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洱县温泉河水库工程环评报告_第1页
宁洱县温泉河水库工程环评报告_第2页
宁洱县温泉河水库工程环评报告_第3页
宁洱县温泉河水库工程环评报告_第4页
宁洱县温泉河水库工程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洱县温泉河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总则任务由来2017年1月,受宁洱县水务局委托(委托函见附件1),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明院”)承担宁洱县温泉河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编制目的根据温泉河水库工程特性、工程所在地区和流域的环境特点,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编制本报告书的主要目的在于:(1)调查评价区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质量现状,环境功能及其存在的环境问题。(2)预测、评价工程施工、运行、移民安置等工程活动对评价区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评价工程兴建对勐先河流域的生态影响。(3)针对工程施工、运行和移民安置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制定可行的环保对策和减免措施,保证工程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工程地区及漾弓江流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4)拟定工程施工及运行期的环境监测方案,掌握工程环境影响状况,并及时作出反馈,对环境保护措施适时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其实施效果达到相应环保要求。(5)制定环境监督、管理和环境监理计划,明确各方的任务和职责,为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提供制度保证。(6)分析、预测环境保护措施实施后,评价区环境质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从环境影响方面论证宁洱县温泉河水库工程兴建的可行性,从而为环境管理部门决策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为建设单位的环保措施和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依据。编制依据法律、法规与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7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年8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6月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年11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6年7月修订(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10)《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修订(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1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修订(14)《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年8月修订(1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1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2月(1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9月(18)《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6年1月(1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3年12月(2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11年1月(2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7月(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2018年4月修订(2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8年12月10日(24)《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8月4日(25)《土地复垦规定》1998年11月8日(26)《全国生态功能区划》2015年11月(27)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4号《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28)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4]24号文《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29)《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35号,2015年7月)(30)《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1997年12月(31)《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1996年11月(32)《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2001年10月(33)《云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年》,云南省环境保护厅,2014年4月(34)《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名录》1989年(35)《云南省珍稀保护动物名录》1989年(36)云府发[2007]165号《云南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37)国家环保部,环发[2012]98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38)国家环保部,环发[2012]7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39)《关于印发云南省古树名木名录的通知》云林保护字[1996]第65号(40)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与导则(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9)《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10)《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11)《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12)《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概(估)算编制规程》(SL359-2006)(13)《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DL/T5402-2007)技术文件及批复(1)《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温泉河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8.3)(2)《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温泉河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8.3)(3)《勐先坝区水资源利用规划报告》(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6.10)及其批复(4)《西南五省骨干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2010-2020年)》、《西南五省骨干水源工程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审查意见。(5)其他相关资料评价原则宁洱县温泉河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工程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特点,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遵循以下评价原则:(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原则:宁洱县温泉河水库工程建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2)符合规划及相关规划的原则:项目建设应符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流域规划及水资源利用规划,合理利用水资源。(3)生态优先和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原则:水库属于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本评价的工作重点在论述工程建设是否存在重大的生态问题,项目的实施应该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项目建设是否会破坏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水土流失为目标,对工程布置(枢纽布置、施工“三场”布置及移民安置工程布置)情况进行环境可行性分析评价,力争使“三场”选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保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4)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水库及输水干管工程的建设应避免任何物种在工程区域消失,应尽量不影响珍稀濒危物种,不能避免的,应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5)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和保证天然河段不断流的原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当地的水资源的情况,适度地开发利用;水库运行期的引水不能影响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不能使河流脱水,项目建设必须保证天然河道不断流,并维持一定的生态用水。(6)达标排放原则: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排放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置都要达到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排放标准及有关要求,满足项目区水体环境功能要求。(7)不改变区域环境功能原则:项目的实施不能降低当地环境的功能,尽量避免对当地的陆生生态和水生生态等造成大的破坏和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地面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生态影响)》及其它规范中对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判别标准确定宁洱县温泉河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1)地表水环境温泉河水库工程坝址处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0.3m3/s,地表水水域规模属小河。工程坝址位于勐先河上游老杜田河,工程干管沿勐先河两岸布置,勐先河为曼老江上游河段。根据《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曼老江源头——入补远江口段,水环境功能为饮用二级,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水库施工期排放的污水中污染因子主要是SS、pH、COD、BOD5、大肠菌类、石油类等,污染物排放的复杂程度属中等,且废污水排放主要集中在施工期间,排放量在1000m3/d以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的分级标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但温泉河水库具有多年调节性能,对河流水文情势改变较大,因此,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上调一级,定为二级。(2)生态环境温泉河水库工程正常蓄水位1541.5m时,勐先河干流回水长度2.83km,支流小长箐耕(即红藤箐)回水长度1.73km,建设征地总面积3079.10亩(2.05km2),工程建设不会造成重点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的灭亡,工程建设不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的分级标准,拦河闸坝建设会明显改变水文情势,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级别定为二级。(3)环境空气工程运行期间除水库管理所产生少量油烟废气外,无其他污染物排放。工程施工期污染源以开挖粉尘、运输扬尘及燃油废气等无组织排放源为主,主要污染物为TSP、CO、NO2等,上述因子施工场界外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小于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评价等级为三级。(4)声环境本工程运行期基本不产生噪声,工程建设前后评价区噪声级基本不因本工程建设而变化。工程所产生的噪声影响主要集中于施工期,主要来自开挖爆破、材料加工、交通运输等。工程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1类地区,评价范围内部分敏感目标噪声级瞬时增高量大于5dB(A),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但上述影响在工程完建后即消失。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有关规定,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5)地下水环境温泉河水库库容大于1000万m³,其所服务灌区灌溉面积2.45万亩。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3\*ROMANIII类。工程建设不涉及地下水环境敏感或较敏感区域,因此确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6)环境风险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规定,工程不涉及重大危险源。因此,确定本工程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7)其它对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没有专门规定评价等级判别标准的环境因子,如社会经济、环境地质和移民安置等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的有关要求进行分析评述。评价水平年及评价范围评价水平年环境现状评价水平年:根据环评的开始时间,确定2015~2016年为现状评价水平年。环境影响预测水平年:施工期预测水平年为施工高峰年;运行期预测水平年为工程运行第一年。评价范围本次评价范围根据主要工程组成和分布情况、评价区的环境特点进行划分。按照不同环境要素划定如下:(1)水环境①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为:①库区河段:老杜田河及其支流红藤箐库尾至老杜田河坝址之间河段(干流长约2.83km,支流长约1.73km);②坝址至勐先河与勐先河一级水电站之间的勐先河干流河段(长约30km)及区间支流,已涵盖灌溉退水影响范围;=3\*GB3③输水线路外延200m范围内地表水体。②地下水枢纽工程区、水库淹没区外围6km范围,必要时应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以及可能与建设项目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存在直接补排关系的区域;输水线路区外延200m范围。(2)生态环境陆生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①枢纽工程区:建设征地区,水库库尾至坝址两岸第一层山脊线以下区域,重点是水库淹没区;②大坝下游影响区:坝址下游勐先河(至老陈寨河汇口)干流两岸200m范围;③输水工程区:灌区,输水管线外延500m范围。评价区总面积8475.59hm2。重点调查范围:输水管线两侧300m区域、库区库周、施工区、料场渣场区、灌区。水生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与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一致。(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评价范围为工程所在地宁洱县勐先镇。(4)环境空气和声环境施工区征地线外延200m范围内;新改扩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5)水土流失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176.2hm2,其中项目建设区153.55hm2,直接影响区22.65hm2。包括枢纽工程区、输水工程区、交通道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料场区、存弃渣场区和水库淹没区。评价标准根据宁洱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宁洱县温泉河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确认函”(附件3),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如下: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工程所在河段属于补远江支流曼老江的上游河段,参考曼老江源头——入补远江口段,水环境功能为饮用二级,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具体的标准值详见表1.7-1。表1.7-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项目标准值项目标准值项目标准值pH6~9氰化物≤0.2铜≤1.0溶解氧≥5挥发酚≤0.005锌≤1.0高锰酸盐指数≤6石油类≤0.05砷≤0.05化学需氧量(COD)≤20硫化物≤0.2汞≤0.0001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4粪大肠菌群(个/L)≤10000镉≤0.005氨氮≤1.0氟化物≤1.0六价铬≤0.05总磷≤0.2铅≤0.05硒≤0.01总氮≤1.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2(2)地下水环境工程评价区内目前无地下水功能区划。根据《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地下水质量分类,本评价区内地下水以人群健康基准值为依据,执行地下水Ⅲ类质量标准。(3)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项目区属农村地区,工程区所在地为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标准值详见表1.7-2。表1.7-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浓度限值单位:mg/m3项目日平均1小时平均SO2NO2TSPSO2NO2TSP《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0.150.0——(3)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属农村地区,工程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污染物排放标准(1)水污染物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限值,标准值详见表1.7-3。表1.7-3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单位:mg/L项目pHCODBOD5SS氨氮石油类标准值6~9(无量纲)≤100≤20≤70≤15≤5(2)大气污染物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污染物特性,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控限值,执行的标准值详见表1.7-4。表1.7-4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单位:mg/m3污染物TSPSO2NOx浓度限值1.00.400.12(3)噪声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噪声标准限值为昼间70dB(A)、夜间55dB(A)。运行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噪声标准限值为昼间55dB(A)、夜间45dB(A)。(4)固体废物一般固体废物的贮存和填埋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环境目标环境保护对象根据环境现状调查,本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其他环境敏感区。评价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8-1,环评工作图详见附图7。表1.8-1宁洱县温泉河水库工程主要环境保护对象一览表环境要素保护对象与项目的位置关系环境保护要求影响途径地表水环境水库库尾至勐先河与曼老江汇口之间的勐先河干流河段(37km)及区间支流,水质为III类水,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为0.3m3/s评价区保护水质及水量水库蓄水及运行、废水排放、灌溉水回归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水质及水量工程区所在地质单元保护水质及水量建筑物基础开挖、筑坝、隧洞等地下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季风常绿阔叶林、暖热性针叶林评价区不改变区域的生态功能工程施工占地、水库淹没陆生植物资源,国家=2\*ROMANII级重点保护植物金荞麦和云南省=2\*ROMANII级保护植物冬樱花工程占地、水库淹没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9种:红瘰疣螈、凤头鹰、雀鹰、松雀鹰、红隼、白腹锦鸡、绯胸鹦鹉、楔尾绿鸠、穿山甲。避免因工程建设导致珍稀保护东湖资源损失工程占地、水库淹没土著鱼类11种:泥鳅、湄公河原缨口鳅、湄南南鳅、丽色低线鱲、马口鱼、南方白甲鱼、少鳞舟齿鱼、大斑纹胸鮡、长背鮡、黄鳝、宽额鳢等避免因工程建设导致鱼类资源消失水库蓄水、大坝阻隔、废污水排放环境空气和声环境上寨(20户,约70人)北干管以北,最近直线距离0m,垂直距离0m《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GB3095-2012),《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标准(GB3096-2008)施工期开挖、设备噪声影响王家寨(5户约18人)南干管以西,最近水平直线距离115m,垂直距离-20m汗滩(6户约21人)南干管以西,最近水平直线距离141m,垂直距离-30m老杨寨(14户约49人)南干管西南方向,最近水平直线距离60m,垂直距离-5m草皮掌(3户约11人)南干管以东,最近水平直线距离120m,垂直距离13m黑泥箐村(26户约91人)南干管西,最近水平直线距离0m,垂直距离0m社会环境工程影响区经济发展勐先镇,主要是建设征地及灌区涉及的勐先镇先胜村、上寺村、和平村、谦乐村、安宁村、黑泥箐村、宣德村,以及磨黑镇曼见村共2个乡镇8个村委会提高经济发展、避免疾病等传播施工活动、灌溉供水等移民:生产安置98人,搬迁安置4户13人建设征地范围内不降低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工程征占地,生产安置、搬迁、补偿勐先河一、二级电站勐先河一级水电站位于本工程坝址下游约30km不影响下游电站发电水库蓄水、输水人群健康评价区不对人群健康产生明显影响水库淹没、外来施工人口集中环境质量控制目标(1)生态环境采取措施,使施工活动引起的新增水土流失控制率在95%以上;维护工程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护植被及动植物资源,避免对珍稀保护动物产生不利影响;维护勐先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使水库建设对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严防减水河段生态环境的恶化。(2)水环境水量满足评价区及下游河道用水要求;工程施工期生产生活废污水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维护项目开发河段现有水环境功能,工程运行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3)环境空气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监控浓度限值标准;维护施工期及其周边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使周边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评价施工活动产生的大气污染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4)声环境控制噪声源强度,施工期噪声参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执行;运行期边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维护工程河段及其周边区域的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评价施工活动产生的噪声污染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5)社会环境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水库淹没、施工占地对当地社会经济、居民生活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的影响。以不低于原有生活水平为目标,恢复和改善生产安置人口的生活质量。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环境影响要素识别为了正确把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点、评价范围和保护目标,根据对工程的分析,以及对工程区域自然和社会环境现状的分析,经组织多位专家参与,开展了工程环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工作。环境影响识别结果见表1.9-1。表1.9-1宁洱县温泉河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识别表环境要素主要环境因子工程活动累积性重要性工程施工移民安置工程运行(水库淹没及对下游的影响)地质环境地形地貌-2L-1L+2L○II水库诱发地震//-1L○I岸坡稳定-1L/-1L○I地下水抬升与浸没//-1R○I水环境水文情势-L/±3L●III水量、水位//±2L●II水质-2R/±1R●III水温-1R/±2L●III生态环境植被与陆生植物资源-2L-2L-3L●III陆生动物资源-1L-1L-3L●III水生生物-1L/-3L●III水土流失-3L-3L-2L●III生物多样性-1L-2L-3L●III生态完整性-1L-2L-3L●III大气环境施工粉尘、燃油废气-1L//○I声环境施工及交通噪声-1L//○I社会环境社会经济±2L±3L±3L●III民族与人口-1L-3L-3L●III移民生活质量-1L-3L-1L●III水资源利用±2L±3L+3L●III文教科卫+1L+2L+1L●II人群健康-1L-1L-1L●I注:表中1、2、3分别表示影响程度为小、中、大,“+”和“-”分别代表影响性质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I、II、III分别表示各环境要素在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中的重要性为不太重要、相对重要和非常重要;R、L分别表示影响类型为可逆和不可逆影响;-表示基本无影响;“累积性”一栏中的○表示本因子影响无累积性,●表示本因子影响具累积性。环境影响因子筛选及评价重点对表1.9-1受工程建设影响的环境要素进行分类、识别、归纳,经初步识别和筛选,确定本项目影响涉及的环境因子见表1.9-2。表1.9-2工程影响的环境因子识别分类环境要素环境因子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就业、工程占地经济损失、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人民生活水平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水资源利用水量生态环境陆地生态环境植被及陆生动植物物种、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生态系统功能及完整性水生生态环境鱼类土地资源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强度水环境水温水温水质高锰酸盐指数、TP、氨氮等水资源生产生活用水、河流生态用水、环境用水河流水文情势流量环境空气TSP、NO2、SO2声环境等效连续声级固体废弃物工程弃渣、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地质、地貌库岸稳定、水库渗漏、地质灾害虽然宁洱县温泉河水库工程建设将对众多的环境因子产生影响,但绝大多数环境因子变化幅度很小,不会造成工程区域环境质量的明显变化,影响工程区域环境质量的只有少数环境因子。因此,有必要对上述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筛选,选择对工程区域环境质量影响大、持续时间长、不可逆的和可能潜在重大不利影响的环境因子作为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根据工程区域环境现状以及本工程规划阶段环境影响初步评价对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因子)的识别和分析情况,环境影响报告书阶段主要对以下影响进行重点评价。(1)工程建设对水文情势及水温的影响(2)工程建设对下游河道用水的影响(3)工程建设对陆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是珍稀保护动物物种)的影响(4)工程建设对鱼类资源的影响(5)工程建设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工作程序评价方法(1)环境现状调查方法项目影响区域环境现状调查涉及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状资料主要通过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科研考察资料、资源普查资料、年度统计资料等获得。对重点评价的工程区域植被、陆生动植物资源、鱼类资源等现状通过现场调查、采访当地居民和查阅资料等获得。河流水质现状调查及流域污染源调查委托云南圣清环境监测科技有限公司完成。(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和方法项目采用的技术和方法主要按照《导则》进行,同时参照同类工程环境影响常用技术和方法,尽量对各个指标进行量化。对难于量化的环境因子,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半定量或定性的分析。针对不同的环境因子,按以下技术和方法进行评价:工程施工占地对当地社会经济及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调查与评价将采用工程可研阶段的设计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分析的方法;工程建设对陆生植被及动植物资源的影响,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通过走访、现场采样、专家线路调查等评价其现状,并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制图,影响评价采用生态机理分析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项目现状水质评价采用导则推荐的单项水质参数标准指数法进行达标率评价。水质影响评价采用完全混合模型计算事故排放情况下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混凝土拌合系统废水排放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水库水质采用狄龙模型预测,水库水温采用经验公式预测。工程水土流失影响评价借鉴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成果。评价工作程序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10-1所示。图1.10-1宁洱县温泉河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图工程概况流域规划概况流域概况勐先河为补远江上游段,属澜沧江水系,为澜沧江下游左岸一级支流。勐先河发源于宁洱县磨黑镇曼见村东南的大石像梁子,河源海拔1888m,从河源起自北向南流过山神庙丫口后,转向西南,流经春木箐和半山田头两村后转向西,经大林铺村后继续向南过大寨子、老许坝后称老许坝河,往下转向东南经小坝子,在十字路梁子转向西南,过老杜山、大泥塘后纳入右岸的家脚河,称老杜田河。老杜田河由北向南流,流至勐先镇纳入右岸的荒田箐,改称勐先河。勐先河由北向南流经谦乐、太阳村、安宁、宜德、大松等地,纳入右岸较大的曼巴箐、新民河、怕菠河、蚌扎阱、老陈寨河;纳入左岸的大水井河、大阱河。勐先河在大松村附近流向由由北向南流改为向西南方向流,流11km后纳入左岸的迥弄河,后向西南方向流约3km出宁洱县境。于竹山村坡脚流入江城县后称为曼老江,最后汇入澜沧江。宁洱县境内勐先河主河道长47.5km,径流面积463.6km2。流域水系见附图2。勐先河流域(宁洱县部分)北面较窄,南面相对较宽,流域形状系数0.121,流域地势呈盆地,四周高,中部低,流域最低点为西南出口。东部分水岭海拔大多在1700m~2300m之间、西南部分水岭在1700m~2000m之间。流域最高点位于东南部的茶山箐头,峰顶海拔2293m,最低点为勐先河出宁洱县的河口位置,海拔仅1000m左右,海拔相差1293m。温泉河水库位于勐先河上游老杜田河上,坝址以上河长9.72km,河道平均坡降23.3‰,径流面积21.6km2。规划及规划环评开展情况宁洱县温泉河水库工程不仅列入了云南省水利发展规划(2016-2020),也是《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的中型水库工程之一。《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范围涉及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五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域总数的72.9%,主要设计长江、珠江和西南诸河三大流域。《规划》拟定重点水源工程共2170项,其中大型水库22项,中型水库436项,小(1)型水库957项,小(2)型水库294项,引(提)水工程326项,连通工程101项,打井工程34项。《规划》实施后,到2020年,新增供水能力188亿立方米/年,有效解决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缺水问题,增强其康宇大旱灾的能力,使缺水城镇、人口较集中的乡村居住区水源供水保证率达到95%-97%。2011年,《西南五省(区、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环保部审查,取得了关于《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环审[2011]201号,附件2)。按照规划环评报告书的要求,规划所包含的近期建设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应重点分析与重要环境敏感目标的区位关系和对其产生的环境影响,充分论证水源工程选址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宁洱县温泉河水库已列入《规划》近期建设项目,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无专门针对温泉河水库的环保要求。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宁洱县是云南省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区域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云南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是全省主要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县境内有哈尼族、彝族、回族、傣族、汉族等19种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0.7万人,占总人口的55.8%。宁洱县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水热条件较好,森林覆盖率高,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拥有大量珍贵的自然资源,是云南省西南绿色生态屏障核心地区之一。宁洱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南临东南亚周边国家,昆曼国际大通道与弥宁公路、景宁公路在此交汇,是滇南连接东南亚和南亚的交通要道。普洱是世界茶叶原产地中心,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和集散地,普洱茶文化渊源流长,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历史上是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为云南三大海关重镇之一,曾有“东南亚陆路码头”等美称,资源、区位优势和中国—东盟广阔的市场空间,将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将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云南省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点区域,在云南省三大战略定位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勐先坝区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干旱灾害严重宁洱县降水量丰富,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1465mm,水资源丰富,勐先坝区多年平均径流量15990万m3,人均占有水量9719m3,亩均耕地占有水量4996m3,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勐先坝区水资源虽丰富,但汛枯变化大,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汛期5~10月径流占全年的86.2%,全年的大部分降水都以暴雨的形式在汛期形成洪水暴涨暴落,大部分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甚至造成洪涝灾害。而另一方面,枯季11~4月仅占13.8%,其中3、4月份更少,不少年份滴水未降,河道来水减少,生活用水都难以得到保证;而同时这一时期正是小春作物生长期和主要大春作物最佳栽插节令,是农作物需水最多的时候,干旱缺水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冬春雨水的丰欠,成为影响全县农业年景好坏的主要气象因素之一,冬春和夏初缺水干旱严重。全县旱灾几乎年年发生,两年一小灾,三年一大灾,旱灾是当地最主要的自然灾害。(3)勐先坝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和供水保证率低,工程性缺水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宁洱县勐先坝区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气温18.2℃,年均日照1940.4h,光热充足,雨热同期,适宜多种粮经作物生长,盛产粮食、烤烟、茶叶、水果等。多年来,由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发展受到较大影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缺水造成灌区内作物无法按正常节令播种,单产和复种指数低下,旱情十分严重。由于缺水,灌区内的水稻不得不推迟栽插节令到5月中下旬雨季来临时栽插,亩产不足300kg/亩,而据当地农业气象条件分析,最佳栽插节令为4月下旬,可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提高水稻单产,若有水源保证,作物亩产可翻一番。由于缺水,粮食作物产量偏低、经济作物难以大面积推广,作物结构调整难以进行,丰富的光热资源得不到利用,限制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勐先坝前仅有1座小(二)型水库工程,其余水利工程均为引水工程,有效灌溉面积仅6828亩,有效灌溉率仅23.1%,大部分耕地基本处于无工程控制、靠天吃饭状态。总之,灌区内现有的水利基础设施不足,大部分耕地还处于靠天吃饭,有效灌溉程度低,供水保证率不高,极大的危害灌区的粮食安全生产,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加大水利建设的力度,特别是修建骨干蓄水工程,解决农业灌溉缺水问题,已是当务之急。(4)温泉河水库是解决勐先坝区干旱缺水问题的最优方案,它的建设对优化勐先坝区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勐先坝区供需平衡结果,到设计水平年2030年,对灌区渠系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后,在建的曼巴箐小(一)型水库建设完成后,P=80%保证率仍缺水846.8万m3,属工程性缺水。因此,必须新建骨干蓄水工程,对水资源进行调控,才能满足勐先坝区用水要求。勐先坝区位于勐先河源头地区,主要河流有勐先河干流,径流面积在10km2以上支流仅有右岸的曼巴箐河,左岸的当寨箐、大水井河、大阱河。勐先河干流勐先坝前以上径流面积21.6km2,多年平均来水量1354万m3;右岸的曼巴箐位于勐先河右岸,流域径流面积19.9km2,上游已有在建曼巴箐小(一)型水库;左岸的当寨箐、大水井河、大阱河径流面积分别为13.4km2、15km2、19.1km2,整条河流多年平均来水量分别为844万m3、945万m3、1203万m3,考虑灌区高程后的河道断面从来水上看,均难以满足解决勐先坝区缺水所需水量;且各支流上游大多河谷狭窄、两岸山高坡陡,建库地形条都较差。勐先河干勐先坝区上游河段,具备良好的筑坝建库的地形、地质条件,来水较丰富,淹没损失小,在该河段兴建温泉河水库工程,是解决勐先坝区干旱缺水的最优方案。工程的兴建将从根本上解决勐先坝区农业灌溉缺水问题。水库建成后,可大幅度的改善勐先坝区内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灌区的灌溉程度和灌溉保证率,水库灌溉面积2.45万亩,其中,补充曼巴箐水库灌区0.42万亩,使当地优势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障当地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是推动勐先坝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举,是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5)温泉河水库对提高规划区水利支撑与保障能力,促进规划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宁洱县是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水利部印发的《全国水利扶贫规划(2011-2020年)》(水规计[2012]484号)中确定的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505个县级行政区之一,是国家扶贫攻坚主战场和水利扶贫重点的一部分。宁洱县地处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中的滇西边境山区,勐先镇集老、少、山、穷一体,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发展滞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水利保障能力不高,当地居住的哈尼族、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贫困程度较深,扶贫攻坚任务艰巨。温泉河水库的建设,对于保障当地民族团结和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温泉河水库工程是宁洱县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解决勐先坝区工程性缺水问题,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民族团结,为当地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温泉河水库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工程地理位置温泉河水库工程区位于宁洱县勐先镇北部先胜村附近的老杜田河上,对外交通公路运输主线路为:昆明市-玉溪市-元江县-磨黑镇-勐先乡-坝址,全程约376km。其中昆明—磨黑镇为昆磨高速公路,公路里程352km,磨黑镇—坝址,14km为国道323,8.5km为乡村公路,约1.5km路段需绕村新建。对外交通便利。工程地理位置见附图1。工程规模(1)建设单位:宁洱县水务局(2)项目性质:新建(3)总投资:57580.67万元(4)工程建设年限:44个月(5)建设地点: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6)工程等级:温泉河水库由水库枢纽工程、灌溉工程组成,水库总库容1151.4万m3,灌溉面积2.45万亩,设计输水流量为1.89m3/s,P=80%保证率供水量833.0万m3。水库枢纽建筑物由拦河坝、溢洪道和导流泄洪输水放空隧洞组成,灌溉工程由输水总干管、南干管和北干管等建筑物组成。大坝为粘土心墙风化料坝,最大坝高75.5m。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的有关规定,温泉河水库工程等别为Ⅲ等中型工程,考虑到大坝最大坝高超过70m,大坝级别可提高一级,但洪水标准可不提高,因此,温泉河水库主要建筑物水库大坝为2级、溢洪道和导流泄洪输水放空隧洞为3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4级。灌溉工程永久性建筑物级别:输水管线为5级,管道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温泉河水库经济技术指标见表2.4-1。表2.4-1温泉河水库工程特性表项目单位数量备注一、水文、泥沙1.坝址以上流域面积km221.62.利用水文系列年限年49荆竹林站3.多年平均入库年径流量万m313544.代表流量多年平均流量m3/s0.30设计洪水标准及流量m3/s232(131.2调)P=2%校核洪水标准及流量m3/s346(169.9调)P=0.1%上游老许坝溃坝影响m3/s892(369.1调)P=0.1%+老许坝溃坝5.洪量设计洪水洪量(24h)万m3321.2校核洪水洪量(24h)万m3532.5上游老许坝溃坝影响(24h)万m3730.86.泥沙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1.32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万t1.26多年平均推移质年输沙量万t0.25二、输水量多年平均供水量万m3740.7三、工程规模(1)正常蓄水位m1541.50(2)正常蓄水位相应库容万m3961.2(3)死水位m1504.70(4)死库容万m342.3(5)兴利库容万m3918.9(6)设计洪水位(P=2%)m1542.42(7)校核洪水位(P=0.1%)m1543.62(8)上游老许坝溃坝m1545.22(9)总库容万m31151.4四、主要建筑物1、大坝坝型粘土心墙风化料坝地基特性砂岩、泥岩地震基本烈度/设防烈度度Ⅷ坝顶高程m1545.50最大坝高m75.5坝顶长度m282.173坝顶宽m102、溢洪道型式WES堰长度m泄槽底坡i1=3%,i2=25%,i3=50%泄槽断面尺寸m6×5.5~6×4.46堰顶高程m1536.00闸孔尺寸m×m6×5.5宽×高闸门型式弧形工作闸门设计泄洪流量m³/s131.2P=2%校核泄洪流量m³/s169.9P=0.1%上游溃坝影响下泄流量m³/s226.0消能方式底流消能消能防冲流量m³/s126.4P=3.33%3、导流泄洪输水放空隧洞型式全洞有压导流进口高程m1484.00竖井进口高程m1503.70出口高程m1466.252隧洞全长m509.435洞身段长445.795方圆形断面/底坡m×m2.8m×3.8m/3.9%洞段长85.908圆形断面/底坡mD=3.6m/4.24%洞段长353.887事故检修闸门型式平板钢闸门事故检修闸门尺寸m×m2.8×3.8工作门型式弧形闸门工作门尺寸m×m2.5×2.5封堵闸门型式平板钢闸门封堵闸门尺寸m×m2.8×3.8上游溃坝影响下泄流量m3/s143.14、输水工程4.1设计流量m3/s1.89总干管4.2线路长度km25.366其中明管段长23.75km,埋管段长1.61km4.3输水建筑物断面尺寸钢管管径mmDN1200~DN500管壁厚度mm5~7五、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1.建设征地总面积km22.05其中:陆地面积km22.03水域面积km20.02占用耕地亩550.23其中:水田亩289.35旱地亩260.88占用园地亩300.06占用林地亩2140.78占用住宅用地亩1.79占用交通运输用地亩21.34占用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亩63.37建设征地区人口人13建设征地区房屋面积m2560.52占用零星树木株113占用坟墓冢282.主要专业项目建设征地影响机耕道km3.77建设征地影响机耕路桥m12.5/1建设征地影响通信光缆km3.15建设征地影响400V以下电力线路km0.83建设征地影响供水管道km12.621.建设征地总面积km22.05其中:陆地面积km22.03水域面积km20.02六、施工1.主体工程数量土方明挖104m346.66含管道工程量石方明挖104m330.24含管道工程量石方洞(井)挖104m31.45心墙填筑104m322.79风化料104m3119.73石渣料104m37.81排水料104m36.85反滤料1104m35.77反滤料2104m35.47干砌块石104m30.11碎石及混合砂104m31.24预制块104m30.31钢筋104t0.20含管道工程量隧洞钢衬t92钢管104m2.8管道工程量混凝土104m34.55含管道工程量喷混凝土104m30.38挂钢筋网t151锚杆104根0.49排水孔104m0.82回填灌浆104m20.27帷幕灌浆104m3.72固结灌浆104m0.902.对外交通新建进场公路km1.53.施工导流导流方式河床一次断流、隧洞导流上游围堰堰顶高程m1507.00最大堰高m327.00围堰形式m3粘土斜墙土石围堰4.施工用地枢纽区征地km21.183其中:永久征地km20.281提前征地km20.174临时征地km20.728输水管线征地km20.399其中:永久征地km20.110临时征地km20.2895.施工工期施工总工期月44施工准备期11主体工程施工期29工程完建期4七、经济指标1.静态总投资万元57580.67其中:工程部分投资万元49176.89环境投资万元1193.84移民征地投资万元7209.952.经济内部收益率%10.993.总成本水价元/m31.984.运行成本水价元/m30.625.单方水静态投资元/m351.68八、工程效益灌溉面积万亩2.45输水流量m3/s1.89P=80%保证率供水量万m3833.0多年平均供水量万m3740.7工程项目组成温泉河水库工程主要由水库枢纽工程和输水工程组成,同时配套交通道路、施工生产生活设施、料场、弃渣场等。表2.5-1温泉河水库工程项目组成工程项目工程组成征地性质主体工程水库枢纽工程粘土心墙风化料坝、右岸溢洪道、导流泄洪输水放空隧洞永久输水工程包括总干管、北干管和南干管。总干管全长847m,北干管全长2133m,南干管全长22384m永久辅助工程交通道路对外交通:小田心-枢纽坝址新建永久道路1.5km永久/临时场内交通:新建永久道路(进场改线道路、右岸坝顶公路、右岸上游中线公路)2.6km,新建临时道路7.43km。永久/临时生产生活设施混凝土生产系统1座,0.35m³移动式混凝土拌和站5座临时施工生活营地6个(枢纽生活区、输水线路1~5#生活区)临时9个施工生产区:水库枢纽区4个生产区,输水线路1~5#生产区临时供水系统、供风系统临时水库管理所1座永久料场区2个土料场、1个风化料场临时弃渣场枢纽1#存弃渣场、枢纽2#、3#弃渣场临时水库淹没水库淹没总面积581.44亩永久移民安置工程规划水平年生产安置98人,搬迁安置4户13人永久地方改线公路、库区改线公路5.11km;机耕路3.77km,机耕路桥1座永久水库运行调度方式水库兴利调度原则是:从6月份起水库开始蓄水,一直蓄至正常蓄水位,以满足枯期用水要求,多余水量为弃水。水库来水优先满足下游河道生态流量需求,多余水量为可调蓄水量。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水库枢纽工程水库工程主要枢纽建筑物由粘土心墙风化料坝、右岸溢洪道、右岸导流泄洪输水放空隧洞等建筑物组成。利用左、右岸相对较短的地形布置坝轴线,并利用右岸进出口的台地布置溢洪道,利用右岸较陡地形布置导流泄洪输水放空隧洞。水库枢纽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3。挡水建筑物粘土心墙风化料坝坝顶高程1545.50m,防浪墙顶高程为1546.70m,坝顶宽度10m,坝顶长度282.173m,最大坝高75.5m。坝体与上游枯期围堰完全结合。大坝上游坝坡:1507.00m高程以上坡比1:2.2,1507.00m高程以下坡比1:2.75,下游坝坡1480.00m高程以上坡比1:2.0,1480.00m高程以下坡比1:2.2。上游坡在1507.00m高程设8m宽马道,下游坡在1480.00m、1505.00m和1525.00m高程分别设置3m宽马道。大坝上游设抬头坝(上游围堰与抬头坝完全结合),抬头坝顶高程1507.00m,顶面平台宽8m,抬头坝上游侧采用抛填粘土铺盖防渗,粘土铺盖顶宽2.5m,粘土料上游坡比为1:2.75,下游临时坡比为1:1.5;抬头坝粘土料与石渣料之间设置过渡料,过渡料水平厚1.5m;过渡料后接碾压石渣料,碾压石渣料上、下游坡比均为1:1.5,抬头坝总填筑方量约为24万m3。大坝上游高程1507.00m以上至坝顶,坡面采用15cm厚混凝土预制块护坡,上游坝体风化料和混凝土预制块护坡之间,为20cm厚碎石垫层。大坝下游坡坡面1480.00m高程以上采用C20混凝土网格梁植草护坡,1480.00m以下为排水棱体,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坝顶上游设总高为2.0m的C25钢筋混凝土防浪墙,大坝顶面至防浪墙顶部高差为1.2m。心墙与基础混凝土垫板接触面,设厚0.6m厚的接触粘土层。心墙底部根据固结灌浆要求,设置宽3m~48.5m、厚0.6m的混凝土垫层。坝基心墙河床部位将冲积层、全风化层及强风化层挖除,并深入弱风化基岩0.5~1.0m。坝肩心墙部位挖除坡积层、全风化岩体,垫层设置在强风化岩体上。心墙防渗体顶高程1545.00m,顶宽3.0m,上、下游坡均为1:0.25,最大断面心墙底部高程为1470.00m,底部净宽约48.5m。为防止心墙发生渗透变形,避免坝壳料和心墙沉陷的不均匀性、防止拱效应发生、有效降低心墙后的浸润线,在心墙上游侧、下游侧分别设置宽度均为2.0m的反滤料1和反滤料2各一道。反滤料下游侧底部设置水平向排水体,水平向排水体顶高程1480.00m,并向坝体下游延伸至排水棱体。坝基防渗采用帷幕灌浆的方式。受泥岩、砂岩互层的影响,坝址区岩体破碎,坝址处地下水位线低平,两坝肩受构造影响岩体破碎,渗透系数(k)在3.51×10-3cm/s~2.1×10-5cm/s,透水率q<5Lu垂直埋深一般60m~70m之间,河床透水率q<5Lu透水率垂直埋深约85m。本工程采用封闭式帷幕灌浆。基础处理重点是心墙基础,河床部位粘土心墙以下冲积层及强风化层全部挖除,岸坡心墙基础挖除坡积层、全风化层及强风化表部岩体,心墙基础均设置0.6m厚的混凝土垫层,垫层混凝土下部帷幕灌浆线两边各布2排固结灌浆,深6m。帷幕灌浆在垫层混凝土上进行。在右岸坝肩处,过溢洪道控制段后沿坝轴线方向设灌浆洞,伸入右岸坝肩坝纵0+360.500m处,灌浆洞尺寸2.5×3.5m-120°,隧洞长56.61m。左岸坝肩处沿坝轴线方向设置灌浆洞,将帷幕灌浆延伸至山体坝纵0-064.000处,灌浆洞尺寸2.5×3.5m-120°,隧洞长57m;坝基及坝肩采用帷幕灌浆防渗,河中1/3水头以下部位约150m长范围内采用双排帷幕灌浆,孔距为2m,排距1.5m,两岸为单排帷幕灌浆,孔距为2m,最大灌浆深度约85m,深入相对不透水层5Lu线下5m,最大灌浆压力为1.5MPa。通过大坝渗流计算成果分析,渗控措施合理可靠,通过坝坡稳定计算表明,上下游坝坡在各计算工况下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溢洪道溢洪道布置在右岸,为正堰有闸溢洪道(堰上设6m×5.5m工作弧门),由引渠段、控制闸室段、泄槽(底坡分三段)、反弧段、消力池和护坦段组成,水平全长366.913m。溢流堰采用WES堰,堰顶高程为1536.00m。不考虑上游老许坝溃坝影响,调洪后溢洪道P=0.1%校核洪水1543.62m时下泄流量为169.9m3/s,P=2%设计洪水位1542.42m时下泄流量为131.2m3/s。考虑上游老许坝溃坝叠加千年一遇洪水时,坝前洪水位为1545.22m,相应下泄流量为225.96m3/s。导流泄洪输水放空隧洞导流泄洪输水放空隧洞由竖井取水口(含封堵门段)、城门洞型洞身段、事故闸门井段、圆形洞身段、出口工作闸室和明渠段组成,全长509.435m,其中洞身段长445.795m。隧洞在导流期承担导流任务,下闸蓄水后改建为永久建筑物,承担向下游供水、遇超标洪水或上游老许坝溃坝时泄洪及紧急放空功能。隧洞通过埋设在工作闸门前面的D1200mm压力钢管向灌区供水,通过打开工作闸门泄放超标洪水及紧急放空水库。上游老许坝溃坝时导流泄洪输水放空洞最大下泄流量为143.11m3/s,相应水库水位1545.22m。输水工程温泉河水库输水管线包括总干管、北干管和南干管。总干管地点为输水隧洞出口,沿勐先河左岸后先胜河汇口后,分设南、北干管,北干管跨过勐先河灌溉先胜坝片,南干管继续沿勐先河左岸灌溉和平坝勐先河左岸片区和宣胜坝片区。总干管起点为水库输水兼放空洞出口段,起点高程1470.0m,起点设计流量1.89m3/s,全长约847m,管径为DN1200mm。总干管取水后跨过勐先河,沿勐先河左岸敷设至上寨附近,分为南、北干管分别向南片区和北片区供水。北干管起点位于总干管末端,起点高程1470m,起点设计流量0.64m3/s,全长约2135m,管径为DN700mm~DN500mm。北干管从总干管分水后跨过勐先河,沿先胜河左岸至上寨村口,再沿进村公路布线跨过先胜河,横穿到勐先镇的公路后经老房子至克洒村止,共布置2个分水斗口向北片区供水,灌溉面积0.79万亩。南干管起点为总干管末端,起点高程1470m,起点设计流量1.23m3/s,全长约22384m,管径为DN1100mm~DN700mm。南干管从总干管分水后继续由北向南沿勐先河左岸布置,先后经勐先镇、谦乐村、安宁村、黑泥阱村,至宣德村止,沿途共设置20个分水口向南片区供水,灌溉面积约1.66万亩。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总布置枢纽工程本工程所有混凝土骨料均从当地或附近采购,因此不设置砂石加工系统。根据温泉河水库枢纽区的地形地质条件,主要布置生活营地、混凝土拌和站、生产区、供水系统、供风系统、料场、渣场和水库管理所等。利用大坝下游两岸的平缓坡地布置生活营地和施工生产区。生活营地沿进场公路布置在右岸下游,生产区主要布置钢筋加工厂、木材加工厂、机械修配厂及机械设备停放场。枢纽区设置混凝土拌和站1座,沿现有的进场公路布置于大坝右岸下游。火工材料由地方民爆器材公司供应,施工现场不设置炸药库。油料在磨黑镇采购,现场不设置油库。根据土石方开挖部位,枢纽区设置3个渣场。2个土料厂,1个风化料厂。枢纽工程施工总布置见附图4。输水工程(1)施工布置输水工程沿线缓坡地形可作为施工生产生活区布置场地。(2)土石方平衡及渣场规划输水工程土石方开挖量约2.33×104m3,工程回填量约0.56×104m3,扣除回填部分后剩余渣料约1.77×104m3,剩余渣料数量较少,用于场地回填及施工道路填筑,故本工程不设渣场。输水线路施工总布置见附图5。施工条件施工交通对外交通温泉河水库枢纽位于勐先镇先胜村附近,工程施工期间的对外交通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方式。对外交通公路运输北线为:昆明市-玉溪市-元江县-磨黑镇-勐先乡-坝址,全程约376km。其中昆明—磨黑镇为昆磨高速公路,公路里程352km,磨黑镇—坝址,14km为国道G213,8.5km为乡村公路,约1.5km路段需绕村新建。对外交通公路运输南线为:普洱-宁洱-勐先乡-坝址,全程约76km,其中普洱-宁洱为高速公路,公路里程47km,宁洱-坝址公路里程29km。其余对外公路状况基本能满足本工程物资运输要求。表2.8-1昆明至温泉河水库枢纽公路特性表路段名称公路备注里程(km)等级路面结构昆明-磨黑镇352一级沥青路面已建磨黑镇-对门箐14二级沥青路面已建对门箐-小田心7三级沥青路面已建小田心-枢纽坝址1.5四级泥结石路面为主已建1.5四级泥结石路面拟新建场内交通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地形条件和施工特性,为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场内交通运输必须畅通无阻,场内公路均为新建,技术参数见表2.8-2。表2.8-2场内公路技术参数表序号道路名称道路等级路面性质路面宽(m)路基宽(m)明线长(km)永久临时1进场改线道路公路四级石渣路面4.05.00.642左岸坝顶公路场内三级石渣路面5.56.51.733左岸下游中线公路场内三级石渣路面5.56.50.304左岸下游低线公路场内三级石渣路面3.54.50.405左岸下游弃渣公路场内三级石渣路面5.56.50.406右岸坝顶公路公路四级石渣路面5.56.50.747右岸上游中线公路场内三级石渣路面5.56.50.220.918右岸上游低线公路场内三级石渣路面5.56.50.209右岸下游低线公路场内三级石渣路面5.56.50.3710右岸下游弃渣公路场内三级石渣路面5.56.50.3411风化料场开采公路场内三级石渣路面4.55.51.7812土料场开采公路场内三级石渣路面4.55.51.0013地方改线公路等外级/4.05.01.00合计2.607.43建筑材料来源(1)大坝填筑料:反滤料、碎石和砂采取外购的方式;心墙料由土料场提供;河床水平向排水体和排水棱体毛块石料采用隧洞洞挖砂岩料提供,不足部分采用外购的方式;风化料由工程开挖有用料提供,不足部分由小长箐风化料场提供;其它填筑料全部由风化料场提供;(2)全工程混凝土粗细骨料采取就近外购方式;供风、供水、供电及通讯条件(1)水库枢纽工程①施工用风设置压气站三座,分别设于大坝左右岸和石料场,压气站总供气量为60m3/min,总装机负荷450kW,共配置10m3/min空压机6台。②施工用水本工程主要施工供水对象包括大坝施工、辅助生产设施和营地生活等,工程区集中在大坝附近设置两座供水系统,水源均取自勐先河,采用岸边泵站方式取水,加压至高位水池后进行处理,满足用水水质要求后向各用水点自流供水。其他零星用水就近由附近水源取水。系统主要设施有岸边取水泵站、供水厂及加压泵站、输水管线、供施工和生产用水以及生活用水的高位水池等。③施工用电施工电源考虑从附近10kV架空线路接取,需架设10kV架空线路总计约5km,在各施工区设置10kV分区变4座,分区变总容量2600kVA。重要负荷区配置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柴油机组容量为100kW两台。④施工通讯目前施工区有移动通讯信号覆盖,施工通讯可采用无线通讯。(2)输水线路区①施工用风输水工程施工用风采用就近布置的方式,在各施工点布置6.0m³/min移动式空压机。②施工用水施工生产生活用水从附近沟渠中引取,生活用水需处理满足应用水标准。③施工用电输水管线工程施工用电采用移动柴油发电机组自发供电。④施工通讯施工区目前有移动通讯信号覆盖,施工通讯可采用无线通讯。料场规划(1)风化料场小长箐风化料场位于库区,与土料场部份搭接,上部为土料下部为风化料,开采公路大部分可以共用,运距短,从控制投资角度,可研阶段推荐小长箐风化料场为风化料的料源。小长箐风化料场地形坡度约30°~40°;地表多为第四系残、坡积层覆盖,厚度约1m~6m,下伏基岩为曼岗组中段(K1m2)地层,出露岩体岩性为灰紫~灰白色,中厚层状中长石石英砂岩、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岩体多为强风化岩体,岩层产状为N30°~40°W,SW∠55°~65°。受麻栗树断层、F2断层影响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多呈层状~镶嵌碎裂结构,地下水位埋深较大,料场开采平台约1520m。(2)土料场土料场需提供大坝心墙料和围堰抛填粘土料料源共计26.06×104m3。1#土料场1#土料场位于坝址上游约900m,分布高程1600m~1520m,分布面积0.039km2,料场地形坡度一般10°~20°左右,地势整体西高东低,地下水埋深相对较深,埋深在2m~20m之间,目前地表开垦为稻田和茶地。1#土料场计算面积约0.039km2,无用层厚度约0.3m,有用层厚度约3.55m,可开采储量约13.90×104m3,其中可用料12.82×104m3,剥离料及无用料1.08×104m3;2#土料场2#土料场位于坝址上游约500m,分布高程1560m~1510m,分布面积0.055km2,料场地形坡度一般10°~25°左右,地势整体北西低南东高,地下水埋深相对较深,埋深在2m~30m之间,目前地表开垦为旱地和茶地。2#土料场计算面积约0.055km2,无用层厚度约0.3m,有用层厚度约4.5m,可开采储量约24.78×104m3,其中可用料23.23×104m3,剥离料及无用料1.55×104m3。1#土料场和2#土料场开采有用料合计约36.05×104m3,规划开采可用量为设计需要量的1.36倍。施工导流导流方式综合考虑坝址地形、地质条件、水工枢纽布置特点及施工方法和进度安排等,大坝施工导流采用围堰一次拦断河床的隧洞导流方式。首部施工导流推荐初期采用枯期围堰挡水,导流隧洞泄流,中期采用坝体临时断面挡水,导流隧洞泄流的导流方式。导流标准温泉河水库枢纽工程属三等中型工程,但坝高超过70m,大坝级别提高一级,因此拦河坝为2级建筑物、泄水建筑物为3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4级建筑物。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和《水利水电工程导流设计规范》(SL623-2013)的有关规定,导流建筑物级别定为4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的规定,结合本工程特点,施工导流标准、流量见表2.8-3。表2.8-3施工导流标准及流量表项目导流标准流量Q(m3/s)备注截流P=10%(12月平均)0.15导流泄洪输水放空隧洞过流初期导流P=10%(12月~4月)13.4上游枯期横向围堰挡水,导流泄洪输水放空隧洞过流中期导流P=5%(全年)195坝体临时断面挡水,导流泄洪输水放空隧洞过流后期导流P=3.33%(全年)212坝体临时断面挡水,导流泄洪输水放空隧洞过流导流程序第1年11月至第2年11月,导流泄洪输水放空隧洞施工,原河床过流,截流于第2年12月上旬进行。第2年12月~第3年4月由上游枯期围堰挡水,导流泄洪输水放空洞泄流,导流标准采用枯期(12月~4月)10年一遇洪水标准,相应的洪水流量Q=13.4m3/s,相应堰前水位1486.20m。主要进行围堰填筑、坝基开挖、大坝基础处理及抬头坝填筑施工,时段末抬头坝填筑至度汛高程1507.00m。第3年5月~第4年4月由抬头坝临时断面挡水,导流泄洪输水放空洞泄流,导流标准采用全年20年一遇标准,相应设计流量为195m3/s,调洪后下泄流量为131.59m3/s,相应坝前水位1502.24m。其中汛期坝体停工,溢洪道施工。枯水期坝体填筑,时段末坝体填筑至临时度汛断面高程1510.00m。第4年5月~第5年4月由坝体临时断面挡水,导流泄洪输水放空洞泄流,导流标准采用全年30年一遇标准,相应设计流量为212m3/s,调洪后下泄流量为138.62m3/s,相应坝前水位1505.83m。其中汛期坝体停工,溢洪道施工。枯水期坝体填筑,时段末坝体填筑至坝顶高程1545.50m。第5年4月底,导流泄洪输水放空洞下闸。第5年5月~第5年8月,坝体挡水,溢洪道过流;导流标准采用全年50年一遇标准,相应设计流量为232m3/s,调洪后溢洪道下泄流量为131.20m3/s,相应坝前水位1542.42m。进行导流泄洪输水放空洞竖井段改造、出口工作闸施工及隧洞检修、大坝坝顶防浪墙、坝顶公路等零星项目施工。第5年8月底,工程完建。截流根据水文条件及坝体施工进度及度汛要求,工程截流时段初拟在第2年12月上旬。截流标准采用P=10%,相应截流设计流量Q=0.15m3/s(12月平均流量)。采用自右岸向左岸单戗堤单向进占的立堵截流方式。下闸蓄水规划(1)下闸规划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和导流程序安排,导流隧洞拟在第5年4月下旬下闸蓄水,下闸设计标准为P=10%(4月平均),相应设计流量Q=0.1m3/s。(2)蓄水规划水库蓄水按入库流量85%保证率计算。导流洞计划于第5年4月下旬下闸,经计算,扣除生态流量后,蓄水至死水位(1504.70m)约需2个月15天,即至第5年7月初具备供水条件。(3)向下游供水本工程施工及运行期间,下游河道不允许断流,下放最小生态流量应不小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0%。(1)施工导流期间,河床不断流,上游来水全部下放,满足向下游生态供水要求。(2)施工蓄水期间,由埋设于导流泄洪输水放空隧洞底板的Φ200mm生态供水钢管(钢管进口中心点高程为1483.80m,进出口设控制阀)满足向下游生态供水要求。(3)运行期间,由埋设于导流泄洪输水放空隧洞底板的Φ200mm生态供水钢管(钢管进口中心点高程为1503.70m,进出口设控制阀)满足向下游生态供水要求。为避免生态供水钢管淤堵,蓄水期间对生态供水钢管的进行改造施工,原钢管进口中心点高程1483.80m抬高至1503.70m,满足运行期间生态供水要求。输水线路工程输水线路沿线经过冲沟的地方一般采用埋管或管架跨越,冲沟正常汛期有水、枯期无水或少水,跨沟建筑物施工时利用枯期施工;管架设计布置时采用高支墩跨越河道,高支墩布置在河道两侧,施工时期防洪水位低于两侧高支墩,无需设置导流建筑物。土石方平衡及渣场规划本节内容引用《宁洱县温泉河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稿,2018年3月)相应内容。土石方平衡及弃渣流向分析工程在土石方开挖过程中,移挖作填,尽量做到挖填平衡,有效利用开挖料中可利用土石方作为建筑物的土石回填用料,其余作为弃渣料处理。土石方平衡如下(均以自然方计):①枢纽工程区根据主体设计资料,结合表土收集剥离,枢纽工程区总开挖量273.66万m3(含表土收集/剥离6.76万m3),回填利用量165.43万m3(含绿化覆土6.76万m3),调入149.46万m3,调出149.46万m3,产生永久弃渣108.23万m3。②输水工程区根据主体设计资料,输水工程区土石方开挖共8.68万m3(含表土收集0.57万m3),回填利用8.68万m3(含绿化覆土0.57万m3),不产生永久弃渣。=3\*GB3③专项设施复建区根据主体设计资料,土石方开挖共2.97万m3(含表土收集0.23万m3),回填利用2.97万m3(含绿化覆土0.23万m3),不产生永久弃渣。=4\*GB3④土石方平衡汇总本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共285.31万m3(土方开挖88.41万m3,石方开挖189.34万m3,表土收集/剥离7.56万m3),回填利用量177.08万m3(土石方回填20.06万m3,填筑利用149.46万m3,绿化覆土7.56万m3),产生最终弃渣108.23万m3(自然方),土石方平衡及流向表详见见表2.8-4,土石方流向见图2.8-1。宁洱县温泉河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2.8-4土石方平衡及弃渣流向表单位:万m3分区开挖方回填利用量调入调出最终弃渣流向土方明挖石方明(洞或井)挖表土收集/剥离小计土石方回填或场地平整永久建筑物填筑绿化覆土小计数量来源数量去向数量枢纽1#存弃渣场枢纽2#弃渣场枢纽3#弃渣场枢纽工程区大坝枢纽区大坝35.7718.280.5654.61125.460.56126.0220.92枢纽1#存弃渣场暂存风化料13.42枢纽1#存弃渣场40.630.6432.727.27104.54风化料场、土料场溢洪道7.2810.9218.27.587.28导流泄洪输水放空隧道1.421.863.283.281.321.96围堰填筑242424小计44.4731.060.5676.09149.460.56150.02149.4620.9254.611.8836.2216.51工程永久办公生活区0.030.030.030.03交通道路区永久道路2.861.370.414.642.950.413.361.281.28临时道路5.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