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鲵野外栖息地修复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_第1页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鲵野外栖息地修复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_第2页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鲵野外栖息地修复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_第3页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鲵野外栖息地修复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_第4页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鲵野外栖息地修复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LB.□XXXXX-XXXXDB43/TXXXX—2023目次TOC\o"1-1"\h\t"标准文件_一级条标题,2,标准文件_附录一级条标题,2,"11151前言 III33811范围 156042规范性引用文件 193803术语和定义 1104754总体原则 2188664.1生态性原则 2248204.2整体性原则 2263944.3经济性原则 217465技术路线 239346调查与评估 310436.1资料收集 3272906.2调查 3230406.3评估 341137栖息地保护恢复 3229167.1基本要求 343297.2栖息地保护 3275037.3栖息地恢复 4260948栖息地生态修复 5296168.1基本要求 5164748.2地点选择 5285388.3环境容纳量 6322438.4水环境修复 6116308.5植被修复 8171488.6食物链修复 8144028.7修复工期选择 843029综合管理 839699.1管理 897469.2巡查 9264499.3社区共管 976669.4宣传教育 91213010监测与评价 91171510.1监测 92521310.2效果评价 97403附录A(资料性)野生大鲵栖息地现状调查表 1027457附录B(资料性)野生大鲵栖息地评估编写大纲 1212563附录C(规范性)栖息地河岸带植被修复常见水生植物 134111附录D(规范性)栖息地河岸带植被修复常见陆生植物 1422766附录E(规范性)栖息地食物链修复可利用的常见动物名录 1510054参考文献 16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南省林业局提出。本文件由湖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北京林淼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魏营,肖芬,解宜兴,王丞,邓智勇,刘懿,丁洋,田书荣,周勇。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鲵野外栖息地修复技术规范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鲵野外栖息地生态修复的总体原则、技术路线、调查与评估、栖息地保护恢复、栖息地生态修复、综合管理、监测与评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鲵野外栖息地修复工作,亦可为湖南省其他自然保护区大鲵野外栖息地修复提供参考。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C/T9401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SC/T9102.3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第三部分淡水SL/T800—2020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SL709-2015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导则HJ1295-2023水生态监测技术指南河流水生生物监测与评价(试行)T/CWEC24-2021T/CAQI177-2021河湖生态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NB/T10485-2021河流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技术规范HJ91.2-202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164-2020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1216-2021水质浮游植物的测定0.1ml计数框-显微镜计数法DB34/T2831-2017湿地植被修复技术规程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大鲵Andrias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隶属于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大鲵属(Andrias),IUCN极度濒危(CriticallyEndangered,CE)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仅限野外种群)。栖息地Habitat野外自然条件下,大鲵能在其中完成生活过程的空间场所,由生物与非生物因子构成。生态修复EcologicalRestoration对野生大鲵栖息环境的水体、地形、食物链以及周边植被等进行修复,以扩大现有栖息地面积、提高栖息地质量。监测评估Monitoringandevaluation对栖息地环境,大鲵繁殖、迁徙状况及水生生物资源的监测,综合评估栖息地修复效果。大型水生植物Aquaticmacrophyte指淡水生态系统里体型较大的植物,包括大型藻类、非维管束植物、维管束植物,根据生境不同可分为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环境容纳量Aquaticmacrophyte指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容许的某个种群数量的最大值。总体原则生态性原则从大鲵生活史各阶段需求出发,利用保护区现有自然资源和环境,以近自然生态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整体性原则统筹不同大鲵栖息地的保护与修复,考虑大鲵对栖息地的需求,关注栖息地水质、河流地貌、生物状况等。经济性原则根据现存栖息地状况,结合传统知识及保护经验,联合多方机构共同合作。技术路线图1调查与评估资料收集收集栖息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源水系、周边社会经济发展及人类活动强度等信息。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走访调研等方式了解栖息地历史原貌、发展历程及野生大鲵的历史资源情况。调查水文水环境对栖息地水体的水温、PH值、水深、水流速、水流量、水透明度及河底组成等开展调查。岩洞、溶洞等水环境监测方法执行HJ164。江河、湖泊、水库和渠道等地表水的水环境质量调查和监测方法执行HJ91.2的规定。将调查结果记录于附录A。水生生物状况对栖息地水体的着生藻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鱼类、浮游动植物等生物资源现状开展调查。河流水生生物监测方法执行HJ1295-2023。浮游植物的测定方法执行HJ1216。浮游动植物的调查方法执行环境保护部2017年第84号公告、《水生态监测技术要求淡水浮游动物》(试行)。将调查结果记录于附录A。评估依据实际调查结果,对栖息地现状及修复适宜性开展综合评估,评估报告编写提纲见附录B。评估结果可用于:——对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尚具有一定功能的与区域开展栖息地保护;——对受损或涉及人为干扰的现有栖息地开展恢复;——对栖息地受损但具备人工修复条件的潜在栖息地开展修复;——其他相关需求。栖息地保护恢复基本要求——对野生大鲵现有栖息地及适宜栖息地的水环境、鱼种及周边环境等进行保护,尤其对已受损和涉及人为干扰的现有栖息地进行恢复,以保护大鲵野生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在做好相关保护的同时,依据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修复与重塑。重点关注洞穴、洄游通道、隐蔽空间等关键栖息地,尤其是现状栖息地遭到一定破坏或干扰的,应开展与周边环境的系统修复。——整合野生大鲵保护、鱼类资源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维持等多目标协同。栖息地保护水环境保护a)野生大鲵栖息水体范围内严格禁止任何改变水质状况的行为;b)保持野生大鲵栖息地水体现有功能,不对栖息地水体进行人为封闭、围堵或擅自取水;c)野生大鲵栖息地水质出硫化物含量外,其他指标多达到国家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多项指标标准应符合GB3838-2002中Ⅱ类地表水标准,水质主要指标见表1。表1野生大鲵栖息地水质主要指标PH溶解氧(mg/L)化学需氧量(mg/L)总氮(mg/L)总磷(mg/L)大肠菌群(个/L)6.0-9.0≥6≤15≤0.5≤0.1(湖、库≤0.025)≤2000鱼种保护未经渔业渔政管理部门许可,不应在栖息地内开展捕捞或放流等活动。周边环境保护维持栖息地现有状况,包括地形地貌、地下地表水文环境、植被情况等,保障洞穴、岩洞、地下溶洞、暗河等直接联系;避免周边地面开挖、打桩、架桥、开凿隧洞等工程措施,减少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和干扰;避免洞穴附近有成片集中居住区;避免重要栖息地附近有禽类养殖、捕鱼、钓鱼及游乐戏水等活动。栖息地恢复洞穴对包括洞穴、岩洞、石头缝、巨石底及凹坑的栖息地进行清理维护,为野生大鲵创造生存和繁育环境:——有洞口被人为封堵的,应及时拆除封闭洞口的设施;——有居民点分布的栖息地伴随有禽类养殖、泥土倾倒、捕鱼捞鱼、水中淘洗、游乐戏水等行为的,应及时禁止;——水环境条件执行表1的要求。洄游通道恢复野生大鲵洞穴与溪流、河流间畅通的通道,保持洞穴鱼类、虾蟹类饵料通道畅通,为野生大鲵形成地区野生种群营造环境条件。重要栖息地连通性修复可执行以下要求:——栖息地通道内若有物理障碍,应及时清除;——改善陡坡、跌水段的连通性,顺应洞穴地形地势特征,保障连通溪流、河流、湿地;——重要洞穴栖息地通道有物理阻碍且具有人工修复条件的,可根据野生大鲵适宜的流量、水深和流速,结合野生大鲵的生态习性及游泳能力指标分析确定洄游通道的尺寸、坡度、流量等关键参数,必要时通过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确定。隐蔽空间对包括有地下溶洞、暗河等有利于野生大鲵产卵环境的栖息地周边环境的恢复应执行以下要求:——重要栖息地附近应避免水质污染、人为高强度和噪音活动等;——对隐蔽空间水域生态屏障缺少或遭到破坏的,必要时可以树墩、块石、植物枝条等天然材料予以适当屏蔽。——对隐蔽空间陆域生态屏障缺少或遭到破坏的,必要时可以恢复自然岸线形成的水陆交错生境。栖息地生态修复基本要求——对野生大鲵现有栖息地遭受破坏严重的,或选择野生大鲵适宜栖息地,开展针对性的修复与重塑。重点关注栖息地地点选择、环境容纳量、水环境修复、植被修复、生物链修复;——对于栖息地重塑的,应考虑融入自然、因地制宜和保障安全等原则;——应考虑野生大鲵栖息地修复与自然保护地水生态系统修复、鱼类种群调控、外来入侵物种管控等之间的影响,综合采取适宜的修复措施。地点选择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应满足以下几点:——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水温范围0-24℃,冬季水体不冰冻,自然降水充足,枯水期不断流;——区域内多溶洞、暗河、深潭;——河段长度宜在5km以上,有浅滩分布,有利于野生大鲵完成上岸过程;——两岸植被形成一定遮阴,植被类型以灌木丛或针阔混交林,植被覆盖率大的山区或峡谷山涧溪流;——两岸坡度大,有利于两岸山体植物的落叶与残渣落入河段,形成腐殖质为大鲵饵料生物(鱼、虾、蟹、水生昆虫等)提供直接或间接食物;——远离人口密集居住区,流域上游无工矿企业,无污染,环境安静,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少。河流生境条件河流生境条件应满足以下几点:——除因暴雨短时间有轻度混浊外,河流常年水域应清澈见底;——河流中饵料生物充足,有鱼、虾、蟹、水生昆虫等自然伴生,且数量较为丰富;——其他指标见表2。表2野生大鲵河流生境主要指标全年水温范围(℃)水流速度(m/s)河段长度(km)河流深度(m)浊度河底组成河床类型河岸组成0-24<0.5>52±35.2±2.5以石块或卵石为主,含沙量小不规则、U型、平底型多为石壁,存在部分土山河流类型选择应满足以下几点:——并联暗河型:应选择主河道周边拥有天然暗河,且天然暗河在河段上游存在进水洞口,可分流一定水量,下游出水洞口满足5.3要求,进、出水洞口与河道落差不大的河段,见图2;——支流暗河型:应选择河道平缓,拥有多条地下阴河且每条地下阴河可视为河道的一个支流的河段,见图2;——自然河道型:应选择河岸岩层经水流侵蚀形成的淹没在水面下的水流较缓、水位稳定、有一定纵深的较浅洞穴的河段,河岸植被应茂密隐蔽,或应有河道中巨石、倒木、树根自然搭建隐蔽掩体。图2水质条件水质条件执行表1的要求。环境容纳量空间环境容纳量的计算见公式1:K=(公式1)其中,K表示环境容纳量,S表示最小可用的觅食地面积,s表示最小需求的觅食地面积,i表示野生大鲵利用最适宜生境的比例。若野生大鲵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则s可按照S的0.1%计算;若野生大鲵利用最适宜生境的面积包含在最小可用的觅食地面积内,则i可记为100%。水环境修复洞穴营造洞穴的重塑营造可遵循以下几点:——洞穴主要指标执行表3;——洞穴水质条件执行表1;——利用山体周边自然碎石材料作为面层装饰,洞体内部下挖结构采用素土夯实—150厚三七灰土—高密度聚乙烯防水膜—60厚C10素混凝土—30厚水泥砂浆—散置砂石(φ80-φ100);——洞口朝向水流方向,使洞内形成回流水;——进水口设置成朝内的漏斗状,可以保证水流流速,出水口设立上出水口和下透水口,下透水口与水位齐平,尽量保证无高差,方便饵料生物进出;——洞穴形式自然,与周围环境融合,可在靠近山体、石壁等一侧做出抬高的几级自然台阶,整个洞体留出合适高度,如遇涨水,可保障野生大鲵有空间逃生或短暂停留,保证呼吸空间;——洞体内部可选择阴生草本或蕨类植物,调节小气候与水体清洁度;——洞体旁空地可选择本土水生植物、湿生乔灌木等进行种植,见附录C、D;——野生大鲵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时对水温需求有差异,洞穴营造应保证繁殖期洞穴的数量。表3野生大鲵洞穴主要参考指标PH值洞穴海拔(m)洞穴水深(m)水流速度(m/s)洞穴宽度(m)洞穴高度(m)洞穴水温(℃)洞底组成6.2-7.8190-5000.2-1.0≤0.250.4-4.00.27-2.5010-23;16-18(繁殖期)卵石为主,砂石和礁石河道修复野生大鲵重要栖息地河流河道修复应遵循以下几点:——应拆除人为封堵洞口的设施,清除河道中石块,杂物,底部淤泥等阻塞物,拆除堤坝或在堤坝桥梁处修建鱼类洄游的通道,小河道修建深潭-浅滩(图3),大水面构建卵石群(图3),保证河道上下游生物能量的流动,保持河岸带水土,净化河面径流。——并联暗河型栖息地修复:进水口和出水口应保持畅通,恢复河段饵料生物资源和清除上游污染源,尽量采用近自然修复措施,减少人工措施干扰。应保持主河道水流、生物资源交流畅通。——支流暗河型栖息地修复:应避免上游水源被污染或破坏,向暗河补充虾、蟹洞穴鱼类等饵料资源,定期清理暗河洞口堆积的淤泥和硬化的底质,保证出水口出生态稳定,减少人为捕捞干扰。——自然河道型栖息地修复:确保上游无污染源。在划定范围时采取上远下近的方法,上游离主要的修复点2km-3km,下游0.5km左右。确定好河道后,应对河道进行适当的修整,确保枯水期生态基流或敏感生态需水。图3通道构建野生大鲵洞穴与河流的通道构建应遵循以下几点:——对于需要拆除的构筑物,应在调查有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拆除方案;——对于阻碍洞穴鱼类、虾蟹类洄游的河道卡口,应制定河道整治方案,也应按照GB50707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于陡坡、跌水河段,结合野生大鲵习性和有用能力,确定合理水力学参数的基础上,设计近自然旁通道、堆石或石坡、阶梯水池、鱼坡等形式的结构;——可根据河流特性及技术经济条件设置人工过鱼通道,人工过鱼通道设计应执行NB/T35054的有关规定。生态屏障干扰强度较高的栖息地须设置3m的生态屏障,水陆交接处生态屏障可采用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营造水陆交错生境,紧靠岸边的生态屏障可营造乔灌木层次生境,植物选择见附录C、D。植被修复植物选择植被修复须发挥固土护坡、净化水质、改善环境等功能,同时兼顾遮挡强光、野生大鲵隐蔽的需要。植物种类的选择以乡土植物为主,水域植被修复浅水区增植挺水植物,深水区增植沉水和浮水植物,构成混交群落,植物种类见附录C。陆域植被修复陆域植物选择湿生乔木、灌木,构成有层次的植物群落,植物种类见附录D。洄游通道植被修复洄游通道沿水线适量种植水生,周边原有杂草不必产出,必要时可在空旷处适量增植湿生乔灌木,植物选择见附录C、D。植物修复方式湿地植物修复方式执行DB34/T2831。食物链修复生产者修复在缺乏水生植物的栖息地水体中适量增植挺水和沉水水生植物,见附录C。消费者修复大鲵食物链的修复需要考虑当地大鲵种群数量和饵料的现存量,1月~2月(幼苗孵化后)补充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附录E),5月~7月(繁殖前期)补充本土鱼类和两栖动物类(附录E)。修复工期选择修复工期应选择在野生大鲵的冬眠期(即每年的11月至第二年的3月),避开野生大鲵的产卵期及孵化期。综合管理管理——大鲵栖息地保护水域,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湖南省渔业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形成跨部门、跨行业协调合作机制;建立完善的栖息地保护与修复管理制度,对栖息地开展改造、监测、增殖放流等活动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巡查结合大鲵不同栖息地的特点,每半年对栖息地开展≥1次巡查工作。巡查内容包括:——野生大鲵的生存状况;——栖息地环境变化;——设施设备完好及人为干扰情况等。社区共管对现有大鲵栖息地探索就地社区保护模式:——加强对民间保护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引导;——协调栖息地与当地社区发展的关系;——结合传统知识、习俗、信仰等社会生态要素建立社区共管保护机制。宣传教育在野生大鲵栖息地外围设置宣教牌,开展相关科普教育活动,向公众介绍野生大鲵种质资源重要性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必要性,鼓励公众加入到保护野生大鲵的行列中。监测与评价监测选择野生大鲵关键栖息地设置固定的检测断面和点位,监测内容、频次和方法可遵循以下几点:——对栖息地水文水环境、水生生物状况、野生大鲵种质资源现状、洄游、再引入地点食物源、标志引入回捕情况及周边河段生态环境等开展监测。——每年可开展1次野生大鲵资源常规调查;——关键栖息地主要水生生物和水文水环境监测每年2次,并应涵盖野生大鲵繁殖期;——存在再引入、修复工程实施、科学研究等情况时,可依据实际情况增加调查频次;——栖息地周边河段生态监测要求执行SC/T9401、SC/T9102.3,监测方法遵循6.2的要求。效果评价根据监测实际情况,对野生大鲵栖息地保护及修复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可参考6.3。

(资料性)

野生大鲵栖息地现状调查表表A.1野生大鲵栖息地现状调查表调查地点:市县(区)镇村调查时间:经度:纬度:海拔(m):调查项目调查内容备注一、基本情况1.栖息地类型A.溪流B.河流C.湖泊D.其他2.栖息地底质类型A.泥B.沙C.卵石D.碎石E.砂砾F.其他3.周边生境类型A.农田B.草地C.沼泽D.灌丛E.裸地F.村庄G.其他4.栖息地受干扰程度A.无人类活动干扰或少有人类活动B.有人类干扰,主要为(①捕鱼捞鱼②旅游步行或自行车③机动车通过④工程设施⑤游乐戏水⑥禽类养殖⑦其他)5.与周边水系连通情况A.常年连通B.雨季连通C.不连通D.其他6.野生大鲵数量(尾)A.>50B.10-50C.<10二、水文水环境情况7.水温(℃)8.PH值9.水深(m)A.<1B.1-2C.>210.水流速(m/s)11.水流量(m3/s)12.水透明度(m)13.河底组成14.溶解氧(mg/L)15.化学需氧量(mg/L)16.总氮(mg/L)17.总磷(mg/L)18.其他指标三、水生生物情况19.着生藻类A.优势物种:B.数量情况:20.底栖动物A.优势物种:B.数量情况:21.其他鱼类A.优势物种:B.数量情况:22.浮游动物A.优势物种:B.数量情况:23.浮游植物A.优势物种:B.数量情况:24.大型水生植物A.优势物种:B.数量情况:

(资料性)

野生大鲵栖息地评估编写大纲野生大鲵栖息地评估报告一般宜包含下列内容:1栖息地现状1.1栖息地基本情况1.2栖息地水文水环境情况1.3栖息地水生生物情况1.4野生大鲵资源现状2栖息地存在问题2.1栖息地受损程度2.2栖息地功能退化成因3栖息地评估3.1栖息地保护优先等级3.2栖息地修复潜力4采取具体修复措施5预期目标

(规范性)

栖息地河岸带植被修复常见水生植物表C.1栖息地河岸带植被修复常见水生植物生活型Biotype沉水植物Submergedplants菹草Potamogetoncrispus眼子菜Potamogetondistinctus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poctinatus小叶眼子菜Potamogetonpusillus轮叶黑藻Hydrillavertecillata苦菜Vallisneriaspiralis金鱼藻Ceratopterisdemersum挺水植物Emergentplants水寥Polygonumhydropiper水芹Oenanthejavanica芦苇Phragmitiscommunis碎米莎草Cyperusiria牛毛毡Heoeocharisyokoscensis荸荠Heleocharisdulcis鸭舌草Monochoriavaginalis湿生植物Wetplants冷水花Pileanotata虎杖Reynoutriajaponica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过路黄Lysimachiachristinae蛇莓Duchesneaindica艾蒿Artemisiaselengensis破铜钱Hydrocotylesibthorpioides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水芹Oenanthejavanica菖蒲Acoruscalamus五节芒Miscanthusfloridulus

(规范性)

栖息地河岸带植被修复常见陆生植物表D.1栖息地植被修复常见陆生植物生活型Biotype灌木bushes水麻Debregeasiaorientalis水蓼Persicariahydropiper蛇莓Duchesneaindica地果Ficustikoua蚊母树Distyliumracemosum乔木trees桤木Alnuscremastogyne胡颓子Elaeagnuspungens乌桕Triadicasebifera香叶树Linderacommunis枫杨P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