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知识分子的自我位置与应位置位置_第1页
元代知识分子的自我位置与应位置位置_第2页
元代知识分子的自我位置与应位置位置_第3页
元代知识分子的自我位置与应位置位置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代知识分子的自我位置与应位置位置

“所有一代文学:楚投诉、汉赋、六朝污水、唐宋词、元曲,都是所谓的一代文学,不能为后代所继。”。”这里的“元之曲”包括元杂剧和元散曲两种,本文主要讨论元散曲的“叹世归隐”主题。词被称为“诗余”,散曲又被称为“词余”。诗与词,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散曲则“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既然元散曲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文学,为什么在元代却如此炽盛呢?究其根本,很大程度上与元代的社会情况密切相关。一、“非屈原,是陶潜”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继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高高在上的汉民族第一次被“蛮夷之邦”所征服,不啻是一种颠覆。元代,也是自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遭受的第二次“灭顶之灾”。两汉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朝廷上获得了极大的生存空间。兴于隋,盛于唐,两宋沿用并日趋完善的科举制度,使儒家知识分子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鸿图大志得到空前施展。然而,元初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知识分子入仕的途径。他们从云端狠狠地摔了下来,社会地位沦落到娼妓之后,“九儒十丐”。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大批读书人沉溺下僚,既失去了经济上的依靠,亦失去了政治上的夤缘。他们被抛向市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成了一种最大的讽刺。《元史·选举志》中说:“士无入仕之途,或习刀笔以为胥吏,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作技巧贩鬻以为工匠商贾。”在这种社会现实中,生存的悲剧还在其次,更为沉重的是精神的失落,不能“入仕”,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儒家知识分子所追寻、所推崇的人生价值。一些文人以散曲写出了他们的困境,感叹世道不公和个人的悲剧命运。白朴说:“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白朴[中吕·阳春曲]《知几》)心中充满痛苦与无奈,也只能“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白朴[中吕·阳春曲]《知几》)“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淹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麯埋万丈虹霓志。”(白朴[仙吕·寄生草]《饮》)知识分子们只能在美酒中吞咽了所有的雄心壮志与不平,通过醉酒道出对现实的全面否定。无名氏更是慷慨悲歌:“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折挫英雄,消磨善良,越聪明越运蹇。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闵骞,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无名氏[中吕·朝天子]《志感》其一)又有“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老天不肯辨清浊,好和歹没条道。善的人欺,贤的人笑,读书人都累倒。立身则小学,修身则大学,智和能都不及鸭青钞。”(无名氏[中吕·朝天子]《志感》其二)这两首散曲正是用最直白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元代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困境。这两首散曲是元代知识分子的内心独白,是元代知识分子悲剧性生存的真实写照。面对重重困境,元代知识分子对生命、生存本身有了新的感悟,从而对历史有了新的理解。他们跌入边缘,与主流意识形态拉开了距离,必然对主流意识形态持批判态度。他们对儒家传统文化和知识合理性产生了一种意义怀疑,对历史进行了强烈的反思。在元代知识分子眼里,历史上曾经备受推崇的屈原、韩信、豫让、叔齐等人变得不值一提。屈原、豫让等人的死变成了一件很可笑的事情,他们壮烈的牺牲,完全失去了意义:“屈原清死由他恁,醒和醉争什么。”(马致远[双调·拨不断])反而是张良、范蠡、严光、陶渊明,被他们引为知己,成为赞美、羡慕的对象。盍志学赞陶渊明:“五斗米懒折腰。乐以琴诗,畅会寻思。万古流传,赋归去来辞。”(盍志学[双调·蟾宫曲])徐再思说范蠡“驾着一叶扁舟,披着一蓑烟雨,望他五湖中归去也。”(徐再思[黄钟·红锦袍])在散曲作家心中,张良、范蠡他们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身名俱荣,远害全身”。范康的[仙吕·寄生草]《酒色财气》说“不达时皆学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更是对价值世界的重新描述和重新定义,是对人生存在价值的重新考虑和定位。“非屈原,是陶潜”就是一种对历史的解构和价值重构,号召同样在世俗中苦苦挣扎的知识分子们赶快归隐。以上所阐述的是一种生存困境,还有一种困境则是伴随了知识分子几千年的仕途困境。传统知识分子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素以天下为己任,“立身行道,扬名后世”(《开宗明义章》)常常是他们努力追求的人生目标。但另一方面,政治腐败,同僚倾轧,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也如同阴影一样紧紧伴随着他们,难以摆脱。“道统”没有一种制度的保障,“道”在“势”的面前不堪一击。他们的命运没有保障,始终处于一种困境之中。所以,即使到了元代中后期,朝廷恢复了科举制度,有不少知识分子得以入朝为官一展抱负,可是官场的黑暗,政治斗争的复杂、频繁、残酷,使得这些被视为幸运儿的入仕者们心惊胆战、如履薄冰。与其陷入种种复杂的政治困境中,还不如归去。“宁可身卧糟丘,赛强如命悬君手。”(不忽木[仙吕·点绛唇]《辞朝》)张养浩曾任要职,却也劝士人明哲保身,赶快归隐:“昨日尚书,今朝参议,荣华休恋。归去来兮,远是非,绝名利。”(张养浩[中吕·普天乐]《辞参议还家》)“从前的试观,那一个不遇灾难。楚大夫行吟泽畔,伍将军血污衣冠,乌江岸消磨了好汉,咸阳市干休了丞相。这几个百般,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张养浩[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盍西村感叹:“古今荣辱转头空,都是相般弄。我道虚名不中用,劝英雄,眼前祸患休多种。”(盍西村[越调·小桃红]《杂咏》)他们都认为富贵荣华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眼即空。求功搏名带来的不是福,挤进庙堂之中也没能让他们的抱负得以实现,反而是在“种祸”,“古和今都是一南柯,紫罗襕未必胜渔蓑。”(张养浩[双调·新水令]《辞官》)不如舍弃仕途,归于山水田园。元代知识分子对这样一个失落的世界感到绝望,他们的儒家传统价值和自我人生价值无从实现,但又不愿像屈原那样“杀身成仁”。于是,归隐山水田园似乎成了不二的选择。二、“道隐”:自由的自然地理元代知识分子的归隐要么是因入仕无门而归隐,要么是因官场黑暗为明哲保身而归隐,或者兼而有之。那些因入仕无门被迫而隐的知识分子们,没有比较彻底地抛弃名教礼法和传统士流风尚。在他们内心深处,不甘仕途失落,向往实现传统知识分子的那种价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屡屡碰壁,理想归于幻灭,才不得不归隐。叹世归隐也就成了这类作家创作散曲的主旋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既然社会现状如此,无法“兼济天下”,则只好“独善其身”了。这里的“归隐”,这里的投入山水田园,实际上是投入“老庄”的怀抱,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是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结构在元代的特殊反映,即“儒家的现世承担到道家的逍遥于世有内在的联系。”希望在社会中一展抱负和追求高洁淡泊的生活方式,豪壮的热情和宁静的志趣总是在儒家知识分子身上同构。儒家强烈的上进精神在于追求个体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因而必须存在使其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一旦丧失这种条件,孔孟的肯定“道隐”(怀道隐遁),为君子提供了自救之路。“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泰伯》),“隐居以求真志”(《季氏》)。否则不知多少君子会像屈原那样死于非命。这里儒道互补中的“道”,固然也有其“逍遥”、“无为”,追求自然的思想在里边,但首先被知识分子选中的应是庄子的“吾丧我”(《齐物论》)。庄子一再强调的,正是这个“忘”字:“相忘以生”,“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正是这个“忘”字,道家的避世哲学成了最好的镇痛剂。一旦将造成自身悲剧的种种现实忘掉,悲剧本身似乎便不复存在,人的心灵也就获得了释放和自由。因此元散曲表现的大多是逍遥、闲适的意境,尤以“白云窝”、“懒云窝”、“安乐窝”、“竹篱茅舍”、“菊花”、“品茶”、“种瓜”等意象为代表。既有“掩柴门啸傲烟霞,隐隐林峦,小小仙家。楼外白云,窗前翠竹,井底朱砂。五亩宅无人种瓜,一村庵有客分茶。春色无多,开到蔷薇,落尽梨花。”(张可久[双调·折桂令]《村庵即事》)也有“学邵平坡前种瓜,学渊明篱下栽花。旋凿开菡萏池,高竖起荼蘼架,闷来时石鼎烹茶。无是无非快活煞,锁住了心猿意马。”(卢挚[越调·小桃红]《闲居》)还有“离了名利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关汉卿[南吕·四块玉]《闲适》)但是,这些散曲中最为典型的当数阿里西英的[双调·殿前欢]《懒云窝》:懒云窝,醒时诗酒醉时歌,瑶琴不理抛书卧。无梦南柯,得清闲尽快活。日月似撺梭过,富贵比花开落。青春去也,不乐如何。如果说在困境中苦苦挣扎时,只能在酒中麻醉自我的话,那么,“复得返自然”后的快乐生活,美酒更是不可或缺。“闲来乘兴访渔樵,寻林泉故交,开怀畅饮两三瓢。只愿身安乐,笑了重还笑,沉醉倒。”(盍西村[双调]《快活年》)“谪仙强,刘伶缪,笑豪来鲸吸,有甚风流。聊复尔,无何有,酝酿潮红春风透。兴来时付与觥筹,频频到口,轻轻咂啖,少过咽喉。”(滕斌[中吕·普天乐]《酒》)由此可见,不管是“入仕无门”还是“官场黑暗”,每当儒学受困时,知识分子便投向了老庄的怀抱。既然外在的社会价值得不到实现,就转向内在,追求一种“自然”。这种“返自然”,既是归隐山水田园,回到大自然之中,也是返回人的天性。走向山林,回归田园,回归的不仅是田畴村落,更是回到了宁静的内心世界,回到了自我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山林自然,还是人的本性,都是人生理想与现实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