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说课稿_第1页
三年级说课稿_第2页
三年级说课稿_第3页
三年级说课稿_第4页
三年级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底世界》说课搞镇小孟玲一、说教材《海底世界》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的描述了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矿藏,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最后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的深刻印象。二、说教法、学法1、激发兴趣《海底世界》一课着重描写了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教材虽配有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们精心制作了一套动画课件,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2、突破重点《海底世界》一课,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之处,但这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海底那静中有声,动静结合的奇异景色。为了便于学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我创设了和谐情境,即通过CAI让每位学生亲自去领略一番。①进行海面和海底的对比:利用动画先后演示海面上波涛澎湃(伴有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和海底悄然无声的对比情境,并分别提问: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个什么词来形容它?学生不仅理解了“波涛澎湃”和“宁静”这两个词的意思,更体会到了大海动中有静的奇异之处。②整体感知,加深印象:通过CAI欣赏海底美丽的景色,再次整体感受“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立下大志,长大探究海洋奥秘的情感。这样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创设和谐情境,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外显为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3、强化训练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我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是这样进行训练的:(1)观察训练。(2)说话训练。①看画面,说图意。②看画面,练复述。三、教学程序(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4课,你们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海底是怎样的世界?那么,海底景色的奇异表现在哪里?物产丰富又表现在哪里?这一节课,我们再一次去探索一下。(二)创设情境,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共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2、细读交流①讲读第一、二句(板书:宁静)(相机出示课件)②讲读第三句(板书:有声音)(相机出示课件)③讲读第四句(相机出示课件)④讲读第五句(相机出示课件)⑤引读第六句3、齐读第二自然段。小结:海底的景象就是这么光怪陆离,这么千奇百怪。(三)讲读第三自然段。1、小组讨论:第三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什么?2、请同学们自由读,看看你对哪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最感兴趣,说说它的活动特点。(相机出示课件)3、选择读。小结过渡:为了写动物活动方式的多种多样,作者选取了五种动物来具体说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由于这些动物不同的活动方式,也使海底世界奇异无比。海底植物的风采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四自然段。(四)讲读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2、学生再自由读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色彩多样,形态各异)3、欣赏美丽的海藻。小结过渡:海底植物真是千姿百态,奇观异彩,不仅丰富了海底的物产,使海底的景色也如此奇异。海底除了我们所看到的动植物,还有什么?(五)讲读第五自然段。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板书:矿物、丰富)2、齐读。(六)总结课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是一个生气勃勃的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1、欣赏海底的美丽和富饶。2、齐读课文,出示练习。3、已经有不少探险家、研究海洋的科学家到过海洋,还把奇异的景色拍成电影、电视,但是,人类对海底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还要想办法打开这座神秘的宝库,这就需要科学知识,需要勇气。(七)作业。1、继续阅读有关海洋的书,准备交流。2、运用本课已学过的先总后分的写法,写一片断: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海底世界》教案设计及反思镇小孟玲一、教材分析《海底世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它从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海底植物、海底的地形和矿藏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神秘世界,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说说大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2、那么大海深处又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放视频录象)欣赏海底世界。3、看完录象,你想说些什么?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神奇的海底世界吧!(板书:海底世界)请大家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课件)看看这些字词你们会认吗?谁来试一试?(指名认读)

开火车认读。

注意正音:“烁、属”是翘舌音;“缩、私、贼、藻”是平舌音;“旅”的声母是舌边音;“官、峡、窃、甲”都是三拼音。3、请大家默读课文,在书上找一找能概括海底世界的特点的词语,把它画下来。(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三)、精读课文1、从哪儿可以看出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呢?同学们,让我们快快潜入课文中的海底世界去仔细看看吧!(轻声自读课文)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走)(1)“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A、“依然”还可以换什么词来理解。课件理解“波涛汹涌”。B、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声音也没有呢?也不是。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形容谈话的声音很小)

跟你的同桌窃窃私语一下。C、动物们在窃窃私语些什么呢?我们用水中听音器来听一听(播放课件)。你们听到各种声音了吗?有的像蜜蜂一样……那是动物们在窃窃私语哪!D、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窃窃私语的语气来。指名读,评价。E、海底里静中有声,多么奇异啊!(轻音乐)听老师读这一段,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种奇异的景象。(2)“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A、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的活动特点?请画出来。(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B、它们是怎样活动的?同桌一起读一读再演一演。(课件演示)C、海底的动物们多么有趣呀!还有哪些潜水员有更新的发现?(3)“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A、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植物的?请在相应的词下面画横线。(色彩、形态)B、哪两个四字词语突出的表现了“差异也是很大的”?请在相应的词下面加上小圆点。(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差异也是很大的”?(举例、对比)C、学生朗读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检查点拨。

D、学生朗读体会。E、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4)“海底有山峰,也有峡谷。这里富含……稀有金属。”朗读体会海底地形的奇异、矿藏的丰富。3、小结可见,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其实,海底世界并不止是这些,海底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海洋学家们也在不断地探索、研究,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还可以通过上网去了解更多的海底知识,探索更多的海底奥秘。(有感情朗读全文)(四)、欣赏写法,练习仿写片段。1、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指名有感情朗读。2、四人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各种动物的活动特点,清晰的显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读了这段文字,既有总体印象,又仿佛来到了海底,看到了各种动物活动时的情形。3、学生讨论交流,相互启发。

4、指名学生谈体会。

5、师生共同小结。(1)先用一句话写下要说的主要意思。(2)紧紧扣住第一句话,从不同的方面分别写。(3)可以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具体的说明或描写。6、学生模仿这段话的写法练习写一个片段。

教学反思:《海底世界》一文的重难点是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三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阶段,对这些概括性强的知识并不能深刻地理解。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就以突破这些教学难点为内容,把学生带入神秘的海底,亲耳听听奇妙的声音,亲眼看看丰富的物产,从而有效地突破难点。《冰灯》教学设计与反思镇小孟玲〖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并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从而理解父母的心情。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学会通过阅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动笔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录音机播放抒情音乐)

师: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得到父母的关爱。我们就来说一说父母爱我们的事儿吧。(小组中讲述,倾听,感受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

师:《冰灯》一课讲的是什么事儿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二)了解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词语。第一组词语逐一出示:走街串巷、称赞、融化、习俗、棉被(学生抢读,认得快的可以连读两遍)第二组分组出示:适应合适;废玻璃浪费;腊月蜡烛;后悔教诲;提着问题(在认读词语中发现并辨别同音字、形近字,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2.接读课文,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请4名学生接读,随机正音)

听完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会从课文内容、人物情感等方面来说明自己的收获,教师激励为主,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明白,以便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随机板书:爹为我做冰灯。发现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便于以学定教。)

(三)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领悟品味

师:除了我们刚才知道的以外,你还想知道什么?(允许学生畅所欲言。猜想学生的问题:父亲为什么做冰灯?父亲为什么起那么早?“我”看到父亲做冰灯,为什么后悔?……)

不管学生有没有提到课文后面设计的问题,教师都要激励引导:同学们记着我们的问题,用心读课文后就会明白。(课文后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出示问题: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

指导学习:重点学习课文第5-10自然段。自学,画出相关的词句,并记上自己的想法。(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逐步学会边读边想,并能够把自己的想法简要地记下来。)

教师巡回察看,指导学困生品味重点词句,学习简单记录。

(四)交流、指导,解决问题

1.你读懂了什么?怎么读懂的?(说明自己的想法,展示思维过程,学习读书方法。)

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语句,体会父子情深:

(1)等适应了屋子里很暗的光线后,我才看清楚,父亲正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为了给我做灯笼,父亲起的很早)

(2)冰太凉,每磨一阵,父亲就会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

(3)父亲回过头去,继续用力磨了起来。(父亲很不容易,太辛苦。)

(如果学生从其他方面来谈,教师更应鼓励。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联系全文,只要敢于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说明白,教师就应给予肯定与赞赏。)

(五)朗读训练,积淀语感

1.小组分工合作,朗读第5-10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自己的理解)

2.师生合作朗读:师生分别扮父与子。师生共同评价:从以下几方面评价并指导读出感情:(1)“我”问的是否急切;(2)当我发现父亲又一次把手放进棉袄时,“我”急忙喊的语气(联系生活实际,着急时语速是急速还是缓慢;怎样说话才是“喊”呢?);(3)“连声说”在语速上是否紧凑。

3.生生合作:同桌分别扮父与子。(在合作中,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六)想像情境,升华感情

“这一年春节,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想像小伙伴见了“我”会怎么说呢?(“哎呀,你的灯笼真不一般,还透亮来!”“这么漂亮的灯笼,比买的还迷人呢!”“这么冷的天,谁给你做的?他怎么做出来的呀?一定不容易。”“你爹真好!我也让爹给我做一盏。”……)

“它从此留在了我心里。”这一句中的“它”指的是什么?(联系全文畅所欲言,进一步体会父亲对我的爱:“它”表面上指冰灯,实际上指父亲对我的关爱。)对呀,那是父亲对我的爱呀!我们怎么会忘记?

(七)综合实践设计

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做呢?(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实践性作业,如:复习字词、读书、上网查有关冰灯的资料,帮助父母做事等。)教学反思:

这节课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对情感的感悟,通过学生自读、自悟,逐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再阅读,再思考,来解决问题。同时更注重问题的生成。整个学习过程,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在不断的探究学习中,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边动笔的良好读书习惯,受益终生。另外,这节课通过自读、分角色朗读、想像说话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朴素之中真情在,很自然的渗透了热爱父母的情感教育。

教学设计不是教师上课的范本,需要教师根据课堂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同教材的使用一样,教师要和学生一同走进教材,但还要一同走出教材。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哪怕是非常浅显的、好笑的,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就等于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对于学生已经了如指掌的内容,即使教师精心设计了,也毫不吝惜地舍弃。《冰灯》说课稿镇小孟玲一.教材分析:《冰灯》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第十二单元“过年”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那伟大、无私的爱。课文文风朴实,浅显易懂,没有太多的抒情,但是从字里行间却流露出父子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来感悟、体会父亲对孩子那伟大、无私的爱。这篇课文我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我主要是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从而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学习课文1——4自然段,了解“我”要求做灯的原因。同时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适当进行写字的指导。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继续学习课文,了解父亲做冰灯的艰辛困苦,体会那份深深的爱子情怀。2、体会“我”内心后悔的复杂心情,教育孩子体谅理解父母。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三.教学重难点:读中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情感受到熏陶感染,学会体谅父母。四、设计理念:依据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为指导,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2、创设情境,设计多种活动,给学生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3、充分流露学生的感受、体验,重视学生自我反思,相互交流,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活灵性服务。4、注重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创设和谐自主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不同层次的读书中整体感知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逐步体会文章的情感。同时,在反复的读书中,在丰富的语境中,潜移默化的认识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达到了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一只小鸟》说课稿镇小孟玲一、教材简析:文章是按照“一只小鸟在歌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孩子们用弹子打伤了小鸟——从此小鸟的歌声消失了”这一条主线来写的。本文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倾诉自己的真情,蕴涵着温柔、微带着感伤。所谓自己的真情即是爱的哲学——自然爱与母爱。语句给读者展现了一幕温馨的生活画卷,快乐和谐的自然画卷。使读者强烈的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小鸟的幸福与快乐。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9个,学写生字5个。

2.能联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能联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

2.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的情感。

3.激发学生保护鸟类的情感,并理解亲情的伟大。四、说学法:初步具备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读课文划下有关描写小鸟快乐或可怜的重点词句,通过交流、想象、感情朗读来加深对本篇课文的理解,情感升华。通过资料的搜集增加课堂的容量,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五、说教学过程:

课堂的导入以放录象讲故事听声音的形式出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因而课堂上可以通过检查生字词认读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识字情况,对于个别易错的生字做重点指导,如“啁啾”等,恰当渗透预习的学习方法,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根据词语表义理解”等。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只怎样的小鸟,让学生对课文所描写的小鸟的“快乐”和“可怜”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课文开头的第一、二自然段,设计默读并画下描写小鸟快乐的语句,读一读,抓住重点词语、句子体会小鸟的快乐,如在这一段中“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加上小鸟“清脆和柔美”的歌声,构成一幅和谐的“自然”的图画。体会出作者用浓郁的笔墨描绘了这只小鸟的快乐与幸福,突显了生命的平等,自然界的和谐,请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延伸一家三口说着什么话?它可以还会看到什么?如果是你会说些什么?这些想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到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的自然美,反复朗读深入。

学生体会出小鸟生活的非常快乐,设计提问“这么快乐的小鸟怎么会变成可怜的小鸟呢?”默读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这样设计因为文中第五、六自然段用细腻并且凄凉的笔触描写了小鸟被弹子打中的惨状以及两只老鸟“箭也似的”接住小鸟把它带回巢中的急切情状。作者用了一系列动词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的场景,例如“一翻身”、“箭也似地飞来”、“衔上巢去”、“一滴一滴落”等,读来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了这一幕惨剧的发生一般,尤其是从两只老鸟的举动想到它们痛失爱子的悲伤,令人扼腕叹息。同时对几个孩子的无知行为也要不由地生出愤慨之情。通过学生细读体会、抓重点的词句分析、再反复朗读,让学生成为小主人驾驭理解课文,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接着教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小鸟清脆柔美的歌声必然会打动天真无邪的孩子,而年幼无知的孩子们的脑子里却还缺乏爱护自然,保护动物的认识,他们也还难以想象与体会老鸟们失去孩子的痛苦,这就为后面小鸟的悲剧埋下了伏笔。设计提问“是谁让这只小鸟变得这么可怜?这群孩子怎么样?如果时光能倒流,你想对孩子们说些什么?”想象小鸟后来的状况,使学生更一步体会到爱不是占有。

最后老师引读第七、八自然段以“歌声”的消失以及孩子们茫然的找寻作为全文的结尾,力求通过这种透着伤感、无奈与失望的情绪,告诫我们要学会爱,要懂得爱,否则后悔的必然是我们自己。从而以此揭示了课文的主题。课外继续延伸“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伤害鸟的事件”,师生一起交流资料,树立保护鸟类的意识。

《一只小鸟》教案设计及反思镇小孟玲一、导入:1.昨天我们初读了冰心奶奶的文章(齐读课题《一只小鸟》)。我们知道在这小鸟身上发生了一个故事。谁来告诉大家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每天在树枝上歌唱,孩子们非常喜欢它,为了捉住它,就用弹弓打伤了小鸟,两只老鸟接住小鸟把它带回了巢中。从此孩子们再也没有听到小鸟的歌声。)

2、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板书:快乐

可怜

二、学习一、二自然段

1、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写了这只小鸟的快乐。

2、指答:刚才同学们认真读书,细心体会,你从哪些自然段知道这是一只快乐的小鸟?

3、自己轻声读一、二自然段,勾画出表现小鸟快乐的语句。

(1)谁能按顺序告诉大家自己从哪些语句体会出小鸟很快乐?

(2)学习课文第一段:“啁啾”“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引导想象:小鸟用稚嫩的鸣声和爸爸、妈妈们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师:多么温馨、多么幸福的小鸟一家呀!这只小鸟天天在父母的呵护下生活,多么快乐啊!让我们一起把小鸟一家快乐、幸福、美好的生活情景通过读表现出来吧。

谁来读一读、(指读、齐读第一段)。

(3)学习第二自然段(黑板出示第二自然段)讨论: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鸟的快乐?[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了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

a、当小鸟甜甜的梦中醒来的时候,爸爸妈妈已经出去给它找好吃的小虫子去了,它感觉到鸟窝外一片光明,于是就顽皮的探出头东瞅瞅、西看看,它看见了什么好风景?引读:看见了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那它还可能看到大地上的哪些好景致呢?(美丽的花、洁白的云、蓝蓝的天空……)这些美丽的风景就是小鸟看到的好景致。

b、如果你是小鸟,看到这么美的景致,心情会怎样?你想干什么?这只小鸟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快乐的?[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在这美好的早晨,在这灿烂的晨光中,小鸟太快乐了,它不由得抖刷抖刷还不丰满的翎毛想用歌声让大家分享自己无比的快乐。它放声唱出了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是怎样赞美自然的呢?哪位同学当这只可爱的小鸟呢?指读这句话。大家来当回快乐的小鸟一起来放声赞美大自然吧。

C、是啊,小鸟用那满含着清脆和柔美的歌声赞美这大自然,自然仿佛也含笑着倾听一般。现在请女孩子放出你们清脆柔美的歌声,来赞美大自然,男同学和郑老师都把自己当做自然中的一棵树或是一朵花,让我们含笑着倾听她美妙动听的歌声吧!

让我们全班小朋友一起来分享小鸟的快乐吧。齐读。小朋友们读得真好,不仅大自然含笑着倾听,连在座的老师们也都含笑倾听着呢!

学习五、六自然段

三、这是一只这么无忧无虑而又快乐的小鸟啊!那么同学们又是从哪里体会到它的可怜的呢?这是哪些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1、

谁来读一读五六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鸟的可怜?

(1)它正要发声,忽然“啪”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是啊,小鸟被弹子射中,从树上跌下来,为什么不是“掉”了下来?可以看出什么?(板书:跌)情况危急。这只小鸟多么不幸、多么可怜啊!刚才还在欢快的歌唱的小鸟转瞬间因为被孩子的弹子射中从树上“跌”了下来。谁来读一读?全班读。

(2)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小鸟的可怜?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从这句话看出什么?小鸟伤势很重,面临着死的威胁……你能读出它的可怜吗?请你来试试。(学生读、齐读)大家一起来

2、看啊,小鸟受了重伤,那小小的柔弱的身体从高高的树上重重的坠落下去了,在在危机关头,谁出现了,他们做了什么?看图,说说。课文里又是怎么写的?[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语特别能感受到老鸟对小鸟的爱?“箭也似的”说明什么?小鸟被弹子射伤了,说明当时的情况非常危险,但是老鸟没有想到危险,没有顾及自身的安危,而是毫不犹豫的箭也似的飞出去接住小鸟,衔上巢去。多么伟大的亲情!多么无私的爱!谁读?我们把老鸟看到小鸟受伤的急切心情,对小鸟深切的关怀和热爱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女生试试。哪一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哪一位父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此时的他们心急如焚、此时的他们肝肠寸断。我们怎样才能读出老鸟当时的那种急切、悲伤的心情呢?全班读。

3、鸟爸爸和鸟妈妈把自己的小宝贝衔回巢里去了,这时刚才还活蹦乱跳的小鸟躺在温暖的鸟巢是是什么样子?指答。爸爸妈妈会怎么做?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1、两只老鸟对小鸟是多么热爱,那树下的孩子们,他们爱小鸟吗?课文哪些自然段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小鸟的爱?指答

2、默读三四自然段,哪些语句表现出孩子们很喜欢小鸟?(都抬头望、天天来听它的歌声中的“天天”)是啊,孩子们是爱小鸟的,爱小鸟探头探脑顽皮灵巧的样子,爱小鸟清脆柔美的歌声,爱小鸟可爱轻盈的身影。既然孩子们那么爱小鸟,那他们为什么又用弹子射伤了它呢?因为孩子们太爱小鸟,就想拥有它,于是他们想捉住它。齐读这两段。

五、学习七、八自然段

因为爱小鸟,孩子向小鸟射出了那足以致命的弹子;因为爱小鸟,老鸟不顾一切地箭也似的飞去,接住小鸟,衔上巢去。(板书:爱)此时,郑老师真想问一问:孩子们真的爱小鸟吗?孩子们的确爱小鸟,只是他们(不懂爱的方法)。正是因为孩子们对小鸟的爱,不经意地伤害了它,小鸟快乐的身影从此不见了,清脆柔美的歌声也从此消失了。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一对悲伤焦急的父母含着眼泪望着自己受伤的孩子,孩子正痛苦的流着血……。孩子们啊,我们怎么可以?怎么可以?让这么可爱无辜的小生命受到伤害呢?谁来说说最后两段应该怎样读?(读出遗憾、惋惜)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此时孩子们的心情。

孩子的无知,伤害了小鸟,小鸟的歌声从此便消失了。此时的孩子们想仰望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孩子们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怎样想?

六、拓展;

(1)故事讲到这里,面对这只可怜的小鸟,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呢?(对孩子说、鸟爸爸、鸟妈妈说、对人类说……)

(2)这只小鸟后来怎么样了?请你们先跟你的同桌说说,待会我们再来交流。

(3)同学们都谈得很好,那你能把你的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吗?老师写了这样几句话:

我们不能因为喜爱而破坏了美丽!

在远处欣赏也是一种拥有。

小结:最后,老师想说:同学们,美丽的鸟儿,美丽的生活,美丽的大自然,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真正的喜爱,不是占有、不是破坏,而是让美丽的事物更加美丽,让五彩的世界更加绚烂多姿!

板书:

一只小鸟

快乐

不幸

(歌唱)

(射伤)

学会

课后反思:

《一只小鸟》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鸟儿》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出自文学名匠冰心笔下,清新流畅,是一篇非常美丽的散文。文章以爱为主旋律,歌颂了亲情的伟大;批评了不成熟的儿童爱,因爱的方式不对,给鸟儿带来了伤害;告诉我们,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和谐的,我们人类应该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教育孩子们对于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不仅要爱,而且要会爱,爱不是自私地占有,不是无情地伤害,而是欣赏、呵护和无私的奉献。对于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的教学,我认为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凭借教材这个“例子”,进行灵活、扎实的语言实践再合适不过了。学生在二年级的学习中已初步具备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也初步掌握了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涵的方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结合交流、想象、感情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情感升华。

我在分析课文时,我没有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而是以“这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这是一只不幸的小鸟”为主线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整体的把握。我重视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利用课文留白处让学生边读边进行合理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比如我抓住“探出头来”的“探”字,通过“小鸟从甜甜的梦中醒来,好奇的伸出小脑袋顽皮的东瞅瞅,西看看”这样的语言描绘,让学生感受小鸟的快乐和可爱。此时我适时地让学生想象小鸟还会看到大自然中的那些美景?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6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抓住小鸟的动作“跌”,体会当时情况危急,速度快。“血一滴一滴地从树隙落到地上”的“一滴一滴”字,体会到小鸟的伤势很重,让人揪心。我又让学生抓住老鸟的动作“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我让学生反复读,从“箭也似地”中感受到老鸟奋不顾身,不顾一切要救孩子的急切心情,从而深切体会亲情的伟大。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那只小鸟后来怎样了?孩子们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怎样想呢?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喜爱。整节课充溢着浓浓的情意,孩子们对怎样才是真正的爱,该怎样表达自己的爱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但是,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根据这篇课文浅显易动懂但文字写得很美的特点,我引导学生从一二自然段中体会这是一只快乐的小鸟,体会小鸟的快乐,感受语言美。并适机进行想象力的拓展训练,如除了看见“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小鸟还可能看到什么?但是我忽略了在对一、二自然段的分析中,还应该引导学生感受因为有了小鸟清脆柔美的歌声,大自然的这种和谐美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这样一来,也就为解释“鸟类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找到了依据。小孩子对小鸟与两只老鸟对小鸟两种爱的比较,颜子语同学非常精彩地指出:“这两种爱是不同的,人对小鸟的爱与老鸟对自己孩子的爱是不一样的。孩子们没办法像老鸟那么爱小鸟。”有的同学也点出了,小鸟的爱其实是对小鸟的伤害。这都说得很好,而我也只是浅尝则止地点出,“小鸟的爱是自私的,他们的喜欢其实是一种伤害,而老鸟对小鸟的爱是一种不问回报、伟大、无私的爱。”在这里我应该再进行更深一层的挖掘,进行换位思考,其实小朋友们是不懂得用自己的行动来表现对小鸟的爱,并顺势引导孩子们应该爱护小鸟,就像老鸟对小鸟那种慈母般的爱。

高效课堂经验教学论文镇小陈海红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的速度是难以想象的。那就要求老师和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新知识。尤其是现在的小学生在年龄比较小的情况下就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有的家长为了孩子有个较好的将来,还让孩子学习其他特长。现在的孩子书包是越来越重了。那么如何让孩子减负呢?让孩子减负是多方面的,但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让孩子减负必须做到提高课堂效率。让孩子在课堂上把该掌握的知识掌握好。所以我们要向课堂要效率。首先,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的有机结合。那么,如何有机的结合呢?第一、它不仅只停留在让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还让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仅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而且注重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对于新课改的新要求作为我们基层老师,课改的执行者应该怎么应对呢?那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准备每一堂课,把学生想到的和没想到的都要提前预设。其次注重数学知识本身的结构性,对数学知识加以整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知识迁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概括。只有经过概括的知识结构,才能准确地辨别出新旧知识间本质上的差异或相似程度。也只有经过概括的知识结构,才具有稳定的、清晰的概念。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的知识点都是在原有知识点上构建的,那就需要教师充分地把握教材,对相关数学知识加以整合。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们可以对商不变性质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加以整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加以连接。再如我们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可以把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以及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加以整合。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加以拓展,这也是五年级学习的重要基础。再就是我们还可以把小学数学知识和初中知识加以整合,这在小学几何部分中尤为突出。比如:对顶角相等。过直线外一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过直线外一点或直线上一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等。像这样的知识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还有很多很多,那就需要老师的细心发现。再次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学习积极性的形成与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内在的联系。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形成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如果从根本上缺乏认知内需,学习就无法发生;但是如果没有外在环境的刺激,学习内需也难以自发启动。尤其对于心理不成熟、自我学习意识和自控学习能力尚待发展的小学生来说,其学习动机更需要教师的激发和调动,数学教师应使自己成为:

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虽然不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但积极参与引导、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

2.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示范(边讲边说以及演示)、中介(帮助学生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和指导(给学生提供线索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3.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把自己当做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营造教学的和谐性,提高师生友好互动的有效性

。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都需要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为营造教学的和谐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做到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给与正确引导。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要有及时的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推动课堂的发展。在生活中,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也要给以孩子关怀。让孩子感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是很近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

《小镇的早晨》说课稿一、说教材《小镇的早晨》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依循由“分”到“总”的结构方式,抓住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这三方面的特征写出了它的美丽。课文篇幅短小,结构清晰,语言浅显、流畅。依据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材料,领悟叙述方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小镇的早晨多美啊!”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学习由“分”到“总”的叙述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乡小镇的意境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二、说教学程序针对这篇课文内容简单、结构清晰的特点,我在教学时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渗透由“分”到“总”的叙述方法。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体会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感受水乡小镇的意境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下面,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共分五个环节进行。(一)复习导入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小镇的早晨是_______的。”这一句式说一说。这样,既复习了旧课,又为学习新课作了铺垫。(二)导学第二自然段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分成三步教学:1、充分诵读,找出特点。我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写出了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在学生充分读之后,引导学生画出总起句,初步感知小镇早晨“恬静”的特点。2、再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文字中流露的小镇早晨“恬静”的特点。学习时,指导学生用“△△”标出文中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小镇早晨这一特点的。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教师再相机启发、诱导。3、激发想象,感情朗读。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小镇的“恬静”。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配乐朗读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把体会到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感悟,并引导学生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三)总结学法学习完第一自然段后,引导学生回忆刚才学习的过程,总结学法:①画总起句,找出特点;②抓住事物,体会特点;③展开想象,读出特点。(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鉴于本文的特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课堂教学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在研读了前三自然段的基础上,我出示了“小镇的早晨_________啊!”这一句式,旨在引导学生把读完课文后的感受表达出来。最后点明主题,激发热爱家乡之情。三、说教法、学法(一)“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由导学到大胆放手自学的方法。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进行训练,在此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师导学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二、三两个自然段应该是水到渠成的。2、以读代讲法。《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