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衡思想——化学平衡图像的解读与分析探究点1
化学平衡图像信息的解读1.图像信息的获取依据化学反应原理中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知识解读图像,关键在于对“数”“形”“义”“性”的综合思考,包括:(1)明标:明晰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化学含义,这是理解题意和进行正确思考的前提。明晰坐标含义,也就是用变化的观念分析坐标,找出横、纵坐标的关系,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2)找点:找出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顶点、拐点、终点、交叉点、平衡点等),分析这些点所表示的化学意义以及影响这些点的主要因素及限制因素等,大多考题就落在这些点的含义分析上,因为这些点往往隐含着某些限制条件或某些特殊的化学含义。(3)析线:正确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上升、下降、平缓、转折等),同时对走势有转折变化的曲线,要分段进行分析,研究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2.图像信息的加工在准确解读图像信息的基础上,对试题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例1(不定选)已知:A(g)+2B(g)⇌
3C(g)
ΔH<0,向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和3molB发生反应,t1时达到平衡状态Ⅰ,在t2时改变某一条件,t3时重新达到平衡状态Ⅱ,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B.t2时改变的条件:向容器中加入CC.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φ:φ(Ⅱ)>φ(Ⅰ)D.平衡常数K:K(Ⅱ)<K(Ⅰ)BC[解析]根据A(g)+2B(g)⇌3C(g)可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容器内压强不变,不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故A错误;t2时加入C,生成物浓度增大,逆反应速率瞬时增大,正反应速率瞬时不变,平衡逆移,使得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故B正确;可假设等温等容的两个容器,容器甲:1molA+2molB,容器乙:1molA+2molB+xmolC,由反应可知,甲和乙达等效平衡,平衡时两容器内A的体积分数相同,再向甲、乙两容器内各加入1molB,平衡均右移,但甲容器向右移动的程度大,则再次达平衡时两容器内A的体积分数乙>甲,即φ(Ⅱ)>φ(Ⅰ),故C正确;平衡常数受温度影响,Ⅰ和Ⅱ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故D错误。【信息解读】思路引导分析步骤
1.提取整体反应过程的图像信息从开始到t1阶段,反应
进行;t1~t2段,达到平衡状态;t2~t3段,平衡
移动;t3以后达到新平衡
2.结合反应特点分析每个时间段图像变化的原因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恒温恒容条件下,不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压强均
;t2时改变条件,v正瞬间不变,反应过程中不断增大,排除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改变条件应为向容器中加入C
正向逆向不变思路引导分析步骤
3.比较状态Ⅱ和状态ⅠA的体积分数和平衡常数题述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假设起始加入不同量的C,则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相同,再加入1molB对总物质的量少的体系影响大,所以A的体积分数:φ(Ⅱ)
φ(Ⅰ);反应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所以K值
>不变变式题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如何经济实用的制取氢气成为重要课题。H2S可用于高效制取氢气,发生的反应为2H2S(g)=S2(g)+2H2(g)。甲
乙(1)若起始时容器中只有H2S,平衡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与裂解温度的关系如图甲所示。①图中曲线Z表示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S2[解析]起始时容器中只有H2S,随着反应进行,H2与S2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且H2的物质的量为S2的两倍,故图中曲线Z表示的物质是S2,曲线Y表示的物质是H2,曲线X表示的物质是H2S。变式题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如何经济实用的制取氢气成为重要课题。H2S可用于高效制取氢气,发生的反应为2H2S(g)=S2(g)+2H2(g)。甲
乙(1)若起始时容器中只有H2S,平衡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与裂解温度的关系如图甲所示。②C点时H2S的转化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
66.7
变式题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如何经济实用的制取氢气成为重要课题。H2S可用于高效制取氢气,发生的反应为2H2S(g)=S2(g)+2H2(g)。甲
乙(1)若起始时容器中只有H2S,平衡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与裂解温度的关系如图甲所示。③A点时,设容器内的总压为pPa,则平衡常数Kp=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变式题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如何经济实用的制取氢气成为重要课题。H2S可用于高效制取氢气,发生的反应为2H2S(g)=S2(g)+2H2(g)。甲
乙(2)若在两个等容积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加入2.0molH2S、1.0molH2S,测得不同温度下H2S的平衡转化率如图乙所示。①M点、O点和N点的逆反应速率v(M)、v(O)和v(N)的大小关系为
(用“>”“<”或“=”表示,下同)。
v(M)<v(O)<v(N)[解析]在两个等容积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加入2.0molH2S、1.0molH2S,结合等效平衡可知加入2.0molH2S的容器内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H2S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上方曲线代表加入1.0molH2S,下方曲线代表加入2.0molH2S。①压强越大,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即下方曲线的O点的逆反应速率>上方曲线M点的逆反应速率,即v(M)<v(O),又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即v(O)<v(N)。变式题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如何经济实用的制取氢气成为重要课题。H2S可用于高效制取氢气,发生的反应为2H2S(g)=S2(g)+2H2(g)。甲
乙(2)若在两个等容积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加入2.0molH2S、1.0molH2S,测得不同温度下H2S的平衡转化率如图乙所示。②M、N两点容器内的压强2p(M)
p(N),平衡常数K(M)、K(N)、K(O)三者的大小关系为
。
<K(M)=K(O)<K(N)[解析]M、N两点容器内H2S的平衡转化率相同,平衡时N点气体物质的量为M点气体物质的量的两倍,则N点压强为M点压强的两倍,但N点温度较高,所以2p(M)<p(N);升高温度,H2S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K增大,即平衡常数K(O)<K(N),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即K(M)=K(O),故K(M)=K(O)<K(N)。探究点2
图表图像信息分析表述文字描述代表一种开放性思维与能力,一般从速率问题、平衡(转化率)问题、安全问题、节能减排等角度作答(考查前两个角度居多),实际上就是效益最大化的问题。1.条件选择类(1)实验最佳条件的选择或控制就是为了又“快”又“好”地生产,即主要是从反应速率与转化率(化学平衡)两个角度来分析,“快”就是提高反应速率,“好”就是提高转化率,原料利用率高,而影响速率与转化率的主要因素就是浓度、温度、压强与催化剂,其中温度与压强是试题中经常考查的因素。(2)从速率、转化率、产率、纯度等角度分析,选择最佳条件。如针对反应速率时,思考方向为如何提高浸出速率,如何提高反应速率等;针对平衡转化率、产率时,可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改变××条件,可逆反应平衡向××方向移动,导致××发生变化);针对综合生产效益时,可从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等方面作答。(3)选择当前条件的优势,其他条件的不足,往往不足的描述比较容易忽略,如温度过高或过低,压强过小或过大,也要进行分析。2.原因分析类(1)依据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分析造成图像曲线变化的原因。(2)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不同反应的选择性问题是这类题目的难点,解题时要多加关注,不同的条件会有不同的选择性。(3)这类题目一般都是多要素影响,需要多角度分析原因。
0.975
该反应气体分子数减少,增大压强,α提高。5.0MPa>2.5MPa=p2,所以p1=5.0MPa
温度、压强和反应物的起始浓度(组成)
升高温度,k增大使v逐渐提高,但α降低使v逐渐下降。当t<tm,k增大对v的提高大于α引起的降低;当t>tm后,k增大对v的提高小于α引起的降低思路引导分析步骤
1.结合题干信息判断反应特点已知反应是一个正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可以使平衡
移动,SO2平衡转化率α
;升高温度平衡
移动,SO2平衡转化率α
2.结合反应特点,用“定一动一”法分析不同曲线对应的条件在同一温度下,压强为5.0MPa时,SO2的平衡转化率一定高于压强为2.5MPa时,因此,曲线
对应5.0MPa,由图中数据可求α
3.根据v的计算公式,综合判断多因素对速率的影响升高温度,k增大使v逐渐提高,但α降低使v逐渐下降。当t<tm,k增大对v的提高
α引起的降低;当t>tm后,k增大对v的提高
α引起的降低
【信息解读】正向增大逆向减小p1大于小于变式题
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因此,研发二氧化碳的利用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是缓解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方案之一。CO2耦合乙苯(C6H5—C2H5,简称EB)脱氢制备苯乙烯(C6H5—C2H3,简称ST)是综合利用CO2的热点研究领域。制备ST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a.EB(g)⇌ST(g)+H2(g)
ΔH1b.CO2(g)+H2(g)⇌CO(g)+H2O(g)
ΔH2=+41.2kJ·mol-1c.EB(g)+CO2(g)⇌ST(g)+CO(g)+H2O(g)
ΔH3=+158.8kJ·mol-1回答下列问题:(1)为提高EB的平衡转化率,应选择的反应条件为
(填标号)。
A.低温、高压 B.高温、低压C.低温、低压 D.高温、高压B[解析]a.EB(g)⇌ST(g)+H2(g)
ΔH1b.CO2(g)+H2(g)⇌CO(g)+H2O(g)
ΔH2=+41.2kJ·mol-1c.EB(g)+CO2(g)⇌ST(g)+CO(g)+H2O(g)
ΔH3=+158.8kJ·mol-1根据盖斯定律c-b得,EB(g)⇌ST(g)+H2(g)
ΔH1=+117.6kJ·mol-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增大,减小压强、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EB平衡转化率,故应选择的反应条件为高温、低压。
F2.25[解析]其他条件相同,n(CO2)∶n(H2)越大,CO2的平衡转化率越小,B、E、F投料比不同但转化率相同,且F点CO2和H2初始投料比最大,说明F点的温度最高;达到平衡状态的E点,CO2转化率刚好达到50%,设初始投料CO2和H2均为1mol,列三段式:
CO2(g)+H2(g)
⇌CO(g)+H2O(g)起始/mol
1
1
0
0转化/mol
0.5
0.5
0.5
0.5平衡/mol
0.5
0.5
0.5
0.5
(2)在一定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只进行b反应:CO2(g)+H2(g)⇌CO(g)+H2O(g)。②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在温度T1、T2(T2>T1>E点温度)发生上述反应,反应中H2(g)和CO(g)的体积分数(w)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起始时密闭容器中w[CO2(g)]和w[H2(g)]、w[CO(g)]和w[H2O(g)]分别相等。则表示T1时w[H2(g)]的曲线是
(填“甲”“乙”“丙”或“丁”)。
丙[解析]反应CO2(g)+H2(g)⇌CO(g)+H2O(g)
ΔH2=+41.2kJ·mol-1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O2的转化率增大,起始时密闭容器中w[CO2(g)]和w[H2(g)]、w[CO(g)]和w[H2O(g)]分别相等,则T1、T2温度下CO2的平衡转化率大于50%,则w[H2(g)]小于w(CO),其中甲、丁是一个温度,乙、丙是一个温度,即丙、丁代表H2,其中T1温度下,曲线丙符合w[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口碗碟采购合同范本
- 业务代表合同范本
- Unit 2 SectionA(1a~1e)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2024年招商银行唐山分行社会招聘考试真题
- 出租稻田土地合同范本
- 2024年咸阳市实验中学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 借款公证合同范本
- 买车退款合同范本
- 住建备案合同范本
- 分包转让合同范本
- 《以哪吒精神照亮成长之路》开学家长会课件
- 儿童故事绘本愚公移山课件模板
- Petrel中文操作手册(1-3)
- 2024综合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解析(146题)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分享课件
- 四年级数学(下)全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
- 部编版道法三下知识点汇总【需要背诵】
- 2022年“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专用稿纸
- 中医内科方歌-八
- 气动控制阀的定义分类及工作原理详解
- 梯形练字格A4纸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