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类药物治疗精神系统疾病验案3则_第1页
花类药物治疗精神系统疾病验案3则_第2页
花类药物治疗精神系统疾病验案3则_第3页
花类药物治疗精神系统疾病验案3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花类药物治疗精神系统疾病验案3则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核电站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人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疾病。花类药物作为中药领域的一只奇葩,以往常被用于妇科等疾病的治疗中,在精神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很少报道。笔者经常使用花类药物治疗精神科疾病,积累了一些临床资料,现将其整理如下。1病历示例1.1疏肝解郁,养心安神患者,女,76岁,2010年5月18日初诊。主诉:心境低落伴头晕1年。患者1年前因精神紧张出现心境低落,时有心烦易怒,对既往喜欢的事情丧失兴趣,善太息,口干,手脚心发热,疲倦,头昏时轻时重,二便正常。刻下症:头晕时轻时重,耳朵发蒙,胆小怕事。舌质红,苔薄黄,右脉沉细,左脉滑。中医诊断:郁证,证属心阴不足;治法:滋养心肾,安神定志,兼以疏肝解郁;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柏子仁10g,元参10g,丹参30g,太子参12g,天麦冬各12g,生地30g,丹皮10g,生石膏30g(先煎),银柴胡10g,五味子6g,凌霄花10g,代代花10g,草决明30g,生杜仲12g,夏枯草10g,炒枣仁30g,合欢花15g,生龙齿30g(先煎),生黄芪30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7日。2010年5月25日二诊:服药后症状较前好转,仍有耳朵发蒙,善太息。舌暗红,苔薄白,脉弦。辨证属于肝郁气滞,故给予疏肝解郁、养心安神之品治疗,方选四逆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北柴胡10g,炒枳实10g,制香附10g,当归12g,赤白芍各12g,厚朴10g,五味子6g,麦冬15g,党参12g,苏子12g,元胡10g,川楝子10g,天麻10g,合欢花12g,凌霄花10g,炒枣仁30g,夜交藤30g,浮小麦30g,炙甘草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按: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与处境不相称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本案患者由于七情失和,损伤心阴,心阴虚,心神失养则心境低落,时有心烦易怒;阴不制阳,肝阳上亢则头昏;火为木之子,子病及母,肝气郁滞,而致善太息;肝经循行于耳,经运不畅则耳朵发蒙。结合舌红、苔薄黄,符合心阴不足证,故采用“滋补心阴兼以疏肝解郁”法治疗。二诊时患者善太息、耳朵发蒙症状较明显,结合舌暗红,苔薄白,属于肝郁气滞证,故给予疏肝解郁、养心安神之品治疗。尽管主方随证变化,但方中均配伍花类药凌霄花、代代花、合欢花、玫瑰花,以此来增强疏肝理气解郁的作用。1.2应用发挥了胡椒现有司法指标患者,女,60岁,2004年1月20日就诊。主诉:焦虑,失眠2年。患者于2002年退休后逐渐出现焦虑,心烦,心神不宁,坐卧不安,不能看书、看电视、接听电话,伴失眠,口服氯硝安定等方可入睡,头昏沉不适。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中医诊断:郁证,证属痰热内扰;治法:清热化痰,安神定志;方用柴胡芩连温胆汤加减:柴胡10g,黄芩12g,黄连6g,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30g,炒枳实10g,胆南星10g,厚朴10g,金礞石20g(先煎),石菖蒲10g,五味子10g,丹参15g,白菊花10g,合欢花15g,炒远志10g,生龙齿30g,紫石英30g(先煎),生甘草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按: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类以广泛而持续的过分焦虑为主要表现的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可以没有原因,同时也为现实或很多事情过分地担心和忧虑,而且难以摆脱。除焦虑心情外,还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如头晕、心悸、胸闷、口干、尿频、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在中医可以根据不同的症状,归属于“郁证”、“脏躁”、“百合病”、“怔忡”等范畴。本案因情志不和,肝气郁滞,郁久化热,热灼津液,炼液成痰,形成肝胆湿热。故以柴胡芩连温胆汤清热化痰,安神定志。方中用白菊花以清肝热,合欢花安神定志。1.3心胆气郁,则认为,心胆营养神气,则因果报应,以加味治的方法,治“狂神”患者,女,42岁,2004年2月24日就诊。主诉:恐惧1年。患者去年母亲去世后时常感到恐惧、担心,不敢独处,办事缺乏魄力,多疑,入睡困难,易惊惕,伴心烦,急躁,心悸,倦怠,记忆力差,胸闷,纳呆。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既往失眠20余年,时重时轻。中医诊断:怔忡,证属心胆气虚;治法:益气养血,安神定志;方用安神定志丸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党参12g,茯神30g,菖蒲10g,远志10g,炒枣仁30g,川芎10g,黄精30g,大枣10枚,郁金10g,合欢花30g,玫瑰花10g,代代花10g,五味子6g,生龙齿30g(先煎),紫石英30g(先煎)。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按:恐惧性焦虑障碍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的焦虑障碍。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过分和不合理,但却无法控制。根据不同的症状,中医归属于“郁证”“怔忡”等范畴。本案患者思虑忧伤过度,耗气伤阴,导致心胆气虚,兼夹肝郁,故而神魂不安,心中烦乱,入睡困难,心悸,纳差。其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亦为气虚气郁的表现。方用安神定志丸补心胆之气,佐以解郁除烦。方中配伍合欢花、玫瑰花、代代花,一则理气解郁安神,二则气行则血行,补而不滞。1.4天王补心丹合甘麦病机患者,女,32岁,2003年2月25日就诊。主诉:心烦,易怒2个月。患者因教课紧张劳累,逐渐出现强迫思维,反复思考同一事情,有攻击人骂人的倾向,心烦,焦虑,坐卧不安,疲倦,喜太息,便秘。自服多虑平、舒乐安定无效。睡眠好,纳可,无耳鸣。舌红,苔少,脉右沉无力,左沉细数。中医诊断:郁证,证属心血不足;治法:养心安神,清心除烦;方用天王补心丹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柏子仁10g,炒枣仁30g,麦冬10g,元参10g,丹参30g,北沙参10g,五味子10g,太子参10g,浮小麦30g,炙甘草12g,大枣6枚,炒栀子10g,北柴胡10g,百合30g,玫瑰花10g,代代花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按:强迫性障碍的基本特征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相。强迫观念包括强迫思维、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怀疑、强迫联想、强迫回忆、强迫意向;强迫行为包括强迫检查、强迫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询问。本案患者表现为强迫思维,同时伴有焦虑表现。其病机在于思虑过度,耗伤心血,导致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故方用天王补心丹合甘麦大枣汤治疗。方中以玫瑰花、代代花解郁除烦。1.5阴血养血,疏肝解郁患者,男,29岁,2011年6月14日就诊。主诉:抑郁和躁狂交替出现2年余。患者2年半前出现情绪易激动,多语,坐卧不宁,心烦,彻夜不寐等症,在外院就诊,予以丙戊酸口钠服。此后出现情绪低落、胸闷憋气等不适,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此后抑郁和躁狂交替出现数次。目前患者狂躁,多虑,紧张,情绪亢奋,有惊恐发作,胸闷,憋气,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入睡困难,早醒。舌红,苔薄黄,脉滑数。中医诊断:郁证,证属心阴不足,肝郁血虚;治法:滋阴养血,安神定志,兼以疏肝解郁;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柏子仁10g,天麦冬各12g,北沙参10g,元参10g,太子参15g,五味子6g,丹参30g,炒枣仁30g,炒远志6g,炒栀子10g,黄精30g,川芎10g,北柴胡10g,制香附10g,凌霄花10g,代代花10g,合欢花15g,生龙齿30g(先煎),紫石英30g(先煎),珍珠粉1g(冲服)。守方间断服药2个月,症状逐渐好转。14剂,水煎服。每日1剂。2011年8月15日二诊。患者诉就诊前半月情绪一直很稳定,昨日开始出现抑郁,倦怠,周身乏力,不愿做事,喜太息,心烦,失眠。舌红,苔白腻,脉弦。证属:肝胆郁热;治法:清热化痰,疏肝解郁;方用柴胡芩连温胆汤加减:柴胡12g,黄芩12g,黄连6g,法半夏10g,橘红10g,胆南星10g,茯神30g,枳实10g,金礞石30g(先煎),炒栀子10g,浙贝母10g,炒远志6g,炒枣仁30g,柏子仁10g,麦冬12g,玫瑰花10g,白梅花10g,合欢花15g,生龙齿30g(先煎),紫石英30g(先煎)。7剂,水煎服。每日1剂。按:双相情感障碍一般是指既有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躁狂与抑郁交替发作是其主要特征。根据不同的发病时期,可诊断为中医“郁证”或“狂证”。本案无论疾病处于哪一阶段,无论辨证有何不同,方中应用凌霄花、玫瑰花、代代花、白梅花、合欢花以理气解郁安神。1.6甘麦姜片加味剂患者,女,60岁,2003年4月15日就诊。主诉:胃堵、心烦1个月。患者1月前患高血压病,头晕,引起胃堵不能进食,口干,呃逆,嗳气,不烧心,无腹胀;伴心烦,疑心,急躁,坐卧不安,委屈,心慌,手脚麻,偏执,情绪低落,口苦。舌红,苔黄燥,脉细数。中医诊断:郁证,证属阴虚内热;治法:滋阴清热,解郁除烦,佐以和胃;方用甘麦大枣汤合栀子豉汤加减:浮小麦30g,炙甘草10g,大枣6枚,百合30g,炒栀子10g,淡豆豉10g,五味子10g,制香附10g,炒谷麦芽各10g,柏子仁10g,麦冬12g,玫瑰花10g,代代花10g,合欢花15g,灯心草3g,北沙参12g。7剂,水煎服。2003年4月23日二诊:服药第三天后症状曾好转,前天又加重,思想压力大,气胀,口苦,胃脘闷堵,口干,心烦,恐惧,疑心,怕冷,面色萎黄,彻夜不寐。舌体胖,苔薄黄,脉左弦,右弦细。方用甘麦大枣汤合栀子豉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浮小麦30g,炙甘草10g,大枣6枚,百合30g,炒栀子10g,淡豆豉10g,枳壳10g,北沙参10g,炒谷麦芽各10g,五味子10g,姜半夏10g,黄连6g,黄芩10g,合欢花15g,炒远志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按: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精神障碍的总称,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根据不同的症状,归属于中医“郁证”“心悸”“胸闷”“腹胀”等范畴。在治疗时,根据不同症状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对症治疗。如本案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故在解郁除烦、安神定志的同时,佐以和胃之品。花类药物的应用不仅可以解郁除烦,还可理气和胃。2玫瑰花、代代花、白牡丹花花类药物是取植物的花蕾、花朵入药,大多具有质轻气香的特点,对此历代医家多有论述。我科名老中医周绍华教授将花类药用于治疗精神系统疾病,其常用的花类药有玫瑰花、代代花、凌霄花、菊花、合欢花、白梅花等。笔者作为周教授的弟子,得以管窥周教授的宝贵经验,对于花类药的应用亦有所继承和深入。在具体应用中,玫瑰花、代代花、白梅花三药主要取其疏肝理气作用,三药气味芳香,理气而不辛燥,和血而不破血,为和缓的理气药。尤其是在治疗存在阴虚的证候时,更加适合,可避免其他理气药因过于辛燥而进一步耗伤阴液的问题。对玫瑰花《本草正义》云其:“香气最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