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湖北省咸宁咸安区六校联考九上化学期中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氯化钠 B.干冰 C.铁 D.金刚石2.乙醇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CO2和H2O。依据下表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物质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质量/g6.68.8000反应后质量/g206.65.4aA.表中的a值为1.4 B.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一定相等C.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4 D.生成的CO和CO2分子个数比为1:3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4.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后一段时间,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种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A.甲同学使用红磷的量太少,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B.甲同学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甲同学未等到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D.甲同学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5.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可以剧烈燃烧,这是因为()。A.空气中氧气没有助燃性,纯氧才有助燃性B.纯氧比空气中氧气浓度大C.空气中不含有氧气D.铁丝不与氧气反应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A B.B C.C D.D7.一个铝原子中共有40个粒子,其中14个粒子不带电,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40 B.27 C.26 D.288.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B.试管a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产生的和的质量比为1:8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9.下列关于葡萄糖(C6H12O6)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葡萄糖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B.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C.1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水分子D.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10.目前太原市的许多学校都配备了直饮水机,在直饮水机旁应张贴的图标是()A. B. 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水是生命之源,请用所学知识回答有关水的问题。(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若正极产生5mL气体,则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______mL;这一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2)“生命吸管”见图是一种小型便携净水器,可以将污水直接净化为饮用水。“生命吸管”实际上是一根塑料管,里面装有网丝、注入了活性炭和碘的树脂。其中网丝起______作用,活性炭起______作用。(3)在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将水______的方法。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加热25.2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0.4g。请计算:(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_______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现有25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硝酸钾溶液、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及足量的硝酸钾固体和水,请选用上述药品设计三种配制方案,并填入下表:
配制方案(只要说明配制所需的各种药品及用量即可)
方案一
_______________方案二
____________方案三
__________________14.近些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使全球变暖,导致温室效应。为了缓解温室效应,我们应该“低碳”生活,请列举我们生活中“低碳”生活的措施(答三点)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小余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MnO2)还可用氧化铜(CuO)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设计实验)小余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实验序号氯酸钾质量其他物质质量待测数据①1.2g/②1.2gCuO0.5g③1.2gMnO20.5g①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②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____________(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③将实验②反应剩余的固体取出后经洗涤、干燥,再次精确称量得到0.5g黑色粉末,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小余同学认为氧化铜肯定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淳同学对此提出了异议,小淳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第二次精确称量得到的0.5g黑色粉末和1.2g氯酸钾混合放入试管中,加热,伸入带火星木条,发现木条很快复燃.小淳同学这样做目的是____________;(预期结论)氧化铜也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评价设计)你认为小余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写出实验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16.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某兴趣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1)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人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一)。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二)。图一实验中滴加稀盐酸后发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由实验现象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从微观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如图描述了该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依次是____________。(3)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如果用检验盐酸和氢氧化钠减少(或消失)、或者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继续探究实验后烧杯中溶质的成分,来证明反应的发生。步骤现象结论实验1: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没有实验2: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含有实验3: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___________产生证明有生成(注:实验1已证明没有氢氧化钠)(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评价反思)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2得出“溶液中含有”证据不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B【解题分析】
A、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A错误;B、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B正确;C、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故C错误;D、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故D错误。故选B。2、C【解题分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6.6+8.8-2-6.6-5.4=1.4,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一定相等,选项说法正确;C、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6.6-2)g:8.8g=4.6:8.8≠3:4,选项说法错误;D、生成的CO和CO2分子个数比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题目点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3、B【解题分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选项A不正确;B、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选项B正确;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选项C不正确;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选项D不正确。故选B。4、D【解题分析】A、实验中所取红磷的量不足,会使装置内氧气不能被全部消耗,所以使得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体积的五分之一,故解释合理;B、若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则会使实验装置漏气,那么外界空气就会进入集气瓶内,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故解释合理;C、甲同学未等到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中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所以使得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体积的五分之一,故解释合理;D、甲同学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故D解释不合理;故选D。点睛:根据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可以知道: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1)装置是否漏气;(2)红磷的用量是否充足;(3)瓶内的氧气是否耗尽;(4)装置是否冷却到室温。5、B【解题分析】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可以剧烈燃烧,这是因为纯氧比空气中氧气浓度大,物质间的反应更剧烈。故选B。6、B【解题分析】
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贮存氧气时,毛玻璃片粗糙的一面向下,能防止气体逸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7、B【解题分析】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其中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已知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中40个粒子,其中14个粒子不带电,也就是说有14个中子,质子数和电子数共有40-14=26,又因为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质子数为13;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其相对原子质量≈13+14=27。
故选:B。【题目点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8、C【解题分析】
A、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祖组成的;故选项错误。B、试管a与电源负极连接,产生氢气,不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错误。C、产生的H2和O2的质量比为1:8;故选项正确;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选:C。9、D【解题分析】
A、葡萄糖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6):(1×12)=6:1,不是1∶2,选项错误;B、一个葡萄糖分子由24个原子构成,选项错误;C、葡萄糖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没有分子,选项错误;D、由葡萄糖的化学式可以看出,葡萄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选项正确,故选D。10、A【解题分析】
A、是节水标志;故选项正确。B、是注意安全标标志;故选项错误。C、是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D、是腐蚀性化学药品标志;故选项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10过滤吸附加热煮沸【解题分析】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若正极产生5mL气体,则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10mL;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一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其中网丝起过滤作用,活性炭有吸附性,起吸附作用。在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将水加热煮沸,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4.8g12.25g【解题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25.2g-20.4=4.8g;(2)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x=12.25g。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方案一10g硝酸钾和40g水方案二25g溶质质量分数40%的硝酸钾溶液和25g水方案三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7g硝酸钾和23g水【解题分析】
方案一:取硝酸钾固体溶于水,需要硝酸钾固体的质量=50g×20%=10g,需要水的质量=50g﹣10g=40g;方案二:取40%的硝酸钾溶液加水稀释,因为要配制的50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中含硝酸钾10g,则需要40%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需要加水的质量=50g﹣25g=25g;方案三:假设取15%的硝酸钾溶液继续溶解硝酸钾,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含硝酸钾的质量=20g×15%=3g,而配制50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固体的质量=50g×20%=10g,因此还需要加入10g﹣3g=7g硝酸钾固体,还需要加入水的质量=50g﹣20g﹣7g=23g。14、双面使用纸张及时关灯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解题分析】
从减少碳的排放角度思考,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考虑。【题目详解】在日常生活中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有:双面使用纸张,及时关灯,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等。
故答案为:双面使用纸张;及时关灯;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时间小证明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不变证明反应前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不变证明二氧化锰和氧化铜的催化效果哪个较好2KClO32KCl+3O2↑【解题分析】
(1)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测定二氧化锰(MnO2)和氧化铜(CuO)的催化效果,要将其他的条件控制的相同,即氯酸钾的质量相等,温度相等,催化剂的质量相等的条件下,测量生成等体积的氧气需要时间的大小,时间越短,催化效果越好。(2)实验的结论是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故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小,说明氧化铜起到了催化作用。(3)氧化铜在该实验中改变了反应的速率,为了证明氧化铜起催化作用,改变了反应的速率,而不是参加反应改变了反应速率,故需要测定氧化铜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该步骤是为了证明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不变。第2次将0.5g的氧化铜与氯酸钾反应,发现木条复燃,说明第1次反应后的氧化铜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4)实验3和实验2分别是用等质量的二氧化锰和氧化铜作催化剂,故对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走向富足通过科技改变人类未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内存计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城市学院《经济学通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工程学院《近代仪器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价值观教育专题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妇女社会工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泰州2025年江苏泰州兴化市部分高中学校校园招聘教师2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含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自动机械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幼小衔接家长会》课件
- Unit 4 A glimpse of the future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001
-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培训
- 加气站安全课件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卷
- GB/T 45037-2024粮油机械扒谷机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 分布式计算平台设计与实现
- 团聚体与土壤有机质转化-洞察分析
- 公务车辆定点加油服务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膝关节镜手术后康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