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制度演进与经济绩效基于交易费用的分析_第1页
交易成本、制度演进与经济绩效基于交易费用的分析_第2页
交易成本、制度演进与经济绩效基于交易费用的分析_第3页
交易成本、制度演进与经济绩效基于交易费用的分析_第4页
交易成本、制度演进与经济绩效基于交易费用的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易成本、制度演进与经济绩效基于交易费用的分析

一、制度演进对交易费用影响的制度设计尚不完全作为一个新维度,该系统的设计在经济分析的各个方面中得到了广泛的介绍。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普遍认为,合理的制度设计可以节省交易成本,促进经济绩效。但实证研究表明,市场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交易成本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较高。Wallis和North(1986)对美国的数据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1870~1970年间交易费用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从26.9%上升到54.1%。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美国的市场经济制度自1870年以来一直在不断完善,而其交易成本比重不断增加的结果显然不是人们对制度完善想当然的预期,而Dolley和lenong(1998)、Ghertman(1998)、DagninoPastore和Farina(1999)等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这一矛盾存在的普遍性。Wallis和North(1986)把引起美国近百年交易成本比重的上升归因于:(1)专业化和城市化使非人格化交易增加,签订和执行合约的费用变得越来越重要;(2)关于生产和运输技术变革对交易服务的影响;(3)运用政治制度重构产权的费用不断下降,交易费用被转嫁到其他经济部门。但Wallis和North(1986)的这一解释没有解决人们对制度演进降低交易费用的理论预期与实证结论相悖的困惑。专业化和城市化及生产和运输技术变革在导致交易费用上升的同时,也会直接导致交易规模及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进而引起生产性产出和社会总产出的增加。这一解释只是模糊了讨论的视点,而没有说明交易费用与制度演进的关系。而美国的政治制度也未必必然地导致交易费用的转嫁,1由美国联邦财政部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联邦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50年的23.1%上升到1970年的29.1%,在扣除军事支出后与交易费用占GDP的比重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质疑制度演进降低交易费用命题的正确性。有学者认为分工和制度互为因果,认为分工导致交易成本上升,而正因为分工导致的生产力提高使社会有可能承担高交易费用的制度成本(E·G·Furubotn,R·fRichter,2000)。甚至干脆直接认为降低交易费用的并不是“制度”,而饲“技术”,制度的真正功能只是去适应变化了的交易费用,而不是去改变交易费用的构成和数量(赵磊,2006)。其实,这种质疑存在的缺陷与Wallis和North的专业化分工说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也有学者试图构建统一的理论框架下,给两种相互对立的结论以一致性的解释,如卢现祥(2005)的交易规模报酬三阶段论。当然,该理论尽管在形式上能较好地自圆其说,但没有考虑到制度因交易成本的规模报酬下降而相应地调整的可能性,潜在地否定了制度演变缘自节约交易成本的内在动力,因而,和交易费用技术(或分工)决定论在内在逻辑上是毫无二致的。制度的演进真能节约交易费用吗?如果不能,其又是如何影响经济绩效的?直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在这一问题上一直未能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在这一方面,张五常的观点最具代表性,张五常认为“一个社会的富裕与贫穷的关键,是交易费用在国民收入中的百分比。这百分比减少少许,就大富,增加少许,就大贫”(张五常,1985),但他同时也承认“发达国家的交易多数超过50%”(张五常,1985),甚至认为香港的交易费用在国民收入中的百分比高达80%(张五常,2000)。鉴于交易成本、制度演进与经济绩效的关系是制度经济学理论研究最基本的问题,解决其理论预期和实证结论相悖的困惑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要求。本文试图在进一步理清交易费用的概念基础上,分析制度演进对经济绩效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二、交易费用:制度效率抑或效率科斯最初是出于对主流经济学把价格机制看成唯一有效的协调机制这一倾向的质疑而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的。他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认为,利用价格机制是需要成本的,而企业的显著特征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客观地说,科斯当时并没有把这一概念和制度及制度演进联系起来,而这一发现也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理论界真正开始关注交易费用问题始于科斯1960年《社会成本鲜题》一文的发表,文中科斯明确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将其界定为发现相对价格、谈判签约和督促契约履行等方面,并用以阐述后来被称为“科斯定理”的思想。文中科斯直接毖资源配置的效率与产权安排联系起来,并已意识到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企业间运用价格机制的摩擦就小,社会的交易成本就低,而这一思想也成为以后关于制度演进问题研究的理论源头。但科斯局限于定价机制的交易成本概念是不完整的,仅仅从发现相对价格、谈判签约和督促契约履行的角度去比较效率不足以说明问题的全部。阿尔钦和德姆塞斯的研究是从批评科斯企业以其权威和纪律行为为特征的论点开始的,尽管他们的本意不在于讨论交易成本的概念本身,但进一步分析其研究的副产品却有助于我们理解交易成本的内涵。阿尔钦和德姆塞斯认为企业是一种团队生产,团队生产的技术不可分性产生的正的监督成本使偷懒对每个团员具有诱惑力,只有当监督者是“剩余索取者”,才能保证团队生产的效率(AlchianA、DemsetzH,1972)。阿尔钦和德姆塞斯显然意识到用于监督的消耗是团队生产的成本,而团队的偷懒同样也是效率损失——一种隐性的成本,而我们几乎可以断定在任何条件下,偷懒的效率损失始终是存在的。如果不考虑偷懒的效率损失的变化,仅仅讨论监督的消耗的大小,并以此比较制度效率是毫无意义的。沿着科斯的理论脉络,阿罗、威廉姆森从比较制度的范畴深化了交易费用的概念边界,把交易成本比作“物理学中的摩擦力在经济学中的等价物”(Williamson,1985),认为是“利用经济制度的成本”(Arrow,1969),其范畴已突破了科斯“发现相对价格”的边界。特别是威廉姆森从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并从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交易频率等三个交易的基本维度来细化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并重点说明由机会主义和不确定性损失对交易费用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已触及了交易费用的深层次内涵。詹森、麦可林和哈特等人从制度最优化角度直接把效率损失作为交易成本的核心。詹森和麦可林认为委托代理分析中的交易成本是由“委托人的监督支出,代理人的保证支出,以及由于代理人的决策与使委托人福利最大化的决策之间存在某些偏差而导致委托人的福利损失”(Jensen、Meckling,1976);哈特则强调不同权利配置导致的不同控制激励结构产生的效率损失是交易成本的核心,尤其是不同剩余控制权的安排导致的事前投资的损失(Hart,1995)。至此,基于企业这一微观层面的交易费用概念是清晰的,尽管不同学者出于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各说各话,给出的定义也五花八门,其内在的逻辑仍然是一致的,即:“经济组织有着节约交易费用的主要目的和效果。……治理结构和交易之间以一种影响交易费用节约结果的方式联系在一起”(Williamson,1993)。显然,如果仅仅为了说明交易费用的存在,有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边界是不影响问题的讨论的。而如果把交易费用作为比较制度效率(微观层面则表现为企业治理结构的效率)的标准时,仅仅将其界定为交易签约和履行及其预防、纠偏机制形成的费用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治理结构完善可以是因为减少了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也可以是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机会主义损失,甚至后者更有意义。因此,我们可以把交易成本定义为交易的预防及纠偏机制的费用,以及既定治理结构下交易的纠偏机制无法克服的效率损失。直接把交易费用分析拓展到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范畴得力于张五常和诺斯的贡献。诺斯认为“交易成本是规定和实施构成交易基础的契约的成本,因而包含了那些经济是从贸易中获取的,政治和经济组织的所有成本”(North,1984)。而张五常的定义更为宽泛,他认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交易成本包括所有那些不可能存在于没有产权、没有交易、没有任何一种经济组织的鲁宾逊·克鲁索经济中的成本。……简言之,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的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1986)。其后张五常又进一步总结:“交易成本实际上应该称为‘制度成本’,……一个人以上的经济必然包含有制度,但由此而产生的成本却完全不需要有任何交易”(1986)。从宏观层面,张五常给交易成本所下的定义被普遍认为是最为科学的,但我们仍然认为定义过于笼统。鲁宾逊经济没有交易,不需要为保证交易顺利进行支付费用,更不会因制度缺失而使效率受损。但在非鲁宾逊经济,如果制度本身存在缺陷,不足以保护交易的正常进行,使交易的不确定性的损失预期较大,交易就未必能达成。也就是说:“在所有潜在的交易中,仅仅只有一个很小的子集将真正发生,并且只有这个子集中的一部分将出现在市场上”(LBenham,1997)。而交易的流失会减少合作性剩余,这一损失也应当构成张五常的“制度成本”。总之,交易成本的概念的提出是直接服务于制度比较及其优化分析得的,如果不把效率损失考虑在内,这种比较毫无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基于宏观层面的交易费用应包括:(1)显性成本,即制度的维护及变迁而形成的费用,如政府、立法机构的运转费用,以及预防及纠偏机制形成的费用,如保证交易顺利进行所支付的所有费用(会计、律师、公证、诉讼和执行等);(2)隐性成本,即既定制度下由于该制度的局限性所不可避免的效率损失,主要指交易的流失损失,当然统计这部分交易费用有一定困难。三、制度完善对交通规则完善的合理性Wallis和North(1986)在其研究中将整体经济活动划分为交易活动和生产转换活动,并把国民经济各部门按交易性质分为非交易服务部门和交易服务部门,通过对交易活动相关的资源消耗的加总,估算交易费用总额。显然,Wallis和North(及其后继者)的交易费用是显性成本,而隐性成本在其计算中被忽略了。但只要制度演进是建设性的,能减少不确定性(或提高激励水平),就必然会减少交易隐性成本,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逻辑。如此,考虑到隐形性易成本这一缺失项的存在,Wallis和North的实证结论和“制度的演进会节约交易费用”仍然有可能是相容的,因而并不影响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分析基础。毕竟就制度演进而言,潜在交易流失的减少丝毫不比显性交易费用节约的意义小,而经济增长正是在对交易产生的合作性增益的追逐中产生的。目前,理论界对“制度的演进会节约交易费用”普遍质疑的症结在于把显性交易费用看成是交易费用全部,由此引发各种各样的困惑也就在所难免了。现在仍然有一个必须说明的问题是:显性交易费用一定会随制度演进而递增吗?我们可以观察一个关于交通问题2的例子。为了车辆行驶安全,我们需要建立一定的交通规则、设置车道、安装红绿灯及各种标志牌,也需要制定和宣传交通规则、安排交警执勤、对交通秩序进行监督及对违规者实施惩罚,为了执法的合理性,我们在纠纷出现时要保全证据、设定仲裁制度、进行诉讼、聘请律师等。显然交通规则(制度)越完善,由此而引发的费用将必然越高。有人可能会反驳,交通规则完善虽然会引发总费用上升,考虑到行驶车辆的总数目因此会增加,单位行驶车辆的平均费用未必一定上升,甚至会大幅度地下降。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路口的等待时间里得到最直接的体会。只要行驶车辆的总数目增加,为保障车辆行驶安全就必须设定更长的等待时间,也就是说每一个行驶车辆都因这一等待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了成本。此外,学习更苛刻的交通规则及办理更繁琐的相关手续等,都必须延长时间,这些都构成制度费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交通制度完善可能会减少车间的摩擦,但未必能克服车辆总数的增加后单位行驶车辆发生摩擦机会上升的趋势,处理纠纷的几率的增加也将进一步增加单位行驶车辆的制度费用。这里,我们不妨假定现有车辆的数目为m,两车间摩擦的概率是a,摩擦总数则为a·C2mm2,单位车辆潜在摩擦发生的数目为a⋅C2m/m=12(m−1)aa⋅Cm2/m=12(m-1)a。若制度完善导致行驶车辆数目增加n,两车间摩擦的概率减少到b,摩擦总数则为b·C2nn2,潜在摩擦发生的数目为b⋅C2n/n=12(n−1)bb⋅Cn2/n=12(n-1)b。只要n−1m−1>abn-1m-1>ab,单位车辆潜在摩擦发生的数目就会增加,其制度费用就会上升。制度完善导致行驶车辆数目增加,单位行驶车辆一方面为履行这一更为完善的制度会增加费用;另一方面,行驶车辆数目增加也增加摩擦机率,处理纠纷机制的费用也会增加,从而导致制度完善与单位行驶车辆的制度费用同时增加。那么,既然交通规则越完善,引发的制度费用将必然越高。有没有必要构建一套完整的交通规则及规则执行与维护系统,是否应该简化,甚至干脆取消交通规则,显然简化或取消交通规则的结果是难以想象的。虽然节约了汽车运行的费用,但开汽车的人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甚至根本没人开车,因为开车安全的不确定性较大,其风险预期大于收益。同样,因制度完善需要直接增加制度履行费用。制度完善同时减少不确定性,交易数量因此增加,交易数量增加又进而增加摩擦机会,因此为预防、处理摩擦的费用都将增加,从而使总的交易费用增加。我们认为,制度的演进并不必然导致显性成本的下降,反而可能引起显性交易费用的上升。但制度的完善却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使得制度不足以明晰产权时那些无法达成的交易可能达成,从这个意义上,制度的演进会节约交易费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在于直接引入了交易费用的感性概念,从而摒弃了旧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演进过于思辨、抽象、甚至近似虚无的描述,为制度演进设计了节约交易费用这一可以触知的、真实的理论分析路径。但节约交易费用也使新制度经济学陷入一系列的理论困惑,尽管科斯已把隐性成本纳入到其视野当中,但面对可能上升的交易费用却过于小心翼翼。而这种小心翼翼的结果直接导致当预期与实证结果不符时,各种似是而非的解释纷纷亮相。有意义的制度比较应当是显性交易费用和隐性交易费用的总和的变化,只要两种费用之和是减少的,制度的变迁就有建设意义。但这就引发了以下问题:如果制度演进增加了显性交易费用的命题成立,在要素生产力不变时,将必然导致交易服务部门3占用更多社会资源,生产性部门可用社会资源必然减少,制度演进如何导致经济增长?显然这不符合节约交易成本的终极目标在于促进经济绩效的制度分析本意。而如果我们假定制度演进的同时,要素生产力会不断提高,并能保证两大门类的要素使用比例不变,生产性交易的数量规模与交易服务部门规模同比例扩大,我们虽能说明制度演进中的经济增长,却不能解释国民收入中比例不断增加的现实。而这一解释又容易陷入技术决定论,从而否认制度演进对经济绩效的影响。而这两种解释都将从根本上否认制度分析的必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这也许是新制度经济学者面对可能上升的显性交易费用却过于小心翼翼的深层次原因。那么,导致显性交易成本上升制度演进如何影响经济绩效?下面我们将作进一步分析。四、制度水平对交易费用的影响制度演进往往会存在两种情况,制度水平太低,交易风险损失预期较大,大量潜在交易难以转化为现实交易,社会资源闲置,制度演进由内在经济需求所引致,如此,不难得出社会总收益、生产性收益和交易费用同时增加的结论;而当社会资源与制度水平及该水平下的交易规模匹配,则认为制度处于均衡状态,此时发生的制度变迁多是外部强制性的。强制性的制度演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制度完善致使不确定风险损失减少,生产性交易的真实剩余率(交易剩余扣除不确定风险损失)将上升,单位交易的绩效提高;二是制度演进增加了服务于交易活动的社会投入(显性交易费用),在技术(要素生产力)不变时,这种增加会挤占生产性活动要素投入,从而合作性剩余较低的交易退出,不妨称为交易费用的选择功能。此时,生产性收益的变动将由交易真实剩余率上升和低剩余交易退出的幅度决定,若风险水平对交易费用变动的敏感性较高,且预期剩余率低的交易分布率高,则生产性收益、社会总收益和交易费用同样也会同时增加。为了说明以上论述,现假定社会总资源为W,4单个交易的资源消耗为w,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潜在的交易(资源组合)数量为k,交易剩余预期率由大到小为依次为a1、a2、…、ak。在现有制度水平1下,风险损失预期率为b,交易的费率为c。由于交易具有逐利性,其目的在于寻求合作剩余。若交易真实剩余率(交易剩余预期率与风险损失预期率)大于交易的费用率,即(a-b)>c,交易达成,否则交易流失。在不失一般性时,设第n个交易满足条件an-b1=c1,则存在三种情况:(1)nw(1+c1)<W。制度水平太低,交易风险损失预期较大,资源闲置,社会对制度变迁有内在需求,此时发生的制度变迁是引致性的。现假定使制度水平上升到2,风险损失预期率下降到b2和交易费用水平上升到c2,从而使制度处于均衡状态,交易实现数量为m,则:am-b2=c2,且mw(1+c2)=W考虑到引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不会挤占现有交易的资源,而制度水平上升将使部分潜在交易转化为现实交易,必有m>n。此时,社会总收益、生产性收益和交易费用同时增加。其中社会总收益由∑i=1nnw[1+(ai−b1)+c1]∑i=1nnw[1+(ai-b1)+c1]变动到∑i=1mmw[1+(ai−b2)+c2]∑i=1mmw[1+(ai-b2)+c2],生产性收益由∑i=1nnw[1+(ai−b1)]∑i=1nnw[1+(ai-b1)]增加到∑i=1mmw[1+(ai−b2)]∑i=1mmw[1+(ai-b2)],而交易费用由mwc1增加到mwc2。此时交易费用比重由c1/∑i=1nai+n(1+c1−b1)c1/∑i=1nai+n(1+c1-b1)增加到c2/∑i=1mai+m(1+c2−b2)c2/∑i=1mai+m(1+c2-b2)。不难证明,存在交易费用在社会总收益所占比重增大的可能性。(2)nw(1+c1)=W。社会资源与制度水平及该水平下的交易规模匹配,制度处于均衡状态,此时发生的制度变迁一定是外在强制性的。假定此时制度水平上升到2,风险损失预期率下降到b2和交易费用水平上升到c2。若预期剩余率低的交易分布率高,则只有交易实现数量大幅度减少,才能保证约束条件am-b2≥c2成立,这将会导致mw(1+c2)<W,使资源大量闲置。而如果这一情况在风险水平对交易费用变动的弹性较低前提下发生,则生产性产出和社会总收益同时大幅度下降。这种强制性制度变迁具有一定破坏性,在一个理性社会一般很少会发生。若预期剩余率低的交易分布率低,在保证am-b2≥c2成立前提下,交易减少的数目小,mw(1+c2)=W也同时成立。如果此时风险水平对交易费用变动的敏感性较高,交易效率提高对生产性收益增加的贡献大,尽管交易数目减少会导致生产性收益下降,总体上生产性收益增加,但幅度相对会较小。而社会资源从生产性部门转移到交易服务部门,交易费用总是增加的,而且增幅会大于生产性收益。由于交易费用作为交易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