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制度_第1页
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制度_第2页
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制度_第3页
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制度_第4页
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第一条保养的原则和要求1、为保证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随时可以投入运行,减少故障停机日,提高机械完好率、利用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降低机械运行和维修成本确保安全生产,必须强化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2、机械保养必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定期保养、强制进行,正确处理使用、保养和修理的关系,不允许只用不养,只修不养;3、各车间必须按机械保养规程、保养类别做好各类机械的保养工作,不得无故拖延,特殊情况需经设备运行主管批准后方可延期保养,但一般不得超过规定保养间隔期的一半;4、保养机械要保证质量,按规定项目和要求逐项进行,不得漏保或不保。保养项目、保养质量和保养中发现的问题应作好记录,报本部门设备管理员;设备处设备管理员将定期巡查设备保养相关记录,确认保养情况。

5、保养人员和保养部门应做到“三检一交(自检、互检、专职检查和一次交接合格)”,不断总结保养经验,提高保养质量;

6、设备处定期监督、检查各单位机械保养情况,定期或不定期抽查保养质量,并进行奖优罚劣。

第二条保养作业的实施和监督

1、机械保养坚持推广以“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为主要内容的“十字”作业法,实行例行保养和定期保养制,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周期及检查保养项目进行。

2、例行保养是在机械运行的前后及过程中进行的清洁和检查,主要检查要害、易损零部件(如机械安全装置)的情况,冷却液、润滑剂、燃油量、仪表指示等。例行保养由操作人员自行完成,并认真填写《机械例行保养记录》。

3、一级保养:普遍进行清洁、紧固和润滑作业,并部分地进行调整作业,维护机械完好技术状况。使用单位设备管理员根据保养计划开具《机械设备保养、润滑通知单》下达到操作班组,由操作者本人完成,操作班班长检查监督。

4、二级保养:包括一级保养的所有内容,以检查、调整为中心,保持机械各总成、机构、零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由使用单位设备管理人员开具《机械设备保养、润滑通知单》下达到操作班组,主要由操作者本人完成,操作者本人完成有困难时,可委托动力设备处机修工进行,使用单位设备管理员、操作班班长检查监督。5.设备维护保养责任到人,是车间设备管理员的首要任务,设备保养定人、定项、定时、定质、定量;是设备维护的“五定”方案。6.设备三级保养法(1)一级保养是由操作者保养。包括机器周围地板是否清洁、机械表面是否擦拭干净,有没有润滑油、机械的零件、皮带、开关、安全装置、放气排水是不是都做到例行检查。操作者对设备的日常维护负主要责任,发现设备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向车间领导、设备检修人员报修,因时间延误造成损失,要追究其监管责任。设备维护、保养、监管必须责任到人,因车间领导安排失误造成的损失,要追究其领导责任。设备维修人员对技术性、专业性的设备维护保养必须亲自到场,怠工、渎职、无责任心给公司造成损失由设备维修人员负责。设备处根据《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检查记录表》《行车安全运行分项检查记录》《配电设施安全运行检查记录》和现场检查来监督设备运行情况,采取警告、处罚、整改、奖励等措施及办法,保证设备保养维护有序进行。(2)二级保养的专业层次比较高,通常由公司设备处负责,对机械进行系统的检查,或消耗零部件的淘汰,保养周期性机器的性能和使用频率而定,一般有半年或一年不同的保养周期。(3)三级保养是由外部专业企业或技术人员负责执行,此种做法是针对专业性强的大型机器,这些大型设备不容易移动,必须由专业维修人员或企业签订维修保养协议,定期进行维修保养。二、三级保养由各车间作出申请计划,设备处组织执行。

第三条其他保养1、换季保养:主要内容是更换适用季节的润滑油、燃油,采取防冻措施,增加防冻设施等。由使用部门设备管理员组织安排,操作班长检查、监督。2、走合期保养:新机及大修竣工机械走合期结束后必须进行走合期保养,主要内容是清洗、紧固、调整及更换润滑油,由使用部门完成,车间设备管理员检查,动力设备处监督。3、转移保养:机械迁移厂地前,应进行转移保养,作业内容可根据机械的技术状况进行保养,必要时可进行防腐。转移保养由动力设备处组织安排实施,车间管理员检查。

4、停放保养:停用及封存机械应进行保养,主要是清洁、防腐、防潮等。库存机械由动力设备处委托保养,其余机械由使用部门保养。

5、保养计划完成后要经过认真检查和验收,并编写有关资料,做到记录齐全、真实。第四条生产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办法生产设备的维修、维护试用“三位一体”的模式,即以预防性维修,改善性维修为主体,以预知、预控维修为保障,以事后抢修为补充,实施日常维修、定修,年度集中检修相结合的检修模式。通过设备点检,定期、定项修,设备检修记录调查,实现设备预知维修,有效地预防设备发生故障。设备四级点检分工与五道防线流程。1、第一道防线,第一级点检岗位操作工岗检是设备维护的第一道防线,第一级点检。这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最关键一步,有第一道防线失控造成的设备停机占到设备停机率的80%以上,岗位操作工与设备运转性能直接挂钩,企业号召设备管理全员参与就是这个道理。凡参加生产过程的一切人员都要参加设备维修、维护工作。生产操作人员负有用好、维护好设备的直接责任,要承担设备的清扫、紧固、调整、润滑、防泄漏、密封检查、冷却液更换、小修理、日常点检、指出安全隐患和做好交接班记录等业务。车间领导应当按照《车间设备日保养管理整改暂行办法》处理操作工与设备出现的问题。车间主任、车间设备管理员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都要参加设备管理,对机械设备一级维护责任到人,项目具体到人;不管是单人单机设施、多人共用设备,都要有明确的责任管理者;并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评分、评级等激励与处罚办法来搞好设备维护,由于车间机械设备管理责任不分明、项目不到位造成的后果,设备处将直接扣罚车间管理费用,而且要统计报表后作为绩效评分的一项参考。设备处与企管办公室将统计公司各车间的设备安全指标(设备事故率、设备事故停机率、设备事故统计表),设备技术指标(设备完好率、设备利用率、设备综合效率、动密封点漏率、静密封点漏率)管理指标(机构配置情况、规章制度制订情况、设备管理办法措施执行情况、安全检查记录情况)作为设备管理绩效考核的参考,按照设备处制定的《车间设备管理考核细则》进行评分。2、第二道防线,第二级点检,维修工人的巡检二级点检,一般有车间维修工兼职进行,各分公司、各分厂和设备处共同管理的机械维修工,电气维修工是二级点检的主要责任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对车间设施的二级维修、维护,而且要根据设备处制订的定期、定点、分项点检表进行巡检,如实填报点检记录,维修记录,润滑记录,安全整改记录,密封防泄漏记录,冷却水检查记录,设备状况调查记录,认真做好设备预防性检查工作,车间维修工应当端正工作态度,做好分项维修计划,完善过程、步骤、方法,提出改进、防范措施,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以高超的技能做好员工服务工作,设备处将根据《设备处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办法》来评定工作成果,监督工作过程,约束工作行为。3、第三道防线,第三级点检。动力设备处组织三名专职点检员负责公司设备管理。1.负责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保养、检查评比落实。2.设备档案管理工作,设备技术状况、经济状况调查,设备保养、润滑记录检查。3.行车、电力、太阳能电源运行情况的监测、机械设备精度校验;新设备的检查、验收,设备售后服务人员的接待。每星期对车间设备管理督检不少于一次,按照《车间设备管理评分标准》排出名次,张榜公布给予相应奖罚。4、第四道防线,第四级点检。设备处在以上三级点检的基础上,重新审查各类报表、汇总各车间设备状况,设备整改要求,根据具体情况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组织专业检修人员,成立技术监测小组进行精密点检,现场故障诊断;拿出方案方法,编制大修计划、项修计划;具体工作必须定人、定项、定时、定质、定量。5、第五道防线的,定修计划实施。大修、定修计划的实施,设备处将按照既定计划,组织机械设备精度专项整修,设施管道密封专项检修,机械冷却润滑专项检修,行车、电力、太阳能安全运行集中检修,车间设备大修、定修。且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验收。第五条机械设备润滑管理一.

设备润滑管理的任务

设备润滑管理是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按技术规范要求,实现设备的合理润滑和节约用油,以达到设备安全、正常运行的目的。润滑管理方面担负的任务有下列各项。1、建立健全润滑管理机构,制订各项润滑管理规章制度规程、定额标准计划和各级润滑人员的岗位责任制。2、组织编制润滑工作所需的各种技术管理资料。如:润滑卡片、日常润滑消耗定额、设备换油周期、换油工艺规程等。3、指导有关人员贯彻润滑“五定”(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和“三过滤”(入库、发放、加油三过滤)的管理方法,搞好现场设备润滑工作。4、随时检查监测设备润滑状态,及时采取改善措施,完善润滑装置,解决润滑系统存在的问题,对润滑换油情况记录分析,防止油料变质,不断改善润滑状况。5.协助有关人员治理设备漏油,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废油的回收与再生利用工作。6、收集油品生产厂家研制新油品信息,做好短缺油品的代用与掺配工作。7、管理切削液、切削油、乳化油和特种油品的配制与应用。8、协同管理、环保单位,对乳化液、切削液、切削油等的工业油污废水进行处理,达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避免水源污染。9、组织润滑宣传教育和各级润滑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10、组织推广应用润滑新油脂、新材料,交流节约用油的方法和经验。二、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五定”与“三过滤”1、润滑“五定”所谓“五定”,即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定人。其具体内容如下。①、定点:即确定每台设备的润滑部位和润滑点。用润滑图表形式和着色标志,把每台没备应在什么地方加油、换油,具体进行规定。②、定质。即按照润滑图表规定的部位和润滑点加(换)规定牌号的润滑油脂、润滑剂,并按国家检验标准和掺配、代用规定切实保证油脂的质量。为此,润滑装置和加油工具应保持清洁、完整。对设备的润滑状态要进行日常检查。装机用油要进行工况监测。润滑装置要进行观察与检测。对润滑事故漏油、渗油设备要进行分析鉴定。③、定量。在保证设备得到良好润滑的前提下,实行用油定量消耗、废油定额回收、漏油及时治理.既要保证设备得到足够的润滑,又要避免造成浪费。④、定时。即根据设备润滑卡片或润滑图表规定的时间,对设备各润滑部位、润滑点进行加油、添油和清洗、换油,保证设备得到良好润滑。没备换油周期必须根据定期抽样化验结果、设备实际使用情况和润滑剂在使用过程中的失效速度,合理地加以确定或调整。⑤、定人。即按照合理分工的原则,使每个润滑部位、润滑点的加油、添油和清洗换油有专人负责。必须建立明确的分工负责的润滑工作责任制。2、润滑“三过滤”所谓“三过滤”,即油品入库过滤、发放过滤和加油过滤,以减少油液中的杂质含量,防止尘屑等杂质随油进入设备。①、入库过滤。即油液经运输入库、经泵入油罐贮存时要进行过滤。②、发放过滤。即油液发放注入润滑容器时要经过过滤。③、加油过滤。即油液加入设备贮油部位时要经过过滤。三、设备润滑管理的职则1、设备管理部门润滑技术管理的职责①、制订润滑油料、擦拭材料、润滑工器具的消耗定额,组织各分厂(车间)润滑站编制年、季、月用油计划,汇总报送供应部门。②、制订润滑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必要时进行修改、完善。组织编制设备润滑图表和有关技术资料,指导各润滑站开展工作。③、组织编制年度设备清洗换油计划,检查计划实施情况。④、做好技术服务,协助车间解决润滑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确定进口设备用油国产化及油品代用,逐步积累润滑技术资料,总结和推广有效的润滑工作经验。⑤、组织调查、掌握漏油设备情况及其原因,提出治漏建议,检查治漏效果,交流治漏经验。⑥、学习掌握润滑新技术、新油品、新装置及国内外先进经验,并推广应用。组织润滑技术与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润滑工作人员的素质。2、润滑管理员的职责①、组织与指导全厂设备润滑技术管理工作。拟定各项润滑管理制度及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考核办法,经领导批准后,督促指导有关人员贯彻执行。②、编制全厂设备润滑图表、卡片、规程、图册和润滑材料消耗定额及有关润滑技术资料,供润滑、操作和维修工人使用。③、编制本厂需用的特种润滑油品、冷却切削液、切削油、乳化油、防锈油、清洗剂、润滑油的掺配代用及废油再生利用工艺,指导润滑工人、油脂制造工人和操作工人正确配制和使用润滑油脂。④、指导润滑工、维修工处理有关设备润滑的技术问题,协助机械员改进设备润滑系统和装置,参与设备润滑事故的分析研究,培养提高润滑工作人员的技术业务能力。⑤、收集国内外润滑管理工作经验和新油品、新装置等技术资料,结合本厂需要,组织推广应用和业务技术培训。3、润滑工的职责①、熟悉负责区域内每台设备的润滑系统、所用油品及需要量。每天按规定监督操作工对设备润滑程度的保证。(采用双油壶制或送油到车间)。②、贯彻执行设备润滑“互定”与“三过滤”规定。③、每日巡回检查,督促操作工对设备进行正确的日常润滑;对不按规定加油者提出劝告,并报告车间机动师处理。④、对设备贮油部位每周巡回检查补充加油,保持规定的油面高度,并对油脂杯补充润滑脂。⑤、实施月份设备清洗换油计划,在维修工和操作工的配合下按清洗换油工艺规程进行,保证油箱的清洗质量。⑥、每台设备油箱的换油量和耗油量登记到设备换油卡片上,回收的废油及时退库,每月统计上报,并提出严重设备漏油清单。⑦、每季配合机动师、修理组长对负责区域的设备进行一次润滑技术状态的全面检仓,并记录在“设备润滑状态记录本”中;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安排解决。⑧、配合车间进行新品种油料的试用,按要求做好试用记录。⑨、经常保持润滑工具、用具清洁,用后擦干净,存放在工具柜里。⑩、对质量不合格的油品和冷却液不擅自使用,及时报告设备管理人员处理。4、操作工的润滑工作职责①、熟悉所操作设备的润滑系统和各部位的润滑方法,严格按照润滑“五定”要求正确合理润滑。②、班前检查加油。定期维护时,检查并清洗油毡、油线、油杯、油窗、粗滤网、冷却箱等,保持设备处于良好润滑状态。③、出现润滑故障不能排除时,应及时通知维修工处理;发现油变质和油箱缺油时,及时通知润滑工处理。④、配合维修工、润滑工进行设备维修、清洗和换油。⑤、保持切削冷却液的清洁,按期更换并清理冷却箱,防止冷却液变质腐蚀设备。⑥、保管好自己使用的润滑工具,保持其清洁完好;保护好设备亡的润滑标牌和加油点标志。四、现场设备漏油的预防与管理设备漏油不仅影响产品的生产和质量,也是能源的浪费。设备漏油的预防与治理,是车间现场文明生产和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由于造成设备漏油、渗油的原因较多,涉及设计、制造、操作、维护、修理等各个方面,所以预防与治理设备漏油必须领导重视,充分发动群众,组织各方面协作,实行专群结合,分工负责,严格管理,有章可循,才能取得较好效果。1、防漏治漏的主要措施①、狠抓查、治、管三个环节。即边查、边治、边管,反复查、反复治、严格管。而且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每年结合设备普查进行设备漏油和治理情况的普查组织专业人负查漏点、找原因,根据设备漏油的情况,进行分类排队,制订防治措施。对易于治理的漏点,边查、边治,查明就治;对治理难度较大的漏点,应制定方案,组织攻关;对暂不具备治理条件的漏点,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治理。②、按堵、封、引、接、修、焊、改、换八字,对症下药,治理漏油。具体地说就是,对漏点,能堵住、能封住的,就采取堵、封措施;堵不住、封不住的地方,就用槽子、管子把油引回去;无法引回去的,就用挡板、铁盒接;对损坏的零部件、阀门、油管、龙头进行修理,不能修复的进行更换;对渗漏的裂缝进行焊补;对设计和制造的缺陷,进行改装。③、加强管理,巩固查、治效果。治理设备漏油必须严格规章制度,持之以恒,严格按照防止漏油的验收条件,详细检查和验收设备。2、现场生产设备漏油治理标准①、渗油。油迹不明显,在油迹被擦净后五分钟内不出现油迹者为渗油。②、漏油。油迹明显,有的形成油滴,在油迹或油滴被擦净后五分钟内出现油迹或油滴的为漏油。③、漏油点。有一条明显油迹或一个油滴的,为一个漏油点。④、不漏油设备。静结合面不渗油,动结合面不漏油者,为不漏油设备。80%的结合面不漏油,且漏油的部位三分钟内漏油不超过一滴者为基本不漏油设备。⑤、严重漏油设备。设备有下列情况之一,或一个漏油点一分钟滴油超过三滴者,为严重漏油设备。a、关键设备(不包括30个修理复杂系数以下的设备和精密设备):每天(按两班制计)漏油5kg以上,或全部漏油点一分钟总滴油数超过十滴者。b、大型稀有设备(包括机械工业关键设备30个修理复杂系数以下的设备);每大漏油3kg以上,或全部漏油点一分钟总滴油数超过六滴者。c、主要生产设备(机械工业关键设备及大型稀有设备除外):每天漏油lkg以上,或全部漏油点一分钟总滴油数超过三滴者。⑥一般漏油设备。凡有漏油现象,但不够上述严重漏油程度的,为一般漏油设备。⑦、治理合格。静结合面不渗油,动结合面(除手润滑的导轨、丝杠、光杠等处的所有运动部位)不漏油。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先天性缺陷已采取措施,使润滑油不滴到地面,或不流入切削油池并引回到润滑油管的为合格。第六条

设备日保养管理整改暂行办法第七条生产车间设备管理考核细则考核目的为加强企业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保证设备完好率,特制定设备管理考核细则。考核对象公司各个车间评分后处理办法:每月设备处组织检查,发现的问题下发通知单限期、跟踪整改,评分结果上报企管办公室绩效管理部,作为车间管理绩效考核的一项参考。考核内容:考核细则一.基础管理:25分设备管理职责10分(责任人:车间主管领导车间设备管理员)1.能围绕公司设备处设备管理文件制定明确的车间设备管理方针、制度及年度目标、实施计划,年度目标中明确设备管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制定了本单位设备管理考核办法。(3分)2.已制定依靠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装备素质的措施并在实施中取得明显效果的详细记录。新设备、新技术推荐使用记录。开展小创新、小改革、小发明、小建议取得成果记录。(2分)3.在设备管理中坚持实行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修与改造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全员管理相结合,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并采取了设备管理激励和约束办法。必须有详细的实施步骤。(2分)4a.建立了职工技术培训档案,并对职工进行了设备操作和维修方面的教育及技术培训,专业培训率达到要求。b设备操作师傅帮带记录。c组织设备操作技术比武记录。3分设备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5分5.设置了适应车间设备管理机构,人员配置能适应车间设备管理、设备保养与维修工作的需要,各项工作有人负责,并保持相对稳定。每层、每级、都有设备管理责任人,明确责任范围,设置专业、专职技术人才参与设备管理,职能、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有相应处罚措施。要有文字记录。5分设备管理规章制度10分6.有设备管理部门手册,公司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要齐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设备维修管理制度》《设备点检、巡检制度》《设备润滑管理制度》《设备现场定置管理制度》《设备事故管理制度》必须有。5分7.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各种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设备使用工作指导书、检修规程(含检修工时、资金、消耗、储备等定额和检修任务单格式)齐全,适应并能指导、约束车间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5分二.设备专业管理60分技术、经济、安全指标15分8.按时、准确填报设备管理统计报表,并对报表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办法,为今后的设备管理工作提出改进意见。2分设备管理统计报表中的安全、技术、经济指标的规定值及计算方法如下:9-1.设备安全指标:⑴设备事故频率=设备事故发生次数/全部设备运转时间总和。无指标值要求,只须在月报、年报中如实统计填报。1分⑵设备事故停机率=〔各次设备事故停机时间总和/(全部设备运转时间总和+各次设备事故停机时间总和)〕×100%无指标值要求只须在月报、年报中如实统计填报。1分⑶设备事故统计表必须包括:事故分类(特大、重大、一般)、损失费用(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事故主要原因(违章操作、维护不周、检修不良、制造缺陷)、人员伤害情况、事故频率、事故停机率等内容。2分9-2.设备技术指标:{4}主要设备完好率=(主要设备完好台数/主要设备总台数)×100%。定值为95%全部设备完好率=(全部设备完好台数/全部设备总台数)×100%。定值为90%1分{5}主要设备利用率=主要设备实际运转小时数/日历小时数×100%;

全部设备利用率=全部设备实际运转小时数/日历小时数×100%;{6}设备综合效率=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合格品率其中:时间开动率=全部设备利用率;性能开动率=〔装置实际生产能力/装置设计(或核定)生产能力〕×100%;合格品率=合格产品数量/全部产品数量。1分{7}动密封点泄漏率=(车间动密封泄漏点总数/车间动密封点总数)×100%静密封点泄漏率=(车间静密封泄漏点总数/车间静密封点总数)×100%动密封点泄漏率≤2‰、静密封点泄漏率≤0.5‰为合格2分8}设备大修计划完成率=(实际完成计划大修项数/计划大修总项数)×100%设备大修计划完成率达到95%为合格.2分9}仪表“三率”完好率=(完好仪表台数/仪表总台数)×100%。规定值95%。开表率=〔运行仪表台数/(仪表总台数-因生产设备停用而停用的仪表台数×100%。规定值100%。控制率=〔控制仪表运行台数/(控制仪表总台数-因生产设备停用而停用的控制仪表台数)〕×100%。规定值100%达到三项规定值在月年报中统计填报。2分设备安全管理9分10.购置设备时,能掌握制造、销售单位的资质状况,特别在采购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特种设备时,能对制造单位的设计资格证书、生产资格证书及安全生产许可证书进行严格审查。1分11.锅炉、特种设备自觉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安全监察,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查,并有在线检查记录。1分12.设备检修时制定了设备检修安全防范措施,并与检修任务书一起下达工作指导书。必须有相应备份资料可查。2分13.制定了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操作人员经过培训上岗的证明、记录。2分14.设备事故按“四不放过”原则处理,特大、重大事故要有事故报告和现场分析记录及处理意见,有相应的事故通报、整改、防范措施记录。3分设备前期管理5分15.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车间参与,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新建、扩建项目、自制设备及零星设备购置的规划制定工作的详细记录。设备购置申请单。设备安置布局资料。1分16.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竣工验收工作及关键设备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工作记录。设备生产厂家业绩表,使用厂家现场考察记录,提供相应的质量跟踪卡片。1分17.设备管理部门、车间参与自制设备设计方案的研究和审定工作记录。1.5分18.车间与设备管理部门能将新设备使用初期发现的质量、功能、效率等存在的缺陷及时向制造单位反馈,能在索赔期内及时提出索赔,反馈或索赔资料。1.5分设备技术管理10分19.设备技术档案复印件齐全、完整,技术资料保管符合有关技术档案管理的规定。1分20.设备图纸、技术文件、竣工资料齐全、准确。借阅、查看制度完善、手续齐全。0.5分21.设备的备品配件目录齐全,分类清楚;备品配件有采购(制造)计划和储备定额;库存备品配件入库手续清楚,凭证齐全,账、卡、物相符;库房整洁、备品配件无锈蚀损坏,保管良好。1分22.各动力站房(供电、水、气、汽等)有平面布置竣工图,工艺流程图,电力系统图等,图纸与实际相符基本能满足动力管理工作需要。0.5分23.传导设施(包括电缆、架空线、埋地线、蒸汽、上下水、压缩空气、煤气、乙炔气等动力管线)总布置图(或空视图)齐全,图纸与实际相符。1分24.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已全部注册登记的凭证复印件。1分25.变配电所的高压电器设施、线路绝缘器材和用具按规定进行了预防性试验并有相应记录。配电室巡检记录表。(实用于电工班组)26.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进行维修、保养和定期检查,有维修、保养和定期检查记录资料。1分27.起重机械制定了安全操作规程并能严格执行,专人持证操作档案。1分28.执行动能计量管理,广泛开展了节能降耗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的详细记录。1分29.设备台账、档案资料、备品配件、设备状况、润滑管理、技术经济指标、报表、信息以及编制大修理计划等已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的电子版。1分30.设备制造、改造和维修中采用过或准备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建议、记录。1分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13分31.操作人员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记录档案,设备操作工技术评级档案。1分32.对关键和主要生产设备定人、定机、定职责,交接班记录清单。2分33.操作人员掌握“四懂”、“三会”,各操作岗位都有岗位责任制并能严格执行,对多人操作的设备、生产线,实行班长负责制的制度及办法。2分34.操作人员能严格执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设备运行参数符合规定指标(温度、压力、流量、电流等),没有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为的巡检、点检资料。1分35.操作人员坚持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以及“点检”工作并有记录资料,设备维护保养达到整齐、清洁、润滑、安全的标准,符合文明生产要求。2分3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