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关于历史的探讨明代前后的七子提出“秦汉治唐”的口号。虽然这个建议是正确的,但当时吸引了很多批评,后来很少有人回答。可是口号一经提出,就在广大读者中,起了深刻的影响,馀波一直延长到现代,形式尽管多少有些不同,但是思想深处,还留着这个主张的阴影。解放以前,大学里教文学史的先生们.开中国文学史这门课的,经常只教到唐代为止。解放以后,这种情况是不多了。五十年代的学校,教中国文学史经常分为四段,第一段是先秦两汉,第二段是唐宋,第三段是元明清,第四段是现代,可是魏晋南北朝却被忽略了:有时拖在先秦两汉后面,成为无足重轻的尾巴;有时搁在唐宋前面,成为视同弁髦的废物。这种情况,目前可能不存在了,但是现代人对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理解,究竟达到怎样的程度,我们还没有把握。这就不能不使人回想到《毛诗大序》的提示。在那里我们读到“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为了了解历史,我们也不妨读一些乱世之音和亡国之音。《诗谱序》说:“故孔子录懿王、夷王时诗,讫于陈灵公淫乱之事,谓之变风、变雅。”为什么我们不能多读一些变风、变雅呢?在考虑到现代人对于古代文学的理解时,我们不能不怀疑我们的正统文学观,有时远远超过孔子的时候,实在不能不引起人的警惕!胡国瑞同志这本著作,看来是作为大学教本或参考书用的,他没有序文,也没有提出为什么他要写这本著作的目的。可能是他不愿意写,也可能在他著书的时候,他感觉到他只是完成一项必须要做的工作,却没有意识到他在这里强调了乱世之音和亡国之音,对于文学史的写作填补了一个惨痛的空白。这本书是从建安时代开始的,个别作品可能还是建安以前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相传为建安中作,但是这样的大篇,一千七百八十五字,不可能一下就完成的,必然要经过不断的歌唱、整理、写定的过程,时间不会是很短的。近代的那篇《格萨尔王子传》》长诗,就是经过一大段歌唱。整理的过程,目前还在写定的阶段。不过即便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一篇,放在建安时代,也未尝不可。是不是就算是曹魏时代的诗呢?机械地讲,不可以,因为那时还有一个汉献帝,是应当说是东汉时的。岂但这一篇,孔融、曹操、阮瑀、刘桢、陈琳、应瑒、徐幹、王粲都死在建安中,那么他们的作品也应当说是东汉时代的作品了,但是不能。自昔以来的评论家都把他们算作三国时代的人物,因为汉献帝只是一个空名,皇帝已经不是皇帝;什么丞相、州牧、将军都不是丞相、州牧、将军,而是一大群骑在人民头上掠夺政权的人物。这才是真正的乱世。本书作者把这些作品不系在东汉而系在曹魏,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我们要记清所谓曹魏,只是乱世的开始。乱世之后,接下来的可能还是治世,但是也可能就是亡国。所谓亡国,有的是从此结束,例如北非的迦太基、美洲的印加帝国;但是也有的是在人民中间聚集力量,重行建立起本民族的强大国家,例如中国。在五胡乱华,北方沦陷后,中国人重行建立隋唐帝国,在崖山失败、全国沦陷以后,中国人重行建立明帝国,都是很好的先例。在这本书里,我们从看到的蔡琰《悲愤诗》、庾信《哀江南赋》,还有没有看到的《陇上歌》中,都可以体会人民的哀思。《陇上歌》固然是人民的作品,《悲愤诗》,《哀江南赋》也抒写了人民的愤懑,因此同样地也是人民的作品。我们读这些作品时,很可以理解《诗大序》的意义。(二)风格相似的文、赋、样品文以及背景这本文学史是一本很有意义的著作,在讨论这本著作的时候,我想也提出我对于文学史的看法。这是对一般文学史而言的,并不是专对这本著作。这本书大体分为四个部份:(1)诗歌,(2)文、赋及骈体文,(3)小说,(4)文学批评。在这些部份中,文学批评可以独立成书。看来作者是以诗歌作为主体的,因此占全书二分之一的部份。可是我们必须知道所谓骈文和赋,其实和诗歌的界限是很难划清的。在《诗三百篇》中,赋只是原书的一个部份,后代的赋,和诗歌的距离并不很远。骈文句子有短长,琢句成对,这是它的特色,《诗三百篇》中,句子何尝没有短长,而琢句成对,也并不因此损害其文采。因此我总有一些想法,在讨论这本著作的时候,便中也提出来。我觉得如若有人要写一本中国诗歌史、中国骈文史、中国小说史、中国文学批评史,那是完全合式的,但是在他写中国文学史的时候,我总觉得可以直接写中国文学史,不必再分出这一部份是诗歌,那一部份是文、赋及骈体文。这样对于一个时代可以交代出一个全面的时代,对于一个文学家可以交代出一个全面的文学家。时代只是一个时代,为什么要交代了再交代?文学家只是一个文学家,为什么要交代了再交代?这样做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和纸张,同样也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或矛盾。我有这个想法,但是没有这样写出来,而且由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可能付之实践,在这里所谈的,只是一句空话。这个看法,胡国瑞同志好象也考虑到了。因此他在叙述阮籍《咏怀》诗的当中,提出阮籍的《大人先生传》,说是“假托老庄之意,对封建制度的虚伪和罪恶,作了彻底的揭露和尽情的鞭挞。”这是说阮籍的诗、文,可以相提并论了。在庾信的《春赋》里,胡国瑞同志引了“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这是赋,但是假如和庾信的诗一道提出来,为什么不可以呢?我总觉得同一作家的诗和文,正由于风格相似,是可以同时提出,使读者更能理解的。是不是仅仅由于风格相似,因此合并讨论呢?也不尽然。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他的“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原不妨同存。他的《归去来辞》和他的《闲情赋》,也何尝不可以并论?把陶潜的诗、散文和赋合在一处讨论,正见他的闲适和他的奔放是共同存在的。人不一定是很简单的。正由于他的激情,他可以写出激昂慷慨的作品,可是在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和挫折以后,他也可以写出悠然淡漠的作品。不同的情绪可以先后出现在同一作家的诗文里,那么倘使把他的诗词、散文、赋、甚至笔记、小说合在一处叙述和讨论,为什么不可以呢?这就是说,倘使我们撰述一本分类的文学史,我们不妨写中国散文史、中国诗歌史、中国小说史,……但是在撰述中国文学史的时候,不必这样地运用分类合编的方法,我们尽可以按时推进,使读者看到一个完整的叙述。(三)是修辞、学习在撰述文学史的当中,我们是不是应当考虑到当时的主导思想?特别是在魏晋南北朝这一段时间里,儒家思想并不占主导的地位。最初是玄学思想,继起的是道家思想。在这两家思想还没有搞清楚的时候,佛教思想来了,接下便是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的混战、齐、梁以后,佛教思想在南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可是在北方,无论是元魏或北周,都曾经有过极大的反复,影响到国家的安定。当然,文学史不是思想史,我们不可能、也不应当在这里过多地写到思想上的混战,但是在社会受到不同思潮的激荡时,总会出现反映这种思想的作品,有些还是优秀的成果。从道家的作品里,我们看到《茅君内传》和《汉武帝内传》都是辞采丰富的文学作品。《汉武帝内传》所言鲁女生、东郭延年、封君达、王真等人,鲁女生于董卓乱后,莫知所在,其馀诸人则为曹操所录,见《后汉书》卷一一二《方术传·注》。所以这部书的完成,大致在曹操以后,鲁女生等诸人尚能引起时人注意的时候。书中言西王母与上元夫人唱酬事,生动有致。西王母在《山海经》里,只是一个“其状如人,豹尾虎首,蓬发,皜然白首”的怪物,可是在《汉武帝内传》里,她完全人化了,命侍女安法婴歌《白云曲》,上元夫人奏《步玄曲》,以后再由西王母侍女田四非答歌。《四库全书提要》认为这是魏晋间文士所为。这个提法是正确的。因为是文士所为,所以更能体现当时文士的作风。宋齐以后,佛教思想弥漫在文士的作品里。王简栖的《头陀寺碑文》见于《昭明文选》梁武帝父子诸人的诗篇,除了拟古的作品外,有关佛教的作品,几乎占有一半。这些作品,从今天看,价值确是不大,但是在当时是有存在的理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