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联考2024届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语文试题_第1页
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联考2024届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语文试题_第2页
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联考2024届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语文试题_第3页
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联考2024届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语文试题_第4页
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联考2024届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联考2024届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歌德说:“如果有人不相信莎士比亚的伟大多半要归功于他那个伟大而雄强的时代,他最好想一下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令人惊奇的现象在1824年的英国,在今天报刊纷纷闹批评,闹分裂的这种日子里,能否出现呢?产生伟大作品所必不可少的那种不受干扰的、天真无瑕的梦游症似的创作活动,今天已不复可能了。今天我们的作家们都要面对群众,每天在五十个不同地方所出现的评长论短,以及在群众中所掀起的那些流言蜚语,都不容许健康的作品出现。通过各种报刊的那种低劣的,大半是消极的挑剔性的美学评论,一种“半瓶醋”的文化渗透到广大群众之中。对于进行创作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妖氛,一种毒液,会把创造力这棵树从绿叶到树心的每条纤维都彻底毁灭掉……”歌德说:“《维特》这本书直到现在还和当初一样对一定年龄的青年人产生影响。我自己也没有必要把自己青年时代的阴郁心情归咎于当时世界的一般影响以及我阅读过的几部英国作家的著作。使我感到切肤之痛的,迫使我进行创作的,导致产生《维特》的那种心情,毋宁是一些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情况。原来我生活过,恋爱过,苦痛过,关键就在这里。”“至于人们谈得最多的“维特时代',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它当然与一般世界文化过程无关,它只涉及每个个别的人,个人生来就有本能,却处在陈腐世界的窄狭圈套里,要学会适应它。幸运遭到阻扰,活动受到限制,愿望得不到满足,这些都不是某个特殊时代的,而是每个人都碰得着的不幸事件。假如一个人在他的生平不经过觉得《维特》就是为他自己写的那么一个阶段,那倒很可惜了。”(摘编自爱克曼《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材料二:文学活动从总体上说是三大活动,即文学的创造活动、文学的传播活动、文学的接受活动。从作为文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来看,文学批评属于接受范畴,主要是以文学作品为对象的理性评价活动;从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来讲,它又超越了接受范畴,它对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甚至包括自身在内都要加以分析和评价。首先,以文学作品为中心进行评价,意味着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与文学创造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表现在两个突出的方面:第一,文学创造的现状和走向以及作品的存在价值和社会影响,是批评的基本着眼点。不同的文学批评,会按照各自的理论主张和价值取向,对现实的文学创造和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褒贬是非、抑扬臧否的分析和评价,企图影响文学创造的走向和文学作品的效能,使之按照自己的主张去发展其中的优势,批评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甚至影响某种文学的兴衰。当然,文学创造也促使一定的文学批评成熟、变化更新和完善。第二,文学创造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精神活动,文学作品是一种非常具体的个别存在,因此,文学批评的对象常常是具体的作品和作家的个体性创造,在对具体与个别的分析评价中总结经验,并力求把个别的经验上升为某种普遍性的理论,推动文学创造总体上的繁荣发展和进步。由此可知,文学批评既离不开宏观的文学创造现象的评价,也离不开微观的具体作品的解析,有份量、高质量的文学批评,既需要开阔的文学视野,也需要精细的文学眼光。其次,文学批评是在接受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是接受活动的一种形式,因而,文学批评与文学接受有着内在的深刻关系,这种关系也表现在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方面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方面是层次间的分工协调关系。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言,文学接受是读者面对文学文本进行阅读并加以填补、创造或破解的种种活动的统称。正是由于读者参与其中,或在鉴赏中生发创造,或在诠释中注疏破解,或在批评中分析判断,文学文本才得以成为现实的文学作品并产生其应有的审美效能和社会功用。因此,从文学接受的性质状况来看,总体上可分为鉴赏性接受、诠释性接受和批评性接受。文学批评不过是读者接受活动的一种形式,但它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接受形式,它在接受活动中更看重其对读者、社会以及文学自身发展所显示的价值、意义,更重视社会性接受。从层次间的分工协调而言,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构成文学接受的不同层次。鉴赏性接受是对文本的情感性参与、理解和创造,满足的主要是个体的审美趣味和需求,着重实现文本的审美价值;批评性接受是对作品的理性检测和衡定,它要求以一定的理论背景和原理为出发点去感受、理解作品并作出尽可能恰当的客观评价,更着眼于实现作品包括审美价值在内的广泛的社会价值。两者的基本关系是:鉴赏是批评的基础,批评则不仅是鉴赏的提高,也是对鉴赏的指导。最后,文学批评兼及文学活动的各种现象,其中也包括对文学批评自身的评价和判断。这意味着文学批评既是对文学创造的超越,也是对文学接受的超越,它本身就是一门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它与文学理论、文学发展史、文学理论发展史、文学批评史共同构成狭义文艺学。与文学理论、文学发展史等邻近的学科相比,文学批评具有更鲜明的倾向性和现实针对性,因此我们可以把文学批评看做是文艺科学中应用性、实践性最强的一个学科。(摘编自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歌德将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与19世纪的英国作对比,其目的在于突出时代氛围对创作活动的影响。B.歌德以自己创作《维特》的经历和体验,阐明了文学作品的个性化创作与批评活动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C.文学批评属于又超越了接受范畴,它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对文学活动、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D.较之基于情感性活动、个体性体验的鉴赏性接受,运用理论分析工具的批评性阅读具有更强的客观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优秀的批评作品中,如金圣叹点评的《水浒》,既可见批评家的精细眼光,也能一窥明清时期的文学思潮。B.文学文本经由社会性接受方可成为现实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可见,这一接受方式主要实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C.文学批评的倾向性源于其理论主张和价值取向,基于此,批评得以在实践中对文学创造和文学作品进行筛选。D.材料一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材料二则简洁准确,条理清晰,这一差异源于它们不同的文体及功用。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批评性接受范畴的一项是(3分)A.鲁迅说其思想和艺术源于果戈理、尼采等,但“技巧稍为圆熟,刻划也稍加深切”,可见鲁迅在创作上的突破。B.傅雷指出张爱玲小说写的多是“遗老遗少和小资产阶级,全都为男女问题这恶梦所苦”,批评其题材过于狭隘。C.中国抗战时期的爱国志士们借岳飞《满江红》中“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等诗句,表达昂扬斗志。D.马克思认为希腊史诗具有永恒的魅力,时至今日,它仍给予我们艺术的享受,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4.有同学根据材料二第三段的内容梳理了文学批评与文学接受之间的关系,请你填写①-④处,帮他补充完整以下结构示意图。(4分)5.歌德认为“产生伟大作品必不可少的”是“那种不受干扰的、天真无瑕的梦游症似的创作活动”,你是否认可这一关于文学创作与批评关系的说法,结合材料阐明理由。(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东南亚餐厅的歌手

朱宏第一次听见他唱歌就是在这家东南亚风格的餐厅。他坐在餐厅一角-那里并没有舞台-怀里抱着把吉他,悠悠地唱着歌。然而在喧闹的餐厅里,谁在认真听呢?我注意到他并不是因为歌唱得有多好。那会儿他正在唱老鹰乐队的《加州旅馆》,中式英语从音箱里发出来,像一粒粒炒黄豆击中我的耳膜。我于是去找发出这个声音的人,看见他戴着眼镜,仍凑近了看乐谱,把一首好端端的歌唱得像醉汉骑车。我以为可能是因为他不太熟悉这首歌,可是我错了,他可能根本就没有一首熟悉的歌。偏偏,他还唱了一晚上的英文歌曲。请他驻唱,不知道饭店老板是怎么想的。但是那儿的饭菜太好吃了,我舍不得因为歌手的原因而抛弃它。每次我来的时候他都在,似乎他是这家饭店里唯一的歌手。时间一长,我也就习惯了,甚至产生了一个错觉-《加州旅馆》跑调的那几处本来就应该这样唱。就这样,我听他唱歌听了将近五年。在这件事上,我最佩服三个人:①一个是歌手,坚持跑调五年不变,难能可贵;另一个是饭店老板,容忍歌手五年,足见他胸怀有多宽广;最后一个是我自己,五年不离不弃,愣是树立起了新的音乐审美标准。有一天朋友组了个饭局,我被拉去作陪。大家都坐定后,我发现有个人很面熟,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朋友介绍后我才恍然大悟:这个熟面孔居然是东南亚餐厅的歌手。他姓卢,和他一起来的是东南亚餐厅的老板西西。近距离打量,老卢略显沧桑;西西年轻,细皮嫩肉的。正是晚间就餐高峰的时候,“东南亚”那边的歌手跑这儿跟我们一道吃饭来了,我真替那边的顾客感到遗憾。老卢在餐桌上有些拘谨。西西叫他放松点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西西见我在看他俩,尴尬地抬了一下手说:“没办法,我舅是个老实人。”老卢是西西的舅舅,那自然就是我们的舅舅。在餐桌上我们纷纷给舅舅敬酒,让他成了今天的核心人物。吃完饭我们去歌厅唱歌,老卢执意要先回家,被我们拽住了。大家说:“舅舅你不能走,平时唱歌那是工作,今天要你来唱歌休闲。”老卢在大家的恭维下拿起了话筒,还是一如既往地跑调。好在我们都习惯了,西西也不以为意,专注地听他舅舅唱歌。一曲终了,接下来是一首民歌,有人把话筒递给西西。西西推托不掉,便接了。什么是惊艳?②西西一开口才叫惊艳。有人喊道:“把原唱关掉!”西西唱了一首歌就说啥也不再唱了。我说:“西西你唱得这么好,是专业的吧?”西西叹息一声,给我们道出了成长往事。西西的父母亲去世得早,他从小在舅舅家长大。舅舅老卢是个普通工人,但骨子里是个文艺青年,爱唱歌。他跟着磁带学,也学了不少外语歌,发音是用汉字注音的。他空怀成为歌唱家的理想,但却不是那块料,在一次厂里的文艺会演上惹得全场哄堂大笑,而后就偃旗息鼓了。也许是因为耳濡目染吧,西西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且颇有天赋。老卢高兴坏了,发誓要把西西培养出来。西西抽了一下鼻子说:“我舅舅为了让我不再走他“自学成才”的老路,在我上到高中后花钱请了声乐老师。而舅舅每天晚上下班后匆匆扒几口饭就背上吉他跑出去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在沿着路边的饭店卖唱。除此之外他没有别的赚外快的手段。他挣的哪儿是唱歌的钱呀?每一块钱都是失去尊严的搞笑钱。没办法,那时候家里钱不够用。”③西西说到这里说不下去了。后来西西终于如愿考上了音乐学院,毕业后进了某省的歌舞团。老卢的理想终于在外甥身上实现了。为了报答含辛茹苦的舅舅,西西盘下一家饭店,改造成了东南亚风格。虽然他是出资人,但实际的经营和收益都交给了老卢。老卢哪儿懂经营?饭店有个请来的店长撑着呢。老卢最大的兴趣还是唱歌。④在自己的店里当驻唱歌手,谁还能剥夺他的尊严?(选自《小小说选刊》2023.8)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南亚风格的餐厅、外语歌曲《加州旅馆》都带有浓郁的异域格调,体现了舅舅的生活情趣,隐约透露出舅舅的年龄和性格特征。B.“我”只是因为特别喜欢东南亚餐厅的饭菜,开始才能忍受驻唱歌手跑调的弹唱,但经过五年时间,“我”却喜欢上了这种跑调。C.缺少天赋并没有阻挡舅舅当歌唱家的理想,但厂文艺汇演失败后,他偃旗息鼓,可见对自尊心的打击更容易让人受到伤害。D.小说把目光投向舅舅这个小人物,反映了舅舅曾经的追求和现状,能引发读者对以舅舅为代表的普通人生活和尊严的思考。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句“一个是歌手,坚持跑调五年不变,难能可贵”,这句话是正话反说,表面赞扬长年坚持的可贵,实际是在调侃歌手竟然总是唱不准调。B.第②句“西西一开口才叫惊艳”,既能正面体现出西西唱歌方面天赋极高,也能侧面体现出舅舅在外甥成才之路上付出的心血之多,令人回味。C.第③句“西西说到这里说不下去了”单独成段,突出西西想说又不能说的矛盾心理,他不愿再回忆过去艰辛的生活经历,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D.第④句“在自己的店里当驻唱歌手,谁还能剥夺他的尊严?”说明唱歌已不是舅舅谋生的手段,他现在可以有尊严地享受唱歌带来的自由快乐。8.讲述舅舅往事的内容,小说既有第三人称转叙,又有第一人称自叙,这样叙述的好处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4分)9.有人评价说,读完这篇小说让人感觉“笑中带泪”。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样评价的理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夫天之所爱育者民也,民之所系仰者君也。圣人上承天之意,下为民之主,其要在安利之。而能安利之之要不在于它,在乎正风俗而已。故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不可不慎也。君子制俗以俭,其弊为奢。奢而不制,弊将若之何?夫如是,则有殚极财力僭渎拟伦以追时好者矣。且天地之生财也有时,人之为力也有限,而日夜之费无穷。以有时之财,有限之力,以给无穷之费。若不为制,所谓积之涓涓而泄之浩浩,如之何使斯民不贫且滥也!国家奄有诸夏,四圣继统,制度以定矣,纪纲以缉矣,赋敛不伤于民矣,徭役以均矣,升平之运未有盛于今矣,固当家给人足,无一夫不获其所矣。然而窦人之子,短褐未尽完,趋末之民,巧伪未尽抑,其故何也?殆风俗有所未尽淳欤?”(节选自王安石《风俗》)材料二: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釐①闻其风而说之。为之大过,已之大循。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②,生不歌,死无服。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未败墨子道。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③;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节选自《庄子·天下》)[注]①禽滑釐:为墨翟的学生。②《非乐》《节用》:《墨子》里的篇名。③觳:俭薄;简陋。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故风俗A之变B迁C染D民志E关之F盛衰G不可H不慎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殚极,文中指穷尽,其中的“殚”与成语“殚精竭虑”中的“殚”意思相同。B.诸夏,在我国古代是对中原地区的称呼,文中泛指宋王朝统治下的广大国土。C.短褐,为粗布短衣,常用于指平民百姓,文中指的是穿着粗麻短衫的贫穷之人。D.服,指穿戴衣饰下葬,“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履”表示登上,两者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安石强调节俭的风俗之于国家的重要意义,天地生财具有时限性,而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无穷无尽地花费,将导致百姓贫苦,甚至社会动乱。B.虽然国家政治清明,赋税徭役合理,但依旧存在百姓贫困不堪、衣不蔽体,商人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现象,王安石认为这都是因为风俗不够纯朴。C.庄子以简洁的语言概括墨子的主张,内容包括“兼爱”“非攻”等,并肯定墨子自我匡正,救人急难的精神,以及主张性情温和,追求博学的态度。D.墨子主张废除古代的礼制和音乐,提倡人活着时要勤劳,死后要薄葬。庄子认为这些主张不能被称为圣人之道,并由此断定墨子终将被君王所疏远。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不为制,所谓积之涓涓而泄之浩浩,如之何使斯民不贫且滥也。(2)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14.请依据两则材料的内容概括王安石和庄子对“俭”的看法有何异同。(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和答元明黔南赠别①

黄庭坚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急雪脊令③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注]①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时,黄庭坚作此赠别诗。②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③脊令:鸟名,即鹡鸰。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开篇正面描写离别场景,在离家万里的边远之地,兄弟相对,忘记了谪居异乡,暂寓逆旅,但自然界动物的哀啼悲鸣,陡然使他从离别忘情中清醒,掀起感情的波澜。B.颔联诗人借典故抒发了自己抱负落空的苦闷,转而寄希望于将来某个雨夜能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内,畅享天伦之乐。“对榻凉”中的“凉”字,暗示了兄弟难再见的悲凉。C.颈联触景生情,“急雪”与“惊风”凸显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诗人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D.这首诗表现出黄庭坚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经过他的锻炼熔铸,显得浑成无迹。由于善用典故,大大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触发了层层的联想,读来令人回味无穷。16.试分析尾联与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插遍茱萸少一人”的异同之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概述了后唐庄宗得天下后困于伶官而身死国灭的故事,文中“

”两句警诫后人要防微杜渐、不能玩物丧志。(2)周邦彦《苏幕遮》中“

”和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都借鸟鸣抒写情感。(3)小华观看电影《长安三万里》后,有感于李白青年时期的潇洒飞扬和半生蹉跎后内心的落寞郁愤,想到了李白诗中蔑视权贵的名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不仅色彩本身,关于色彩的观念也是被建构的。在社交媒体上总能看到各路穿搭博主的指点,他们认为好的衣品一大重要标准就是配色和谐。色彩和谐究竟是什么?美术理论家约翰内斯·伊顿认为,每种颜色都有其特定的明度,不同量的光在一个完美的构图中应当能够实现平衡,

A

。比如互补色,既富有哲学意味的平衡,又在明度上有数学般精确的度量,所以它是一种和谐。伊顿有一系列色彩对比理论:明暗对比、纯色对比、质量对比、互补色对比等。尽管这些理论今天仍然影响着主流审美,但也有过度简化的风险。当时就有人指出:“如果人们遵循某种规则而总结出某种美学理论,那我们最终会放弃精神或者创造的丰富性。”这些搭配并不是本质性的、决定性的、天经地义的。

B

,①只是不同文化的喜好不同,②比如在印度服装中常见红色与紫色搭配,③在英国服装传统中并不受欢迎。④虽然配色是否和谐,⑤还会受使用环境的影响,⑥好看的服装配色不一定吻合家居环境,⑦一幅画的色彩也不一定适用于电子游戏界面。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19.文中标序号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夏天的那些日子里,天空没有一朵云,偶尔飘来一丝半缕,转眼间就被燃烧殆尽了,化为透明的一股热气,不知消失到了哪里。四周本来有声音,静下来一听,又空空寂寂。河水哗哗的声音细听下来,也是空空的。还有我的手指甲——在林子里的阴影中时,它还是闪着光的,可到了阳光下却透明而苍白,指尖冰凉。我伸着手在太阳下晒了一阵后,皮肤开始发烫了,但分明感觉到里面流淌的血还是凉的。在河边一个人待着,时间长了,就终于明白为什么总是有人会说“白花花的日头”了,原来它真的是白的!真的,世界只有呈现白的质地时,才能达到极度热烈的氛围,极度强烈的宁静。这种强烈,是人的眼睛、耳朵,以及最轻微的碰触都无力承受的。我们经常见到的那种阳光,只能把人照黑,但这样的太阳,却像是在把人往白里照,越照越透明似的,直到你被照得消失了为止……那种阳光,它的炽热是你经验中的现实感觉之外的炽热。河水是冰冷的,空气也凉幽幽的,只要是有阴影的地方就有寒气飕飕飕地蹿着……可是,那阳光却在这清凉的整个世界之上,无动于衷地强烈炽热着……更像是幻觉中的炽热。20.文中多处使用了ABB的短语形式,如“白花花”“凉幽幽”,说说它们和“白、凉”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4分)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才能达到极度热烈的氛围和强烈的宁静”,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3分)22.请结合划横线的句子分析作者是怎样让“冰凉”与“炽热”这一对具有矛盾性的感受共存的?(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是木桶理论,也称为短板效应。(2)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成功之人,擅长“扬长避短”,如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联考2024届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B【解析】歌德谈及《维特》时,主要讨论了《维特》对不同时代的人们产生共同的影响,这实际上讨论的是《维特》接受的跨时代性,即作品的经典性问题。2.B【解析】使文学文本成为现实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接受活动是多样的,并非仅限于社会性接受;文学批评更注重社会性接受,而鉴赏性接受主要满足个体的审美趣味和需求,即实现作品的审美价值。3.C【解析】此处表现的是文学阅读的接受活动对于文本意义具有能动的再创造作用,属于文学鉴赏性接受。4.①鉴赏性接受;②审美价值;③理性检测(客观评价);④提高(指导)(本题4分,每处1分,答对一点给1分,答出四处即可给满分)5.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着眼点在于结合材料内容,认识文学创造与文学批评的关系,审辩性地思考歌德的观点。【参考答案】参考示例一:认可这一观点,①文学创造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精神活动,从具体的作品来说,根据歌德创作《维特》的经验,创造是源自于作家个人生存的体验,并未受到具体的文学批评的干预;②消极不当的文学批评会对作家的创作造成干扰,甚至会毁坏掉作家的创作力,因此应给予作家自由的不受干扰的创作空间,才有可能诞生伟大的作品。参考示例二:不认可这一观点,①文学批评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它通过对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的褒贬评价来实现其影响力,甚至有可能影响文学的兴衰。因此,不能只看到它的负面作用,也要看到它对形成良好批评氛围、引导创作走向,促进文学繁荣发展的积极作用。②文学创作固然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但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自觉地受到整体的时代批评思潮的影响,而伟大的作品应当是对时代需求的回应。可见积极健康的文学批评对于促成伟大作品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本题6分,能就文学批评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展开阐释,至少有两个角度,每个角度3分,结合文本,能自圆其说)6.B经过五年的时间,我只是习惯了舅舅的跑调而已,并不是喜欢,我甚至自嘲“五年不离不弃,愣是树立起了新的音乐审美标准”。7.C并不是体现想说又不能说的矛盾心理,而是因为说到这里,西西再次体会到舅舅曾经的不易,而难过地说不下去了。8.【参考答案】①使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视角客观冷静地转述舅舅年轻时的人生经历及外甥的报恩,行文简洁,详略得当。②使用第一人称自叙舅舅不顾个人尊严挣钱培养外甥的内容,真实,感染力强。这样能突出舅舅的可敬形象,体现外甥的感恩之情,使后文为舅舅盘下饭店的情节显得顺理成章。③两种叙述方式交织穿插,使小说行文灵活自由,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主题。【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答出一条给1分,答出两条给3分,答出三条给4分。9.【参考答案】①“笑”一是体现在小说的语言幽默风趣,语带调侃让人会心微笑。比如写驻场歌手唱歌跑调是“把一首好端端的歌唱得像醉汉骑车”,生动形象地写出他音调的飘忽不定。(调侃自己五年来能够一直忍受跑调的歌曲,“五年不离不弃,愣是树立起了新的音乐审美标准”。)②“笑”还体现在唱歌常年跑调的老卢形象让人好笑。作为驻唱歌手的他唱着中式英语的歌曲,常年跑调,年轻时的他因为跑调还引起厂里人的哄堂大笑。③“泪”一是体现在老卢为了培养外甥成才,自己宁肯放弃尊严,唱跑调的歌去挣搞笑钱,这种对外甥无私的大爱令人感动流泪。④“泪”还体现了外甥西西在成才后为舅舅盘下饭店,既保证舅舅的生计,又能让他自由歌唱,对舅舅恩情的回馈和孝心令人感动流泪。【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每点2分,任答出3点可得6分,抓准要点,表述言之成理即可得分。10.BEG【解析】故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不可不慎也。本句句意为:所以,风俗的变化,会感染、改变人民的思想,关系到国家的盛衰,不可不慎重对待。(3分,每选对一项得1分)11.D【解析】两者用法相同,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12.D【解析】应是离开了天下人情,离开王道就远了,而不是被君王所疏远。13.(1)如果不加限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财富像)流水(一样)一点一滴地贮积,却大股大股地倾泻出去,这怎能使人民不贫困而且没有节制呢?(4分,制:限制、节制,如之何:怎么能,各1分,通顺2分)(2)用这个来教人,恐怕不是爱人的道理,用这个实行在自己身上,也实在不算是爱自己。(4分,自行:实行在自己身上;固:实在,各1分,通顺2分)14.同:王安石和庄子都赞同以俭治国,节俭为人。异:庄子反对过度节俭,认为节俭也要符合人情,否则难以实行。(同,1分;异,2分。意思类似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上天所钟爱抚养的是人民,人民所牵挂并仰慕的是国君。国君上承天的意志,下做人民的主宰,他的主要任务在于使人民生活安定、富裕。使人民安定、富裕的关键不是别的,在于端正风俗罢了。所以,风俗的变化,会影响、改变人民的思想,关系到国家的盛衰,不可不慎重对待。上层统治者用俭朴来制约风俗,而风俗的流弊是趋向奢侈。趋向奢侈如果不加以限制,流弊不知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呵!这样一来,有人会竭尽财力,超越本分,去模仿阔人,追求时俗的喜好(奢侈)了。况且大自然创造财富也有时限性,人们的能力也有限度,而日夜的花费却是无穷无尽的。拿有时限性的财富,有限性的能力,供给无穷无尽的花费,如果不加限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财富像)流水(一样)一点一滴地贮积,却大股大股地倾泻出去,这怎能使人民不贫困而且没有节制呢?宋朝完全拥有整个中国,四个圣明的君主(宋大祖、太宗、真宗、仁宗)相继继承帝位,国家的制度得以确定,纪纲得以明确,征收的赋税(也不算太重),不会损伤人民,国家征派人民服徭役,还算公平合理,安定太平的国运,从来没有比今天更盛大了。本来应当家家富裕,人人丰衣足食,没有一个人不得其所才是。然而贫家之子穿的粗布短衣也没有完好的;那些投机商人,弄巧作假的行为并未完全压制下去。这是什么原因呢?大概是因风俗还不够淳朴吧。材料二:不使后世奢侈,不浪费万物,不炫耀礼仪法度,用规矩来勉励自己,以备担当世间的急难。古来道术中有这一派。墨翟和禽滑厘(墨翟的学生)听见这种风尚就喜好。但他们实行得太过分,节止得也太过分,作《非乐》,讲说《节用》(都是《墨子》里的篇名)。(主张)生时不作乐,死后无服饰。墨子主张博爱、兼利而反对战争,他教人不恨怒。他又好学博闻,不求立异。也不和古代的圣王相同,(他嫌他们太奢侈),主张毁弃古代的礼乐。(关于古代的音乐)黄帝有《咸池》乐章,尧有《大章》乐章,舜有《大韶》乐章,禹有《大夏》乐章,汤有《大濩》乐章,文王有《辟雍》乐章,周武王和周公作《武》乐。古代的丧礼,贵贱有一定的礼仪,上下有一定的等级,天子的棺材有七层,诸侯的五层,大夫的三层,士两层。墨子却主张生时不歌咏,死后不用衣饰厚葬,只用三寸厚的桐棺,连外面的椁都没有,将此定为法式。用这个来教人,恐怕不是爱人的道理,用这个实行在自己身上,也实在不算是爱自己。但是并不会影响墨子的学说。虽然这样,但当歌唱时却反对歌唱,当哭泣时却反对哭泣,当奏乐时却反对奏乐,这样果然和人情相合吗?生时勤劳,死后菲薄,墨子之学说太苛刻了!令人忧苦,使人悲愁。他的主张难以实行。恐怕不能成为圣人之道。违反了天下人的心愿,天下人不堪忍受;墨子虽能独能担当,奈何天下人不能履行!背离了天下人情,距离王道也远了!15.B【解析】:夜雨为眼前实景,且“凉”,表达了黄庭坚在政治上遭受挫折而失望后,想在隐逸与天伦之乐中寻找慰藉的思想。因此,与兄弟相见实为温暖慰藉,不是悲凉之情。16.异:黄庭坚的“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写的是兄弟二人离别之后,兄长对自己的牵挂不舍,并期待兄长常来信慰藉独在异乡的自己。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插遍茱萸少一人”,表现的是自己在异乡遥想家乡的兄弟,而自己却不能归去的无奈之情。同:都用了想象的手法(虚写、对写法,都可)。黄庭坚的“归舟天际常回首”,从对象落笔,想象兄长在归舟中常常遥望天际,盼望兄弟归来;王维想象兄弟们登高过佳节,独缺他一人,对他倍加思念的场景。二者都是从对方落笔,比单纯写自己的相思来得更深婉蕴藉,更富有情致。(6分,同、异各3分)17.(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2)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或: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18.A.从而达到和谐境界

B.其实任何颜色都可以搭配。(4分,每处2分)19.②比如“在印度服装中常见红色与紫色搭配”改为“常见的”,④“虽然”删去或改成“而且”⑥“吻合”改为“适合”(6分,每处2分,如果仅指出不加以修改不得分)20.①“白花花”指白得晃眼,令人眼花,因此白花花的“花花”并不是虚化的修饰,而是指出其效果;“白”仅指颜色而已。②“凉幽幽”指清凉,并有幽深晦暗之意,复合了清凉和幽暗两个意思,语意更为丰富;而“凉”仅指触感上的清凉。(4分,每点2分,如有其它答案,能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21.①原句用了两次“极度”,形成两个短句,句式工整,有节奏感,读起来更有气势。②原句强调夏日里独在河边时,对自然界的敏锐感知。③改句的表达,略显平淡,缺乏了感知自然时的欣喜和雀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