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学年杨浦区初中学段绿色指标监测语文学科试卷一、古诗文(22分)1.
默写填空。①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②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③上下天光,一碧万顷,_________,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④开学典礼上,老师引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同学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奋发图强,终将到达理想的彼岸。【答案】
①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②.
采菊东篱下
③.
沙鸥翔集
④.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⑤.
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萋、鹦、鹉、洲、篱、鸥、翔、沧。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乙)西施山书舍记(节选)①西施山去县①东可五里,《越绝》与《吴越春秋》②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然亦曰“土城山”。盖勾践作宫其间,以教西施、郑旦而用以献吴③。更数千年,主者不可问矣。②山高不过数仞,而丛灌疏算,亦鲜澄可悦。上有台,台东有亭;西有书舍数础,舍后有池以荷。东外折,断水以菱。出东南,西而山者,耸秀不可悉,悉名山也。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与水无不然。余少时盖觞④于此而乐之。③嗟夫!土城,一山耳,始以粉黛歌舞之宫,而今变而且迁之。田夫野老耕钓徘徊于其间。宜无不感而嘘,资野人之聚而谈者矣。至其易冶⑤以朴,易优伎⑥以农桑,则有识者又未尝不忘其悲而为之一笑也⑦。——选自(明)徐渭《徐文长全集》【注释】①县:指绍兴县。②《越绝》《吴越春秋》:史书名。③此句意思为:越王勾践在土城山建宫,教西施、郑旦二人歌舞礼仪等,把她们献给吴王。④觞:饮酒。⑤冶:艳丽。⑥优伎:歌舞。⑦此句意思为:使得有识之士未尝不抛去悼古的忧伤,而换之以欣然的微笑了。2.
甲文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______(人名)。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后人始易以今名(2)资野人之聚而谈者矣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
下列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记得我年轻时好像曾到西施山饮酒并且至今感到高兴。B.
记得我年轻时好像曾到西施山饮酒并且为之感到高兴。C.
记得我小时候好像曾到西施山饮酒并且为之感到高兴。D.
记得我小时候好像曾到西施山饮酒并且至今感到高兴。6.
甲文写景,艺术手法高超。如“皆若空游无所依”,表面写游鱼,实则写______;乙文写景,语言质朴。第②段描写了______。甲乙两文均借景抒情,甲文抒发了作者______;乙文抒发了作者______。【答案】2.
柳宗元
3.
(1)改变(2)聚集
4.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5.B
6.①.
写潭水的清澈。
②.
描述了西施山书舍的布局及周围环境,也说明了写作此记是应商伯子的请求。
③.
游览时有暂时的快乐,但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④.
透露出他悼古的一缕淡淡哀愁,蕴含着喜爱现实生活的一片真情,而又交织着对于时事易变的辗转思考。【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3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1)句意:后人才改名为现在的西施山的。易,改变。(2)句意:成为百姓平日里聚集闲谈的话题。聚,聚集。【4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若隐若现。灭,暗,看不见。【5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意思的理解。重点词:余,我。少时,年轻时。盖,好像。觞,酒杯。句意:记得我年轻时好像曾到西施山饮酒并且为之感到高兴。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结合甲文“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意思是: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此句表面写游鱼,实则写潭水的清澈。结合乙文第②段“上有台,台东有亭;西有书舍数础,舍后有池以荷。东外折,断水以菱。出东南,西而山者,耸秀不可悉,悉名山也。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与水无不然”可知,描述了西施山书舍的布局及周围环境,也说明了写作此记是应商伯子的请求。由文中内容可知,甲乙两文均借景抒情。由甲文“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可知,游览时有暂时的快乐,但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乙文以平易朴实的笔调,叙说关于西施山的古老传说,描写眼前景色,记述所思所想。淡淡几笔,便描墓出一副赏心悦目、和平宁静的山光水色。结合乙文“余少时盖觞于此而乐之”“则有识者又未尝不忘其悲而为之一笑也”理解,文章关于今古变迁的一番议论,透现出他悼古的一缕淡淡哀愁,蕴含着喜爱现实生活的一片真情,而又交织着对于时事易变的辗转思考,复杂的人生,矛盾的思绪,在这篇短中表现得恰到好处。【点睛】参考译文:(甲)
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乙)西施山离绍兴城东约五里许,《越绝书》与《吴越春秋》皆称为土城,后人才改名为现在的西施山的。不过,也有叫它土城山的。大概当初越王勾践在山间修造宫舍,调教、训练西施、郑旦二人,用来献给吴王夫差的。数千年后,已不知归谁所有了。西施山高不过数丈,却灌木从生,幽竹错落,景色也十分明丽,惹人喜爱。山上有台,台东有亭;西面有书房数间,房后有座荷花池。池水向东流去,水面种上菱角与外部隔开。远处东南面,西面有山,青翠高耸,连绵不断,尽是名山。书房四周,皆是田园、水面,一眼看不到边;其间种地、打鱼、采桑的男女随处可见,四望皆然。我年轻时曾来此地饮酒游乐。嗟夫!土城,不过一座小山而已,当初曾是储养美丽的歌官舞馆,又面临着通往繁华都市的通衢大道,而今时过境迁。那些在山中种地、渔钓的农夫野老,所有这些,自然无不使人感慨叹息,成为百姓平日里聚集闲谈的话题。至于一改过去的妖冶为古朴,转优伎而农桑,专心本业,民俗淳厚,则使得有识之士未尝不抛去悼古的忧伤,而换之以欣然的微笑了。二、现代文(2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让英雄的价值得以回归①四川凉山一场森林火灾,30名消防队员和地方干部群众在救火战斗中牺牲,震动全国,引发了如潮的感动和哀悼。媒体报道可谓充分,但却也不无片面和简单化之嫌。②人们被英雄感动,但感动的表现肯定不只是哭泣和悲伤。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看到把感动简化为哭泣的场面。每有英模报告,电视上就反复出现抹泪、抽泣的画面,照片上则是涕泗横流的感伤。这样的场面反复出现,形成了“感动哭泣化”的表现模式,其背后反映的则是一套认识模式。反对把英雄作“高大上”的表现,主张把英雄“凡人化”,这固然能使英雄显得“平实”、“可感”、“直观”,但却忽略了英雄壮举不平凡的一面,以及这一面带给人的心灵冲击、震撼。久而久之,人们甚至已不再对英雄壮举与普通行为之间的本质差异进行区分。人人皆可以为英雄。这种认识模式钝化了人们的神经,简化了人们的情感,弱化了英雄的价值。③英雄出自平凡,但英雄不等于平凡。应当让英雄的价值得以回归。④生命无论因什么而损失,都令人哀伤,哪怕正常死亡,也是如此。死不是英烈与普通人的区别,构成英烈与普通人的区别的,在于普通人死于遇难、受害或者疾病、衰老,而英烈是为他人、为大众而牺牲,他们在急难险重的关口奉献出自己的生命。⑤我们并不鼓励牺牲,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我们应当避免牺牲,也正是因为我们认识到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才对英雄在紧急关头置个人生命于度外的行为更加敬仰。英雄不是不知道生命的宝贵,而是在宝贵的生命与赴汤蹈火之间做出了选择。英雄牺牲精神的价值,就是让人认识到这样的精神使人的生命价值得到升华。⑥面对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英雄壮举,人们在感动、哭泣的同时,还要“化悲痛为力量”,将英雄的牺牲精神内化为个人心中向上的力量。没有这样的一种“化”,就是对英雄价值认识的简单化。明末御史左光斗,不畏权宦奸党,不惧严刑拷打,最终被害狱中。他的学生史可法探监时“抱公膝而呜咽”,被左光斗斥责。后史可法成为明末抗清名将,为国捐躯。他曾说:“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师生二人,铮铮铁骨,为后人称颂。革命先烈李大钊,为救民众于水火,赴汤蹈火,从容就义。他的牺牲令人扼腕,他大无畏的献身精神让更多的仁人志士在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可见,从古至今的英雄都有巨大的感召力,它让更多的人觉悟,以英雄为榜样,化悲痛为继续前行的力量。⑦让英雄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高大起来,而不只是“平凡起来”;让英雄在人们心灵中所唤起的情感丰富起来,而不只是“哭泣起来”。英雄不是天生的“高大上”人物,但英雄最终成了“高大上”人物。人人皆可以为英雄!7.
请分析第②段的作用。8.
第②段和第⑦段中都有“人人皆可以为英雄”一句,其内涵不同。请简要分析。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第⑦段:________________9.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围绕中心论点,文章从两个层次展开论述,请作简要概括。(1)________(2)________10.
下列这则材料是否可以放入第⑥段中?请简要阐述理由。人到底应该怎样度过一生?怎样才能在革命斗争中成长为真正的钢铁战士?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他笔下的保尔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激励了成百上千的革命青年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答案】7.
先树立了批驳的靶子,从而引出自己的观点:应当让英雄的价值得以回归。
8.①.
英雄壮举与普通行为之间的本质没有区别;
②.
我们在感动、哭泣自我牺牲精神的英雄壮举的同时,还要“化悲痛为力量”,将英雄的牺牲精神内化为个人心中向上的力量。这样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9.①.
让英雄的价值得以回归
②.
英雄出自平凡,但英雄不等于平凡
③.
面对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英雄壮举要“化悲痛为力量”
10.
第⑥段,主要讲了面对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英雄壮举,人们在感动、哭泣的同时,还要“化悲痛为力量”,将英雄的牺牲精神内化为个人心中向上的力量,而所给材料保尔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励了成百上千的革命青年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符合该段作者观点,所以可以放入第⑥段中。【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由第②段“人们被英雄感动,但感动表现肯定不只是哭泣和悲伤。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看到把感动简化为哭泣的场面”“久而久之,人们甚至已不再对英雄壮举与普通行为之间的本质差异进行区分。人人皆可以为英雄。这种认识模式钝化了人们的神经,简化了人们的情感,弱化了英雄的价值”可知,第②段写了人们长久以来习惯于看到把感动简化为哭泣的场面,一些人反对把英雄作“高大上”、主张把英雄“凡人化”,这种认识模式弱化了英雄的价值,从而为本文树立了批驳的靶子,进而引出下文“应当让英雄的价值得以回归”的观点。【8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不同。由第②段“人人皆可以为英雄。这种认识模式钝化了人们的神经,简化了人们的情感,弱化了英雄的价值”可知,“人人皆可以为英雄”一句是说英雄壮举与普通行为之间的本质没有区别,这种认识模式钝化了人们的神经,简化了人们的情感。弱化了英雄的价值。是一种不正确的观点。由第⑦段“让英雄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高大起来,而不只是‘平凡起来’;让英雄在人们心灵中所唤起的情感丰富起来,而不只是‘哭泣起来’。英雄不是天生的‘高大上’人物,但英雄最终成了‘高大上’人物”可知,“人人皆可以为英雄”一句是说我们更应该“化悲痛为力量”,将英雄的牺牲精神转换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这样平凡的人也可以成为英雄。【9题详解】本题考查本文的中心论点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标题“让英雄的价值得以回归”提出议论对象——英雄的价值。第①至②段由四川凉山森林火灾的事件谈起,引出中心论点:应当让英雄的价值得以回归。第③至⑤段从“英雄出自平凡,但英雄不等于平凡”的角度来展开论述;第⑥段从“面对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英雄壮举要‘化悲痛为力量’”的角度来展开论述;尾段总结强调中心论点。【10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和作者观点的匹配。通读第⑥段,主要讲了面对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英雄壮举要“化悲痛为力量”的观点。此段例举了明末御史左光斗,不畏权宦奸党,不惧严刑拷打,最终被害狱中,他的这种行为激励了史可法成为明末抗清名将,为国捐躯;例举了革命先烈李大钊,为救民众于水火,赴汤蹈火,从容就义,他大无畏的献身精神让更多的仁人志士在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的例子,而所给材料保尔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励了成百上千的革命青年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符合该段作者观点,所以可以放入第⑥段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①对70年代出生的我而言,田间劳动是少年时代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尽管当时也会觉得劳累不堪,如今回头细想,在艰辛的操持和锤炼之中,我们对于自我、生命和自然的关系、父子亲情等都有了更为真切而深刻的认识。②每年最艰苦的劳作时光就是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耕生活中的抢收抢种。“双抢”大都是在7月中下旬,持续十天左右,气温多在35摄氏度以上。③记得我和兄妹七八岁时就开始跟随父母参加“双抢”。先是割稻,顶着酷暑,戴着草帽,弯腰右手执镰刀,左手握住一把水稻,往里用力折割下来,再集中归置放好。这时往往汗如雨下,也顾不得擦拭。成熟的稻子有刺人的芒,刮到脸或胳膊上都是一道道痕迹。头顶上是灼热而刺眼的阳光,脚下是热浪逼人的泥水,身体承受着高强度劳动带来的挑战和疲惫。有时还会有蚊虫在周围“环绕立体声”鸣叫,时不时在身上叮咬出大小不一的肿块。④割稻子结束后就要插秧了。这时最令人担惊受怕的就是蚂蟥来哲人,盘吸到腿上有时还很难挣脱,甚至会钻进皮肤里。插秧前先要赤脚将残留的稻秆踩进泥田里转化成肥料,这也不是一件简单活儿。踩完后,接下来的拔秧也需要长时间弓着腰,但相对轻松。先将秧苗从一丛丛的秧苗里连根拔起,积累到一定数量再捆扎起来放好。拔秧一般安排在清晨,微风轻拂,鸟儿啁啾,一望无垠的稻田里青翠欲滴的秧苗摇曳生姿,亭亭玉立,惹人怜爱,此时感觉真是快乐。⑤最后的环节就是插秧。有时秧苗插得不当,风一吹来,它们就都扑倒在盈盈一水间;或者碰上田地缺水相对粗硬,即使一直插秧的右手食指和中指酸痛不已,秧苗还是容易倒伏,这时就得返工重作。让一株株秧苗在泥土中生根站稳自然生长,真是件令人痛苦也很吸引人的事。一排排既稚嫩又倔强的秧苗就像自己的劳作艺术品在田园这个展览空间自然而野性地生长,这时候的劳作似乎又染上一些与生命成长有关的感同身受的体验了,看着它们,我想到了自己。正如阿伦特①所言:“所谓劳动的‘幸福或喜悦’,是人体验到的纯粹活着的乐趣,也是我们与所有其他生物共有的乐趣。并且是人唯一能在自然规定好的循环中,心满意足地转动的方式,苦干和休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⑥劳作中也会有短暂的欢愉,父母会安排农忙季短暂的休憩,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洗脚上岸回家去喝一碗祖母准备好的绿豆粥来消暑。有时,还会有异乡人挑着白馒头来售卖,父母是不吃的,但父亲会买几个给我们填饱肚子补充体力,那种弥漫清香略带甜味制作粗糙的馒头给我们的童年馈赠了一种长久存留舌尖上的回味。有时还会买西瓜来解暑,那种自然的清甜与凉沁也长久地让人回味。在漂泊异乡的漫长时光里,我似乎再也没有品尝到如此让人期待和欢呼不已的食物了。田间劳动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艰苦的锻炼,这种生活是今天很多不用下田干活、留守乡村的少年难以想象的。⑦这就是当年我们的日常。我们之所以能考上大学,跟我们这代人从小在乡村经受“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身心磨砺有关系吧。这种在极端环境里的身体劳作和精神操练,对于培养心志的坚韧不拔和为达目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人格都极有价值。伴随我们成长的还有父母等长辈的劳作辛苦,田间劳动的朝夕相处让我们很早就感受到了父辈养育我们的辛酸,进而产生了一种精神动力,要改变命运,要知恩图报。这种内驱力在如今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整体消退了,共同劳动、守望相助形成的家庭共同体意识也弱化了。⑧现在想来,当年在田间顶着烈日的辛苦劳作,就是自然给我们生命最好的馈赠吧。【注释】①阿伦特:外国思想家、政治理论家。11.
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12.
下列对第⑥段理解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我们”的欢愉就是短暂的休憩和简单的补给,更能反衬出当年劳动的艰辛。B.
家人之间守望相助的亲情值得“我们”回味,也是“我们”奋斗的源动力。C.
简单的食物让我们“期待和欢愉不已”,表现了“我们”兄妹三人的乐观。D.
和现今乡村少年的生活形成对比,引发人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思考。13.
阅读全文,概括田间劳动的艰辛表现在:(1)_______(2)_______(3)______14.
联系全文,说说你对结尾画线句的理解。【答案】11.
示例1:运用景物描写“微风轻拂,鸟儿啁啾,秧苗摇曳”写出了清晨,拔秧时田野的美丽,写出了“我”愉快地心情。
示例2: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秧苗人的情态,表达了对秧苗的喜爱、对田野的喜爱、赞美之情。
12.B
13.①.
割稻子,顶着酷暑,汗如雨下,也顾不得擦拭;
②.
蚂蟥蜇人,盘吸到腿上有时还很难挣脱,甚至会钻进皮肤里;
③.
碰上田地缺水相对粗硬,即使一直插秧的右手食指和中指酸痛不已,秧苗还是容易倒伏,这时就得返工重作。
14.
田间的辛苦劳作,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馈赠品,有巨大的价值,培养了心志的坚韧不拔和为达目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人格,让我们很早就感受到了父辈养育我们的辛酸,进而产生了一种精神动力,要改变命运,要知恩图报。【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第④段中画线句写“微风”“鸟儿”“秧苗”等景物,运用了景物描写,其中“摇曳生姿,亭亭玉立”赋予秧苗以人的动作情态,是拟人的修辞,再结合“惹人怜爱,此时感觉真是快乐”可知,表达了作者对田野美景的喜爱与愉悦之情。【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分析。A.有误,“‘我们’的欢愉就是短暂的休憩和简单的补给”此句太过绝对,“我们”的欢愉还有田间的美景以及与家人一起劳作的幸福;C.有误,简单食物让我们“期待和欢愉不已”,表现了“我们”兄妹三人在田间劳作过程中简单的快乐;D.有误,和现今乡村少年的生活形成对比,引发人们对家人之间守望相助、共同劳动问题的思考,要提高家庭共同体意识;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从第③段“先是割稻,顶着酷暑,戴着草帽,弯腰右手执镰刀,左手握住一把水稻,往里用力折割下来,再集中归置放好,这时候往往是汗如雨下,也顾不得擦拭”可知,田间劳动的艰辛表现:割稻子,顶着酷暑,汗如雨下,也顾不得擦拭;从第④段“这时最令人担惊受怕的就是蚂蟥来蜇人,盘吸到腿上有时还很难挣脱,甚至会钻进皮肤里”可知田间劳动的艰辛表现:蚂蟥蜇人,盘吸到腿上有时还很难挣脱,甚至会钻进皮肤里;从第⑤段“或者碰上田地缺水相对粗硬,即使一直插秧的右手食指和中指酸痛不已,秧苗还是容易倒伏,这时就得返工重作”可知,田间劳动的艰辛表现:碰上田地缺水相对粗硬,即使一直插秧的右手食指和中指酸痛不已,秧苗还是容易倒伏,这时就得返工重作。【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第⑦段“这种在极端环境里的身体劳作和精神操练,对于培养心志的坚韧不拔和为达目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人格都极有价值。伴随我们成长的还有父母等长辈的劳作辛苦,田间劳动的朝夕相处让我们很早就感受到了父辈养育我们的辛酸,进而产生了一种精神动力,要改变命运,要知恩图报”可知,此句意思是说在田间的劳作是大自然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在极端环境里的身体劳作和精神操练,培养了心志的坚韧不拔和为达目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人格,让我们能够牢记父辈给予自己的恩惠,在有能力的时候尽力报答。三、综合运用(12分)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XX中学文学社举办“遇见东西方的神奇”名著《西游记》《海底两万里》主题阅读活动。活动分为以下三个板块,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活动一:制作知识卡片15.
小张同学为《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制作了知识卡片,请你把卡片内容填写完整。书名《西游记》《海底两万里》作者(1)___凡尔纳体裁神魔小说(2)___内容简介(3)___讲述了一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的故事。活动二:比较阅读讨论16.
文学社的同学们围绕《西游记》《海底两万里》的异同点展开了比较阅读讨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
《西游记》《海底两万里》的主题都是多元的,反殖民压迫也是后者的主题之一。B.
以上两部作品中的孙悟空和尼摩船长都是具有英雄气概和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C.
以上两部作品的故事情节既惊险刺激,又都超越现实世界,荒诞离奇、异想天开。D.
以上两部作品在艺术手法方面,都设置了扣人心弦的悬念,使人读起来欲罢不能。活动三:分享推荐交流17.
文学社准备邀请专家来学校开设关于以上两本名著的讲座,并为此设计了相关的宣传海报。下列不属于海报必备内容的一项是(
)A.
讲座的主题内容。
B.
受邀的主讲人。C.
参加活动的相关人员。
D.
举办讲座的时间与地点。18.
《西游记》和《海底两万里》都充满了想象力,又各具特色。请你阅读以下两部名著的节选内容,选择其一,写60字左右的推荐语。你看他: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大圣)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只见那海水:烟波荡荡,巨浪悠悠。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悠悠通地脉。潮来汹涌,水浸湾环。那行者将身一纵,跳过了东洋大海,早至花果山。——节选自《西游记》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28回《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我不再感到我的衣服,我的鞋底,我空气箱的沉重了……所有这些物体,在水中失去了一部分重量,即它们排去的水的重量,因此我进一步了解了阿基米德发现的这条物理学原理。(穿着特制的潜水衣),我们在很细、很平、没有皱纹、像海滩上只留有潮水痕迹的沙上行走。太阳光在相当倾斜的角度下,投射在水波面上,光线由于曲折作用,像通过三棱镜一样被分解,海底的花、石、植物、介壳、珊瑚类动物,一接触被分解的光线,在边缘上显现出太阳分光的七种不同颜色。这种所有浓淡颜色的错综交结,真正是一架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色缤纷的万花筒,总之,它就是十分讲究的水彩画家的一整套颜色!看来实在是神奇!——节选自《海底两万里》【答案】15.
①.
吴承恩
②.
科幻小说
③.
讲述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与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16.C
17.C
18.
示例一:《海底两万里》:本书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潜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示例二:《西游记》:一部神魔小说,为何能家喻户晓,流传至今?一个四人团队,为何能历经磨难,取得真经?神魔故事揭示大现实,师徒四人渡化妖魔,成就自我成长。还等什么,快快进入《西游记》的精彩世界吧。【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C.有误,两部作品都是对现实的反映,没有超越现实,且《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并非“荒诞”。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活动设计。宣传海报的内容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的组织者,活动的主题等主要内容,不包括参加活动的相关人员。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推荐语。示例一:《海底两万里》小说中情节设置古怪离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语言生动有趣,既是艺术的语言,又是科学的语言,对各种海底事物描绘得惟妙惟肖。特别是那艘鹦鹉螺潜艇,让读者如痴如醉。示例二:《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他们降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要像唐僧师徒四人一样勇往直前,才能取得生活和学习中的“真经”,快来读读吧。四、写作(40分)19.
请以“平凡的日子也会闪光”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深圳商务咨询服务平台运营合同2篇
- 2024版加油站施工安全协议及环境保护责任合同3篇
- 2024年度学校食堂及宿舍楼装修改造工程合同2篇
- 2024年小区门卫管理及培训合同范本3篇
- 2024版茶叶种植基地承包合作合同示范文本3篇
- 玉树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数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版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合同2篇
- 2024版金融科技股东合作协议书合同3篇
- 2024版葫芦岛房屋买卖税费计算与代缴服务合同3篇
- 2025届云南省保山市一中高考数学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
- 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试
- 宋大叔教音乐光盘第二单元讲义
- 初物管理办法及规定
- 体育与健康课一年级(水平一)课时教案全册
- 回流焊曲线讲解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英语教学法》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145)
- 一些常见物质的安托因常数
- (整理)变形测量作业指导细则
- 布莱恩厨具公司的资本结构分析
- 高速公路服务区工作计划总结与工作思路
- 集团子公司资金计划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