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2讲法律与教化课件_第1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2讲法律与教化课件_第2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2讲法律与教化课件_第3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2讲法律与教化课件_第4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2讲法律与教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单元历史第32讲法律与教化内容索引第一环节必备知识落实第二环节关键能力形成第三环节核心素养提升[时空观念•图示构建]课标要求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2.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3.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4.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备考指导1.梳理中国古代法治与教化的演变历程,归纳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并认识先秦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的意义2.简述当代中国的法治进程,归纳其阶段特征,并阐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与地位3.简述罗马共和国时期、中古时期西方法律制度的演变历程,认识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归纳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客观评价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第一环节必备知识落实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德治(1)背景:夏商时期,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2)起源:西周建立起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3)发展: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君们寻找治国新思想。2.法治(1)战国法家思想形成之前,统治者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2)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3.德治与法治之争(1)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德治。孔子提出,统治者要“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2)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商鞅在秦国变法,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3)儒家思想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儒家的仁政与德治思想难以落到实处。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秦汉的法治(1)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2)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秦汉朝廷还发布“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2.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引礼入律)(1)原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2)表现: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3.唐朝——礼法结合,提倡礼治(1)编纂《唐律疏议》①律在唐初经过多次删繁就简。唐高宗永徽年间修订颁布《永徽律》,后又最终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②《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③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2)提倡礼治:732年,唐朝政府颁行《大唐开元礼》,这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是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3)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法律2.宋朝儒学发展出理学(1)背景:理学从北宋周敦颐开始,到南宋朱熹集大成。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2)传播方式: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3.乡约教化(1)创立:北宋吕大钧兄弟是乡约的创造者。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2)发展: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3)延续:清朝乡约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知识点二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治建设进程1.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1)成就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2)作用: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2.中国法治建设新的发展时期(1)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强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1982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3.中国法治建设的成熟时期(1)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3)到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4)中共十八大以来①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②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③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④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⑤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⑥2020年5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背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杰出代表。(2)表现①道德风尚:健康向上。②政治氛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③行动准则: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人际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2.改革开放后(1)背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表现①20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②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③1994年,中共中央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④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提出①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③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意义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知识点三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1.罗马法(1)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2)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2.英美法系(1)11世纪,诺曼王朝王室设立法院,并派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2)12世纪前后,在英国逐渐建立普通法。(3)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4)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5)美国等国也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3.大陆法系(1)13世纪以后,随着王权的加强,法国统一法律的步伐加快,法律体系日益成熟。(2)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此后,法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3)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它与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一起被统称为《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与此前颁布的法律构成了法国的成文法体系,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4)后来,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或“民法系”。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1.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2.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3.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为了保证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被视为无罪。4.西方法律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存在着许多局限性,如财产多少决定法律地位的高低及黑人、原住民和妇女不能享有完全的公民权等。三、宗教伦理与教化1.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1)基督教的发展①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②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国家逐渐接受了基督教。③基督教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2)基督教的教化①教士们注重宣讲教义。②教士们还开办学校,学校主要讲授宗教内容,也教授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法、修辞和逻辑。学习内容虽然都以宗教为目的,但在教育和文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③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几乎所有的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④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2.新教(1)产生: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2)主张①新教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②新教还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③新教仍然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第二环节关键能力形成[材料解读]能力依托点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材料一

中国最早的成文乡里自治制度是北宋时期陕西蓝田吕大钧制定的《吕氏乡约》,由士绅起草法则,其宗旨意在使邻里乡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明成祖时,“表章家礼及蓝田《吕氏乡约》,列于性理成书,颁降天下”。时任巡抚、右佥都御史的王阳明在1518年颁布了《南赣乡约》,影响最大。清朝时,乡约由礼部管辖,单纯用来司教化,以宣讲圣谕为主。雍乾年间数次颁布命令,除宣讲圣谕、公事礼节之外,禁止官员与本地士绅的一切私相交往及馈送。——摘编自张宪文、张玉法主编《中华民国专题史》材料二

在法律制度上,秦朝崇尚法治(采用法家思想)。实施上,秦朝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法网过密导致了社会矛盾的迅速激化。洪武三十年(1397)颁布的《大明律》是中华法系又一具有代表性的法典。《大明律》中有关经济、行政、军事和司法制度方面的立法较之前代更为发达。在量刑上,明律是“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将所谓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定为常赦不原的“十恶”。——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研读分析](1)材料一反映了从北宋到清朝乡约教化的演变历程及阶段特征。(2)材料二从法律制度的实施及内容等方面比较秦朝法律与明朝法律的异同,说明明朝《大明律》的特点。[探究运用](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乡约制度的变化。变化:制订由士绅自主起草到政府统筹;管理由自治到官府管理;宗旨由邻里之间相互劝诫、“礼俗相交”到宣讲圣谕,约束官员与士绅。(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明律》与秦律相比有哪些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新发展:量刑“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增加经济立法;严惩贪污贿赂。原因:明清时期已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转型期,各种制度呈现出成熟与僵化并存的局面;统治者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为己任;社会经济空前发展,商品经济发展更为突出。归纳概括中国古代实行礼法结合的法律体系的目的和影响(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小农经济和儒家伦理道德。(2)影响①积极性:推动中华法系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稳定社会秩序、加强道德自律的积极作用;其重视人本、重视血缘亲情、重视家国一体的情怀,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古代国家的治理方式;礼法结合,以礼入法,慎用刑罚,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②消极性:礼法结合,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模糊化,使判案具有主观性及随意性;不利于民众法治意识的形成。[新题验证]汤灭夏时发表了“汤誓”,数落夏桀罪行,将推翻前朝视为天命所在。周兴兵灭商时也多次发誓,并特别强调商王罪在失“德”,推翻商纣是“共行天罚”。这体现了周人(

)A.重建道德,再造秩序的决心

B.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观念C.崇拜神灵,敬畏上天的意识

D.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B根据题干材料“周兴兵灭商时也多次发誓,并特别强调商王罪在失‘德’,推翻商纣是‘共行天罚’”,可知周人认为统治者应该以德治国,顺应天意,否则就会被推翻,这体现了周人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观念,故选B项。第三环节核心素养提升[素养剖析]【例题】

(2019天津卷,3)公元58年,驻守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指挥官下令对一名犹太人执行鞭刑,犹太人对指挥官说:“你难道可以合法地鞭打一位没有犯罪的罗马公民吗?”指挥官有些诧异:“我花了许多银子才获得了罗马公民身份。”对方说:“我生来就是。”这表明此时罗马公民(

)A.身份的获得有不同途径B.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C.来自共和国内各个地区D.拥有免受法律处罚的权利意图:本题以罗马公民的身份为依托,一是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二是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在古罗马有人需要花很多钱才可以获得公民身份,有人生来就拥有公民身份,这说明罗马公民身份的获得有不同的途径,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说明有人生来就会获得公民身份,因此并非都需要较强的经济实力,故B项错误。公元58年处于罗马帝国时期,故C项错误。罗马法体系包含人人平等、法律至上等原则,并非拥有罗马公民身份就可以免受法律的处罚,故D项错误。答案:A[典题实战](2019课标全国Ⅲ,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