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汕尾市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汕尾市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汕尾市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汕尾市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汕尾市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植物体内有多种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具有调节功能的微量无机物B.植物的向光性说明生长激素能促进植物生长C.在缺氧环境中,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速率不受影响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2.如图表示脊蛙反射实验过程: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均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刺激电位计b处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b处有电位波动,说明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在A实验的基础上,电位计a未出现电位波动,说明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C.该实验结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D.该实验的反射弧为皮肤上的感受器→电位计a所在的传入神经→中枢神经→电位计b所在的传出神经→骨骼肌3.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间竞争可导致生态位的分化B.同一物种在不同群落中的生态位相同C.生态位是群落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D.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4.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分别在四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培养液体积和起始酵母菌数如表所示,培养一段时间后均获得了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编号ⅠⅡⅢⅣ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调查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B.实验中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进行计数C.环境容纳量不受起始酵母菌数量的影响D.四支试管中Ⅳ号最先达到K值5.一块玉米田间的优势杂草主要是喜旱的狗尾草、藜等,改变灌溉模式实施膜下滴灌之后,一年生浅耕杂草阔叶草呈增多趋势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施膜下滴灌之后该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B.玉米田中的玉米植株高矮不一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该生态系统中影响狗尾草、蒙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生物因素D.当阔叶草种群密度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K值6.2020年春,一场历史罕见的蝗灾席卷东非和欧亚大陆,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的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曲线a~b段,飞蝗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其原因可能是气候干旱造成的B.曲线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有效防治蝗灾,应在b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D.蝗虫等动物种群在春夏时节数量增加,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重要影响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生理过程称为_______。B、C生理过程称为

____________。(2)图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的集合体,称之为___________。在D过程中碳元素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流动。(3)现代工业的发展,造成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过程的加剧,使大气中CO2增加,这将会通过______________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8.(10分)基础知识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2)大脑皮层除了具有感知外部世界和控制机体的___活动的功能外,还具有语言、____、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3)过敏反应的特点有:_____,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______和个体差异。

(4)脱落酸的生理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逐级递减。(6)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或_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9.(10分)留树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喷施赤霉素和2,4—D对柑橘的落果率和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______。(2)据图1分析可知,留树保鲜过程中赤霉素与2,4—D对落果的调控具有______(填“协同”或“拮抗”)作用。(3)结合图2分析,赤霉素和2,4—D降低落果率的原理可能是_______。(4)若要对采摘后的果实进行保存,请写出一种保存方法并说明原理:______。10.(10分)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建设和利用湿地,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由迁移。请回答:(1)雨水回收利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能力。(2)下图为城市“雨水花园”人工湿地示意图。①流入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种植土层、填料层可避免光线的直射,抑制浮游植物生长,有效避免水体出现___________的环境问题。②“雨水花园”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尽量保持__________增强园林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3)海绵城市湿地好比城市的“肾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哪些间接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动植物,其中由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划分,__________属于生产者,该成分被称为生态系统基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图中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鹰占有第__________营养级。(3)若某种原因导致兔子全部死亡,则蚯蚓的数量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4)能否说上述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群落?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体内的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脱落酸等。【详解】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微量高效的有机物,A错误;B、生长激素是动物激素,植物的向光性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B错误;C、缺氧会影响细胞呼吸供能,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在缺氧环境中,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速率会受影响,C错误;D、基因的表达受环境的影响,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都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D正确。故选D。2、D【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详解】A、刺激电位计b处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b处有电位波动,左后肢屈腿,可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A正确;B、验证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需跨突触检测,在上述实验基础上,电位计a未出现电位波动,左后肢屈腿,可验证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B正确;C、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C正确;D、图示反射弧为皮肤上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而不是中枢神经,D错误。故选D。3、B【解析】一个物种的生态位不仅包括其所在的空间位置,还包括其所占有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详解】A、种间竞争使不同物种对资源的利用出现差异,所以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A正确;B、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类型的群落中所处的生态位是不同的,B错误;C、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即生态位是群落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正确;D、不同物种占据着不同生态位,这有利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正确。故选B。4、B【解析】由表格可知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4个试管内的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不同。Ⅳ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为试管内培养液体体积最少,起始酵母菌数最多,因此最先达到K值;由于有毒物质积累,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也最先开始下降。当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环境的时候,若环境适宜种群生存,环境中的食物、空间等适宜,没有环境阻力,则初始阶段时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然后环境阻力慢慢增大,种群开始呈“S”型曲线增长,K值指的是最大环境容纳量,到达K值的时间是由环境阻力的大小决定的。【详解】A、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并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A正确;B、实验应将酵母菌培养液混匀后计数,B错误;C、环境容纳量不受起始酵母菌数量的影响,但是达到K值的时间受影响,C正确;D、Ⅳ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为试管内培养液体体积最少,起始酵母菌数最多,因此最先达到K值,D正确。故选B。5、A【解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实施膜下滴灌之后该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了改变,发生了次生演替,A正确;B、该玉米田中的玉米植株是一个种群,并不是一个群落,因此玉米田中的玉米植株高矮不一没有体现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C、根据题干“一块玉米田间的优势杂草主要是喜旱的狗尾草、藜等,改变灌溉模式实施膜下滴灌之后,一年生浅耕杂草阔叶草呈增多趋势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可知该生态系统中影响狗尾草、藜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C错误;D、阔叶草不是一个物种,即不能称为一个种群,D错误。故选A。6、B【解析】1.S型曲线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S型曲线实现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天敌,种群数量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2、J型曲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J型曲线需要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题图分析,a点到c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b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点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详解】A、曲线a~b段,类似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曲线,此时飞蝗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其原因可能是气候干旱造成的,A正确;B、曲线b~c段,种群数量超过K/2,此后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但出生率依然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还在增长,B错误;C、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b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因为b点时蝗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而且越早防治越好,C正确;D、蝗虫等动物种群在春夏时节数量增加,是与蝗虫相关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2)①.群落②.有机物(3)①.F②.温室【解析】图示分析:A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B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C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D表示捕食,E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F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小问1详解】通过分析可知,A生理过程称为光合作用,B、C生理过程称为呼吸作用。【小问2详解】图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的集合体,称之为生物群落。在D(捕食)过程中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小问3详解】现代工业的发展,造成F(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的加剧,使大气中CO2增加,这将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8、①.神经-体液-免疫②.反射③.学习④.发作迅速⑤.遗传倾向⑥.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⑦.单向流动⑧.保持⑨.恢复【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过敏反应的特点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详解】(1)对稳态调节机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2)位于人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有14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了许多神经中枢,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大脑皮层除了具有感知外部世界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的功能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3)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过敏反应的特点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4)脱落酸的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分布: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生理功能为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5)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6)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9、(1)作为对照(2)协同(3)赤霉素和2,4—D能延缓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内脱落酸含量的升高,降低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从而使落果率降低。(4)方法:对采摘后的果实在零上低温、低氧、适宜湿度条件下保存。原理:在低温、低氧的条件下,细胞呼吸减弱,能降低有机物的消耗;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可防止由于水分的蒸发,而导致果实干瘪,影响口感。【解析】通过分析图1可知,单独喷施赤霉素或2,4-D都能减少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率,如果混合使用,作用增强,落果率最低;由此看出,留树保鲜过程中赤霉素与2,4-D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通过分析图2可知,喷施赤霉素和2,4-D可降低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如果混合使用,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最低。与喷施清水相比,喷施赤霉素和2,4-D能延缓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内脱落酸含量的升高,从而延缓果实脱落。【小问1详解】该实验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作为对照,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小问2详解】据图1分析可知,与清水组相比较,留树保鲜过程中分别喷施赤霉素和2,4—D后,落果率明显降低,如果混合使用,作用增强,落果率最低,说明赤霉素与2,4—D对落果的调控具有协同作用。【小问3详解】由图2可知,与清水组相比较,留树保鲜过程中分别喷施赤霉素和2,4—D后,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明显降低,而且能延缓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内脱落酸含量的升高,说明赤霉素和2,4—D降低落果率的原理可能:通过延缓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内脱落酸含量的升高,降低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延缓果实脱落,从而使落果率降低。【小问4详解】可在零上低温、低氧和适宜湿度的条件下,对采摘后的果实进行保存,以延长果实保存时间。其原理是:在低温、低氧的条件下,细胞呼吸减弱,能降低有机物的消耗;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可防止由于水分的蒸发,而导致果实干瘪,影响口感。【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从图表中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10、(1)自我调节(2)①.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能量②.水华③.物种数目(3)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物【解析】1、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2、生物多样性价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直接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例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等;②间接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等;③潜在价值,指还没发现的对人类或生态系统有何种作用的价值。【小问1详解】海绵城市可看作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生态系统,该层次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海绵城市的构建能形成绿色生态基础设施,对提高城市的自动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稳定也大有裨益。小问2详解】①流入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外源物质含有的能量,城市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故流入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能量。淡水水域污染后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和绿藻等大量繁殖出现水华,而种植土层、填料层可避免光线的直射,抑制浮游植物生长,从而避免水体出现水华等环境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