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NA分子的解旋发生在()A.在复制和转录过程中 B.只在转录过程中C.只在翻译过程中 D.只在复制过程中2.在你的上臂外侧,你很可能会发现微小的疤痕,这就是接种预防肺结核的卡介苗留下的痕迹。疫苗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比如新冠病毒疫苗。下列关于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你接种卡介苗后,你的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抗体,可以对肺结核分枝杆菌有抵抗力B.疫苗的作用是人们根据免疫反应的原理设计的,促进对机体有利的免疫反应C.注射疫苗属于免疫治疗,利用的原理中含有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D.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3.如图为某动物某器官内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器官不可能是肝脏B.图②中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2C.图③中有两个四分体D.图④中可能存在两条Y染色体4.种群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占原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可表示为Nt+1-Nt)/Nt×100%。调查某种群一段时间内某些特征的变化,得到如下图A、B两条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若曲线B表示呈“J”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率,则X可能等于零B.若曲线A、B分别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则6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若曲线A、B分别表示迁入率、迁出率,则6年内种群数量不断下降D.若曲线B表示种群增长率且X=1,则Nt+1/Nt=25.生长素是由色氨酸转化而来的,其分子式为C10H9NO2,在单侧光的刺激下,生长素会发生向背光一侧的横向运输,这一运输过程会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是一种由色氨酸缩合形成的二肽分子B.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都属于主动运输C.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芽的生长一定起到抑制作用D.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因而对该侧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6.小麦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如图表示培育矮秆抗病品种的几种途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①的原理是诱变育种,最大优点是育种周期短B.过程⑥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在有丝分裂间期发挥作用C.过程⑤为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④过程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2/3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注: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高于或低于此值,机体会进行相应调节,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调定点为37℃左右。)(1)请完善上图中的三个空: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2)图中激素甲是_____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甲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激素,这种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细胞是____________。甲状腺激素除了图中的作用以外,还对神经系统有影响,该影响具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体温上升期,由37℃上升到38.5℃的过程中,产热量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且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此时垂体释放的_________激素增加,_________,使尿量减少。(5)体温下降期,体温调定点下降到正常,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1)稻田养蟹是我国稻作区重要的生态农业模式,下图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结构简图(如图)。流经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连续低温的气候使稻田中某种杂草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这种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属于__________制约因素。(2)碳在稻田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__形式传递。(3)间作是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在空间上配置作物布局,套种是在不同时期播种,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可使主副作物成熟时间错开。间作和套种分别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和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角度分析,间作套种的生物学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糖厂利用甘蔗生产糖之后的糖渣可以作为猪饲料,猪粪和蚕排泄物排到鱼塘成为塘泥,塘泥可作为肥料种植甘蔗和桑树,这其中蕴含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生态工程还需遵循的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出3点)(5)“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的家位于中国有名的四大沙地之一——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这里总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北京。到了2020年,这里大部分已变成了绿洲。治理后的毛乌素沙漠形成了林场,主要分布的乔木类有樟子松,侧柏、小叶杨等,灌木有沙柳﹑紫穗槐等,草本植物有沙篙,沙竹和禾本科杂草等,说明该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__________现象。研究发现,若干年前绝大部分的毛乌素沙漠曾经水草丰美,但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垦等原因,形成了后来的沙漠,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图1表示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如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回答下列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问题: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可提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若促进Na+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若促进Cl-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抑制,为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某种神经元后,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将电表接于B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此时电表指针的偏转如下图所示,这是因为突触后膜处于______状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存在电位差,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2)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若电表指针______(向左或向右)偏转,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若电表指针_____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不能刺激A神经元,原因是____________。(3)下图为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为反射弧上位点,D为神经与肌肉接头部位,是一种与B、C类似的突触。据图作答。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则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若刺激图1中M点,则A点______(能或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图中______(字母)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导致。若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因此,使用后,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______。10.(10分)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据图回答:(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______演替。与①相比,③群落有更复杂的垂直结构,其原因主要是______(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_____,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_____(3)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下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下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_____11.(15分).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I~VI代表物质,1~5代表代谢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B阶段表示___________阶段,图乙中④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2)缺镁导致叶绿体中_____________(色素名称)含量下降,从而直接影响光合作用中的___________阶段。(3)上图中I~VI代表同种物质的编号是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4)各种外界因素都能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其中主要影响B阶段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若将该植物周围的CO2由较低浓度快速升到较高且适宜浓度,短时间内甲图中的C3的含量将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Ⅱ.将某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的相同,甲图表示用O2浓度测定仪测得的该玻璃罩内O2浓度变化,乙图表示该密闭的玻璃罩内气体变化情况(CO2缓冲液在CO2浓度过高时能吸收CO2.在CO2浓度过低时可以释放CO2)。请据图回答问题:(1)若光合作用强度位于甲图曲线上的D点,则此时在乙图中液滴_______________(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移动”);若光合作用强度对应甲图中的DH段,则在乙图中液滴_______________(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移动”)。(2)在一天内,甲图中植物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是在_______________h左右,超过此时间,有机物积累量会逐渐下降,导致此变化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减弱。(3)若把该密闭的玻璃罩移到黑暗的环境中,则乙图装置中的液滴_______________(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移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在复制中,DNA解旋形成的两条单链作为模板;转录过程中,DNA解旋后以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mRNA,所以两个过程都解旋,A正确故选A。2、C【解析】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对于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卡介苗是一种经过人工培养的弱毒牛型结核杆菌悬液制成的活疫苗,相当于抗原,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对于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因此卡介苗会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接种卡介苗的时候要注意局部皮肤是否有破损,要避免接触;要注意局部的清洁、干燥,勿用手抓,防止局部出现继发的细菌感染。【详解】A、卡介苗是一种经过人工培养的弱毒牛型结核杆菌悬液制成的活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卡介苗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对肺结核分枝杆菌有抵抗力,A正确;B、疫苗是人们设计的,以促进对机体有利的免疫反应,从而维护人体健康,B正确;C、注射疫苗对抗不同传染病属于免疫预防,免疫治疗是使用药物等手段增强人体的免疫力,C错误;D、疫苗一般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D正确。故选C。3、C【解析】图中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肝脏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A正确;图②中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2,B正确;图③中没有四分体,C错误;图④细胞质均等分裂,该细胞可能是第一极体也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而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细胞内可能存在两条Y染色体,D正确。【点睛】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细胞图像的判断:(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①判断结果: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②判断步骤:(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①判断结果: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②判断步骤:(3)三个后期图的判断:①判断结果: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判断步骤:4、D【解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包括S型曲线和J型曲线,前者的种群增长率是一直下降,而后者的种群增长率一直不变。据图分析,随着时间的延长,B一直不变,A逐渐降低。【详解】A、“J”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为恒大于0的数值,因此若曲线B表示呈“J”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率,则X应大于零,不可能等于零,A错误;B、若曲线A、B分别表示出生率、死亡率,6年内种群的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因此6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C、若曲线A、B分别表示迁入率、迁出率,6年内迁入率一直大于迁出率,因此种群数量不断增加,C错误;D、若曲线B表示种群增长率,且X=1,即(Nt+l-Nt)/Nt×100%=1,则Nt+1/Nt=2,D正确。故选D。5、B【解析】由于单侧光照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发生横向运输,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造成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多,生长素由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尖端下部的生长素分布多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快,导致植物弯向光源生长。【详解】A、二肽是由2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至少含有2个N元素,生长素分子式为C10H9NO2,因此生长素不是二肽分子,A错误;B、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断的运输,生长素会发生向背光一侧的横向运输,这一运输过程会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都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C、根、芽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最敏感,茎最不敏感,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芽的生长不一定起到抑制作用,C错误;D、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胚芽鞘对生长素反应并不敏感,对该侧的生长仍然是促进作用,D错误。故选B。6、D【解析】题图分析:①是诱变育种,利用基因突变原理,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②③④是杂交育种,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②⑤⑥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⑥过程是使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它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详解】A、过程①的原理是诱变育种,利用基因突变原理,最大优点是提高突变的频率,A错误;B、过程⑥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在有丝分裂前期发挥作用,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C、过程⑤为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植株,C错误;D、④过程的亲本基因型为1aaBB、2aaBb,则其自交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1/3×1+2/3×1/2=2/3,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细胞代谢增强(提高新陈代谢、细胞代谢)②.(不自主)战栗/收缩③.血管收缩④.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⑤.(负)反馈调节⑥.(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⑦.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⑧.大于⑨.抗利尿⑩.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⑪.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解析】据图分析,图示为体温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图中增加产热的方式有骨骼肌收缩和甲状腺激素调节使代谢增强,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肤血管收缩。【详解】(1)体温的调节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条途径来调节。在神经调节中,可以通过传出神经控制骨骼肌收缩来增加产热以及皮肤血管收缩来减少散热。在体液调节中,激素乙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可以使细胞的代谢增强,从而增加产热。(2)图中激素甲是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正常情况下甲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激素,这种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从而是内环境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状态。(3)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全身细胞代谢增强,受体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此外还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及正常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智力低下,患呆小症。(4)体温上升期,皮肤血管收缩,人体骨骼肌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使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此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血量增加,血浆渗透压降低,脱水症状减缓。(5)体温下降,机体产热量小于散热量,机体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还可以通过汗腺分泌,以增加散热量。【点睛】本题考查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8、(1)①.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人工输入的饲料等有机物中含有的能量②.非密度(2)含碳有机物(3)①.垂直结构②.季节性③.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4)①.循环②.自生、协调、整体(5)①.分层②.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6)①.水草→甲→丁②.流向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解析】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小问1详解】该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阳光、饵料,故流经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人工输入的饲料等有机物中含有的能量。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因此连续低温的气候使稻田中某种杂草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这种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小问2详解】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循环,故碳在稻田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形式传递。【小问3详解】间作是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在空间上配置作物布局,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套种是在不同时期播种,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可使主副作物成熟时间错开,套种利用的是季节性对群落的影响,因此间作和套种分别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季节性,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角度分析,间作套种的生物学意义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小问4详解】糖厂利用甘蔗生产糖之后的塘渣可以作为猪饲料,猪粪和蚕排泄物排到鱼塘成为塘泥,塘泥可作为肥料种植甘蔗和桑树,对物质循环利用以及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故其中蕴含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循环,除此之外,生态工程还需遵循的原理有自生、协调、整体。【小问5详解】由题目信息可知,在垂直方向上,该群落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群落的演替。由题目信息“曾经水草丰美,但由于不合理开垦等原因,形成了后来的沙漠”可知,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小问6详解】①水鸟以各种鱼类为食,因此图1食物网遗漏了水草→甲→丁这条食物链。②除顶级消费者以外,各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包括: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因此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传递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9、(1)①.静息②.外正内负#内负外正(2)①.向右②.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③.刺激A神经元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正常的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3)①.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②.不③.BC④.持续兴奋(或抑制)【解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小问1详解】电流表的指针方向即电流方向,由正极指向负极,所以图中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静息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存在电位差,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小问2详解】若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则乙酰胆碱促进Na+内流,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即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所以电表指针向右偏转。若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则乙酰胆碱促进Cl-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抑制,即加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即乙酰胆碱加强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所以电表指针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若刺激A神经元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正常的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不能刺激A神经元。【小问3详解】分析图可知,A点位于传入神经上,M点位于传出神经上,未刺激A点时,表现为静息电位即外正内负,刺激A后,表现为动作电位即外负内正,故膜内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M点位于传出神经,由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若刺激图1中M点,故A处不会发生电位变化,这是由于图中B、C处是单向的。如果某种药物可以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神经递质能够与突触后膜的受体一直结合,则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持续兴奋(或抑制)。【点睛】考查神经调节的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难度适中。10、(1).次生(2).群落中植物对光的利用更充分(3).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4).光逐渐减少(5).S3【解析】据图1分析,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乔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先增加接着减少,后保持相对稳定;据图2分析,横坐标是样方面积,纵坐标是物种数,样方面积增加,物种数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则,样本面积大小顺序一般为草本<灌木<乔木,则调查草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S1;调查灌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S2;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S3。【详解】(1)火烧迹地发生的演替是从次生裸地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与①(草本灌木阶段)相比,③(针阔混交林)具有更复杂的垂直结构,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2)据图分析,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原因是他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光逐渐减少。(3)图2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种--面积”相应曲线。据图2分析,横坐标是样方面积,纵坐标是物种数,样方面积增加,物种数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则乔木选取方法面积较大,则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S3。【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群落演替、群落结构、样方法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区分群落演替的类型,理解垂直结构提供群落的光能利用率,掌握样方法的调查方法,属于中档题。11、①.暗反应②.线粒体内膜③.叶绿素④.光反应⑤.II⑥.V⑦.VI⑧.III⑨.CO2浓度⑩.增加⑪.不移动⑫.向右移⑬.18⑭.向左移【解析】题图分析:Ⅰ.1、图甲是光合作用,其中A阶段是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B阶段是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是水的分解和ATP的形成,H2O在光下水解成NADPH和O2,因此Ⅰ代表NADPH,Ⅱ代表O2;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是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CO2与C5结合生成两个C3,这个过程叫做CO2的固定;C3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形成糖类或C5,因此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