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瑞瑞古邑的历史变迁_第1页
温州瑞瑞古邑的历史变迁_第2页
温州瑞瑞古邑的历史变迁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州瑞瑞古邑的历史变迁

中国有一个悠久的桥梁建设历史。据史料记载,梁桥和沉积物建于周朝。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桥梁技术不断成熟,桥型也不断增多。其中,石桥由于较易就地取材、结构简单、耐久和美观等优点,在战国和秦汉时期已被广泛应用,晋隋唐宋时期达到辉煌,其中的赵州桥就是中国石桥的杰作。为推动古桥的保护及相关研究工作,2009年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专门成立了古桥研究委员会,并与浙江大学、福州大学一起组织召开了2009中国古桥研讨会暨海峡两岸古桥学术交流会,浙江大学项贻强教授等还根据浙江地域丰富的古代石桥,尤其是绍兴古石桥的特点,研究探讨了绍兴古石拱桥的文物价值及保护对策,对加强古石拱桥的保护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事实上,浙江瑞安地处浙东南沿海,是东瓯古邑,由于面临大海,经济相对发达,历史悠久,至今保留着许多宋代石桥。其中的白岩桥就是典型代表的石桥之一。本文通过对该桥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剖析,对于了解浙东南沿海宋代石桥的建造技艺和基本构造,具有一定的理论学术价值。1瑞典罗阳县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素有东瓯古邑之称的瑞安市,东临东海,南濒平阳,西接文成,北邻温州市区。全市陆地总面积1271km2,海域面积3060km2,海岸线21km。瑞安早在新石器晚期飞云江下游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建立聚落。到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始建县治,名为罗阳县,迄今为止已有1770多年的悠久历史。由于水系众多(主要有飞云江、温瑞塘河和瑞平塘河以及其众多支流),属于典型的滨海环境。先民们因交通所需,在江河上修建了大量桥梁。据不完全统计,瑞安市现有宋代时期所建的桥梁尚且保留的有12座,均为梁式石桥,孔径有3孔和5孔,长度在10~24m,宽度在1.5~3.1m,见表1。之所以保留的全是石桥,这是由于石桥耐腐蚀性好、强度高。而木材容易腐烂,不能长久保存。至1946年,当时全镇境内就有大小桥梁711座,其中大部分也是石桥和木桥。随着改革开放及经济活力的提升,加之桥梁建造技术和水平的提高,到1987年,瑞安市桥梁升至2350座。而瑞安市有史料记载最早的古代桥梁是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建的驮山中村半山亭下湖基桥,目前该桥已不存在。2瑞典原桥12号白岩桥为典型的宋代石桥,位于瑞安市安阳街道白岩桥村,南北跨越温瑞塘河南端丰湖,古称留贤桥,又名白鹤桥,公元1144年农历10月26日建造(南宋),距今已有866年,目前已成为保护文物。原桥为3孔梁式石桥,桥面长16.6m,宽2.3m,每孔桥面由4条石梁铺成,中孔石梁距水面约3.6m,两端有8级石阶作为引桥,两边桥头建有凉亭,但现今凉亭已被毁。全桥由当地的花岗岩方形条石和块石砌筑,造型古朴坚实,是瑞安市具有典型代表的宋代石桥之一,具体见图1。为了了解该桥的建造技艺和构造组成,进行了专门的测绘和丈量。2.1南孔石梁细断面白岩桥上部结构比较简单,目前只剩方形石梁(可能以前有栏杆等附属结构),共三跨,每跨4片梁(北孔目前只剩2片边梁,中梁已改为条石台阶)。其中,中孔石梁平均长6.4m,宽度在0.53~0.60m不等,平均高度0.4m,每片梁重量在4t左右(花岗岩密度取2.7g/cm3),见表2。南孔石梁纵坡约17°,中孔石梁跨中略向上拱起,带有拱度,北孔石梁纵坡约16°。从石梁横断面看,上表面和左右两面较平整,下表面明显外秃,平整度不如其他三面,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先民对梁下的美观要求较低。由于石梁两端需架在盖梁上,为架立牢固,将梁的端部凿成略向内凹(高度减小),即石梁在盖梁处高度有所减小,见图2。在中孔东面第一片石梁上刻有“绍兴十四年岁次甲子十月庚戊朔二十六日乙亥建”21个繁体汉字,字体方向沿梁纵向横卧,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字体已较模糊,见图3。南孔四片石梁上,由于纵坡较大,雨天花岗岩石梁表面比较滑,为增加摩擦力,在两片中梁上表面凿有规整的锯齿形横纹,旁边两片石上表面刻有精致的鳞形图案,部分台阶上也刻有图案,见图4。2.2下部分结构2.2.1原桥上的严格生长白岩桥3孔共两个桥墩,分别在中孔两端,置于河上。两个桥墩构造基本相同,每个桥墩由3根方形石柱和1根方形石梁构成,即立柱和盖梁(见图5、图6)。盖梁置于三根方形立柱之上,其平均长2.80m,宽0.7m,厚0.4m,重约2.12t(见图7)。与桥面相比,盖梁两端平均各挑出25cm,在外挑部分的中间有一4cm×4cm×5cm的方形孔洞。据学者们对这些古代桥梁的研究,笔者推测该方形孔洞可能是“卯”,在原桥上应该还有木制或石制的“榫”,但由于年代久远,该“榫”已经腐烂或丢失。榫卯结构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桥墩上的梁板在地震、船舶撞击等作用下的横向水平滑移。三根方形条石立柱并排打入河床上,中间立柱垂直于盖梁和河床,两边的两根立柱对称置于盖梁两端,下端向外倾斜,两根立柱倾斜夹角不同,可见我国早期的古桥就有用群桩基础来建桥墩基础共同受力。立柱宽度约0.64m,厚0.54m,长度估计在6.0~6.5m,重约5.7~6.2t。2.2.2横横面结构石桥两端为方形条石干砌桥台,桥台与桥面同宽。桥台基础为干砌块石,块石大小不一。台身为方形条石干砌,方形条石纵横交错砌筑,每块方形条石横截面平均尺寸为0.28m×0.40m,横向条石与桥面同宽(2.3m),纵向条石长约2.0m,内侧(引桥方向)略向下倾斜。由于梁具有一定的纵坡,与桥台内侧之间存在夹角,在横条石和梁之间用多块大小不一的楔石填筑,增加支撑面积。由于城市改造,河道宽度减小,石桥原为3孔,现北孔已被堵塞,北岸桥台位置已移至北侧桥墩处,但桥墩未变动。图8给出了南岸桥台的石砌构造,可以发现其错落有致,相互嵌套,可以抵御较大的水浪冲击。3宋桥白岩桥从所保留下来的古代桥梁可以发现:(1)由于瑞安地处沿海、土质较软,较早的宋代桥梁均以静定简支的梁式石桥居多,桥梁坚固耐久,可抵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孔径有单孔、3孔和5孔,桥长一般在10~24m,桥面宽度在1~3.5m。(2)白岩桥是其中具有典型代表的宋代石桥之一,下部结构为典型的两个桥墩和两个桥台,桥墩位于中孔两端,桥台位于岸上;每个桥墩由一根盖梁和3根立柱构成,盖梁上设榫卯结构;桥台台身和基础分别由方形石条和块石干砌。可见当时就有用群桩基础来建桥墩基础共同受力的技术,桥台石砌相互嵌套,可以抵御较大的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