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散加减治疗耳带状疱疹56例_第1页
瓜散加减治疗耳带状疱疹56例_第2页
瓜散加减治疗耳带状疱疹56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瓜散加减治疗耳带状疱疹56例

通过对该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的门诊率,作者总结了56例耳膜患者在采用瓜粉后再植的病例。这是报告。临床数据1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56例诊断符合耳带状疱疹诊断标准,均来源于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男26例,女30例;年龄15~80岁,平均45岁;病程最短3d,最长30d,平均15d;36例患者有受凉、过度疲劳病史;56例有耳内及耳周灼热感、疼痛剧烈(刺痛为主)的临床症状。56例患者检查发现,疱疹位于耳甲腔24例,外耳道11例,乳突区6例,耳甲腔、外耳道及乳突区6例,鼓膜上9例,均局部皮肤潮红及糜烂。2g金银花注意休息,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腥酸、油腻之品,疱疹穿破者,注意保持局部皮肤干燥,以防染毒。治疗以瓜蒌散(大瓜蒌30g,生甘草10g,红花10g)为主。若伴有发热恶寒,口苦,口干,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为邪中少阳外侵之证者,予小柴胡汤(柴胡24g,黄芩10g,半夏10g,生姜9g,人参9g,大枣10g)合用;若伴有口苦、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耳聋、眩晕、口眼歪斜,为肝胆湿热之证者,予龙胆泻肝汤(柴胡12g,黄芩10g,山栀子10g,生地9g,泽泻9g,车前草10g,龙胆草9g,木通9g)合用。3皮肤长期毒性疗效参考文献,56例患者均接受瓜蒌散加减治疗,随访14d,治愈48例(占85.7%):服药3d后疱疹逐渐干瘪或减少,耳内及耳周灼热感、疼痛减轻,14d内体征和临床症状消失;显效6例(占10.7%):服药6d后疱疹逐渐干瘪或减少,耳内及耳周灼热感、疼痛减轻,14d内局部皮肤色泽未恢复,耳部偶有阵发性刺痛;无效2例(占3.6%):服药后疱疹无变化,局部皮肤潮红及糜烂,耳内及耳周灼热感,疼痛剧烈,14d内体征和临床症状无变化,改用西药治疗。有效率96.4%。4兼顾神经皮,以耳、耳周原料治泻热某女,20岁,2001年10月3日初诊。主诉:右耳灼热感,疼痛剧烈3d。3d前因劳动后感疲倦,加之回家时遇雨,未带伞而受凉,出现右耳灼热感,疼痛剧烈,伴有发热恶寒,口苦,口干。自认为受凉感冒引发中耳炎所致,自服重感灵及头孢类抗生素,计3d,无效。就诊时右耳灼热感,疼痛剧烈,伴有发热恶寒,口苦,口干,检查发现水疱位于耳甲腔、外耳道及乳突区,如绿豆大,疱浆混浊,周围皮肤潮红,耳膜无红肿,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耳带状疱疹。辨证:邪犯耳窍,肝胆郁滞。治法:舒肝和胆,解毒散邪。处方:瓜蒌散合小柴胡汤(大瓜蒌30g,生甘草10g,红花10g,柴胡24g,黄芩10g,半夏10g,生姜9g,人参9g,大枣10g),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复诊疱疹干瘪或减少,耳内及耳周灼热感,疼痛剧烈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再服4剂而愈。某男,70岁,2007年9月17日初诊。主诉:左耳灼热感,疼痛剧烈7d。7d前颇似“外感”,但无明显其他症状,患者未注意,继而出现左耳灼热感,疼痛剧烈,检查发现水疱位于耳甲腔,诊为带状疱疹,先后给予病毒灵、聚肌胞、阿昔洛韦、干扰素、维生素等治疗,左耳耳甲腔水疱消退,皮肤颜色正常,疼痛难忍,呻吟不止。就诊时左耳有灼热感,心烦,口苦,口干,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诊断:耳带状疱疹。辨证:肝胆湿热,上犯耳窍。治法:泻热平肝润燥,解毒利胆除湿。处方:瓜蒌散合龙胆泻肝汤(瓜蒌30g,生甘草10g,红花10g,柴胡12g,黄芩10g,山栀10g,生地9g,泽泻9g,车前草10g,龙胆草9g,木通9g),水煎服,日1剂。3剂后复诊,耳周灼热感、疼痛剧烈明显减轻,心烦、口苦、口干消失,大便已通。效不更方,再服3剂而愈。不同途径病机以养肝之经,兼以清火之则治“邪中少阳外侵”耳带状疱疹是指发生在外耳及耳周皮肤的带状疱疹,临床以耳痛、外耳疱疹甚或耳聋、眩晕、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多为单侧发病,以青年及老年患者多见。临床上水疱消失后耳部偶有阵发性刺痛难忍,笔者自工作以来查阅古代文献未发现类似诊断,只有王士贞主编《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有耳带状疱疹一诊断,该书将本病分为邪毒外侵和肝胆湿热,并以银翘散和龙胆泻肝汤加减。多数效果不理想。但中医古代文献却有蛇串疮或缠腰火丹的记载,以肋间神经区或胸胁部位(为肝胆经络循行之处)出现水疱、灼热、疼痛为主。而耳及耳周属少阳胆经,肝胆互为表里,胆经循耳,肝之络脉亦络于耳,两者部位有别,但同属肝胆经络循行之处,症状相似。根据中医辨证思路,当邪毒外侵,循肝胆之经,上犯耳窍,郁久生热化火,出现灼热、耳周皮肤潮红。肝失疏泄,不得发越,故皮肤起疱,不通则痛。若伴有发热恶寒,口苦,口干之症,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者,为邪中少阳外侵之表现。当情志不畅,肝气不舒,肝郁化火,肝胆热盛;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热内蕴;或时邪外感,湿热邪毒壅盛传里,犯及肝胆。肝胆湿热循经上犯耳窍,脉络闭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郁久化火,故出现灼热、耳周皮肤潮红。不得发越,故皮肤起疱,邪阻脉络,口眼歪斜。耳聋、眩晕、口苦、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为肝胆湿热之表现。总之,内外之邪循肝胆之经上犯耳窍,故治疗肝胆经以舒肝、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主,兼以散邪、泻热、利胆为辅。借用清代新安名医程国彭所著《医学心悟》瓜蒌散治疗蛇串疮或缠腰火丹治疗带状疱疹,其疗效极佳。程国彭对瓜蒌散作用机理的解释为:“按郁火日久,肝气躁急,不得发越,故皮肤起疱,转为胀痛。经云:损其肝者缓其中,瓜蒌为物,甘缓而润,于郁不逆,又如油洗物,滑而不滞,此其所以奏功也。”其中郁火日久,肝气燥急,不得发越为带状疱疹基本病机。瓜蒌散中瓜蒌为主药,清代医家《重庆堂随笔》称瓜蒌不仅润燥开结、荡热涤痰,而且擅舒肝、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甘草生用清火解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