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东风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襄阳市东风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襄阳市东风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襄阳市东风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襄阳市东风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襄阳市东风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自然界中,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无限增长,而是呈“S”型曲线,导致种群呈“S”型曲线的原因不包括()A.种群普遍具有过度繁殖的能力B.随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C.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间斗争加剧D.气候条件不是影响种群增长由“J”型曲线转达化为“S”型曲线的因素2.某生态养殖大棚内,水草丛中栖息着螃蟹,水面上有浮床,其间栽培的某种绿叶蔬菜在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同时大棚里还栽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能起到驱虫的作用。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能量主要来自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浮床遮光能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可防止水华发生D.螃蟹、蔬菜、黄瓜组成了生物群落,并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3.某人因其大脑皮层某一区域受到损伤而听不懂别人说话,该区域是()A.W区 B.S区 C.V区 D.H区4.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与突触类似)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ch属于神经递质,其合成发生在突触小泡中B.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处,不会导致突触前膜电位变化C.骨骼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开放后,Na+、Cl-同时内流D.该结构为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后可引起肌肉收缩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6.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一部分蛾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改变。蛾的变化也影响蝙蝠回声定位系统与捕食策略的改进。当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人工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存在生殖隔离B.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蛾与蝙蝠间发生了协同(共同)进化D.祖先蛾种群的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7.新冠肺炎如今仍在全球大肆传播,接种疫苗是防控新冠疫情的重要措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新冠肺炎病毒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它属于传染源B.第一次接种后,密切接触新冠肺炎患者,仍有可能感染新冠肺炎,原因是体内还没有产生抗体或者是产生的抗体较少C.接种新冠疫苗能够有效预防新冠肺炎,这种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戴口罩也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8.(10分)下列有关机体内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静息时,细胞外的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的B.神经元兴奋时,膜外的Na+大量内流,但不消耗ATP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率与在细胞间传递的速率相等二、非选择题9.(10分)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正常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如图甲是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图乙为在信号分子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①②③表示三类不同的信号分子。当内分泌腺作为神经调节中的效应器时,②代表____________。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分泌②,下丘脑能对性腺等内分泌腺以另一种方式进行调节,请以雄激素的分泌为例,写出这种调节的具体过程:___________。(2)当内分泌腺分泌的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时,①代表的激素为____________。(3)由图乙可以看出,免疫细胞表面至少有____________种信号分子的受体。若图乙所示的免疫细胞为T淋巴细胞,则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为_________,该物质可以使接受过抗原刺激的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其中记忆细胞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10.(14分)红脂大小蠢是一种危害油松的林业害虫,林业人员发现了一种以之为食的昆虫甲,并对昆虫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油松的受虫害程度需要确定单位面积内受虫害油松的数量,常用的调查方法为_________。调查发现,单一油松林比多树种混合林的受害程度要_________(填“轻”或“重”),说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_________有关。(2)写出题中所涉及的食物链_________,昆虫甲属于第_________营养级。(3)昆虫甲可以通过嗅觉找寻生活在油松树干中的红脂大小蠹,这种信息的传递属于_________(填“物理”、“化学”或“行为”)信息的传递。为了研究昆虫甲找寻食物的相关机制,研究人员用正己烷溶液分别提取了健康油松的挥发物A和受虫害后的油松挥发物B,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中每组使用两种物质,每组实验随机选取50只昆虫甲,现察昆虫甲对这两种物质的选择,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第一组第二组笫三组挥发物A对照挥发物B对照挥发物A挥发物B结果(只)35154371733实验中的对照是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昆虫甲更趋向于_________(填“健康油松”或“受虫害油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临床上,检查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常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0GTT)。具体操作是:先测受检者空腹血糖,然后将75g无水葡萄糖溶于250~300L水中,让受检者5min内饮尽,每隔一定时间测血糖浓度(相关标准及结论见下表),以判断受检者是否存在“糖调节异常”或“糖尿病”。请回答:1空腹血糖(mmol/L)2h血糖(mmol/L)诊断结论1<6.1<7.8糖耐量正常26.1~7.0≤7.8空腹血糖受损(IFG)3<7.07.8~11.1糖耐量低减(IGT)4≥7.0≥11.1达糖尿病诊断标准(1)所有受检者的血糖浓度,在0.5~1h均迅速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正常人2h后血糖浓度基本恢复至空腹水平,主要原因是组织细胞加快了__________的合成及葡萄糖的分解利用。(2)IGT是指糖代谢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中间状态。有些IGT患者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这种人体内胰岛素含量高而血糖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如果不控制饮食,增强运动,这些人将发展为__________(填“I”或“Ⅱ”)型糖尿病患者。(3)图1表示受检者口服葡萄糖后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示意图,口服葡萄糖后胰岛B细胞葡萄糖供应增加,细胞内__________过程加强,导致ATP/ADP的比值上升,钾离子通道关闭导致胰岛B细胞膜电位发生__________变化,引起Ca2+进入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4)根据图1推测,ATP在胰岛B细胞内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5)“苏木杰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的现象,血糖变化情况如图2,它是由于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过量而导致的夜间低血糖后,机体为了自身保护通过___________调节机制,使得升高血糖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从而促进__________导致晨起血糖反跳性升高。请从调整饮食和降糖药用量两个方面给出现“苏木杰现象”的糖尿病患者提出建议__________。12.为了探究植物激素对根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菊花幼苗,10天后统计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目,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生长素浓度()050100150200主根长度(相对值)10.90.70.50.3侧根数目(个)46863(1)生长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_________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浓度为的生长素能够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生长侧根,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主根伸长。不同激素在代谢上存在相互作用,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这种激素会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生长素的作用。(2)若某同学由于操作疏忽,未对某浓度生长素溶液做标记,用该生长素溶液作用于菊花幼苗10天后,观察到侧根的数目是6条。请设计实验确定该生长素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及结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J型增长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S型增长曲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详解】ABC、种群普遍具有过度繁殖的能力,导致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K/2之前增长速率逐渐增大,随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及种间斗争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最后稳定在K值,ABC正确;D、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无限增长,而是呈“S”型曲线,D错误。故选D。2、D【解析】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还有人工输入有机物中的能量,A正确;B、特殊辣椒能释放某种化学物质,体现了生态系统传递信息的作用,B正确;C、浮床遮住阳光,浮游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利于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可以防止水华发生,C正确;D、生物群落是指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因此螃蟹、蔬菜、黄瓜不能组成生物群落,D错误。故选D。3、D【解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详解】A、大脑皮层W区受损,不能写字,A错误;B、S区受损不能说话,B错误;C、V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C错误;D、H区受损不能听懂话,D正确。故选D。4、D【解析】Ach属于神经递质,其合成后在突触小泡中暂时贮存,A错误;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处,引起突触前膜电位变化,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B错误;Ach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Ach受体结合,导致骨骼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进而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C错误;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据此并依题意可知:该结构为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后可引起肌肉收缩,D正确。【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C选项的判断,究其原因是没有理解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该过程如下:5、B【解析】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注意点:(1)随机取样,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样方大小适中:一般乔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3)样方数量不宜太少。(4)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般网状)。【详解】A、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无需标记,可直接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计数,A错误;B、由于该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所以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使样本数量足够多,以保证所测得数据更加接近真实值,B正确;C、可采用等距取样法调查,但不能减少样方数量,要确保一定的样方数量并求平均值,以减少误差,C错误;D、可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但不能缩小样方面积,因为该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D错误。故选B。6、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与进化有关的知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详解】生殖隔离指的是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由题干信息可知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人工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说明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由于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只有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的蛾才有可能逃脱危险,被保留下来,不具有这种能力的蛾就被蝙蝠吃掉而淘汰了,因此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在蛾与蝙蝠的生存斗争中,这两个物种相互选择,实现了共同进化,C正确;祖先蛾种群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一部分适应能力强的个体,淘汰了适应能力弱的个体,因此其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发改变,D错误;因此选D。【点睛】熟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7、B【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详解】A、新冠肺炎病毒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它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A错误;B、第一次接种后,虽然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但是抗体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数量过少,抵抗该病的能力弱,因此密切接触新冠肺炎患者还可能患上新冠肺炎,B正确;C、接种新冠疫苗只能预防新冠肺炎病毒,对其它病毒不起作用,这种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D、戴口罩也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D错误。故选B。8、B【解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K+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详解】A、神经元静息时,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A错误;B、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神经元兴奋时,膜外的Na+大量内流,其方式是协助扩散,不消耗ATP,B正确;C、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内电流方向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外电流方向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C错误;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9、(1)①.神经递质②.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又促进睾丸分泌雄激素(2)甲状腺激素(3)①.两种②.细胞因子③.B淋巴④.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解析】1、分析甲图:图甲表示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和内环境的相互关系图。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密切协调,共同配合来实现的,其中①是激素、②是神经递质、③是免疫活性物质。2、分析乙图:图乙为在信号分子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小问1详解】当内分泌腺作为神经调节的效应器时,信号分子②代表神经递质。下丘脑能对性腺等内分泌腺进行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又促进睾丸分泌雄激素。【小问2详解】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小问3详解】据图乙可知,通过血液运输的激素和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在免疫细胞表面均有受体,所以免疫细胞表面有两种信号分子的受体。T淋巴细胞可分泌淋巴因子,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记忆细胞能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免疫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①.样方法②.重③.营养结构④.油松→红脂大小蠹→昆虫甲⑤.三⑥.化学⑦.正己烷(溶液)⑧.受虫害油松⑨.油松遭受虫害后,能产生和释放某种吸引昆虫甲的化学物质【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信息传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1)植物因为基本不活动,所以常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单一油松林因为物种单一,所以要比多树种混合林的受害程度重。这说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2)食物链要从生产者开始,到不被捕食的生物为最高营养级,所以题中涉及的食物链是油松→红脂大小蠹→昆虫甲,其中昆虫甲属于第三营养级。(3)通过嗅觉闻到的是气味,所以属于化学信息。由题意可知挥发物A和挥发物B都是用正己烷溶液提取的,所以对照组应是等量的正己烷溶液。分析数据可知昆虫甲更趋向于受虫害油松,这种原因可能是油松遭受虫害后,能产生和释放某种吸引昆虫甲的化学物质。11、(1)①.肠道吸收葡萄糖②.糖原(2)①.胰岛素敏感度低,胰岛素受体受损②.Ⅱ(3)①.有氧呼吸②.外负内正(4)①.为钾离子通过敏感通道提供能量②.为胰岛素(分泌蛋白)的释放提供能量(5)①.反馈②.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③.少食高糖食物和降低降压药和胰岛素用量【解析】1、血糖的激素调节过程为: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反应的结果将使体内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减少,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从而使体内血糖水平上升到正常水平。2、I型糖尿病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Ⅱ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受体受损。【小问1详解】受检者测空腹血糖后,将75g的无水葡萄糖溶于250~300L水中喝下,经肠道吸收葡萄糖,导致在0.5~1h所有受检者的血糖浓度均迅速上升。2h后,正常人由于血糖调节功能正常,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快摄取葡萄糖,将葡萄糖分解利用、合成糖原等,使血糖浓度基本恢复至空腹水平。【小问2详解】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受体受损,如果不控制饮食,增强运动,这些人将发展为Ⅱ型糖尿病患者。【小问3详解】据图可知,进食后,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吸收的葡萄糖增多,细胞内的有氧呼吸过程加强,导致ATP/ADP比值上升。胰岛B细胞膜电位膜两侧为外负内正,引起Ca2+通道打开,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小问4详解】根据图1推测,ATP在胰岛B细胞内的作用有为钾离子通过敏感通道提供能量为胰岛素(分泌蛋白)的释放提供能量。【小问5详解】针对“苏木杰现象”从调整饮食和降糖药用量两个方面给出现“苏木杰现象”的糖尿病患者提出建议少食糖量高的食物和减少降压药和胰岛素用量。【点睛】本题考查了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学生要能够识记血糖调节的途径以及和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12、(1)①.调节②.促进③.抑制④.抑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