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代文人与陶渊明诗歌
欣赏善恶,远离家乡的作品是原散曲中最多、最重要的部分。那些性情恬淡、乐居田园的散曲作者,多以“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马致远[双调·行香子])自娱,他们“知分限、识进退、决嫌疑、傲富贵、甘清贫、绝是非。”(无名氏[水仙子]),以散曲创作来表达他们内心的甘苦,对世事变幻的历史沧桑、放纵世俗的人生情怀和各自的人生体验。一生致力于散曲创作的元末文人张可久就是其一。在他的叹世归隐之作中除了有对“芸瓜邵平、垂钓严陵”的赞赏;对“范蠡归湖”的艳羡,更多的是对鄙弃功名、心归田园的陶渊明的热切渴慕。陶渊明卸印休官的潇洒;东篱赏菊的疏放;酒醉乡里的轻狂,都在张小山的散曲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洋溢着浓郁的“尚陶”情结。一、“不达时皆江阴也不高”,一个“英雄气短”的历史人据笔者粗略统计,在张可久850多首散曲创作中,仅仅涉及陶渊明、与陶有关的就有60首左右,其中着墨最多、念念不忘的就是对陶渊明“解印休官”这一行为的高度肯定和赞扬。而对他”归耕”的内容涉及不多。不仅有题为《次韵归去来》、《次归去来韵》的小令创作,也有套数仙吕点绛唇翻归去来辞的唱和在内容中更有10多次念叨“渊明休官”之事。其中有对“堂上先生解印”([中吕·朱履曲]《归兴》)的追述;有“自休官清煞陶家”(《次韵》)的羡慕;有“休官归去效陶潜”(《归山》)的豪迈;更有“范蠡黄金像。谪仙白玉杯。不若渊明解印归。”([南吕·金字经]《乐闲》)的高度比较性评价。首先,元人承陶、尚陶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从先秦时起,儒、道学说就对立统一,有互相补充,形成中国美学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达则兼济天下,不达时则独善其身,两者作为一个集合体,决定着封建知识分子的灵魂。元代知识分子继承了这个悠久的美学思想传统,他们隐居的历史渊源正由此而发端。元代科举之门的一度封闭,官制的混乱以及知识分子“十儒九丐”的低下地位,使他们往往有志不得伸,悒郁终生。对历史人物的的评判也多反常地表露着自己的感情色彩:“不达时皆笑屈原非,单知音说尽陶潜是”。(白朴[寄生草·劝饮])其次,从个人经历来看。张可久一生沉抑下僚,仕途坎坷。他的仕历,《录鬼簿》中只有“以路吏转首领官”,才外还知他“为昆山幕僚”,“监税松源”,并任过桐庐典史等职,并在会稽、三衢灯地任职。他一生奔波于江南各省,足迹遍及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江西等地,可以说是功名办纸风雪千山殿前欢客中他自然也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殿前欢]《客中》)这种文人普遍性的政治不遇、功名不状的叹息。但元末文人与致力于力争、热望沟通他们与现实政权合作的道路的元初期文人不同,与挣扎、动摇与希望和失望之间的中期文人也不一样,他们大多数对政治、对功名早已绝望。“醉呼元亮酒,懒上仲宣楼。功名不挂口。”([中吕·红绣鞋]《次崔雪竹韵》)已成了大部分文人的心曲,张可久更是如此。由吏转官的漫长而无望的煎熬,大半生的辗转漂泊,使他对致仕功名早已麻木并心灰意冷。达官显贵如贯云石者还不是照样辞官归隐杭州,过着半隐士半道士的闲散生活?离权力中心更远的下层胥吏张可久为何不潇洒地率性归隐呢?他不是向往着“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松花酿酒,春水煎茶”([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的村居生活吗?他不是也时常怀着“罢手,归去”([朝天子·山中杂兴])的念头吗?但他却不能!他对陶“休官”行为的反复颂扬实际还有着委婉无法诉说的个人因素。他的苦恼也许更在于想要潇洒解印弃官但却“英雄气短”。张可久家境困窘,以致晚年仍不得不“匿其年数”,出仕小吏,强颜事人。元代诗人张雨在其诗《次韵倪元镇赠小山张掾史》中对此有所透露:“为爱髯张亦痴绝,簿领尘埃多强颜。何如膝上王文度,转忆江南庾子山。绿树四邻悬塌在,青山千仞荷锄还。风流词客凋零尽,莫怪参军语带蛮。”想作隐士也是要有经济基础的,他自己在[沉醉东风]《钓台》中也委婉明确地诉说了自己欲罢不能的苦衷:“貂裘敝谁怜倦客?锦笺寒谁写秋怀?……溪上良田得数倾来,也敢上严陵钓台。”这也说明了隐逸对他而言,只能是一种“结庐在人境”的精神超脱。元人崇尚陶渊明弃官的潇洒和大无畏,但实际上又有几人能真正去和陶渊明一样呢?“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杜昂夫)他们也就多发出高慕之志罢了,这更增添了张可久对陶渊明“休官”行为的高度渴慕,当却苦于生计不得实现,内心的痛苦反过来更使得他再一遍遍地高唱着休官归去的欢歌。二“清心寡欲”、“美好生活”—桃源梦幻的追寻张可久对陶渊明不仅有“卸印休官”的潇洒风度的追慕;也有对畅饮“陶令酒”的陶醉;对闲居“五柳庄”的悠然简淡的追求。“陶令酒”、“五柳庄”、“东篱菊”等这些由陶渊明独创的人格化身的自然物象,它们作为陶渊明独立不偶的高洁人格、离世高蹈的行为的象征,在张可久的笔下也大量出现。但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桃源”意象。“桃花源”、“桃源洞”“桃源”作为一种单纯的审美意象在张可久的曲中出现不下十五次,其中不乏对优美恬静的自然景观的真实描绘:“桃花流水出桃源”([双凋·湘妃怨]《武夷山中》),也有对缥缈道家仙境的虚幻描述:“桃源洞中春几许。此夜德星聚。天香玉蕊烟。仙酒琼花露。凤笙一声鹤对舞”([双凋·清江引]《开玄堂上》)。但“桃花源”在元代并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简单的“空中楼阁的自然意象而反复出现的老子的“道法自然”不仅成为中国古代山水诗的灵魂,也启发了中国文人对理想社会的追寻。在东晋陶渊明的笔下,最先创造了一个理想的桃花源社会:“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桃花源记》)。这里纯朴,“屋舍俨然,土地平旷”,不受礼法行政的的桎梏,没有欺诈、掠夺与竞争,到处是一片“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和谐美好,一切顺乎自然,和谐而宁静。虽然在后世文人笔下不断出现“武陵源”这一世外桃源,但元代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蒙古贵族征服金、南宋夫人战争中,农业生产遭到大规模的破坏,广大农民沦为“驱口”、“驱丁”,失去人身自由。元代政府的苛捐杂税名目多,人民苦不堪言,即使一般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也是贫困拮据,张可久的生活窘迫也是有根可循的。“元人理想化的境界和丑陋的现实社会相抗衡,从而也大大增强了揭露、批判封建统治阶级的力量,有力的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理想化的境界越光明,越美好,元代的社会现实就越是黑暗、丑陋”。赞美山林田园风光,也是以理想化的生活来映衬出现实的污浊。元末文人普遍的虚无感和绝望感使玉山草堂文人的狂饮、恣意享乐的佯狂在很多末世文人那里引起了共鸣,对于这种现象产生的心理原因,赵义山分析的极好:“元代文人的避世玩世,并非仅仅出于对贤愚颠倒、是非莫辨的黑暗社会的一时愤激,而是经过了对整个宇宙人生的深刻的哲理思索之后的理智的选择,它所反映的深沉的文化背景,则是处在文化转型期的知识分子对于传统儒家思想的含着眼泪的叛逆,是他们为求得心理的平衡而对道家哲学的极端的崇尚”!据杨镰考证,“张可久至正九年秋曾在昆山任幕僚”,而且有《题顾仲瑛芝云堂》唱和之作,在《早起口占寄玉山》诗中更流露出“何时解缨濯清冷”的叹息,并企慕“玉山草堂睡未醒”的顾仲英了。可见张可久受这种感伤、颓废思想的影响想必也在情理之中了。何以解忧?讲究“清心寡欲”、“息心养性”的全真教这时便收留了他。全真教着重追求精神上的净化的思想,使他不停地在游仙访道中消解他在现实中浓厚的悲剧意识,在天上、人间到处寻找着美好的世外桃源,并将世间田园乐境和天外桃源仙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入蓬莱行见桑田。看梅花误入桃源。溪头卖酒家。洞口钓鱼船。专。唱我会真篇”(《桃源亭上》);现实中也孜孜不倦地探寻着“武陵源”:“寺前,洞天。粉翠围屏面。隔溪疑是武陵源。树影参差见”([双凋·清江引]《冷泉亭上》)。“竹篱茅舍”的隐居都很难实现,那么就在虚静缥缈的幻境去寻求理想社会“桃花源”吧。这些恬静清幽的画面实际上也就成了张可久安宁温馨的精神寄托。在他的笔下描绘得深婉恬静、疏优美,潜意识地又流露出他对理想社会“桃花源”的无比向往与憧憬。虽然张可久笔下的道教仙境的“桃花源”比之陶渊明笔下“屋舍俨然”的理想王国来讲,缺少了一份儒家济世天下的人文关怀,但他们的精神主旨都是一致的:寻找一个美好纯净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张可久一生都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电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课时分层作业16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及应用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5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第1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学案湘教版选修6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2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时作业含解析教科版必修1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1课时价值与价值观课时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 2025年鞋跟金属件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工厂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 2023-2028年中国何首乌提取物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锡条投资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年信达康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离骚》PPT课堂大赛一等奖
- 洁净厂房监理实施细则
- 初三九年级下册部编人教版历史考试必背资料(2020最新版)
- 观赏树木的园林特性课件
- XX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维保方案
- 冷作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三版)教学课件汇总整本书电子教案全套教学教程完整版电子教案(最新)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
- 图解2022年新制订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学习解读《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课件
- 家谱树形图模板
- 文苑小学安全管理网络图0
- 2 遗传图绘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