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管理局第一中学2023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0b2677111e1e410b405cec68eb91c9/6b0b2677111e1e410b405cec68eb91c91.gif)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管理局第一中学2023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0b2677111e1e410b405cec68eb91c9/6b0b2677111e1e410b405cec68eb91c92.gif)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管理局第一中学2023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0b2677111e1e410b405cec68eb91c9/6b0b2677111e1e410b405cec68eb91c93.gif)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管理局第一中学2023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0b2677111e1e410b405cec68eb91c9/6b0b2677111e1e410b405cec68eb91c94.gif)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管理局第一中学2023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0b2677111e1e410b405cec68eb91c9/6b0b2677111e1e410b405cec68eb91c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管理局第一中学2023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氨基酸研究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过程,放射性标记先后出现在()A.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 B.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C.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D.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2.下列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神经元轴突分泌的神经递质,可以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3.皮肤中腺体的分泌物能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 D.特异性免疫4.关于“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增长率不断增加B.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C.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D.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t1前及时控制其种群密度5.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其中错误的是()A.感觉: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升高B.分泌: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在外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调节: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D.传导:下丘脑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6.下列关于裸岩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首先出现的是苔藓植物B.首先出现的是地衣植物C.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D.最终会从裸岩上演替出森林7.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植物的正常受粉,为防止减产,采用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形成无籽果实。此举对下列哪种植物有效A.小麦 B.玉米 C.黄豆 D.辣椒8.(10分)硝化细菌广泛存在于通气性较好的土壤中,其部分代谢反应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硝化细菌的培养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是()A.碳源为葡萄糖 B.培养时需隔绝空气C.氮源是氮气 D.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二、非选择题9.(1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在500ml的已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请回答:(1)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逐个统计非常困难,可以采用_________法。(2)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该实验__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重复实验。(3)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____________再计数。该实验中酵母菌数量估算值见下表:(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6中方格25小方格)。时间(天)1234567酵母菌数量(万个/mL)32?762824819821820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4个,计数时应选择__________(无色/蓝色)的酵母菌。则表中第2天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____万个/mL。10.(14分)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1中下列液体的名称A液_____;B液_____;C液_____,其中A液与B液和C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2)细胞1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3)写出图2中标号①②代表的系统分别是:①_____,②_____,(4)A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是由_____和_____的含量决定的。(5)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1.(14分)红耳龟原产于美洲,作为宠物引入我国。由于宠物弃养和放生行为,红耳龟野外种群数量逐渐增大,这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为研究红耳龟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科研人员对某地区红耳龟的种群数量和食性进行了调查。请回答问题:(1)红耳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其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__________过程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可用于自身的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2)红耳龟的____________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其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直接因素。调查描述、解释和预测红耳龟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常需要建立____________。(3)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龟鳖类的种群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红耳龟乌龟中华花龟中华鳖蛇鳄龟数目(只)14820841调查结果发现,目前该地区龟鳖类的优势种是______。由于红耳龟的入侵,影响当地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4)为研究红耳龟的食性,研究人员解剖了红耳龟和本地龟类--中华花龟,统计它们胃内残余食物种类及出现次数,发现中华花龟胃内仅有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食物。红耳龟的残余食物统计结果如图所示。①红耳龟与中华花龟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_,判断依据___________。②红耳龟入侵后,由于当地物种中缺少_____的制约,得以迅速繁殖。红耳龟的捕食行为还可能会引起本地的鱼类、贝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下降,严重时会使当地的物种_____降低,影响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5)为了防控红耳龟的生态入侵,请为当地生态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_。12.下图是高等动物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激素③对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属于_______调节。(2)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__,促使垂体分泌______________。该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3)茶叶和咖啡中均含有咖啡因,但是茶叶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效果不如咖啡显著。有人认原因可能是茶叶中的另外一种成分茶氨酸抑制了咖啡因的作用。为了验证上述假设,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小组成员发现,当小鼠神经系统兴奋性较高时,平均体重的耗氧速率会升高,可以通过检测小鼠单位时间单位体重的耗氧量(C)来判断小鼠神经系统兴奋性的高低。实验材料:健康雄、雌性小鼠若干、生理盐水、蒸馏水配制的咖啡因制剂、蒸馏水配置的茶氨酸制剂、蒸馏水等。具体步骤:①选取健康的雌性或雄性小鼠若干,平均分成两组,并标注实验组A和对照组B。②A组处理:定时灌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处理:定时灌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处理一段时间后,统计小鼠单位时间单位体重的耗氧量CA和CB实验分析:结果:CA_______CB(填“>”或“<”或“=”),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与分泌蛋白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合成场所)、内质网(加工和运输)、高尔基体(加工和转运)、线粒体(供能)。【详解】根据题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上合成相应的多肽,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初加工,形成不成熟的蛋白质,接着出芽形成囊泡跟高尔基体融合,进入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包装,成为成熟的蛋白质,通过出芽形成囊泡跟细胞膜融合,从而分泌出去,因此放射性标记先后出现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C正确。故选C。2、A【解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而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详解】A、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有抑制作用,但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没有抑制作用,A错误;B、神经元轴突末梢可以释放兴奋性或抑制性递质,从而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正确;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正确;D、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以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D正确。故选A。3、A【解析】人体的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分为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皮肤中腺体的分泌物能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故选A。4、A【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三个题图都可表示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种群数量呈现S型;即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生物的数量也会增加,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图中中的t1点为K/2值,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图中的t2点为K值。【详解】A、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加,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但增长率不断减小,A错误;B、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不断加剧,天敌数量也在增加,虽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种群增长速率下降,B正确;C、由图示可知,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C正确;D、在t1时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应在t1前及时控制害虫的种群密度,才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较低水平,D正确。故选A。5、B【解析】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详解】A、感受: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升高,A正确;B、分泌: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但是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B错误;C、调节: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C正确;D、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D正确。故选B。【点睛】6、A【解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4、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详解】AB、裸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首先出现的是地衣植物,A错误,B正确;C、裸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所以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C正确;D、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属于初生演替,其过程大致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D正确。故选A。7、D【解析】据题意,连续暴雨会影响盛花期植物的正常授粉,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可防止收获果实类作物的减产,故辣椒有最有效,而小麦、玉米、黄豆收获种子类的作物不能避免减产,D正确。8、D【解析】1、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型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生物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2、硝化细菌是化能合成型生物,利用的能量是氨氧化分解时释放的化学能。【详解】A、土壤中的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培养基中不需要有机碳源,其碳源为二氧化碳,A错误;B、硝化细菌能利用NH3氧化释放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为需氧型,所以培养时不能隔绝空气,B错误;C、硝化细菌的培养过程中氮源是氨气,C错误;D、硝化细菌能利用NH3氧化释放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1)抽样检测(2)①.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②.需要(3)①.稀释②.无色③.128【解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相关注意事项:(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3)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4)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小问1详解】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多、体积小,逐个统计非常困难,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计数。【小问2详解】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不需要另设置对照组;为了防止实验的偶然性,该实验是需要重复实验的。【小问3详解】培养后期酵母菌的数量较多,应该先稀释后再计数。死亡的酵母菌由于失去了选择透过性,会被台盼蓝染成蓝色,因此计数时应选择无色的酵母菌。由于该血细胞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而第2天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4个,则第2天酵母菌数量约为(36-4)÷4×16=128万个/mL。【点睛】本题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理解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10、(1).血浆(2).淋巴(3).组织液(4).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淋巴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5).血浆和组织液(6).消化系统(7).呼吸系统(8).无机盐(9).蛋白质(10).神经-体液-免疫【解析】分析题图1: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内环境。1表示毛细血管壁细胞,2表示毛细淋巴壁细胞,3表示组织细胞。分析题图2:图示为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表示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②表示氧气进入内环境、二氧化碳排出体外,需要通过呼吸系统才能完成;③表示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需要排泄系统来完成;④表示养料和氧气进入细胞;⑤表示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排出细胞;⑥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详解】(1)图1中A液为血浆;B液为淋巴;C液为组织液;其中A液血浆与B淋巴和C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淋巴和组织液含有的蛋白质相对较少。(2)细胞1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3)图2中各标号代表的两个系统分别是: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4)血浆中的渗透压维持稳定,主要与血浆中的无机盐、蛋白质有关。(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点睛】本题结合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掌握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理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和各数字代表的含义,再对各小题作出准确的解答。11、①.消费者②.呼吸作用③.生长、发育和繁殖④.出生率、死亡率⑤.数学模型⑥.红耳龟⑦.演替⑧.竞争⑨.红耳龟和中华花龟均可以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为食⑩.天敌⑪.丰富度⑫.开展关于红耳龟生态入侵的民众科普教育;监管放生行为【解析】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3、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以及年龄组成等。4、常见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详解】(1)红耳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其同化的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2)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常用数学模型。(3)根据表中数据红耳龟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可知红耳龟是该地区龟鳖类的优势种。红耳龟的入侵可能造成本地物种灭绝,造成物种丰富度降低,物种数目减少,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红耳龟的入侵,当地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种变化发生在已有的生态系统条件下,这是次生演替的过程。(4)①依据红耳龟和中华花龟都会以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为食物可知红耳龟与中华花龟属于竞争关系。②由于缺少天敌的制约,红耳龟入侵后迅速繁殖。本地的鱼类、贝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下降,严重时会使当地的物种丰富度下降,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5)由于宠物弃养和放生行为,红耳龟野外种群数量逐渐增大,为此应开展关于红耳龟生态入侵的民众科普教育;监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茶苗购销合同茶油购销合同
- 2025合同模板股权转让合同纠纷如何处理
- 2025城市居民住宅供用热合同范本
- 2025合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2025幼儿园保健医生聘用合同模板
- 建筑工程项目的材料选购
- 2025年药物饲料添加剂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2025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合同
- 2025年端子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范
- 2025红木家具购销合同示本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监测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广东2024年广东金融学院招聘专职辅导员9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
- DB31∕731-2020 船舶修正总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2024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卫生检验技术(初级(师)211)相关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指导
- 《手卫生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 江苏省南京鼓楼区2024年中考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2届高考英语读后续写】主题升华积累讲义及高级句型积累
- 环境监测的基本知识
- 西方法律思想史ppt
- 世界古代史-对接选择性必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 金锁记优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