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土地流转分析报告_第1页
2023年土地流转分析报告_第2页
2023年土地流转分析报告_第3页
2023年土地流转分析报告_第4页
2023年土地流转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土地流转分析报告目录一、我国土地按照性质及用途差异严格划分 PAGEREFToc372118797\h3二、农地流转基础体系构建完成,配套缺失抑制流转意愿 PAGEREFToc372118798\h4三、农村集体建设性用地流转契合新型城镇化战略 PAGEREFToc372118799\h6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依然停留在地方试点阶段 PAGEREFToc372118800\h6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可行方向 PAGEREFToc372118801\h103、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地区差异 PAGEREFToc372118802\h12四、十八届三中全会土改前瞻 PAGEREFToc372118803\h14五、土地流转优化耕地资源,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 PAGEREFToc372118804\h151、土地流转有助于优化我国土地资源结构 PAGEREFToc372118805\h152、土地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 PAGEREFToc372118806\h163、土地流转对农业上市公司影响分析 PAGEREFToc372118807\h18一、我国土地按照性质及用途差异严格划分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按照土地性质的不同,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分为农业生产用地及农村建设用地流转两类。农业生产用地流转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是指集体建设用地的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转移给其他主体以及土地使用权拥有人再转移土地权利的行为。从我国土地资源的结构来看,农用地占比高,建设用地占比小,但农村建设用地面积2914万公顷,大大高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391万公顷。二、农地流转基础体系构建完成,配套缺失抑制流转意愿宏观上,法律法规对于农地流转的规定比较明确:在流转对象上,允许集体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承包经营;在流转方式上,可以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多种方式进行有偿流转;在流转期限上,不得超过承包地的剩余年限;在流转次数上,允许多次流转;对于流转后的土地用途,三项法律法规都对其做出了严格限制,以耕地保护为核心。随着制度建设的基本完成,我国开始逐步推动农地流转,尤以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标志,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流转,发展规模化经营。其后的四个一号文件分别从土地确权、市场建设、流转服务及流转对象出发,通过财政补助的形式进一步鼓励农地有序流转。微观上,各级地方政府开始了操作层面的具体实践,创造出了多种典型流转模式。温州“种粮大户”模式操作最为简单,适用性强,在全国各地都有广泛运用。宁阳模式的组织形式较为典型,以承包经营权入股的专业合作社显著增加。据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截止13年8月底,农民专业合作社88.57万户,较08年底增长700%,平均每月增加1.4万户。沙县“土地信托”模式引入专业中介机构,为土地流转提供综合服务,目前沙县土地流转率已达65%,是全国的三倍多。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共同推动下,我国耕地流转的进展较为顺利,人均耕地面积实现了9连增,11年较03年增长17%。然而,近两年农村人均耕地面积的增长率仅为0.9%,低于2%的均值,农地流转有所放缓,我们认为主要和具体配套政策缺位有关。首先,土地确权依然没有完成,获益主体不明确降低了流转积极性;其次,对于具体流转过程中的权责缺乏明确规定,流转双方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再次,土地流转市场及中介服务组织的建设较为滞后,供需匹配效率低下,交易成本较高。最后,缺乏农民转为城镇居民的配套机制,保障缺失抑制流转意愿。三、农村集体建设性用地流转契合新型城镇化战略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依然停留在地方试点阶段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个人投资或集资,进行各项非农业建设所使用的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农村村民住宅等三类乡(镇)村建设可以使用农民集体土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规定,乡镇企业必须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企业。由于上世纪90年代大量乡镇企业出现效益下降、经营亏损,催生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由自用向流转的变迁。以北京市为例,为了解决乡镇企业破产后大量闲置农村建设用地的利用问题,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采用土地出租的流转方式,据统计其流转金额占总数的82%。在这种模式下,又衍生出直接出租土地、出租标准厂房及土地与厂房出租并存等多种方式,村集体通过与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确定农户土地收益,并颁发土地收益证,每年按协议将土地租金直接返还到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农村建设用地的产出效率显著提升,提高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同时加快了城市郊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然而,不同于农地流转较为明确的法律规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缺乏法律支持,目前仍以地方试点为主。从苏州市首次试点至今已历时数十年,全国性土地流转法规却始终不见影踪。在省级层面,出台试点办法的有安徽、北京、河南、广东、湖北、河北、重庆、上海、海南等,这些省市在正式出台之前都经过了所辖城市的试点工作,例如安徽芜湖、河南安阳、广东顺德、上海浦东新区;在地市层面,进行试点的有苏州、无锡、南京、湖州、杭州、大连、临沂、烟台、成都、昆明、长沙等,所属江苏、浙江、辽宁、山东、四川、云南、湖南等省份未来具备全省推广的潜力。我们认为全国性流转管理办法难产主要和土地管理法的禁止性条款有关,对于流转的许可界定比较模糊。从试点城市颁布的具体管理办法来看,交易模式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大类。直接交易即直接对建设用地权属进行流转,使用权从低效的集体经济组织转向高效的工商企业。间接交易则以建设用地指标为对象,以成都市为例,规定土地流转必须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这种方式。在间接交易方式中,建设用地复耕比较符合政策导向。一方面,复耕可以获得城镇中对应的建设用地指标,有助于突破城镇用地瓶颈;另一方面,复耕能够实现耕地成片化,有助于促进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有助于拉动GDP增长,尤其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来说,工业用地资源非常稀缺,流转农村建设用地的动力更强。各地对于流转方向的规定较为类似,主要为兴办各类工商企业、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农村村民住宅等,并严禁用于商品房开发建设。具体流转方式包括出让、出租、转让、转租、抵押等,其中,广东省特别规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出租用于商业、旅游、娱乐等经营性项目的,应当参照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的程序和办法,通过土地交易市场招、拍、挂等方式进行。另外,广东省规定使用权可以再次转让或转租(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第三章第十七、十八、十九条)。对于土地流转的期限,所有试点城市都规定不得超过同类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再次流转时,土地使用期限为扣除已使用后的剩余年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种,非经营性用地主要为宅基地,其流转涉及到土地用途的变更,同时又与农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一些试点城市(苏州、杭州)规定宅基地不在可流转之列。作为农民的生活资料,宅基地与作为生产资料的农地密不可分,因此宅基地可流转的城市多将其与农地流转相结合。从近期的国研中心383改革方案看,对土地制度的改革尺度较大,在规划和用途管制下,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平等进入非农用地市场,形成权利平等、规则统一的公开交易平台,建立统一土地市场下的地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已经形成的“小产权房”,按照不同情况补缴一定数量的土地出让收入,妥善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但我们认为该方案将被视作土地制度改革的长远设想,土改仍会是渐进式推进。从各地宅基地流转模式来看,主体内容大体相同,宅基地换城镇住房,承包经营权换城镇社会保障,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以嘉兴“两分两换”模式为例,农民将经营权租给村集体,通过租金获取生活保障,同时政府在农民集中安置区域建设公寓,将置换的宅基地收归国有并复耕,获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并将对应的土地出让收入用于补充农民社会保障。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实现了市民化;耕地实现了增长,促进规模化种植;地方政府获得了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工商业得到进一步发展。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可行方向综合来看,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流转阻力较小,各个利益主体都能从中获益;耕地、宅基地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需要较为完善的配套机制,以耕地与宅基地共同流转最具潜力。建设用地直接流转相对简单,在短期内有望快速推进。而在中长期,以复耕为代表的间接流转能够逐步增加耕地规模,规模效应有助于提高已有耕地的边际流转收益,从而促进耕地流转;耕地流转有助于激发农民向城镇转移的动力,带动宅基地流转,从而增加建设用地规模,实现良性循环。通过土地流转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的使用效率显著提高,农民在向城镇转移的同时其财产性的经济收益不断提升,契合城乡协同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尽管上述流转模式在政策导向及经济利益上对各个行为主体皆有利,但其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阻碍因素:首先,土地确权尚未完成,各个行为主体的利益边界不清,不利于形成理性决策;其次,土地补偿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最后,地方财政压力较大,土地复耕以政府为主导,需要先期投入大量资金,同时土地复耕的周期很长,需要承担较重的财务成本。考虑到国家高度重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及完善征地补偿制度(见下表),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将随着制度的完善逐步提高。因此,我们认为地方政府财力及土地资源禀赋将成为影响各地土地流转具体方式的主要因素。3、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地区差异考虑到未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仍将由地方政府推动,我们有必要对各地的土地资源情况进行梳理。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地区分布来看,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位居前5位,占比皆超过5%,其中河南、河北、安徽、广东等省份已出台了全省层面的流转办法,全面流转已不存在制度障碍;而山东、江苏、四川、湖南、辽宁等省份下属主要城市的试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有望向全省铺开,具备较大的流转潜力。同时,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会对土地流转方向产生重要影响。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来说,城镇土地资源更为稀缺,通过复耕获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获益更大,并且地方政府拥有雄厚的财力进行推进;而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地方财政捉襟见肘,工业化诉求依然较高,土地在大概率上会直接向工商业流转。结合各地的土地资源及经济发展水平,我们认为江苏、广东等地区倾向于土地复耕,率先启动农业规模化;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区则会选择直接向工业流转,相关上市公司存量土地资源的潜在价值有望显著提升。考虑到土地资源越丰富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流转的动力越强,我们首先将所有农业公司按照前表中的省份次序进行排列,越靠前的省份土地流转的推进速度相对越快。对于同一地区的公司,我们按照其拥有的土地资源量进行排序,土地资源越丰富的公司受益程度越高。考虑到上市公司对土地储备的信息披露较为滞后,我们结合13年中报的土地使用权价值进行判断。综合来看,晨鸣纸业、宜华木业、北大荒、岳阳林纸、大湖股份、獐子岛、吉林森工、亚盛集团、永安林业、海南橡胶等公司较为受益。四、十八届三中全会土改前瞻十四、十五届三中全会对于土地流转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农业生产用地,在坚持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鼓励经营权流转,属于农用地内部流转的范畴。十六届三中全会将改革方向转向征地制度,土地流转表现为变更农用地属性的外部结构变迁。随着耕地锐减,粮食安全受到影响,国家开始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上述以牺牲农用地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有望成为未来的蓝海。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可行方向形成了纲领性的意见。结合过往三中全会的经验,我们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可能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促进土地流转:首先,加快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工作,提高农用地内部流转效率;其次,尽快完成土地补偿制度改革,增强土地流转意愿;再次,推动存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增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实现土地资源的结构优化;最后,完善失地农民的就业、医疗、社保等问题,实现市民化。五、土地流转优化耕地资源,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1、土地流转有助于优化我国土地资源结构从我国土地资源的结构来看,建设用地占比很低,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占比仅为10%,可见我国城市土地资源非常稀缺。从农用地的结构来看,耕地占比仅为18%,远小于牧草地和林地,同时绝对水平仅略高于18亿红线,可见我国耕地资源同样比较稀缺。在这一大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强调土地结构优化。2023年以来,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复垦还耕面积9.9万公顷。2023年,全国共验收土地整治项目2.05万个,新增耕地46.56万公顷。年整治农村建设用地30万公顷的目标。在区域上,以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为主导推进示范工程,新增耕地约6万公顷。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逐步推进,能够对耕地资源形成较好的补充。从农地及宅基地流转来看,其主要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提升存量耕地的产出效率;二是在增量上补充耕地资源。具体来看,农地流转体系比较稳定,主要为存量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宅基地流转缺乏明确的政策规范,我们认为复耕比较符合政策导向,对耕地资源形成补充。从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来看,一方面,向工商业流转有助于提高土地价值;另一方面,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原则下,可通过复耕获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起到增加耕地和城镇建设用地的双重效果。2、土地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土地流转不仅能提高存量耕地的使用效率,亦可以通过土地复耕在增量上优化耕地资源,增加规模化经营的预期收益。与美国对比来看,我国农业的规模及产出效率都较低,主要农作物亩产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从美国的历史数据来看,农业规模化持续了长达80年,农场平均面积从1910年的140英亩上升到1990年的460英亩,增长了3倍以上,与之相对应的,1960-1990的30年间玉米、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提高了117%、51%,农业规模化显著提升了农产品产出效率。对比同期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情况,饲料、种子、化肥、农机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4%、4.8%、6.1%、5.6%,规模化对上游生产资料形成了强劲带动,并且在规模化后期刺激作用更强。结合美国经验,农业规模化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初期生产率的提升及上游需求的释放相对温和。考虑到目前我国农业规模还远低于美国1910年的水平,预计短期内会出现生产率及生产资料需求的爆发式增长。随着农业规模化的持续推进,规模经济有助于带动种子、饲料、化肥、农机等生产资料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农业的规模经济非常显著,随着规模扩大,单位成本快速下降,产出效率明显上升,相关龙头种养公司的经营绩效有望显著提升。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生产资料投入的边际收益显著大于成本,在用地成本固定的情况下,增加优质生产资料的投入有助于大幅降低平均运营成本,在需求的刺激下相关供应商有望出现爆发式增长,并在中长期持续受益。根据当前营收规模来看,我们认为隆平高科、新希望、云天化、吉峰农机等龙头公司较为受益。我们认为因土地流转而会较快发生变化的农资行业是1)农业机械。从前期草根调研玉米种子行业反映出来的情况看,机械化收割的比例在加快,在山东,玉米机械化收割比例在50%左右,较上年至少提升10个百分点,在河北,经销商反映机械化收割比例在20%左右,而上年只有10%左右,随着规模化进程加快,农机需求未来会有较快增长。2)种子,按照当前,人均耕地2亩来测算,亩产相差100斤,意味着收入差异为400元,但如果规模化之后,种粮大户的面积上升至千亩以上,则相差的收入就大了,所以种植户对品种质量的关注度会提升,对亩产、稳定性、是否有利于机收等会综合考虑,我们判断未来种子行业的集中度会提升较快。3)化肥和饲料同理种子。4)农村金融体系会有爆发式增长。农民通过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扩大再生产成为可能。3、土地流转对农业上市公司影响分析土地流转对农业上市影响可以分为三类:首先是最简单的拥有土地资源的上市公司,土地流转之后,无论是农用地还是建设用地其市场价格一定高于账面价值,1)具有潜在的增值空间。我们将农业上市公司拥有土地资源的情况做了统计,见下表。从前期市场表现看,表现最抢眼的也是这类上市公司。从资源出发做投资,那么就是看谁拥有的资源量大,耕地里面是北大荒、亚盛集团、海南橡胶。水域里面是獐子岛、大湖股份,林业里面是永安林业。2)作为被扶持的对象,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可能会较容易获得土地。比如亚盛在阿拉善旗获得20万亩的土地种植苜蓿草。其次,是农资类上市公司从美国的历史数据来看,农业规模化持续了长达80年,农场平均面积从140英亩上升到460英亩,增长了3倍以上,与之相对应的,玉米、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提高了117%、51%,农业规模化显著提升了农产品产出效率。对比同期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情况,饲料、种子、化肥、农机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4%、4.8%、6.1%、5.6%,规模化对上游生产资料形成了强劲带动,并且在规模化后期刺激作用更强。1)农业机械。从前期草根调研玉米种子行业反映出来的情况看,机械化收割的比例在加快,在山东,玉米机械化收割比例在50%左右,较上年至少提升10个百分点,在河北,经销商反映机械化收割比例在20%左右,而上年只有10%左右,随着规模化进程加快,农机需求未来会有较快增长。2)种子,按照当前,人均耕地2亩来测算,亩产相差100斤,意味着收入差异为400元,但如果规模化之后,种粮大户的面积上升至千亩以上,则相差的收入就大了,所以种植户对品种质量的关注度会提升,对亩产、稳定性、是否有利于机收等会综合考虑,我们判断未来种子行业的集中度会提升较快。3)化肥和饲料同理种子。再次,农业上市公司经营模式会有创新发展。我们来分析下江苏的最新案例:2023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江苏常熟古里镇田娘农场考察,对其“公司+家庭农场”的创新模式高度肯定,并强调“通过股份合作、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现代农业是大方向”。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成立于2023年5月,创立之初是一家专业处理农业固废,并生产有机肥料的农业科技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公司开始进入规模化种植领域,并逐渐形成了以公司为核心,家庭农场合作经营,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撑的协同模式。目前,田娘农场经营面积6850亩,远超美国平均水平。其中,从562户农户处直接流转土地2050亩自主经营,并吸引周边37户家庭农场合作经营4800亩。在此基础上,公司组建米业、农机专业合作社,从种子、化肥、农机到终端销售为家庭农场提供统一服务。田娘农场目前已有80多台套农机具,实现土地耕翻、水稻播种、育秧、植保、收割、烘干、秸秆收集等全覆盖,并将自主生产的有机肥料应用于种植,形成了全产业链的循环经营。2023年,田娘农场销售“田娘系列”大米平均价格达到每斤3.5元,比常规大米增收600多万元;家庭农场产出稻谷平均价格高出指导价0.2元,亩均增收约250元,家庭农场户均净收入超过8万元。同时,公司实现肥料销售4.2万吨,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12.3万吨,收入合计7800万元,比2023年增长30%。在“田娘模式”下,从公司主体到农户个人都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创造了契合我国国情的规模化经营模式。随着土地流转的不断推进,以公司为核心的综合化经营模式预期会出现,产业链也将会延伸,跨界融合会发生,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会找到创新的经营模式。

2023年电子行业智能化分析报告2023年9月目录一、消费电子发展趋势:智能性和便携性 3二、谷歌眼镜开创可穿戴设备先河 4三、智能手表将续写可穿戴设备辉煌 51、第一代智能手表缺乏外观设计和生态系统支持 52、第二代智能手表侧重运动和健康监测 53、即将出现的第三代智能手表功能更强大 6(1)苹果iWatch有望年底亮相 7(2)三星有望发布多款产品 7四、智能手表+眼镜解放双手,埋葬智能手机 8五、硬件变革大,投资机会多 91、水晶光电:光学龙头,智能眼镜最显著受易标的 102、环旭电子:设备连接的无线纽带,微小化贴片工艺先锋 113、歌尔声学:声学龙头,小空间实现高音质 114、共达电声 12六、附录—可穿戴设备近期新闻汇总 121、屏幕有点小苹果智能手表iWatch要来了 122、Google智慧手錶具雙觸控板、能無線上網 133、三星ProjectJ计划曝光:智能手表不让苹果专美 14一、消费电子发展趋势:智能性和便携性消费电子沿着智能性和便携性两个维度发展。在过去几年,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智能性维度,即设备从功能型向智能型的演变;直至最近,谷歌眼镜才引发了市场对便携性维度的关注。在便携性的维度,我们把电子产品分为四种类型:固定型、可携带型、可穿戴型和嵌入人体型。我们认为,消费电子产品从可携带型向可穿戴型的演变刚刚开始,未来甚至会向可嵌入型演变,投资机会将非常丰富。JuniperResearch预计:至2023年,整个可穿戴电子设备市场将会超过150亿美元,比2021年将近翻一倍,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销量至2022年预计将达到7000万台。正如应用的成长促进了智能手机市场的兴盛,可穿戴技术领域也会出现类似的成长:做到应用生态系统与可穿戴设备同步增长,各种新功能的产品将层出不穷。谷歌、苹果、三星等大厂商均已在可穿戴电子设备领域有所布局,期望能把握下一轮移动技术变革的行情。当前各大厂商关注度较高的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主要是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二、谷歌眼镜开创可穿戴设备先河谷歌眼镜给硬件行业带来了重大变革和机遇,其对硬件的要求体现在四个方面:1)人机互动友好性(包括信息输入和输出);2)续航时间长;3)连接性;4)轻薄微型化。谷歌眼镜在硬件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信息输出和续航时间上,信息输出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微投和反射显示屏的图像输出方案以及骨传导耳机的声音输出方案,通常的微投具有功耗高的问题,谷歌的创新能够大大降低功耗,延长续航时间。谷歌眼镜硬件的创新关键在于微投和反射显示屏。关于谷歌眼镜的详细论述请参见我们3月25日专题报告《谷歌眼镜--无边界创新时代的开启》。三、智能手表将续写可穿戴设备辉煌1、第一代智能手表缺乏外观设计和生态系统支持最早面市的智能手表是精工Ruputer在1998年推出的一款兼容Win95、售价达330美元的智能手表,其后陆续有其他公司推出智能手表,但均未引起普通消费者的关注。我们认为,在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时期,消费者对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认知度低,创新跨度过大的智能手表不可能取得胜利。此外,第一代智能手表在外观设计和生态系统支持等方面都较为薄弱。2、第二代智能手表侧重运动和健康监测摩托罗拉在2020年发布了MotoActv智能手表,主打运动监测功能。产品内臵8GB空间,配有1.6寸彩色触控屏幕,采用强化玻璃,可以防汗、防雨及防刮;可与Android2.1系统或以上的智能手机同步;采用了MotorolaAccuSense技术,也内臵了GPS系统,可以让用户在运动时可以准确追踪所在位臵及记录时间、距离、速度、心跳及热量消耗;内臵258mAh锂电池,不够非常理想,运动时可连续使用5至10小时。2022年面市的Pebble智能手表是第一款完全支持iOS功能的智能手表。产品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运行,搭载iOS或Android2.3以上系统。配有分辨率为144x168的1.26寸黑白背光屏幕,采用e-paper电子纸技术,可以通过蓝牙2.1+EDR与其他设备连接;内臵震动马达和三轴加速度计,可安装位运动专门设计的程序。3、即将出现的第三代智能手表功能更强大第二代智能手表在功能上还无法与智能手机相媲美,但苹果、三星、谷歌等巨头的动向让我们坚信第三代智能手表功能将更为强大,有望与智能手机相当。(1)苹果iWatch有望年底亮相消息称,苹果已经建立了一支100的团队来研制智能手表iWatch,已经开始试产,富士康已经收到了苹果的订单,并有望在年底面市。苹果的iWatch智能手表具有步程计和健康指标传感器等第二代智能手表的功能,也能通过连接智能手机来显示电子邮件、IM和其他数据,此外,还能够实现手机的通话功能,并通过内臵地图实现导航。在硬件配臵方面,iWatch将采用1.5寸OLED屏幕(台湾铼宝科技RiTdisplay)和OGS触摸屏,内臵的电池仅可续航1-2天(苹果的目标是续航4天至5天)。(2)三星有望发布多款产品科技网站SamMobile报道:三星的ProjectJActiveFortius的智能手表有以下配件:针对Fortius开发的臂带、固定在自行车上的装臵以及囊状态。三星也设计了健康软件SHealth,预示着运动和健康监测将是三星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重要卖点。媒体也传出三星智能手表将命名为GALAXYAltius,屏幕分辨率为500x500。四、智能手表+眼镜解放双手,埋葬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在功能手机通话和短信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上网、安装应用程序、收发邮件等功能。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便携性较差的电脑,我们判断,便携性更强的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眼镜将埋葬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三种设备各有优缺点:1.智能手机是最成熟产品,功能丰富,但屏幕较小,并需要手持操作,约束了在驾车等场合的使用;2.智能眼镜输出画面大,视觉效果较好,但装在镜脚的触摸屏面积小,仅仅具有简单动作识别功能,信息输入不方便,不适合复杂的操作;3.智能手表具有合适输入的触摸屏,操作方便,可以完成复杂的信息输入,但屏幕太小,不适合人眼长时间观看。我们认为,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具有信息输入和输出优势互补的特点,两者的结合将兼具各自优势,能够实现在手表上输入复杂内容,在眼镜上观看大的画面,从而实现较好的视觉体验。智能眼镜+手表的硬件组合也具有智能手机所不具备的优点:一方面,眼镜和手表持续与人体接触,并可以通过传感器自然地获得人体信息,从而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另一方面,眼镜和手表都不需要手持操作,解放了双手,适合在各种不同场合的应用,更胜于必须手持操作的智能手机,有望替代智能手机,从而带来消费电子的革命性变化。五、硬件变革大,投资机会多可穿戴设备的外在形态完全不同于智能手机等传统硬件产品,这些产品在硬件方面的变革很大,其中,智能眼镜侧重于光学方面的创新,智能手表是智能手机的缩小版,并加入更多传感器以读取人体脉搏等信息,部分厂商也可能在腕带处采用柔性化硬件设计。此外,智能眼镜+手表的硬件组合也需要两个产品之间频繁的信号互联,势必增加对无线模组的需求。我们认为,水晶光电、环旭电子、歌尔声学等公司将显著受益于可穿戴设备的高速发展。1、水晶光电:光学龙头,智能眼镜最显著受易标的公司是手机镜头用红外截止滤光片和数码相机用光学低通滤波器的领先厂商。公司在产品升级和新产品拓展两个维度实现增长。光学低通滤波器的单价随着从卡片机升级为单反微单而增长10倍以上,随着摄像模组对像素和成像质量要求的提高,红外截至滤光片材质从普通光学玻璃升级为蓝玻璃,单价和市场空间有10倍的提高。公司不断拓展微投、Kinect产业链相关产品等新产品。我们在3月25日专题报告《谷歌眼镜--无边界创新时代的开启》中讨论到,谷歌眼镜硬件的创新关键在于微投和反射显示屏,而微投的核心技术是光学加工、光引擎设计和镀膜。水晶光电在这三方面均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在光学加工方面,水晶光电具有十来年的经验积累;在光引擎设计方面,水晶光电与芯片设计商奇景及LCOS专利持有人合作;镀膜更是水晶光电的核心优势,其光学镀膜的产能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水晶光电当前已进入某海外客户的智能眼镜产业链,踏上了智能眼镜技术创新的第一波浪潮。2、环旭电子:设备连接的无线纽带,微小化贴片工艺先锋环旭电子是苹果无线模组的两大供应商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MacBook、iPhone和iPad上。如我们在3月25日专题报告《谷歌眼镜--无边界创新时代的开启》讨论,智能眼镜的重量是一般智能手机的1/3,轻薄化要求远远超过绝大多数手机,智能手表的面积和体积也大约是智能手机的1/6至1/8,但功能上却相差不大,这就对元器件和组装工艺的微小化提出较高要求,公司必将凭借微小化贴片工艺的核心技术优势在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占有一席之地。3、歌尔声学:声学龙头,小空间实现高音质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电声器件厂商,通过强大的研发能力向上游整合,实现了关键原材料、自动化生产线和精密模具的自制,具备了较强的垂直一体化能力,使得公司可以向客户进行大规模地快速出货,并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和产品供应,同时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大客户战略使得公司不断切入缤特力、索尼、三星和苹果等全球消费电子巨头主流供应链。公司也在MEMS声学器件上积累深厚,未来有望实现MEMS技术的突破。可穿戴设备需要麦克风来读取用户的语音信息,也需要音筒来输出设备的信号,在很小的空间实现高品质的声音输入和输出是歌尔等龙头公司的技术优势。4、共达电声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声学器件厂商,主要产品为微型麦克风、微型扬声器/受话器及其阵列模组,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平板电视、个人数码产品、汽车电子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主要大客户包括苹果(通过MWM间接供应)、华为、中兴、索尼、索爱以及三星等企业。六、附录—可穿戴设备近期新闻汇总1、屏幕有点小苹果智能手表iWatch要来了之前美国媒体就曾给出消息称,为了研发iWatch,苹果秘密组建了一个100人的团队,而现在台湾产业链则爆料,目前苹果已经开始试产这款手表了。日本媒体Macotakara报道称,苹果原来打算为iWatch配备1.8寸屏幕,不过他们感觉太大,所以最后将其定为1.5寸,而这块OLED屏幕是由台湾铼宝科技(RiTdisplay)代工。随后台湾媒体还给出消息称,富士康已经收到了苹果的请求,即试产1000支iWatch,其配备的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