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下图1为缩手反射弧模式图,图2为图1中B的某段,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B为传出神经纤维B.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中传导C.兴奋的产生主要与钠离子跨膜转运有关D.图2中刺激产生兴奋时c的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B.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异养生物一定是消费者,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D.无机环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可有可无的成分3.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加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类型C.铃声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具体组成是相同的D.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4.中华环境奖获得者殷玉珍种了32年树,让沙丘变成了绿洲。某毁林开荒形成的农田,弃耕后发展成栎树—山核桃群落。关于这两个群落演替实例的说法错误的是()A.沙丘变成绿洲属于初生演替、弃耕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随着演替的进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将逐渐恢复到原状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可能使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D.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也会影响群落的演替5.某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人白蛋白基因的转基因牛.他们还研究出一种可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药物蛋白含量提高了30多倍,标志着我国转基因研究向产业化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以下与此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转基因动物”是指体细胞中出现了新基因的动物B.根据人白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人白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后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人白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和人细胞中的白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不一定相同C.人们只在转基因牛的乳汁中才能获取人白蛋白,是因为人白蛋白基因只在转基因牛的乳腺细胞中是纯合的,在其他细胞中则是杂合的D.所谓“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指设法使牛的乳腺细胞中含有更多的人白蛋白基因6.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简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B.碳元素以无机物的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中流动C.生物群落中的碳都是通过①②③过程进入无机环境中的D.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大气中的CO2通过④过程进入生物群落的量是相对稳定的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___________(填“不同”或“同一”)种群。(2)群落是指________________,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3)该草原上的草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填组成成分),鹿、兔、狼和狐等生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每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近几年的主题都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长期使用毒品会使大脑的机能发生改变,可卡因(Cocaine)是一种已知的最容易上瘾的物质之一,它可以通过调控多巴胺的含量水平刺激大脑皮层,并产生兴奋和愉悦感。请据图分析回答:(1)多巴胺为小分子化合物但仍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其意义是________。(2)多巴胺作用完成后正常的去路是________,可卡因能够增强并延长对大脑的刺激,而产生“快感”,由图中信息分析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3)长期吸食可卡因机体可通过________调节减少【】________的数量。吸毒“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大多伴有精神萎靡、四肢无力的症状,推测可能是其体内________(激素)的含量减少所致。吸毒者反复吸食毒品后,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这事实说明吸毒还会损伤________。(4)为研究毒品海洛因的危害,将受孕7天的大鼠按下表随机分组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对照组连续9天给予海洛因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活胚胎数/胚胎总数(%)100766555脑畸形胚胎数/活胚胎数(%)0335579脑中促凋亡蛋白Bax含量(ug·L-l)6.77.510.012.5以下分析合理的有________(选填序号)①对照组胚胎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凋亡②低剂量海洛因即可严重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③海洛因促进Bax含量提高会导致脑细胞凋亡④结果提示孕妇吸毒有造成子女智力障碍的风险9.(10分)某二倍体植物(2N=12)是闭花受粉植物,其杂种产量高、品质好、耐病性强。育种工作者培育出了某三体新品种(如图),通过该三体自交产生F1,发现雄性不育植株(即雄蕊发育异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欲将其用于杂交育种。已知雄性可育(Ms)对雄性不育(ms)为显性;椭圆粒种子(R)对长粒种子(r)为显性。三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形态正常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分离,较短的染色体因结构特殊随机分配,且含有较短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能授粉。回答下列问题:(1)三体植株形成是_____变异的结果。鉴定F1是否是三体最简捷的方法是_____。除此之外还可选取其_____(分生区/伸长区)材料制成装片,进行镜检。(2)在杂交育种中,选择雄性不育植株作为母本的优势是不必进行_____。若以F1为实验材料,欲继续获得雄性不育植株,请设计实验,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3)该三体的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_____个正常的四分体。含有7条染色体的雄配子占全部雄配子的比例为_____。(4)若该三体植株自交,所结的长粒种子占80%,且发育成的植株均为雄性不育,其余为椭圆形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可育。该结果说明三体植株产生的含有6条染色体和含有7条染色体的可育雌配子的比例是_____,这可能与较短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丢失有关。10.(10分)如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从反射弧的各种环节上看,①和②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③→⑩属于_________________。皮肤、血管,立毛肌等在反射弧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2)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皮肤血管会___________________,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会____________________。(3)甲状腺激素和____________激素在体温调节中的协同作用,保证了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11.(15分)某二倍体雌雄异株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植物的某一相对性状中野生型对突变型为隐性,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用纯合突变型雄株与野生型雌株杂交,子代中偶然发现一雄株基因型为Bbb,分析认为该异常雄株出现的原因有两种:一是________(填“父本”“母本”或“父本或母本”)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染色体结构的变异,该结构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某一亲本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则该变异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裂。(2)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有相应的等位基因),现用某正常突变型雄株与野生型雌株杂交,若子代中雌株全为野生型,雄株全为突变型,则该突变型雄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题图分析,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B→C→D过程有2个突触,分别是传入神经元与中间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和中间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详解】A、由分析可知,B为传入神经纤维,因为其上有神经节,A错误;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通过电信号传导,而在突触中需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之间的传递过程,B错误;C、兴奋的产生是接受刺激后钠离子大量内流导致动作电位产生的结果,主要与大量钠离子跨膜转运(协助扩散)有关,C正确;D、图2是神经纤维,如图在电流表左侧一适当刺激,由于兴奋到达电流表接线柱时间不同,所以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错误。故选C。2、B【解析】A、分解者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生物,有动物如蜣螂,A错误。B、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正确。C、异养生物有可能是消费者也有可能是分解者,C错误。D、无机环境在生态系统中一定要有的,D错误。故选B。【点睛】易错警示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类型与特例分析误区类型特例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动物都是消费者蚯蚓、蜣螂、秃鹰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31.3、D【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相关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B、味觉形成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不属于反射,而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C、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其感受器不同,前者属于条件反射,后者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误;D、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会形成条件反射,是通过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而产生的,D正确。故选D。4、B【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沙丘变成绿洲属于初生演替、弃耕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B、由于环境发生了变化,农田弃耕后往往发展得和之前不一样,B错误;C、两类演替都可能从结构简单发展到结构复杂,群落中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C正确;D、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除了人类的活动外,还有气候的变化、生物的迁入和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等,D正确。故选B。5、B【解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A、“转基因动物”是指以实验方法导入外源基因,在染色体组内稳定整合并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A错误;B、根据人白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人白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后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人白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和人细胞中的白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不一定相同,B正确;C、人们只在转基因牛的乳汁中才能获取人白蛋白,是因为人白蛋白基因只在转基因牛的乳腺细胞中表达,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D、所谓“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指设法使牛的乳腺细胞中含有更多的人白蛋白,D错误。故选B。6、D【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机物、有机物)。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也包括蓝藻等,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类等。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蚯蚓、蜣螂等)。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碳循环的基本路线是从大气圈到植物和动物,再从动植物通向分解者,最后又回到大气圈。【详解】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A错误;B、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中流动,B错误;C、生物群落中的碳是通过①②③过程及燃烧进入无机环境中的,C错误;D、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大气中的CO2通过④光合作用过程进入生物群落的量是相对稳定的,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同一(2).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的集合(3).群落(4).生产者(5).消费者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被生产者利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有重要作用【解析】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将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引入生物群落,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帮助生产者传粉、传播种子等。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把动植物遗体、排泄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详解】(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故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同一种群。(2)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因此该草原中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群落。(3)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属于异养型生物。其能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即消费者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被生产者利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绝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它们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所以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有重要作用。【点睛】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8、(1)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有利于神经冲动快速传递(2)①.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②.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或阻碍多巴胺的回收),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3)①.负反馈②.④多巴胺受体③.甲状腺激素④.人体的免疫系统(或特异性免疫)(4)②③④【解析】分析示意图可知:多巴胺合成后,贮存在结构①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依赖于突触小泡的膜和突触前膜融合,体现膜的流动性;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兴奋。【小问1详解】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的意义: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有利于神经冲动快速传递。【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运输进入突触小体,而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多巴胺与多巴胺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即延长对大脑的刺激,而产生“快感”。【小问3详解】长期吸食可卡因,机体能通过减少多巴胺受体蛋白数量来缓解毒品刺激,导致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降低,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吸毒“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四肢无力,与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有关。吸食可卡因的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原因是T细胞减少使特异性免疫受损。小问4详解】①胚胎的发育过程中会出现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发生在发育的整个过程中,①错误;②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低剂量海洛因使活胚胎数的比例降低,使脑畸形胚胎数的比例升高,所以低剂量海洛因可严重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②正确;③Bax是促凋亡蛋白,海洛因促进Bax含量提高会导致脑细胞凋亡,③正确;④结果提示孕妇吸毒脑畸形胚胎比例和脑中促凋亡蛋白Bax含量增加,有造成子女智力障碍的风险,④正确。②③④合理。【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兴奋在神经纤维素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特点,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9、(1)①.染色体(数目)②.观察种子颜色③.分生区(2)①.人工去雄②.选择茶褐色种子种植后进行自交(3)①.6##六②.1/2##50%(4)4:1【解析】据图分析,该植株的基因型为MsmsmsRrr,由于形态正常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分离,较短的染色体因结构特殊随机分配,故产生的配子为msr和MsmsRr,其中,msr的配子是正常的配子,MsmsRr的配子是异常的,不能和雌配子结合,则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只有msr能与雌配子结合,两种雌配子的种类为msr和MsmsRr,则受精卵为msmsrr和MsmsmsRrr,故三体自交产生F1的基因型为msmsrr(黄色雄性不育)和MsmsmsRrr(茶褐色雄性可育)。【小问1详解】三体植株是指细胞中染色体多了一条染色体,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结合分析可知,三体自交产生F1的基因型为msmsrr(黄色雄性不育)和MsmsmsRrr(茶褐色雄性可育),由于茶褐色种皮为三体,故观察是否是三体最简捷的方法是观察种皮的颜色;观察染色体数目可选择分生区的细胞,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因此鉴定F1是否为三体还可选取分生区材料制成装片,进行镜检。【小问2详解】该二倍体植物(2N=12)是闭花受粉植物,选择雄性不育植株作为母本进行则需不要进行去雄处理;以F1为实验材料,若欲继续获得新一代的雄性不育植株,可选择茶褐色(MsmsmsRrr)的种子种植后进行自交,可以获得雄性不育系(msmsrr)。【小问3详解】正常体细胞中含有12条染色体,该三体新品种的体细胞中多了一条较短的染色体,而较短的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故在减数分裂联会时能形成6个正常的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由于较短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因此含有7条染色体的雄配子占全部雄配子的比例为50%。【小问4详解】根据题意分析,该三体植株自交受精卵为msmsrr和MsmsmsRrr,分别表现型为黄色雄性不育和茶褐色可育。题干信息“该三体植株自交,所结的种子80%为黄色雄性不育,其余为茶褐色可育”,说明母本产生的msr=80%,MsmsRr=20%,即含有6条染色体和含有7条染色体的可育雌配子的比例4:1。【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等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10、(1).传入神经(2).传出神经和效应器(3).效应器(4).收缩(5).加强(6).肾上腺素【解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3、据图分析:这是体温调节过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