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武冈二中2024届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武冈二中2024届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武冈二中2024届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武冈二中2024届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武冈二中2024届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武冈二中2024届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创造了MMP9酶的“人工版本”金属锌—组氨酸复合物,他们将复合物注入小鼠,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所致B.注射该“人工版本”MMP9酶后,小鼠体内只有特异性免疫细胞参与免疫过程C.“人工版本”MMP9酶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D.MMP9酶的抗体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2.下列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依次是()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分离定律的发现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④1952年赫尔希与蔡斯:DNA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④同位素标记法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④归纳法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④同位素标记法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④模型构建法3.下图中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其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所在的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B.刺激C处,A处较D处先检测到膜电位变化C.①处可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变D.神经递质与①上的受体结合并被后膜吸收4.有关DNA不正确的叙述是()A.绝大多数的DNA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B.绝大多数的DNA是由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C.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简称D.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5.某淡水湖曾经水草稀少,经过治理,现在水草茂盛、鱼游虾嬉、鸟戏湖面,生物资源逐渐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湖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B.该淡水湖中的水草、鱼、虾、鸟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C.湖泊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从曾经的水草稀少发展至现在生物资源丰富的过程属于群落次生演替6.对某湿地中4种占优势的水鸟的生态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据下表分析可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物种数量/只觅食生境出现率/%鸟胃中主要食物种类占比/%生境1生境2生境3小坚果茎类草屑螺类贝壳砂砾甲壳类其他绿翅鸭20206703352.816.70121305.5绿头鸭1513981178.30.807.15.61.17.1鹤鹬1678640360050252500青脚鹬15172928430033.333.3033.30.1A.青脚鹬是该湿地中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水鸟B.觅食生境一样的两种鸟生态位完全相同C.绿翅鸭和鹤鹬的觅食生境出现率几乎相同,因此他们之间的竞争关系最剧烈D.如果生境1迁入了捕食水鸟的猛禽,受影响最大的是绿翅鸭,因为其数量最多7.研究发现,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的番薯都含有农杆菌的部分基因,而其遗传效应促使番薯根部膨大形成可食用部分,因此番薯被人类选育并种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以在番薯细胞内复制B.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C.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能在自然条件下转入了番薯细胞8.(10分)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B.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C.感受器受到外界刺激就能够形成兴奋D.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是缩手反射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模式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_________,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2)若图中1表示感受器,请写出图中其他序号所表示的结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手受到针的刺激,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___(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从反射的类型看,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反射。(4)当手受到针的刺激后会感到疼痛,痛感形成于______,以后见到针会有意识地躲避,此反射的类型属于______反射。10.(14分)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①: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实验②: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回答下列问题。(1)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2)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子代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11.(14分)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一些植物具有特殊的CO2固定方式。这类植物晚上气孔打开吸收CO2,吸收的CO2通过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羧释放的CO2可用于光合作用,其部分代谢途径如图1;某实验小组研究温度对水绵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分布在______上,图1中在酶催化下参与CO2固定的化学物质是______。(2)气孔白天关闭、晚上打开是该类植物适应______环境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既能防止白天______过强导致水分散失过多,又能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光反应阶段发生的能量变化在是光能转换成______储存在______。(3)图2所示的7组实验温度中,水绵细胞在光照条件下积累有机物速率最大时的温度是______。依图2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判断水绵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4)图2中水绵细胞在15℃条件下,如果每天光照10小时,一昼夜(24小时)水绵积累的有机物的量______。(用CO2量表示)12.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DavidJ.Julius发现了产生痛觉的细胞信号机制。辣椒素受体TRPV1是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蛋白,辣椒素和43℃以上的高温等刺激可将其激活,并打开其通道,激活机理如下图1,请结合图2回答以下问题:(1)辣椒素与TRPV1结合引起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打开,内流导致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________,从而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神经纤维末梢,引起储存在________________内的谷氨酸(一种神经递质)以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经一系列神经传导过程,最终在________________产生痛觉。(2)辣椒素可引起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调控呼吸肌运动产生咳嗽反射,请(以文字+箭头的形式)写出相应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图分析,吃辛辣食物时喝热饮料会加剧痛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靶点镇痛药物M,该药物与TRPV1受体结合后引起通道关闭。请结合图2分析药物M的镇痛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一类疾病。2、免疫系统的组成主要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其功能是防卫、监控和清除。【详解】A、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A正确;B、“人工版本”MMP9酶注入小鼠体内会引起小鼠体内产生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即引起体液免疫反应,说明“人工版本”MMP9酶相当于抗原,而体液免疫过程吞噬细胞是非特异性的免疫细胞,B错误,C、“人工版本”MMP9酶注入小鼠体内会引起小鼠体内产生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即引起体液免疫反应,C正确;D、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而MMP9酶的抗体可与MMP9酶发生特异性结合,导致MMP9酶失去其功能,所以MMP9酶的抗体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D正确。故选B。2、C【解析】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详解】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分离定律的发现,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采用的是类比推理法;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④1952年赫尔希与蔡斯:DNA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故选C。3、D【解析】分析甲图: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分析乙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其中①为突后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详解】A、甲图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途径是C→D,所以A所在的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A正确;B、刺激C处,兴奋由C到D要经过突触,速度慢,C→A是同一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故A处比D处要先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正确;C、乙图中①是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发生改变,因此①处可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正确;D、神经递质与①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会立即被降解或者回收进细胞(被突触前膜吸收),D错误。故选D。4、B【解析】英文缩写基本组成单位五碳糖含氮碱基存在场所结构DNA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A、C、G、T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一般是双链结构RNA核糖核苷酸核糖A、C、G、U主要存在细胞质中一般是单链结构【详解】AB、绝大多数的DNA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A正确;B错误;C、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简称,C正确;D、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故DNA的全称是脱氧核糖核酸,D正确。故选B。5、B【解析】1、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2、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其中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湖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A正确;B、该淡水湖中的水草、鱼、虾、鸟不能构成一个群落,因为缺少分解者,B错误;C、湖泊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D、该湖由曾经的水草稀少属于次生裸地,演替至现在的水草茂盛,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意在考查学生了解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区分群落的结构中的两种类型,了解群落的演替的两种类型,难度不大。6、A【解析】1、由表格分析可知,4种水鸟中觅食生境最宽的是青脚鹬,觅食生境相同的是绿翅鸭和鹌鹑,采食的食物种类最宽的是绿头鸭,采食的食物种类最窄的是鹌鹑。2、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详解】A、由表可知,青脚鹬觅食生境最宽,所以抗干扰能力最强,A正确;B、觅食生境相同的是绿翅鸭和鹌鹑,生态位不一定完全相同,因为生态位包括多项内容,物种种类,物种在种群中的位置,占用资源以及种间关系都会导致生态位不同,B错误;C、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说明二者的生态位存在重叠,会相互竞争相同资源和空间,但从采食的食物种类分析,绿翅鸭和鹤鹬竞争没有绿翅鸭和绿翅鸭的大,C错误;D、主要在生境1采食的是绿头鸭,所以受影响最大的应该为绿头鸭,D错误。故选A。7、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的番薯都含有农杆菌的部分基因”,说明农杆菌侵入番薯,且部分基因进入了番薯细胞;“而其遗传效应促使番薯根部膨大形成可食用部分”,说明农杆菌的部分基因在番薯细胞中得到了表达;“番薯被人类选育并种植”,说明转入番薯的部分农杆菌的基因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转入番薯的部分农杆菌的基因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下一代,即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以在番薯细胞内复制,A正确;B、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的化学本质都是DNA,都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或碱基)组成的,但是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B错误;C、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过程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说明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能在自然条件下转入了番薯细胞,D正确。故选B。8、B【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详解】A、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A错误;B、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适宜强度的刺激,此外还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B正确;C、感受器需要接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形成兴奋,C错误;D、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9、①.反射弧②.神经元(或神经细胞)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⑥.效应器⑦.1→2→3→4→5⑧.非条件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⑩.条件反射【解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该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就是反射弧,图中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详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该模式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2)图中结构名称: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3)当手受到针的刺激,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即1→2→3→4→5,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属于非条件反射。(4)当手受到针的刺激后会感到疼痛,疼痛感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以后见到针就会有意识地躲避,是在第一次被针扎的基础上形成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此反射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点睛】此题结合反射弧的结构图,考查了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反射等知识点,多以识图题或是选择题10、(1).绿叶(2).aabb(3).AaBb(4).4(5).Aabb、aaBb(6).AABB【解析】依题意: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说明隐性性状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①的子代都是绿叶,实验②的子代发生了绿叶∶紫叶=1∶3性状分离,因为甲和乙中必然有一个为隐性性状的纯合子,则另一个必为杂合子,且产生四种比值相等的配子,结合实验①②的结果可推知:绿叶为隐性性状,其基因型为aabb,紫叶为A_B_、A_bb和aaB_。【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绿叶为隐性性状,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2)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②中甲植株为绿叶aabb,则乙必为杂合子,且产生四种比值相等的配子,所以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有四种基因型,即AaBb、Aabb、aaBb和aabb。(3)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子代紫叶∶绿叶=1∶1,说明紫叶甘蓝丙植株的基因组成中,有一对为隐性纯合、另一对为等位基因,进而推知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Aabb。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绿叶=15∶1,为9∶3∶3∶1的变式,说明该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均为AaBb,进而推知丙植株的基因型AABB。【点睛】由题意“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可知,某种甘蓝的叶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据此,以题意呈现的“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和“实验①与②的亲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切入点,准确定位隐性性状为绿叶、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就表现为紫叶,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11、(1)①.类囊体(薄)膜②.PEP、C5(2)①.(炎热)干旱②.蒸腾作用③.活跃的化学能④.ATP和NADPH(3)①.25℃②.不可以(4)11mg【解析】据图1分析:图示植物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糖类,故其白天进行光反应及暗反应合成有机物,夜晚只进行二氧化碳固定。分析图2:图中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可以表示净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表示呼吸速率,总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加上呼吸速率。【小问1详解】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图1中外界的CO2被PEP固定生成OAA,线粒体产生的CO2被C5固定生成PEA。【小问2详解】由于环境干旱,植物吸收的水分较少,为了维持机体的平衡适应这一环境,气孔白天关闭能防止因温度较高蒸腾作用较强导致植物体水分散失过多,晚上气孔打开吸收二氧化碳储存固定,以保证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在光反应阶段中,能量由光能转换成的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小问3详解】图2中温度为25℃时,水绵细胞的净光合速率最大,积累有机物速率最多。由于缺少高于35℃的实验组,因此不可以确定水绵细胞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小问4详解】根据图2,假设每天光照10小时,保持白天(光照时)温度为15℃,根据柱形图可知,白天的净光合速率为2.5mg/h,因此白天有机物积累量=2.5×10=25mg;晚上温度为15℃条件下,柱形图中夜间的呼吸速率为1.5mg/h,因此夜间有机物消耗量=1×14=14mg,因此该植物叶肉细胞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25-14=11mg。【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并且判断图中数字表示的生理过程以及字母表示的物质;同时准确分析2图,明确光照下吸收CO2的量为净吸收量,并且根据柱形图中的相关值进行计算。12、(1)①.外负内正②.突触小泡③.胞吐④.大脑皮层(2)辣椒素→TRPV1(感受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