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材如是说这首诗以月升、月悬、月斜、月落为线索,贯串叙事、写景、议论、抒情,把春、江、花、月、夜的景色和情理融为一体,空灵而美妙;而所有场景的转换都有内在的连续性,自然而流畅。毫无疑问,这一切是因为人的观照:对美景的赏鉴和美景对人的情思的启发,自然的恒久与个体生命的短暂,游子的离情别绪和亲人的相思之苦,交互感发,让人心旌摇荡。诵读这首诗,感受诗人以月为核心意象营造出的空灵曼妙的意境,体会其中寄寓的情怀和哲思。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疏通文意,初步读懂诗歌内容;2.反复诵读,感受诗人以月为核心意象营造出的意境;3.分层品读,品味美景,体会其中寄寓的情怀和哲思;4.撰写“最美唐诗”推荐语,进一步感悟诗歌的独特魅力。了解诗人,初步感知活动一课前预学1.吴中名士。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2.诗风清丽。张若虚工诗,尤擅七言。他的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他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诗中常露人生无常之感。3.月照千古。张若虚的诗作大多散佚,《全唐诗》仅存两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江月照千古,孤篇盖全唐”之誉,被闻一多称为“顶峰上的顶峰”;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识作者课前预学知背景“春江花月夜”为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奇妙的艺术境界。全诗景物清丽,意境深远,韵律和谐婉转,语言优美流畅,极富音乐之美,细致、形象而有层次地描绘了相思离别之苦,初步洗脱了六朝宫体诗的浓脂腻粉,其中虽有些消极感伤情绪,但基调还是乐观的。这首诗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千百年来,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千古名篇,“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课前预学晓常识关于“乐府诗”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西汉设乐府令,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十二类中的七类里,雅乐在《郊庙歌辞》类,《铙歌》十八曲在《鼓吹曲辞》类,民歌主要在《相和歌辞》、《舞曲歌辞》和《杂曲歌辞》类。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课前预学晓常识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中提到的自然景物中最突出的描写对象,所以它被赋予很多别称:(1)因初月如钩,故称月亮为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月亮为玉弓、弓月。(3)因满月如盘、如轮、如镜,故称月亮为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课前预学晓常识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中提到的自然景物中最突出的描写对象,所以它被赋予很多别称:(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10)因月亮冰清玉洁,故称月为玉壶。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反复诵读,感受意境活动二课前预学熟读成诵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滟滟yànyàn芳甸fāngdiàn霰xiàn汀tīng纤尘xiānchén皎皎jiǎojiǎo扁舟piānzhōu砧zhēn碣石潇湘jiéshíxiāoxiāng自由诵读提示:本诗的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悠扬,含蕴,隽永。视频范读欣赏康辉先生的朗诵,在朗诵中,置身诗境之中,感悟诗歌的意境美。视频:康辉朗诵《春江花月夜》视频:康辉朗诵《春江花月夜》分层品读,品味诗情活动三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
诗歌简介赏读全文,寻找诗景诗题五景“春”“江”“花”“月”“夜”即为本诗所着力咏叹的诗景。总体感知月——贯穿全诗,是全诗的纽带。
本诗线索月升月悬月斜月落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明月初升月上中天月渐西落月沉江海感知全诗:从描写内容上可分几层?各层写了什么?春江花月夜月下之景(1-4句)月下之理(5-8句)月下之情(9-18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⑴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⑴滟(yàn)滟:水波荡漾闪光的样子。此处实指月亮照映在浩阔的江面上反射出来的荡漾的波光。【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月下之景江流宛转绕芳甸⑵,月照花林皆似霰⑶;空里流霜不觉飞⑷,汀上白沙看不见⑸。⑵芳甸(diàn):花草茂盛的原野。甸,郊外之地。⑶花林:繁花似锦的树林。霰: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雪珠。此处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⑷流霜:飞霜。比喻从空中洒落的月光。⑸汀(tīng):江边的沙洲。【译文】: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赏析
首章落笔扣题:题目中的五字,有四字(春、江、月、夜)放在句中。看那春江潮涨,汪洋一片,江面开阔;江水与海水相接,水势浩荡,洪波翻涌。浪滔中涌出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明月清辉洒在万顷江波上,所见之处水光粼粼、美妙异常。第一章是幅极富动感、有(水)声有(月)色、有远有近、有上有下的立体画,它为我们绘出一幅春江潮涨、江海难分、明月冉冉上升而华光万里的图景。赏析第一部分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赏析
诗人用其生花妙笔,继续渲染春江月夜的神往之处:看!江水宛然前行,流到了一个芳草萋萋、繁花满树的幽处。接着,诗题中的“花”终于亮相了:但见月华洒在花树上,朵朵花儿晶莹可爱。然后,诗人将镜头推向空中,但见月色溶溶,月光如凝霜朦胧。镜头再转向江畔沙滩,银色沙滩和乳色月光融为一体,无法区分。赏析第一部分1、画意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这几句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春江花月图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水绕芳甸、月照花林、流霜不飞、白沙不见。春江花月图月色无垠月色纯净春江花月图中的景物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意境特点:空阔纯净恬静幽美情感:江天一色无纤尘⑹,皎皎空中孤月轮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⑹纤尘:微细的灰尘。⑺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译文】: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月下之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赏析:第三章前两句依然在写景,又从沙滩回到空中月色的皎洁、玉宇的澄明。这是为了承上启下。这时,随时间推移,月亮已升到当空,而江天的浩瀚,让诗人联想到: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想必就有此月亮了吧?但不知谁第一次见到它,也不知明月是在哪年第一次照见世人?这样的问题,即使是在今天,也固然无从回答。这里,诗人表现出对宇宙奥秘的沉思冥想。赏析第二部分人生代代无穷已⑻,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⑻穷已:穷尽。【译文】: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赏析
接着,诗人由江月联想到人生:人生代代相传、无穷无尽;惟江上明月年年相似、万古长存。进而发出感叹: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明月,不知在我们身后,它又在等待何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奔流不息,一去不回头。此景让人无不感叹人生易逝、唯江月永存。这两章借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易逝”的伤感。正是在这点上,诗人为传统的闺情诗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和意境。赏析第二部分2、哲理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月下沉思图
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过渡句),对宇宙和人生悟出了怎样的哲理?
诗人将明月永照与人生更替对照着来写,阐明了“宇宙是永恒的,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这一哲理,虽有人生短暂的感慨,但并不颓废和绝望,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赏析诗境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白云一片去悠悠⑼,青枫浦⑽上不胜⑾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⑿?⑼悠悠:渺茫、深远。此句象征游子如白云飘荡远去。⑽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又名双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意,隐含离别之意。⑾胜:能承担,能承受⑿扁(piān)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明月楼:明月映照下的楼阁。这里指楼上的思妇。【译文】: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月下之情“白云一片去悠悠”与“谁家今夜扁舟子”白云与扁舟子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不胜”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漂浮不定
突出了思妇的相思断肠之愁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问题探究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赏析
悠悠远去的白云,不禁让读者想起崔颢《黄鹤楼》颔联第二句“白云千载空悠悠”,暗喻游子离家远去而又行踪不定,自然而然地引出青枫浦上的愁客(游子)。“不胜愁”渲染了小船上游子的愁云惨雾、相思情愁。“何处相思明月楼?”以妻子(思妇)的相思来反衬游子的倦客愁,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回味无穷的余地。“明月楼”以物代人(游子之妻):思妇。赏析第三部分3.诗情美思妇怀远游子思归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⒀,应照离人⒁妆镜台。玉户⒂帘中卷不去,捣衣砧⒃上拂还来。⒀月裴回:月光流动的样子。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⒁离人:此处指思妇。妆镜台:梳妆台。⒂玉户:用玉装饰的门。⒃捣衣砧(zhēn):捣衣石,捶布石。【译文】: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月光透过玉窗珠帘,照进闺室,引动思妇的离愁,故希望它不要透帘入室,但却无法卷之而去,照在她的捣衣砧上,勾起思妇对远方游子的思念,想拂之使去却拂而还来。思妇怀远图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赏析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卷不去”和“拂还来”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暗指思妇的愁思无法排遣,反衬出游子的离愁别恨。
赏析第三部分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1.赏析“裴回”“卷不去”“拂还来”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裴回: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赋予月亮以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卷”与“拂”——表明思妇的思念之苦,她想赶走恼人的月光,可是月光却“卷不去”“拂还来”,正如她对游子的思念,想忘却做不到。此时相望不相闻⒄,愿逐⒅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⒆。⒄相闻:互通音信。⒅逐:追随。月华:月光。⒆文:同“纹”。古有鱼、雁传书的传说,这两句暗含对方所在遥远,鱼、雁亦难传书之意。【译文】: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鸿雁虽然能飞越万里长空,却不能超越月光照及的范围;月光照进深水,使深藏水底的鱼龙也感受到光照,跃动起来,形成层层水纹。思妇怀远图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赏析
船上的游子和楼台上的思妇都看到那轮明月,虽互相思念却彼此音信不通。于是,思妇的极度思念化为幻想:希望化作一缕月光,飞流到亲人身边,去抚照远方的亲人。但这不可能,于是幻想委托雁儿、鱼儿为自己捎信。这里,思妇无限愁思的细腻心理描写,被诗人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得异常超脱、含蓄;同时,思妇的“痴情”呼应第五章游子的“不胜愁”。赏析第三部分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古代书信称为“鱼雁”,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2.“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昨夜闲潭⒇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21)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⒇闲潭:平静寂寥的深潭。(21)江水流春:承上“闲谭落花”,谓江水漂送着落花,像是把春天都流送尽了。【译文】: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游子思归图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赏析
承接第七章,写游子因思念至极,因思成梦,由梦生怜;游子追述昨夜梦见自己在潭边闲步,看见繁花纷谢。这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春将逝也,青春,幸福,憧憬也将去。可怜这美好的青春,就这样在无限等待中随江水流去。然后,由倒叙闪至现实:眼前月已西沉,夜已将尽,可怜这远方游子依旧没有回家。赏析第三部分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江水不停地奔流,快要把春天送走了;江潭的落月也更斜向西边,想借明月来寄托相思也几乎是不可能了。
诗人用那些意象来烘托游子相思之情?春梦,落花,流水,斜月四种伤情意象来烘托。问题探究斜月沉沉藏海雾(22),碣石(23)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24)几人归,落月摇情(25)满江树。(22)海雾:从海上升腾起而弥漫笼罩一切的迷雾。沉沉:深貌,形容雾之深。(23)碣(jié)石:山名,在渤海边上。潇湘:湘江与潇水,在今湖南。这里两个地名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24)乘月:趁着月光。(25)摇情:摇曳牵引离人的离情别绪,犹言牵情。【译文】:斜月慢慢下沉,隐没在海上升起的深浓迷雾中,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游子思归图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月终于坠入沉沉海雾中,而游子、思妇依旧天南海北。思妇无奈地叹息:不知在这么美好的明月之夜,能有几个游子趁月而归呢?只见多情的明月余晖,带着人间纷乱、复杂和激荡的思情,洒满在江边的花树上。诗至此戛然而止,题中五字,或明或暗地放在诗的最后一章。最后以“摇情”收束全诗,让人觉得诗欲止而情未了,让人回味无穷。赏析第三部分鉴赏游子思归图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本段文字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1)虚实结合:在梦中也想归家。(2)寓情于景: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3)夸张:以“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一、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外在线索(月生——月照——月斜——月落)。随着月光的脚步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青枫、闺楼、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一方面,又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有意突出它们在月光沐浴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静。二、开头对春江花月夜景的描写,引发了第二部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并由此进一步对人生离情作抒写,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有机统一在月亮这一意象中。归纳小结“月”是全诗的灵魂:景物描写的主体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哲理思考的凭借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一)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情感美哲理美景物美(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二)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抒写心中的感叹。抒情层次月之色--春江花月(景)月之问--宇宙人生(理)月之情--思妇游子(情)完美融合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
这首诗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诗歌主旨赏析艺术手法活动四
诗中多处用了比喻
“月照花林皆似霰”
(明喻)生动地再现了月光之下,花林一片白蒙蒙的绮丽景象,并与下一句把月光比喻成霜构成有机的联系。“空里流霜不觉飞”
(暗喻),是抬头仰望所见。由花林似霰,进而联想到月光如霜。虽则如霜,却只觉得它像水似的“流”,而不觉得它像霜那样“飞”,写出了月光的柔和细腻。艺术手法暗示手法抒写相思之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等等,都使人与物、情与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
运用拟人手法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中的“待”、“送”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
“可怜楼上月裴回”,“裴回”将明月拟人化,既写出明月光影明灭的自然属性,又将明月人性化,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因而陪伴在思妇身旁,久久徘徊,不忍离去。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画意哲理诗情月下之景月下之理月下之情春江花月夜全诗小结月色无垠月色纯净人生无尽宇宙永恒思妇怀远游子思归春江花月图月下沉思图思妇怀远图游子思归图文本探究活动五文本探究1:有人说《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山水诗,也有人说这是一首哲理诗,甚至还有人说这是一首爱情诗,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参考】观点一:山水诗。因为诗歌围绕春江、明月、芳甸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春江月夜的美丽图画。这些意象交织、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奇妙醉人的意境。由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一首山水诗。观点二:哲理诗。诗人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后,引发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种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古已有之,诗人也对此发出喟叹,但他并没有找到答案,于是又转入对人类在宇宙间生存状态的思考:“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在这些诗句中,诗人的情绪“哀而不伤”,我们听到的不是哀怨和绝望,而是青春、热情的盛唐之音在诗人心中的回响。据此可看出,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文本探究1:有人说《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山水诗,也有人说这是一首哲理诗,甚至还有人说这是一首爱情诗,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观点三:爱情诗。诗中写到了楼上思妇的愁情,写到了游子在梦中神游故乡。诗歌结尾处,游子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了江边的树林,情思摇曳,动人心魄。据此可看出,这首诗是一首爱情诗。观点四:通读全诗后,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既不像南朝山水诗那样着力于描写山水,也不像玄言诗那样枯燥说理,更不是一首单单抒发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诗,而是将多种诗情融为一体的诗歌。诗人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尽情赞颂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扩展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精神的探究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深邃的意境。文本探究2:这首诗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参考】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月”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它连接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一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话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绮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文本探究3:“落月摇情满江树”表现了月亮的多情,请简析“摇”“满”二字运用的妙处。【参考】此句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表现方法,通过一个“摇”字将无形的离情写得形象可感,也使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感。一个“摇”字,可以让人联想到月光的浮动,开满鲜花的树林在微风中的摇动,浩阔无垠的江面上水波的荡漾,同时,这也让读者仿佛看到缭乱不宁的别绪离情伴随着残月的余晖散落在江边的树林里,让读者仿佛听到这离情飘落时还伴随着细碎、空灵的风铃的声响。一个“满”字让人感觉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溢着、荡漾着、萦绕着浓郁的、哀婉的但又略带甜蜜的相思之情。这份哀而不伤的离情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最美唐诗”推荐语活动六情境设置某出版社编辑要出版《最美唐诗》一书,汇编唐代各类诗歌,请你为这首《春江花月夜》写一则推荐语,说说它应该入选的具体理由。示例这首诗把“春江花月夜”这五个字,炼成了一片五色奇光,每个字都写得有景、有情、有思、有想、有趣。每一个字、每一句诗都环环相扣,节节相生,绵绵不绝,令读者感觉犹如在读一个故事,赏一幅画,看一场电影,目光不能离开片刻。这五色奇光织就了一片奇锦,分合不得,交汇出璀璨的光芒,构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课后拓展课后尝试创作,根据这首诗的情怀和哲思,创作一篇小说,散文,或者剧本。情境默写1.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明月随着潮水从海上升起、与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2.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写在月光的照耀下波光闪耀千万里,所有的江水都洒满了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开遍了鲜花的树林闪烁着雪珠般的光芒的句子是:___________。1.海上明月共潮生2.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3.月照花林皆似霰4.月亮是客观事物,但在诗人的笔下,月亮也带有主观感情。诗人张若虚独自一人漂泊在外,孤单之情油然而生,因此他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写的月亮给人的感觉也是孤单的,“____________”一句就是最好的证明。5.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4.皎皎空中孤月轮5.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6.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江上的月亮仿佛在等待着什么人,而长江则源源不断地运输着流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7.在《春江花月夜》中,连用两个问句写出了舟上的游子和楼上的妇女分别后互相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8.在《春江花月夜》中,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月亮照耀在民妇的楼上,月光落在离人的妆镜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6.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7.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8.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9.在《春江花月夜》中,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月光无处不在,门帘怎么卷都卷不去、捣衣砧怎么拂都拂不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0.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游子和思妇通过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11.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游人乘月而归、残月余辉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9.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10.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11.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12.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落月西斜、海雾涌起,回家的道路无限遥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3.《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壮丽画面,对应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14.《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1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14.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15.《春江花月夜》中写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春江花月夜》中“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写出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忧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16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17.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18.《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时光不断消逝,自己的青春、憧憬也跟着消逝,然而碣石、潇湘,水远山遥,怎能乘月归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月亮从潮水中涌出的雄阔景象。20.《春江花月夜》中通过比喻和侧面烘托表现月光洁白明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1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合同事务往来的文书范例
- 智慧校园建设及运营合作协议
- 职工爱岗敬业责任协议书
- 股权投资合作协议书
- 建房承包施工合同
- 特殊教育机构教育服务安全免责协议书
- 田径体育场馆租赁合同书
- 股份制组织架构优化方案
- 全国滇人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数据的计算-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 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协议
- 《影像增强检查外周静脉通路三级评价模式应用规范》编制说明
- 2025年社区计生工作计划(三篇)
- 苏北四市(徐州、宿迁、淮安、连云港)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
- 2025江西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集团限公司招聘29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石油行业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方案
- 监察部部长岗位职责
-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年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农机化促进法解读》课件
- 最高法院示范文本发布版3.4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
- 2023-2024学年度上期七年级英语期末试题
- 劳动保护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