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篠原三代平的产业结构理论
吉野的三代平教授是日本著名的病理学者。他擅长经济分析和经济分析理论的研究。日本经济学家金森久雄先生曾称篠原是“我们实证经济学家的领袖”。篠原先生的经济研究和著述颇广,但最突出、最有影响的,当属他的产业结构研究及其理论。1957年篠原先生在日本一桥大学出版的《经济研究》第10期上,发表了题为《产业结构与投资分配》的论文。这篇论文提出了日本在规划未来产业结构时应遵循的两个原则,即所谓“收入弹性原则”和“生产率上升率原则”。这两个原则,从理论上归纳总结了日本战后经济发展道路所作的探索。后来成为日本政府制定产业结构政策的基础。日本通产省的官员甚至称这两原则为“六十年代日本产业政策的基调”。可见,篠原的经济思想和理论对日本的经济官员和经济施政是有着重大影响的。篠原先生在产业结构理论上有如下一些重要思想:一、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篠原在产业结构的研究中,提出了许多令人感兴趣的见解。首先,他在研究产业结构问题时是把产业结构放在经济发展中来观察的。他不仅以动态观点去观察产业结构的变化同经济发展的关系,而且,还十分注意能动地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什么是产业结构(industrialstructure),篠原常用英文(inter-industry)“产业之间”这个字眼来说明,即产业结构就是“产业之间”的结构。这里所谓的结构是指在一个国家的所有产业中的劳动力附加价值(净产值),以及投入的资本等经济指标,在各个产业领域中的分布状况即比例关系。篠原还认为,从更广的意义上,也可以把“产业之内”(intra-jndustry)的结构,即产业组织(industrialorganization)包括在内。但一般讲产业结构是指产业之间的关系。篠原在论述产业结构同经济发展的关系时说:“打一个比方说,产业结构好比人的身体。随着人的发育,人的身体会发生变化那样,产业结构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然而,反过来说,如果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行的不顺利,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这两者是互相作用的。”又说:“在编制经济计划时,产业结构的问题之所以一直被重视,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对于那些企图在不长的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的国家而言,如何描绘未来的产业结构蓝图,无疑是特别重要的。”在现代的西方经济学领域内,首先提出经济发展同产业结构是互相作用的,是英国人科林·克拉克(ColinGreat,Clark),他在1940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的条件》(TheConditionsofEconomicPregress)—书中,总结出了一个称之为“配第法则”的论断,它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重心将由第一次产业逐渐向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移动,并对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日本产业结构研究的特色,恰恰就在于它把推动产业结构顺乎国情,合乎规律地变化,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篠原认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看来一般都不大重视产业结构问题。但日本则不然,战后不久,日本开始制定经济计划时,就把规划未来产业结构当成了重大问题。这是因为,对急速向发达国家接近中的日本经济而言,不仅有一个发展速度问题,而且还必须迅速形成相应的产业结构。没有一个富于可塑性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在篠原看来:(1)经济发展不单是一个经济规模的扩大问题,而且,还有一个结构问题,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产业结构也应不同。因此,为求得经济的发展,就必然要求产业结构有相应的变化。不伴随产业结构变化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必定是要失败的;(2)在能动地推动产业结构的合乎规律的变化过程中,可以争取更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在西方国家的经济概念中,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是国民收入的年增长率(或以类似于国民收入概念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来表示)。在可能达到的一定的国民经济技术体系之下,不同的产业组合会有不同的国民收入水平,因此,应该在供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在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中争取国民收入的增加和增长速度的提高。所谓提高经济效益,从国民经济的角度看,核心是个国民收入的增长问题。因此,经济效益不仅应从企业的成本——利润中去寻找,而且,必须十分重视从产业结构中去寻找;(3)在方法论上,应从长期的、变化的、动态的观点出发,把产业结构放到经济发展中去分析。不应把产业结构看作是一成不变的、静止的东西。二、要从历史的角度解释产业结构,确立科学的实践原则篠原认为日本是一个缺乏自然资源的岛国,因此,克服自然资源缺乏的问题就成了解决日本经济发展问题的现实的出发点,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大量出口换得外汇,而后再买回资源、能源。这样,国际贸易的需求结构就成了规划日本产业结构的现实的起点。战后世界市场的需求结构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对重工业、化学工业产品的需求猛增,占世界市场商品构成的最大部分。这就要求,日本的产业结构迅速实现重化学工业化。他的规划产业结构的原则就是基于这种前提提出来的。战后,在日本经济还处于十分艰难的时候,关于恢复和发展日本经济的道路问题,在日本政府的经济官员中,曾有过一场所谓开发主义与贸易主义之争。所谓开发主义就是主张开发日本国内的自然资源,而后加工出口,以换回对日本来说必不可少的资源和能源;贸易主义自然就是要搞加工贸易型的经济。实际上,这两种观点的实施在当时都有巨大的困难。搞开发主义,日本没有足以能建立大规模经济的资源;搞贸易主义产品又没有国际竞争能力,市场很难扩大。原通产省著名官员林信太郎认为,日本当时走上了贸易主义的道路是美国的占领政策逼上去的。可见,后来取得了相当成功的日本式经济发展道路是在摸索中逐步形成的。符合国情和时势的经济发展战略,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规划产业结构的原则正是这种战略在理论上和政策上的集中体现。制定规划产业结构前景的原则之所以重要也在于此。而规划产业结构原则的现实观正是重视了当时、当地的国情和国内外环境。三、“收入弹性原则”和“生产率上升率原则”日本的重化学工业化理论所谓收入弹性,说得更完整一些就是需求的收入弹性,它是资产阶级的微观经济学,即价格理论中的一种经济分析工具。简单地说,所谓弹性是以某一社会产品需求增长率和国民收入增长率之比,来表示的两种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这一指标反映了,随着经济的增长,也就是国民收入的增长,某一社会产品需求增长的趋势。某一社会产品的收入弹性=需求的增长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不同的社会产品的收入弹性是不相同的。某一种社会产品的收入弹性相对地高,这说明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对这种产品的需求也会相对地高。“收入弹性原则”要求分析各种产业、各种商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收入弹性(对日本来说特别是要分析国际市场上的收入弹性),并在此基础上,把收入弹性高的产业和产品列为优先发展的对象,使它们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增高。不同的社会产品会表现出不同的收入弹性,其原因是由于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需求结构也同时发生变化的缘故。这里所说的需求既包括消费需求也包括投资需求。篠原认为,重工业、化学工业产品的收入弹性高于轻工业产品,轻工业产品的收入弹性又高于农产品。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重化工产品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增加的更快,轻工产品次之,农产品更次之。这样,根据“收入弹性原则”来衡量,其结论必然是日本的产业结构必须尽速重化学工业化。这里有个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即这里所说的重化学工业和轻工业的划分与我国的重工业、轻工业的划分是不同的。在西方,划分轻、重工业的理论根据,并不在于是生产生产资料还是生产消费资料,而往往是在于工业产品的单位体积重量和工艺技术上的相似性。因此,重化学工业主要是指冶金、化工和机械等工业部门。这些部门中都包含着相当部分的消费资料生产。特别是在机械工业中包括了收入弹性很高的耐用消费品工业,比如小汽车,冰箱,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以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都属于机械工业产品,也就是属于重工业产品。据美国经济学家,号称“GNP(国民生产总值)之父”的库茨涅兹(S·Kuznets)对美国所做的分析和日本经济学家盐野谷祐一对美国和瑞典所做的实证分析,得出了在经济发展中尽管轻、重工业的比例重工业越来越重,但消费资料同生产资料的增长比例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结论。篠原十分重视这一项研究成果。因此,他强调重化学工业化的过程并不就是牺牲消费的过程。他根据对统计资料所做的一些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重化学工业化比例提高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工业部门是机械工业,而在机械工业的发展中,最突出的是耐用消费品。自1955年以后,日本出现购买耐用消费品热以后,耐用消费品行业的出厂总值上升极为迅速。1956年增长44.3%,1957年增长41.6%,58年是32.9%,59年则为67.4%,现在日本制造业最大的部门是电气机械工业,占全部制造业的12%(按净产值计算),其中,家用电气的出厂总值占电气机械工业的大约一半,而小汽车工业,日本是从几乎一无所有的状况,发展为产量名列世界第一的大产业。耐用消费品工业的大发展又必然对机械工业的其他部门,以及其他重化学工业部门发生很大的影响。总之,“收入弹性原则”是从社会需求角度使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原则;也就是使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需求结构变化相适应的原则。“生产率上升率原则”,篠原多称它为“比较生产率原则”(1965年编制的《中期经济计划》中使用了“生产率上升率原则”这一名词)。这项原则是基于这样的分析,即由于各个产业之间技术进步的可能性是不相同的,因此,产业之间技术进步的程度也必然会出现差异。越是技术进步迅速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越迅速,成本下降也就越快。这样,如果它有发展潜力大的市场,就使这些部门有可能获得更高的利润,更高的“附加价值”。那么,在产业结构中这些部门占比重的提高,必然使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加快。因此,“生产率上升率原则”要求优先发展那些生产率上升的可能性比较大的部门,使它们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升高。可见,“生产率上升率原则”是从社会生产的供给方面使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原则。也就是要使产业结构适应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的趋势,从而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显而易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进展最迅速的部门是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因此,根据“收入弹性原则”和“生产率上升率原则”所选择的产业结构和优先发展的产业也就必然是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可以说“收入弹性原则”和“生产率上升率原则”至今依然是日本政府在制定经济计划和产业结构政策时的核心思想,尽管后来补充了一些其他的原则。四、日本经济发展的现状实际上,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日本经济走向“起飞”时,重工业和化学工业总的来说还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当时日本的重化工产品,是质次价高毫无国际竞争能力,多少有一点竞争能力的无非是纺织品和日用百货等轻工业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收入弹性原则”和“生产率上升率原则”,日本应改变这种局面,着重发展重化学工业,使重化学工业也成为出口产业和领先发展的产业。但是,按照传统的李嘉图“国际分工理论——比较费用理论”,象当时日本的情况,是一个既缺资金、技术,而劳动力又过剩的国家,应该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即轻工业。只有欧美那些资本积累程度和技术水平高的国家才有资格发展重工业。因此,篠原规划日本产业结构的两原则和“国际分工原则”形成了顶牛之势。这就出现了按篠原的两原则安排日本的产业结构还是按“国际分工原则”安排日本产业结构的矛盾。比如,五十年代中,一些有远见的日本经济官员决心要扶植日本汽车工业时,就遭到一些人的强烈反对,因为1955年日本汽车年产量仅区区二万辆,而当时美国的汽车年产量已近八百万辆。所以,有人说,日本既无发展汽车工业的可能,也无此需要。体现在篠原两原则中的理论根据,就是十九世纪初期的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EriedrichList)所主张的“扶植幼小产业说”。根据李斯特的观点,一些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处于劣势的产业,如在政府的保护下,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成为出口产业的话,应当对这些产业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篠原在总结日本自五十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经验时提出,如果日本在当时只看到日本的汽车,钢铁在价格上高于国际价格而放弃发展它们,那么也就没有今天日本的汽车工业和钢铁工业。当然,那种以静态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和结论,即以短期的成本一一价格结构来分析问题的方法,虽不能说有什么不对,但应看到,现实的经济决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因此,那些一时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产品,如经过10年、15年的努力扶持这些产业的发展,改变原有情况,这样的做法是没有错的。篠原把这种经济理论观点称为“动态比较费用说”。篠原说:“扶植幼小产业这种观点,是为重视自由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现代经济学所不欢迎的。然而,不知是有幸还是不幸,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象战后的日本经济那样明确地采纳它,坚决地实行它。”因此,可以说:“日本经济正是由于撇开了现代经济学的传统观念,才使追赶发达国家的目标成为可能。”正如篠原所说,日本经济官员们对不可能完全依赖市场机制来形成对日本经济发展有利的产业结构这一点,是相当清醒的。1965年编制的“中期经济计划”的正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从根本上说,是以这样的形式实现的,即依赖于国内外的价格机制,实现资源的最佳分配,从而使经济效率最好的产业得到发展。但是,在现实上,国内的市场机制未必能够充分发挥其机能。”另外,根据国际生产费用原理的分工,从长期来看,以需求的收入弹性来衡量,未必会使有利的产业得到发展。因此,正是在克服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和缺陷,谋求发展在世界上需求增长的快,生产率上升的可能性高的产业;“谋求顺利地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这一点上,有着产业结构政策存在的意义。”“比较费用理论”(ComparativecostTheory)是李嘉图在他的名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论证的有关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及维系国际贸易秩序的原理。简单地说这个理论认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各当事国,如果都各自分工生产并出口在国际间的生产费用比较中处于相对优势的产品,而放弃生产处于相当劣势的产品,那么,对各当事国都有利。至今它依然是西方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显而易见,按照“比较费用理论”建立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秩序有两个问题。一是使各国的产业结构固定起来,不许改变;二是使已经积累了大量先进技术和大量资金的国家,垄断生产高收入弹性及高附加价值的高档产品的权利,而后进国家则只能永远居于生产低收入弹性,低附加价值的一次产品和轻工业产品的地位。因此,“比较费用理论”带有保守的、静态的性质。这种理论对雄心勃勃,力图追赶发达国家的日本来说,是骨鲠在喉,很难咽下的。“动态比较费用理论”突破了那个一直被视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正统教条的束缚而异军突起,并且在日本经济发展的实践中获得了成功。因此,从“比较费用理论”到“动态比较费用理论”应该说是一个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突破。后者,对发展中的国家是有利的。五、日本的产业结构,在产篠原认为,产业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的“转换能力”的高低是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关键。篠原举出英国的例子说,为什么英国在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呢?这是由于英国受到德国和日本后来居上的挑战,致使英国轻工业的竞争力量显著下降。如果,英国能够将产业结构转向日、德尚十分落后的重工业,特别是机械工业,本来是能够扭转经济成长速度下降的局面的。但是,非常保守的英国人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是英国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篠原还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受限于比较一时的生产费用,只发展收入弹性不高和技术水平较低的一次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不能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无论出口的发展和国内生产的发展速度都不会高。如果发达国家发展收入弹性和技术进步率相对较高的产业,而发展中国家只局限于从事收入弹性不高和技术进步较慢的产业,那么,南北收入差距还会扩大。因此,自然得出的结论是,发展中国家想要在经济上翻身,必须提高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逐渐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战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费率招标文件模板汇编集锦
- 购销合同违约方履行警告函
- 食品安全质量保障声明
- 儿童成长的安全护航
- 个性化印刷品委托合同
- 英文版建材采购合同
- 私家车安全责任承诺
- 社会投资人招标文件模板的创新发展
- 守纪律讲规矩的承诺
- 员工违规处理办法
- GB/T 13033.1-2007额定电压750V及以下矿物绝缘电缆及终端第1部分:电缆
- 《 小二黑结婚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FZ/T 21001-2019自梳外毛毛条
- CB/T 3780-1997管子吊架
- 第三部分31课财报阅读方法与技巧
-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综合知识》事业单位国考真题
- 2023年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采购合同采购合同采购合同
- 四年级上册美术课件5我和动物交朋友-冀教版共
- 《机制制造技术基础》习题课件
- 儿童口腔保健及不良习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