近有足够的筑坝材料

5能避免库区渗泄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

4.0.3不应将贮灰场坝址选择在全新活动断裂带泥石流滑坡

、、

和岩溶极强烈发育地段

4.0.4选择贮灰场时除宜避开本规程第条所列地段外

,4.0.3,

还宜避开下列地段

:

1地下有可开采的矿藏

2岩溶及土洞强烈发育采空区未相对稳定等可能产生地面

塌陷及不易处理的渗泄漏问题的地段

();

3坝址人人文库位于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

4坝址区存在厚度较大的软弱土液化土自重湿陷性黄

、、

土层

5对湿式贮灰场除避开本条第款第款的地段外还宜

,1~4

避开深厚强透水层地段

4.0.5本阶段勘测应以搜集资料和现场踏勘调查为主必要时可

,

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工作勘测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

·5·

1搜集资料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

1场地地下文物分布矿藏规划及开采情况

)、;

2区域地质资料

);

3地震基本烈度及近期地震活动的资料

);

4地质灾害调查与治理资料

);

5当地的修堤筑坝经验

)。

2踏勘调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

1了解拟选场地沟谷两岸的稳定性有无不良地质作用

),;

2初步了解有无筑坝的有利地形可能筑坝地段的岩土性

)、

质和覆盖层厚度

3初步了解有无修库筑坝的不利地质因素并判断其处理

),

措施的难易程度

4调查和初步分析产生库区灰渣泄漏灰水渗漏的可能性

)、专用

及提出防渗泄意见

()。

人人文库

·6·

5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

5.0.1贮灰场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应对贮灰场的成库条件和坝

址稳定性做出初步评价分析并预测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环境地

,

质问题推荐工程地质条件较优的贮灰场场址

,。

5.0.2本阶段勘测应取得下列资料

:

1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资料

2设计提供的标示有各类堤坝含初期坝远期坝隔离坝拦

、、、

洪坝分期子坝围堤等坝址排洪系统堆灰库区的平面布置图

、、;;;

拟定贮灰方式坝型筑坝材料等设计条件

、、。专用

3贮灰场范围地形图

1∶2000~1∶10000。

4区域地质区域水文地质资料

1∶50000~1∶200000、。

5场地地震地质灾害及压覆矿产等资料

、。

5.0.3本阶段勘测的主要任务应包括以下内容

:

1初步查明贮灰场范围内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地层岩

、、

性及其时代成因以及坝址区岩土分布及其主要性质分析评价

、,,

坝基坝肩的稳定性提出地基处理初步方案和山谷灰场坝轴线位

、,

置的建议

2初步查明贮灰场影响范围内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采

、、、、

空等不良地质作用分析其对坝址稳定的影响和可能产生的库区

人人文库,

塌陷危害以及运行期间可能产生的其他次生地质灾害并提出初

,,

步防治方案

3初步查明贮灰场及附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岩溶点分布

,

评价场地岩土的渗透性和通过岩溶通道产生灰渣泄漏可能性并

,

提出防治渗泄漏的初步方案

()。

4提供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地震基本烈度当年超越概

、。50

·7·

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或大于g相对应的地震基

10%0.10、

本烈度等于或大于度且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时应进行液

Ⅶ,,

化初步判别

5调查筑坝材料以及当地修堤筑坝的经验提出拟选坝型的

,

初步意见

6了解贮灰场压覆矿产资源情况以及矿产开采采空区分布

情况

5.0.4本阶段勘测应以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为主要勘测方法并

,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平原灰场滩涂灰场宜进行少量钻探静力触探标准贯入

、、、

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工作

2山谷灰场初期坝拦洪坝可进行少量坑探或钻探工作

、。

3对岩溶区塌陷区灰场应在库区进行物探工作

、,专用。

5.0.5工程地质调查或测绘的范围应包括最终堆灰标高所形成

的库区坝址排洪设施筑坝材料及附近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地段

、、、。

工程地质调查测绘的比例尺宜选用

、1∶2000~1∶10000。

5.0.6贮灰场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

:

1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及其时代成因分布特征以及

,、、,

特殊性岩土分布

2基岩出露场地的岩层产状地质构造

、;

3各种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

、、;

4地下水的类型补给来源排泄条件强透水层分布以及

、、,,

井泉分布流量

、人人文库;

5岩溶场地的岩溶形态规模延伸分布规律及其岩溶发育

、、

程度

6筑坝材料的产地种类贮量以及运输距离运输状况

、、、。

5.0.7灰坝轴线应选择在地形地质条件好坝基处理工程量小

、、

库容相对较大的地段

5.0.8评价和推荐灰坝坝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

·8·

1在第四系地层厚度大或山谷较宽的地段应按当地筑坝材

料的种类选用土坝堆石坝砂卵石坝或混合坝等柔性坝

,、、。

2当地基岩石强度较低或岩性不均匀可能产生较大差异沉

,

降时应选用土坝堆石坝等柔性坝当地基岩石强度较高山谷

,、。、

比较狭窄且其他筑坝材料储量不足时可选择砌石坝等刚性坝

,,。

5.0.9对需采用隧洞进行排洪的贮灰场应调查了解隧洞沿线的

,

岩土性质和隧洞埋深及其成洞条件配合设计确定隧洞轴线对洞

,,

室稳定性做出初步评价选择排洪隧洞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宜避开断层破碎带溶洞强烈发育地下水丰富和地层松

、、

软的地带以及冲沟洼地水渠和其他地表水体汇集的地段

,、、;

2洞轴线宜垂直或大角度与岩层走向地质构造带相交

、;

3选择厚的坚硬岩层作洞顶或选择强度高厚度大的土层

,、

作洞体

;专用

4隧洞进出口宜选择在岩体完整基岩出露且强风化层或覆

盖层较薄无不良地质作用的地段

、。

5.0.10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评价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

1不良地质作用发育程度及场地稳定性

2贮灰场地震动参数以及建筑抗震地段划分

3灰场渗泄漏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治理难易程度

();

4贮灰场坝堤基处理及其难易程度

();

5当地筑坝材料的可利用性

5.0.11当贮灰场环境地质条件复杂时应提出开展环境地质专

,

项勘测的建议

人人文库。

·9·

6初步设计阶段勘测

6.1一般规定

6.1.1贮灰场初步设计阶段勘测应对坝址稳定性和建构筑物

()

地基稳定性做出评价为堤坝和主要排洪建构筑物地基基础方

,()

案设计筑坝设计及不良地质作用的整治提供岩土工程勘测资料

、,

推荐适宜的坝基处理及库区渗泄漏处理方案

()。

6.1.2本阶段勘测应取得下列资料

:

1可行性研究阶段贮灰场勘测资料

2贮灰场库区范围的地形图比例尺不宜小于

,专用1∶2000;

3标示有各类初期堤坝及各级后期子坝轴线标高库区堆

、,

灰线标高排洪及其他建构筑物位置的平面布置图

、,();

4设计坝型坝高坝底宽度及主要建构筑物基础设计

、、()

条件

5筑坝材料的用量和质量要求

6.1.3本阶段勘测的主要任务应包括以下内容

:

1查明坝址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岩土分布类别及其物

、、

理力学性质以及地下水渗流条件评价坝堤基抗滑稳定性和地

,()

基方案必要时还应分析评价坝堤基渗流稳定性提出防止发

。,(),

生流土和管涌的措施

人人文库。

2初步查明排洪系统和灰场管理设施地段的地形地貌地质

构造和岩土分布类别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对建构筑物地基基础

、,()

方案和地基稳定性做出评价

3查明贮灰场地下水的类型和埋藏条件评价地下水和土的

,

腐蚀性

4查明贮灰场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类型分布及规模分析

、、,

·10·

评价其对坝体及其他建构筑物场地稳定性库区塌陷的影响提

()、,

出避让或整治方案

5查明库区各岩土层的渗透性和洞穴通道推荐防治渗泄

,()

漏的处理方案

6查明筑坝材料的分布类型性质储量及开采运输条件

、、、、。

7调查当地的修堤筑坝经验特别是特殊土地区的修堤筑坝

,

经验或堤坝地段原有土堤坝的施工运行情况

、。

8分析预测堤坝下游地段水文地质条件可能产生的变化和

影响

6.1.4当年超越概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或大于

5010%

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等于或大于度时应分析坝址区

0.05g、Ⅵ,

的地震效应和坝基失稳的可能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应确定建筑场地类别

。专用

2当年超越概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或大于

5010%

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等于或大于度且存在饱和砂土

0.10g、Ⅶ,

和饱和粉土时应进行液化判别当坝基存在软弱黏性土层时应

,;,

进行震陷判别

3对判别为液化或震陷的场地应提出抗地震液化抗震陷

,、

措施

6.1.5本阶段岩土工程勘测应采用钻探坑探原位测试工程地

、、、

质调查等综合勘测方法并采取代表性岩样土样进行室内岩石

,、、

土工试验对复杂场地的山谷灰场宜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比

。,,

例尺不宜小人人文库于

1∶2000。

6.1.6当利用天然洼地洞穴废矿坑等作贮灰场地而无须修堤

、、

筑坝时可进行库区内的工程地质调查分析评价库区渗泄漏

,,()

性库岸边坡与库区稳定性及排洪设施地段岩土性质

、。

6.1.7本阶段评价库区岩土的渗透性时应以工程地质调查为主

,

要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对基岩出露的库区应查明岩性分布岩层产状和构造断

,、

·11·

裂发育程度

2对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的库区及附近地段应查明有无砂

,

砾石层故河道砂卵石层和其他强透水层分布

、。

3在岩溶地区应查明岩溶发育程度泉点分布和岩溶通道

,、

的分布岩土构成规模和延伸规律

、、。

6.1.8当坝堤基的天然地基强度变形和坝体稳定性难以满足

()、

设计要求时应进行坝基处理方案的分析论证推荐坝堤基处理

,,()

方案必要时应提出进行现场原体试验的建议

。,。

6.2山谷灰场勘测

6.2.1初步设计阶段山谷灰场勘测应着重查明坝基坝肩地段不

良地质作用和软弱岩土的分布性质评价坝址稳定性和地基方

、,

案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

,。专用

6.2.2勘探线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应根据坝址区场地的复杂程度布置勘探线对简单场地

和中等复杂场地应沿坝轴线和垂直坝轴线各布置条勘探线对

,1;

复杂场地或存在强透水层的湿式贮灰场时除沿坝轴线和垂直坝

,

轴线各布置条勘探线外还应在上游坡脚和下游坡脚附近各布

1,

置条勘探线

1。

2对采用分期筑坝的湿式贮灰场当坝基为淤泥淤泥质土

,、、

泥炭泥炭质土冲填土杂填土及其他高压缩性土等软弱土层或

、、、

液化土层时垂直坝轴线的勘探线应向上游延伸至终期坝轴线位

,

置处向下游人人文库延伸至下游坡脚外倍初期坝坝基宽度处

,0.5。

3应沿排洪竖井排洪卧管等主要排洪设施布置勘探线消

、。

能池地段可结合坝址区布置勘探线

6.2.3勘探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坝址区每条勘探线上勘探点数量不宜少于个

3。

2坝址区的勘探点间距宜为对复杂场地宜取

50m~100m。

小值当沟谷狭窄时沿坝轴线方向可适当加密勘探点间距且沟底

,,

·12·

处应布置勘探点

3排洪竖井排洪卧管勘探点的间距宜为其

、100m~200m。

他排洪设施可布置少量勘探点

4灰场管理站可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布置个个勘探点

1~2。

5在岩溶发育地区应根据工程物探或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

成果在岩溶土洞发育的地段增加少量验证性勘探点

,、,。

6.2.4勘探深度应根据地基条件和坝高确定并应符合下列

,

规定

:

1在基岩裸露或埋藏较浅的场地勘探深度应达到基岩面

,,

控制性勘探孔应适当加深进入中等风化基岩

1m~3m。

2在基岩埋藏较深的场地湿式贮灰场勘探深度宜为倍

,0.5

坝高干式贮灰场勘探深度宜为倍初期坝高度或进入碎石

,1.0,

土密实砂老沉积土等坚实土层不应小于当遇软弱土

、、3m专用~5m;

层液化土层或当终期坝远远超过初期坝高度时勘探深度应适当

、,

加深以满足地震液化评价及坝基稳定性验算的需要

,。

3除排洪竖井排洪卧管外的其他排洪设施和灰场管理站勘

探深度宜进入基岩或坚实土层

1m~3m。

4坝址区岩溶发育时勘探深度宜为倍初期坝高度并

,1.0,

进入岩溶洞隙以下完整岩体不应小于

3m。

6.2.5当利用废弃水库堤坝作为坝体的一部分时应以收资调

,、

查为主必要时对原堤坝布置适量勘探工作查明堤坝填筑的密实

,,

度和坝基土的性质并评价其作为堤坝体的适宜性勘探深度应

,。

深入原坝基人人文库

1m~3m。

6.3平原灰场勘测

6.3.1初步设计阶段平原灰场勘测应着重查明围堤地段不良地

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和性质评价围堤地基方案并提出地

,,

基处理措施

6.3.2勘探线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3·

1勘探线应沿围堤轴线布置

2勘探点应重点布置在围堤轴线转角挖填方和微地貌变

化处

3可根据工程排洪防渗取料需要在灰场内布置少量勘

、、

探点

6.3.3勘探点间距和勘探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沿围堤轴线布置的勘探点间距宜满足下列规定

:

1简单场地宜为

)300m~400m。

2中等复杂场地宜为

)200m~300m。

3复杂场地宜为

)100m~200m。

2勘探深度应根据围堤高度结合地基条件确定宜为倍

,1.0

初期围堤高度当遇有基岩或坚实土层时勘探深度可适当减少

;,;

当遇有软弱土液化土层时勘探深度应适当加深以满足地震液

、,专用,

化计算堤基稳定性验算和地基处理设计的需要

、。

6.4滩涂灰场勘测

6.4.1初步设计阶段滩涂灰场勘测应着重查明围堤地段软弱土

层液化土层的分布和性质评价围堤地基方案和堤基稳定性并

、,,

提出地基处理措施

6.4.2勘探线点的布置可按本规程第条的规定执行

、6.3.2。

6.4.3勘探点间距和勘探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沿围堤轴线布置的勘探点间距宜为

100m~300m。

2勘探深度可根据地基条件结合围堤高度确定宜为倍

人人文库,1.5~

倍初期围堤高度当存在软弱土层时勘探深度宜取大值并

2.0,,,

应满足稳定性评价和变形验算的要求

3当围堤一侧受常年或季节性水位和潮水位影响时勘探深

,

度应进入最大冲刷深度以下

2m~3m。

6.4.4当沿丘陵或山地的斜坡沟谷设置有截洪沟时可布置少

、,

量勘探点勘探深度宜进入基岩或坚实土层

,1m~3m。

·14·

7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

7.1一般规定

7.1.1贮灰场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测应在确定贮灰场各

建构筑物总平面布置的基础上详细查明各建构筑物地段的

(),()

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贮灰场堤坝排

,,、

洪系统灰场管理设施的岩土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

7.1.2本阶段勘测应取得下列资料

:

1初步设计阶段贮灰场勘测成果

2设计提供的基于比例尺为地形图上标示

1∶500~1∶专用1000

有各建构筑物坐标的贮灰场平面布置图排洪系统纵向布置图

()、。

3各拟建建构筑物基础的基本尺寸埋深和荷载大小设

()、,

计坝轴线坝型坝高坝底宽度库区堆灰高度范围以及特殊结

、、、,、,

构对地基方面的特殊要求等

4筑坝材料的取料位置用量和质量要求

、。

7.1.3本阶段勘测的主要任务应包括以下内容

:

1详细查明各坝址区坝基与坝肩排洪构筑物管理设施的

、、

地基岩土类别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评价各建构筑物地基条

、,()

件建议地基处理措施

,。

2详细人人文库查明各建构筑物地段的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和

()、

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评价地下水土的腐蚀性

,、。

3查明与坝址稳定性各类排洪构筑物岸坡或洞室稳定性有

关的地质条件进一步分析评价其稳定性建议相应的处理措施

,,。

4详细查明库区范围内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类型分布范

、、

围规模和岩溶形态通道泉点分布特征分析评价其对贮灰场建

、、、,

设运行的影响提出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岩溶通道封堵泉水疏导

、,、

·15·

及其他环境地质问题处理措施的建议

5详细查明筑坝材料的类型产地储量质量及开采条件

、、、。

7.1.4采取岩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

1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数量应占勘探孔总数

的并布置在坝址和主要排洪构筑物地段当已有一定数

1/3~1/2,。

量的岩土试验和原位测试资料时本阶段勘探孔数量可适当减少

、,。

2采取土试样和原位测试间距可按地基的受力状态和稳定

性验算的需要确定在排洪构筑物主要受力层范围内间距可为

:,

下卧层范围内可为在坝堤基下倍坝高

1m~2m,2m~3m;()0.5

深度范围内间距不宜大于靠近堤坝基面宜适当加密间距遇

2m,,

软弱夹层时应有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倍坝高深度以下可

,0.5

视土层实际情况选取当山谷灰场坝肩的土层很厚且可能产生渗

;,

漏和存在稳定性问题时取样的深度和间距应根据实际情况加深

,专用

和加密

3土试样和原位测试点的数量应按土的性质和试验项目需

要确定每一主要土层取土样总数不应少于件且每一主要软

。6,

弱土层的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个

6。

4山谷灰场的坝基和主要排洪构筑物地基应采取岩样每一

,

主要岩层不宜少于组并适当减少取土试样孔原位测试孔数量

3,、

以及土试样原位测试数量

、。

岩土试验项目应符合本规程附录的规定

A。

7.1.5本阶段筑坝材料勘测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勘测的基础上进

行必要的补人人文库充工作并符合本规程第章的规定

,9。

7.1.6当贮灰场库区内存在不良地质作用渗泄漏问题或存在

、()

软弱土层时可根据需要在库区布置适当的勘探试验工作

,、。

7.2坝址勘测

7.2.1贮灰场初期坝隔离坝拦洪坝围堤的勘测应符合下列

、、、

规定

:

·16·

1对山谷灰场应着重对坝基坝肩强度和堆灰荷载作用下

,、

坝基的整体与局部稳定性做出评价建议坝基处理措施和抗滑稳

,

定抗渗流破坏措施

、。

2对平原灰场和滩涂灰场应着重查明围堤下有无软弱土

,

层液化土层分布建议地基处理措施评价堆灰荷载作用下堤基

、,,

的整体与局部稳定性和地表水冲刷地下水渗流对堤基的稳定性

影响

7.2.2山谷灰场勘探工作量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应沿坝轴线和垂直坝轴线各布置条勘探线对复杂场

1。

地或湿式贮灰场除沿坝轴线和垂直坝轴线各布置条勘探线外

,1,

还应在上下游坡脚和左右坝肩各布置条勘探线

、、1。

2每条勘探线上不宜少于个勘探点勘探点间距可根据

3。

场地复杂程度确定宜为

,30m~50m。专用

3勘探深度可按本规程第条的规定执行当岩溶土

6.2.4。、

洞发育时应适当增加追踪性勘探点

,。

7.2.3平原灰场勘探工作量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勘探线应沿围堤轴线布置当遇有冲沟洼地并存在软弱

。、

土层时应布置少量垂直围堤轴线方向的勘探线

,。

2勘探点间距宜满足下列规定

:

1简单场地宜为

)150m~200m;

2中等复杂场地宜为

)100m~150m;

3复杂场地宜为

)50m~100m;

4沿垂直围堤轴线的勘探点间距可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围

)人人文库

堤底宽度确定宜为

,20m~40m。

3勘探深度可按本规程第条第款的规定执行

6.3.32。

7.2.4滩涂灰场勘探工作量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勘探线应沿围堤轴线布置并每间隔个个勘探点布

,1~3

置条垂直围堤轴线方向的勘探线

1。

2沿围堤轴线的勘探点间距宜为沿垂直围堤

50m~100m。

·17·

轴线的勘探点间距宜为

20m~40m。

3勘探深度可按本规程第条第款第款的规定

6.4.32、3

执行

7.3排洪系统勘测

7.3.1山谷灰场排洪系统勘测应着重查明各排洪设施地基条件

和不良地质作用对地基稳定性堆灰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变形及其

,、

对地下排洪设施的影响截洪沟与消能设施的边坡稳定性及其抗

冲刷能力做出评价并提出处理措施

,。

7.3.2本阶段山谷灰场排洪系统勘探工作量的布置应符合下列

规定

:

1每个排洪竖井连接井宜布置个勘探点勘探深度宜进

、1。

入基岩当基岩埋藏较深时宜进入基础底面以下坚实土

2m~3m,专用

层不小于

3m。

2排洪卧管拐点处宜布置勘探点直线段勘探点间距宜为

,

勘探深度宜进入基岩或进入基础底面以下坚实土

50m~100m。

层不小于

3m。

3排洪斜槽应沿两端点及轴线布置勘探点勘探点间距宜为

,

勘探深度宜进入基岩或坚实土层一定深度

30m~50m。。

4消能设施应沿两端或中间部位布置个个勘探点

1~2。

勘探深度宜进入基岩或进入基础底面以下坚实土层不

1m~2m

小于勘探深度尚应同时满足抗冲刷评价要求进入最大冲刷

3m。,

深度以下人人文库

2m~3m。

5截洪沟转弯段地形凹凸地段覆盖层较厚地段应布置勘

、、

探点直线段勘探点间距宜为勘探深度宜进入基

,100m~150m。

岩或坚实土层勘探深度尚应满足稳定性抗冲刷评价要求

。、。

6对排洪明渠地段当地质调查与测绘不能满足要求时

,,

应作少量勘探转弯段和覆盖层较厚地段应布置勘探点直线段

;,

勘探点间距宜为勘探深度宜进入基础底面以下

100m~200m。

·18·

2m~3m。

7.3.3当平原灰场滩涂灰场设置有排洪设施时勘探工作量的

、,

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勘探点间距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确定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