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 戊戌变法 课件_第1页
中学历史 戊戌变法 课件_第2页
中学历史 戊戌变法 课件_第3页
中学历史 戊戌变法 课件_第4页
中学历史 戊戌变法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一酝酿中的变革二百日维新变法的背景、兴起;变法的高潮、失败及影响;

酝酿中的变革

一、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1、国际局势:2、政治方面:3、经济基础:4、阶级基础:5、思想基础:6、组织基础:7、重要条件:发展资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剧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及康梁思想的发展

强学会、保国会等政治团体的成立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个人努力

(一)国际局势:发展资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

思考:

1、19世纪下半叶起世界历史经历两大变局?

2、这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二)民族危机: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空前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采访甲午战争据当事人回忆——甲午震撼主要有三点:一是没有想到败给日本;二是没有想到《马关条约》内容如此苛刻;三是没有想到清政府耗资巨大,前后30年的洋务运动如此不堪一击。右图为19世纪末爱国人士谢缵泰所绘《时局图》,题词“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形象地说明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拓展:甲午战败,列强的瓜分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1)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外国资本的入侵客观上也给中国带来了近代化的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期得到了初步发展。

3)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的运动进入高潮,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

(三)经济基础: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联系必修二知识点,并结合第117-118页相关内容,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这一时期初步发展的原因?1)发展资本主义、抵制洋商洋厂成为有识之士挽救民族危亡共识,掀起“实业救国”高潮。2)甲午战败后,列强侵略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某些客观条件。3)清政府也调整政策,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

1896年创办的苏纶纱厂

时间企业数资金额(万元)1863—18941196801895—1898741432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四)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为变法奠定思想基础。

拓展:近代以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1)鸦片战争中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魏源为代表;

2)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名,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付诸实践;3)洋务运动后期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早期维新思想;

4)19世纪末,形成了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对戊戌维新变法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内容

提出吸收西方国家进步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进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局限性: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主要影响:

它对戊戌维新变法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王韬和郑观应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梁、谭、严

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1、著书立说;2、进行论战;3、上书皇帝;4、创办学会、报纸、学堂;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把历代统治者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古文经斥之伪经,主张应予抛弃,这就动摇了守旧势力,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为变法制造舆论。《孔子改制考》

称儒家尊奉的“六经”均为孔子假托古圣的言行所作,将孔子塑造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为变法活动制造历史根据。1、著书立说;

思考: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

再思考:他的思想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在晚清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梁启超称之为“火山大喷火”。

(托古改制)

探究活动1:如何理解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1)“托古改制”的含义是什么?(2)当时康有为为什么要“托古改制”?(3)“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怎样的问题?①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根深蒂固②策略: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减少改革阻力。③根本原因: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①一方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②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

梁启超

思考: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再思考:他的思想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推动维新运动的发展。

倡导民权思想。

严复

思考:严复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借用西方进化论学说来宣传维新变法。

再思考:他的思想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为维新变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2、进行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1)内容:(2)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首次交锋。(3)作用: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为下一步政治斗争作了舆论准备和思想先导。

要不要实行维新变法要不要改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要不要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

3、公车上书:(1)背景:丧权辱国《马关条约》的签订。(2)时间人物: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3)内容:拒和、迁都、练兵、变法。(4)影响:

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思想传播和救亡图存政治运动相结合

4、创办学会、报纸、学堂;(1)创办报纸:《中外纪闻》《国闻报》《时务报》——推动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4、创办学会、报纸、学堂;(2)组织学会:强学会、保国会。(3)成立学堂:万木草堂、时务学堂。

——促进维新运动迅速开展。——为维新变法培养了人才。

探究活动2: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③发展资本主义;

三、维新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1、康有为两次上书;(1)康有为1897年上书;(2)康有为1898年上书;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应诏统筹全局折》(施政纲领)

①其爱国意识使光绪帝不甘做亡国之君;②光绪帝亲政后并无实权,企图借维新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权力。思考:光绪帝为什么会支持维新变法?思考:康有为要光绪帝借鉴哪些国家的改革成效而颁行新政?为什么?俄国和日本;时地不远,教俗略同;保留君主,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思考:光绪帝在戊戌变法的三个月中,政令频出,反映了他的什么心情?

(1)体现了光绪帝积极推行变法、除旧布新的坚定决心。(2)体现了光绪帝推行变法的急切心情和政治斗争经验的不足。

2、百日维新;(1)标志: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2)概况: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领域主要内容政治经济文教军事上书言事,精简机构鼓励发展工商业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建立新式军队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增强了军事实力意义变法内容思考:以上政治法令的颁布有何意义?与维新派进行维新思想准备时的主张有哪些明显差别?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异?百日维新的政令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但是,没有行宪法、开国会,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具有一定落后性。

产生差异的原因:想减少阻力;也说明维新派完全把希望寄托在光绪帝的“君权”之上,反映了维新派的阶级局限性。

探究活动1:结合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1)从方式上看:变法要用西方和日本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模式,改革中国的旧制度。

2)从宗旨上看:是要给资产阶级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并建立资产阶级国家,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

3)从内容上看:变法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有差距,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4)变法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没有形成变革旧制的巨大社会力量。

四、维新变法的失败;1、标志:戊戌政变。(1898、9、21)2、概况:

慈禧太后袁世凯

旧势力

新势力

①解除翁同龢的职务②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③中央和地方大多高级官员抵制新政④荣禄等人暗中密谋慈禧太后训政①革除礼部两名尚书、四名侍郎②任命谭嗣同等“军机四卿”③拉拢袁世凯,却不识袁世凯真面目④游说列强支持落空

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戊戌六君子杨锐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探究活动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破坏。(2)袁世凯的出卖。

(3)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4)客观环境: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①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②对外国侵略者抱有幻想。③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五、维新变法的影响;

1、性质上: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2、政治上: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

3、思想上: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具有启蒙性,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

4、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文化上: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6、习俗上: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维新时期的遗产

奏定大学堂章程(1903)京师大学堂牌匾京师大学堂旧址维新时期的遗产京师大学堂的藏书阁北京大学时务学堂教习(右二谭嗣同)维新时期的遗产旧式私塾北洋师范女学堂成立纪念。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的报刊和著述维新时期的遗产缠足“天足会”奖章梁启超等创办的“经正女学堂”

典型例题: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维新思想:

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是变法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

(1)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