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博野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考试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如图为某病毒的遗传物质,上有两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位点(标为P和Q),用相关酶完全酶切后得到的每个DNA片段的长度如表格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切割位置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得到的每个DNA片段的长度QEcoRI37PBamHI82A.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该病毒的中心法则是C.若用EcoRI和BamHI完全切割该病毒DNA,新形成了8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若用EcoRI和BamHI完全切割该病毒DNA,得到的各种长度的DNA片段有3,5,22.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一系列反应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3.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将天竺葵与香茅草进行杂交可产生驱蚊香草,使有驱蚊作用的香茅醛随着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发到空气中,达到驱蚊的效果。下列有关培养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生质体的融合常用PEG作为诱导剂B.形成的愈伤组织其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C.由杂种细胞→杂种植株,要经过有丝分裂和细胞的分化D.该项技术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4.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5.新冠肺炎患者中某些病例早期病情较轻,后期因发生细胞因子风暴病情突然加重。细胞因子是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细胞因子风暴是机体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的一种状态其造成肺损伤的机制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正常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细胞因子可作为信号分子调控免疫应答B.利用IL-6的受体免疫实验动物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细胞因子风暴的治疗C.免疫系统对于肺泡细胞的损伤机制与过敏反应的致病机理相似D.阻止吞噬细胞向T细胞呈递抗原可以有效地降低产生细胞因子风暴的风险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②红袋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低③森林中所有的草本植物构成一个群落④蝌蚪密度过大时,成年蝌蚪分泌有毒物质杀死幼年蝌蚪,属于种间竞争⑤草原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A.1项 B.2项 C.3项 D.5项7.如图为机体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图中③神经系统可直接或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C.图中③到⑤过程没有体现细胞膜参与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D.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①③④⑥⑤8.(10分)“筛选”是分离微生物常用的手段,下列有关技术中不能筛选成功的是()A.在全营养的普通培养基中,筛选大肠杆菌B.在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中,筛选能够分解尿素的微生物C.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D.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筛选抗盐突变体植物二、非选择题9.(10分)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请据图回答:(1)A过程需要的酶有______________和DNA连接酶。DNA连接酶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的酶,常见的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中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的是____________。(2)基因工程的核心是___________。启动子位于基因的___________(首端、尾端),它是__________识别和结合的部位。(3)将目的基因导入土壤农杆菌之前,可以用_____________处理农杆菌,使其变成感受态细胞;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培养离体棉花叶片组织的培养基中,可以加___________化合物,吸引农杆菌移向叶片组织细胞。(4)检验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可用______________技术,要用______________作探针。10.(14分)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____________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____________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排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图甲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图,图乙为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参与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为___________免疫,物质Ⅱ为______________。(2)细胞B、C、D中分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________。(填字母)(3)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具有_______________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4)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产生__________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______免疫。(5)由题中信息可推知,图甲中的细胞B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细胞,当其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物质Ⅱ的能力下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图表示人体内血糖变化的调节过程,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若图中甲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引起该细胞分泌激素的信号变化有__________,该细胞分泌的激素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结构A为__________,在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中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转化;若神经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与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有关。(3)图中X激素与胰岛素均可作用于同一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X激素为胰高血糖素,则乙细胞最可能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1、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病毒的遗传物质,上有两个限制酶酶切位点(标为P和Q)。2、分析表格:用EcoRI完全切割该病毒DNA,能形成3和7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BamHI完全切割该病毒DNA,能形成2和8两种长度的DNA分子。【详解】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图示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的酶切位点,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B、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则其中心法是,B错误;C、该病毒DNA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若用EcoRI和BamHI完全切割该病毒DNA可形成3个DNA片段,每个DNA片段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则新形成了3×2-2=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错误;D、用EcoRI完全切割该病毒DNA,能形成3、7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BamHI完全切割该病毒DNA,能形成2、8两种长度的DNA分子,则用EcoRI和BamHI完全切割该病毒DNA,可得到的三种长度的DNA片段有3、5、2,D正确。故选D。2、D【解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详解】A、浆细胞产生抗体,组织胺不是浆细胞产生的,一般是由肥大细胞产生,A错误;B、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而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C、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细胞的严重损伤,但是有时会危及生命,C错误;D、艾滋病患者的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所以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多种病原体引起的复合感染或者恶性肿瘤等疾病,D正确。故选D。3、B【解析】1、植物体细胞杂交:来自两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详解】A、诱导原生质体的融合常用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和化学法(PEG),A正确;B、形成的愈伤组织没有形成叶绿体,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B错误;C、由杂种细胞→杂种植株过程为植物组织培养,要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的分化,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细胞分化增加细胞的类型,C正确;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新品种,D正确。故选B。4、D【解析】本题要求选出我国科学家完成的实验,要求对四个实验或事例的完成者很清楚。【详解】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的,A错误;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完成的,B错误;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完成的,C错误;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完成的,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要学生注意历史上经典的科学实验的完成者。5、C【解析】1、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2、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杂交瘤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致敏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B细胞杂交瘤。【详解】A、由图可知,细胞因子可以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起活化作用,可作为信号分子调控免疫应答,A正确;B、由题干可知,细胞因子风暴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过强进而引起机体的正常组织损伤,利用IL-6的受体免疫实验动物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细胞因子风暴的治疗,B正确;C、免疫系统对于肺泡细胞的损伤属于自身免疫病,与过敏反应原理不同,C错误;D、阻止吞噬细胞向T细胞呈递抗原可以有效地降低产生细胞因子风暴的风险,D正确。故选C。6、B【解析】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形成群落。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详解】①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由于只是一种生物,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①正确;②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新捕获的个体中带有标志的个体数。红袋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使重新捕获个体中带有标志的个体数减少,故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高,②错误;③群落是指一定区域中所有生物,森林中所有的草本植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③错误;④蝌蚪密度过大时,成年蝌蚪分泌有毒物质杀死幼年蝌蚪,属于种内斗争关系,④错误;⑤生物群落一般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草原生物群落也具有垂直结构,⑤正确。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7、B【解析】1、大多数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2、血糖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1)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可直接调控肾上腺、胰岛B细胞和胰岛A细胞。(2)体液调节:高浓度血糖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低浓度血糖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详解】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A错误;B、图中③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来直接或间接控制某些内分泌腺的的活动,B正确;C、图中③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来直接或间接控制⑤某些内分泌腺的的活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参与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C错误;D、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主要方式为血糖浓度通过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实现的,主要途径是①④⑥⑤,D错误。故选B。8、A【解析】本题是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根据选项涉及的培养基进行分析,对选项做出判断。【详解】A、在全营养的普通培养基中,几乎所有细菌都能生长,不能筛选大肠杆菌;A错误;B、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中,只有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才能生长,不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因缺乏氮源不能生长,能够筛选分解尿素的微生物;B正确;C、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只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才能生长,不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因缺乏碳源不能生长,能筛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C正确;D、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筛选抗盐突变体植物;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9、(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2).E·coliDNA连接酶(3).T4DNA连接酶(无顺序)(4).T4DNA连接酶(5).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6).首端(7).RNA聚合酶(8).Ca2+(CaCl2溶液)(9).农杆菌转化法(10).酚类(11).DNA分子杂交(12).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含抗虫基因的DNA片段【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图,首先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离体棉花叶片组织,其过程为:获取目的基因(抗虫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农杆菌→用含有卡那霉素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土壤农杆菌→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离体棉花叶片组织细胞。其次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导入抗虫基因的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抗虫植株,其过程主要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步骤。【详解】(1)分析图解可知,过程A表示构建重组质粒,构建重组质粒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常见的DNA连接酶有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其中T4DNA连接酶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基因中有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3)将目的基因导入土壤农杆菌之前,常用Ca2+(CaCl2溶液)处理农杆菌,使其变成感受态细胞,易于吸收DNA;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多用农杆菌转化法;在培养离体棉花叶片组织的培养基中,常加酚类化合物以吸引农杆菌移向叶片组织细胞。(4)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验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DNA分子杂交技术需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含抗虫基因的DNA片段作探针。【点睛】掌握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能识记基因工程的工具及操作步骤,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原理及应用,能结合图中信息答题。10、(1)①.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或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②.有限的③.一方(双小核草履虫)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虫)死亡(2)部位、时间等(合理即可)(3)有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共存【解析】群落中种间关系有捕食、寄生、中间竞争、互利共生和原始合作。种间竞争的特点是: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生存能力相当,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同步性变化。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竞争越激烈。【小问1详解】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不同种动物应遵循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的原则,所以可选择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使它们之间因争夺资源而进行斗争,当实验出现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大草履虫处于劣势甚至消亡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小问2详解】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或因取食的时间不同或因取食的位置不同,使竞争排斥减弱而共存。【小问3详解】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可知: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因竞争排斥而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若进化出新的资源利用方式,使竞争排斥减弱,便可共存。【点睛】本题需要考生分析题干中的“竞争排斥”的概念,结合实验目的来判断,需具备一定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能力。11、(1)①.体液②.抗体(2)①.D②.B、C(3)①.(特异性)识别②.信息交流(4)①.(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②.细胞(5)①.辅助性T②.辅助性T细胞能产生细胞因子,当其活性下降时,细胞因子分泌量少,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从而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解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刺激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DC细胞通过胞吞方式摄入抗原;免疫系统既能清除外来抗原,也可以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说明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3、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被T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这体现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小问1详解】由图示中抗体的形态可知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为体液免疫,物质Ⅱ为抗体。【小问2详解】细胞B、C、D依次为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其中浆细胞没有分裂能力,故分化程度最高的是细胞D,即浆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B淋巴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即B和C。【小问3详解】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受体发生结合,进而激活信号分子,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建筑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温州肯恩大学《中学物理专题训练与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河北省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德宏职业学院《新媒体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工程结构反分析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德宏职业学院《国际法与当代中国》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山西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桂林山水职业学院《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领子的分类课件
- 农产品的互联网营销课件
-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两位数除两、三位数 沪教版 (共15张PPT)
- 《六大茶类》讲义
- Unit 2 Listening and speaking 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X会计师事务所的J城投公司发债审计项目研究
- 中国传媒大学全媒体新闻编辑:案例教学-课件-全媒体新闻编辑:案例教学-第7讲
- 生理学泌尿系统6学时课件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1 Introduction
- 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全册
- 优秀教研组评比制度及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