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省儋州市正大阳光中学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物种丰富度D.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2.某弃耕农田中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年份14152540乔木0001423灌木0341219草本植物2827263034总计2830305676A.物种丰富度呈S形增长 B.草本逐渐占据优势C.群落结构越来越简单 D.上述变化属于次生演替3.红叶石楠在园林景观绿化中应用非常广泛。研究人员将红叶石楠插条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以探究促进其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实验结果显示,与低浓度相比,在高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插条生根数量少,乙烯含量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果说明,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插条生根,高浓度时抑制插条生根B.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促进红叶石楠插条生根的效果一定不同C.高浓度生长素促进乙烯生成,二者调节插条生根具有协同作用D.在预实验中,应该设置不含生长素的一组实验作为空白对照组4.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A.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B.抗体、溶菌酶、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都是免疫活性物质C.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能被清除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D.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5.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B.年龄组成是决定一个种群大小的重要特征C.只要食物条件和活动范围没有改变,种群的K值就不会改变D.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6.某同学欲在弃耕一年的自家菜地中开展两个活动: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两活动的取样点应相同,且要随机取样B.对土壤中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C.只需对样方中的蒲公英、样土中的各种存活动物逐个计数D.调查结果不能说明弃耕对蒲公英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7.如图显示的是某种鸟类(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羽毛的毛色(B、b)遗传图解,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A.该种鸟类的毛色遗传属于性染色体连锁遗传B.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为完全显性C.非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D.芦花雄鸟与非芦花雌鸟的子代雄鸟均为非芦花8.(10分)垃圾燃烧产生的二恶英等毒性气体、某些农药的代谢产物等具有类似生物体内雌激素的性质,被称为环境雌激素(EES),其能通过雌激素受体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从而影响机体对雌激素分泌的调节作用。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雌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B.EES与人体雌激素竞争雌激素受体C.EES导致机体内源雌激素水平升高D.长期EES毒害会损伤生殖器官机能二、非选择题9.(10分)请阅读下面的材料:随着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的改变,Ⅱ型糖尿病患者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另一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一般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抵抗原因包括胰岛素受体前缺陷、受体障碍或缺陷以及受体后缺陷。受体前缺陷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基因突变,产生结构异常的胰岛素,不能和受体正常结合。受体障碍或缺陷有三种情况:①因遗传缺陷,患者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或受体有缺陷;②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可阻断受体与胰岛素结合;③肥胖型糖尿病人,因脂肪增多,体内胰岛素受体数目显著减少。受体后缺陷是由于遗传因素使靶细胞内酶系统异常,导致靶细胞内代谢异常。早期人们通过胃转流手术(GBP)治疗过度肥胖病,如右图所示。医生意外发现进行GBP后多数Ⅱ型糖尿病患者身体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减弱,血糖几乎恢复正常。研究发现,空肠壁上有一种内分泌细胞,在葡萄糖刺激下分泌肠促胰素(GLP-1),GLP-1能够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科研人员为进一步探究GBP减轻胰岛素抵抗的机理,设计如下实验。以四组大鼠作材料,用25%葡萄糖灌胃30分钟后,测量大鼠血糖和血液中GLP-1含量。发现GBP处理的两组大鼠血液中GLP-1含量明显增加而血糖明显降低。据此,科研人员认为GLP-1及其类似物可以作为Ⅱ型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1)因胰岛素分泌不足,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____减少,导致血糖显著高于正常值,出现尿糖。(2)文中提到的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因素包括遗传缺陷、_____和_____。(3)请在下表空格处填写内容,补充完善科研人员的实验设计方案。组别大鼠类型手术处理1Ⅱ型糖尿病模型鼠2假手术3GBP4正常大鼠_____(4)整理文中信息,补全GBP能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理。_____(5)根据材料结合你所学过的内容,写出Ⅱ型糖尿病的防治措施: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10.(14分)免疫系统会消灭外物,对自身细胞不予侵犯,这是免疫的自身耐受性。决定自身耐受性的一组特异糖蛋白分子,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和人的指纹一样,不同人的MHC不同。MHC有两类,第1类分布于几乎身体全部细胞的表面,第II类只定位于巨噬细胞租B细胞表面。图1和图2是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病毒的过程,属于免疫系统的第_____道防线。(2)B细胞的活化需要双信号的刺激,第一信号是_____直接刺激B细胞表面的受体,第二信号是_____提供的活化信号。白细胞介素可作用于活化的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_____细胞。由图l可知,它还可作用于_____细胞。(3)由图2可知,胞毒T细胞通过_____来特异性识别靶细胞,体现了细胞膜_____的功能。(4)异体器官移植时,受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有_____。为减少器官移植带来的排斥反应,据题意分析,应选择_____的器官,使移植成功的可能性增大。11.(14分)学习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896年,C.S.Sherrington把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机能接点命名为突触。在20世纪30年代,对于突触之间是电学传递还是化学传递曾发生过争论。OttoLoewi等科学家用实验证明突触之间存在化学传递。Furshpan和Potter在1959年首先指出在螯坏的可兴奋细胞之间有电学传递。使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鳌虾腹神经节内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如图1),他们发现了神经元之间介导动物逃避反射的电突触。电突触普遍存在于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中,在动物的逃避反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和视网膜中,电突触主要分布于需要高度同步化的神经元群内的细胞之间。形成电突触的两个相邻细胞间的距离特别小,两侧的神经元膜上都存在一些贯穿质膜的蛋白,称为连接子。突触前膜和后膜上的连接子相对形成缝隙连接(如图2)。连接子中间形成一个通道,允许小的水溶性分子通过。通过连接子,许多带电离子可以从一个细胞直接流入另一个细胞,形成局部电流和突触后电位。在化学性突触,从冲动到达突触前膜至突触后细胞出现电位变化,有接近1ms的延迟(即突触延迟)。电突触没有延迟,电流瞬间从一个细胞传递到下一个细胞。在大多数情况下,电突触的传递是双向的。(1)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释放______(如乙酰胆碱等),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______的结合,从而在化学突触间传递信息。(2)填表比较电突触与化学突触传递兴奋的差异。化学突触电突触突触结构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由突触间隙分隔开①______传递方向②______(3)在图1所示实验中,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后,发现______,研究者据此提出“在螯虾的可兴奋细胞之间有电学传递”的假设。(4)十九世纪时,有些学者认为,神经元是独立的单元;另一些学者认为,神经元由原生质桥相连形成一个整体。请结合文中信息,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评价:______。12.如图表示生长素对某种植物根、茎和芽生长情况的影响曲线。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是_______,生长素的这一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曲线AB段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图中可以看出,植物体根、茎和芽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图二中A芽优先生长,B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叫___________。要使B芽迅速发育成枝条,常用的有效方法是_____________。(6)由图可知,生长素对生长的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等。(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详解】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可追踪其走过的路径,用来调查其徊游路线,A正确;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沿途识别带标志的该大雁,可调查其迁徙路线,B正确;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种群密度,而不能调查物种丰富度,C错误;D、岩礁上贝类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此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正确。故选C。2、D【解析】从表格中得出该弃耕农田刚开始就有草本植物28种,之后物种种类越来越多,多样性增加;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变得明显,对光能的利用能力也相应提高了,这些都属于次生演替的典型特征。【详解】A、据表格分析可知,在统计的年份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为1、2、2、3、3,不是呈S形增长,A错误;B、在这40年间,草本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取代,B错误;C、在这40年间,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C错误;D、由于群落演替的起点是农田,故为次生演替,D正确。故选D。3、D【解析】1、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以便摸索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2、根据题干可推知,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根,高浓度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3、在本实验中,生长素类似物的功能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与其促进生长的功能不是一回事。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的一端生出许多不定根,而不只是刺激不定根的生长。【详解】A、题干信息中没有空白对照组的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插条生根,高浓度时抑制插条生根,A错误;B、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红叶石楠插条生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B错误;C、由分析可知:高浓度生长素促进乙烯生成,且与低浓度相比,在高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插条生根数量少,故二者调节插条生根具有拮抗作用,C错误;D、在预实验中,应设置空白对照组,该组应用蒸馏水处理插条,D正确。故选D。4、A【解析】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基础,由免疫器官(如骨髓、脾、胸腺、扁桃体)、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组成。【详解】A、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等,A错误;B、抗体、溶菌酶、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都是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C、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C正确;D、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D正确。故选A。5、D【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包括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详解】A、蚜虫的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不宜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B、决定一个种群大小的重要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而年龄组成是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B错误;C、影响种群K值的因素很多,除了食物条件和活动范围,还有天敌、气候等条件,C错误;D、环境容纳量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内斗争可以改变种群数量,但不会改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故选D。6、D【解析】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不强的虫卵、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运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土壤中小动物身体微小,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调查其丰富度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详解】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是两个独立活动,取样点不要求相同,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要做到随机取样,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A错误;大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B错误;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需对样方中的蒲公英进行逐个计数,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只需计数小动物的种类数,不必对生物个体逐个计数,C错误;调查结果均是弃耕后的蒲公英种群密度、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而没有对弃耕前进行调查,因此不能说明弃耕对蒲公英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D正确;故选D。7、D【解析】分析题图:一对基因控制性状遗传中,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杂交,子代出现了非芦花,即出现性状分离,则亲代表现的芦花为显性性状,且子代非芦花的都是雌鸟,即性状分离比在子代雌雄中不同,可见该基因在Z染色体上(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性别决定),亲本基因型是ZBZb和ZBW。【详解】A、根据分析,该种控制鸟类的毛色遗传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属于性染色体遗传,A正确;B、根据试题的分析,芦花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完全显性,B正确;C、非芦花雄鸟ZbZb和芦花雌鸟ZBW杂交,其子代雌鸟基因型为ZbW均为非芦花,C正确;D、芦花雄鸟ZBZb和非芦花雌鸟ZbW杂交,子代雄鸟的基因型为ZBZb、ZbZb,既有非芦花,也有芦花,D错误。故选D。8、C【解析】由题可知,环境雌激素(EES)和内源雌激素的作用相同,能够作用于内源雌激素的受体,导致机体误认为体内雌激素增加,最终使得内源雌激素分泌量下降。【详解】A、人体雌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属于脂质,A正确;B、由题可知,环境雌激素(EES)与人体雌激素有相同的受体,可以竞争雌激素受体,B正确;C、由分析可性激素知,环境雌激素(EES)导致机体内源雌激素水平下降,C错误;D、生殖器官可以产生性激素,因此长期EES毒害会损伤生殖器官机能,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9、①.摄取、利用和储存②.免疫异常③.代谢异常④.⑤.空肠壁分泌细胞分泌GLP-1胰岛素分泌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⑥.积极锻炼、控制饮食、防止肥胖开发长效GLP-1类似物药物进行治疗【解析】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促进肝细胞合成肝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最终使血糖浓度降低。根据题意,肥胖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受体数目显著减少,在进行GBP后多数Ⅱ型糖尿病患者身体的胰岛素抵抗,原因是空肠壁上的内分泌细胞在葡萄糖刺激下分泌肠促胰素(GLP-1),GLP-1增加了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据此分析。【详解】(1)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则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减少,导致血糖显著高于正常值,出现尿糖。(2)文中提到的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因素包括遗传缺陷、免疫异常和代谢异常。(3)根据题意,GLP-1能够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为进一步探究GBP减轻胰岛素抵抗的机理,设计以四组大鼠作材料,用25%葡萄糖灌胃30分钟后,测量大鼠血糖和血液中GLP-1含量,设计如下:组别大鼠类型手术处理1Ⅱ型糖尿病模型鼠GBP2Ⅱ型糖尿病模型鼠假手术3正常大鼠GBP4正常大鼠假手术(4)根据题干信息,“医生意外发现进行GBP后多数Ⅱ型糖尿病患者身体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减弱,血糖几乎恢复正常。研究发现,空肠壁上有一种内分泌细胞,在葡萄糖刺激下分泌肠促胰素(GLP-1),GLP-1能够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可知GBP能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理如下:GBP→葡萄糖由前胃直接进入空肠→空肠壁分泌细胞分泌GLP-1→胰岛素分泌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血糖浓度降低。(5)根据材料结合你所学过的内容,Ⅱ型糖尿病的防治措施有:积极锻炼、控制饮食、防止肥胖,开发长效GLP-1类似物进行治疗。【点睛】本题结合胰岛素的功能和糖尿病的治疗考查激素的调节和实验设计,这类题图的问题部分是以题干信息为主题展开,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求学生首先完成对题干信息的原理分析,意在考查学生的问题解决以及生物学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能力。10、(1)二(2)①.抗原-MHCⅡ复合物②.白细胞介素③.浆细胞和记忆细胞④.助T细胞、胞毒T细胞(3)①.与MHC1结合的抗原②.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①.细胞免疫②.自身【解析】分析题图1:当外源性抗原被巨噬细胞吞入后,以抗原-MHCI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该细胞与助T细胞接触时,抗原-MHCⅡ复合物被助T细胞的受体识别,从而将信息传递给胞毒T细胞和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被体内免息细胞吞噬消化,同时,此过程还有白细胞介素的活化作用。分析题图2:当寄主细胞(靶细胞)被病毒等感染后,靶细胞的细胞表面分子发生变化,胞毒性T细胞识别这一信号,并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穿孔素可对靶细胞打孔,使颗粒酶迅速进入靶细胞胞浆,它进入胞浆后通过激活凋亡相关的酶系统而使靶细胞解体凋亡。当靶细胞死亡后,病原体暴露,从而有可能被抗体消灭。【小问1详解】人体的防卫功能有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是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是人体第二道防线的功能。【小问2详解】根据分析可知,B细胞的活化需要双信号的刺激,第一信号是抗原-MHCⅡ复合物直接刺激B细胞表面的受体,第二信号是白细胞介素提供的活化信号。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据图1可知,白细胞介素Ⅰ能活化助T细胞,白细胞介素Ⅱ能活化助T细胞,同时也能作用到胞毒T细胞和B细胞,因此白细胞介素能作用到助T细胞、胞毒T细胞和B细胞,作用到B细胞时,能使其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小问3详解】据图2可知,寄主细胞膜表面有MHC1,病毒进入寄主细胞〈靶细胞)后,此时靶细胞相当于抗原,能被胞毒T细胞识别,胞毒T细胞与靶细胞表面的MHC1特异性结合,释放穿孔素,导致靶细胞解体,这样信息就从胞毒T细胞传到靶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小问4详解】器官移植时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与靶器官结合,出现免疫排斥反应,所以异体器官移植时,受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有细胞免疫;为减少器官移植带来的排斥反应,据题意分析,应选择自身的器官,使移植成功的可能性增大。【点睛】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1、(1)①.神经递质②.(特异性递质)受体(2)①.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通过缝隙连接而连接起来②.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或单方向的)(3)没有突触延迟(4)一些神经元之间形成化学突触,突触间隙将神经元分隔开;一些神经元之间形成电突触,原生质相连通。所以两种观点均有一定道理。(都有道理,化学突触支持“神经元是独立单元”的观点,电突触支持“神经元通过原生质桥连接为一个整体”的观点)【解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有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离子通透性改变,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由此可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之间的转变过程,需要的时间长,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由突触的数目决定。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电信号、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的形式。【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递质)受体结合,从而在化学突触间传递信息。【小问2详解】由题意可知:化学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兴奋在化学突触间传递时,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之间的转变,由于有信号转变的过程,故兴奋在化学突触间传递需要的时间长,又由于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反向传递,故在化学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图中电突触结构显示,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通过缝隙连接起来,由于电突触有结构上的联系,兴奋在该处传递时,没有信号的转变过程,故在电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双向的,而且没有突触延搁,速度较快。故①为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通过缝隙连接而连接起来;②为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或单方向的)。【小问3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若为电学传递,则没有突触延搁。故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智能分公司技术研发方案
- 2024年【初中物理】九年级期末计算题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二年级下册
- 酒店客房卫生标准检查制度
-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导学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 超市员工安全培训预案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与数字健康技术
-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风筝
- 大班下学期体育教案《武林大会》
- 会议室玻璃隔断设计方案
- 招投标-招投标管理
- 医学类-教学查房异位妊娠(宫外孕)
- 售后工程师热水系统维护培训
- 项目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表
- 空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物联网安全分析报告
- 使用电器安全教育课件
- 黄芪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康复中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机制探究
- 动物的生长激素与动物发育
- 物业管理工作量化细则
- 《实名认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