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文化现象浅析_第1页
诗仙李白文化现象浅析_第2页
诗仙李白文化现象浅析_第3页
诗仙李白文化现象浅析_第4页
诗仙李白文化现象浅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仙李白文化现象浅析

在唐代诗歌领域,李白以“诗仙”的形象,优雅、浪漫、优雅、骄傲、自由。难怪当时的益州长史苏廷称赞“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长安州裴长史书》)今天我们来看,文学界大家和学者几乎把李白研究得纵横巨细,“李白”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然而他们却忽视这样一种情况:李白无论出仕或退隐;无论“诗仙”或“酒仙”;无论参禅或访道;无论喜相逢或伤别离,终其一生,总有“月”与其相伴。下面,拙文将对李白的诗歌创作和“月之情结”做具体阐释。一、“月”是诗人选取的客体李白,现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被广大学者所关注:有人在揭示他独特的个性气质;有人在探讨其诗文“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有人却解读李白对后世的影响和文化意义。我们现在纵观李白的诗文,将会有如此惊人的发现:李白一生创作了一千二百多首诗(包括文),其中约有三百五十首里写到了“月”这一意象。前人也许忽视了,这“月”诗占其所有创作的比例是四分之一强。在中国诗歌史上,这是一种罕见的文学现象。我们来对李白“月”诗作窥一斑而见全貌的简单分类:《李白诗集注》所收录的八首赋中,每篇都写到“月”,如:“遥寄影于明月,送夫君于天涯”(《惜余春赋》)、“澄湖练明,遥海上月”(《悲清秋赋》)等等;在李白的诗作中,写到“明月”的约四十首,写“秋月”的二十首,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夜泊牛渚怀古》)等等。李白主要活动于唐玄、肃两朝。他的青年在大唐的鼎盛时期度过的,而他的壮年和暮年则是在一个充满社会矛盾和政治危机的转折时期过来的。这样,他一方面以一种充满自信、自由进取的精神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另一方面却被污浊的现实,知音难求的困惑所羁绊。于是,诗人心灵深处总在无数次的积淀和释放中取得平衡,“月”就是诗人选中的客体。在诗人的眼中,“月”不仅具有它的原型象征,而且是他寄情于“月”,融心于“月”,人“月”合一的情感丰富的诗人自己。二、月神:女性的象征,生命的衍生大月月亮神话是世界性的古老神话。无数远古的神话传说和原始宗教信仰都以月亮为源泉,月亮的象征无处不在。弗洛伊德曾说:“象征的表示就从来不是个体的习得的,而可视为种族发展的遗物。”可见,月亮神话是上古人民的集体创作,它让后人在崇拜的同时也静思玄想着它的神秘性。“原始人认为,女人一定有和月亮一样的本性,这不仅因为她们都如月亮一样,都有‘膨胀’的趋向,而且还由于她们也与月亮的月周期一样长的月经期。”这样,月亮与女人建立了联系,在原始人无意识的深处涌动着对生命的渴求,在对生命力的崇拜的基础上,女性由神秘性而转为神圣性。人们对月亮的崇拜也进入了最高的阶段,月亮成为高洁的圣母,她是万物之母、生灵之母、众神之母、众人之母,因此,长期以来,在民俗观念里,月亮就是女性的象征,而其主导内涵是“生命的繁衍与永恒”。关于月神的传说,大家最熟的该是“嫦娥奔月”了吧。在人们的观念中嫦娥代表月亮,就是月亮女神。但在中国,月亮女神不止一个,在此不作具体阐释。袁珂曾说:“是月亮之常羲,乃演变而为奔月之嫦娥,其身份也由帝俊之妻,一变而为帝俊属神羿之妻。”这里,他说出了神话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不断演变。在古老的神话中,西王母持有不死之药,女娲曾抟土造人,嫦娥盗不死药而奔月,因此,他们都是月神。蟾蜍、兔、桂枝都是月中之物,因而具有了“月”的象征,既有神话色彩,也有女性的内在情感体验。这样,“月”成为古代文人墨客歌咏的意象。经过了秦汉魏晋南北朝漫长岁月,“明月”情定唐朝,在盛唐气象中光彩照人,此刻再看李白与“月”之情结,我们来具体阐释:1.诗歌中的意境表达“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明月”高照,不仅空灵雅洁,而且牵动着诗人的怀古幽情。“盛唐诗歌创作,追求兴象,向往一种兴象玲珑的完美的诗歌境界。”李白以“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独漉篇》)的情怀和情景交融的完美诗境来表达自己对前贤的追慕:“明月两特达,余辉照旁人”(《赠崔司户文昆季》)、“北堂见明月,更忆陆平原”(《题金陵王处士水亭》);倾诉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在追慕前贤的同时,心中藏着一份喜悦:“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饮。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春日醉起言志》)、“朗笑明月,时眠落花”(《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明月”意象在中国文化里有了种岁月悠悠,宇宙永恒的宁静美,“诗人站在月光下便有了一种掩饰不住的思古幽情,月亮成了阅尽沧桑的历史见证。”诗人那短暂的人生在此刻被提纯,镶嵌在深遂的历史长河中,期待着心与明月的交流,期待着心与宇宙的永恒。罗宗强先生从诗境艺术的角度分析:“注意捕捉意境氛围,在这个氛围中,选择景物,提炼情思;这其实就是诗歌意境的净化和提纯。”李白诗境已达盛唐人的极致,可谓玲珑凑泊,不可句摘的美境,那诗里诗外闪动的“明月”心更是澄清、空灵。2.酒与神经并施的诗意“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作为好友的杜甫都如此赞叹,可见李白的饮酒和游仙是分不开的,酒是他生命力的驱动器。只有在酒中,诗人方可超越自我,用心体悟宇宙人生的真谛;也只有在酒中,他才会铸就自己的诗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作为与人世间相对的遥遥明月,此时已与诗人拉近,在倾听着诗人的心声。这样,真正能移情寄兴与诗中的意象就别无选择了,“时来引山月,纵酒酣清辉”(《赠秋浦柳少府》)月亮是他精神世界里的灵魂;“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月下独酌·二》)酒触动了李白对宇宙人生的感悟,激发了他作诗的灵感,他曾自信的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而他真正发出对宇宙人生的天问还是那首《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诗人在月下独酌却无孤独之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种心境是难得的,是诗人对自己在永恒宇宙中人生价值的认可和自信。李泽厚说:“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口而出,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李先生是从美学的角度来评价盛唐诗歌的艺术成就的,可由此也反应出了盛唐诗人们对自我价值的执着追求和本身的深厚文化底蕴。天才诗人李白那任达浪漫的气质更是旁人无法模仿的,尤其是醉酒后忘我与明月的境界。“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九日龙山饮》)、“开琼宴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诗人潜意识中闪烁着的那活泼灵动,冰清玉洁的灵魂,终归化为他心路历程中的“酒月情结”。3.见月而叹,和叹的心态中秋之月让天体与人间相对,秋月可圆却幽幽独照,人间更多的是团圆、喜悦和寂寞、超脱的复杂心态月亮,因“嫦娥奔月”的传说而让世人神往,但在这收获的季节里,人们最需要的是一种团圆,羁旅他乡的游子对此更为敏感,难免对月感伤、孤独和寂寞,难得有种超然的心态。李白一生常羁旅在外,这与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有关,时至秋季,诗人对月却心情喜悦:“南湖秋月白,王宰夜相邀”(《寄王汉阳》)、“横笛弄秋月,琵琶弹陌桑”(《夜别张五》);但诗人毕竟出门在外,异乡见月,内心总会寂寞愁苦:“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豫章行》)、“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廉归梦长”(《劳劳亭歌》);异乡送别,诗人很少伤怀,往往借秋月寄托这种思念,此时的心态是超然自适的:“绿萝秋月夜,相忆在鸣琴”(《送纪秀才游越》)、“戒得天长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僧伽歌》)。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对月而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种超脱尘世的心态可与李白相比高了。三、李白和“月结”的起源1.月日:月情结李阳冰在《草堂集序》里说:“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可见李白并非凡人,乃是天上长庚星下凡,“星月情结”乃是冥冥中的定数。“床前明白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白的祖先在隋末因故迁居西域,李白即出生于西域的碎叶城(在今中亚细亚巴尔喀什湖南,当时属于唐王朝的所建置的安西都护府)。李白约五岁时,他家从西域迁回内地,住在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县)”对于李白的出生地,学术界众说不一,我们不去深究,但可以肯定地说,李白作为其祖先的后人,潜意识里早已遗传有对故乡的情思,且这种潜意识在李白身上突出表现,转化为其与“月”的情结,也给他的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血液。2.月照月,月照人,以思想国月亮不仅是我国文学中一个古老而优美的意象,甚至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象。我国的《诗经》和《楚辞》就有关于月亮的诗篇:《诗经·陈风·月出》中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李白诗中有所反映“月出致讥,贻傀皓首”(《雪谗诗赠友人》),以此来发泄自己胸中的气愤,讽刺唐玄宗偏听爱妃之言而冷遇自己的事实;《九章·涉江》有“被明月兮配宝璐,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等等,先秦的诗作对李白影响很大,他很崇拜其文的价值,“屈平辞赋垂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上吟江》)。进入汉魏以后,诗坛才人辈出,“建安七子”中的王粲作《七哀诗》有“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借月抒怀;郭璞也写《游仙诗》讲:“圭章两特达,明月难暗投”,李白深得郭诗之精髓,以“明月”喻仙人,“明月两特达,余辉旁照人”(《赠崔司户文昆季》)表达他对友人的赞许和敬慕之情。在南北朝诗人中,李白最欣赏的“二谢一鲍”也常咏月抒怀,“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月”是他情感的再现,李白在游谢灵运故宅时触景生情,“醉罢归山月,遥欣稚子迎”(《游谢氏山寺》),表达了他的思古幽情。3.仙风道骨,可与神通从《登峨眉山》诗来看,李白一生热衷于道教,对求仙访道很有兴趣。究其原因:李唐王朝以老子为祖先,尊崇道教,玄宗时道教尤为得势,李白的好道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分不开的。李白喜好过任达自在的快意生涯。在东鲁生活时期,与韩准、裴政、孔巢父等人交游,号为“竹溪六隐”,这里有“月”为证“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而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在江陵一见李白便大为称誉,以为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道家在生死观上是追求长生永视的,向往得道成仙。在原始神话中,月亮具有再创自身,永生不死的能力,月亏月圆,循环往复,象征生命的死而复生,永不灭绝。屈原在《天问》中追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在李白心中,道、仙、月三者是统一的,“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回归母腹,获得永生”是他的生死观,故“他的求仙行动主要不是出于虔诚的求道心,而是受到现实压迫和刺激的排遣无法解脱的‘幽愤’;他对神仙世界的讴歌,则主要是个人心曲的抒发和表露。”这是他的人生观:道教与月亮的因缘还在于远古神话中“月宫”是嫦娥盗不死药,羽化而成仙的所住的“仙界”,而道教的宗旨就是羽化登仙,长生不死,所以作为自然天体“月亮”在这里象征天上仙境,飘荡着浓浓的神话气息。4.佛性自照的“月”李白的一生,结交僧人,游览名刹,为佛寺写序作铭的活动不断。他又自称“青莲居士”,王琦在其所撰的《李白年谱》中说:“青莲花出西竺,梵语谓之优钵罗花,清静香洁,不染纤尘。太白号疑取此义。”“青莲”乃佛教中洁静的象征,是佛身的象征,佛门以此象征一尘不染的佛性。李白虽一生积极入世,渴望“功成身退”,但终事与愿违,坎坷一生。而“月”在禅者看来的是佛性自照的象征,象征了悟佛性后的澡雪精神,是宁静自适的禅境。李白深悟禅中三味:“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虚空其心,廖廓无主”(《志公画赞》)、“了身皆空,观月在水。如薪传火,朗彻生死”(《鲁郡叶和尚赞》),从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